一、测量误差分析及仪器校正
光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校正方法

光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校正方法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光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误差。
误差的存在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对光学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非常重要的。
一、误差的来源光学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仪器误差:光学实验中使用的仪器有其自身的误差。
例如,光谱仪的刻度可能存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
2.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光学实验通常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以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
3. 操作误差:实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测量光强时,操作者的手颤抖可能导致读数不准确。
二、误差的分析方法对于光学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1. 统计分析: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平均值可以作为测量结果的近似值,标准差则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2. 误差传递:在光学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测量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误差传递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最终结果的误差。
例如,对于两个测量量A和B,它们的误差分别为ΔA和ΔB,它们的和或差的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A±B) =√(ΔA² + ΔB²)。
3. 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是指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
通过对系统误差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例如,如果光谱仪的刻度存在偏差,可以通过对刻度进行校正来减小系统误差。
三、误差的校正方法在光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校正方法。
1. 仪器校正:对于仪器的误差,可以通过仪器校正来减小。
例如,对于光谱仪的刻度误差,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波长的标准光源进行校正,使刻度与真实波长对应。
2. 环境控制:为了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可以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测量仪器误差与校正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测量仪器误差与校正方法导言在物理实验中,准确测量是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测量仪器的误差存在,很难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
因此,了解测量仪器的误差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方法,对于提高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物理实验技术中常见的测量仪器误差类型及其校正方法。
一、测量仪器的误差类型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固有的缺陷或规定的工作原理导致的误差。
例如,在电子秤上称量物品时,如果重锤的重量未被完全抵消,就会产生系统误差。
此类误差通常较稳定,可以通过校正来减小。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操作者自身状态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
它的大小和方向在不同实验中是随机的,通常呈正态分布。
通过重复测量和统计处理,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3.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实验者的操作不准确或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
例如,在取读液体时,如果眼睛与读数线没有垂直对齐,就会引入人为误差。
这类误差通常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操作技巧来避免。
二、校正方法1. 校正常数法校正常数法是根据仪器在标准环境下的测量误差,确定一个校正因子,并应用于实际的测量结果中。
例如,当使用一个标准温度计测量流体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比较其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差异来进行校正。
2. 零点校正法零点校正法是通过校正仪器的零点偏移来减小误差。
例如,在使用电子天平称量物品时,可以先将秤盘调零,然后再进行称量,以消除初始零位的误差。
3. 进行定标定标是通过与一个已知准确度的测量仪器进行比较,来评估和校正待测仪器的测量误差。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可以通过与已知尺寸的标准校准物进行比较,来校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 扩展不确定度法扩展不确定度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种误差因素,并根据测量的置信度来进行校正的方法。
通过计算所有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结论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测量仪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校正方法来减小其影响。
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与校正方法

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与校正方法水准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和地理测量中。
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准测量中的误差类型及其校正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误差类型1. 观测误差观测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不精确、操作人员的不准确,以及环境因素等引起的。
它可以分为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和自然误差。
仪器误差包括仪器的读数误差、气泡的位置误差等。
人为误差主要包括操作人员的读数不准确、视线不正等。
自然误差则包括气候、大气压力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2. 地形误差地形误差是由于地面不平坦、重力场不均匀等因素引起的。
这种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特别是在测量范围较大且地形复杂的情况下。
为了减小地形误差,常采用配平方法,即在不同位置设置配平点进行测量校正。
3. 技术误差技术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完善导致的。
这种误差主要包括刻度误差、仪器仪表的漂移误差、机构误差等。
为了减小技术误差,需要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并采用精密的测量方法。
二、误差的校正方法1. 仪器校正仪器校正是指通过比对和调整仪器的刻度值,消除或减小仪器误差。
校正方法包括直接校准和间接校准两种。
直接校准是指通过比对仪器读数和已知高程值的差异,调整仪器的刻度值。
间接校准则是通过比对测量结果和基准点的高程值,计算出仪器的修正量,然后进行校正。
2. 观测校正观测校正是指通过多次观测和重复测量,消除或减小观测误差。
观测校正方法包括平均法、中和法和交叉校正法等。
平均法是指多次观测同一点,并取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中和法是指通过对称观测方法,使用正反两面观测值的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交叉校正法是指在空间布置上交叉观测不同点,通过观测值之间的对比,找出异常值并进行排除。
3. 外业校正外业校正是指通过实地观测和检查,进行错误或异常值的排除,并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进行修正。
