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理论体系的研究,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参考内容:一、政治理论的概念与分类:1. 政治理论的概念: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2. 政治理论的分类: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国家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思想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等。

二、主要的政治理论流派:1.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政府受限等原则,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亚当·斯密等。

2. 保守主义:强调社会秩序、传统价值、权威等原则,代表人物有培根、休谟、爱德华·伯克等。

3. 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国家干预等原则,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4. 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国家、自治组织、平等和理性,代表人物有梅兹人和边沁等。

5. 结构主义:关注政治中的结构和制度,强调制度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代表人物有托克维尔、阿兰·德鲁、罗伯特·达尔等。

三、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1. 权力:政治行为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2. 国家:具有主权的政治实体,拥有领土、政府和人民等组成要素。

3. 社会契约:是一种政治思想,旨在解释政府的合法性和国家权力的来源。

4. 公民权利: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选举权等。

5. 政党:代表特定利益或观念的组织,通常争取和行使政治权力。

6. 民主: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意志。

四、政治理论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政治实践,研究政治现象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研究其政治制度和发展。

3. 理论构建法: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搭建理论框架等,来解释和预测政治现象。

政治基本理论

政治基本理论

一.政治基本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二)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等。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

(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政治理论基础学习心得(精选5篇)

政治理论基础学习心得(精选5篇)

政治理论基础学习心得(精选5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能够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政治理论基础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政治理论基础学习心得篇1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

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

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共青团工作和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共青团形象为重点,做到“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个个都是共青团形象”,明确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空对空”——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读”宣言式地说教,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搞应付等现象,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定学习内容,注重突出了“三个结合”。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学科,是理解和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份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帮助您系统地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国家与政府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政府的定义和职能3. 政府形式和制度的分类4.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概念5. 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体系与政治行为1. 政治体系的概念和要素2.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互动关系4.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类型5. 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关系三、政治理论与思想1. 传统政治理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2. 现代政治理论:民主主义、多元主义、社会正义3. 政治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鸠、马克思4. 概念性政治理论:权力、正义、自由、平等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体系与国际关系理论2. 主权、领土和国际法的概念3. 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4. 全球化与跨国治理的挑战5. 国际冲突与国际安全的问题五、政府决策与公共政策1. 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过程2. 利益集团和政策制定的影响3. 公共政策领域的典型问题:经济、环境、教育4. 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5. 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的重要性六、选举与政治代表1. 选举制度与选举类型2. 政治党派和政党竞争3. 选民投票行为和选举结果的解读4. 政治代表的职责和责任5. 公民参与与政治权利的实现七、公民社会与民主发展1. 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概念2. 公民社会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3. 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平衡4. 公民社会参与与社会变革5. 公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以上所列知识点是政治学的基础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您将能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学知识框架。

当然,政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仍然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希望这份基础知识点清单能够为您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理论是指对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理论研究和解释。

它涉及到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理论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力、公共利益等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政治、国家和权力。

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以及公共利益的识别和实现。

其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包括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自然法理论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建立在尊重个体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而社会契约理论则主张政治权力是由公民自愿让渡部分自由权利而形成的。

比较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的学科。

它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国家治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比较政治学通过对不同政治体制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各种制度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对比分析和统计研究等。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作用。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利益、国际冲突、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变革。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等。

总结起来,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三个方面。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比较政治学研究不同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分析,国际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

这些基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国家、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国家与氏族的区别:思格斯指出,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那样按血缘而划分它的成员;第二,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特殊的暴力机关,如监狱、法庭等体现出来的;第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第四,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讲,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它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体相当广泛,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或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政治理论作为一门关于政治系统、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学科,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行使以及政治决策的形成、实施和评价,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容。

一、政治理论基础政治理论的基础是政治哲学,它研究政治现象的本质和价值,探究政治理念、政治理性和政治道德。

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公正原则、人类自由与社会秩序、政治秩序与国际关系等。

政治哲学是政治理论的起点,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让我们能够认识到政治现象和行为的内部逻辑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政治问题和应对政治挑战。

二、政治系统和政治制度政治系统是由政治权力、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它是政治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政治制度则是政治系统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机构、宪法法律、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司法体制等。

政治系统和政治制度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国家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治文化的传统和演变、政治行为的规范和评价等。

通过学习政治系统和政治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起源和发展、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作,以及政治决策的形成和实施,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国际政治格局、国内政治变革和政治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是指导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

政治理论则是对政治思想进行系统概括和理论分析,形成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用于指导政治实践和政治研究。

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的传统和现代演变、不同政治学派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政治理论的适用范畴和价值意义等。

通过学习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各种政治问题和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政治研究生考试科目

