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148—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

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

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
GB/T 7268-2019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保护装置用插箱
及插件面板基本尺寸系列
GB/T 7267-2019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保护屏及柜基本
尺寸系列
GB/T 12325-2019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5543-2019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2501-1990 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
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
①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发布实施的。如: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 2019版
GB/T 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
GB/T 18135-2019 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
GB/T 5465.2-2019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
DL/T 5218-2019 DL/T 5216-2019 DL/T 5223-2019 DL/T 5056-2019 DL/T 723-2000 DL/T 5352-2019 DL/T 5137-2019 DL/T 5136-2019 DL/T 5149-2019 DL/T 5225-2019 DL/T 5025-2019 DL/T 5157-2019 DL/T 5002-2019 DL/Z 886-2019 DL/T 5147-2019
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
③电压阶级:一次变电站--承担由主网上第一次降压 任务的变电站就是一次变电站,由许多个一次变的许多出 线共同形成了次级局域电网;二次变电站--承担由这个次 级电网继续降压的任务的变电站。
④用途:电力系统变电站(输电变电站、配电变电站、 换流站)、工矿企业变电站、铁路变电站(25kV),均为 升压变电站或降压变电站。

电气安全隐患排查速查手册隐患对应依据二

电气安全隐患排查速查手册隐患对应依据二

电气安全隐患排查速查手册隐患对应依据二本手册为电气安全隐患排查速查手册的第二部分,旨在帮助企业进行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内容为隐患对应的依据。

一、电源及配电系统1. 供电电源隐患1: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电源依据:GB/T 15144《电网及电气装置电能质量标准》、GB/T 15146《低压配电系统用电能质量标准》隐患2:电源与负载不匹配依据:GB/T 14549《电力电子设备电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GB/T 725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2. 配电系统隐患3:配电箱、电缆桥架上存在杂物、过多电缆依据:GB/T 7676《电工安全用具》、GB 5025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隐患4:配电箱、继电器保险丝不标示、短路跳闸依据:GB 5025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1002《弹簧式压接线头》3. 接地与绝缘隐患5:人为破坏接地线依据:GB 50057《电气设计规范》、GB 50168《防雷接地设计规范》隐患6:绝缘老化、绝缘材料不符合规定依据:GB/T 8496《电气设备绝缘检验通则》、GB 5025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二、电气设备1. 电动机隐患7:接线不牢、绝缘老化、短路依据:GB 1002《弹簧式压接线头》、GB/T 35726《电力设备运行监测及故障诊断要求》隐患8:接线箱安装位置不符规定、通风不良依据:GB/T 14549《电力电子设备电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GB 5025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 电力电容器隐患9:无过电流、过负荷保护依据:GB/T 14549《电力电子设备电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GB 5025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隐患10:无过压、漏电保护依据:GB 700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电气安全》、GB/T 3882《电力电容器》3. 交流变电设备隐患11:绝缘损坏、漏电依据:GB/T 28772《110 kV 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T 14549《电力电子设备电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隐患12:断路器、隔离开关动作不可靠依据:GB/T 14549《电力电子设备电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GB/T 14315《高压交流断路器》三、操作面1. 操作面设计隐患13:设备无保护罩、操作区域离电气设备太近依据:GB/T 5083《机械安全规范》、GB/T 26727《自动化系统和集成技术安全功能》隐患14:电缆接头未防护、苣工具不正确依据:GB/T 23481《通用防护用品》、GB/T 13837《安全规范》2. 操作面管理隐患15:使用不合格工具、操作不规范依据:GB/T 13837《安全规范》、GB 5226.1《机械安全》隐患16:缺乏安全指导、健康档案依据:《职业病防治法》、GB/T 1866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代码》四、培训隐患17:员工缺乏安全培训依据:《安全生产法》、GB 24906《电工安全技能培训规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气标准编号

