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学生美德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学生美德发展

作者:王正芬

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01期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愈发突出之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在初中语文,使新世纪出生的一代更好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01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优秀的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还能促进学生的德育、美德,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辩证选取的原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文化的精髓也存在很多种糟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文化都渗透进去,需要我们有选择的进行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不是文学研究专家,其在阅读古代优秀文化作品时,不应该跟专家一样。就古代读的那些书,对现代学生来说,不必要全部都阅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取简单、容易理解,且富含深刻含义的内容进行教学,反而能够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与时俱进的原则。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是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含的某些因素和我们现代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小的隔阂。因此,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我国的时代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现代教育领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形式。

3.因地制宜的原则。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资源,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所依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具备更多的针对性。通过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保证学生的接收和消化吸收能力,并能够将传统文化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气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深入浅出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发育特点,在进行渗透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传统文化中内容较为晦涩的应该不要融入

进去,对于内容过于简答的学生自行学习就行,也不需要过多的进行渲染,最好是能够保持一定的深度,同时学生还能理解透彻,最终保证深入浅出的融合教学。

二、借助民俗文化资源,多角度领悟课文内涵

以鲁迅、老舍、沈从文为代表的具有觉悟意识的现代作家,不约而同地以民俗文化作为探讨国民性问题的切入口,以民俗文化作为支撑作品发展的骨架,将民俗文化穿插在整个作品中。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当地的民俗现象,就不能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也不能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祝福》中的浙北民俗,《茶馆》中的北方文化,《边城》中的湘西风情,都可以看出作者将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融入作品中,当这些作品被编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后,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就不能忽视课文中的民俗文化成分,不能割裂民俗文化与文本研读之间的纽带关系。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抓住课文内涵,就要用民俗文化视角来还原文本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民俗文化资源是通过时间背景来表现。在对此类文章进行研读时,就要注重文章中所出现的民俗文化中有关传统时令节日的描写,从这一侧面来补充对作品主要思想与情感的理解。例如鲁迅所写的《祝福》中多处描写了全家准备“年终大典”这一场面,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与人们热闹准备祭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勾勒出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迷信以及所造成的一系列悲剧。

三、开设经典课程,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人格积淀

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仅凭教材内容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进行深入分析,也难以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为此,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开设一些经典课程,或者进行专题教育,通过经典课程与专题教育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人格素养进行熏陶和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各年段有计划地开设传统文化经典课程,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系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传统儒家经典。同时,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开设传统名著经典课程。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这一单元为名著选段,为了使学生更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开设四大名著导读课。通过导读课的学习与探讨,学生将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人格素养与情操也将受此熏陶与培养,从而形成更为立体、多元的素质品德。

四、通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民俗内容的课外活动。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民俗专家或者有关老师给学生举行民俗讲座。还可

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有民俗特色的节日庆典、植树活动、登高赏菊、龙舟竞赛等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民俗风情,受到积极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还可以开展有关民俗风情的研究性学习。参加有关民俗风情活动后,写出有关感受,写出调查报告。也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实地考察,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举行民俗知识大赛等。这样在课堂学习外,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民俗知识兴趣,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的知识人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中国的传统文化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因此,对于我国中学教育一定要全面的融合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过程中,最有效的弘扬方式就是从最基础教育环节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这些学生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中间力量,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