政治研究生考试科目

政治研究生考试科目
政治研究生考试通常包括以下科目:
1. 政治基础理论:这是政治研究生考试的核心科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外政治制度与比较:考察学生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了解,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3. 政治学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政治学理论的应用、政治学研究设计、政治学文献评议等方面的知识。

4. 政治学前沿问题:考察学生对当前热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国际政治、国内政治、政党政治、社会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5. 政治学专业课程:根据学校和专业设置的不同,还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政治学专业课程,如中国政治史、国际关系等。

此外,还可能有一些选修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如选修某个具体的政治理论、某个地区政治、某个政治问题等。

不同学校和专业对考试科目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院校和招生单位的要求为准。

政治理论基础

政治理论基础

政治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包
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在
内的全面的理论体系。

它强调要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必须实行
革命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革命。

它详细论述了将劳动问题、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全球化等问题放在历史演进和社会转化的核心位置,指出
了实现政治解放的一条可行的实践道路。

“以教育普及、法律禁止、
经济压力等改变社会习惯”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

此外,它也提
出要求反对资本主义的开放外交政策。

202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标准

202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标准

202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标准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政治理论,制定了以下 2023 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标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的各个方面,并提高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一、课程设置1. 政治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政治哲学的理论和思想- 政治学派的主要理论- 政治体制和政府组织的研究2. 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践- 国际政治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研究3. 经典政治著作- 阅读和分析经典政治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尼采的《权力意志》等- 理解这些著作对政治理论的贡献和影响4. 当代政治理论- 学习和讨论当代政治理论家的观点和思想- 分析当代政治问题和挑战,并探讨相关的政治理论5. 公共政策与政治决策- 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分析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理论二、学习方法1. 阅读经典著作- 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政治著作,理解其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 结合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分析这些著作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 文献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政治理论家或政治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讨论和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动3. 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事件或政治决策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学习和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影响4. 学术论文写作-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学术论文,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理论的相关话题- 学生需要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三、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 包括课堂发言、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期中考试- 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形式可以是选择题、简答题等3. 学术论文- 考察学生对某一具体政治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四、学习要求1. 坚持自主学习- 学生需要自觉预习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独立完成作业和研究任务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要求将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政治问题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不同的政治理论视角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总结:以上是202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标准的基本内容,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政治理论的各个方面。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2篇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2篇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第一篇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它是政治学的基础,通过对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的整理和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政治原理和政治观点的理论体系。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了政治的起源与发展、政治体制与制度、政治权力与权威、政治经济学、政治思想与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的起源与发展是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而产生的。

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制度到奴隶制、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政治都具有其特定的特征和规律。

政治体制与制度是政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政治体制是一种组织形式,是政治的基本结构和机制。

政治体制包括了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政治体系。

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权力与权威是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政治权力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对他人采取控制、支配和影响的能力,是政治行为的基本属性。

政治权力受制于政治制度和法律的规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建立在对公共利益和人民意愿的尊重和满足基础之上的。

政治权力的运行和管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政治机构和权力体系,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理论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它研究的是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政治力量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其目标,并分析经济发展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权力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涉及到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参考和支撑。

政治基础理论

政治基础理论

一、唯物论1.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能动作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二、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

3.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政治基础知识归纳如下:
1. 政治定义:政治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包括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和运作,以及人们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2.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共产主义制度等。

3. 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拥有主权的政治组织,由政府、人民和领土组成。

4. 政府:政府是国家权力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实施国家政策。

5.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在国家范围内对他人行使压制、控制和影响的能力。

6.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进行研究
和理论分析的学科,主要包括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保守
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7. 选举和民主:选举是指通过投票方式选择代表或领导人,民主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和自由。

8. 政党:政党是由一群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组成的组织,在
选举中争取政府权力,并通过参与政府来实现其政治纲领。

9.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关系,包括外交、贸易、军事等方面。

10. 法律和法治:法律是由政府或立法机构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和准则,法治是指社会各方面都受制于法律的原则和价值观。

以上是政治基础知识的一些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使商品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或两次形态变化: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W—G(W指商品、G指货币),即卖;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G-W,即买。

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

《决议》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概括为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制度,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高考政治考什么

高考政治考什么

高考政治考什么
高考政治考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政治制度与制度变革:主要涉及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政治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政治体制改革等内容。

3. 国家机关和公共管理: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职能、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监察体制等。

4. 政治经济学: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等。

5. 政治文化、道德与法制:主要涉及我国的政治文化特点、社会道德建设、法治与依法治国等。

6.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当今世界的重大国际问题。

高考政治考试的试题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等。

考生需要对各个方面的政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注重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多做题,做好
总结和归纳,加强对政治事件和热点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成绩。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一、理论基础在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政治的本质和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3.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学生需要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了解中国的国家政治组织结构、国家决策制度、政府职能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运作和国家治理。

