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017-2018学年江西赣州测试)“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
B.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
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D.由司法机构变为执行机构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背景: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时间及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正式形成: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1)性质转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发展新阶段
(1)表现: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
新阶段。
下图所示为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最右侧标题写着:“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人民大宪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与英国《大宪章》的实质一致
B.反映了我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原则
C.是报纸工作人员排版的失误
D.表明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第二十一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揭晓,参评主题特色鲜明,政协特色突出,充分展现了各级人民政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材料中“政协特色”理解正确的是
A.审核并通过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的管理
C.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权力与职责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全国人大审核并通过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故A错误;各民主党派并不是直接参与政府的管理,故B错误;人民政协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故C正确;人民政协并不具有人民代表的权力与职责,故D错误。
3.【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