外业校正主要包括配平法、平差法和尺度校正等。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可能来自仪器的精度、实验操作的不完全精确、环境因素等。
因此,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基础。
一、误差来源分析1. 仪器误差:每个仪器都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精密仪器相对精确,但也无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2. 人为误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观察力的差异以及操作不精确等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3. 随机误差: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重复进行相同实验可能得到不同结果,这是随机误差的表现。
4.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二、误差分析方法1. 精确度分析:通过重复实验,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评估数据的精确度。
标准偏差越小,数据越接近真实值。
2. 绝对误差分析:求得实验测量结果与已知真实值之间的差值,以此来评估实验误差。
3. 相对误差分析:将绝对误差以某种相对的方式表示,例如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已知真值的比值。
4. 随机误差分析:通过测量多次来计算数据的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等,以揭示随机误差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三、误差修正方法1. 仪器校正:对于存在系统误差的仪器,可以通过一系列标准样品的测量来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
2. 数据处理修正:可以采用如拟合曲线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和修正,以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
3. 数据剔除:当出现明显异常值时,可以考虑将其剔除,以避免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4. 系统误差修正:通过对误差来源的分析,找出导致系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修正,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结论:误差分析和修正是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进行全面的误差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修正方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并且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依据。
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

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一、引言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测量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而测量的准确性则依赖于仪器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为了确保仪器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可靠,校准仪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测量仪器校准的方法以及误差分析的技巧。
二、校准方法校准是通过与已知准确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仪器的误差并进行修正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校准方法。
1. 比较法比较法是将待测仪器的测量结果与已知准确度非常高的仪器进行比较。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标准器具如天平或万用表与待测器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差异,可以确定待测器具的误差,并进行校准。
2. 标志物法标志物法是通过使用已知规格的标志物来校准仪器。
例如,在食品工业中,使用pH标准液来校准pH计,将pH计测量的结果与标准液的pH值进行比较,计算出仪器的误差,并进行修正。
3. 内校准法内校准法是使用仪器自带的校准功能进行校准。
例如,在电子设备中,使用自带的校准程序对仪器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和调整,从而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外校准法外校准法是将待测仪器送往专门的校准机构,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校准。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精密仪器和高精度测量需求的场合。
三、误差分析技巧除了校准方法外,误差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误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供对仪器操作和环境因素的改进意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误差分析技巧。
1. 重复测量法重复测量法是通过重复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然后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通过分析标准差可以了解到测量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固有的缺陷或者操作者的不正确使用而导致的误差。
通过仪器自身的技术说明书或者厂商提供的校准报告,可以了解系统误差的来源和修正方法。
3. 环境误差分析环境误差是由于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水准测量中常见仪器误差的分析与校正方法

水准测量中常见仪器误差的分析与校正方法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来确定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
然而,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仪器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常见的仪器误差及其分析与校正方法对于高精度水准测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仪器误差的分类在水准测量中,常见的仪器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漂移误差、仪器刻度误差和折射误差。
1. 仪器漂移误差仪器漂移误差是由于仪器长时间使用导致的仪器零位的偏移而引起的误差。
它是一种系统性误差,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为了减小仪器漂移误差,需要定期进行零位校正或使用自校正的仪器。
2. 仪器刻度误差仪器刻度误差是由于仪器的刻度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刻度误差分为正刻度误差和负刻度误差。
正刻度误差是指仪器读数偏大,而负刻度误差是指仪器读数偏小。
为了减小仪器刻度误差,需要使用具有更高精度的仪器或进行精密刻度修正。
3. 折射误差折射误差是由于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
大气折射会导致视线的偏离,对水准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折射误差,可以采用大气折射修正公式进行校正。
二、仪器误差的分析与校正方法1. 仪器漂移误差的分析与校正仪器漂移误差通常是由于仪器长时间使用或仪器的松动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分析和校正仪器漂移误差,可以采用“反复测量法”。
具体方法是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如果多次测量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说明有较大的仪器漂移误差。
此时,可以采用零位校正或使用自校正的仪器来校正仪器漂移误差。
2. 仪器刻度误差的分析与校正仪器刻度误差是由于仪器的刻度不准确引起的。
为了分析和校正仪器刻度误差,可以使用“同一尺度法”。
具体方法是在同一位置使用多个相同的尺度进行测量,如果多次测量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说明有较大的仪器刻度误差。
此时,可以使用精密刻度修正方法来校正仪器刻度误差。
3. 折射误差的分析与校正折射误差是由于大气折射引起的。
为了分析和校正折射误差,可以采用大气折射修正公式。
精密仪器的测量误差与精确度分析

