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度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实施全面的调整和转型。
下面,就针对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
一、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在现有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下降等,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手段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此外,还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外来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整合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在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的基础上,应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培育新型农业产业。
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扶持“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培育和壮大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型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此外,还应发挥优势农产品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城乡规划发展的作用,使得农业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和美好的角色。
三、拓宽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为拓宽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效益,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科技创新工程,优化农业技术和生产的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同时,还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为农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
以上就是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建议在实施方案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引导和协调,大力促进优良农业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打造更为丰富多彩、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文(二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文一、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被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所代替,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在结构上存在以下问题: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产业链条断裂,科技创新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以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调整目标1.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和规模化经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变传统小农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利润效益。
2.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加强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3.促进科技创新和农业知识更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4.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农业环境治理力度,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调整方针和措施1.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先进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推广优质种子、高效农药和科学施肥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立农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
3.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农地流转,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转市场,并引导农民私有土地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转让,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合法权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一、背景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剩、农产品供求矛盾、产业低效率等方面。
这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因此,有必要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以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2.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2)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
通过加工、包装等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技术创新,提高效益。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和质量。
(4)绿色发展,保护生态。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三、主要措施1.调整种植结构(1)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避免农产品过剩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2)提高农产品品质。
注重品质和特色农产品的培育,推广高品质农产品的种植,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发展生态农业。
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态农业形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调整养殖结构(1)发展规模养殖。
通过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发展特色养殖。
注重发展具有特色的养殖业,如优质鱼类、高品质禽畜等,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3)规范养殖环境。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3.加强农产品加工(1)加大农产品加工投入。
推动农产品加工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3)拓展农产品加工领域。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发展。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度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度农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组织、布局等方面的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为了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原则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即根据农业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保证各方面的协调和一致性,确保调整措施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制度建设(一)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体系,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等各方参与,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政府应设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调整方案、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工作;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所应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技术支持,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咨询;农民合作社应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协作,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落地。
(二)调整方案制定制定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方案,明确调整的目标和路径。
应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合理安排各类农作物、养殖业和农产品的布局和比例,促进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结合农村发展的综合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相关支撑产业的培育,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三)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包括提供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强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与措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与措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的组织形式、资源配置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与措施,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农民是农业产业的主体,其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应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推动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
三、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应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实现农业产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约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联结,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的互补协同发展。
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
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项目给予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要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改革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农业支持政策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应创新农业支持政策的方式与方法,调整扶持对象和扶持内容,加强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支持力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提升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作物和养殖业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1. 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技培训,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提倡科学种植、高效种植和生态种植。
