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合集下载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①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②通过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③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④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②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②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②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难点】①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③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量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带橡皮塞的烧瓶、玻璃弯管、滴管、红色肥皂水。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细管;量杯、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皮、橡皮筋;PPT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主题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的平底烧瓶,上面插有玻璃细管。

师:“这个装置是我们在研究什么问题中用过的呢”?预设——生:水的热胀冷缩师:“如果我把水倒掉”,(教师演示:并擦干瓶子),“似乎这个瓶子是空的,其实里面还装着满满的一瓶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生:空气。

师:“老师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的确,这个瓶子里面还有空气”。

“请问,你觉得空气也像水之类的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预设——生:有!师:“你能把你的猜测说得具体一点吗”?(多叫几位学生回答)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板书: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师:“到底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刚才同学们只是猜测,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给学生几秒钟的思考。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原因。

3.探究实践:进行热胀冷缩的实验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

二、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掌握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

2.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如铜球加热装置)、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如带有细玻璃管的烧瓶)、气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如气球和瓶子)、热水、冷水、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热胀冷缩现象1.导入(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些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的现象图片,如铁路钢轨之间的缝隙、夏天电线松弛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吗?2.新课学习(30分钟)观察热胀冷缩现象(1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加热铜球使其不能通过铁环,冷却后又能通过。

学生观察描述: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铜球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讨论热胀冷缩的概念(1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根据实验现象,提问学生什么是热胀冷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讨论热胀冷缩的概念,即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热胀冷缩现象和概念。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第二课时: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热胀冷缩?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用带有细玻璃管的烧瓶进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将烧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粤教版

《4 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三、教学难点将热胀冷缩的知识联系生活。

四、教学准备准备8组材料,每组材料有3个篮筐,每个篮筐对应一种实验。

篮筐一有烧杯,热水和冰水,小试管2根,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带孔的橡皮塞;篮筐二有2个玻璃杯,热水,冰水;篮筐三有瘪乒乓球,烧瓶,气球,烧杯,肥皂水,冰水,热水。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电脑屏幕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师: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1、教学"会升降的水柱"。

师: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喷泉吗生:见过,去旅游时见过。

(课件出示喷泉图)。

师: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学生面面相觑)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1)在小试管内装入红墨水。

(2)把带孔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点点。

(3)把烧瓶放入烧杯中。

(4)在试管上浇热水。

(5)彩色喷泉喷出来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组长出来领实验材料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学生动手实验。

师巡视,给与指导和帮助师:很多同学的实验都成功了,出现了彩色喷泉。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生1:是热水的作用。

气体热胀冷缩教案

气体热胀冷缩教案

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南沙滩小学徐洪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根据猜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交流表达、互动评价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的技能。

2、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而全面认识物体的这一性质;了解物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合作、尊重事实的态度。

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从而更爱科学。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包括利用已有实验所学,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完善设计方案的能力等。


2、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科学观的渗透:热胀冷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对这一性质
的控制与利用。

教学难点:
对学生实验设计的适度提示,组织调动学生对设计方案的交流完善;在尊重与民主的前提下,体现教师的主导;既规范实验操作,又要体现实验方案的个性化。

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气球带玻璃管的胶塞、肥皂水、红墨水、瘪塑料瓶、直角导
管、滴管、水槽、开水、冷水、软包装、橡皮泥或胶带、筷子、干布、报告单、做小喷泉实验的组装材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液体
一般情况下,固体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气体。

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热胀冷缩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以热胀冷缩为主题的实验教案。

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实验材料:热水、冷水、一个空玻璃瓶、一个塑料体积瓶、一个橡胶塞。

3.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瓶塞插入空玻璃瓶中,确保密封。

步骤二:将一定量的热水倒入一个容器中。

步骤三:将玻璃瓶倒置放入热水中。

步骤四:观察玻璃瓶上是否出现水珠。

4.实验原理:当瓶子中的空气被加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导致瓶内空气的体积增大,从而使瓶内实验的气压增大。

而瓶塞的密封性相对较好,不容易散热,因此瓶塞的变形相对较小。

当实验从热水中取出时,瓶内的热气体逐渐冷却,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使瓶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从而瓶内气压减小。