电气标准编号

电气标准编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GB 3804-90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GB 50173-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4286-93 带电作业术语GB 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5-85 电力金具名词术语SD 240-87 电力系统部分设备统一编号准则GB/T 14598.8-1995 电气继电器第20部分:保护系统GB 50150-91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82-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 GB 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 GB 50257-96GB 50258-96 GB 50259-96GB 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 11032-89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6829-86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4429-93 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GB/T 1372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DL/T 584-95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72-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624-1997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26-93 静态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DL/T 528-93 静态发电机逆功率保护装置技术条件DL/T529-93 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DL413-91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GB/T 16499-1996 编制电气安全标准的导则DL 415-91 带电作业用火花间隙检测装置GB/T 15148-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 417-91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GB/T 15149-94 电力系统窄带命令式远方保护设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DL 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 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1-9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T 15145-94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 411-91 镶嵌式电力调度模拟屏通用技术条件DL/T 550-94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 573-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GB/T 15148-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T 623-199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GB/T 16434-199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DL/T 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 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2-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406-91 交流自动分段器订货技术条件tp 国际防护等级标准(图片)DL/T 527-93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DL 479-92 静态距离保护装置技术条件DL/T 540-94 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GB/T 15544-1995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DL/T 587-19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 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GB/T 16436.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总则第2篇:制定规范的导则GB/T 15153-94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GB/T 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110kV以下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订货技术条件GB/T 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16499-96 编制电气安全标准的导则GB/T 15148-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二)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 56K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摘录)4K 号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7K电子工业部电气安全工作规程14K用电安全导则7K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11K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17K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16K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8K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13K石油库设计规范30K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11K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10K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15KGB 10080-88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8K GB 7947-87 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4K GB 8877-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11K GB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8K GB 7945-87 弧焊设备、焊接电缆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的安全要求12K GB 6995.1-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1部分:一般规定4K GB 5959.1-86 电热设备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的要求19K GB 4064-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12K GB 11021-89 电气绝缘的耐热性评定和分级8K GB 4776-84 电气安全名词术语20K GB 4942.1-85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11K GB/T 2501-90 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6K GB 12015-89 低压绝缘胶鞋13K GB 7946-87 带电铁丝网和电围栏的安装和安全运用9K GB 1559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14K 86机生字76号文颁发电气安全管理规程32K(三)代号名称实施时间GB1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1994-5-30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1994-5-30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摘要)1994-5-30dl558-94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1994-12-22dl409-9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1991-7-13dl408-9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器部分)1991-7-13sd131-84-1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SD131-84编制说明1987-5-1sd131-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SD131-841984-12-24。

2024年炼铁厂电气、起重设备安(2篇)

2024年炼铁厂电气、起重设备安(2篇)

2024年炼铁厂电气、起重设备安1炼铁厂内属于一级电力负荷的设施,应有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供电。

炼铁厂供电系统,应符合国家有关电力设计规范的要求。

2高炉及运料卷扬系统的电缆及导线,应有阻燃的保护层或保护套管。

3未经厂、车间同意,非工作人员不应进入卷扬机室或上料带式输送机传动房、直流发电机室及变电室。

4电磁站变压器和动力开关室,室内地面应有绝缘层;室内应备有试验灯、绝缘杆、绝缘靴、绝缘手套、高压试电笔、接地线等,并应配备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砂箱等。

5祼线应有接地良好的防护网。

防护网与裸线之间,应至少距离1m,并悬挂明显的警告牌或信号灯。

炉身附近的电气设备,应安装防护罩或栏杆。

炉前设备的电缆线,应有防机械损伤和防烧毁的措施。

6整流设备应保持清洁,运转中的火花不应超过允许范围。

电气设备的温度不应超过允许温度。

7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根据技术条件接地或接零。

高构筑物应有防雷击措施。

8上料系统设备的启动或停止关系到前后设备时,应按照工艺设备的要求安装联锁装置。

联锁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应从系统终端设备开始,逆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启动;停车与启动顺序相反,先停供料设备,然后从供料设备系统的始端开始,顺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停车;系统中某一设备发生故障时,它前面的所有设备应立即自动停车,而后面的设备应继续运转,直到料空为止,以防止带负荷启动。

其余的机电系统,也应按上述要求设计。

9动力、照明、通讯等电气线路,不应敷设在氧气、煤气、蒸汽管道上。

10厂(车间)内应设置:工作照明:凡是有操作人员工作和来往的地点及设备运转点,均应设置工作照明;事故照明:工作照明停止可能出现误操作和容易出事故的地点,应设置事故照明;检修照明:需要经常检修设备的地点,应设置检修照明。

行灯电压一般不应超过36V,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地点使用的行灯不应超过12V。

11应定期检测绝缘物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电阻,并作好记录,存入技术档案。

12直流电机停机时,应切断交流电源。

最新GB/T 1514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最新GB/T 1514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 B/T15145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号: GB/T15145-2001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及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哈德威四方保护与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许昌继电器研究所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技术要求4试验方法5 检验规则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其他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技监局标发〔1998〕23号文及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46号文的计划,对GB/T 15145-1994《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对产品承受电气干扰性能作重要补充如下:增加了辐射电磁场干扰、快速瞬变干扰及静电放电干扰。

同时将原标准中的“高频电气干扰”改为“抗电气干扰性能”。

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及GB/T 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5145-1994。

本标准由原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及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哈德威四方保护与设备有限公司、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许昌继电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奇逊、高永生、陈去仑、郭效军、金勇、赵志华。

本标准于1995年1月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机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输电线路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作为该类装置设计、制造、检验和应用的依据。

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

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

能源部、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关于颁发《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来源:能源电[1992]931号作者:能源部国务院经贸办国务院电子信息推广办日期:92—10—07 附1: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三章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安装管理第四章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进行、维护和管理第五章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质量管理第六章违章处理第七章其他第八章附则装用电力负荷控制装置是落实计划用电、实现电力供应控制到户的技术手段,也是提高用电管理现代化水平、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为搞好这一工作,加快全国推广应用步伐,并达到实用化效果,特颁发《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和《电力负荷控制实用化考核验收标准》,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1: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装用电力负荷控制装置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计划用电政策、实现控制到户的技术手段,是加强用电管理搞好计划用电、节约用电、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电力资源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

