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
腹部创伤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膜后血肿者 2 例, 胆道损伤者 1 例, 其他损伤者 4例 。 2 . 1脾脏损伤 : 6 8 例, c T表现为脾体 积增大 ,形态不规则 , 密 度不均匀 或脾 内斑 片状低密度影 , 脾边缘 葱皮样 、 弧带状 或 斑片状高密度影 。 2 . 2 肝脏损伤 : 2 4例 ,其 中 1 6例表现为肝包膜下透 镜样 低 密度 , 伴相应肝实质受压变平 ; 4例表现为肝 内见线样 低密度 影. 边缘模糊 ; 4例表现为肝内高密度 圆形血肿影。 2 . 3 肾脏损伤 : 1 1 例, c T表现 为肾体 积增 大 , 肾周见高密度
・
7 2 ・
实用 医学影像杂志 2 0 1 3 年2 月第 l 4 卷第 l 期
J P M I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1 4 . N o . 1
・
经 验 介 绍 ・
腹部创伤 C T诊断及临床意义
谢 庆伦
随着社会经济 和交通科技 的发展 , 各种事故造成 的损 伤 已成为 当代人 的主要死亡原 因之一 。腹部创伤非常常见 , 占
方面应在必要 时做 C T平扫加增强扫描 , 以明确诊断 , 为临床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及时 、 准确的依据 。 肝脏损伤是仅 次于脾脏损伤 的常见腹部 创伤 器官 , 1 2 5
例腹 部创 伤患者 中 2 4 例 为肝脏损伤 . 占所有患者 的 1 9 . 2 %。 由于损伤多为暴力直接 冲击所致 ,大多数创伤累及肝有 叶。 肝脏 损 伤后易造 成腹 腔积血 , 腹 腔积 血量对 于评 价 预后有
年 5月至 2 0 1 2年 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1 2 5例腹部创伤患者 的C T影像学表现 , 旨在探讨 C 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 。
CT与B超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性对比研究

CT与B超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性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8-03-26T15:48:23.2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李骥1 王春玥2 宫术娟2 [导读] 综上所述,腹部创伤检查中,应用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的应用。
(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113)(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放射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目的:对比CT、B超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确诊为腹部创伤患者78例进行研究,并分别予以B超、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以及,对比CT诊断、B超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78例腹部创伤患者B超诊断的准确率为88.46%(69/78),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44%(76/7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肝、脾、胰腺、肾等部位方面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腹部创伤的诊断应用CT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诊断,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CT;B超;腹部创伤【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43-02 腹部创伤是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血便/尿等,易引发感染、腹膜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极大的威胁[1]。
予以腹部创伤患者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医师制定救治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对比CT与B超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性,笔者对78例确诊为腹部创伤患者资料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确诊为腹部创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范围28~61岁,平均年龄(46.6±3.7)岁,致病原因:35例交通事故,21例高空坠落,16例为锐器挫伤,6例为其他因素,所有患者无感染性疾病,符合手术指征,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探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腹部创伤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ct诊断资料和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72例中存在脾损伤29例(40.28%),肝损伤15例(2083%),肾损伤6例(8.33%),肠系膜损伤11例(15.28%),胰腺损伤3例(4.17%),膀胱损伤6例(8.33%),胆道损伤1例(139%),外伤性膈疝1例(1.39%);将7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所发现的腹部损伤和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照,70例完全相同,2例存在腹部血管损伤ct诊断没有发现,诊断正确率为97.22%。
结论:通过腹部ct检查可以对患者的腹部创伤位置、创伤类别、创伤面积等临床信息有更详细的了解,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65-01目前,随着我国现代交通工具以及工业、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以及工业、农业生产事故出现明显的增多,临床腹部创伤病例也随之相应显著增多。
有报道,腹部创伤的死亡病例数占所有因创伤死亡的病例10%左右[1]。
