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文之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的文献综述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二十世纪开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它立足于古今中外交汇点上,使古老的中国走向近现代化,具

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一步。一个世纪过去了,当我们用新的眼光,新

的视角去看待新文化运动,不断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历史文化反思。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遭受三座大山压迫

的同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救国良方。

关键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

在中西碰撞、古今更替的历史背景下,在国家和民族面临救亡

图存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德”“赛”两面旗帜,发挥了重大

的文化启蒙作用。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的文化启蒙并

没有如人们所愿,真正实现科学与民主。“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

启蒙运动相似,是促成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的文化启蒙运动,但不

同的是,作为一种外源性启蒙,它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冲突中发生的,表现为文化比较视域下的文化启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夜,东西方文化无处不在昭示着文化时代性的巨大落差,在中西文化比

较中文化时代性凸显表现为“世界主义”倾向的形成和“变”的思想的

激进化。

从东西文化论战中可以看出,对科学与民主的肯认、对东西文

化之间根本性差异的认识,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主义者是一致的,

但两者在东西文化的差异性质的判断、新旧文化的理解、世界文化

未来走向等方面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理解。科学与民主是西方启蒙运

动孕育出的两大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试图在缺乏两者的社会

基础上,通过对两者的提倡来回应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表现出科

学与民主的泛化趋向。新文化运动率先崛起,民主和科学的两大口号,旗帜鲜明要和过去决裂。在当时的境遇状况下,用全盘否定的

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强烈的批判。对待西方的文化和制度,

一度吹捧,甚至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理念。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

和重新审视。在全面理解其缺陷基础上,进行文化批判,甚至对认

识论进行重建。对于今天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具有

重要的价值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从文学革命发端的,但它的内容和意义远远

超出单纯的文学革命的范围,而发展成了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

内容和政治和社会思想的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含有多丰富,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有多少种解释。就目前国内研究的范围来看,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古” “今”之争(传统与反传统)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寻求救国良方的中

国人民在经历了从武器项制度在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变。它是

一个立足于古代向近代转换的一次重大转型。

吴炫在所着《中国当代思想批判》:“五四反传统暴露的问题,

一是在学术上,从未产生过如此反传统的理论,多的是直接的拿来

主义,从而使新文化的内容不可能是创造性的,二是以救国代替思

想的变革或思想的变革意义就够维持都这样,能救国的策略,就不

一定是创造性的,而非创造性的策略,也就不一定是真正救国的。

三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反传统,其结果必然是有气无力的,其原因就

在于“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传统的两极性循环的组成部分,因

而也不可能体现出反传统的功能。”[1]

胡适在着作《中国文化的反省》:“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

消极一方面是反对盲从,反对调和;在积极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

法来做整理的功夫,即主张整理国故。”[2]

2 中西之争(“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

邓晓芒曾说:“把西方文化作为镜子,来反观中国文化”。

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一书中写到:“多年来,我们用既

定的西方人文思想,来否定中国人伦思想,想就是典型的一例。这

种“否定”“肯定”的是西方人文思想,当然也就不会诞生中国当代学者,自己人的人文话语;反过来,用中国传统人文观念来拒绝,西

方也同样如此而本体化的否定由于强调“诞生”的含义,这样,我们

今天的否定就不能不是对中西方现有文化成果的双重反思。”[3]在冯契先生主编的《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教训所在:儒道释传统是中国人原创精神的产物,而

我肆意吸血为参照进行传统的变革,丧失的正是这种原创。其结果

也必然是今天的文明碎片,思想的品牌,以及国人心灵的空虚感,

并由此宣告了整体上依托西学的流产。[4]他从反面说明,传统的延

续需要我们激发另一种,被遗忘的传统,那种是稳定性可见性的传统,诞生的人的原创性之传统。

3 “认识论”、“本体论”

上海大学刘静芳教授在“变法、革命与现代转型——聚焦1989

年到1919年的中国社会”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作了《五四认识论》的

发言:五四的认识论可以总结为科学与民主,其目标是反对脱离实

际和不容置疑的独断论。五四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延安

整风运动和真理标准大讨论都是具体体现。[5]然而,反对独断论并

未真正完成,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并未完全涵盖科学与民主的内涵。对五四认识论的继承,一定要反对思想和权力的结合,以此避免二

者的局限性和僵化。

4 “民主”与“科学”

邓晓芒在《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五四

以来对民主的理解也有很本性的偏颇,这就是等同于中国传统的“为

民做主” ,自上而下地给人民以发表意见的机会,或广泛征求和采纳

群众意见。但其中最重要的缺失就是“人权”的缺位。[7]民主只有一

群自主之民才能建立起来,首先,自由之民就要对自己的权利有清

楚的认识,追求自己应得的合法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