为加强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装用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负荷控制装置是指能够监视、控制地区和用户电力、电能的各类仪器和装置,包括音频、载波、无线电、复用电话等集中型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和电力定量器、电流定量器、电力时控开关、电力监控仪、多费率电度表等分散型电力负荷控制装置。

第三条全国各级电力部门和用户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各网局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局。

要有一名局级领导负责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推广应用工作。

用电管理部门要设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包括编制规划、督促检查、技术指导、参与工程审核和实用化考核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地(市)、县供电(电业)局应有一名局级领导负责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推广应用工作.用电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所辖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负责规划编制、安装管理、质量管理、运行管理、违章处理等。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二零零四年九月前言随着电力营销及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创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原制定的《GB/T 15148-19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T 533-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已不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为了满足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设备制造、检验和使用的需要,有必要重新制订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标准。

本技术条件制订时参考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4》、《DL/T 533-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以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

制订过程中多次召集科研、客户和生产单位的有经验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本技术条件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归口解释目次前言1范围 (4)2引用标准 (5)3定义 (5)4技术要求 (6)5终端试验方法 (33)6检验规则 (48)7标志、运输、贮存 (50)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和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设备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 12192—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 12193-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GB/T 24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一部分总则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 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

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的系统

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的系统

浅析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的系统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组成、设计、工作原理等,对负荷控制常用的无线230 mhz电台方式、gsm短信方式、gprs方式等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电表远抄;通信技术;中图分类号: tm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用电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这就需要在负荷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功能,使之在用电管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将这些扩展功能同负荷控制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负荷控制管理系统。

电力生产的一大特征是发电功率必须与用电功率保持动态平衡。

以前,电力调度中心只能调度发电功率,而负荷功率不能进行直接控制。

一个城市有成千上万个用电企业,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

对这些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具备条件对全市上万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发电功率与负荷功率平衡。

这样的系统叫做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

一、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是一种集中控制系统,一般由一个管理中心(主站)、通信信道和几百个以至上万个远方终端(rtu)所组成。

系统的特点是远方终端数量特别多,而且分布广,但每个终端的实时信息量并不大。

以下为一个集无线230mhz电台、gsm短信、gprs网络方式于一体的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终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终端由主控单元、电参数采样单元、监控单元、通信单元、rs485接口、遥信输入及遥控输出单元组成。

通信单元负责终端的数据接收和发送,若采用无线230 mhz通信方式,通信单元为电台;若采用gsm/gprs通信方式,则该单元为gsm/gprs收发模块;主控单元通过rs485接口读取多功能电能表的功率、电量、最大需量等数据和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定时或按主站要求向主站发送数据;电参数采样单元采样三相电压、电流,再由主控单元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并将结果同通过rs485接口读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若有异常则向主站报警;监控单元负责监视各类异常情况,并及时通知主站、报警及发信通知有关人员;遥控输出单元负责跳闸输出;遥信输入单元采样跳闸开关的状态。

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

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

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2011年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北监管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9)4 必备项目 (10)5 评价项目 (16)5.1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 (16)5.1.1 发电机 (16)5.1.2 变压器与高压并联电抗器 (20)5.1.3 高压电气设备 (23)5.1.4 厂(站)用电系统 (32)5.1.5 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措施 (34)5.2 电气二次设备及系统 (37)5.2.1 励磁系统 (37)5.2.2 继电保护 (46)5.2.3 安全自动装臵 (55)5.2.4 静止变频器(SFC) (58)5.2.5调度自动化 (60)5.2.6 电力系统通信 (69)5.2.7 直流系统 (74)5.2.8 一次调频 (78)5.2.9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83)5.3 调度运行及安全管理 (87)5.3.1 调度运行 (87)5.3.2 安全管理 (89)前言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是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诊断和评价并网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确保电网和并网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为规范该项工作,华北电监局委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及调度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试行)》,结合华北电网实际,编制了《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2011年版)》。

本标准在总结电力行业多年来开展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伴随新技术应用而出现的新课题,提出了发电机组并网安全必备条件及具体的评价项目,以适应华北区域电力系统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

为了使评价工作更加符合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并吸收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调试试验单位等相关单位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最新电力行业标准目录