精密仪器的测量误差与精确度分析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密仪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医疗诊断还是科学研究领域,精密仪器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任何一台精密仪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测量误差,而这个误差与仪器的精确度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精密仪器的测量误差与精确度分析,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应用方法。
一、什么是测量误差无论是机械仪器、电子仪器还是化学分析仪器,都存在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由于仪器的物理特性、环境条件、操作人员技能等因素引起。
精密仪器的测量误差通常被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类型。
1.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无法精确控制而引起的误差。
例如,温度、湿度的微小变化、操作者的微小姿势调整或仪器本身的波动等都可能导致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通过多次测量和统计分析,可以降低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校准偏差、零位漂移等固有缺陷引起的误差。
与随机误差不同,系统误差具有持续性和一致性。
系统误差无法通过重复测量来消除,需要通过校准和校正等方法进行补偿。
二、精确度的评估指标精确度是衡量仪器测量结果与实际值接近程度的指标。
精确度评估的常用指标包括偏差、相对误差、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1. 偏差偏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来计算。
正常情况下,偏差应该接近于零。
如果偏差较大,说明仪器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2.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相对误差可以通过实验数据与实际值的差异与实际值之商来计算。
较小的相对误差意味着测量结果较接近实际值,反之则说明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偏离。
3.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物质的比对来评估。
如果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接近,则说明仪器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4. 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如何校正和纠正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漂移

如何校正和纠正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漂移测量仪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测量仪器会出现误差和漂移,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因此,正确的校正和纠正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误差和漂移的原因是校正和纠正的关键。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误差通常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缺陷或外部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偏差,如灵敏度不均匀、温度变化等。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如观察误差和环境噪声等。
漂移是指测量仪器的输出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可能是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小。
其次,选择适当的校正和纠正方法是解决误差和漂移问题的关键步骤。
校正是通过对测量仪器进行一系列操作或配置来减小误差和漂移,使其输出值更接近真实值。
纠正是在校正的基础上对误差和漂移进行修正,使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校正和纠正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仪器校准:通过与已知准确值的样品或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大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校准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校准标准的选择要合理,标准物质的溶解度、纯度、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要符合要求。
2. 环境控制: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环境条件的稳定性。
如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减小其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3. 数据处理: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对于系统误差和漂移,可以使用校正曲线、插值法或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修正测量结果。
4. 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能够减少误差和漂移的发生。
维护包括清洁仪器、更换易损部件、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等;保养包括定期校准、校正参数的记录和更新等。
此外,校正和纠正的工作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测量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测量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引言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任何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误差分析和校正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探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的方法和技巧。
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通常源自人的主观判断、操作技巧不熟练等,比如读数不准、操作不精确等。
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加以减少。
2.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指仪器本身存在的固有偏差和随机误差。
固有偏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平均偏离程度,而随机误差指测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3. 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来自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温度、湿度、振动等。
这些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误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误差的大小和性质,从而进一步进行校正。
以下是常见的误差分析方法:1. 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偏差引起的,通常可以通过仪器校准来消除。
校准的关键在于建立准确的校准曲线,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对比,找出系统误差并进行修正。
2. 随机误差分析随机误差通常是由仪器本身的不确定性或者环境因素的干扰引起的,其特点是测量结果的波动。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随机误差。
3. 人为误差分析人为误差是由人的主观因素引起的,如读数不准确、操作失误等。
解决人为误差的关键在于提高操作技能并遵守规范操作流程。
三、误差校正方法误差校正是为了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而采取的一系列修正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差校正方法:1. 仪器校准仪器校准是对仪器进行参数调整和验证,以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校准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物进行比对来进行,或者通过调整仪器内部的校准元件来校正系统误差。
