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医疗包装趋势

不可忽视的医疗包装趋势
不可忽视的医疗包装趋势

不可忽视的医疗包装趋势

近年来,医疗器械包装领域出现了四种主要趋势。对于医疗器械制造商来说,这些趋势既可视为一种挑战,也可看作是机遇。临床医师及其他手术工作人员可能更喜欢硬盖盘,如采用特卫强包装的PETG托盘。

在医疗包装方面,医疗器械制造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器械制造商们必须致力于满足医疗服务机构的要求,考虑如何精简包装,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确保标准化,并且采用独特技术以设计适合药剂与医疗仪器的复合产品。

要达到上述所有的要求并不简单,但若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可以提高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机会。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任何一项优势都是有利的。美国FDA要求每个产品都要包装,因此为什么不让包装成为一种竞争优势呢?本文探讨了医疗器械制造商在选择包装时面临的行业趋势,并讨论了如何应对那些挑战。

回应医疗服务机构的需求

对于医疗器械制造商来说,成功可以定义为开发和销售能满足独特的医疗需求或对现有技术进行大力改进的医疗器械。这些产品的开发重点直接针对患者及其特定需求。此外,器械制造商们必须致力于提高该程序的效率或减少恢复时间。生产商必须认识到患者才是医学进步真正关注的焦点,产品改进的目的在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产品之间的医疗技术差异极小,制造商的目标便是售出比竞争对手更多数量的医疗器械。

其中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于说服医疗服务机构选择使用你的器械产品。医疗服务机构包括手术室内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较高级的医疗技术。但当他们从三种相似的器械中进行选择时,又会如何呢?他们必须根据其它因素做出选择。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保护那些医疗器械的包装。

从包装从业者协会(IoPP)发起,由围术期注册护士协会(AORN)成员在美国开展的一项调查中,可以了解医疗服务机构的需求和偏好。其中一项偏好是包装的类型。在所有被调查人员中,60.4%的人喜欢成形的带盖刚性底盘,而19.3%的人偏爱软包装袋。另外,13.9%的人喜欢顶头袋,6.4%的人选择带盖的成形软包装袋。此外,84.4%的护士希望医疗器械的包装采用双重阻隔灭菌系统。

在此项调查中,受访者表示,能在手术过程中快速看清标签和迅速打**装是很重要的。对标签进行评估时,无菌指标和产品有效期是选择产品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显然,通用的标识要求也必须标明,而且器械制造商必须注重标签设计,以增强此项偏好优势。

此外,底盘将产品包裹在腔体内,可以减少常见问题发生率。对于标准医疗包装来说,重复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是包装材料磨损以及包装袋角撕开。此外,98.7%的被调查者指出他们在开封前会先检查包装,而60%的人则在打**装后进行检查。将产品直接翻面倒在无菌区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57.5%的受访者都认为可以接受。

从此项调查中学到的信息是:并非所有的包装都受到同样认可。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用户的偏好。根据医疗用户的特定需要进行设计的包装有助于增加市场份额,尤其是在竞争对手不注重包装的情况下。

必须向绿色方向发展

医疗器械中使用的生物塑料仍然存在无菌问题。

可持续性。绿色。生态友好。这些术语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在考虑功效的基础上对原有做法进行重新审视的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公司关心自己能否成为自然环境的好公民,而且日益注重自己造成的碳排放量。

在医疗和制药公司开始对自己的绿色环保计划进行评估时,其中密切关注的一项检测指标就是包装。这些讨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特定的包装材料和供应商生产包装的过程。目前,包装领域正在开展众多研发项目,以开发出更环保的产品,并推向市场。

在包装领域,绿色材料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食品包装行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使用NatureWorks公司生产的聚乳酸(PLA)。这是一种来源于玉米的材料,且极受欢迎。该材料的优势在于其快速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化特性。