二、重要概念与理论在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

这些概念与理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现象和问题,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概念与理论:1. 社会阶层与社会分层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阶层的概念、特征和形成机制,还需要掌握社会分层的分类方法、特征和影响因素。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学生需要比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了解两者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三、基本技能与方法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政治学科在中考和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中考和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归纳:一、政治基础理论1. 国家与社会:国家的概念、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

2. 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3.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法律与法治1. 法律基础: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2. 宪法: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3.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道德与社会公德1. 道德规范:道德的定义、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

3.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培养、个人品德与社会的关系。

四、经济与社会生活1. 经济基础: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

2. 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概念、实现途径、重要性。

3. 社会问题:常见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概念、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国际组织的作用。

2. 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六、时事政治1. 时事政治的重要性:时事政治在政治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国内外重大事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结束语掌握这些政治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政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政治基础理论知识

初中政治基础理论知识

初中政治基础理论知识众所周知,学习初中政治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一定要做好笔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政治的基础理论知识,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初中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第一部分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政治学基础理论 整理

政治学基础理论 整理

政治的界定杨光斌“制度性建构主义”,他认为国家及未来的正确走向取决于非常规时刻形成的制度。

他认为,观念作为政治制度的主轴,贯穿制度结构,既产权形式、交易方式、组织以及组织关系。

在历史的关机时刻,观念和政治至关重要,他们共同决定经济的绩效。

(中日的现代化运动)。

用结构的方法对政治治理进行研究,可以分为四个维度:①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革命党执政党)②中央——地方的关系(政治单一制、联邦制)③政府——市场的关系④国家——社会关系(权利渗透、权威等)肖滨认为,界定政治时有五个维度1.政治生活的轴心——权力(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主体对权利客体的支配控制和权利客体对权力主体的服从和接受。

这体现了权力作用双方的非对称性。

国家权力、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是作为组织的国家所掌控和行使的以暴力为后盾、以合法性为外衣(基础)的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力。

(国内)在国际上,战争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最高形式。

“公共权力”强调权力归属于公众,和适用范围为公共领域而不是私人领域。

“政治权力”其政治上的功能性: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人事任免权。

所谓政治以权力为轴心其实是以具有公共性和政治性的国家权力为轴心。

历史上对政治的界定分为:权力说:马基雅维利把政治归为夺取权力、掌握权力和扩大权力,即绝对权力;马克思·韦伯主张政治分享权力或者权力分配,即相对权力。

国家说:立国的政治治国的政治插入,杨光斌所述的国家学说分为:1)国家起源上的阶级性2)国家本质上的工具性和压迫性(马克思的国家工具性理论)杨光斌所述,如果国家成为阶级的工具而丧失自主性,将直接决定国家建设的失败。

这相对于以社会中心主义的英-美模式来说,由于有着良好的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强制力虽然一时会成为阻碍民主推进,但是在宪政政体的框架下会自主的巡回正确的路。

而相对于在第二波现代化以后的国家中,国家中心主义占主导(以及政党中心主义的次生形态)的法国、日本、德国来说,必须要有一个拥有权威的的组织来发展经济,这便是国家,通过国家干预和和贸易保护来发展经济,通过构建社会的秩序,最后在宪政的框架下,继续发展,这是亨廷顿开出的“权威-秩序-发展”的药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1)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始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变换,形成比较系统的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1)哲学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的。

(2)理论品德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科学。

(3)价值曲线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学说主张构建的共产主义社会使全人类都得到彻底解放,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它的价值取向救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4)基本原则一脉相承,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因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是实践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关系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求是。

1)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要求与表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的统一。

5、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意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是精髓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是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依据。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理论的活的灵魂。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理论总是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

6、如何理解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没有创新社会就停滞了,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政党也是如此。

2)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把我们的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事业推向前进。

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自觉地把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等其它方面的创新以理论创新带动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4)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须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7、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一、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3)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1)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3)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价值目标;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首要基础地位;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5)突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统一。

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科学依据1,党的基本路线突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发展道路的统一,表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指明了方向;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破了长期将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指导我国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正确的目标;第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依据。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极其确立的依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特点决定的这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这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11、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1)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于发展2) 已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经验3)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发展4) 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12、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的第一要务”(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民富国强就无从谈起。

2)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发展史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1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2)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

4)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创造条件逐步地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14“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提出的意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标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题。

“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与群众利益标准的统一,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排除了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所需要的。

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新的科学概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社会性质和方向的界定,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认定,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和运作过程的确定16、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2) 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4)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7、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触及到个人的实际利益,引起各方面实际利益的调整,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不是传统意义生的革命,而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中国共产党引导的第一次革命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