临床治疗方面,除了需要进行迅速、及时的抢救外,对患者腹部创伤的具体部位、范围、程度进行一个准确的了解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腹部创伤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ct诊断资料和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腹部创伤患者。
其中男性49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为(45.34±2.12)岁;就诊时间最短的1小时,最长的2天;车祸撞伤挤压伤42例(58.33%),重器击伤21例(29.17%),高空摔伤7例(9.72%),其他2例(2.78%)。
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29达到峰值,实验组的时间靠前,表明万古霉素释放速率,在持续负压引流压力的驱使下获得有效的增强,以此在大量释放后,可以尽快放缓释放,患者术后感染干预效果理想,减少了选择性耐药菌株出现的概率。
考虑临床使用VSD 材料覆盖创面,大概使用5~7天会更换VSD 材料,所以本研究测量5日内实验动物引流以及尿液,实验表明,联合使用骨水泥抗生素链珠以及VSD 引流技术,可以促进骨水泥抗生素链珠中药物释放,在引流期间,可以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局部释放的抗生素不会因为持续负压存在而被直接引流掉,而持续负压VSD 引流,可以促进局部创口的愈合。
总之,本实验表明,持续负压引流VSD 技术可以促进骨水泥抗生素链珠中药物释放,不影响机体对释放药物的吸收利用,且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促进局部创口愈合,两种技术结合,操作简单,有效,可以促进临床感染创口的愈合。
【参考文献】[1]饶义康.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创新,2014,11(36):39-40.[2]余世明,张阳春,胡俊勇,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聚维酮碘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6):467-472.[3]付志强,孔旭,何景涛,等.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10):604-606.[4]朱余龙,朱海涛,王水.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6):552.[5]朱余龙,朱海涛,王水.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间器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早期感染[J].医药前沿,2008,25(2):158-160.盐城市科技局科研立项,项目编号:YK2016097。
腹部创伤属于临床上的常见性创伤疾病,其发生率处在0.4%~4.0%,且病死率高。
当前,社会交通意外发生率低,导致腹部创伤发生率大大提高[1]。
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1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全部给予b超检查、ct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手术发现本组患者脾损伤32例,肠系膜损伤21例,肝损伤11例,膀胱损伤7例,胰腺损伤5例,胆道损伤4例。
b超检查和手术结果一致率为85.00%;ct检查和手术结果一致率为93.75%。
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
结论:ct检查在诊断腹部创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比较清楚的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的具体面积、位置、类别,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部创伤; ct诊断;手术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4-0054-02腹部创伤为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症,主要导致原因为车祸、摔伤、坠落等[1],通常情况比较危急,所以快速的临床诊断对手术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意义。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1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全部给予b超检查、ct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1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其中男62例,占77.50%,女18例,占22.50%;年龄最大52岁,最小17岁,平均(38.43±1.2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3例(53.75%),坠落伤21例(26.25%),锐器伤16例(20.00%)。
创伤后就诊时间最短1 h,最长2.5 h。
1.2 方法本组80例患者全部给予b超检查、ct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1.3 检查标准1.3.1 b超检查使用hitachi-420 b超检查仪,对患者的整个上腹部进行b超检查,发现腹腔内存在游离液即为阳性[2]。
腹部创伤(急诊医学)

腹部创伤1.在影像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腹部仍然是最后的诊断黑箱。
动态地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超声和增强螺旋CT、诊断性腹腔灌洗(DPL)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2.腹部检查的正确性就像抛硬币一样,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进一步怀疑则应行CT等影像学检查或诊断性腹腔灌洗。
3.确定是否存在降主动脉钝性撕裂伤的金标准是增强螺旋CT扫描,其应用指征主要取决于损伤机制。
4.腹部上下邻近部位存在明显损伤,应高度怀疑存在腹部损伤,包括男性乳头下方的穿透伤。
5.没有什么检查是完美的,阴性的腹腔灌洗和腹部CT扫描都不能阻止外科医师对恶化的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
创伤的腹部探查切口应首选中线切口。