许多此类材料开始应用于冷食包装市场。但是,与传统的基于石油的塑料相比,现在的生物塑料在冲击强度和热变形特性方面还存在许多局限。如今,许多生物塑料还远未达到无菌屏障系统的评估标准。尽管如此,器械OEM应当认识到该技术进步迅速,可能很快就能满足普通包装的需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中的一些绿色材料将可用于医疗包装领域。同时,几个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开始对其它的精简机制进行评估。例如,一些公司正在尝试使用一种可以节约原材料的极其简单的方法。公司还必须对当前的包装结构进行评估,并确定如果对其规格或一些元件的包装略做精简,它能否达到同样的产品保护效果。这些微小的改变可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

许多包装体系都设计过度。精简包装还有助于控制成本。例如普遍使用的双重灭菌包装系统。通常,如果设计得当,可将其精简为单一的灭菌系统。

PETG颗粒通常再生加工成片状,可用于I类非灭菌或柜台销售器械的包装。

实现可持续性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再生塑料,多数情况下是工业使用后的再生塑料。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和消费品包装领域达数年之久。再生塑料的最佳用途是普通医疗包装领域,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反复使用的(重型)吸塑盒、医疗消费产品包装和非灭菌医疗产品包

装。这在特别是使用了诸如HIPS和PET材料的刚性包装中最常见。

获得再生或再加工材料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消费后再生材料(例如,PET苏打瓶)。由于要求较高,因此这种材料很难获得。另外一种来源是工业使用后的再生材料(来自包装线的边角料或加工后产生的废物被回收到材料源中)。相比之下,这种材料更容易获得,而且为包装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来源。

可持续性包装联盟(SPC)是积极推动采用再生材料和精简包装的组织之一。SPC是一个拥护从“摇篮到摇篮”环保理念的行业工作小组。它致力于将包装转变为一个既鼓励经济繁荣,同时能实现可持续材料来源的体系。一些医疗公司,包括雅培和强生公司都已成为SPC的成员。

医疗器械包装工程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将包装体系迅速推向市场。在许多情形下,在向美国FDA提出申请前,仅有极短的时间来调整包装体系。因此,工程师有一套明确、可靠的程序对包装进行验证就非常关键。部分510(k)或上市前批准程序是对医疗器械包装体系的验证,以此确保器械的安全性和功效不会受到影响。美国FDA查看包装验证是一个文件证明过程,即提供能长期符合预定要求的证据。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医疗器械包装专业人员一直在完善ISO11607标准,该标准创立于1997年,并在2006年经过修订,旨在设立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将ISO11607与EN868-1

联系起来,并创造一个通用的平台和语言。最终形成一项适用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准。

在ISO11607:2006认证之前,想进入美国市场的每个制造商都必须向美国FDA提交510(k);然而,各制造商的提交方法不尽相同。ISO11607:2006则填补了这种空白。因此,它为器械制造商提供了达标的路线图。

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AMI)更新并公布了指导文件——技术信息报告(TIR)22:2007,作为该标准的补充。TIR22:2007是ISO11607:2006的实际评注版,它为包装工程师提供了实际操作指导。TIR22:2007侧重于描述包装工程师遇到的具体应用细节。它可以提供深入的细节描述,为负责包装体系设计和开发但未经过包装工程设计训练的工程师提供帮助。在许多中小型器械制造公司,产品开发工程师也需要负责包装工作。

这个致力于ISO11607:2006一体化的委员会面临着重重障碍,明确描述医疗包装的相关术语就是其一。要建立一个获得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平台,这项工作极为关键。于是,就出现下列4种主要术语定义。这些定义可以极大的促进ISO11607:2006和TIR22:2007的正确使用,具体如下:

包装系统。无菌屏障系统和保护性包装的结合。

保护性包装。用于保护无菌屏障系统和内容物,使之从装配到使用免受破坏的材料结构。

无菌屏障系统。防止微生物进入并允许产品在使用时处于无菌状态的最小包装结构。

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在装袋和最后封口前使用的部分组装完成的无菌屏障系统。

对于特定的手术器械而言,装入特卫强袋中的托盘可能是用户喜欢的包装方式。

大多数的医疗器械包装工程师都将ISO11607:2006和TIR22:2007视作包装开发的圣典。医疗器械包装工程师就设计、材料选择、灭菌、生产、包装测试、文档处理、审核和供应商认证所作的任何一个决定均以ISO11607为基准。