而瓶塞的体积相对较小,易于散热,因此瓶塞的体积变化较大。

5.实验结果和讨论:当实验完成后,观察到有水珠出现在玻璃瓶上,这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导致瓶内空气体积增大后,与外部环境接触时,气体迅速冷却,体积迅速减小,使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

6.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而不同的物质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也不同。

学生应该掌握物质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知识。

7.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2)除了空气和玻璃外,还有哪些物质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3)热胀和冷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

4、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5、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温度计、气球、玻璃瓶、铜球、铁环等。

多媒体课件1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铁轨缝隙、电线杆上的电线在夏天和冬天的状态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胀冷缩。

111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112 概念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即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的现象。

12 实验探究121 实验一:气体的热胀冷缩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玻璃瓶,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

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再将玻璃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122 实验二:液体的热胀冷缩在一个带有刻度的小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有色液体,将玻璃管放入热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

将玻璃管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液面的变化。

123 实验三:固体的热胀冷缩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铁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然后尝试让铜球通过铁环,观察是否能通过。

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次尝试让铜球通过铁环,观察结果。

12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进行上述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13 实验结果分析131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13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

14 微观原理讲解141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受热和遇冷时分子运动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

142 强调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以及分子间距的改变导致物体体积的变化。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测量,体验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现象的概念和原理;2.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观察和测量;2.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导入1. 引入热胀冷缩现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物体在受热后会变大,而另一些物体在遇冷后会变小呢?这是因为物体在受热或遇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2. 引发学生思考:请问,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吗?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 讲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胀冷缩现象是指物体在受热和遇冷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热运动剧烈,间距增大,体积扩大,这就是热胀现象。

相反,当物体遇冷时,分子热运动减慢,间距缩小,体积收缩,这就是冷缩现象。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一个玻璃瓶,在其中注入热水并盖上塑料盖。

观察瓶盖是否随着热水的注入而变松,以及是否随着热水的冷却而变紧。

第三部分:知识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学生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行分组,选择一个应用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

可以选择范围从建筑工程到日常生活用品的任何领域。

五、教学延伸1. 拓展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比如在铁路线路的设计中如何考虑热胀冷缩问题。

2. 实践应用: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受热或遇冷时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了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讨论。

七、课后作业1. 思考并记录自己身边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2. 思考并整理热胀冷缩现象在一些特定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展描述和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觉新的问题,情愿积极探究,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开心。

教学重难点:1. 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问题—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够用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想。

教学预备:量杯、试管、试管夹、热水、常温水、凉水、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观看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我们已经了解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争论推想)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讨论(1)争论讨论试验的方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怎么能清晰地观看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师生沟通,确定方法。

)(2)小组活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看试管中空气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观看空气受冷后体积发生什么变化(可将试管放入凉水中进展试验)。

(3)小组就试验现象进展争论沟通。

(4)小结:通过书上试验我们发觉: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师:通过试验,我们明确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大家留意到没有,空气和液体岁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在试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索沟通,再汇报: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明显,试验反响速度更快速。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动时,哪种状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嬉戏。

3、沟通:从嬉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嬉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

2. 掌握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的解释。

2.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空气球一个- 透明玻璃杯一个- 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张贴一些气体热胀冷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到过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什么案例可以举例说明?”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简要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原理,如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加剧,间隔增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温度下降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减缓、间隔减小导致气体体积收缩等。

- 介绍气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火焰的燃烧、天然气输送管道的设计等。

-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实验的意义。

3. 实验演示(15分钟)- 将空气球吹气充满,然后放到温水中。

同学们观察空气球的变化并以文字和图像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 另外使用一只空气球和冷水重复实验,同样让学生观察变化并记录。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对于不同温度变化的反应。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互相质疑,引导他们分析现象背后的原理。

5. 拓展应用(15分钟)- 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的煤气管道、高铁轨道的设计等,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对于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现象,设计能够控制气体体积变化的实用设备。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向学生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 强调学习科学需要观察、实验和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记录能力的重要性。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气体受热此后体积会胀大,受冷此后体积会减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相关。