2. 调整农作物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条件,逐步减少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例如,发展优质绿茶、高山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 推广新品种和农业技术: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力度,培育适应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和适应能力。
同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提高农民劳动效率;改善农产品加工和储运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信息化平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贷款和财政补贴等金融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农民创业和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有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8. 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和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村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水平。
XX县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
XX县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全县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步伐,进一步保障全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优化区域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根据严格管控类耕地状况,改变传统农产品种植模式及结构,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替代作物或退耕还林还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统筹实施,分级负责。
根据XX市人民政府统筹全县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创新经营机制,扎实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考虑农产品品种特性、水土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实现耕地有效利用,进一步保护地力。
(三)树立导向,整体推进。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切实发挥农业生产者在产业选择、市场开拓、资金筹措、项目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强化财政资金的杠杆调节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目标任务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和我县严格管控类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到2020年底,全部完成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目标任务。
四、主要工作(-)划定区域。
以XX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数据初步划定结果为基础,结合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地图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等资料,我县在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结合实际开展摸底调查,划定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区域。
〔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牵头,XX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二)调整种植结构。
在严格管控类耕地内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改种桑蚕、花卉苗木以及经过安全评估的特色水果、油料作物、饲用作物等农作物,逐步将生产超标农产品的耕地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文(三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人口减少、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农业结构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调整目标1. 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3. 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三、调整方案1. 加大对种植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2. 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附加值,拓展市场渠道;4.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5.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四、政策保障1. 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发展;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五、实施路径1. 成立相关工作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2.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度和认识度;3. 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更新调整方案,确保实施效果;4. 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协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六、结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级部门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积极推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我国农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文(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的布局和组织形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结构调整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阶段,我国农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收入水平低等。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村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1.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质量,减少农用地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在农村建立农技推广站和农村示范农田,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培训,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
2.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广智能农业装备和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调整农业结构根据农业资源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
鼓励农民适度转变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流转率,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
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商网络覆盖率,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增加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5.加强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设施的改善,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农业风险保障。
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和信贷担保,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实施步骤1.制定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3.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和技术专家到农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水平。
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方案
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方案一、农村经济结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其它农产品发展滞后;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城乡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再次,农村发展缺乏科技支撑,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首要任务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另一方面,鼓励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比如农家乐、土特产等,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化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要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加强农资购销、农机具维护等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二要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包括物流、电商、金融等,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三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挖掘乡村特色,吸引城市居民来农村休闲度假、参与农作体验等。
四、农村创业就业扶持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需要加大农村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
一要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二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三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科技创新助农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研发新农艺技术和高效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促进科技与农业的融合。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大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要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七、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整土地资源配置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对农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和流转收益分配的制度机制。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重点和措施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重点和措施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品,是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举措。
农业结构调整原则、重点和措施如下:一、原则1. 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2.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分类调整。
3. 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4. 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民收入。
二、重点1. 加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2. 推进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