最新电力行业标准目录

最新电力行业标准目录适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清单目录更新项目 (1)1信息所适用标准清单 (1)2化环所适用标准清单……………………………………………………………(2) 3电测所适用标准清单……………………………………………………………(14) 4锅炉所适用标准清单……………………………………………………………(20) 5汽机所适用标准清单……………………………………………………………(26) 6系统所适用标准清单……………………………………………………………(32) 7高压所适用标准清单……………………………………………………………(39) 8金属所适用标准清单……………………………………………………………(50) 9热工所适用标准清单.....................................................................(64) 10 信息安全所适用标准清单 (73)附件1 新增电力行业标准目录 (77)适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清单更新项目序号标准编号名称替代标准实施日期 1 DL/T5437-2009 电建[1996]159号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及试运规程2 DL/T 536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SDGJ 6-903 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电力工业基建司[1993]15号4 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84)电基火字第146号文5 GB 11032-201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1032-2000 2011.8 6 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2-99 2011.6 7 DL/T 752-2010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 DL/T 752-2001 8 DL/T5210.4-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收及评价规程第四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综[1998]145号 9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厂动力部分) 10 JJG 161-2010* 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 JJG161-1994 2011.3 11 JJG 229-2010* 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JJG 229-1998 2011.3 12 JJF 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JJF 1030-1998 2011.3 *号标准说明:?标准已经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2011年第4号(总第136号)--依法备案行业标准424项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2011年第4号(总第136号)--依法备案行业标准424项的公告
国家能源局
41
31144-2011
DL/T 314-2010
电力系统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42
31145-2011
DL/T 315-2010
电力系统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43
DL/T 623-1997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10
31113-2011
DL/T 624-2010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DL/T 624-1997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11
31114-2011
DL/T 670-2010
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306.6-2010
1000kV变电站运行规程 第6部分:变电站图册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35
31138-2011
DL/T 307-2010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36
31139-2011
DL/T 309-2010
DL/T 486-2000
2011-01-09
2011-05-01
国家能源局
6
31109-2011
DL/T 547-2010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 547-1994
2011-01-09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5148—94Generalspecificationforloadcontrolsystem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7-07批准1995-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术语、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电、配电线载波、音频及其他传输方式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2引用标准GB6879240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DL35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532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3术语3.1电力负荷控制loadcontrol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

可简称为负荷控制。

3.2音频电力负荷控制ripplecontrol利用高、低压配电线传输音频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167~1600Hz。

3.3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radioloadcontrol利用无线电信道传输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也称无线电负荷控制。

3.4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distributionlinecarrierloadcontrol利用配电网传输载波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3kHz以上。

3.5混合电力负荷控制hybridloadcontrolsystem利用两种以上控制方式组成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3.6电力负荷控制中心loadcontrolcentre可对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站,也称主控站。

3.7电力负荷控制终端loadcontrolterminalunit装设在用户端,受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也称被控端。

3.8单向终端one-wayterminalunit只能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命令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分为遥控开关和遥控定量器两种。

3.9遥控开关remoteswitch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遥控命令,进行负荷开关的分闸、合闸操作的单向终端。

智能开关设备技术条件(国家智能电网部)

智能开关设备技术条件(国家智能电网部)
h)
11)每一气体隔室应有单独的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充气阀;隔室内吸附剂的更换周期,应与检修周期相配合。
12)
13)应有补偿因基础沉降及温度变化产生的膨胀和收缩的缓冲措施。
14)
15)对电缆的连接和绝缘试验的要求(对采用电缆连接的工程)。
16)
a)电缆终端箱与电缆终端的配合应符合IEC 60859的要求。
GB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IEC 62271-100
高压交流断路器
IEC60815
污秽条件下绝缘子选用导则
所有螺栓、双头螺栓、螺纹、管螺纹、螺栓头和螺帽均应遵照ISO及SI公制标准。当标准、规范之间存在差异时,应按要求高的指标执行。
3)
4)
2.2.4.1
2.2.4.2
1.产品设计应能使设备安全地进行下述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检查和维护性操作、引出电缆或其他设备的绝缘试验、消除危险的静电电荷、安装和扩建后的相序校核和操作联锁等。
液压操作系统的维修周期应与断路器相配合。
c)电气布线和液压系统联接
29)防锈
30)
对户外使用设备的外壳、智能组件柜、机构箱等,应采取有效的防腐、防锈措施,确保在使用寿命内不出现涂层剥落、表面锈蚀的现象;
在户外的端子板、螺栓、螺母和垫圈应采取防腐措施,尤其应防止不同金属之间的电腐蚀,而且应防止水分进到螺纹中。
31)铭牌
32)
GIS或HGIS及其辅助和控制设备、操动机构等主要元件均应有耐久和清晰易读的铭牌;对于户外设备的铭牌,应是不受气候影响和防腐的。
20)
21)辅助电缆:应采用电解铜导体、PVC绝缘,阻燃的屏蔽电缆。
22)
23)所有控制和辅助设备及操动机构的外壳应为IP54的防护等级。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5148—94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load control system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7-07批准1995-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电、配电线载波、音频及其他传输方式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2引用标准GB6879240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DL35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532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3术语3.1电力负荷控制load control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

可简称为负荷控制。

3.2音频电力负荷控制ripple control利用高、低压配电线传输音频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167~1600Hz。

3.3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radio load control利用无线电信道传输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也称无线电负荷控制。

3.4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load control利用配电网传输载波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3kHz以上。

3.5混合电力负荷控制hybrid load control system利用两种以上控制方式组成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3.6电力负荷控制中心load control centre可对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站,也称主控站。

3.7电力负荷控制终端load control terminal unit装设在用户端,受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也称被控端。

