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B )天用量计算。
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10 ~15 C.15~30 ~20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A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A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A.1.0
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C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 A )一般可采用5%~10%。
A.回流比
B.压力比
C.气水比
D.进气比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 A )系统。
A.复用或循环 B.直流或循环 C.复用或直流 D.直流凝聚剂的投配方式为( D )时,凝聚剂的溶解应按用药量大小、凝聚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A.人工投加 B.自动投加 C.干投 D.湿投
选择沉淀池或澄清池类型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考虑原水水温变化、制水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 D )比较确定。
A.工程造价 B.同类型水厂 C.施工难度 D.技术经济
平流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 D )。
A.5 B.6 C.8 D.10
悬浮澄清池宜采用穿孔管配水,水在进入澄清池前应有( A )设施。
A.气水分离 B.计量 C.排气 D.取样
三层滤料滤池宜采用( B )配水系统。
A.小阻力 B.中阻力 C.中阻力或大阻力 D.大阻力
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一( C )一过滤。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
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D )min。
A.60 B.20 C.25 D.30
通向加氯(氨)间的给水管道,应保证不间断供水,并尽量保持管道内( C )的稳定。
A.流速 B.流态 C.水压 D.流量。
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石灰时可为( A )m。
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1.5
B.1.2
C. 脉冲( A )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A.周期
B.持续时间
C.形成
D.间隔
气浮池接触室的上升流速,一般可采用( C )mm/s,分离室的向下流速,一般可采用~2.5mm/s。
~10 ~15 C.10~20 ~30。
每个无阀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 D )系统应有不使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
A.出水
B.冲洗
C.排水
D.进水
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淋水装置(穿孔管或莲蓬头)时,孔眼直径可采用
( C )mm,孔眼流速为~2.5m/s,安装高度为~2.5m。
当采用莲蓬头时,每个莲蓬头的服务面积为~1.5m2。
~6 ~6 C.4~8 ~10。
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曝气池容积可按( A )分钟处理水量计算;叶轮直径与池长边或直径之比可为1:6~1:8,叶轮外缘线速度可为4~6m/s。
A.20~40 B.20~30 C.15~30 D.10~20
加氯(氨)间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
防毒面具应严密封藏,以免失效。
( C )和通风设备应设室外开关。
A.报警器 B.加氯机 C.照明 D.氯瓶
下面关于给水工程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1)给水工程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从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经济效益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2)给水工程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经济效益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3)对繁重和频繁的手工操作、有关影响给水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设备,应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装置
(4)对繁重和频繁的手工操作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设备,应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装置
A.(1)、(3) B.(2)、(3) C.(1)、(4) D.(1)
凝聚剂用量较小时,溶解池可兼作( C )。
A.贮药池 B.搅拌池 C.投药池 D.计量池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A )min;
A.20~30 B.15~20 C.10~15 D.12~15
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否设置机械刮泥装置,应根据池径大小、底坡大小、进水( B )含量及其颗粒组成等因素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 B )米;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2.0~2.5m。
A.6 B.10 C.12 D.8
滤池的工作周期,宜采用( D )h。
A.8~12 B.10~16 C.10~18 D.12~24
移动罩滤池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 C )高度再加保护高。
A.滤层 B.平均 C.最大膨胀 D.水头损失。
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喷水装置时,每( D ) m2水池面积上宜装设4~6个向上喷出的喷嘴,喷嘴处的工作水头一般采用7m。
A.5 B.6 C.8 D.10。
液氯(氨)加药间的集中采暖设备宜用( A )。
如采用火炉时,火口宜设在室外。
散热片或火炉应离开氯(氨)瓶和加注机。
A.暖气 B.电热炉 C.火炉 D.空调
凝聚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原水凝聚沉淀试验资料,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 B )比较确定。
A.市场价格 B.技术经济 C.处理效果 D.同类型水厂
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 C )。
A.同时工作的个数 B.三个 C.两个 D.四个
