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胰岛功能的影响
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胰岛功能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超重和肥胖。
超重与肥胖会导致机体胰岛细胞的功能异常,使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
因此,对于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控制体重与改善胰岛功能。
利拉鲁肽和达格列净均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它们联合使用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和控制体重。
本文将就利拉鲁肽和达格列净联合治疗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对机体胰岛功能的影响。
一、利拉鲁肽和达格列净的药理作用1、利拉鲁肽利拉鲁肽是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激活肠道内分泌的GLP-1受体,增加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和减少胰高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利拉鲁肽还可以减缓胃肠道的反射运动,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食欲。
利拉鲁肽还可以减少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释放和葡萄糖的产生,从而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具有控制体重的作用。
2、达格列净达格列净是DPP-4抑制剂,可以抑制血液中的DPP-4酶,促进GLP-1的分泌,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糖素的分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达格列净还可以增加GLP-1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分布,减少脂肪酸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二、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1、糖尿病的控制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已经被多项研究证明。
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研究显示,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6.1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另外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与单独使用利拉鲁肽或达格列净相比,联合使用利拉鲁肽和达格列净可以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等指标。
2、体重的控制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因此,控制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与肥胖间关系分析
染 ,. 双两路输 出可供选择, 7单、 8 内置电源连续工作1d时以上。 2x 适用对象人群范围: 适用各种人群 , 特别是对儿童过敏皮试应用为最 好、 最方 便 的一种 方法 。 适用药物范围: 青霉素类、 头孢类、 链霉类、 普鲁卡因等需做过敏皮试 的药物 。 1 方 法 : 内试 验 注 射 法 : 皮 1将用物备 齐携 至床边 , , . 核对 向病 人解释 , 得合作 。 皮试前 , 以取 做 应 详细询 问有无过敏史, 如病人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 则不能作皮试, 应和医生取得联系 , 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l /射器及针头 , . mF ̄ 3 抽取药液, 排尽空气。
胰 岛素抵抗及 2型 糖尿病与肥胖 间关 系分 析
聂 恒德
( 州省 赤水市 赤天化集 团医院 内科 贵
【 关键词 】 胰 岛素抵抗 ; 2型糖 尿病 ; 肥胖 ; 系分 析 关 【 中图分类号 】 5 7 1 R 8 .. 【 文献 标识码 】 B
肥胖是全球多发病之一, 常并发 糖尿病, 研究表明, 肥胖是产生胰 岛索抵抗的重要因素, 而胰岛素抵抗又是2 嘴 尿病的发病基础。 蒌 本研究 旨 在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 1 肥胖 导 致2 型糖 尿病 的机 制
快速过敏皮试仪方法简便无痛 , 所需时间短 、 安全性强、 准确性高、 使 用效果好 , 可代替皮内注射法 ,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 文献
【】 李小寒. 1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 第四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06 20 :
7 5
【】 张宪安. 2 实用药源病学【 . M 北京: 】 中国医学科技 出版社,97 l1 . 19 :4-12 4
糖尿病的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
糖尿病的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有必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估每个人的糖尿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改善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
一、风险评估1. 家族史与遗传因素: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糖尿病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近亲属患有该病,则个体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此外,一些特定基因异常也会增加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逐渐下降,胰岛功能也会逐渐减弱,这使得中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3. 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的身体质量指数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BMI可以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超过25即被认为是超重,30以上则为肥胖。
4. 腰围:腹部肥胖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时都存在着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的可能。
5. 高血压: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并提高了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6. 血脂异常: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异常会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7. 运动习惯:缺乏运动是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二、风险分级管理根据个体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与罹患并发症的风险,可以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 高风险人群:家族史阳性、超重或肥胖、年龄超过40岁、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等都是高风险人群的特征。
对于这一类人群,应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监测。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查,了解其血糖水平及代谢状态,同时也需要配合科学指导进行饮食调整、运动以及体重管理等干预措施。
2. 中度风险人群:中度风险人群包括有部分高危因素(例如超重或肥胖、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等)但无家族史者,或者只存在某些影响因素但不明显者。
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微专题4糖尿病与血糖平衡调节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跟踪训练]
1.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
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a表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b表示血糖补充速率 B.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C.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的细胞的结果 D.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 对稳定 【答案】C
如图是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
测定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运动开始时,血糖下降,此时血糖的去路主要是氧化分解和转
化为脂肪酸
B.AB段下降主要是由于脂肪酸进
入细胞
C.DE段能量直接依赖于脂肪酸分
解供应
D.CD段胰岛素分泌减少
【答案】B 【解析】运动开始时,血糖下降,此时血糖的去路主要是氧化分解, 提供能量,A错误;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 稳定的状态,当人进行剧烈运动的初期,由于脂肪酸大量进入组织细胞 氧化供能,所以表现出含量的下降,B正确;DE段能量直接依赖于ATP 的水解供能,C错误;CD段,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 化分解,D错误。
