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径计算方法精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回汽立管管径计算
R12-图5-32;R22-图5-33。
按最低负荷选择管径。若膨胀阀前的液温 不为40℃时,则最低档负荷量÷修正系 数(查图5-34)=最小负荷量,再进行 查图。
例题11(P212)。
回 汽 68 管 内 径
27.3kW
最低负荷
㈢双上升吸汽立管的设计
当制冷系统的全负荷和最低负荷相差较大时,需采 用双上升吸汽立管。如图5-35。
⒊各并联管路要保证均匀供液
◆一只热力膨胀阀只向一个通路供液。见图5-20。
◆一只热力膨胀阀向几个并联通路供液时,采用分液器 配液。如图5-21,图5-22。
⒋高压液管上应设置干燥过滤器
吸收水分,过滤杂质。
⒈设置上升立管和回油弯
见图5-23。 ⒉坡向和坡度要求
㈡对吸汽管路的设计要求
水平吸汽管应有大于或等于2%的坡度,并坡向压缩机。
第五章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
直径、连接的设计。 第一节 氨系统管道设计要求
㈠对氨系统管道的要求 ◆耐腐蚀要求:一律采用无缝钢管。不允许用铜管、
管壁镀锌。 ◆耐压要求:氨系统工作压力不超过--1.5MPa;
系统高压部分试压压力--1.8MPa(表); 低压部分试压压力--1.2MPa(表)。 由管壁厚度来满足耐压性要求,表5-1中的 规范厚度满足要求。
五、其他管道管径的计算
㈠排汽管与供液管道管径计算 R12-图5-36;R22-图5-37。 上升排汽立管也要考虑最小带油速度,见
图5-19。 ㈡冷凝器至贮液器泄液管的管径计算 铜管:查图5-38。 钢管:铜管管径放大一档。
⒊设置双上升立管
在负荷变化较大的系统中采用。
⒋回汽管与蒸发器连接上的要求
●回汽管与一组蒸发器连接:
压缩机与蒸发器位于同标高或蒸发器高于压缩机时,蒸
发器出口的上升立管上升至蒸发器顶部或略高于蒸发 器,再接至压缩机。如图5-24。
●回汽管与多组并联蒸发器连接:
见图5-25。
回气管垂直上升时,每隔10米左右安装一个集油弯。
1。 ⒉阀门:氟利昂专用,一般不设手轮,加防漏
盖帽。
二、氟利昂系统制冷剂在管道内允许压力 降及允许流速
㈠对系统管道允许压力降要求 回汽管:相当于饱和蒸发温度降低1℃,其
值见表5-15; 排汽管和高压供液管:相当于饱和冷凝温
度升高0.5℃,其值见表5-16。 ㈡对系统管道流速的要求 流速范围:见表5-17。 对吸汽、排汽上升立管,有最小带油速度
水平吸汽总管
水平排汽总管
压缩机
㈤其他管道设计要求
⒈氨安全管泄压管引出室外,出口高出屋檐 1m,高出冷凝器平台3m以上,未端做成S形 弯头。
⒉融霜用热氨管:油分离器后接出,装截止 阀和压力表,不宜穿过冷间。
⒊各种氨管:不得有凹下管段。在地沟内的 吸、排气总管的最低处应设排液(油)管, 吸入管设加压管。
■正常间距:=最大间距×0.8
↓
查表5-11
■增设的支(吊)点:在管件、弯头处的 一侧或二侧增设加固点,且要求支(吊) 点离弯头的距离不宜大于600mm,并尽可 能在较长管道上增设。
三、管架结构形式 制冷工程上常用半固定支架。 ◎随墙的,见图5-16(a)、(b)。 ◎吊顶的,见图5-16(c)、(d)。
档次的直径。 ⒎氨泵的进、出液管管径:见表5-10。 ⒏放空管:与接管同径。
第三节 管架设计
一、管架的作用 ⒈固定管道。 ⒉防止振动。 ◆管架满足两个要求: 一是满足管道的强度要求—防止管道因受
垂直作用力造成弯曲破坏; 二是满足管道的刚度要求—挠度不大于坡
度。 这两个要求靠支(吊)点设置来满足。
二、管道支点距离
注意,查得的δ要取规范值,一般保温层厚度数值 个位数为0或5,单位为mm。
例题8:
三、保温材料的选用
■制冷工程常用的保温材料:玻璃棉、软 木、硅酸铝、聚苯乙烯、聚氨酯等。
■融霜热氨管:用能耐80~120℃温度的绝 热材料,如石棉管瓦、岩棉保温带。
■在施工中应注意: ①在穿墙洞和楼板时不能间断; ②系统试压、抽真空合格后,防锈处理,
( kW ) (5-3)
三、其他连接管道直径的确定方法
⒈融霜用热氨管:Dg32~50mm。 ⒉安全管:与接头同径。 安全总管: ≮Dg25mm,也≯50mm。 ⒊排液管:与排液桶上接头同径,Dg25mm~