复合产品—新的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包装技术也必须随之发展,以保护医疗创新成果,并能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挑战。由于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剂和纳米技术的进步,使之彼此不断融合。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是药剂与医疗仪器的复合产品。根据BCC公司的调研结果,2004年世界范围内的药剂与医疗仪器的复合产品的市场总值约为54亿美元,预计它将以13.3%的年均增长率持续上升,至2010年有望达到115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复合产品之一是药物洗脱支架,预计2010年前,它将以每年11.5%的速度增长。

这些增长向包装系统技术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解决复合产品的监管问题,美国FDA 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复合产品办公室(OCP)。OCP负责监管复合产品的生命周期等诸多方面,但它会依据个别复合产品的性质,将其指定给FDA三个产品中心中最相关的一个中心来负责具体的主要监管和监督工作。这三个产品中心分别是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生物制剂评价和研究中心以及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

21CFR3.2(e)中定义的复合产品主要有药品-器械、生物-器械或生物-药品。一般而言,它们可分为下列几类: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为一个单体。

组合包装。

分**装的组合标记(cross-labeled)产品。

分**装、建议采用组合标记(cross-labeled)的试验药物。

如注射器等给药设备的包装可能需要注意温度和灭菌的问题。

传统上,医疗器械可以根据包装和灭菌要求进行明确的分类。医疗器械包装的主要作用就

是在供应和灭菌过程中提供保护,最终保证器械使用之前处于无菌状态。复合产品增加了包装体系的复杂性,并在很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保质期内的稳定性、溶剂损耗、包装测试以及防潮和防止氧气进入。对制药产品可能还要求进行额外的包装鉴定。

对于复合产品来说,屏障防护功能是决定包装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对硬塑盘的包装选项进行评估时,发现防潮保护的技术有很多种。最知名的技术是在PVC或PETG上覆盖Aclar膜。一般而言,Aclar的结构在0.0006至0.003英寸之间,具体取决于蒸汽传输速率(MVTR)。PVC/Aclar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制药业。PETG/Aclar在复合产品与生物制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它也面临众多挑战,其中之一是Aclar膜的拉延深度受限。覆有Aclar膜的热塑成形托盘深度通常不超过一英寸。

技术人员通过质量检查对特定物品的包装进行评估。

市场上另一种防潮选择是环链烯烃共聚物(COC)的共挤出材料。该技术是针对复合产品市场开发的。共挤出材料是COC的核心,表面覆盖PETG或聚丙稀。由于COC是一种共挤出材料,且无膜覆盖,因此它的一个优势在于其拉延深度可达5英寸。对于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硬质盘来说,弹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目标MVTR的不同,COC核的尺寸范围在0.005至0.040英寸之间。COC是一种非晶体材料,透明度极佳,且可以采用环氧乙烷和辐射灭菌消毒。

结论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医疗器械制造商需要把握任何一个机会来增强竞争优势。包装是经常被忽略的领域之一。了解并想办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十分关键。掌握包装技术、国际包装标准、绿色计划以及针对用户需求设计都能帮助器械制造商扩大市场份额。

医疗废物处理记录表

医疗废物处理记录表20年 收集日期废物种类数量或 重量 收集人处理日期处理方法处理人 月日月日焚烧深埋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检验科物品灭菌记录表 20年实验室: 灭菌物品及数量 日期废弃标本 数量(份)存放时间其它 灭菌方法及时间灭菌效果指示使用人清洁灭菌器清洁人备注 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