4.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有如下两种:①1型糖尿病的发 病原因:机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 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②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 因:机体组织细胞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
(1)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患糖尿病的小鼠,具体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请利用一定 浓度的胰岛素、斐林试剂等物品为材料用具,在不对小鼠进行手术的基 础上,设计实验确定其所患糖尿病的类型。(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引言肥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与之相关的2型糖尿病成为了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CYP450-EETs代谢途径在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CYP450-EETs代谢途径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cytochrome P450, CYP450)是一类重要的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CYP450酶家族中的一种酶系统是可使芳烃化合物、激素、药物和其他脂质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在这个家族中,CYP2C和CYP2J亚型是特别重要的成员,因为它们是内皮细胞合成环氧脂烷酸(EETs)的酶。
EETs是一类重要的代表性脂质信号分子,其代谢途径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可以导致多种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起到同样的生物学效应。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肥胖人群中,脂肪组织细胞释放的脂质信号分子如EETs的代谢途径可能受到改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YP450-EETs代谢途径在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CYP2C和CYP2J亚型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EETs的合成,从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诱导胰岛素抵抗。
EETs的代谢产物11,12-二异戊二烯酸(DHET)也被发现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代谢,进而影响血管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引言: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和2型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外科治疗指南。
1.适应症: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1)18-65岁之间,持续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非肥胖患者以及BMI≥32.5 kg/m2的肥胖患者;(3)对药物治疗有抵抗性的患者。
2.外科手术方式: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1) 胃切除术:通过切除胃部,减少葡萄糖生成,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切除术包括垂体切除术和Sugiura手术。
(2)胃旁路术:通过改变食管与小肠的连接方式,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达到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旁路术包括胃旁路术和吻合术。
3.操作技术:(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4.术后管理:(1)饮食管理:术后维持健康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2)运动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控制体重。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和其他并发症。
(4)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治疗效果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主要通过观察术后1年内患者的体重变化、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然而,外科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定。
此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严密的管理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肥胖与糖尿病发展的关联研究
肥胖与糖尿病发展的关联研究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肥胖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以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机制。
一、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1.1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密切联系肥胖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患有2型糖尿病的个体同时存在着明显超重或者肥胖。
1.2 肥胖对胰岛功能影响肥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胰岛功能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和英式效应降低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由于脂肪组织产生过多的脂类代谢产物,妨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
1.3 肥胖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肥胖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中风等并发症。
这不仅给个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沉重负担。
二、肥胖与糖尿病关联的潜在机制2.1 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影响脂肪组织是患上2型糖尿病的个体中最丰富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非醛固酮棕三醇(FFA)等因子引起了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高血糖。
2.2 肠道菌群与物质代谢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已经发现肥胖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会直接影响机体对食物的代谢以及炎症反应。
2.3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除了脂肪组织和肠道菌群,遗传因素也在肥胖与糖尿病关联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基因已经被证明与肥胖和糖尿病发生有关。
然而,遗传突变不足以解释目前肥胖与糖尿病日益增加的趋势,环境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预防和管理措施3.1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肥胖与糖尿病,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等。
个体应逐渐实现体重下降并确保饮食平衡。
3.2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公众教育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
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诊治与管理-2922-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922-常见内分泌疾病
临床诊治与管理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概述
1、200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全球共识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
A、中心性肥胖[正确答案]
B、高血压
C、糖尿病
D、缺少运动
2、国际糖尿病联盟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要求HDL-C减低,男性<()mmol/L,女性<()mmol/L
A、1.3;1.0
B、1.5;1.2
C、1.2;1.5
D、1.0;1.3[正确答案]
3、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中度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正常体重者的()倍
A、3
B、4[正确答案]
C、5
D、6
4、梨型肥胖,脂肪多积聚于()
A、腹腔
B、、臀部[正确答案]
C、四肢