6.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指持续或反复的病理性腹腔内压≥12mmHg。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指腹腔内压持续>20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60mmHg,并伴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7.损害控制性剖腹术(damage control laparotomy,DCL)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出血和限制胃肠内容物溢出,是损害控制外科策略在高能量钝性腹部伤或多发性腹部穿透伤中的应用,分为3个主要阶段:①第一阶段:立即手术,用最简单的方法控制出血和污染;②第二阶段:ICU 内的复苏,包括纠正低温、凝血障碍和酸中毒、呼吸支持等;③第三阶段:当患者条件允许时实施腹部确定性手术。
8.暂时腹腔关闭术也称开放腹腔手术,指剖腹手术完成腹腔内操作后,腹壁各层不采用常规的分层缝合关闭方法,而是用皮肤或人工材料实施暂时性腹腔关闭的一种有计划的外科手术。
适用于腹膜炎、腹部创伤、肠系膜缺血、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腔高压症以及腹腔间隙综合征等。
腹部钝性损伤患者伤情评估流程穿透性腹部损伤伤情评估流程病历摘要男性,49岁。
因14小时前从高约50cm处跌下,左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口干、头晕和乏力,无意识障碍,无胸闷呼吸困难,无大小便失禁。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急腹症-影像学诊断摘要急腹症是指发病急骤、病情严重且需要紧急治疗的腹部疾病。
在诊断急腹症中,影像学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腹症,以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引言急腹症是一类常见的急诊情况。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出现急腹症的情况,此时需要快速诊断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急腹症的常见类型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引起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在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腹部X线、腹部超声和CT扫描。
腹部X线检查能够显示阑尾区域的炎症,但其敏感性较低。
腹部超声和CT扫描更为敏感,可以准确显示阑尾的位置、大小和炎症程度。
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腹腔内淋巴结的感染和炎症。
常见的原因包括阑尾炎、胃肠道感染等。
在影像学诊断中,可以使用腹部超声和CT扫描来观察淋巴结的增大和炎症的程度。
超声检查是一种低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淋巴结的病变。
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是急腹症的一种严重疾病,常常需要紧急手术。
在影像学诊断中,腹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但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较低。
腹部CT扫描是更为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显示肠管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合并症。
肠套叠肠套叠是儿童和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在影像学诊断中,腹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肠套叠的典型表现,包括局部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
腹部超声和腹部CT扫描可以进一步确定诊断,观察套叠肠段的位置和程度。
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在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中,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腹部X线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大致情况。
腹部超声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对腹部脏器和淋巴结进行观察。
腹部CT扫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可以显示腹部器官的细微变化,对于复杂病例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结果分析与报告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结果分析与报告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对其进行CT扫描和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为依据,计算两种方法诊断腹部创伤的符合率。
结果:将48例患者经CT诊断和超声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符合率分别为97.92%和81.25%,CT诊断腹部创伤的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不仅可以对损伤位置、范围、程度进行清晰观察和准确评估,而且诊断速度快,利于患者的及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结果分析腹部创伤是临床上一类发生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具有致伤原因多、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
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前提。
本文就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男29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在23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4.5)岁。
患者均有明确的创伤史,其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6例、高处坠落10例、摔伤或跌伤14例,打击伤8例。
患者从受伤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在1-5h之间,平均(1.3±0.5)h。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和超声检查。
