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第三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民主)【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民主6.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民主的含义1.政治民主的定义政治民主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非马克主义的观点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定义 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观点 一种国家形式一种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形式 政治民主以特定的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 政治民主的定义 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基本特征 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原始社会的民主 前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的民主的政治民主 封建社会的民主基本内容民主原则民主制度 政治民主的类型 资本主义民主 历史地位 经济基础 阶级内容 社会政治作用含义社会主义民主 本质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政治民主的 对资产阶级发展途径和 资本主义民主 对广大劳动人民 社会政治作用 政治民主的社会 加强无产阶级政治统治 政治作用 协调实现人民共同利益 社会主义民主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 政 治 民 主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形式,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政治民主是一种政治管理形式,由于政治管理要以社会政治统治为前提,民主也必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定和存在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基本前提。
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则是以阶级的政治统治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前提的。
(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政治民主之所以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根本原因在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政治权力的组织运行方式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方式中的运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斗争3.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为该版教材的新增章节,内容较为简单。
需要掌握政治斗争的含义、特征和作用等基础知识,能回答基本的概念题和简答题。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斗争的定义及其特征(见表3-1-1)★★表3-1-1政治斗争的定义及其特征技能提升:只有明确利益争夺和权力角逐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作用,把握政治斗争的基本特征,才能清楚政治斗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精选习题【概念题】政治斗争点拨:可从政治斗争的含义、特征和作用等方面作答。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二:政治斗争的方略(见表3-1-2)★★表3-1-2政治斗争的方略在现代社会,政治斗争的作用虽略有缩减但是依旧不可低估,要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采取正确的斗争方略和策略,唯有此才能发挥政治斗争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良好政治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考点三:政治斗争的作用(见表3-1-3)★★★表3-1-3政治斗争的作用精选习题【简答题】政治斗争的作用。
点拨:要从政治主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来回答政治斗争的作用。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3.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判断题政治斗争具有相同的烈度。
【答案】错误【解析】基于社会政治关系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对抗性程度差异,同时,加上政治斗争中各方政治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资源配置的强度以及相互斗争的方式等综合因素的差异,人们可以把政治斗争划分为不同烈度:低烈度的政治斗争、中烈度的政治斗争和高烈度的政治斗争。
因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二、概念题政治斗争答:政治斗争是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冲突性甚至对抗性互动行为。
根据这一定义,政治斗争行为主要有如下特征:利益争夺、力量博弈、权力角逐、矛盾对抗、意识自觉和事关全局。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冲突的深刻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在现实性上,政治冲突源于社会利益关系内在的矛盾性。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 家)【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家4.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是政治学理论的基础内容,国家作为政治活动的基本行为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要把握国家的本质属性,了解国家的历史类型,明确政体与国体的区别和联系,明晰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的特点,了解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
本章内容难度一般,细节内容较多,要逐一掌握。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家的含义和类型★★★★1.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见表4-1-1)表4-1-1 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2.国家的本质、特殊性及历史类型(见表4-1-2)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揭示,是从考察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开始的。
表4-1-2 国家的本质、特殊性及历史类型精选习题【判断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无论是从本质上看,还是从形式上,都是全社会的公共权力。
(对外经贸2017年研)点拨:马克思认为国家从本质上讲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简答题】比较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外交学院2015年研)点拨:马克思主义强调国家的阶级性;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社会共同体说、管理联合劳动说、国家契约说、国家要素说。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二:国家的形式★★★1.国体和政体的含义(见表4-1-3)表4-1-3 国体和政体的含义技能提升: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政体的分类(见表4-1-4)(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定的政体类型划分标准:①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②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
按照这个标准,国家政体可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表4-1-4 政体的分类(2)无产阶级国家的政体(见表4-1-5)表4-1-5 无产阶级国家的政体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的含义1.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就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来说,其对于政治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中国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其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在西方,是把政治与某种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的。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
这一政治观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因此常常被理解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但是,这种道德政治观也有其弱点:它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政治,这就使得它带有浓重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同时,它仅仅从抽象的社会伦理价值层次上把握政治,而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就是争夺权力,玩弄权术。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同时,由于这一政治观把现实政治归结为政治权力,因此被称为现实主义政治观。
但是,权力政治观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难以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因此权力政治观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和不深刻的。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对公众事务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是,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因此,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权利)【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权利2.3.1 复习笔记一、政治权利的含义1.政治权利的含义(1)权利的含义①西方学术界关于权利的定义:a.权利天赋说这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近代自然法学派对于权利的典型解释。