Dg32mm。 ⒋设备上的增压和降压管:Dg20~32mm。 ⒌放油管:Dg20~32mm; 低温放油管:不小于Dg25mm。 ⒍均压管:设备接管同径。 设备多于2台时的均压总管:比设备接管大一个
㈡图表计算步骤
⒈根据工况条件,确定选用的计算图表。
⒉根据配管设计时的工况负荷量和管子当量 长度,确定设计管道的规格。
⒊根据计算得到的公称直径,在表5-1中, 确定采用无缝钢管的规格。
例:P179 例题2:已知氨制冷系统单相流 吸气管负荷为300kW,蒸发温度为-40℃, 管道当量总长度为100m,确定吸气管管径。
用计算图确定保温层厚度的步骤:
⑴选好保温材料,计算出 2 ( t2 t1 1) 的值。
⑵根据
2 ( t2 t1 t2 t3
1) ≤D1ln
D1 D2
t2 t3
,在图的纵坐标上找
到相应的点,水平向右与外径图线相交,再转折
向下引垂线得横座标上数值,即为保温层厚度。
⑶验算:查到的δ代入式(5-9)中,若等式成立, 则符合要求。否则,加大δ,重新验算。
降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1℃; 排汽管允许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0.5℃。
三、对氨制冷管路设计要求
㈠管道的坡度要求--见表5-4。
㈡蒸发器供液管设计要求
⒈每个冷间的供液管:从分配站单独引出。
⒉冷风机与排管的供液管:从分配站分别引出, 不得并联于同一供液管上。
⒊并联供液的各蒸发器,要求其当量长度基本 相等。如采用中进中出、先进后出的方式。 如图5-1a。即各支路同程。
t1 t3
1 D1 2
ln
D1 D2
D1 D2
2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比露点温度稍高些, 保温层厚度计算结果应满足下式条件:
t2 t1 1 D1 ln D1
t2 t3
2 D2
D1 ln
D1 D2
2
( t2 t2
t1 t3
1)
(5-9)
⒊图表计算法确定保温层厚度
查图5-18(a)(b)(c)和表5-12、表5-13。
⒊计算并校核管道压力损失ΣΔP(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
ΣΔP的计算用公式(3-26)。P91 若ΣΔP<允许压力降,符合要求。 若ΣΔP>允许压力降,ω取小值,重算dn。
第二节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二、图表计算法 通过查图表来确定管径。 ㈠图表的种类 图表制作条件之一:冷凝温度为30℃。 ⒈表5-5,氨单相流吸汽管负荷量表。适用条件……。 ⒉表5-6,氨单相流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负荷量表。
⒋排液桶、集油器、空气分离器等设备的降 压回汽管,不得直接与压机吸入管相连, 而是接于蒸发器回汽管顶部。
第二节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一、公式计算法 依据:允许流速、允许压力降。
步骤:
⒈计算管道内径: dn=0.0188
G (m) (5-1)
⒉查表5—1,确定用管规格。如dn在两种规格之 间,则选用管径大的一种。
排汽管和高压侧液体管的修正公式:式(5-3)
⒊两相流供液倍数(液汽比)变化
吸汽管管径的修正公式:
ds=N·d
(mm)
(5-4)
d—n=4时,查图表得到的吸汽管管径。
N—修正系数,见表5—9。
例题5。P188
Q
Qs
Ls gt Lgts
0.55
( kW )
(5-2)
0.55
Q
Qs
Ls gP LgP
倒关阀座
二、制冷剂在管道内允许流速及允许压力降
●流速要恰当。表5-2为推荐的允许流速。 流速过低→沿程阻力损失较小,但管径较大,耗
材多,造价较高;
●流速过高→管径小些, 但沿程阻力损失较大,影 响制冷效率与安全。
二、制冷剂在管道内允许流速及允许压力降
●要控制管道的压力降。允许压力降见表5-3。 允许压力降确定原则:吸汽管或回汽管允许压力
查表法
查图法
表5-5
135mm
图5-4
㈢不同工况使用条件的修正
若实际工况和所列图表规定的工况不同时,需修正负
荷量,然后才能到所给出的图表中进行使用。
⒈冷凝温度变化
若冷凝温度不为30℃,负荷量需用表5-8的换算系数
进行修正。
⒉当量管长和摩阻引起的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差的
变化
