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前进 50m 至 C 处.测得
借助练习,检测
仰角为 60°,小明的身高
学生自主完课 学生的知识掌握
为 1.5 m. 你能帮小明算出该塔有多高吗? (结果精 堂练习中的练 程度,同时便于
确到 1 m)
习,然后在做 学生巩固知识。
随堂练习 解 : 如 图 , 由 题 意 可 知 , ∠ AD′B′=30° , ∠ 完之后根据老
1.(2016•济南)济南大明湖畔的“超然楼”被 称作“江北第一楼”,某校数学社团的同学对超然
楼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如图,
他们在 A 处仰望塔顶,测得仰 角为 30°,再往楼的方向前进 60m 至 B 处,测得仰角为 60°,
若学生的身高忽略不计, 3≈1.7,结果精确到 1m,
则该楼的高度 CD 为(B )
tanβ
=
30° = 3 ;
45° =
;
∴CD=EF= EG-FG = ( 3 − 1) .
∴AG=
CD 3−1
=
60 3−1
=
30(
3 + 1)(
),
∵CD=60m,BG=EC=1m
∴AB=AG+BG= 30( 3 + 1)+1= 30 3 + 31
答:大楼高度为 30 3 + 31 m.
【小结】用三角函数知识测高:
ME= btanαtanβ
tanβ−tanα
, ∴MN= btanαtanβ+a.
tanβ−tanα
【例题讲解】【例 2】下表是小亮所填实习报告的
部分内容,请根据数据求大楼的高.
解:由表格中数据,得α=30° ,β=45° ,
课堂小结
在 Rt△AEG 中,EG=taAnGα =
在
Rt△AFG
中,FG= AG
AC′B′=60°, D′C′=50m.
师的讲解进一
∴ ∠D′AB′=60°,∠C′AB′=30°,D′C′=50m ,设 步巩固知识。
AB′=x (m) ∵tan∠D′AB′=DX'B' , tan∠C′AB′=CX'B' , ∴D'B'=x·tan60°,C'B'= x·tan30°
∴ x·tan60° - x·tan30° =50 ∴AB’=x=tan60°5−0tan60° = 25 3 ≈ 43.3 m ∴AB=x+1.5==43.3+1.5=44.8≈45(m)
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
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
楼的距离是 30m,在大门
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
结合导入的思 讲授知识,让学
讲授新课 是 30°,而当时侧倾器离
考和老师的讲 生熟练利用探究
地面 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精确到 0.01m).
解,利用探究 会用锐角三角函
解:如图,作 EM 垂直 CD 于 M 点。根据题意,可 学会用锐角三 数测高、解决实
借助练习,检测 学生的知识掌握 程度,同时便于 学生巩固知识。
在 Rt△AED 中,DE=2 米,∠A=22°,
∴tan22°= 2 ,即 AD= 2 =5 米
tan22°
在 Rt△BDC 中,tan∠BDC= ,tan38.5°= =0.8①,
∵tan22°= = =0.4②,
+ 5+
联立①②得:BC=4 米.
他能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活动课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物体的
学生思考并回 答问题。并跟 着教师的讲解 思路思考问 题,并探究知 识。
导入新课,利用 导入的例子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
高度.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活动工具: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
等测量工具.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
学生跟着老师
一起进行本节
课的小结,学 巩固加深对知识
习一些新的方 的理解与应用,
法。
也让学生知道本
节课的学习内容
和重点。
1.如图,在高 20 米的建筑物 CD 的顶 A
部 C 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 60°,测得 塔底 B 的俯角为 30°,则塔高 AB = 80 米;
C
D
B
图1-16
2. 如 图 , 小 明 想 测 量 电 线 杆
(2)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关系: ∠A+∠B=90°.
(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关系:
sin
A==
a c
cos
A==
b c
tan
A==
a b
2.仰角、俯角: 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 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某探险者某天到达如图所示的点 A 处 时,他准备估算出离他的目 的地——海拔为 3 500 m 的 山峰顶点 B 处的水平距离.
低建筑物 CD 的高度为( D ).
借助练习,检测
A. a 米
学生的知识掌握
B. α
tan α
C. α
tan β
D. a(tanβ-tanα)
A
D
B
C
图1-19
4. 如图所示,在离上海东方明珠塔 1000m 的 A
处,用仪器测得塔顶的仰角∠BAC 为 25°(在视线与
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作仰
知 : EB=1.4m ∠ DEM=30°,BC=EM=30 m, 角函数测高、 际问题。
CM=BE=1.4m
解决实际问
在 Rt△DEM 中,DM=EM·tan30°≈30×0.577 题。
=17.32(m),
CD=DM+CM=17.32+1.4=18.72(m). 【活动二】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精品教案
课题 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1. 知识与技能: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①能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理由;
②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活动设计方案,自制仪器过程;通过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
学习
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18•丹东)如图,小明利用长为 2m 的标
尺 ED 测量某建筑物 BC 的高度,观测点 A、标尺
底端 D 与建筑物底端 C 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标尺
ED⊥AC.从点 A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 B 的仰角为
22°,此时点 E
恰 好 在 AB
上;从点 D 处
中考链接
测得建筑物顶
端 B 的仰角为 38.5°,求建筑物 BC 的高度.(参考
目标
②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吃苦精神,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②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
学的欲望.