设计机械絮凝池时,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 B )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 )m/s。
A.0.5;0.1 B.0.5;0.2 C.0.6;0.3 D.0.6;0.2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 C )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一般可采,用9.0~11.0m3/(m2?d)。
A 进水区 B.配水区 C.沉淀区 D 出水区
移动罩滤池的设计过滤水头,可采用( A )m,堰顶宜做成可调节高低的形式。
移动罩滤池应设恒定过滤水位的装置。
A.1.2~1.5 B.1.0~1.2 C.0.8~1.0 D.1.5~1.8 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高于2.0mg/L、含锰量高于1.5mg/L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C )
一1次过滤除铁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C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D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 B.尽量 C.不宜 D.不应
凝聚剂投配的溶液浓度,可采用( B )%(按固体重量计算)。
A.3~10 B.5~20 C.5~10 D.3~15
经过混凝沉淀或澄清处理的水,在进入滤池前的浑浊度一般不宜超过( D )度,遇高浊度原水或低温低浊度原水时,不宜超过15度。
A.3 B.5 C.8 D.10
设计机械絮凝池时,池内一般设( D )档搅拌机。
A.4~5 B.1~2 C.2~3 D.3~4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mm;斜长为1.0m;倾角为( D )。
A.30 B.75 C.45 D.60
快滤池、无阀滤池和压力滤池的个数及单个滤池面积,应根据生产规模和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个数不得少于( B )。
A.三个 B.两个 C.两组 D.三组
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原水( B )一接触氧化过滤。
A.预沉 B.曝气 C.消毒 D.投药
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B )。
(1)水量充沛可靠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
(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6)具有施工条件
A.(1)、(2)、(5) B.(1)、(2)、(3)、(4)、(5)、(6)
C.(1)、(3)、(5) D.(1)、(3)、(5)、(6)
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所采用的处理
方法以及构筑物类型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城镇水厂的自用水率一般可采用供水量的( C )。
A.1%~5% B.3%~8% C.5%~10% D.8%~15%
石灰宜制成( A )投加。
A.乳液 B.粉末 C.颗粒 D.溶液
设计穿孔旋流絮凝池时,絮凝池每格孔口应作( D )对角交叉布置。
A.前后 B.左右 C.进出 D.上下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A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脉冲澄清池的( C )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0m。
A.沉泥区 B.进水层 C.悬浮层 D.配水区。
虹吸进水管的流速,宜采用( C )m/s;虹吸排水管的流速,宜采用1.4~1.6m/s。
A.1.0~1.2 B.1.2~1.5 C.0.6~1.0 D.0.8~1.2 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跌水装置时,跌水级数可采用( C )级,每级跌水高度为0.5~1.0m,单宽流量为20~ 50m3/(h?m)。
A.1~2 B.2~3 C.1~3 D.2~4
加氯、加氨设备及其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A )。
A.阀门 B.检修工具 C.管径 D.备用
湿投凝聚剂时,溶解次数应根据凝聚剂用量和配制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每日不宜超过( A )次。
A.3 B.2 C.4 D.6。
沉淀池积泥区和澄清池沉泥浓缩室(斗)的容积,应根据进出水的( B )含量、处理水量、排泥周期和浓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根据当地原水水质情况及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 A )m3/(m2?h)。
A.30~40 B.15~25 C.10~20 D.20~30
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 D )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mm/s。
A.进水 B.出水 C.水平 D.上升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A.1.0%~1.5% B.1.5%~2.0% C.0.20%~0.28%D.0.6%~0.8%
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
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加氯(氨)间应尽量靠近( D )。
A.值班室 D.氯库 C.清水池 D.投加点
用于( A )的凝聚剂或助凝剂,不得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与凝聚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凝聚剂性质采取相应的( C )措施。
A.防渗 B.防锈 C.防腐 D.防藻
当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次数( C )时,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排泥装置。
A.不确定 B.较少 C.较多 D.有规律
设计折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A )min。
A.6~15 B.5~10 C.6~10 D.5~12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应设均匀( A )的装置,一般可采用管式、梯形加翼或纵向沿程集水等型式。
A.集水 B.进水 C.配水 D.排泥
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D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 B.耐磨 C.化学稳定 D.抗蚀
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曝气后水的pH值宜达到( C )以上。