3.8单向终端one-way terminal unit只能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命令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分为遥控开关和遥控定量器两种。

3.9遥控开关remote switch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遥控命令,进行负荷开关的分闸、合闸操作的单向终端。

南方电网公司10kV开关站电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

南方电网公司10kV开关站电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
10kV开关站电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方案
序号
方案编号
适用范围
方案说明
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说明
1
CSG–10KJL–01
适用于10kV开关站10kV配电装置贸易结算或内部考核用
电流量和电压量的获取方式
一次主接线为单母线接线方式,电压互感器安装在母线侧,电流互感器安装在线路侧或主变压器侧
电能表接线方式
三相四线制
2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本规范规定了南方电网公司10kV开关站电能计量装置设计、配置、安装和验收的技术要求。
各设计单位、安装单位对南方电网的10kV开关站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遵照本规范设计和施工。
典型设计的使用说明、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典型设计图见附件。
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遵照有关规程执行。
2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目 次
1
电能计量是电力安全运行及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供用电各方的公平交易和利益,确保电能计量准确、可靠和公开、公平、公正,是保障供用电各方权益的前提。南方电网公司为贯彻实施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总抓手,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为着力点,以确保电能计量的准确、规范、可靠为前提,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实际,组织开展了南方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意在通过推行典型设计,进一步提高电能计量装置技术水平和设计效率,促进电能计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降低电能计量装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维护供用电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用电各方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电力用户提供更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148—94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load control system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7-07批准 1995-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电、配电线载波、音频及其它传输方式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2 引用标准GB 6879 2408kbit/s 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DL 35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 532 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3 术语3.1 电力负荷控制 load control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

可简称为负荷控制。

3.2 音频电力负荷控制 ripple control利用高、低压配电线传输音频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167~1600Hz。

23.3 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 radio load control利用无线电信道传输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也称无线电负荷控制。

3.4 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load control利用配电网传输载波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3kHz 以上。

3.5 混合电力负荷控制 hybrid load control system利用两种以上控制方式组成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3.6 电力负荷控制中心 load control centre可对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站,也称主控站。

3.7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load control terminal unit装设在用户端,受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也称被控端。

3.8 单向终端 one-way terminal unit只能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命令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电力管理及远动系统标准精选(最新)

电力管理及远动系统标准精选(最新)