D、上身。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1. 引言1.1 背景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二甲双胍是首选的口服药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考虑加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是两种主要的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控制水平。
目前关于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比较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在于探讨这两种药物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还将评估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对比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符合以下条件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确诊为2型糖尿病超过半年,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且在二甲双胍治疗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仍高于7%。
这些患者应该没有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且未接受任何其他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因子水平、内脏脂肪指数与血糖波动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4年2月第27卷第1期 ChinJClinHealthc,February2024,Vol.27,No.1·论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因子水平、内脏脂肪指数与血糖波动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陈丽莉,吴翔,寻英,毛盛程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分泌科,杭州310012[摘要] 目的 探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因子镍纹样蛋白(Metrnl)、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血糖波动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20例肥胖T2DM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发生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作为并发症组,T2DM无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作为无并发症组,并招募同期非肥胖T2DM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Metrnl、CVAI及血糖情况,分析Metrnl水平与CVAI、血糖波动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etrnl、CVAI及血糖波动指标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病程长于无并发症组,SBP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
研究组Metrnl、CVAI、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高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血糖值(MBG)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Metrnl、CVAI、SDBG、LAGE及PPGE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MBG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肥胖T2DM患者血清Metrnl水平与CVAI、SDBG、LAGE及PPGE呈正相关(r=0.511、0.442、0.485、0.477,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trnl、CVAI和LAGE是肥胖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
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肥胖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健康问题。
许多人都意识到肥胖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疾病。
因此,对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相关研究的结果。
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过多的体重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导致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群要高出数倍。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肥胖还可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较正常体重人群高出数倍。
3. 肥胖与某些癌症一些研究还发现肥胖与某些癌症之间存在关联。
肥胖人群患乳腺癌、肾脏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风险较正常体重人群要高。
肥胖可能通过激素水平的变化、慢性炎症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改变等机制,对癌症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4. 肥胖与关节疾病肥胖人群由于过多的体重对关节的负担增加,易患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大量的脂肪组织也会产生炎症因子,进一步引发关节的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肥胖与关节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5.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肥胖人群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和哮喘。
肥胖会导致上呼吸道阻塞或压迫,引发呼吸暂停。
此外,肥胖还通过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体脂浸润等机制,导致哮喘的发生和加重。
虽然以上只是肥胖与慢性疾病关联研究的一小部分,但都表明了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重要策略。
当前,很多机构和个人都开始关注肥胖问题,提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肥胖问题的宣传,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此外,学校和工作场所也应该促进身体锻炼,提供健康的餐饮选择,共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点:2型糖尿病
1、糖尿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例题下列哪项关于糖尿病的描述不准确A.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慢性血糖升高B.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C.可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素乱D.可造成多种脏器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E.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例题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A.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糖尿病性脑血管病C.糖尿病肾病D.糖尿病足E.糖尿病性白内障『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白内障。
2、糖尿病分类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3、糖尿病的诊断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例题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下列哪项A.空腹血浆血糖7.0mmo(8h未进食)B.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C.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D.尿糖阳性E.多尿多饮症状『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③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介绍: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
肠道微生物是指寄居于人类肠道中的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其数量和多样性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肠道微生物参与代谢调控1.1产酸能力肠道微生物具有产酸能力,可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丙酮酸等有机酸,降低肠腔pH值,并促进某些有益菌种的增殖。
这些有机酸能够抑制致病菌的滋生以及其他不良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从而保持肠道内稳定的菌群平衡。
1.2合成营养素和维生素部分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
例如,大肠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而嗜酸乳杆菌则可以合成维生素B12。