二、感情目标: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研究兴趣。

三、教法、学法: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解说和沟通。

四、教课重难点:要点:用多种方法察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难点:察看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微粒运动游戏”解说热胀冷缩现象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蓝墨水、图片等六、教课过程:1、实验导入新课:空瓶装热水——倒出——拧紧瓶盖——察看现象(1)、师:请同学们谈谈瓶中有什么。

(2)、在空瓶装入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猜一铺把热水倒出后,瓶子是什么形状的(3)、把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让学生察看现象,并试试解说原由。

2、设计并达成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师:在我们的身旁各处都有空气,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想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我们一定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假如用锥形瓶来采集空气,需要把采集到的空气密封吗为何(2 )如何让采集到的空气受热、受冷呢(3)如何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师:请同学们小组里议论。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今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械。

你们能利用老师供给的这些器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师:同学们能够小组合作来共同达成。

师:好了,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沟通一下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小组报告实验方案,其余学生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小组的改正建议。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是多种多样。

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解答一下吗(1)锥形瓶口上套着的气球起什么作用(2)套着气球的锥形瓶在两种水中摆放的次序是如何的3、学生实验4、师:哪个组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组报告。

5、师:同学们,空气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二者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演示,学生谈谈自己察看后的感觉。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加深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目标-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掌握实验方法,验证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使用热水和冷水观察气球的变化,或者使用不同温度的空气来推动小车等。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5. 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6.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热胀冷缩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互相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解释进行指导和讨论。

5. 教师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联系和解释。

6.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

7. 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8.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深入研究。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解释观察结果。

3. 研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讨论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热胀冷缩教案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过程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体验和自己动手进行空气及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心情,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空气、固体热胀冷缩性质探究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1)、分组器材:⑴号箱:2只瘪的乒乓球;⑵号箱:1只充气的气球、1只和充气的气球同样大小的铁圈;⑶号箱: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带气球的平底烧瓶1只、自制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摄子钳、棒状温度计。

(2)、演示器材: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有关热胀冷缩投影片。

(一)、游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1、大家都玩过吹肥皂泡。

谁有本事来吹一个大肥皂泡?2、请一同学吹肥皂泡,大家要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想一想,肥皂泡为什么会慢慢变大?倾听学生发言后(板书:空气)3、刚才同学们用嘴吹的方法造肥皂泡,现在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打气筒之类的器具,你们能再造一个肥皂泡吗请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准备怎样造等会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比一比哪组方法能成功。

4、教师演示:老师也有一个办法,看能不能造出肥皂泡(老师拿出带吸管的烧瓶,管口上绕有一些棉线,在管口上蘸一些肥皂水,然后用手在烧瓶上一捂,吸管上口就出现了肥皂泡。

)5、谁能揭开老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请动动脑筋,说得让大家都听得懂。

热的手与肥皂泡之间是谁在起作用怎样使肥皂泡更大(老师演示,把带吸管的烧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肥皂泡渐渐变大。

)6、如果老师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这肥皂泡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师继续演示,肥皂泡渐渐缩小了。

)7、大家明白这个游戏中的科学道理吗?(二)、利用多种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热胀冷缩》教学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热胀冷缩》教学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案第一课知冷知热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用温度描述冷热程度。

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

了解人类观察、感知冷热的科学史。

2.科学探究经历用感觉器官感知冷热到用温度计准确测量的过程。

初步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科学态度、STSE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

难点:初步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不同温度的水、红水温度计演示实验材料:演示用温度计、体温计、水银温度计等其他温度计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导入语: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判断物体的冷与热,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介绍相关科技史。

古人制作豆豉时需要用感觉器官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是否适宜。

(3)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来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呢?(二)新课学习1.感知冷热(1)出示实验材料:事先调试好的有明显温差但又确保安全的三杯水。

(2)体验活动:请把手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段时间,同时把手放入温水中。

(3)汇报感受:活动中我们对冷热程度的判断一样吗?(4)小结:虽然我们常用皮肤的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但难免会出现感觉不可靠和不准确的情况。