电力管理及远动系统标准精选(最新)G11920《GB 11920-2008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设备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13729《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G14429《GB/Z 14429-2005 远动没备及系统第l-3部分:总则术语》G15148《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15149.1《GB/T15149.1-2002 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试验方法:命令系统》G15149.2《GB/T15149.2-1998 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试验方法:模拟比较系统》G15153.2《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条件》G16435.1《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16436.1《GB/T16436.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制定规范的导则》G17246《GB/T17246-1998 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G17463《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G18657.1《GB/T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祯格式》G18657.2《GB/T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链路传输规则》G18657.3《GB/T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18657.4《GB/T18657.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应用元素的定义和编码》G18657.5《GB/T18657.5-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基本应用功能》G18700.1《GB/T18700.1-2002 远动设备和系统:TASE.2服务和协议》G18700.2《GB/T18700.2-2002 远动设备和系统:TASE.2对像模型》G18700.3《GB/Z18700.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G18700.4《GB/Z1870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提供TASE.2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子集》G18700.5《GB/Z18700.5-2003 远动设备及系统:远协议标准的应用环境和结构》G18700.6《GB/T 18700.6-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兼容的远动协议 0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G18700.7《GB/Z 18700.7-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 TASE.2用户指南》G18700.8《GB/T 18700.8-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在通过永久接入分组交换数据网连接的端系统中提供基于连接传输服务的功能协议集》G19897.1《GB/T 19897.1-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直接本地数据交换》G19897.2《GB/T 19897.2-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G19897.3《GB/T 19897.3-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面向连接的异步数据交换的物理层服务进程》G19897.4《GB/T 19897.4-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第4部分:基于HDLC 协议的链路层》G24833《GB/T 24833-2009 10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25099《GB/T 25099-2010 配电降压节电装置》G25320.1《GB/Z 25320.1-2010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安全问题介绍》G25320.2《GB/Z 25320.2-2013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2部分:术语》G25320.3《GB/Z 25320.3-2010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包含TCP/IP的协议集》G25320.4《GB/Z 25320.4-2010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包含MMS的协议集》G25320.5《GB/Z 25320.5-2013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5部分:GB/T 18657等及其衍生标准的安全》G25320.6《GB/Z 25320.6-2011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6部分:IEC61850的安全》G25737《GB/T 25737-2010 10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验收规范》G26862《GB/T 26862-2011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检测规范》G26865.2《GB/T 26865.2-2011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第2部分:数据传输协议》G26866《GB/T 26866-2011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G28583《GB/T 28583-2012 供电服务规范》G28805《GB/Z 28805-2012 能源系统需求开发的智能电网方法》G28815《GB/T 28815-2012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主站技术规范》G50703《GB/T 50703-201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规范》DL280《DL/T 280-2012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283.1《DL/T 283.1-2012 电力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第1部分:技术要求》DL283.2《DL/T 283.2-2012 电力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第2部分:测试方法》DL516《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533《DL/T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544《DL/T544-2012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545《DL/T545-1994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6《DL/T546-2012 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7《DL/T547-2010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8《DL/T 548-2012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DL550《DL/T550-199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575.1《DL/T575.1~12-1995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598《DL/T598-1994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DL629《DL/T629-1997 电力载波结合设备分频滤波器》DL630《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631《DL/T631-1997 模拟屏驱动器通用技术条件》DL632《DL/T632-1997 模拟屏数字显示器通用技术条件》DL635《DL/T635-1997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634《DL/T634-1997 远动设备及系统: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634.11《DL/Z 634.11-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总则基本原则》DL634.14《DL/Z 634.14-2005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 60870-5与IEC 60870-6标准的结构》DL634.15《DL/Z 634.15-2005 带扰码的调制解调器传输过程对使用IEC 60875-5规约的影响》DL634.56《DL/Z 634.56-2004 远动设备及系统:IEC60870-5规约系列测试规则》DL634.5101《DL/T634.5101-2002 -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634.5104《DL/T634.5104-2002 -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网络访问》DL667《DL/T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DL688《DL/T688-1999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传输装置》DL698.1《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719《DL/T719-2000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系统》DL721《DL/T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745《DL/T745-2001 复用型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远动信号接口》DL789《DL/T789-200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DL790.11《DL/Z790.1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DL790.12《DL/Z790.12-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制订规范的导则》DL790.14《DL/Z790.14-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压配电载波传输系数》DL790.31《DL/Z790.3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频带和输出电平》DL790.41《DL/Z790.4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参考模型》DL790.51《DL/Z790.5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S-FSK协议》DL790.52《DL/Z 790.52-2005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层协议集移频键控(FSK)协议》DL790.53《DL/Z790.53-200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层协议集自适应宽带扩频(SS-AW)协议》DL790.54《DL/Z 790.54-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层协议集多载波调制(MCM)协议》DL790.55《DL/Z790.55-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快速跳频扩频通信(SS-FFH)协议》DL790.321《DL/Z790.32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中压绝缘型相相结合设备》DL790.322《DL/Z790.322-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中压相地和注入式屏蔽地结合设备》DL790.432《DL/T 790.432-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DL290.433《DL/T 790.433-2005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链路层面向连接的协议》DL790.441《DL/T 790.441-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层协议-配电线报文规范》DL790.442《DL/T790.442-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协议应用层》DL790.4511《DL/T790.4511-2006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协议CIASE协议》DL790.4512《DL/T790.4512-2006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库(MIB)》DL795《DL/T795-2001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798《DL/T798-2002 电力系统卫星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814《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功能规范》DL822《DL/T822-2002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试验验收规程》DL860.1《DL/Z 860.1-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分:概论》DL860.2《DL/Z 860.2-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DL860.3《DL/T 860.3-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DL860.4《DL/T 860.4-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DL860.5《DL/T 860.5-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装置模型》DL860.6《DL/T 860.6-2008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与智能电子设备有关的变电站内通信配置描述语言》DL860.10《DL/T860.10-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一致性测试》DL860.71《DL/T 860.71-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57.50DL860.72《DL/T860.72-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DL860.73《DL/T860.73-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公用数据类》DL860.74《DL/T 860.74-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DL860.81《DL/T860.81-2006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9506-1~3的映射》DL860.91《DL/T 860.91-2006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上的采样值》DL860.92《DL/T860.92-2006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ISO/IEC 8802-3的采样值》DL885《DL/Z 885-2004 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解除管制的电力市场通信》DL888《DL/T 888-2004 电力调度交换机电力DTMF信令规范》DL961《DL/T 961-2005 电网调度规范用语》DL981《DL/Z 981-2005 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数据和通信安全》DL1008《DL/T 1008-2006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DL1040《DL/T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DL1080.1《DL/T 1080.1-2008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接口体系与总体要求》DL1080.2《DL/Z 1080.2-2007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术语》DL1100.1《DL/T 1100.1-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第1部分:技术规范》DL1101《DL/T 1101-2009 35kV~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DL1124《DL/T 1124-2009 数字电力线载波机》DL1146《DL/T 1146-2009 DL/T860实施技术规范》DL1198《DL/T 1198-2013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技术管理规定》DL1199《DL/T 1199-2013 电测技术监督规程》DL1208《DL/T 1208-2013 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供电电压偏差》DL1227《DL/T 1227-2013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DL1228《DL/T 1228-2013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运行规程》DL5002《DL/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25《DL/T 5025-2005 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5062《DL/T5062-1996 微波电路传输继电保护信息设计技术规定》DL5065《DL/T 5065-2009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范》DL5103《DL/T5103-1999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5119《DL/T5119-2000 农村小型化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5120《DL/T5120-2000 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L5132《DL/T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DL5136《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5137《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5149《DL/T5149-2001 20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范》DL5155《DL/T5155-2002 20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5157《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DL5163《DL/T5163-2002 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DL5164《DL/T5164-200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5177《DL/T 5177-2003 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DL5184《DL/T5184-2004 水电水利工程通信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DL5189《DL/T5189-2004 电力线载波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5216《DL/T 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5218《DL/T 5218-2005 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5222《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3《DL/T 5223-2005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5224《DL/T 5224-2005 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5225《DL/T 5225-2005 220kV~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5226《DL/T 5226-2005 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5344《DL/T 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DL5364《DL/T5364-2006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5365《DL/T5365-2006 电力数据通信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5391《DL/T5391-2007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5392《DL/T5392-2007 电力系统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DL5393《DL/T5393-2007 高压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5404《DL/T 5404-2007 电力系统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L5408《DL/T 5408-2009 发电厂、变电站电子信息系统220/380V电源电涌保护配置、安装及验收规程》DL5430《DL/T 5430-2009 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中心设计技术规程》DL5447《DL/T 5447-2012 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JG162《JG/T 162-2004住宅远传抄表系统:数据专线传输》TB10117《TB 10117-1998 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CE303《CECS 303:2011住宅远传抄表系统应用技术规程》CE341《CECS 341:2013 电力通信系统防雷技术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148—94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load control system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7-07批准 1995-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电、配电线载波、音频及其他传输方式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2 引用标准GB 6879 2408kbit/s 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DL 35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 532 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3 术语3.1 电力负荷控制 load control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