A.5.8 B.6.5 C.7.0 D.6.0
投加液氯时应设加氯机。
加氯机应至少具备指示瞬时投加量的仪表和防止水倒灌氯瓶的措施。
加氯间宜设校核氯量的( B )。
A.仪表 B.磅秤 C.流量计 D.记录仪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水质和水压,应根据( A )要求确定。
A.生产工艺 B.生产设备 C.生产原料 D.产量
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A )。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3)不受洪水威胁
(4)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A.全部 B.(1)、(2)、(3)、(5)、(6)
C.(2)、(3)、(4)、(5)、(6)、(8) D.(1)、(2)、(5)、(6)、(7)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
药量的( C )天用量计算。
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10~15 C.15~30 D.10~20
絮凝池宜与沉淀池( C )。
A.宽度一致 B.深度一致 C.合建 D.高程相同
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一般可采用( C )m。
A.1~2 B.2~3 C.3~4 D.1.5~2.5
洗滤池根据采用的滤料不同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分为:①q=12~15L/(s?m2),t=7~5min;②q=13~16L/(s?m2),t=8~6min;③q=16~17L /(s?m2),t=7~5min;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其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应选( B )。
A.① B.② C.③ D.不在上述范围内
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低于2.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其工艺流程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B )过滤除铁除锰。
A.双级 B.单级 C.混凝 D.直接
除铁滤池当采用锰砂滤料时;承托层的顶面两层需改为( C )。
A.石英砂 B.砾石 C.锰矿石 D.卵石
加氯(氨)间及其仓库应有每小时换气( A )次的通风设备。
A.8~12 B.10~12 C.8~10 D.6~10
3、水厂平面布置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是( D )。
(1)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清水池池顶宜铺设草皮
(2)水厂内应采用水洗厕所,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应与净水构筑物保持大
于10m的距离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5m
(4)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5)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30%
A.(1)、(2)、(3) B.(1)、(4) C.(2)、(4)、(5) D.(1)、(2)、(3)、(4)
预沉池一般可按沙峰持续时期内原水日平均( D )设计(但计算期不应超
过一个月)。
当原水含沙量超过设计值期间,必要时应考虑在预沉池中投加凝聚剂或采取其他设施的可能。
A.浊度 B.水质 C.悬浮物 D.含沙量
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凝聚剂时可为( D )m。
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0.5~1.0 B.0.5~1.5 C.1.0~1.5 D.1.5~2.0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隔板间净距一般宜大于( C )m。
A.1.0 B.0.8 C.0.5 D.0.3
悬浮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3000度的原水。
当进水浑浊度大于3000度时,宜采用( B )式悬浮澄清池。
A.三层 B.双层 C.活动式 D.组合式
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采用1.0~1.2m,并应有( A )冲洗水头的措施。
A.调整 B.减少 C.增大 D.控制
以下有( A )种地下水除铁除锰曝气装置淋水密度一般可采用5~10 m3/(h?m2):①淋水装置、②喷水装置、③板条式曝气塔、④接触式曝气塔。
A.④ B.③ C.② D.①
加氯(氨)间必须与其他( C )隔开,并设下列安全措施:一、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二、观察窗。
A.设备 B.氯库 C.工作间 D.加药间
加药间必须有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劳动保护措施。
当采用发生异臭或粉尘的凝聚剂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内制备,必要时应设置( D )设备。
A.安全 B.净化 C.除尘 D.通风
絮凝池型式的选择和絮凝时间的采用,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或通过( C )确定。
A.计算 B.比较 C.试验 D.分析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B )度的原水。
A.100 B.200 C.150 D.300
虹吸滤池、无阀滤池和移动罩滤池宜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其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A )。
A.1.0%~1.5% B.1.5%~2.0% C.0.20%~0.28%D.0.6%~0.8%
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A )m。
A.1.5 B.1.2 C.2.0 D.2.5
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1次过滤除铁(接触氧化)一( D )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消毒 C.氧化 D.曝气
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设计宜遵守冲洗时间:( B )min。
A.4~8 B.5~15 C.5~10 D.10~15
采用漂白粉消毒时应先制成浓度为1%~2%的澄清溶液再通过计量设备注
入水中。
每日配制次数不宜大于( A )次。
A.3 B.6 C.2 D.4
凝聚剂用量较大时,溶解池宜设在( B )。
A.地上 B.地下 C.半地下 D.药库旁
设计折板絮凝池时,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一般不宜少于( B )段。
A.二 B.三 C.四 D.五
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水温等,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宜为( C )h。
