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与奶牛育种

合集下载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奶牛繁殖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农场管理计划,旨在确保奶牛群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这个计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性成熟和配种:首先,需要确定奶牛群的性成熟期。

这可以通过监测奶牛的身体状况、月经周期和性行为来确定。

一般来说,奶牛的性成熟期在12个月到15个月之间。

随后,需要选择适合的种牛来进行配种。

种牛应该具备良好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生产力。

可以通过与专业兽医和奶牛买卖市场合作,来选择合适的种牛。

为了提高繁殖效益,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

这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优质的冷冻精液和适当的设备进行操作。

授精的时机应该在奶牛的排卵期。

2. 妊娠和妊娠诊断:成功的配种后,需要确定奶牛是否怀孕。

可以使用超声波和血液检测等方法进行妊娠诊断。

一般来说,怀孕的奶牛在28天后可以检测到胚胎的存在。

对于未怀孕的奶牛,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再次配种。

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奶牛的排卵周期和繁殖历史进行调整。

3. 妊娠管理:一旦确定奶牛怀孕,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护理。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饲料和水,保持干净和舒适的栖息地,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适当的营养补充也是重要的,尤其是钙和矿物质。

妊娠期通常为280天,但具体时间可能根据奶牛的品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应根据奶牛的妊娠情况,调整饲养和管理方案。

4. 分娩和照顾新生牛犊:一旦奶牛进入分娩期,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分娩环境和护理。

这包括干净和舒适的分娩箱,适当的照明和温度控制,以及监测分娩过程的专业人员。

分娩后,新生牛犊需要适当的护理和饲养。

这包括及时的初乳喂养,适当的饲料和水供应,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等。

新生牛犊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应被密切监测和记录。

5. 繁殖管理和再生产:在奶牛的繁殖历史中,应记录和评估每次配种的效果和结果。

这包括怀孕率、流产率和新生牛犊的成活率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调整和改进繁殖策略,以提高繁殖效益。

奶牛育种规划方案

奶牛育种规划方案

奶牛育种规划方案一、引言奶牛育种是提高乳制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育种方案对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遗传改良、繁殖管理、饲养管理和健康监测等方面,提出一份奶牛育种规划方案。

二、遗传改良1. 选择合适的父母种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优良基因的公母牛,能够有效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

我们需要根据乳制品产量、健康状况、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指标,选择合适的父母牛进行配种。

2. 引入新的优良基因为了进一步改善奶牛的遗传素质,可以考虑引入新的优良基因。

通过购买具有优秀遗传背景的牛种,或者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引入其他地区的种牛,可以为奶牛育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3. 基因检测与筛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奶牛的基因进行检测与筛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奶牛的遗传价值,从而为繁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奶牛的遗传疾病风险,并排除携带有害突变基因的牛只。

三、繁殖管理1. 配种管理选用适当的配种方法和配种时间,确保牛只受胎率和产仔率的提高。

结合人工授精和自然配种等方式,合理安排配种的频次和时机,提高配种的成功率。

2. 孕检和产后护理定期进行孕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怀孕异常的母牛,保障胎儿的安全发育。

在产后提供良好的饲养和护理,为产奶期的母牛提供营养和舒适的环境。

四、饲养管理1. 营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的需求,提供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

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确保奶牛的营养均衡和饲料利用效率。

2. 环境管理提供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奶牛受到热应激或者寒冷引起的疾病。

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优质饲料供应,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

五、健康监测1. 疾病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确保奶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减少因疾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

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头奶牛的生长发育、疾病史和治疗情况等信息。

奶牛育种新技术

奶牛育种新技术

奶牛育种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奶牛育种也迎来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奶牛育种技术,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是奶牛育种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改变奶牛的基因组,以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编辑奶牛的基因来增加其产奶量、改善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甚至提高奶牛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力,还有助于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了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奶牛育种也成为一种热门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奶牛育种建议。

通过对奶牛的遗传信息、饲养环境和生产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交配组合,提高奶牛的遗传质量。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监测奶牛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提高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除此之外,基于基因组选择的技术也在奶牛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因组选择是通过测量奶牛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来评估奶牛的遗传价值。

通过分析SNP与特定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奶牛进行繁殖,提高整个群体的遗传水平。

基因组选择不仅可以加速育种进程,还可以提高奶牛的遗传进展,从而提高产奶量和品质。

生殖技术的进步也为奶牛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将优良种牛的精子和卵子在实验室中结合,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到母牛的子宫中发育。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种牛的繁殖效率,还可以加速优良基因的传播。