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 月日⑴灭菌⑵消毒⑴已清洁⑵未清洁 注1、在相应项目打‘√’2、其它:署名名称 HIV初筛实验室、免疫室设备消毒清洁维护记录 20年 日期消毒清洁对象消毒清洁维护时间操作者监督者 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月日⑴冰箱⑵洗板机⑶酶标仪⑷水浴箱⑸电脑桌面⑹生物安全柜⑺高压灭菌器⑻震荡器时分-时分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和周转箱(桶)的技术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并规定了医疗废物警示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的生产厂家、运输单位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181 漆膜颜色标准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 4857.3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跌落试验方法 GB/T 5737 食品塑料周转箱 GB/T 9639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膘法 GB/T 13022 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893 商品零售包装袋 QB/T 235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包装袋 packaging bag 用于盛装除损伤性废物之外的医疗废物初级包装,并符合一定防渗和撕裂强度性能要求的软质口袋。 利器盒 sharps box 用于盛装损伤性医疗废物的一次性专用硬质容器。 3.3 周转箱(桶) transfer container/barrel 在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用于盛装经初级包装的医疗废物的专用硬质容器。 3.4 医疗废物 medical waste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4 包装袋技术要求 4.1 包装袋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应出现渗漏、破裂和穿孔。 4.2 采用高温热处置技术处置医疗废物时,包装袋不应使用聚氯乙烯材料。 4.3 包装袋容积大小应适中,便于操作,配合周转箱(桶)运输。 4.4 医疗废物包装袋的颜色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包装袋的明显处应印制图1 所示的警示标志和警告语。 4.5 包装袋外观质量:表面基本平整、无皱褶、污迹和杂质,无划痕、气泡、缩孔、针孔以及其他缺陷。 4.6 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医疗废物专业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模板

环发[ ]188号11月20日起实施 第一条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 制定本标准和规定。 第二条包装袋标准 ( 一) 基本要求 1、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 PVC) 塑料为制造原料; 2、聚乙烯( PE) 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 3、最大容积为0.1m3, 大小和形状适中, 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 桶) 盛状; 4、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 LLDPE+LDPE) 为原料, 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 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 MDPE, HDPE) , 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μm; 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 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 如盛装感染性废物, 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6、包装袋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 二) 技术性能要求

3、包装袋规格 ( 1) 推荐采用筒状包装袋: 折径×长×厚( mm) : 450×500×0.15mm( LLDPE; LDPE+LLDPE) 450×500×0.08mm( HDPE; MDPE) ( 2) 当包装袋容积在0.1 m3范围内, 包装袋规格能够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 3) 当用户有特殊要求, 而且包装袋容积超过0.1 m3时, 包装袋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 保证包装袋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 整体物理机械性能不低于表二要求。 第三条利器盒标准 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 密封, 以保证利器盒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盒内盛装的锐利器具不撒漏, 利器盒一旦被封口, 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再次打开; 2、利器盒能防刺穿, 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锐利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 3、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 连续3次, 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 4、利器盒易于焚烧, 不得使用聚氯乙烯( PVC) 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 5、利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 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 6、利器盒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7、利器盒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第四条周转箱( 桶) 标准 ( 一) 基本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制度 1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 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 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 二、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能够混入感染性废物, 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三、在盛装医疗废物前, 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 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四、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五、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 时, 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六、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七、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2

八、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 、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 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 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 、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3

医疗废物转运制度 一、医院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 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二、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废物产生地点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 登记的内容有: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登记材料存档三年。 三、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四、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 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 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五、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 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 泄漏和扩散, 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六、本单位内部一般采取每天运送, 运送时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七、内部运送路线: 4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大全

郁南县人民医院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职责...................................... 医疗废物登记交接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职责........................................ 医疗废物内部运送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疗废物转运工作制度................................................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郁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 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院内运送与暂存制度.......................................... 医疗废物暂存间清洁消毒制度..........................................

(优质)(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 标志标准

5利器盒技术要求 5.1利器盒整体为硬质材料制成,封闭且防刺穿,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利器盒内盛装物不撒漏,并且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在不破坏的情况下无法被再次打开。 5.2采用高温热处置技术处置损伤性废物时,利器盒不应使用聚氯乙烯材料。 5.3利器盒整体颜色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3181中Y06的要求。利器盒侧面明显处应印制图1所示的警示标志,警告语为“警告!损伤性废物”。 5.4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2m高处自由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 5.5利器盒的规格尺寸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6周转箱(桶)技术要求 6.1周转箱(桶)整体应防液体渗漏,应便于清洗和消毒。 6.2周转箱(桶)整体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3181中Y06的要求。箱体侧面或桶身明显处应印(喷)制图1所示的警示标志和警告语。 6.3周转箱外观要求