A.1.0~1.5 B.0.5~1.5 C.1.0~3.0 D.1.0~2.0 悬浮澄清池清水区高度宜采用1.5~2.Om;悬浮层高度宜采用2.0~2.5m;悬浮层下部倾斜池壁和水平面的夹角宜采用( D )。
A.300~400 B.400~500 C.450~500 D.500~600
滤池的滤料粒径范围根据滤池类别及所选滤料种类不同分为:①d=0.5~1.2mm;②d=0.8~1.8mm;③d=0.8~1.6mm;④d=0.5~0.8mm;
⑤d=0.25~0.5mm。
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无烟煤滤料粒径应选( C )。
A.④ B.③ C.② D.①
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接触式曝气塔时,填料层层数可为( D )层;填料采用30~50mm粒径的焦炭块或矿渣,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于600mm。
A.2~3 B.2~4 C.3~4 D.1~3
加氯间及氯库内宜设置测定( B )中氯气浓度的仪表和报警措施。
必要时可设氯气吸收设备。
A.氯瓶 B.空气 C.加氯装置 D.加氯管
药剂仓库及加药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计量工具和( B )设备。
A.防水 B.搬运 C.防潮 D.报警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A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 B )。
A 急流 B.转折 C.涡流 D.交叉
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叶轮提升流量可为进水流量的3~5倍,叶轮直径可为第二絮凝室内径的70~80%,并应设调整叶轮( A )和开启度的装置。
A.转速 B.角度 C.间距 D.数量
气浮池一般宜用于浑浊度小于( B )度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A.50 B.100 C.150 D.200
无阀滤池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 B )高度再加保护高。
A.平均 B.最大膨胀 C.滤层 D.水头损失
单级过滤除锰滤池,可参照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但滤速
宜采用低值,( C )可采用高值。
A.水头损失 B.冲洗强度 C.滤料层厚度 D.膨胀高度
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D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 B.二氧化氯 C.臭氧 D.液氯对于某一流域来说,影响流域年产沙量
从水源至城镇水厂或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 D )确定。
A.最高日子均时供水量 B.最高日最大时供水量
C.平均日平均时供水量加自用水量 D.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自用
水量
混合方式一般可采用( B )混合专设的混合设施。
A.重力 B.水泵 C.搅拌 D.人工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 C )m。
A.2.0~3.0 B.1.5~2.0 C.3.0~3.5 D.2.0~2.5 水力循环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0度的原水,( C )的生产能力
一般不宜大于7500m3/d。
A.滤池 B.设计 C.单池 D.水厂
滤池应按正常情况下的滤速设计,并以检修情况下的( C )校核。
A.反冲洗强度 B.滤层膨胀率 C.强制滤速 D.单池面积
虹吸滤池的分格数,应按滤池在( D )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
量的要求确定。
A.正常 B.交替 C.高负荷 D.低负荷
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射流曝气装置时,其构造应根据工作水的( A )、需气量和出口压力等通过计算确定。
工作水可采用全部、部分原水或其他压力水。
A 压力 B.流量 C 水质 D.来源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
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A )h。
A.2 B.1.5 C.1 D.0.5
悬浮澄清池单池面积不宜超过150m2。
当为矩形时每格池宽不宜大于( B )m。
A.5 B.3 C.6 D.4
移动罩滤池的分组及每组的分格数,应根据生产规模、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不得少于可独立运行的( D ),每组的分格数不得少于8格。
A.四组 B.三组 C.一组 D.两组
除锰滤池滤前水的pH值宜达到( A )以上。
A.7.5 B.6.5 C.7.0 D.6.0
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A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 B.消毒剂类别 C.水厂条件 D.所在地区
预沉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原水( C )及其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排泥要求、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结合地形并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沉沙,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等。
A.浊度 B.水质 C.含沙量 D.悬浮物
平流沉淀池宜采用( A )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m3/(m?d)。
A.穿孔墙 B.导流墙 C.左右穿孔板 D.上下隔板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 B )倍。
A.1.5~2 B.2~4 C.1.5~3 D.1~2
气浮池溶气释放器的型号及个数应根据( B )释放器在选定压力下的出流量及作用范围确定。
A 气浮池 B.单个 C.多个 D.两个
快滤池洗砂槽的平面面积,不应大于滤池面积的( B )%,洗砂槽底到滤料表面的距离,应等于滤层冲洗时的膨胀高度。
A.30 B.25 C.20 D.15
氯的设计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按( D )用量确定。
A.冬季 B.夏季 C.平均 D.最大
加药间应与药剂仓库毗连,并宜靠近( B )。
加药间的地坪应有排水坡度。
A.值班室 B.投药点 C.主要设备 D.通风口
澄清池应设( D )装置。
A.检修 B.观测 C.控制 D.取样
滤池的正常滤速根据滤料类别不同一般分:①8~12m/h,②10~14m/h,③18~20m/h。
采用石英砂滤料过滤应该取( A )滤速。
A.① B.② C.③ D.不在上述范围内
当压力滤池的直径大于( C )m时,宜采用卧式。
A.2 B.5 C.3 D.4
当跌水、淋水、喷水、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表面曝气装置设在室内时,应考虑( D )设施。