另外,胚胎冷冻技术也可以延长优良种牛的繁殖寿命,提高种牛的繁殖效益。

奶牛育种新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可以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技术成本、道德伦理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发挥国家级育种场优势 推进奶牛肉牛育种创新

发挥国家级育种场优势 推进奶牛肉牛育种创新

单凭企业自身力量,无法完成技术的前期研发、转化和 展。
技术体系的维持。
六 是 加 强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促进育种产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奶肉牛育种计划和需要提供的支持
组织或参加全国奶肉牛大型拍卖和展示会,以质论价,
一是建设国家级种牛繁育基地。计划投资1亿元在 提升我国奶肉牛种牛在市场认知度及影响力。
河 北 省 威 县 和 隆 化 建 设 存 栏 5 0 0 0 头 荷 斯 坦 奶 牛 和 3000 头 西 门 塔 尔 、安 格 斯 、和牛纯繁基地,监测种牛生长发
七是需要国家对奶肉牛育种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 公司作为国家级奶肉牛核心育种场,具有丰富的育种实
育 、产奶量、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等各种生产性能,建立 践经验和专业技术队伍,完全能够承担国家交给的奶肉
2 2 冀农融媒体•河北农业
' 现较好的后备公牛和后备母牛,建立后备种牛群,定向 作 ,而且由于育种繁琐、环境差、待遇低、年轻技术人 \
冀 农 融 媒 体 • 河 北 农 业 21
特别策划
员不愿意干,人才流失,存在技术队伍断档的危险,造 级种牛数据处理中心等,力争成为国家级种牛胚胎生物
成研发类项目申报上相较高等院所处于明显劣势:
展方面做出了亮眼成效。
推一体化发
三是在全国25个省、市 、自治区293家牧场开展胚 胎 移 植 技 术 服 务 与 推 广 工 作 :生 产 优 质 种 牛 3.5万 头 。
在种牛繁育方面,一是坚持开展奶肉牛全基因组检 为全国8 家种牛站培育种公牛1000余头,3 家国家级核
测 ,推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对 1 ~ 7 日龄新产犊牛取样 心育种场培育种母牛3000余 头 ,累计为社会新增产值
一、纯种奶肉牛育繁推一体化情况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牛的繁殖力指牛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育后代的能力;繁殖是奶牛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奶牛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遗传因素.牛是单胎动物,双胎率约为0.5%,且.双胎的遗传力很低,双卵率和双犊率遗传力分别为0.07和0.03。

奶牛的繁殖力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通过遗传选育提高奶牛繁殖力十分困难。

系谱首先要看其母亲的产奶量,看其父亲的女儿产奶量,如果没有系谱,则看其本身产奶量,衡量标准是3O5d一个产奶周体形外貌对青年怀孕牛(2岁左右),不要只注意花色,而应以生产性能好为准。

注意体形从上面看呈梯形,前窄后宽,皮薄,棱角明显;乳房发达;头颈清秀;腰背平直(特别腰往后一定要平);髋部要宽腹部大而圆,不下垂;前后趾不要太直也不要太弯。

乳房紧凑、有弹性、皮薄、乳静脉粗且弯曲的尤佳。

l_3 生产性能奶牛分娩后产乳上升一般在产后25d左右,然后稳步逐步上升,高峰期长,然后缓慢下降。

一般305d的泌乳期,2个月的干奶期,现阶段,年产奶量在3000kg不赚钱,4000kg不赔钱,4000kg以上有利润。

不同品种间产奶量的差异很大,其中以荷斯坦牛产量最高,但乳脂率低。

娟姗牛产奶量虽低,而含脂率高,如按乳中含能量折算,荷斯坦牛仍为产量最高。

2.营养水平.所以对繁殖母牛应给予合理的饲养,搭配合理的日粮。

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决定性的作用。

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但影响幼龄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推迟性成熟和适配年龄,造成一生的有效生殖时间的缩短。

成年母牛如果长期能量过低,会导致发情征状不明显或只排卵而不发情。

牛产后能量过低,也会推迟产后发情日期,对于妊娠母牛来讲,由于能量不足而带来流产、死胎、分娩无力或出生软弱的犊牛等现象,从而造成母牛的平均产犊间隔拖长、繁殖力降低。

