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08年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08年6月
法理学、法制史、国际法方向:
1、执法为民的内涵与特征
2、以民为本与执法为民
3、执法为民与警察执法理念转型
4、自然法精神与中国法治
5、实证主义传统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6、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
7、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
8、论法律信仰
9、法律信仰缺失与中国法治
10、“春秋决狱”及历史意义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关系
12、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13、论社会主义法律之权威性
14、执法为民的法理基础
15、自由裁量权的法理分析
16、程序公正与法治
17、论警察的法治意识
18、论法律产生、发展的模式
19、论中国法制现代化
20、论立法民主
21、论执法原则
22、论法律责任
23、论司法权
24、论司法原则
25、试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价值
26、试论英国法律体系的独特性
27、大陆法系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28、以日本法为例分析法律移植
29、论判例法渊源
30、论制定法主义
31、论法典化的意义及其局限
32、罗马法学家的历史作用
33、论法律渊源
34、略论法的概念
35、法系论
36、分析我国现行的正式法律解释体制
37、论法治
38、论法的效力
39、论我国法律解释的效力
40、论法律监督
41、论宪政的法理基础
42、试论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43、试论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44、法律预测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5、影响法律预测作用的原因、后果及解决
46、试论法的作用与法的局限性
47、法如何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8、法如何把握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49、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50、法继承与移植的必要性及如何继承与移植
51、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52、论先秦儒宋的大同理想
53、“仁学”与和谐社会
54、“人学”与儒法两宋法律思想的分歧
55、试论《唐律》整治官吏的规定
56、论宋明清时期封建法制的变化趋势
57、论清末“修律”
58、试论革命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制度
宪法学方向:
1.警察权的宪法基础
2.突发事件紧急处理中的警察权
3.警察权与游行示威自由之间的关系
4.警察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
5.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
6.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
7.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与制约
8.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9.建立健全宪法保障制度的若干构想
10.法院改革的宪法思考
11.党的领导权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宪法学思考
12.财产征用及其宪法约束
13.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14.论宪政的人性基础
15.论宪法价值的本质、特征与形态
16.论宪法对构造法治国家的价值
17.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
18.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19.论我国现行“政策性修宪”模式的局限性
20.论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21.论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22.民意代表的言论免责权之研究
23.人大的个案监督权如何定位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增设特别行政区委员会探讨
25.浅谈国务院直属机构的立法权
26.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
27.制宪与宪法法院的管辖权
28.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
29.新时期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形式及其完善
30.宪法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31.宪法对质询监督规定的疏漏及其完善
32.宪法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33.我国宪法应恢复迁徙自由
34.我国宪法修正案的技术性与规范性评析
35.我国宪法完善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分析
36.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
37.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的行使
38.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几点思考
39.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40.试论宪法惯例的效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方向:
1.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
2.行政裁决的性质及可塑性研究
3.行政备案制度研究
4.给付行政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5.电子商务与行政法的发展
6.行政收费问题研究
7.准行政行为探讨
8.论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
9.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
10.论行政法上的应急性原则
11.论特别权力关系
12.论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
13.论解释性行政规范
14.论行政规划
15.行政参与制度研究
16.电子警察的性质探析
17.我国行政救助制度初探
18.行政行为的无效与公民的抵抗权研究
19.论违反法定程序的认定与处理
20.论行政公诉
21.论行政公益诉讼
22.论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行政法问题
23.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
24. 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5.论网络时代行政法的发展
26.论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法保护问题研究
27. WTO规则评价行政行为的正当程序标准
28.行政授权行为的行政法属性研究
29. 建立健全我国现代行政程序法的若干思考
30. 行政公产问题研究
31.行政许可的规范分析
32.论行政权的范围及其演进
33.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34.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比较研究
35.论行政不作为
36.论行政诉讼类型
37.行政强制内容研究
38.论行政仲裁
39.论应急行政法制建设
40.论行政许可的撤销
刑法学方向: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2.刑法立法解释
3.刑法司法解释
4.罪刑法定原则
5.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6.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7.属地管辖原则
8.属人管辖原则
9.保护管辖原则
10.普遍管辖原则
11.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
12.刑法的溯及力
13.犯罪概念
14.人身危险性
15.刑事违法性
16.犯罪客体
17.犯罪对象
18.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19.刑法上的身份
20.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处罚范围21.单位犯罪
22.间接故意
23.过于自信过失
24.疏忽大意过失
25.严格责任犯罪
26.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27.防卫挑拨
28.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29.特别防卫
30.避险过当
31.犯罪预备
32.犯罪未遂
33.犯罪中止
34.犯罪集团
35.主犯
36.首要分子
37.从犯
38.胁从犯
39.教唆犯
40.聚众犯罪
41.间接正犯
42.片面共犯
43.想象竞合犯
44.法条竞合
45.继续犯
46.结果加重犯
47.连续犯
48.牵连犯
49.吸收犯
50.刑罚的目的
51.刑罚的功能
52.短期自由刑的弊端
53.死刑的立法限制
54.死刑的司法适用
55.死缓
56.罚金
57.剥夺政治权利
58.量刑原则
59.酌定量刑情节
60.一般累犯
61.减轻处罚
62.免除处罚
63.自首
64.刑法上的立功
65.缓刑
66.数罪并罚
67.减刑
68.假释
69.追诉时效
70.投放危险物质罪
7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72.劫持航空器罪
73.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爆炸物罪74.交通肇事罪
75.重大责任事故罪
76.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77.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78.走私淫秽物品罪
79.洗钱罪
80.信用卡诈骗罪
81.保险诈骗罪
82.偷税罪
83.骗取出口退税罪
84.假冒注册商标罪
85.侵犯著作权罪
86.侵犯商业秘密罪
87.虚假广告罪
88.合同诈骗罪
89.非法经营罪
90.强迫交易罪
91.强奸罪
92.绑架罪
93.拐卖妇女、儿童罪
94.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95.刑讯逼供罪
96.暴力取证罪
97.虐待被监管人罪
98.侵犯通信自由罪
99.非法搜查罪
100.非法侵入住宅罪
101.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102.重婚罪
103.诽谤罪
104.侮辱罪
105.非法拘禁罪
106.诬告陷害罪
107.准抢劫罪
108.抢夺罪
109.侵占罪
110.职务侵占罪
111.故意毁坏财物罪
112.破坏生产经营罪
113.敲诈勒索罪
114.妨害公务罪
115.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116.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17.聚众斗殴罪