2. 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往往不可忽视。
为了减小环境误差,可以采取控制温度、湿度、振动等措施,保持测量环境稳定。
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单次测量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如何进行测量误差的分析与校正

如何进行测量误差的分析与校正引言:测量误差在各行各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科研实验、工程建设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测量,误差都会对结果和判断产生影响。
因此,分析和校正测量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一、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偏差、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其值可以通过校正来减小;偶然误差则是由测量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等引起的,其值通常不能通过校正来减小。
二、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1. 重复测量法重复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测量误差分析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多次对同一测量目标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来评估偶然误差的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重复测量的次数,一般推荐至少进行三次。
2. 标准样品法标准样品法是通过与已知参考物质进行比较,来确定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使用标准物质,比如化学试剂的纯度确定、医学检验中的参比物等,通过与这些标准物质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分析测量误差的大小。
3. 定量比较法定量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或测量仪器得到的结果,来评估其误差水平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或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然后对比结果来分析误差的来源和大小。
三、测量误差的校正方法1. 仪器校正仪器校正是针对系统误差的一种校正方法。
通过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调整或修理,可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在校正过程中,可以使用标准样品、校准模块等工具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并记录下校正结果。
2. 操作规范改善操作规范是减小偶然误差的有效途径。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提供适当的测量环境等措施,都可以降低测量误差的产生。
重视细节、保持专注和精确性,都是操作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数据处理在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中,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如线性拟合、加权拟合、最小二乘法等来处理数据。
测量工程师的测量误差分析与规范要求

测量工程师的测量误差分析与规范要求测量工程师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进行各种测量活动,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然而,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测量工程师需要具备测量误差的分析能力,并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指的是实际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由于测量仪器的不精确、环境条件的影响、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引起。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器差、仪器校正的误差、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它具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并且对连续测量结果有相同影响。
随机误差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引起的。
它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并且对不同的测量结果产生不同影响。
二、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测量误差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测量工程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重复测量法:对同一测量目标进行多次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
通过重复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系统误差校正: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准,消除器仪的系统误差。
校准后的仪器在测量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3. 环境因素控制:在进行测量时,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测量长度时,需要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温度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误差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三、测量误差的规范要求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工程师需要遵循以下规范要求:1.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根据测量目标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保管校准证书。
3. 编制测量误差控制方案:制定详细的测量误差控制方案,明确测量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控制措施。
水利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水利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误差的存在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精度和质量,因此误差分析和校正十分重要。
一、水利工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的制造工艺、质量和使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仪器的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2.环境误差: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对水利工程测量造成误差,例如气象因素、地形地貌等。
3.人为误差:由于测量人员的操作错误、判断偏差等原因,也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
二、误差分析方式和步骤针对水利工程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测量数据分析法: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所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各项数据的平均值、方差等,从而得出误差大小和分布情况。
2.实际测量法:对已知精度的标准物体或检测点进行实际测量,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计算出误差。
3.反演法:使用地图、遥感影像等信息,加以数学模型和测量数据分析方法,推算出研究对象光学特征,从而计算出误差。
误差分析的步骤为:1.掌握测量任务的性质、目的、精度和要求,制定测量方案。
2.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检定方法,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
3.实施测量任务,记录测量数据。
4.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误差。
5.分析和判定误差产生的原因。
6.进行误差校正,提高精度。
三、误差校正的方法误差校正是指通过对误差的分析和识别,采取先进的校正措施,提高测量精度的过程。