相反能量水平过高也影响母牛的受胎率。

蛋白质缺乏,不但影响牛的发情、受胎和妊娠,也会使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还会使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影响牛的健康与繁殖。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第一章奶牛育种操作技术第1条:母牛产后50—60天配种为好,对超过70天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牛应及时检查治疗,并从营养和管理上找原因,改善饲养管理。

犊牛在出生16月龄,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可以进行初次配种,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这个指标是初配年龄的首要指标。

第2条:要建立奶牛发情观察制度,空怀母牛发情要及时记录,并作好发情鉴定工作。

发情鉴定方法有(1)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定发情状况,要重点看爬跨情况及外阴部变化和黏液情况,(2)内部检查,一是阴道检查子宫颈,二是直肠检查,主要是检查卵巢及卵泡的发育和变化情况。

总之,上午发现母牛发情被爬跨不动,下午即可配种,这时母牛发情接近末期,距离排卵约有6—7个小时,也就是说,从发情开始20小时左右配种最好。

第3条:母牛分娩后20天内,应进行生殖器检查,如有疾病应先治后配。

要求母牛在产后90天内必须怀孕,这样才能保证一年一犊。

第4条:母牛应严格选种选配计划,一是杜绝近亲繁殖,二是一定要用优良的种母牛精液进行配种,必须保证种母牛的精液质量,这是保证下胎高产的基础。

第二章挤奶技术第1条:奶牛的挤奶次数,应根据各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

一般每天挤奶三次,可根据产奶量高低酌情增减。

第2条:用手工挤奶时,挤奶员必须经常剪指甲,洗净双手。

然后用毛巾沾上45-50℃的温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对乳房进行清洗。

清洗顺序是先上后下,由前向后,先右后左,最后是乳房基底部和乳头,洗完乳房后,在用干毛巾把整个乳房擦干净。

第3条:乳房洗净后应进行第一次按摩,待乳房膨胀,乳静脉怒张出现排乳发射时,应立即开始挤奶。

挤奶时严禁用牛奶或凡士林擦乳头。

待挤奶近一半时进行第二次乳房按摩,这时一手握住乳房底部另一手进行按摩。

当快挤完奶时,再用双手对乳区上下左右按摩几下把直到奶挤净为止。

第4条:手工挤奶要采用全握法,禁用滑下法,开始挤奶时用力要轻、速度稍慢,随着奶牛秘乳的加快,应加快挤奶速度。

奶牛引种管理制度

奶牛引种管理制度

奶牛引种管理制度引言:奶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资源,她们的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乳制品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的管理和引种技术对于提高奶牛生产力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奶牛引种管理制度,包括选种、育种、繁殖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种1.1 选种原则(1)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饲草、水质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引种。

(2)选用产奶量高的品种。

生产力是评价奶牛品种的重要指标,因此应选择产奶量高的品种进行引种。

(3)选用优质遗传资源。

奶牛的遗传品质直接关系到其后代的生产力和品质,因此应选用具有优质遗传资源的品种进行引种。

1.2 选种技术(1)优生优选。

通过对奶牛进行体格检查、遗传背景分析等手段,进行穿孔莓把优质优生的牛进行选种。

(2)人工授精。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选用高产高质的种牛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后代的遗传品质。