6.3.1周转箱整体装配密闭,箱体与箱盖能牢固扣紧,扣紧后不分离。 6.3.2表面光滑平整,完整无裂损,没有明显凹陷,边缘及提手无毛刺。 6.3.3周转箱的箱底和顶部有配合牙槽,具有防滑功能。 6.4周转箱按其外形尺寸分类,推荐尺寸见表2。 表2单位:mm 6.5周转箱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6.6周转桶应参照周转箱性能要求制造。 表3 7标志和警告语 7.1警示标志的形式为直角菱形,警告语应与警示标志组合使用,样式如图1所示。图1带警告语的警示标志 7.2警示标志的颜色和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7.3带有警告语的警示标志的底色为包装袋和容器的背景色,边框和警告语的颜色均为黑色,长宽比为2:1,其中宽度与警示标志的高度相同。 7.4警示标志和警告语的印刷质量要求油墨均匀;图案、文字清晰、完整;套印准确,套印误差应不大于1mm。 8试验方法 8.1包装袋试验方法 8.1.1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8.1.2物理机械性能 8.1.2.1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按GB/T13022规定进行,试验速度(空载)500±50mm/min。 8.1.2.2落膘冲击试验 落膘冲击质量按GB9639规定进行。 8.1.2.3跌落性能 将实际内装物或相当标称内装物装满3/4袋,用胶粘带将袋口封上,从500mm高度自由落下,试验地面为光滑的水泥地面,观察袋子是否损坏。用三个袋子进行试验,以损坏最严重的为试验结果。 8.1.2.4漏水试验 将袋子装入1/5体积的23℃±2℃清水,保持静置,1min后观察袋子底部是否有滴落水珠,并记录所观察的现象。用三个袋子进行试验,以漏水最多的为试验结果。 8.1.2.5热合强度 热合强度按QB/T2358规定进行。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示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的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置。 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八、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必

须按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 时,必须进行坚实严密的封口。 十一、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示意图上墙) 十二、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坚实、严密。 十三.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十四、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有警示标识、中文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生产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十五、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十六、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袋)、注射器应将针头分离,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袋(器)、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 和警示标识规定 第一条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和规定。 第二条包装袋标准 (一)基本要求 1.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 2.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 3.最大容积为0.1m3, 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 4.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μm; 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6.包装袋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二)技术性能要求 1.包装袋外观标准符合表一要求。 表1 包装袋外观标准

2.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二要求 表2 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 3.包装袋规格 (1)推荐采用筒状包装袋:折径×长×厚(mm): 450mm×500mm×0.15mm(LLDPE;LDPE+LLDPE) 450mm×500mm×0.08mm(HDPE;MDPE) (2)当包装袋容积在0.1m3范围内,包装袋规格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3)当用户有特殊要求,并且包装袋容积超过0.1m3时,包装

袋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保证包装袋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整体物理机械性能不低于表二要求。 第三条利器盒标准 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盒内盛装的锐利器具不撒漏,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再次打开; 2.利器盒能防刺穿,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锐利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 3.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 4.利器盒易于焚烧,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 5.利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 6.利器盒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7.利器盒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第四条周转箱(桶)标准 (一)基本要求 1.周转箱整体为硬制材料,防液体渗漏,可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 2.多次重复使用的周转箱(桶)应能被快速消毒或清洗,并参照周转箱性能要求制造; 3.周转箱(桶)整体为黄色,外表面应印(喷)制本规定第五条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发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1、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领导工作,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感染管理科为常设管理机构,履行监控职责。制定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医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2、各科室应建立废物收集管理小组,组织本科人员及时收集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收集处理(应毁形),分置于防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用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 3、各科室兼职运送人员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规定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4、医院设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室,设管理人员1名,负责贮存室的管理,该室的设施设备,应达到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对收集的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注明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暂时贮存室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5、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化学性废物(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报废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标准执行或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或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7、监控措施。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别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及各交接环节进行监控。护理部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过程进行监控;总务科负责对医疗废物的运送及贮存进行监控;感染管理科应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问题。 8、健全报告制度。各科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登记表汇总上交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每月15日前将全院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登记表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资料保存3年),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问题时应及时向管理小组汇报,并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管理小组定期(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9、奖惩。对遵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失职行为部门和个人,根据影响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医疗废物一次性包装箱