常用的误差校正方法包括:1.精密校正法:对仪器进行精确校准,提高仪器自身的精度,从而减少测量误差。
2.平差法: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计算出误差,并通过优化方法进一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3.模型校正法: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来确定误差的大小和分布,并通过模型修正的方法来消除误差。
4.现代校正方法:使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等现代化手段,通过高精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精确测量误差,并进行校正,提高测量精度。
测量技术中的常见误差与其纠正方法

测量技术中的常见误差与其纠正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任何测量都无法完全避免误差的存在。
误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因此,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以及纠正方法,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测量技术中的常见误差及其纠正方法。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测量仪器自身的固有特性和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它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且会造成所有测量结果的偏差。
常见的系统误差包括零点偏移、线性误差和温度漂移等。
1. 零点偏移零点偏移是指测量仪器在没有输入量时所显示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它通常是由于仪器的设计、校准不准确或使用寿命等原因造成的。
纠正零点偏移可以通过在测量前进行仪器校准,或者采用校准系数进行修正。
2. 线性误差线性误差是指测量量与测量仪器输出数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不符合理论要求。
这种误差通常是由于仪器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
为了纠正线性误差,可以通过进行仪器的线性化校准或应用修正曲线等方法。
3. 温度漂移温度漂移是指仪器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结果的变化情况。
在环境温度变化大的情况下,温度漂移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为了纠正温度漂移,可以通过在测量前进行温度补偿或者使用温度传感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环境、人为因素或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其特点是随机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通过重复测量和数理统计方法来评估和减小。
1. 重复测量通过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可以降低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值计算,可以减小由于测量中的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
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通过对多个测量值之间的变异性进行分析,来评估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和纠正造成随机误差的主要因素。
三、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由于测量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引起的误差。
全站仪的角度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

全站仪的角度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引言:全站仪是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站仪在进行角度测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从全站仪测量角度误差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入手,探讨误差的分析和校正方法。
一、角度测量误差的原因1. 仪器误差:全站仪是由多个光学、电子和机械组件组成的复杂仪器,其中的各种误差会对角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光学系统的非线性误差、仪器的刻度误差等。
2. 环境条件: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光线折射的改变,从而导致角度测量误差。
此外,周围的振动、风力等也会对全站仪的测量稳定性产生影响。
3. 操作者技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角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错误的操作、观测不精细等因素都会导致角度测量误差的产生。
二、角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1. 近视效应:观察距离过远或目标太小会引起近视效应,使得观测者无法准确地对准目标,从而产生角度误差。
2. 仪器仰角: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时,仰角的改变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仰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仪器的非正常工作,从而增加测量误差。
3. 仪器校准:仪器校准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角度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因此,定期对全站仪进行校准是保证角度测量准确性的关键。
三、角度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1. 数据分析: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各个角度测量值的平均值、方差等指标。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的误差,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
2. 观测重复性检验:该方法通过对同一目标进行多次观测,利用统计学方法判断观测者个体差和系统环境误差。
如果多次观测结果接近,则表明观测重复性较好;反之,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3. 同一目标不同位置观测:通过在同一目标的不同位置进行观测,可以验证仪器的仰角误差和垂直轴误差。
若观测结果相差较大,则表明存在不可忽视的系统误差。
四、角度测量误差的校正方法1. 仪器校准:定期对全站仪进行校准是减小角度测量误差的关键。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引言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无论是实验研究、生产制造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进行测量来获得准确的数据。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测量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分析测量数据的误差来源和常见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一、误差的来源误差可以来源于多个方面,如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环境的影响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些常见的误差来源。
1.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仪器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固有的缺陷或校准不准确导致的,它会引起测量结果整体偏离真实值的情况。
随机误差则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不稳定性或环境噪声等原因造成的,它在多次重复测量中会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点。
2. 操作者误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操作者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观察角度、力度或反应速度等差异,从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而且,由于人的视觉、听觉以及手部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操作者误差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3. 环境误差环境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也有明显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都会导致仪器传感器的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误差。
