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湖南教育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Ⅱ笔记

1.1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课本P3)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课本 P4

( 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

然经济相适应。(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

传统与原始人口增长模式比较:死亡率降低。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课本 P5-6 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 世纪中期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 世纪 50 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③“低低低”模

式(现代型):课本 P7 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

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

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大多城市“三低” )

1.2 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是“人口爆炸”。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

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课本P14

人口合理容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课本P14

人口容量:即最高人口数量。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课本P15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人口的文化(正相关)和消费水平(负相关)。

1.3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影响人口机械增长)课本P16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2)国内迁移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所致。

3、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特点:

① 二战前(近代)世界人口迁移线路:欧洲(旧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原因:新航行开辟、发现新大陆,欧洲殖民扩张)特点:定居

② 二战后(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线路: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

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亚非拉地区→→欧美澳地区)

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迁移外籍劳工多,定居减少流动性大(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西亚和北非由于石油生产吸引人口迁入。

4、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

①、中国:解放初东部 ---→西北等边疆,(特点:国家有组织迁移)

改革开发后西部 --- →东部沿海,农村---→城市(城市化加快),落后地区 --- →发达地区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自发迁移)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如初婚年龄小、婚姻的稳定程度高,出生率高)

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值)。

中国文化与人口: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2.1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地节省建设投资阶梯上

形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巴西首都)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谷地气适宜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高

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

运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河输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

流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铁路枢纽城市)

矿产资源(下面)

旅游资源(张家界、黄山)

商业贸易等

①以煤炭为基础: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约翰内斯堡等。

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张家界等。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外交、宗教、军事、科技教育等。

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人流、物流集聚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城市区位的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地质、地基(避开灾害);河流侵蚀(凹岸);地形影响;环境状况

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

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水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