3. 加大农业机械化力度。
4. 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重大调整。
5.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三、措施1. 完善农业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2. 加强新品种研发和推广,调整种植结构。
3. 支持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支持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科技改进和产业化经营。
5. 推进农机化改造,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流通产业,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7. 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发展需要。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明确原则、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大战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有以下措施:1.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制定产业化发展计划,加强用产业化发展的手段引导农民务实生产,搭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平台。
2. 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制定适宜本地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支持适宜条件的地区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金融服务,在今后发展中强调土地利用的改变,重点发展以协作社为基础的农业社区,提高农业特色品牌的知名度。
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方案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方案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是推动高效种养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加大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突出抓好优质粮、草畜产业、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以全区“四大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带动,全面促进优质粮食、草畜产业、优质瓜菜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引领现代农业向绿色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发展高效种养业为抓手,合理压减小麦、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力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实现农业增加值12.6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
二、重点工作(一)突出提质增效,优化产业体系布局1.做优露地瓜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为依托,以脱水蔬菜、供港蔬菜为重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建设1万亩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全区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
2.做精高端奶源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奶业“扩量提质增效”,鼓励牧场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乳品加工企业合作,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
加快奶牛引调,引进优质奶牛2000头,新建5000头奶牛场,奶牛存栏达到2.9万头,鲜奶产量8万吨以上。
加强技术支撑,实现奶牛品种改良、全日粮饲喂、疫病防控等技术全覆盖,打造国内高端奶源生产基地。
3、做实移民增收示范基地。
采取(合作社、大户)结对帮扶型、企业带动型、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型+金融扶贫小额贷款“3+1”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全力做实移民增收示范基地。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围绕种养殖园区,加快构建企业牵头、农户广泛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出户入园”集中养殖;建设扶贫车间、光伏大棚改造和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切实增加移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农业结构调整是指农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则是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为了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套调整农业结构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等。
一、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工作措施。
2.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问题,统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协调推进。
3.市场导向:农业结构调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方式。
4.科学规划:依据科学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制定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的特点和不同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措施,分类指导不同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的主要内容:1.制定调整方案:根据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市场需求,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
2.保障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经济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补贴、科技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3.组织调度: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统一协调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
4.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向农民普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意义,提高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和参与度。
5.培训技能提升: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实施。
6.推动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规模。
7.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例(四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范例一、背景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
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必然的选择。
二、调整目标1. 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
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自给率。
三、调整措施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增加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化,促进农业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2.优化农产品结构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调整农产品结构布局,逐步减少低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量,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规模。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参与农产品销售,拓宽农产品的市场渠道。
3.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构建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链延伸。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深加工业和农业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品牌价值,拓展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4.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
建立完善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鼓励农民参与创业教育,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5.加强农业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加大对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安全和合格。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8.31•【字号】浙农科发〔2020〕17号•【施行日期】2020.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农科发〔2020〕1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8月31日浙江省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和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进年行动部署,切实抓好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深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严管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耕地资源利用更加生态高效、农产品供给更加绿色安全,为高质量打造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夯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坚持严格耕地管控与粮食增产保供相协调。
既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确保严管类耕地“应划尽划、应调尽调”,又要充分考虑粮食增产保供的重大任务和实际需要,不搞层层加码、级级提速,稳妥把握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节奏。
(二)坚持产业绿色发展与维护农户权益相统筹。
在推进严管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压实土地使用权人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体责任,禁止种植不符合要求的粮食作物,也要尊重农户意愿,引导农户主动调整种植作物类型,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分类施策相结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样本(5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样本一、背景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其目的在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并推动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在经济转型与农村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解决农业领域存在问题、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及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目标设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定了以下具体目标:一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销售,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三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量和农作物综合效益;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合规,提升消费者信心。