此外,电磁辐射、电源干扰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二、误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是对测量数据中的误差进行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差分析方法。
1. 极差和标准差极差是一种简单直观的误差评估方法,它可以反映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通过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而标准差则是一种更精确的误差评估方法,它衡量了数据离散程度的平均度量。
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并取平方后求和再开根号,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的标准差。
2. 加权平均当不同测量结果的权重不同时,加权平均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通过乘以每个测量值的权重并求和,再除以权重之和,我们可以得到加权平均值。
如何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

如何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导语:测绘仪器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差,这些误差会对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是提高测绘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准确性评估、误差源分析、校正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
一、准确性评估在校正测绘仪器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确性评估,以确定测绘仪器的误差范围和类型。
准确性评估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复性:通过多次反复测量同一目标物,计算其重复测量的误差范围,从而判断测绘仪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2. 线性误差:测绘仪器通常在不同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线性误差。
通过使用具有已知长度的基准物,测量不同范围内的线性误差,并绘制误差曲线。
3. 零偏:测绘仪器在零点时可能会有一个固定的偏差,称为零偏。
为了评估零偏误差,可以将测绘仪器测量一个已知点或者基准物来确定。
二、误差源分析在校正测绘仪器之前,有必要对测绘仪器的误差源进行分析,了解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测绘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误差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对测绘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应该保持测绘仪器工作环境的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校正。
2. 人为因素: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测绘仪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校正测绘仪器之前,操作人员应受过相关培训,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3. 设备磨损:长期使用会导致测绘仪器的部件磨损,从而降低其精度。
为了降低设备磨损的影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关键部件。
三、校正方法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1. 零点校正:零点校正是最简单常见的校正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一个已知点或基准物的坐标值,并与仪器测量的坐标值对比,计算出零点偏差,并进行相应调整。
2. 多点法校正:多点法校正是通过选择多个已知点,测量其坐标值,并与测绘仪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校正仪器误差。
3. 线性校正:线性校正是针对测绘仪器的线性误差进行校正。
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误差分析一.水准测量误差分析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
(一)仪器误差1.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例如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虽经校正仍然残存少量误差等。
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使前、后视距离相等,便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水准尺误差由于水准尺刻划不正确,尺长变化、弯曲等影响,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因此,水准尺须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至于尺的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中使测站为偶数的方法予以消除。
(二) 观测误差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设水准管分划道为τ″,居中误差一般为±0.15τ″,采用符合式水准器时,气泡居中精度可提高一倍,故居中误差为m =ρτ''⋅'''±215.0·D (D —水准仪到水准尺的距离。
) 2.读数误差在水准尺上估读数毫米数的误差,与人眼的分辨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以及视线长度有关,通常按下式计算m v =ρ''⋅''D V 06 ( V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60″—人眼的极限分辨能力。
3.视差影响当存在视差时,十字丝平面与水准尺影像不重合,若眼睛观察的位置不同,便读出不同的读数,因而也会产生读数误差。
4.水准尺倾斜影响水准尺倾斜将尺上读数增大,如水准尺倾斜033'︒,在水准尺上1m 处读数时,将会产生2mm 的误差;若读数大于1m ,误差将超过2mm 。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1.仪器下沉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
若采用“后、前、前、后”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2.尺垫下沉如果在转点发生尺垫下沉,使下一站后视读数增大,这将引起高差误差。
采用往返观测的方法,取成果的中数,可以减弱其影响。
3.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影响之和为RD f 243.0⨯= 如果使前后视距离D 相等,由公式计算的f 值则相等,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将得到消除或大大减弱。
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

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测量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一、测量误差的分类1.由人工操作引起的误差:如读数、估计误差、标志误差等。
2.由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系统误差:如仪器固有误差、量程误差、灵敏度误差、非线性误差等。
3.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误差: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变化引起的误差。
4.由被测量对象本身引起的误差:如形状、材质、表面状态等造成的误差。
二、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1.校正补偿法:通过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把系统误差减小到最小范围内,提高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平均法: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消除人为误差以及瞬时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3.区间估计法: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误差范围,从而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评定。