可简称为负荷控制。

3.2 音频电力负荷控制 ripple control利用高、低压配电线传输音频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167~1600Hz。

3.3 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 radio load control利用无线电信道传输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也称无线电负荷控制。

3.4 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load control利用配电网传输载波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

信号频率一般为3kHz以上。

3.5 混合电力负荷控制 hybrid load control system利用两种以上控制方式组成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3.6 电力负荷控制中心 load control centre可对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站,也称主控站。

3.7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load control terminal unit装设在用户端,受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也称被控端。

3.8 单向终端 one-way terminal unit只能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命令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分为遥控开关和遥控定量器两种。

3.9 遥控开关 remote switch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遥控命令,进行负荷开关的分闸、合闸操作的单向终端。

3.10 遥控定量器 remote load control limiter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定值和遥控命令的单向终端。

3.11 双向终端 two-way terminal unit装设在用户端,能与电力负荷控制中心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和实现当地控制功能的设备。

3.12 分时电量 time of use electrical energy按负荷曲线的峰、谷、平时段分别累计的电能量。

3.13 功率定值 power setting在功率控制时段内,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功率整定值。

3.14 电能量定值 electrical energy setting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如日、月),允许用户使用的电能量整定值。

4 技术要求4.1 环境条件4.1.1 气候环境条件电力负荷控制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

表1 气候环境条件分级表1中,空调场所所对应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绝对湿度的相互关系见图1。

图 1 空调场所空气温度及湿度的关系4.1.2 大气压力使用场所大气压力见表2。

表2 大气压力分级4.2 电源要求电力负荷控制设备采用交流电源,要求如下: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20%~+15%;b.谐波含量小于5%(电压总谐波畸变率);c.频率50Hz,允许偏差-6%~+2%。

控制中心应有两路交流电源供电,并备有不间断电源。

各类终端在电源中断后应能将数据保持72h以上,时钟继续运行24h以上,并将输出继电器保持在断电前的状态。

4.3 系统设计要求4.3.1 系统构成电力负荷控制以市(地区)为基础,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如图2。

图 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基本体系示意图注:大、中、小电力用户的划分由各地区规定4.3.2 系统配置4.3.2.1 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由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简称主控机)、无线电设备、各种单、双向终端组成,如图3。

图 3 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配置主控机一般由两台互为备用、自动切换的微型计算机,两台以上打印机及两台屏幕大于14英寸的高密度彩色显示器组成。

无线电设备在负荷控制中心为两台互为备用、自动切换的无线电台,其功率一般不大于25W。

在地形条件复杂或控制半径较大时(一般大于50km),系统中要设置中继站,以接收并转发信息。

无线电信道工作频率按国家规定选用。

各种单、双向终端的配置,根据各地用电负荷情况确定。

4.3.2.2 音频、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音频、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由主控机、当地控制器和音频或载波信号发送接收机、耦合设备、各种单、双向终端组成,如图4所示。

图 4 音频、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配置主控机一般由两台互为备用、自动切换的微型计算机,两台以上打印机及两台屏幕大于14英寸高密度彩色显示器组成。

在变电站内安装有当地控制器、音频、载波信号发送接收机、耦合设备。

通过无线电或有线信道,当地控制器接收主控机发来的各种命令,经发送接收机处理并放大后耦合到配电线上,通过高、低压配电线把控制信号传送到位于配电网末端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双向终端采集的负荷信息同样通过配电网传送到当地控制器,然后送到电力负荷控制中心,以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在配电网复杂,信号衰减大的地区,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设置增音机。