这一观点依据自然法理论,认为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只要是人就天然地具有权利。
b.权利自由说权利自由说大多从权利的具体内容来定义权利,认为权利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种种自由,即社会成员作为和不作为的自由。
c.权利利益说权利利益说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权利就是受到法保护的利益,因此,当某人的某种利益被法律认为有义务促进时,该利益就成为此人的权利。
d.权利力量说权利力量说认为权利就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强制力量,权利由此而成为一种法律规范。
e.权利平等说权利平等说是20世纪新自然法学派的主张,他们认为,权利意味着政府对人民的平等关心和尊重。
②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2)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定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
对该定义可做如下理解:①政治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②政治权利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③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④政治权利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
2.政治权利的特性在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特性是政治权利的根本特性。
除此之外,政治权利的其他特性包括:(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政治权利属于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政治权利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权利实现。
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王浦劬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包括:其一,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其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其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这些定义描述了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不同侧面,强调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但这些定义也存在着缺陷:其一,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背景;其二,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其三,他们把人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看作消极接受的过程,而忽视了人们在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文化是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的,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通过这些媒介完成的。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公民提供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文化,成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媒介。
1.家庭。
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2.学校。
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第二章政治思想5.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思想的含义定义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政治思想的含义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特性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结构政治思想的结构思维结构理论层次结构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依据政治思想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政治思想的类型依据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来划分依据政治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和所维护的统治阶级利益来划分发展过程起源和发展启示政治思想的反映特定的利益要求,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发展和作用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作用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思想1.政治思想的定义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2.政治思想的特性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
政治思想的理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
政治思想的利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政治思想不仅是人们的认识现象和精神现象,也是特定的政治现象,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对于所有社会现象的思想意识,而仅仅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认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利益与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2.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主要涉及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以及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利益的含义以及利益关系的掌握是理解政治关系的基础。
因此,在复习备考时,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利益的含义和内在矛盾(见表2-1-1)★★★表2-1-1 利益的含义和内在矛盾精选习题:【简答题】简要分析利益的内在矛盾。
(华东政法2010年研)点拨:利益的内在矛盾包括实现主体和实现途径、形式和内容、目标和手段、以及具体有限性和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二:利益关系★★★★1.利益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见表2-1-2)★★★★表2-1-2 利益关系的含义和内容技能提升:利益关系包括横向利益关系和纵向利益关系两种,同时,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利益关系往往交叉重叠,难以厘清,这是利益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共同利益(见表2-1-3)★★★★表2-1-3 共同利益技能提升:共同利益的公共性和非市场实现性决定了共同利益的实现不能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发挥政府、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们的共同利益。
3.利益矛盾(见表2-1-4)表2-1-4 利益矛盾技能提升:横向利益矛盾和纵向利益矛盾相互交缠使得利益矛盾具有复杂性。
因此,利益矛盾的化解需要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就政治生活方面来说,这也构成了政治的重要特点,即谈判和妥协。
精选习题:【概念题】共同利益(中传2014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点拨: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和多重价值复合性等特征。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简答题】什么是利益矛盾?(华侨大学2017年研)点拨:利益矛盾包括横向利益矛盾和纵向利益矛盾。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见表2-1-5)★★★★表2-1-5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圣才出品】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政治权力是由各种相关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凝聚而成的力量;而政治权威则是以政治权力为基 础形成的心理效应,是政治权力转化而来的权力威势。为使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 服从关系,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这一转化就成为政治统治行为的 基本内容和任务。 (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政治联系, 这种社会政治联系不仅表现为它们之间政治力量对比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行为方式和互动意 义上的关系,政治规则和制度意义上的关系,而且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 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识和心理层次上的关系形态。所以政治权力关系向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 的转化,必须要以道德层次上的政治正当性为伦理和精神依据。 (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通常需要把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控制和约束在社会政治秩序的范围内。政治统治行为转化政治权力关系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 系的活动,在其现实性上,经常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活动。 (5)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政治统治行为是政治权力主体把社会和政治冲突控制在社会政治秩序范围内的活动,是使得 这些力量和成员处于可支配和可约束范围内的活动,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多重价值和政治权力 的多重功能中,政治统治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价值,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 的基本取向。因此,安全和稳定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成为了政治统治行为效果的衡量和评 价标准。