重点 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测倾器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测倾器解决实际问题。
接测得),测得此时 M 的仰角∠ MDE = β.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 AC = BD = a,以及测点 A,B 老师在例题讲
之间的距离 AB = b.
解的时候,自 巩固加深对知识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 MN 的 高度吗?说 己先思考,然 的理解与应用,
说你的理由.
后再听老师讲 也让学生知道本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 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如图,要测量物体 MN 的高度,需测量哪些数据?
步骤如下:
1.在测点 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 M 的仰角∠
MCE = α .
例题讲解 2.在测点 A 与物体之间的 B 处安置测倾器(A,B
与 N 在一条直线上,且 A,B 之间的距离可以直
1.在测点 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 M 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 A 到物体底部 N 的水平距离 AN=L.
3.量出测 倾器的高
度 AC=a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
求
出 物 体 MN 的 高
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 RT△MCE 中,
ME=EC·tanα=AN·tanα=L·tanα
MN=ME+EN=ME+AC=L·tanα+ a
【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
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学生思考并回 答问题。并跟 着教师的讲解 思路思考问
导入新课,利用 导入的例子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
如图,要测量物体 MN 的高度,需测量哪些数据? 题,并探究知
步骤如下:
识。
因此
tan25°=BC
AC
=
BC 1000
随堂练习 从而 BC=1000×tan25°≈466.3(m)
因此,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BD=466.3+1.7=468
(m)
答: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 BD 为 468 m.
5.如图,小明想测量塔 AB 的高度.他在 D 处仰
望塔顶,测得仰角为 30°,再往塔的方
学生自主完课 堂练习中的练 习,然后在做 完之后根据老 师的讲解进一 步巩固知识。
程度,同时便于 学生巩固知识。
角,在水平线下方
的叫作俯角),仪器
距 地 面 高 为 1.7m.
求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 BD. (结果精确到 1m.)
解:如图,在 Rt△ABC 中,∠BAC =25°,AC =1000m,
AB 的高度,发现电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 BC
和斜坡的坡面 CD 上,测得 BC = 10 米,CD = 4 米,
随堂练习 CD 与地面成 30°角,且此时测得 1 米杆的影长为 2
米,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7+ 3 米.
3. 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 a 米,从 A
点测得 D 点的俯角为α,测得 C 点的俯角为β. 则较
数 据 sin22°≈0.37 , cos22°≈0.93 , tan22°≈0.40 ,
sin38.5°≈0.62,cos38.5°≈0.70,tan38.5°≈0.80)
解:∵ED⊥AC,BC⊥AC,
∴ED∥BC,
∴△AED∽△ABC,
∴ED
BC
=
AD ,
AD+DC
学生自主完课 堂练习中的练 习,然后在做 完之后根据老 师的讲解进一 步巩固知识。
答:建筑物 BC 的高度为 4 米.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总结我们这节课
所学的知识点:
跟着老师回忆 帮助学生加强记
课堂小结
知识,并记忆 忆知识。 本节课的知
识。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板书
借助板书,让学 生知识本节课的 重点。
问题 1:如何测量倾斜角?
wk.baidu.com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侧倾器组成:度盘、铅锤
和
支杆.
问题 2:如何使用测倾器?
步骤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
面,使
支架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
的 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
活动探究
顶线 PQ 在水平位置.
步骤 2:转动转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 M,记
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
从刚刚的或者探究中中,我们可以发现: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测量物体 MN 的高度的步骤:
(1)在测点 A 安置测倾器,测得 M
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 A 到物体
底部 N 的水平距离 AN=l;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 AC=a.
(4)MN=ME+EN=l·tanα+a;
【例题讲解】【例 1】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正弦、余弦以
及正切的定义,以及直角三角函数。而我们这节课
要进一步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解决实际
问题的相关知识。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回忆下
前面学习的知识。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回顾知识
(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 a2+b2=c2(勾股定理)
解。
节课的学习内容
测量物体 MN 的高度的计算过程: 在 Rt△MDE 中,ED= ME ;
tanβ
和重点。
在 Rt△MCE 中,EC =tManEα ;EC-ED=tManEα-tManEβ=b
MEtanβ−MEtanα = b,即 ME(tanβ−tanα) = b
tanαtanβ
tanαtan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