各种单、双向终端的配置,可根据各地用电负荷情况确定。

4.3.3 数据传输规约无线电、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以及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控机与当地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规约,见DL 353。

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中,音频信号发送机与电力负荷控制终端之间的控制码格式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4 主控机功能4.4.1 管理功能a.编制负荷控制实施方案;b.日、月、年各种报表打印。

4.4.2 负荷控制功能a.定时自动或手动发送系统、分区、分组广播命令,进行跳、合闸操作;b.发送功率控制,电能量控制的投入和解除命令;c.峰、谷各时段的设定和调整;d.对成组或单个终端的功率、功率控制时段、电能量定值的设定和调整;e.分时计费电能表的切换;f.系统对时;g.发送电能表读数冻结命令;h.定时和随机远方抄表。

4.4.3 数据处理功能a.数据合理性检查;b.计算功能;c.画面数据自动刷新;d.异常、越限或事故告警;e.操作密码口令检查,确认及各种操作命令的检查,确认并打印记录;f.实时负荷曲线(包括日、月和特殊用户)绘制,图表显示和拷贝;g.随机查询。

4.4.4 系统自诊断自恢复功能a.主控机双机自动/手动切换;b.系统软件运行异常的显示告警,有自动或手动自恢复功能;c.主控站通信机长发告警和保护,信道切换指示;d.应能显示出整个系统硬件包括信道的工作状态。

4.4.5 通信功能a.与电力调度中心交换信息;b.与上级负荷控制中心或计划用电管理部门交换信息;c.与计算机网络通信。

4.4.6 其他功能a.调试时与终端通话功能;b.对配电网中各种电气设备分、合闸操作及监视功能。

4.5 各种负荷控制终端功能各种负荷控制终端功能见表3。

表3注:表示必需功能;○表示任选功能;—表示不需要功能。

4.6 基本性能指标4.6.1 数据采集a.脉冲量:输入回路应能正确接收电能表送来的脉冲,输入路数一般不多于4路;b.模拟量:模拟量遥测总误差不大于1.5%;c.数字量:能接收二进制,二至十进制等不同的数字码;d.开关量:能及时接收各种开关的状态信息,输入路数一般不多于4路。

除模拟量外,其他数据回路输入接口应有光电隔离。

4.6.2 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应与开关状态信息采集对象一致。

4.6.3 系统响应时间4.6.3.1 控制中心巡检系统全部信息时间:≤10min。

4.6.3.2 整幅画面调出响应时间:画面总数的85%:≤5s;其余画面:≤10s。

4.6.3.3 双机切换时间:≤50s。

4.6.4 屏幕显示分辨率:600×400以上;符号种类:≥256;几何失真:≤1.5%。

4.6.5 信道4.6.5.1 传输速率无线电和有线信道:50、75、150、300、600、(1200)bit/s;配电线载波信道:50、75、150、300bit/s。

4.6.5.2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4.6.5.3 信道比特差错率优于104(15min平均值)。

4.6.6 可靠性可靠性通常以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表示。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6.7 可用率通常以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停电时间+⨯100%作为量度。

双机控制系统的年度可用率要求达到99.75%以上。

单机控制系统年度可用率要求达到99.5%。

4.7 接口电力负荷控制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应符合DL/T 532第5.1.2条的规定。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性能和功能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5.1.1 大气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108kPa。

进行试验时,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5.1.2 电源条件频率:50Hz,允许偏差-2%~+1%;电压:220V,允许偏差±5%。

5.2 基本设备现场检测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出厂测试时应具备下列设备:a.主控机 1台(包括打印机和显示器);b.各种终端不少于3台;c.信道设备根据电力负荷控制方式按需要配置;d.遥控执行器与终端数量相同;e.512位数字电压表 1台;f.电子毫秒表 1台;g.脉冲量发生器 1台;h.状态信号模拟器 1台;i.模拟量发生器 1台。

将上述设备按图5连接成一个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电运行。

按本标准和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有关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要求。

图 5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测试接线5.3 功能测试5.3.1 屏幕显示及打印制表测试按画面显示目录检查屏幕显示功能和打印制表功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5.3.2 遥测量采集及显示试验5.3.2.1 模拟量改变模拟量发生器的输出,在4.6.3条规定的时间内应在CRT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相应数据。

该数据和在模拟量发生器输出端的数字电压表读数换算后的数据相符。

模拟量遥测误差应符合4.6.1条规定。

5.3.2.2 脉冲量改变脉冲输入量的数量,屏幕显示应和实际值相符。

5.3.2.3 状态信息采集及显示告警试验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模拟开关的分闸、合闸操作,在4.6.3条规定的时间里,CRT显示器屏幕上应相应显示,并能正确告警。

5.3.2.4 画面响应测试每幅画面从输入命令开始,直到画面全部显示完毕的时间应符合4.6.3条的规定。

5.3.2.5 遥控功能测试在操作键盘上进行遥控操作,遥控指示器应正确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