3 / 126
Biblioteka
二、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1.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 实施的基本凭借,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主要表现有: ①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一般来说,两 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强大的政治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是强化和有效实施政治统治的必要条件。 ②对于政治统治来说,政治权力的强大,是由构成权力的各种因素或者变量决定的,同时, 也是由这些因素或者变量与政治统治行为实施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吻合性决定的。 ③对于政治统治来说,政治权力的强大,还取决于政治权力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威的能力。 (2)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 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 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政治统治的社 会基础的决定性因素是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3)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权力主体要有效地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秩序,除了运用政治权力进行政治强制和控制之 外,还必须运用这种权力承担起社会职能,政治统治必须以社会公共职能的履行为基础。其 意义在于: ①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其掌握、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的权威地位和作 用的必要前提。 ②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从而维护统治秩序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学)【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学1.2.1 复习笔记一、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1.政治学的含义(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再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和区别①政治学与哲学对于政治学来说,哲学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认识角度和认识方法。
科学的政治学研究为哲学的发展提供特定的动力和丰富的素材。
②政治学与经济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是建立于经济关系基础上的社会上层建筑,人们只有深刻把握社会的经济现象,尤其是把握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反映的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深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③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a.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与政治学的不同之处: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对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研究,而政治学不仅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阶段、经济状况、阶级状况等作为研究内容,而政治学则专门以政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b.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又相互交叉。
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治的研究,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和规律的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④政治学与法学法学与政治学有许多交叉的内容,如宪法、国家构成、公民政治权利等。
但是,法学是从法的角度研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
而政治学是从公共权力的角度研究政治生活的。
⑤政治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与社会学之间有着交叉关系,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舆论等等,既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问题;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其实证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的重要方法。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第三章 政治社会化5.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西方政治学家的不同界定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特点 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 相互作用的过程家庭学校 特定的政治符号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 政治实践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利益因素和影响因素 政治权力因素政治权利因素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因素政治事件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按照不同的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类型 按政治社会化的年龄阶段来划分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个人层面上作用 政治体系层面上政治文化层面上 政治 社 会化【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1.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①从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来看,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
②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来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③从政治社会化的后果来看,通过这一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1.1.1 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含义1.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因此,政治的目的不过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政治关系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
3.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2)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划笔记)
政治学基础笔记管理政治学笔记 2008-06-03 18:22 阅读224 评论1字号:大大中中小小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1.孔子:“政者,正也。
”-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神权政治观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五)其他观点: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克思主义政治观(一)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四)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一)政治的涵义政治的涵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民主)【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民主6.3.1 复习笔记一、政治民主的含义1.政治民主的定义(1)民主含义的诸多代表性观点:①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②民主是人民投票决定权力的归属;③民主是多种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④民主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民主的定义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①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②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③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④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
2.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前提政治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形式,是一种政治管理形式。