三、方案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具体方案内容: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鼓励农民根据地区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如高山茶叶、有机蔬菜、优质水果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积极引导农民转向新兴农业产业,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服务等,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大农业装备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完善农业产业链条(1)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缩短流通时间,提高保鲜度和品质。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提供标准化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
(3)拓展农产品市场渠道,加强与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的合作,提升农产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3.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1)加大对农田的改良和建设力度,提高土壤肥力和种植能力。
同时,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3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1、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作力度,做优特色产业、培植优势产业,确保农业优质高效发展、职工持续稳定增收。
2、发展目标。
力争到___年,___瓜种植面积缩减到___万亩,其中精品___瓜面积达到___亩;小麦、饲草种植面积___亩;蔬菜等其它作物种植面积___亩;畜禽存栏___万头/只。
二、具体做法(一)做优___瓜产业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每年推进___亩___瓜精品园创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园区林路渠配套合理,引进优质、抗病的品种,推广膜下节水灌溉技术。
加强田间管理,统一重大技术措施,___瓜商品率达到___%。
积极引进___瓜深加工企业,修建___瓜保鲜库,延长___瓜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___瓜文化产业,建设集观光、游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精品瓜园,宣传___瓜文化。
(二)做大畜牧业1、落实职工多元增收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大田劳动力向畜牧业转移,专业化从事畜牧养殖工作。
2、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行“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稳步提升经济效益。
3、建设饲草种植基地。
合作社与饲草种植职工签订饲草订单合同,按时足额保证牲畜的饲草供应。
(三)发展蔬菜产业以现有的设施大棚为基础,积极发展大田蔬菜种植,建设___亩的蔬菜生产基地一个,由绿康果蔬专业合作社牵头经营。
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蔬菜品种,为区域群众提供新鲜的蔬菜。
(四)发展其他产业1、招商引资助力结构调整引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种植适合区域生长的作物,企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农场为其提供发展的土地。
2、新作物引进示范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其他经济作物进行试种植,不断总结经验并制定出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经济效益较好在农场逐步推广。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种植业结构以常规粮食作物为主,种植业的单一结构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出效益较低。
因此,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二、目标1.实现农田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实施方案1.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产业化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通过增加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延长农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附加值。
2.扩大种植业规模鼓励农民集中种植某种农作物,形成规模效应。
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转向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
提倡使用环保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认证和宣传,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4.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条件,优化种植品种结构。
发展适宜地区的优势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建立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农产品追溯和标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鼓励农民组织开展集中销售和电子商务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为种植者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帮助种植者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开展示范示教,引导种植者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实施路径1.政府支持政府加大对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
制定有利于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种植结构调整。
2.组织协调加强各级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责与工作要求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责与工作要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农村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作为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其职责和工作要求如下。
一、职责1. 制定政策: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应负责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规划,建立健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
他们需要通过广泛调研、分析和评估,确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以指导各地区的工作。
2. 指导和督导: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应指导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实施,落实政策和规划。
他们需要与地方政府和农民代表进行有效沟通,并督促各地区按照政策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促进合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促进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的合作,推动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他们应与相关部门、企业和农民合作,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业农村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4. 培训和指导: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应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组织培训班、开展技术推广,帮助农民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正确选择适应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产业。
5. 数据统计和分析: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应负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
他们应收集农业产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产业结构的问题和瓶颈,并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工作要求1. 全面了解农村情况: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资源、人口、市场需求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解决方案。
2. 强化政策执行力: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情况,并督促各地区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工作。
他们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政策能够落地见效。
3. 多渠道引导投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投入,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应积极引导多种投入方式。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度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下面将对这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调整政策体系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
这个政策体系应该包括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税收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政策的支持,可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二、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应该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投入。
这些资金应该主要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科技创新和培训等方面。
通过财政投入,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三、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估机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以便更好地掌握调整的进展情况。
为了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估机制,应该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且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程序。
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应该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宣传和推广工作,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规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等。
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可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