(5)设问:怎样更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原来,我们可以采用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学习使用温度计(1)简介摄氏温标的由来: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后来人们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2)观察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重点关注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学习读、写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①课件展示教材P47下方三幅温度计图。

三年级科学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

三年级科学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空气的体积大小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乒乓球训练室内,波波和彬彬要打乒乓球。

这时,波波却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再用了,彬彬提出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开水里试试。

问题:这样乒乓球就能鼓起来吗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通过实验,探究瘪了的乒乓球在开水中能否鼓起来,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尝试解释原因。

二、活动探究1.活动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提示:我们在打乒乓球时容易把乒乓球压瘪。

问题: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吗任务:把瘪了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要求:观察并描述乒乓球的变化,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

汇报:瘪了个小坑的乒乓球在放进热水后慢慢鼓起来了,乒乓球恢复原样。

问题:如果乒乓球破了,还能重新鼓起来吗交流:根据恰当的理由说出自己的判断。

示范:将瘪了一个坑又破了一个洞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结果乒乓球没有变化。

问题:为什么破的乒乓球不能重新鼓起来和什么原因有关。

交流:是否和乒乓球内的空气有关呢没破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膨胀,所以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破了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流出去了。

2.活动2:会变化的肥皂膜问题:如果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大了吗任务:探究温度变化时,空气的体积怎样改变。

要求:把肥皂液抹在烧瓶口,形成肥皂膜。

将烧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也可以用手捂热烧瓶而不放进热水中。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肥皂膜是否会变化的实验。

汇报:经过实验发现肥皂膜在烧瓶放进热水时膨胀了起来,放进冷水中会凹陷了下去。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烧瓶
中有什么?空气有什么特点
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
烧瓶中的空气。

2. 为了便于我们研究,老师
还请来了下面这些好帮手:平
底烧瓶、烧杯、气球、带玻
璃弯管的橡胶塞、红墨水、
橡胶管、滴管、水槽、冷水
和热水,你能利用这些材料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刚才
的猜想吗?
3.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老师
还有一些问题想提醒大家:
(1)空气会四处流动,应该
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用
什么密封?
(2)怎样让空气受冷和受
热?
(3)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
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体积
的膨胀和收缩?
4.请小组同学根据以上问
题,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5.下面请小组同学汇报你们
想到的方法。

1.幻灯出示温馨提示。

在做实验时你有什么想提醒
大家的吗?
(1)实验仪器轻拿轻放,注
意安全,小心热水。

(2)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好,
轮流试一试。

(3)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记
录员及时记录实验情况。

(4)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
1.学生回忆并描述空气
的特点,聚焦研究的对
象。

2. 认识提供的实验材
料,了解有的实验器材
的具体操作方法及用
途。

3.思考:根据提示的问
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方案。

4.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1)方法一可以在烧
瓶口上套小气球,借助
气球的鼓凹来判断空气
体积的变化。

(2)方法二将空气装
入烧瓶内,用带玻璃弯
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
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滴红
墨水封住导管口,观察
烧瓶受热或受冷时红墨
水的移动情况。

(3)方法三可以将带
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烧
瓶口,并用橡胶管一段
套住玻璃管,一段浸入
水中,借助水来观察空
气体积的变化。

空气如
果受热体积膨胀就会在
水中冒泡,如果受冷空
气体积收缩,外界气压
就会将水压入管中或瓶
中。

1.学生分组选用方法
一、方法二和方法三进
行实验验证。

2.小组同学汇报实验情
况。

生1:当我们用手捂住
烧瓶时,玻璃管中的红
墨水向外移动;当将烧
瓶放入冷水中时,玻璃
管中的红墨水向瓶内移
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
实验材料,给足学生
思考的时间,启发学
生的创新思维,让学
生动脑筋想出各种验
证空气有热胀冷缩性
质的实验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设计实
验方案才刚刚起步,
三个思考题的出示为
学生提供了脚手架,
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方
案时考虑更加细致、
全面、详实。

在学生汇报时善于捕
捉教学中生成性的东
西,挖掘内在隐含的
科学性,使师生之间
的科学素养在互动中
得到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