民主必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定和存在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基本前提。
(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政治民主所以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根本原因在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政治权力的组织运行方式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方式中的运用。
(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
(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政治民主是社会政治成员把握自己的利益、意志和要求,自主自决,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形式,因此,它是以政治成员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的意志一致为基础的。
(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间接民主又称“代议民主”,是由人民选举出特定的公职人员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方式;直接民主即由社会全体政治成员直接管理或决定社会公共事务。
(6)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法治是实现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特定的规范、准则来强制规定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
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参与)【圣才出品】
第三章 政治参与3.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含义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的定义 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和特征 基本特点 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的含义 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自动参与其他学者 动员参与政治参与的类型 消极参与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参与的 政治冷漠方式与条件 经济发展社会地位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政治心理政治机制社会机会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影响社会合法性政治作用 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参与的作用 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社会公平社会作用 影响经济发展政治参与的作用 影响社会流动和自治和发展方向 影响历史发展全社会的自我管理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全体人参与多层化参与 政 治 参 与【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参与定义、特征及类型1.政治参与的定义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2.政治参与的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将其确定为普通公民的活动,是为了将政治参与同其他政治行为区别开来。
同时需指出只有公民才能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
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3)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民主政治是主权在民的政治,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有服从的义务,而且有参与的权利,履行政治权利与义务是公民的本质特征。
(4)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5)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纲目用书笔记(已经整理的9.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纲目用书笔记(已经整理的9.2)政治学基础笔记王浦劬《政治学基础》,也参考了王惠岩《政治学原理》政治学概论一、名词1.行为主义政治学2.后行为主义3.政治哲学复兴二.回答1.什么是政治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学的学科体系4.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简述行为主义政治学6.学习研究政治学的目的,意义方法7.现代研究政治学的技术手段有那些8.21世纪我国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迈出新的步伐三、课堂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的含义2.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4.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哪几种政治学说以及如何评价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的区分(或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的变革)政治关系一.名词1.政治关系2.政治结构3.利益集团的关系4.政党5.民族6.民族关系二.回答1.列宁的阶级关系与特定生产关系的四种状态2.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3.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4.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区别5.政治官员之间的关系,政治官员与政治家与公民的关系6.不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7.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解三.思考题1.政治关系的含义和本质2.政治关系的特征3.政治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4.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一般存在哪些形式5.各种社会存在的政治关系有哪些特点政治权利一.名词1.政治权利2.政治权利的制约3.国家权利二.回答1.政治权利的特征2.政治权利的类型3.国家权利的特征4.国家权利的产生及其基础5.国家权利的途径、作用、功能、结果6.政治权利的分配方式有哪些7.资本主义分权制衡模式都有那些典型类型三.笔记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本质2.政治权利的特征3.获取政治权利的途径有那些4.政治权利有哪些类型5.政治权利的作用原则6.政治权力的职能7.政治权力的分配有哪些形式政治体系一、名词1.国家2.国体3.政体4.国家职能5.国家的结构形式6.单一制7.复合制8.国家机构二、回答1.氏族组织的特点2.有关对国家理解的不同观点3.国家职能的范围4.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5.国家消亡的条件、途径、历史必然性6.中西封建制国家的比较7.如何理解福利国家8.方宏观政治学领域流行的国家分类9.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0.马克思关许政体划分的标准11.人类发展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政体12.国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划分原则13.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活动的依据和原则三、课堂思考1.国家的本质2.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转变3.国家消亡的途径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几种政权形式5.比较中西封建制国家6.国家权利的特点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8.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政治行为一.名词1.政治行为2.政治冲突3.政治革命4.政治起义5.政治暴乱6.政治不服从7.政治资源8.统治秩序9.工具主义马克思主义10.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二.回答1.政治冲突的构成基本要素2.政治不服从与政治冲突的区别3.政治冲突的动因4.政治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5.政治冲突的功能6.政治冲突的结果7.政治革命的特征8.政治起义的特征9.无产阶级统治论的建立基础10.政治统治的本质、内容。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
社会共同体说的基本特点就是把国家看作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这一说法仅仅涉及了国家的表面社会特征,同时,他也没有把国家与氏族、部落等社会群体区分开来。
2.管理劳动说。
管理劳动说虽然指出了特定国家经济职能的自然属性,可是,他并没有指出国家的社会属性,更没有说明国家的阶级利益本质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没有能够揭示国家的本质。
3.国家契约说。
社会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
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国家要素说。
国家要素说所描述的只是国家的外观表征,并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
同时,由于他从国家的构成要素出发定义国家,因而混淆了国家与国度之间的区别。
此外还有国家神权说、国家有机体说等定义,它们都不能揭示国家的本质。
二、国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揭示,是从考察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开始的。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国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国家是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