4.转化法:将不确定因素转化为已知的误差,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测量结果的修正值,从而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
5.误差传递定律:通过分析测量结果与各个误差之间的关系,计算各个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三、测量误差的评定标准1.绝对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2.相对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差除以真实值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3.系统误差:指一组测量值质量上所表现出的系统性偏差,可以通过校正来消除。
系统误差一般由测量仪器本身引起,是可以预测和确定的。
4.随机误差:指一组测量值中各个测量结果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常用标准差描述。
随机误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通常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和平均值来降低。
四、测量误差的控制措施1.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保证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2.采取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合理安排测量程序,严格按照测量要求进行测量操作,提高测量的可再现性和准确性。
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测量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概述: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实验实际应用中,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测量都不可能完全准确。
因此,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测量误差的特点,分析误差源,介绍误差校正方法,并提出一些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误差分析和校正的建议。
一、测量误差的特点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随机性:测量误差是有规律的,但无法准确预测。
它呈现出随机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系统性:测量误差还可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由于仪器仪表的不准确度或环境条件的变化,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常量偏差,即系统误差。
3.累积性:多次测量会使误差逐渐积累。
因此,重复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二、误差源的分析测量误差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不准确度会导致测量的误差。
例如,仪器的刻度有偏差或测量范围有限等。
2.环境因素: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仪器的精度降低。
3.人为因素:人的主观判断和操作能力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三、误差校正方法为了减小或消除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校正方法:1.仪器校正: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是减小仪器误差的有效方法。
校正可以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参考物进行比对,或者通过使用校准设备进行校准。
2.环境控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
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温湿度、减小振动、消除电磁干扰等方式来减小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标准参照物:使用准确的标准参照物进行测量可以降低误差。
例如,在物理测量中使用国际单位制(SI)进行参照,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4.数据处理: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例如,进行平均值计算、滤波处理等,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可靠。
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仪器的检验与校正一、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必须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才能正确地测出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
水准仪出厂时各轴线间所具有的几何关系是经过严格检校的,确保仪器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使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但由于仪器在长期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受到震动等原因,各轴线间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仪器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
因此,为了确保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我国现行法规规定,仪器首次使用之前以及仪器首次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进行检定,两次检定时间间隔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
水准仪的强制检定周期为一年。
“检验、校正”是指使用者对仪器的检查,发现问题并进行校正使之满足应有的技术要求。
下面我们介绍水准仪的检验、校正方法。
水准仪检验是查明仪器各轴线是否满足应有的几何条件,只有这样水准仪才能真正提供一条水平视线,正确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如果不满足几何条件,且超出规定的范围应进行仪器校正,所以校正的目的是使仪器各轴线满足应有的几何条件。
此外,水准仪还设置了一个便于操作的圆水准器,利用它使水准仪初步安平。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图11.1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1.主要条件:一是水准管的水准轴应与望远镜的视准轴平行(微倾式水准仪);二是望远镜的视准轴不因调焦而变动位置。
2.次要条件:一是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应与水准仪的旋转轴(竖轴)平行;二是十字丝的横丝应当垂直于仪器的旋转轴(竖轴)。
1.2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1对用于国家三、四等及普通水准测量的水准仪,应经常检验主要条件和两个次要条件。
本节只讲述第一个主要条件和两个次要条件的检验原理、检验和校正方法。
检验、校正的顺序应按下述原则进行:前面检验的项目不受后面检验项目的影响。
1.2.1 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应平行于仪器旋转轴【竖轴】的检脸与校正图21.检验原理图2所示,设圆水准轴L'L'不平行于竖轴VV,两者的夹角为α,当转动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时,则圆水准轴L'L'处于铅垂方向,但竖轴VV倾斜了一个α角(图2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留误差影响,在进行等级水准测量 时,一般要求前、后视距离基本相
差 概
m K
1
D Dm
述 当误差大小与观测量的大小无关时,就
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精度。例如角度
观测
二、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仪器误差
水
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准
i角校正残余误差,这种影响与距
测
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前、
量
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或减弱 此项的影响。
误
水准尺误差
差
由于水准尺刻划不准确,尺长变
测
仪器、人和客观环境是引起测量误差的主 要因素,对其影响必须尽可能地将其减少
量
到最低程度。
对于仪器误差,除了认真检校仪器,保养
误