六、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为了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应该加强组织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度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高效、规模、品牌”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村,加大发展高效设施农(渔)业的推进力度,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型发展模式,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县三大片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二、主要目标1.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全县流转土地3万亩,其中连片流转XXX亩以上的达1万亩,新发展高效农田4万亩,新扩设施园艺1.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万亩。
2.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在55万吨以上;扩大蔬菜、四青作物等经济作物种植,产值超XXX亿元。
3.提高现代蚕桑生产水平,稳定桑园12.8万亩、产茧1.6万吨的能力。
4.推进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年饲养量突破100万只;扩大生猪的规模化养殖,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XX%以上。
5.大力挖掘水产养殖潜力,力争渔业经济占农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养殖产量占渔业产量XX%以上,特色小品种占养殖产量XX%以上。
6.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整合品牌资源,发挥品牌优势,力争每个产业形成1-2个著名品牌。
三、重点工作(一)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加速推进片区特色经济发展。
根据全县三大农业片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沿绿色旅游农业片区突出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建设,启动“一城、一区、一港、一带”,着手编制详细规划,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争创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挥洋经济发展优势,大打珍稀鱼类、紫菜品牌战略,力争建成全省洋经济产业先行区和科技示范区。
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快推进中心渔港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建立两个规模较大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力争在打造集边风情、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农耕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带方面有所突破。
里下河生态农业片区要做足水文章,加快低洼地改造,积极发展提水养殖和河沟养殖,力争区内新增高效渔业面积达池塘、小河沟、提水养殖总面积的XX%以上,区内各镇以农业服务中心、村级经济合作社为基础创建现代渔业示范区,将辖行政区内所有渔业水域都要纳入示范园管理;扩大有机、绿色优质稻米生产能力,达到千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整合里下河片区大米品牌,提升全县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层次;以新补栽桑和老桑更新为抓手,着力推进桑园向优势产区集中规模发展,努力打造新的蚕桑生产重点区域;继续以南莫镇为重点做大食用菌产业,引进新的优质食用菌类型,扩大工厂化周年生产供应,努力打造中食用菌第一镇。
特色农业片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依托现有的花卉苗木、设施栽培基地,做大设施栽培园区,着力突破花卉苗木产业,建成一个温室园艺育苗中心,目标成为中地区知名的花卉苗木繁育供应基地。
引导新建、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在重点技术支撑和奖励政策提供适当倾斜,实现特色农业片区畜禽养殖业的明显增长和较快提升。
积极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创新经营模式,着力提高种植效益,推进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二)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1.实现四个转变,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一是实现由依靠面积提高总产,向保持粮食生产能力、主攻单产稳定总产转变。
要围绕“一推四普及”,开展“五有五统一”的专业化服务,以实施部省级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项目为契机,努力提高单产,保持粮食总产稳定。
采取上下联动,县抓千亩展示片,镇抓百亩丰产方,村抓高产示范田,层层推进高产增效创建活动。
县在、镇实施部(省)级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各镇必须在交通要道建立一个小麦百亩高产示范方和5亩以上的高产攻关田,要亮出招牌、打出旗帜,向外界展示高标准示范片和丰产方。
二是实现由追求产品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
通过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全县农药年使用量控制在310吨以下,其中化学农药使用量在260吨以下,病虫草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用有机肥,全年化肥施用总量3.5万吨以下,减少农药化肥残留。
重点建立30万亩无公害弱筋小麦生产基地、1XXX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提升全县优质粮食产业层次。
三是实现由单纯依靠投入向依靠科技与创新转变。
要通过技术培训、媒体宣传、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做好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配方肥、主推农药(简称“四主推”)推介发布工作,切实加大“四主推”宣传推介力度,让农民真正熟悉和掌握“四主推”内容,充分发挥“四主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四是实现农业服务方式由层层指导型向专业化服务方向转变。
改变过去说给群众听、指导群众干的做法,面对群众开展专业化服务,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水稻育秧、机插秧、小麦两机作业、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组织。
坚持规范化管理,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推行农资连锁经营、订单种植服务等。
2.抓好五项措施,着力提升设施栽培发展层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新增钢架大棚连片XXX亩以上XXX个、XXX亩以上的5个,新增连片设施栽培面积10XXX亩,争取建成一个温湿可控的蔬菜育苗中心每镇至少新建一个连片XXX亩以上的设施园艺生产基地,打造具有特色化、基地化、品牌化的3万亩蔬菜产业带。
一是加大种苗引种力度。
设施蔬菜重点引进示范耐低温、弱光、早熟、高产的瓜类、茄果类、豆类品种6个,露地蔬菜重点引进推广耐热、抗病的露地专用品种5个,积极引进优质食用菌、草莓、葡萄、梨和高档花木品种5个,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优化设施构型。
重点引导发展6米以上大跨度钢架、竹木大棚,遮阳网、防虫网和避雨棚等设施类型,以春提前、秋延后,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为重点,冬季塑料薄膜大棚根据作物品种和栽培目的,采用双层大棚加地膜、大棚套中棚加地膜、大棚套中棚加微拱棚加地膜等多种覆盖形式,实现早上市。
三是应用高效种植模式。
重点推广纯作设施蔬菜、瓜--稻、菜--稻、猪--沼--菜、水芹菜—青玉米、大棚草莓—小青菜、露地草莓—水稻、桑园养鸡、葡萄园养鸡等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大棚苋菜、西芹、莴苣、毛豆、矮生菜豆等用工少、耐高湿蔬菜品种;里下河地区可尝试大棚茨菇轮作水稻的高效种植新模式。
四是推广设施栽培新技术。
以建设2个全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1个省级设施园艺高效创建村、2个市级千亩设施高效示范片为抓手,重点推广应用电热线加温穴盘基质育苗,防虫网与大棚棚膜相结合夏季避雨栽培,利用桑枝栽培香菇,培膜下软管滴灌、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果园套袋、草莓地膜覆盖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等新技术,促进园艺产业提质增效。
五是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
重点培育凯乐、新高、南莫食用菌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组织),挖掘现有的蔬菜生产企业、蔬菜品牌、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大户和蔬菜经纪人资源,积极发展“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加强冷藏保鲜、加工设施建设,扩大旺入淡出的贮藏吞吐能力,实现均衡上市,提高供给应急能力。
推行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机制。
3.围绕三大主题,努力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一是围绕提高蚕茧品质,推进现代蚕业发展。
以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为抓手,以开展老桑更新和填平补齐插花田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县桑园向生产优势区域转移,零星分散桑园向连片基地转移,保持桑园面积稳定,初步形成里下河蚕桑生产,高沙土蚕桑生产和以两镇为重点的东北部蚕桑生产三大基地,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态势。
继续推广饲养优良蚕品种,研究推广应用小蚕饲育环境智能控制、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省力高效技术等蚕桑新技术,不断提高蚕桑生产水平。
二是围绕提高行业竞争力,开展蚕桑综合利用。
积极引导广大蚕农开展桑园秋冬套种蔬菜,全县桑园套夹种蔬菜3万亩以上,建立1个3XXX亩桑园套夹种榨菜基地、2个1XXX亩桑园套夹种荠菜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林牧结合实施桑园养禽,扩大桑果园内养鸡试点,并逐步在全县桑果园推广;开发桑叶粉添加到畜禽饲料,生产高品质畜禽产品;开发利用桑枝条作培养基,培育高档食用菌;加强蚕桑功能性食品研发和品牌培育,将我县的蚕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百亿元的大产业。
三是围绕蚕桑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环境条件。
加强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整顿,继续实行蚕期临时性停产治理,强化蚕桑投入品市场和质量管理,严厉打击私贩蚕种和销售假劣蚕药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蚕农的利益。
规范桑园治虫,协调处理好农业治虫与蚕桑生产的关系,力争粮茧生产双丰收。
4.狠抓六个环节,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
一是积极发展规模养殖。
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引导“三资”进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或者肉鸡5万羽以上,存栏蛋鸡3万羽以上、或者山羊1XXX只以上)。
年内各镇要按畜禽标准化要求进行选址建设规模养殖场1个、改扩建规模养殖场2个以上,农业片区相关镇,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项目各2个以上。
二是稳步推进养殖布局调整。
根据经济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将养殖业由居民集中区向专门化养殖基地转移、由限养区向养殖区转移、由城郊向乡村转移、由工业重点镇向农业重点镇转移;加快低水平、小、散养殖户的自然淘汰速度,积极推进禽蛋养殖基地转移。
三是强势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
鼓励养殖、加工企业申报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及产品质量认证,加强产地及产品的管理,引导自主创立品牌、创建名牌,进一步加强市场推介,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做大做强;要借助市“通农三宝”的产品销售平台,扩大本地特色猪肉、羊肉等畜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年内确保1家,力争2家的产品进入“通农三宝”品牌销售行列;积极发挥家禽业协会的组织作用,扩大品牌利用效应,组织县内有条件的企业共同使用同一品牌。
四是大力推广农牧结合高效模式。
坚持规模设施种植(连片XXX亩以上)与畜禽养殖同时规划、同时建设,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各镇至少新建农牧结合型养殖项目1个,万亩良田项目区实施镇不少于2个。
五是大力发展山羊生产。
引导农户多养能繁母羊,鼓励新建规模羊场,或通过空闲鸡舍的改造发展养羊生产。
积极推广秸秆养羊技术和商品羊育肥技术,扶持规模羊场建设。
各镇新建存栏千只规模羊场1个。
六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以动物防疫规范达标示范创建为抓手,组织开展全年“三大防疫行动”,坚持科学防控、完善防控责任网络,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免疫、监测、消毒、监管等项措施到位,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动态应免密度保持XX%,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的防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