ICS XX. XXX X XX 备案号:XXXXX-XXXX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T 1032—2013 医疗废物一次性包装箱 Disposable Medical Waste Container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4) 6 检验规则 (4)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林、唐丹平、梁竞、肖晓峰、李敬东、钟金铃、夏天翔、钟茂生、姚珏君。

医疗废物一次性包装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一次性包装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医疗废物运输和焚烧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57.4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4部分: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方法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6544 瓦楞纸板 GB/T 6545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法 GB/T 6546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法 GB/T 6547 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GB/T 6548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法 HJ 421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3 一次性包装箱disposable waste container 在医疗废物运输和处置过程中,用于盛装经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或利器盒初级包装的医疗废物的一次性专用纸质容器。 1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及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第一条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和规定。 第二条包装袋标准 (一)基本要求 1、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 2、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 3、最大容积为0.1m3, 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状; 4、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μm; 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6、包装袋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二)技术性能要求 1、包装袋外观标准符合表一要求。 (1)推荐采用筒状包装袋:折径×长×厚(mm): 450×500×0.15mm(LLDPE;LDPE+LLDPE) 450×500×0.08mm(HDPE;MDPE) (2)当包装袋容积在0.1 m3范围内,包装袋规格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3)当用户有特殊要求,并且包装袋容积超过0.1 m3时,包装袋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保证包装袋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整体物理机械性能不低于表二要求。 第三条利器盒标准 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盒内盛装的锐利器具不撒漏,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再次打开; 2、利器盒能防刺穿,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锐利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 3、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 4、利器盒易于焚烧,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 5、利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 6、利器盒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7、利器盒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第四条周转箱(桶)标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方法及工作要求(正式版)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方法及工 作要求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方法及工作要求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可无害化再生利用的回收类的医疗废物, 如:一次性输液器(瓶)、非抽血类及非疫苗接种类的注射器等, 置防渗漏的黄色塑料袋内封扎, 并挂放警示标签, 送交医院指定地点暂时贮存, 并登记。 2.对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固体物品及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需焚烧类的医疗废物, 直接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后并挂放警示标签, 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登记。 3.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纳入感染性废物中置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并注明“感染性废物”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 登记。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 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 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并作特别说明。 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及时封扎并挂放警示标签, 注明“感染性废物”及特别说明等, 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 登记。必要时立即送焚烧。

《医疗废物处置地实用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簿本)

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建立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固体废物处理的正确性和规性。 容: 一、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 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 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均用双层收集袋收集,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作特别标识。 5、所有医疗废物出科室时需标明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容。 6、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7、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9、检验科、实验室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0、运送时使用专用污物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应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11、医院医疗废物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到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12、院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应设专人管理,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每日工作结束上锁,以防失窃,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13、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方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兼职人员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医院相关职能科室报告。处理结束后总结事情经过并提出预防控制持续改进措施,交院感办备案。 二、医疗废物分类 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文件要求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具体情况,对我院医

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 分类 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