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公共权利和义务。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其一,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他为主要凭籍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其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按照这一标准分类,有以下基本类型:1.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主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和根本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
奴隶制国家一般是在血亲宗法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在奴隶制国家,国家组织机构已初步形成,各种机构职位设置及其职能划分等等也有了明确的划分,初步形成了国家组织体系。
2.封建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因此,他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阶级的专政。
在封建地主所有制基础上,以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经济剥削和人身奴役为原则建立起来。
第一,封建国家的最高权力为君主所有第二,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对全社会的政治控制,常常设置极为庞大的官僚机构,圈养庞第三,封建国家把全社会组织进政治生活,从而使国家即成为社会3.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代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要求,在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制度化。
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为目的。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态。
还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的具体形态。
4.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运动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以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经济和利益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政治特征,并从制度上和政治上确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第二节国家的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形成形式。
政体与国体密不可分,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
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认定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
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古往今来的国家政体可以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1.君主政体一般由君主执掌最高国家权力,君主通常由长子世袭,并实行终身任职。
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
专制君主政体有等级君主政体和贵族君主政体两个变种,立宪君主政体又可分为二元君主政体和议会君主政体。
2.共和政体一般由若干人共同执掌最高国家权力,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职期限。
共和政体可以分为贵族共和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
民主共和政体又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总统共和政体和委员会制政体。
无产阶级国家一般采用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巴黎公社、苏维埃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他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1.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基本特点是:a.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b.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c.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d.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e.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f.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
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权力机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方权力。
2.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
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联邦制国家特点:其一,国家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他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其二,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其三,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其四,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政府拥有外交权,但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能力邦联制国家特点:其一,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彼此隶属和制约关系,而且只是在某些方面采取程度不同的一致性同;其二,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邦联一般不设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第三,邦联设有邦联成员国的协商机关,其成员主要有各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担任,其主要职能是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务;其四,邦联成员国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第三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设置原则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和规则制度体现。
国家机构具有的特性:阶级性,实体性,严密组织性,特定职能性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指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他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
与国体因素,政体因素,社会因素有关在社会发展史上,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议行合一原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同时这些机关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二、主要国家机构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可以由专门国家最高代表者担任,也可以由象征最高权力者担任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有: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大赦、戒严、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
2.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中,它一般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
立法机关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
按照立法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院制立法机关和一院制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具体职责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监督政府;其他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3.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是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他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
国家机关一般由国家行政首脑如总理、首相、总统等等和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行政公务人员组成行政机关职能一般有:其一,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贯彻立法机关通过的各项决策、议案、提案;制定各项政策,发布行政命令,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工作;领导全国行政机关工作,管理,任免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或协助处理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事宜;处理对外事务4.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是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起公诉的机关,他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司法机关一般按不同职能有三部分组成:侦察,诉讼和审判。
侦察是破案机关准确、迅速的查明情况,并获得证据和查缉犯罪人的活动,由司法行动机关担任,如公安机关诉讼是一般有检察部门担任,职能是弄清案情,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并代表国家起诉。
审判一般有法院担任。
第二章政党一、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定义:1.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