保护仪器外,并可采取较恰当的观测方法
差
及在测量结果中加入改正数等,来消除或 减弱其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概
对于观测者,则须加强责任感,提高操作 水平来减少误差;
述
对于外界环境条件,可以通过研究并测定
倾
准A尺正确读数a′2时,视准轴已处 于水平位置,由于两轴不平行,便
水
使水准管气泡偏离零点,即气泡影
准
像不符合。这时首先用拨针松开水 准管左右校正螺丝(水准管校正螺
仪
丝在水准管的一端),用校正针拨
的 检
动水准管上、下校正螺丝,拨动时
应先松后紧,以免损坏螺丝,直到 气泡影像符合为止。
验
为了避免和减少校正不完善的残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一是测量仪器存在误差。
测
二是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的局
量
限性导致误差。
误 差
三是观测时由于外界环境变化 的影响会产生误差。
仪器、人和客观环境三个因
概
素称为观测条件。根据观测条
述
件是否相同,将观测分为等精
度观测和非等精度观测。
综上所述:
由于诸方面原因,在整个测量工作中产生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量
(2)仪器脚架要踩牢,观测速度要快,
误
以减少仪器下沉。 (3)估数要准确,读数时要仔细对光,
差
消除视差,必须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读完以后,再检查气泡是否居中。
分
(4)检查塔尺相接处是否严密,消除
析
尺底泥土。扶尺者要身体站正,双 手扶尺,保证扶尺竖直。
(5)记录要原始,当场填写清楚,
量
fh=∑h 测
的
高差闭合差调整
校
若按测站数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则某一测段高差的改正数Vi为:
核 及 高
Vi=
fh n
ni
程 计 算
式中: ∑n—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测站数总和; ni—某一测段的测站数。
水
若按测段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准
则某一测段高差的改正数Vi为:
测 量 的 校 核
Vi=式中:
计
算
水 测站校核
准
水准测量连续性很强,一个测站的误差
测
或错误对整个水准测量成果都有影响。
量
可采用改变仪高法和双面尺法进行校核。 成果校核(路线校核)
的
测量与应有值不相符,
核
其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时,认为外业观测
及
量 误
绝对值的数学期望,称为平均 误差。
差
t n
概
( n 时, t 0 )
述
依定义,平均误差的大小反
映了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
中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
测
量进行了n次观测,得一组观测
量
值为 L1, L2 , L3 , , Ln 。若某量的 真值X已知,每个观测值的真
其变化规律,加入相应的改正数或改正公
式,选择有利时间观测来减少误差。
测量误差的分类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观测者的
测
疏忽大意,致使测量结果中出 现错误,这种错误通常称为粗
量
差。
误
在观测结果中,是绝对不允许
差
粗差存在的。这里我们讨论误 差的分类,是设想在测量结果
概
中没有粗差的情况下进行的。
述
根据观测误差对观测结果影响
分
不重合,若眼睛观察的位置不同,便读出 不同的读数,因而也会产生读数误差
析
水准尺倾斜影响 水准尺倾斜将使尺上读数增大。
外界条件的影响
水
仪器下沉 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
准
起高差误差。采用“后、前、前、 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测
尺垫下沉
量
如果在转点发生尺垫下沉,将使下一 站后视读数增大。采用往返观测,
的
应使仪器各轴线满足上述关系。
检
验
与
校
正
微
水准仪主要轴线及其关系
倾
水
准
仪
的
检
验
与
校
正
微
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倾
目的:使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 轴,也就是当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水
时,仪器的竖轴应处于铅垂状态。
准
检验方法:首先转动脚螺旋使圆水
仪
准气泡居中,然后将仪器旋转180°。 如果气泡仍居中,说明两轴平行;
概
长误差。丈量的距离越长,误差越 大。
述
系统误差在测量成果中具有累积性, 对测量成果的影响也就特别明显。
但因其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采
取适当的措施,就可消除或减少对
观测成果的影响。
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
的观测,若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均
测
不一致,从表面上看单个误差无任何规律 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从一系列
的
如果气泡偏移了零点,说明两轴不
检
平行,需校正。
验
校正方法:拨动圆水准器的校正螺 丝使气泡中点退回距零点偏离量的
与
一半,然后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校
检验和校正应反复进行,直至仪器 转到任何位置,圆水准气泡始终居
正
中,即位于刻划圈内为止。
微
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
倾
目的:使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的 竖轴。也就是竖轴铅垂时,横丝应
在之前的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
中,同学们测量的结果误差有
大有小,误差如果太大,说明
测量过程存在问题,需要进行
本
误差分析和仪器校正。
章
我们这节课就是主要了解:
概
测量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况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水准仪
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经纬仪 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一、测量误差概述
量
的偶然误差中可得出: (1)限制性
误
(2)集中性
差 概
lim (3)对称性
(4)抵消性
[] 0 n n
述
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改正的方法或用改 进观测方法加以消除,只能根据偶然误差
的特性来改进观测方法,并合理地处理观
测数据,以减少观测误差的影响。
评定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平均误差
测
一定观测条件下的偶然真误差
校 正
则两点间的高差hAB为: hAB=a1-b1(正确高差)
微
倾
水
准
仪
再将水准仪安置在距B尺2m左右
的
之处,安置好仪器后,先读取
检
近尺B的读数值b2,因仪器离B
验
点很近,两轴不平行的误差可
与
忽略不计。然后根据b2正确高
校
差hAB计算视线水平时在远尺A
正
的正确读数值a′2=b2+hAB
微
校正方法:转动微倾螺旋使横丝对
三、水准测量的校核及高程计算
水
准 测
在水准测量中,测得的高差总 是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要使 测量达到预期的精度,必须采
量
取有效措施进行校核。
的
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
校 计算校核
核 及
B点对A点的高差等于各转点之 间高差的代数和,也等于后视
高
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的
程
差值,即:hAB=∑h=∑a-∑b
分
化、弯曲等影响,水准尺必须
析
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观测误差
水
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设水准管分划值为τ″,居中误差一般为
准
±0.15τ″,采用符合式水准器时,气泡居 中精度可提高一倍
测
读数误差
量
在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数的误差,与人眼的分 辨能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以及视线长度
误
有关 视差影响
差
当视差存在时,十字丝平面与水准尺影像
观测误差来源
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或工
测
具对某一未知量进行2次以上的
量 误
观测,所测得的数值,也称观 测值,通常是不一致的。这种 差异实质上表现为各次测量所
差
得的数值与未知量的真实值
概
(简称真值)之间的差值。这 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也称真
述
误差)。即:
测量误差=观测值-真值
未知量没有真实值的情况下,误 差称为或是误差。
误
误差为1, 2 , 3 , , n。则中误
差
差的定义公式为各观测值真误
概
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述
中误差又称标准差,以m表示,
即:
m []
n
[] 12 22 32 n2
允许误差
又称极限误差。由偶然误差的特
性可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