CT扫描:检查仪器采用西门子 64排SOMATOMDefitionAS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平扫,设置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是膈顶至肾脏下极,紧急情况可行全腹扫描,病情严重情况下还需加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行多期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一医院放射科 俞哲锋
腹部创伤包括胃肠道空腔器官、腹部实 质器官的创伤。肝脾外伤主要是指腹部 受到外力撞击产生的闭合性损伤,是常 见的腹部严重创伤,多由高出坠落、交 通意外等引起,患者可有患部疼痛,但 严重者多以失血性休克、腹部膨隆为首 发表现。
一、影像方法的选择
X线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价值有限,主要 用于发现胃肠道破裂形成气腹、实质脏器 外形改变、排除高密度异物的存在。
在肝脏损伤时行肝脏的增强扫描亦很重 要,区别平扫等密度的血肿;肝实质强 化程度是否均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检查方法选择:首选CT检查。
肝脏撕 裂伤
肝表面 等密度 血肿
脾脏缩 小
(三)、脾挫裂伤
[病因病理] 主要是指腹部受到外在力量的撞击 而产生的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腹部严重创伤, 多由高处坠落、交通意外等引起。 [临床表现] 患部疼痛,但严重者多以失血性休 克、腹部膨隆为首发症状。 [影像学表现] 较肝挫裂伤更常见,病理性质与 肝挫裂伤基本相同,X线表现类似肝的挫裂伤。
超声检查但可应用于不能耐受CT的不稳定 的创伤患者。
CT是严重腹部钝器伤、但血流动力学稳定 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患者应常规使用口服、静脉造影剂,诊断 脏器损伤、活动性动脉出血,静脉内增强 十分重要。
较腹腔灌洗只能发现有无腹腔积血,CT 还能同时明确有无内脏器官有无损伤, 腹部钝器伤、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通过 CT检查可明显降低非治疗性开腹手术数 量。通过增强可更好显示活动性动脉出 血。开放性损伤则不需要这种检查。
肠道壁内血肿可造成肠道壁弥漫性增厚,口 腹造影剂勾画出肠腔后病变可清晰显示。
胃肠道壁撕裂伤可形成气腹,表现与胃肠道 穿孔相同。
空肠损伤常不伴气腹,来自小肠内容物的肠 袢间液体可以仅为小肠穿孔的唯一征象。
如有口服造影剂漏出肠道是肠道穿孔的 直接征象。漏出造影剂也可位于肠袢见 和分布于其他腹膜间隙。
仰卧位腹腔积气常见沿前腹壁分布,也 可有位于腹腔内韧带旁和大网膜内,表 现为肠袢或结肠旁气泡影。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肝影增大,肝脏 周界不清,右隔活动减弱或升高,肝曲及 右半结肠受压下移。可合并有邻近的胸肋 腹壁的挫伤及右侧第10-12肋骨骨折。
2.CT表现:肝包膜下血肿会形成新月形 或半月形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区;相应肝 表面的边界失去正常的弧形而变平;在 肝实质的血肿则常常显示圆形、卵圆形 或星状低密度影;撕裂伤显示单一或多 发的线样低密度,边缘模糊。
1.X线表现:脾影增大,密度增加,脾周缘模 糊。脾邻近的脏器可受推压移位,可合并相应 的肋腹壁的软组织挫伤肿胀、肋骨骨折。
2.CT表现:脾包膜下血肿,形似新月状 或半月状的高密度影,相应的脾实质受 压变平或呈锯齿状,早期血肿的CT值近 似脾实质的CT值,但没有强化;超过10h 则CT值逐渐降低,低于脾实质。脾的撕 裂,显示单一或多发的线状低密度,边 缘模糊。脾血肿与脾实质等密度时,增 强扫描是非常必要的。脾周血肿及见到 腹腔积血亦是脾损伤的常见征象。
腹部CT用不同窗观察创伤是非常重要的, 肺窗观察腹腔积气,骨窗观察椎体、骨 盆骨折。
对可疑积液均应测CT值,以鉴别积血。
空肠壁内血肿 空肠壁增厚、 相邻小肠系膜 水肿、血肿。
肠系脉损伤的 血肿,提示肠 系膜血管损伤。
腹部钝器伤,小肠穿孔
宽窗观察腹腔前部游离 气体,宽窗有助于区别 腹腔内游离气体。
2.临床表现 外伤史外,可有以下症状:
背部疼痛,腰部肿块,血尿,休克, 血性腹水和其他器官合并伤。
3.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腹部平片对肾损伤价值不大,可显 示肾影增大、模糊,腰大肌影也可模糊或消失; 还能发现腹部游离气体、下肋骨/腰椎的骨折。
2).静脉肾盂造影 检查时最好不要加腹压,Ⅰ 型:肾实质多正常。Ⅱ、Ⅲ型:肾排泄造影剂减 少,可局部不显影或出现不规则片状影,高密度 造影剂外渗、延伸至肾周围脂肪囊或向腹膜后弥 散。如肾蒂损伤,肾可完全不显影。Ⅳ型:肾盂 交界处出现大量造影剂浓聚,而肾实质表现完整, 输尿管不显影。
观察未损伤肾的功能状况。
3).CT检查 一种有效而无创的检查方法。
Ⅰ-Ⅲ型平扫肾实质结构紊乱,表面欠光滑,实质 内见高密度血肿,肾裂口可很好的显示,裂口旁包 膜下、肾旁多见积血和积尿。碎裂肾出血、渗尿更 重。如有肾蒂撕裂则肾门区出现大血肿和肾血管与 肾分离。增强扫描,挫伤区可见造影剂间质聚集。
MRI应用少见,主要应用于病情稳定患者、 CT不能明确病变的实质器官、后腹膜损 伤的进一步检查。
二、正常腹部影像学表现
三、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胃肠道创伤
胃肠道壁内血肿与撕裂伤通常发生于肠道固 定的部分,如十二指肠与屈氏韧带旁的空肠。 安全带型外伤相关创伤常见于远端小肠及腹 膜后结肠。
检查方法选择:首选CT扫描。
脾撕裂伤
脾被膜断裂, 低密度撕裂 伤
脾包膜下血 肿,可表现 为低密度、 不强化
脾撕裂伤
脾下极活动性动脉 性出血
脾撕裂伤的延迟显影
外伤后即刻扫描 两天后扫描
(四)、肾创伤
1.病因病理 分为开放型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前者见于锐器损伤。后者多见于钝器伤、跌落 交通事故,包括病理性肾自发破裂、医源性肾 损伤。
根据肾损伤程度可分为四型肾损伤
A.Ⅰ型肾损伤 肾挫伤及肾皮质、髓质撕裂, 出现微小裂口、小血肿。肾包膜未破但可有包 膜下血肿,但不与集合系统相通。
B.Ⅱ型肾损伤 肾实质撕裂,开口可通向肾盂、 肾盏。
C.Ⅲ型肾损伤 严重创伤,包括肾碎裂、 横断、多处裂伤和肾血管蒂损伤。
D.Ⅳ型肾损伤 伤及输尿管肾盂交界处, 造成肾盂断裂和肾血管蒂撕裂,肾实质 多伴有同时损伤。
肠道穿孔两例
腹腔积气伴小 肠系膜血肿
乙状结肠穿孔 腹腔积气伴系 膜血肿
小肠穿孔两例
水样密度的肠袢 间液体。
未见腹腔积气。
肠道穿孔的 直接征象: 造影剂外漏
异位气泡
(二)、肝挫裂伤
病因病理 指腹部受到外力的撞击而产生 的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腹部严重创伤, 多由高处坠落、交通意外等引起。
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患部疼痛,但严重者 多以失血性休克、腹部膨隆为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