(3)基因检测。

对选种的种牛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具有优质遗传资源的个体,达到选种的目的。

二、育种2.1 育种原则(1)遗传优良。

选择具有遗传优良特性的种牛进行育种,确保后代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品质。

(2)遗传多样。

避免近亲交配,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减少遗传疾病的风险。

2.2 育种技术(1)选配组合。

根据目标品质和生产力,选择适合的种牛进行配对,达到优生优配的目的。

(2)妊检技术。

通过妊检技术,及时了解奶牛的繁殖情况,提高繁殖效率。

(3)胚胎移植。

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提高选种种牛的后代数量和品质。

三、繁殖3.1 繁殖原则(1)科学配种。

选择合适的交配时间和种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种,确保后代生产力和品质。

(2)生殖健康。

定期检查奶牛的生殖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殖健康问题,提高繁殖效率。

3.2 繁殖技术(1)定期配种。

根据奶牛的繁殖周期和生理状态,进行定期配种,提高繁殖效率。

(2)繁殖管理。

加强对奶牛的繁殖管理,包括饲养、营养、环境等方面,提高奶牛的生殖能力。

四、管理4.1 饲养管理(1)合理饲喂。

奶牛育种日常工作流程

奶牛育种日常工作流程

62
叶奶牛曳 2019 年 05 期
技术交流
为 10-14 小时遥 2 输精操作原则 慢插尧轻推尧缓出遥 输精时用纸巾把阴门外部擦干净袁保证输精枪
没污染遥 3 输精部位 子宫体渊在子宫角和子宫颈的连接处只有 1-2
厘米冤遥 输精后持续爬跨的牛用相同冻精补配一次遥
八 妊娠诊断 1 初检 每周四渊周五冤对输精后 36渊30冤天以 上 未返 情 成母牛渊青年牛冤与上周未孕成母牛渊青年牛冤通过 B 超检查是否怀孕遥 检查完将结果录入配种记录与配种流水记录 并上报资料员录入软件遥 上周未孕牛只确定未孕后 录入同期记录表进行处理遥 2 一次复检 每 周 六渊周 二 冤 对 输 精 后 57-63 天 初 检 怀 孕 成 母牛渊青年牛冤通过直肠检查法检查怀孕情况袁检查 完将结果录入配种流水记录袁发现未孕牛只后分析 原因尧取消怀孕记录尧录入同期处理记录并上报资 料员取消软件记录遥 3 二次复检 每 周 六 渊周 二 冤对 输 精 后 121 -127 天 复 检 怀 孕 成母牛渊青年牛冤通过直肠检查法检查怀孕情况袁检 查完将结果录入配种流水记录袁发现未孕牛只后分 析原因尧录入流产记录并上报资料员录入软件遥 4 三次复检 每 周 三 渊周 六 冤对 输 精 后 221 -227 天 复 检 怀 孕
青年牛渊干奶前成母牛冤通过直肠检查法检查怀孕 情况袁检查完将结果录入配种流水记录袁发现未孕 牛只后分析原因尧录入流产记录并上报资料员录入 软件取消干奶计划遥遥
九 同期发情 1 预同期程序 1.1 产后 21-27 天子 宫 复旧 检查 袁 对发 现 子 宫炎的牛只进行治疗袁对无严重繁殖障碍渊子宫肿 块严重冤的牛只进行以下流程处理遥 1.2 产 后 29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1.3 产 后 43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1.4 产 后 57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曰观 察 发 情 袁发 现 发 情 后 适 时 配 种 袁并 终 止 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5 产 后 68 天 注 射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100ug袁 观 察 发 情 袁发 现 发 情 后 适 时 配 种 袁 并 终 止 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6 产 后 75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观察发情袁发现发情后适时配种袁并终止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7 产 后 76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观察发情袁发现发情后适时配种袁并终止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8 产 后 77 天 下 午 注 射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100ug遥 观察发情袁发现发情后适及时配种袁对未 发情牛只继续进行定时输精遥 1.9 注射后 16-18 小时后进行配种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殖技术与 奶牛群体遗传改良
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特点
奶牛世代间隔长、繁殖率低
公牛不表现主要产奶性能
绝大部分母牛需留作种用
奶牛不能、也没必要不断培育新品种 奶牛基本不能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
奶牛育种的主要策略是:
在奶牛群体实施长期、系统地科学选育技 术,使奶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
提高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的效率(扩大全同胞组)
可以充分利用数量稀少而十分珍贵的精液
产生同龄母系半同胞组,将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体外受精胚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体外受精技术生产优质胚胎是胚胎
移植技基本原则:
来源清楚、资料齐全(活体采卵) 技术成熟、成功率高(≥40%)
胚胎移植技术在育种中的作用
优秀母畜能获得较多的后代
在低繁殖率畜种中,实施MOET育种方案
实现种公畜的早期选种