这些合成的营养素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3代谢毒物某些肠道微生物具有代谢药物和毒物的能力,例如,草酸盐、氮化合物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症的关系2.1能量摄取和吸收肠道微生物参与调控食物中能量的摄取和吸收过程。
一些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会促进食物中脂肪和糖类的吸收,从而增加机体能量摄取。
同时,这些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变人体消化系统中相关激素的分泌来调节食欲和饱腹感。
2.2脂质代谢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脂质代谢调节。
某些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通过抑制胆汁酸代谢及其回收来影响人体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这可能导致胆汁酸在肠道中的积累和血液中胆固醇的升高。
2.3慢性低度炎症肥胖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肥胖者肠道内的菌群结构与正常体重者存在差异,并且伴随着慢性低度炎症的加重。
慢性低度炎症对整个机体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的发展。
三、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3.1血压调节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氮氧化物合成参与血压调节机制。
某些特定微生物可以合成硝酸盐,而硝酸盐则可转化为一氧化氮(NO),其能够扩张血管并降低血压。
肠道激素PYY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 180 -*基金项目:军队保健课题(20BJZ12)①西安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②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 陕西 西安 710038通信作者:刘清泉肠道激素PYY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郭小佩① 刘清泉② 刘德胜② 郑瑞① 陈会② 【摘要】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占比超过90%,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广,数以亿计的患者深受其害。
肥胖作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糖尿病人群中占比增高,现有治疗手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寻找新的降糖且减重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也被提上日程,肠道激素被发现在体重减轻与胰岛功能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酪酪肽(PYY)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围绕肠道激素PYY 减轻体重、改善糖尿病方面做一综述,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酪酪肽 肠道激素 糖脂代谢紊乱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stinal Hormone PYY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GUO Xiaopei, LIU Qingquan, LIU Desheng, ZHENG Rui, CHEN H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5): 180-185 [Abstrac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on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diabetes population. At present, i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world, an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atients suffer from it. Obesity,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diabet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proportion of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diabetes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and the existing treatment methods can not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inding new ways to reduce blood sugar and weight has also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stinal hormones have been f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eight loss and improvement of islet function, among which peptide YY (PYY)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intestinal hormone PYY to reduce weight and improve diabetes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Peptide YY Intestinal hormones Disorder of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First-author's address: Xi ’an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2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05.039 一直以来,肠道激素酪酪肽(peptide YY,PYY)作为食欲抑制激素被人们所认知,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人们在糖尿病大鼠中发现PYY 在逆转高血糖症和恢复受损胰岛素的释放中起最主要的介导作用[1],这或许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一概述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二病因1.遗传因素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
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
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
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
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
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三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型糖尿病只有肥胖才能得吗
2型糖尿病只有肥胖才能得吗?
上周有个患者查出患了2型糖尿病,找到了贾春宝博士。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问:贾博士,前天检查医生说我患了2型糖尿病,我听说2型糖尿病只有肥胖的人才能得吗,我会不会是1性糖尿病?
解答: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分标准和身材无关,在2型糖尿病中既有肥胖的患者,也有消瘦的患者,而且,这两种2型糖尿病往往在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里面有详细介绍。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只是轻微降低或者正常,甚至有的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比普通人还要强,那为什么不能控制血糖呢?因为这一类的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换句话说,虽然可以分泌胰岛素,但是分泌出的胰岛素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而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并不严重,而仅仅是胰岛细胞分泌功能降低,从而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症状。
当然,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是因患者不同而存在差异的。
目前,区分一型和二型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如果GAD 抗体阳性,则是一型糖尿病,阴性则是二型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管理与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6
• 肥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脂增加为主要特征
• 肥胖的判断: •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消瘦
正常
超重
肥胖
18.5
25
30
中国标准
24
28
Ng M,et al. Lancet, 2014,384(9945):766-81; 中华肥人胖民与共2型和糖国尿卫病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7
8
内脏脂肪
脂肪量: 19.8kg 内脏脂肪: 155cm2
皮下脂肪
脂肪量: 19.8kg 内脏脂肪: 96cm2
CT扫描:2位研究对象的BMI和总脂肪含量相同,但脂肪分布大有不同
Després J-P. Eur Heart J Suppl. 2006;8(suppl
肥胖与2型糖尿病
9
B):B4-12.