118.传授犯罪方法罪
119.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120.寻衅滋事罪
121.赌博罪
122.开设赌场罪
123.聚众淫乱罪
124.伪证罪
125.妨害作证罪
126.窝藏、包庇罪
127.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28.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129.脱逃罪
130.倒卖文物罪
131.医疗事故罪
132.非法行医罪
13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34.非法持有毒品罪
135.毒品再犯
136.组织卖淫罪
137.传播淫秽物品罪
138.贪污罪
139.挪用公款罪
140.受贿罪
141.斡旋受贿
142.介绍贿赂罪
14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44.私分罚没财物罪
145.滥用职权罪
146.玩忽职守罪
147.徇私枉法罪
148.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149.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150.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民法学方向:
1.论我国民法典的应有体系
2.论表见代理
3.论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4.论胎儿的民事利益保护
5.取得时效研究
6.论诚实信用原则
7.论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代民法的影响
8.论意思自治在民法中的地位
9.论我国地役权制度之建构
10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
1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困境与出路
12.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研究
1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缺陷及改革
14.不动产善意取得研究
15.试述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追赃工作中的适用
16.我国民法相邻关系制度的改革
17.论物权行为
18.论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和性质
19.应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格权制度
20.试论职务侵权民事责任
21.抵押权若干问题探讨
22.论债券请求权的竞合
23.论无因管理与见义勇为
24.缔约过失责任探讨
25.名誉侵权行为研究
26.论民法与市场经济
27.论民事责任
28.论民法在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9.论诚实信用原则
30.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法律问题
31.公司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机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32.论取得时效
33.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34.我国的用益物权制度
3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36.论担保物权
37.我国合同制度中的热点问题
38.我国继承法所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应否修订
婚姻法方向:
1、配偶权初探
2、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
3、婚姻质量的社会观
4、当代中国婚姻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5、试论对重婚罪名的认定
6、中国城市职工生活时间分配研究
7、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法律措施
8、我国婚姻法离婚理由的立法完善
9、婚前财产协议探讨
10、同居制度之立法研究
经济法学方向:
1.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2.试论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3.论经济法的本质
4.自然垄断之我见
5.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6.论商业秘密的竞争法保护
7.略谈竞业禁止
8.修改和完善《税收征管法》的法律思索
9.关于“酒店禁带酒水”的几点法律思考
10.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
11.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问题
12.住房按揭法律问题研究
13.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略论
14.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15.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
知识产权法学方向:
1、互联网对知识产权传统特性影响的探讨
2、中、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比较研究
3、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司法保护
4、网络传输中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
5、简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
6、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知识产权
7、网络链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8、网络传播中的多媒体知识产权保护
9、论知识产权中的间接侵权
10、数字化图书馆时代知识产权问题探讨
国际私法方向:
国际经济法方向:
刑事诉讼法学方向:
1.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试论侦查监督
3.论审前羁押
4.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
5.论我国再审程序的改革
6.论我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7.我国律师变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8.论扣押制度的完善
9.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
10.论侦查中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
11.论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立法完善
12.论证人的拒政权
13.论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完善
14.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5.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16.试论侦查监督
17.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18.论审前羁押制度
19.论我国再审程序的改革
20.论我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21.我国律师辩护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2.侦查阶段涉及国家秘密案件律师会见问题研究
23.侦查阶段讯问规则研究
24.侦查阶段权力内部制约机制研究
25.侦查阶段通缉问题研究
26.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引渡问题研究
27.缓刑机制研究
28.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29.警察出庭作证问题论纲
30.见证人问题研究
31.刑事申诉问题论纲
32.审判监督程序启动问题比较法研究
33.科技证据问题研究论纲
34.试论中国控辩协商制度
35.对我国陪审制度的理性思考
36.试论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警检关系的优化
37.中国刑事调解制度初探
38.论刑事拘留制度的完善
39.论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
40.论刑事搜查制度的完善
41.试论无罪推定原则
42.论公开审判制度
43.试论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及遏制对策
民事诉讼法学方向:
1、论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确立与适用。
2、论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论民事执行救济机制的构建。
4、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
5、论督促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6、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7.民事诉讼的特点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9.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
10.对法院调解原则的理解
11.辩论原则的含义及理解
12.处分原则的含义及理解
13.合议制度的内容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14.回避制度的内容及运用
15.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及运用
16、两审终审制度的内容及运用
17、对于民事诉讼管辖相关规定的理解及认识
18、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特点及对几种不同形式的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认识
19、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职责、作用
20、民事诉讼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21、民事诉讼各种类证据的特点及运用
22、结合实际理解第一审普通程序相关规定及其运用
23、简易程序的特点及其运用
24、第二审程序的相关内容及运用
25、审判监督程序的相关内容及运用
26、通过民事执行程序的相关内容的认识思考实践中“执行难”的问题及解决
27、对我国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思考。
28、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9、论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置。
30、论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31、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