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回应术(nlp)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应术

我已经持有这个信念很久了!

1.意图:将注意力引向信念背后的目标或意图。

例如:我非常赞赏和支持你对自己诚实的愿望。(正面意图=诚实)

很难改变这个信念←我已经持有这个信念这么久了——诚实(意图)

2.重新定义:用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新词来替代信念陈述中所用的字眼。

例如:是的,对于你抱住不放的某些东西,可以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了!

相信了这么久→抱住不放很难改变→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

我同意要超越熟悉的界限一开始会觉得有些不习惯。

信念→熟悉的界限很难改变→要超越,一开始会觉得不习惯。

3.后果:将注意力引向信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

加强)信念。

例如:预期某些事很难,你最后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容易得多。

真正承认我们的担心,会让我们能够放下它而专注于我们想要的。

4.向下分类:分解信念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信念所定义

的总结。

例如:既然持有一个信念的时间较短会更容易改变,也许你可以回想你刚刚习惯这个信念的时候是怎样的,想像你那时已经改变了它。

或许,与其试图马上改变整个信念,不如一点一点地改变,那样更容易更有趣。

5向上归类:将信念的某个要素总结和归类到更大的分类中,从而改变(或加强)由信念所定义的关系。

例如:过去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知识跟自然更新的过程重新联结时,可以快速发展。

所有改变的过程都有自然的周期,没法飞跃。问题在于,你的这个信念,自然生命周期的长度是多少?

6. 比喻:找出由信念所定义的一个关系的比喻,这个类比可以挑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

的总结。

例如:信念就像法律一样。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为新的东西投票,再老的法律也可以被迅速改变。

信念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问题不在于程序有多老,而在于你是不是懂编程语言。

恐龙可能会为它们的世界变化之快吃惊,虽然它们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7. 改变框架大小:从不同的情境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的含义,这些情境包括: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较大的人群(或个人观点)﹑更大的或更小的视野。

例如:你可能不是第一个或唯一这样想的人。或许能够成功地改变这个想的人越多,未来其他人就越容易改变这种信念。

若干年后,你可能很难想起你有过这样的信念。

8.另一种结果:转向一个不同的目标,而不是信念所确定或暗示的目标,以便挑战(或加强)信念的适宜性。

例如:不需要改变信念。只要更新它就可以。

问题主要不在于改变信念。而是让你的世界观与现在的你一致。

9.世界观:从不同的世界观的框架,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

例如:你很幸运。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他们的限制是信念造成的,他们完全可以改变这些限制。你已经比他们超前很多了。

艺术家经常把他们的内心挣扎变成创作灵感的源泉。我想知道,你改变信念的努力,可能给你带来哪种创新?

10. 现实检验策略: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所说明的事实,人们从对世界的认知中提取出这个事实以便建立他们的信念。

例如:详细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持有这个信念‘很长时间‘了?

当你想着改变这个信念时,会看到或听到什么,让改变显得很困难?

11. 反例:找出一个例子或“违反规则的例外”,来挑战或丰富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例:很多其他心理过程(例如记忆),我们拥有它越久,它就越弱越容易扭曲和改变。为什么记忆这么不同?

我已经看到,当人们得到适宜的经验和支持,可以立刻建立和改变很多信念。

12.准则层次:找出信念所确认的准则,并根据比它更重要的其他准则来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

例如:信念适合和支持一个人的愿景与使命的程度,比有这个信念多久更加重要。

个体的一致性和完整,值得我们付出任何努力去实现。

13. 反击其身:根据信念所定义的关系或准则,重新评估信念陈述本身。

例如:改变信念的困难主要是时间问题,那你持有这个观点多久了?

时间长的归纳总结难以被改变,你觉得改变你这个信念有多难?

14.超越框架:从动态的﹑个人化情境的框架重新评估信念——建立关于信念的信念。

例如:或许你有很难改变信念这个想法,是因为以前你缺少轻松改变它们所需要的工具和认识。

也许对你来说,你的这个信念:将难以改变某个信念,是让你停留在这里的好借口?也许你现在的方式中有你喜欢的地方,或者有些部分你喜欢?

浅谈NLP的回应术模式

这些内容主要来自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的<语言的魔力>

这本书主要介绍sleight of mouth回应术

第一部分:NLP语言

一:导引篇

人生在世,要有大的作为,最要紧的是识人用人,用人最要紧的是看出其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她的各个角色下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

因本质潜于暗处,所以识人用人,要伺机而动,不可急于出手,以免对方隐藏或扭曲本质。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气度,先听别人怎么说,再顺势而为。

千句万句,一个人的本质在于其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有什么样的信念价值观系统就有什么样的人,人是症状,而信念价值观是本质。信念是动机的核心,价值观是行动的核心,规条则是这两者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个人的心理、性格、角色、身份和使命。所以识人用人,就是从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出发,得出她的心理、性格、角色、身份和使命,如此可以用之。此时可以做与人有关的任何事,比如辩论,说服,模仿,同化等等,甚至可以建立、影响和转换社会信念。

与NLP的其他技术相比,回应术模式提供了用谈话改变信念的技巧。从她的名字看,她就有虚怀若谷和后发制人的品质。

首先认识到,一个人只会相信她自己,只会被她自己说服,表面上看她是被别人说服,实际上还是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以后,被自己说服的,所以不要一上来就从我的角度说服她,而要从她的角度让她自己说服自己,而让她自己说服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她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出发,顺势而为,NLP回应术就是这样的方法,她通过NLP特有的语言模式,绕过对方话语的表层结构,转换成对方潜意识中的深层结构,直接让她自己与自己交流,直至自己说服自己。

言语赋予我们力量,她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时也容易给我们造成迷惑和伤害。回应术就是一种将有害言语变成有益言语的NLP技巧。

二、理论篇

整个NLP大厦的基石,是“地图不是实景”这一原理。这一原理意味着,是我们的关于现实的心理模型,而非现实本身,决定着我们如何行动。据此原理,由于人们混淆了地图和实景,会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混乱。以言语为例,我们的言语和概念比起独特的经验来要少的多,从而我们容易将两种或更多的情境当成一个,甚至混淆。

NLP的12条前提假设和NLP精神都可以从这一原理推出。

NLP的核心信念是,如果你能丰富或拓宽你的地图,你会感觉到同样的现实为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结果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可以表现的更有效更聪明。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扩大感官体验。事实上大部分NLP技术都建立在观察技能的基础上,试图将对情境的直接感官体验最大化。因为我们的地图可以和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对照,而经验是由感官所接受的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出现的相关的记忆、幻想感觉和情绪等构成。所以扩大感官体验也意味着,我们要尽量放下内部的过滤器,直接拥有对外界的感官体验,以尽可能的避免不适当的删减、扭曲和归纳。

整个回应术的核心概念是框架,她在互动中为思想和行为提供了关注点和方向,建立了环绕互动关系的边界和约束,因此会极大的影响对具体体验的解释和回应方式。她的衍生概念是超框架,也就是框架的框架,即建立关于信念的信念。把握住框架就能致人而不致于人,举个小例子,比如如果、当、虽然、但是和同时这些连接词,通过改变位置和调换次序,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