• 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 如何正确测量腰围?
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 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 腹部一周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2
• 随着BMI增加,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应增加
BMI<25kg/m2的人群中,VA≥100cm2*的比例 14.2%
男性
女性
n=690(男性305,女性385) *通过MRI检测,腹部内脏脂肪(VA) ≥100cm2诊断为腹型肥胖
Wei-Ping JIA, et al.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肥Sc胖ie与nc2e型s.糖2尿00病3 Sep;16(3):206-211.
内脏脂肪组织(男:<20%,女:<10%)
胸腔内:心包周围脂肪组织
梨形体型 (皮下脂肪沉积)
腹盆腔内: 腹膜内:大网膜、肠系膜 腹膜外:腹膜前、腹膜后
Physiol Rev 2013; 93: 359–404; Ye Y., et al. Int 肥J 胖Ob与e2s型(L糖o尿nd病). 2009;
大于18岁成年人: • 25≤BMI <30 kg/m2定义为超重 • BMI ≥30 kg/m2定义为肥胖
Lancet. 2014 Aug 30;384(9945):766-81.
肥胖与2型糖尿病
4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2013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3糖尿病诊疗指南
与心血管风险紧密相关, 大大增加冠心病风险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肥5胖与2型糖尿病
14
随机选取印度受试者的回顾性分析:NGT(n=85),IGT(n=49)、T2DM(n=93) 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加拿大糖尿病学会: 加拿大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指南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Diabetes Care. 2013 Jan;36 Suppl 1:S11-66. doi: 1肥0胖.2与3327型/糖dc尿13病-S011;
5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2015版AACE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目标:减重 5%-10%或避免体重增加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8
控制指标
目标值
血糖(mmol/L) HbA1c(%) BP(mmHg) TC(mmol/L)
4.4~7.0(空腹)/10.0(非空腹) <7.0 <140/80 <4.5
肥胖与2型糖尿病()
感谢您的阅览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管理与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2
• 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报告显示1:全球范围内超重或肥胖人群比例高达46%,其中超重或肥胖男性比例36.9%,女性比例 38.0%
3
非超重人口
65%
11% 11%
30% 25%
24.5%
DM患病率(%)
20% 15%
17.0%
10%
8.3%
5%
0%
<25
25-29.9
≥30
BMI(kg/m2)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3
Ning G, et al. JAMA. 2013;310(9):948-958
内脏脂肪超标
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 更易发展或加重2型糖尿病
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使用发生障碍
P=0.040
P=0.147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
内脏脂肪(cm2)
皮下脂肪(cm2)
Clin Biochem. 2011 Mar;44(4):281-7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5
• 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问题 • 人口老龄化 ……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6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年 提量出化B公M肥元I胖概前,念
1947年
Vague首次提出 不同肥胖类型
1980s
初步提出“脂肪分 布”概念
1998年~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腰部以上
腰部以下 苹果形体型 (内脏脂肪沉积/ 中心性肥胖)
全身脂肪组织通常分为:
皮下脂肪组织(>80%)
10
•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可诊断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呈“苹果形”体型 • 内脏脂肪超标是导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肥4;胖6与(72)型:4糖47尿-4病98.
11
超重人口 肥胖人口
超重:BMI≥25kg/m2,肥胖:
1.
2.Ng M,et al. Lancet, 2B0M1I4≥,33804k(g9/9m425):766-8肥1.胖与2型糖尿病
3
• 中国已成为肥胖人数高居全球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 中国超重或肥胖的成年男性比例超过28%,成年女性比例超过27%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管理与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7
2014年版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
BMI≥25kg/m2 或具有其他糖尿病 危险因素的成人为糖尿病前期和无2
型糖尿病症状人群的筛查对象
2012版EASD 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达到 BMI<25kg/m2的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