用表查管径时使用。
吸汽管(回汽管)修正公式:式(5-2)
适用条件……。 ⒊表5-7,氨两相流吸汽管负荷量表。适用条件……。 ⒋图5-2,管长小于30m氨管管径计算图。 ⒌图5-3~图5~6,氨单相流吸汽管径计算图。 ⒍图5-7~图5-12,氨两相流吸汽管管径计算图。 ⒎图5-13,氨排汽管管径计算图。 ⒏图5-14,冷凝器到贮氨器之间氨液管管径计算图。 ⒐图5-15,贮氨器到分配站之间氨液管管径计算图。
⒈通过保温管道和设备单位 长度传热量计算。
忽略管壁热阻。有:
ql
(t2 t1)
1 ln D1 1
2 D2 D1
(W/mql)
(t2 t1)
1 ln D1 1
(t2 t3 )
1
2 D2 D1 D1
⒉公式计算法确定保温层厚度
先用公式(5-6)算出D1。 t2
再用式(5-7)算出厚度δ。t2
的要求,见图5-19。
㈠对液管的设计要求
⒈考三虑、过冷氟系统管路设计要求
要防止高压供液管由于升高而液柱引起的静压下降,使 液管在进入热力膨胀阀之前就成为两相流体。
防止的办法:高压液体过冷。
液管每升高一米时的静压降低值及相应的饱和温降见表5 -18。
⒉热力膨胀阀宜靠近蒸发器布置
两相流动的阻力比纯液体大得多。阻力倍数见表5-19。
●双上升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的工作原理:
最小负荷起动→两立管皆通→存油弯积油→立管B 断,A通→A管带油,B断。
全负荷时→立管上下部压差增大→推动存油弯的润 滑油→A通,B带油。
●双上升立管的管径确定方法:
⒈按最低负荷确定立管A的管径dA。 ⒉按全负荷的最小带油速度选择某一管径d。
⒊dB=
d
2
d
2 A
⒋取规范的dB。
对低温管道, 要加设垫木。
第四节 管道和设备保温设计
一、概述 ●需要保温的部位:低温、有冷量损失的部位。 融霜热氨管也要保温。
●保温层厚度确定原则:保证隔热层外表面不 致结露。即外表面温度不低于当地条件下的 露点温度。
例外:少数小型低温制冷装置,把损失量限制 在某一范围,据此来确定保温层厚度。
二、保温层厚度计算
再包保温层; ③保温层外设防潮层或隔汽层。
技能培养: 管道包保温层过程
第五节 氟利昂系统管道设计
一、氟利昂系统对管材和阀件的要求 ⒈管材:多采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 管径<20mm时,多用紫铜管--易于弯曲成型,
流动阻力较小,价格高。规格见表5-14。 管径>20mm时,多用无缝钢管--规格见表5-
⒊无油分离器时排气管的连接要求
见图5-27、图5-28。
垂直上升时,每8米设置一个U形弯头。见图5-29。
图5-26
图5-27,图5-28
图5-29
四、吸汽管道管径计算
用查图法。确定内径,再定规格。
㈠水平回汽管直径计算
R12-图5-30;R22-图5-31。
例题10(P208)
145mm
180
⒋顶、墙排管并联供液保证均匀供液的措施: 采用“∩”形弯头。如图5-1b。
墙排管的供液经“∩”形弯头的顶端,该顶端 与顶排管的上层标高一致。
图5-1
㈢吸汽管设计要求 ⒈压缩机吸汽管宜在水平吸汽管总管水平轴线上方
呈45°角处连接。 ⒉重力供液系统,最好设机房氨液分离器。 ㈣排汽管设计要求 ⒈排汽管上均应设止回阀。 ⒉压机排汽管应从水平排汽总管顶部呈45°角接入。
图5-23
图5-35
图5-24
图5-25
㈢对排气管路的设计要求
⒈坡向和坡度要求
水平排气管应有1%~2%的坡度,并坡向油分离器 或冷凝器。
⒉设有油分离器时排气管的连接要求
油分离器应尽量靠近压缩机,其内的积油由回油管 流回曲轴箱中。如图5-26。
任何上升排气立管应设在油分离器之后,以便低负 荷时立管中的油和停机时管内冷凝液回到油分离 器。
㈡对氨系统阀件的要求
阀件--氨专用。 ⒈材质--灰铸铁、可锻铸铁、铸钢。 耐压要求--强度试验压力3.0~4.0MPa
密封性试验压力2.0~2.5MPa 公称压力为2.5MPa的阀即可满足要求。 ⒉氨阀不允许有铜、铜合金的零部件。 ⒊氨阀应有倒关阀座--可把阀全开,更换填料。 ⒋压力表用氨专用的。 ●量程不得小于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 高压容器:-0.1~0~2.5MPa; 中、低压力容器:-0.1~0~1.6MPa。 ●精度等级:不低于2.5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