医疗废物回收处理 流程、分类、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 一、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 科室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分类放置医疗废物并做好登记、管理→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培训合格人员)在更衣室穿好防护服、戴皮围裙、口罩和处理废物工人专用皮手套,必要时穿长筒防渗胶靴,戴护目镜后→按医疗废物回收专用路线,用专用推车或其它用具去各科收集医疗废物→检查医疗废物包装是否完整→符合要求后称重并做好记录(日期、科别、物品名称、公斤、分类等),双方签名→将医疗废物按原路线妥善运至暂存处→专职人员定期将医疗废物移交给市医疗废物回收中心,并做好记录,双方签名。要求一般性医疗废物记录物品名称和公斤,血站报废血液记录名称、袋数和公斤。 二、医疗废物分类 根据性质医疗废弃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 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联合下达的《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通知》环卫[2003]188 号文件执行。 1、要求 ①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氧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 ②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袋、穿孔; ③最大面积为0.1m3,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 ④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u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um。 ⑤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⑥包装袋上应印制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2、医疗废物包装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 ⑴ 实行分类包装,共三类 ①包装袋:污染敷料等不损伤包装物的; ②利器收集盒:易损伤包装物的利器、污染的血制品、重金属废物、血尿标本等;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记录表 (1)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检验科 2012年12月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一、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维护人的健康和安全。 2.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3.对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 二、医疗废弃物的收集与贮存流程 1.医疗废弃物产生科室责任 1)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科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进行登记和交接,不许放在无人看管的地方。 2)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产生地对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具体要求执行。 2.收集医疗废弃物人员着装要求 1)工作时间穿规定的工作服、鞋,戴帽子、口罩、手套。 2)进医疗废弃物贮存处穿鞋套,出来脱鞋套。 3.收集医疗废弃物人员工作责任 1)检查是否按规定封闭袋口、贴有填好的标签,袋子是否完好无损。 2)将袋子直接装入医疗废弃物运输车中,中途不得着地,不得遗撒。 3)对于科室未按规定贴标签的袋子应主动与管理者联系贴签,若仍不贴标签可拒绝收集。 4)运输车装完医疗废弃物后,加盖密闭,按指定的路线直接运送到医院医疗废弃物贮存处,将收集的医疗废弃物直接装入专用整理箱中,加盖封闭待运,不得野蛮装卸。 5)每次运输后对车辆进行消毒,每周进行2次冲洗。用1000mg/L含消毒剂喷洒消毒。 6)每次运输完毕锁好医疗废弃物贮存处的门。 7)每周对医疗废弃物贮存处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清扫干净保持卫生清洁。 8)运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弃物直接接触身体。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具体要求 一、产生地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后附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表)。 二、根据医疗废弃物的类别,将医疗废弃物分别置于符合《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的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容器内。 1. 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及化学性废弃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 废弃物可混入感染性废弃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2. 盛装的医疗废弃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弃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4. 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 内容包括:医疗废弃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 5.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并及时密封。 6. 医疗废弃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弃物,在交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就地消毒。 7. 对产生的数量进行记录和交接、要有交接人双方的签字。交接记录要保存三年。 8. 医疗废弃物的收集与贮存流程说明: 产生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装入黄色带有警示标识的袋中;医疗废弃物中的利器如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等放到专用容器内,封闭后放入黄色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包装袋外要贴有医疗废弃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交接(科室人员与总务回收人员交接,双方在产生地交接本上签字)贮存(医疗废弃物暂存点)。

医疗废物专项考试题及答案

医疗废物专项考试题 及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鹅湖医院医疗废物培训考核试题姓名___村卫生室___分数__ 一、单项选择(8题)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适用于( D ) A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 B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C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弃物 D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医疗卫生机构收治 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2、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谁(B) A 法定代理人 B 法定代表人 C 分管废物处理的主要负责人 D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3、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4、在医疗活动中使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等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的包装袋( A ) A 黄色专用包装袋 B 黑色专用包装袋 C 红色专用包装袋 D 白色专用包装袋 5、《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C )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6、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B )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7、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属于哪类医疗废物( D ) A 病理性废物 B 药物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8、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 B ) A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 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 过期消毒剂 D 病理标本 四、判断题(4题) 1、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2、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3、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属于损伤性废物。(√) 4、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 的标准和警告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工作制度 一、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领导工作、院长成为第一负责人、感染管理科为常设管理机构、履行监控职责、制定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医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和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科室应建立医疗废物收集管理小组,组织本科室人员及时收集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类别收集处理,分别置于防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 三、运送人员应使用防渗漏、放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规定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远送到暂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四、医院设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室,设管理人员一名,负责贮存室的管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天,对收集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医疗废物暂存室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五、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化学性废物等报废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过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或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

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七、监控措施。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别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及各交接环节进行监控;护理部负责对分类、收集过程进行监控;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运送及贮存进行监控;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露、扩散等问题。 八、健全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处理中发生流失、泄露、扩散等问题及时向管理小组汇报,并责令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九、对违反《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影响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 二、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三、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四、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五、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 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六、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七、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八、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袋) 、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袋) 、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医疗废物转运制度 一、医院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二、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废物产生地点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的内容有: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登记材料存档三年。 三、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四、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五、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六、本单位内部一般采取每天运送,运送时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七、内部运送路线: 一楼门诊→ 1 楼通道→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