A.消毒 B.防爆 C.排气 D.通风
除铁滤池的滤料一般宜采用天然( A )或石英砂等。
A 锰砂 B.砾石 C.磁铁矿 D.卵石
液氨和液氯或漂白粉应分别堆放在单独的仓库内,且宜与加氯(氨)间( B )。
A.隔开 B.毗连 C.分建 D.合建
在选择泵房内起重设备时,起吊( D )、吊运距离长、起吊次数多或水泵双行排列的泵房,可适当提高起吊的机械化水平。
A.重量大 B.设备多 C.次数多 D.高度大
水处理( A )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
A.工艺流程 B.仪器设备 C.技术参数 D.规模
混合设备的设计应根据所采用的凝聚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 A )、充分混合。
A.急剧 B.均匀 C.长时间 D.全面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A )度的原水。
A.1000 B.800 C.300 D.500
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 D )。
A.盖板 B.分水板 C.导流板 D.稳流板
无阀滤池应有辅助( A )措施,并设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
A.虹吸 B.排气 C.计量 D.冲洗
移动罩滤池集水区的高度应根据滤格尺寸及格数确定,一般不宜小于
( B )m。
A.0.3 B.0.4 C.0.5 D.0.6
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设计宜遵守滤速( C )m/h。
A.3~5 B.4~6 C.5~8 D.8~10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城镇水厂一般可按最大用量的( C )天计算。
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8~10 B.10~15 C.15~30 D.12~20
供生活饮用水的过滤池出水水质,经( C )后,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供生产用水的过滤池出水水质,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A.深度处理 B.检测 C.消毒 D.清水池
快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宜采用2.0~3.Om。
每个滤池应装设( D )。
A.计量装置 B.压力表 C.真空表 D.水头损失计
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 A )m。
A.1.5~2.0 B.2.0~2.5 C.1.0~1.5 D.1.0~1.2快滤池( B )断面流速宜为2.0~2.5m/s。
A.排空管 B.冲洗水管 C.溢流管 D.取样管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A )m。
A.1.5 B.1.2 C.2.0 D.2.5
除铁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当采用锰砂滤料,其粒径在0.6~1.2mm 无辅助冲洗,膨胀度满足30%时,冲洗强度一般选( A )L/(s?m2)。
A.18 B.15 C.20 D.12
名词解释
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核心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器。
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也称管式反应器,流体是以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液体元素在流动的方向上绝无混合想象,每一流体元素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各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度有确定值。
恒流搅拌反应器:也称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物料不断进出,连续流动。
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完全均匀,反应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有返混作用。
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分为1、动力学稳定性2、聚集稳定性。
凝聚和絮凝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的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胶体保护当胶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质全部覆盖后,量胶粒接近时,由于“胶粒-胶粒”之间所吸附的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或者由于带电高分子的相互排斥,使胶粒不能凝聚。
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
象。
同向絮凝: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响的沉淀,称为自由沉淀。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相互干扰,使悬浮颗粒以接近或相同的沉速拥挤下沉,呈界面式沉降,出现清、浑水层间的明显界面(浑液面)的沉淀,称为拥挤沉淀。
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u0指能够全部被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表面负荷q 是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其中Q Q q A BL == 接触絮凝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浓度足够高的区域,使投药后的原水与具有很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接触,可以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这种方式称为接触絮凝。
均质滤料均质滤料指沿着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的滤料。
反粒度过滤反粒度过滤指过滤时,滤料层中滤料粒径顺水流方向由大变小,以提高滤层含污能力的过滤方式。
直接过滤直接过滤指原水没有经过絮凝直接进入过滤池进行过滤的方式。
负水头负水头指在过滤过程中,滤层截留了大量的杂质,以致于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的现象。
滤层膨胀率滤层膨胀度指反冲洗时,滤层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之比。
公式为00
100%L L e L -=⨯。
冲洗强度冲洗强度q 指单位面积滤料层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单位为L/s ·m2。
吸附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能吸附的吸附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