在小范围内,作为快速扩繁的辅助手段
美国 70 %以上的种公牛来自 ET ,而仅有 2 -5%的母牛来自ET ………
MOET育种核心群技术路线
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的效应
价格要大大低于体内胚
符合兽医检疫条款 符合《胚胎管理条例》条件,商业运作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当体细胞克隆技术达到应用程度时,将在以 下领域应用
━ 建立遗传资源保护模式(已知完整的基因型)
━ 增加高产优秀个体的“复制品”数量
━ 遗传同质群体便于标准化生产
━ 遗传同质动物是最好的试验材料
━ 为发展其它生物技术提供了最佳手段(转基因)
在牛群中大规模地使用人工授精技术 为获得后备种公牛实施的“计划选配” 通过严格的遗传评定选择优秀种公牛 在全群中全面地使用“验证公牛”
人工授精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奶牛育种技术
美国实施奶牛AI育种方案的效果
Cows (millions)
产 奶 牛 头 数 ( 百 万 )
30 13 25 12
人工授精可使优秀种公牛的遗传优势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也可以使劣质公牛在牛群中贻害无穷 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牛的遗 传水平
种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可以达到总遗传 进展的75%以上
培育和选育优秀种公牛是奶牛群体遗传改 良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从事人工授精工作的人员要跳出“以繁代 种”的误区
分离精液有效精子数少,一般AI的妊娠率低 分离精液成本高(1;3~4),一般性应用效率低
构建活体采卵→体外受
精(单精注射) 是最佳应用策略
→胚胎移
植的性控胚产业化技术体系,
MOET育种体系可使青年公牛获得“全同胞”姐妹信 息 使用全同胞+半同胞信息,对青年公牛遗传评定 选择准确性低于后测
但可大大缩短世代间隔
可获得理想的遗传进展 加快
MOET育种体系效率的比较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领域
降低胚胎的生产成本
使优秀母畜可生产更多的胚胎和后代
提高母畜的选择强度
11 20 10 15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40 50 60 70 80 年 度 Year 90 00
9 10
8 5
0
产 奶 母 牛 平 均 单 产 ( 公 斤 )
世界奶牛养殖发展趋势是提高单产降低存栏
Milk yield (kg/cow)
奶牛群遗传改良计划
后测体系完善、规范、高效 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DNA检测、MAS、GS等等)
人工授精技术进展明显
培育出多头年产25万剂、终生100万剂冻精的公牛
人工授精技术管理体制健全
我国群体改良中应用AI遇到的问题
公牛长期依赖进口,尚未健全选育种公牛的机制 大部分采精公牛生产效率低(寿命短、产精量少) 配种员技术与管理体制不健全,配种效率低 公牛站布局、建设和技术规范亟待改进 有关AI的科技支撑与储备不足
实施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群内保持必要的遗传变异 提高种畜选择的准确性 挑选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流程
人工授精在奶牛遗传改良中的作用
━ 提高种公牛的选择强度 ━ 提高公牛遗传评定的准确性 ━ 加快牛群的遗传进展 ━ 优秀种公牛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 ………
加快
选育优秀种公牛的重要性
一头公牛每年可承担一万头以上母牛的配种
性别控制的应用领域
胚胎性别鉴定是家畜性别控制的主要途径
提高具有限性性状畜种生产专门化程度
通过性别控制可快速增加母牛头数
杂交育种方案中,灵活地应用性别控制技术
可以实施一头受体母牛移植两枚胚胎 胚胎克隆技术实施前,需先进行性别鉴定
2
精子分离与性控胚胎生产技术路线
XY精子分离是最彻底地解决了奶牛性别控制技术
公犊牛 初选 公牛母亲牛
公牛父亲
国内外最优秀公牛
候选 青年公牛 奶 牛 后 测 流 程 图
母牛群
后测试配 冻精分配
4N 验证优秀公牛
N个验证公牛(X%)
育种值估计 综合选择指数
待定青年公牛
青年公牛的女儿 配种并产犊 青年公牛女儿性能测定
50-100 头 女儿/公牛
(产奶、体型外貌)
人工授精(AI)育种体系
影响家畜群体遗传改良的因素
遗传变异性
选择强度
选择的准确性
世代间隔
遗传进展
遗传变异性:遗传改良的基础,相对稳定 选择强度、世代间隔:依据育种措施和育种方案 选择的准确性:取决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和利用的信息量
遗传进展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遗传进展=
选择强度×遗传变异度× 选择准确性 世代间隔
奶牛群“优化”育种方案制定要 点 以遗传进展为目标的育种方案:
THE MILLIONAIR BULLS 25 BULLS GLOBALLY
FROM CANADA
•HH INSPIRATION •Madawaska AEROSTAR •Startmore RUDOLPH •Comestar LEE •Comestar LEADER •Oliveholm Aeroline •Shoremar JAMES •Comestar OUTSIDE •Regancrest Rbk DIE HARD •Roylane JORDAN
公牛站成为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重要企业
公牛站
(后裔测定)
GENETICS 院所
(科研/推广 )
政府部门
(政策、审定)
牛奶 生产者
协会
(ID号、登记 和体型鉴定)
DHI牛奶测定
(遗传进展)
计算中心
(数据处理)
国外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的进展
改进人工授精技术,提高AI育种方案的效率
选育优秀种公牛技术不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