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大数据技术架构思路
气象云计算数据中心方案
气象云计算数据中心方案目录1. 气象云计算数据中心方案概述 (3)1.1 方案背景 (3)1.2 方案目标 (4)1.3 方案原则 (5)2. 气象数据资源管理 (7)2.1 气象数据的特点 (8)2.2 数据资源的获取 (9)2.3 数据存储与管理 (10)3. 云计算架构设计 (12)3.1 云计算技术基础 (13)3.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5)3.3 系统架构设计 (16)4. 气象数据分析处理 (18)4.1 气象数据分析方法 (19)4.2 数据处理平台 (21)4.3 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22)5. 气象云服务平台建设 (24)5.1 云服务平台架构 (25)5.2 服务接口与协议 (26)5.3 服务管理与维护 (28)6. 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 (29)6.1 数据安全 (31)6.2 系统稳定性和容错 (32)6.3 灾难恢复计划 (33)7. 运营与维护管理 (34)7.1 资源调度与优化 (36)7.2 性能监控与评估 (38)7.3 用户支持与培训 (38)8. 案例分析与部署实施 (40)8.1 国内外案例研究 (41)8.2 部署实施流程 (43)8.3 部署实施注意事项 (46)9. 挑战与展望 (48)9.1 技术挑战 (49)9.2 政策与法律挑战 (50)9.3 未来发展方向 (52)10. 结论与建议 (54)10.1 方案总结 (55)10.2 实施建议 (56)10.3 持续改进策略 (58)1. 气象云计算数据中心方案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频发,气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提高气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气象数据中心方案。
该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气象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为气象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方案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将气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智慧气象系统讲解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系统讲解设计方案智慧气象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气象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决策制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象灾害,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设计一个智慧气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智慧气象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更准确、可靠、实时的气象数据和预警信息。
二、系统架构智慧气象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整合多个传感器设备和数据源,以及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对气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
系统的架构如下:1. 传感器设备:包括气象观测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用于采集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
2. 数据存储和处理: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存取和高效查询。
3. 数据分析和预测: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趋势分析,预测气象变化趋势和灾害风险。
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
4.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分析和预测结果,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响应,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合理的措施。
包括灾害应急预案、交通管制、农业生产调整等。
三、系统功能智慧气象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 数据采集与实时更新: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气象数据,并及时更新到数据库中。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式识别。
找出气象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3. 天气预报与灾害预警:基于分析和模式识别结果,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
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指标。
4. 决策支持与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响应,帮助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和调整农业生产等措施。
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管制建议。
5. 数据可视化与用户界面:通过图表、地图等方式,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提供直观的气象数据和预警信息。
同时,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和操作。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气象数据对于各个领域的决策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农业生产到航空航天,从能源供应到城市规划,准确和及时的气象信息都能为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数据的需求,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开放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一、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气象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天气变化,从而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还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例如,农业部门可以根据气象数据预测灾害性天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交通运输部门可以根据气象条件优化路线规划,保障出行安全;能源企业可以依据气象信息调整能源供应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在过去,气象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中,获取和使用存在诸多困难。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气象数据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因此,构建一个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将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1、数据收集与整合要构建气象数据共享平台,首先需要广泛收集各类气象数据。
这包括气象观测站的实时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数值预报模型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建立与各个数据源的稳定连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对于不同格式和类型的数据,需要采用相应的数据转换和清洗技术,去除重复和错误的数据,提高数据质量。
2、技术架构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是构建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关键。
一般来说,平台应采用云计算技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同时,还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
在架构设计上,应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数据服务层和应用层等。
各层之间应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进行交互,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方法等内容。
二、平台架构设计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是平台设计的基础,其合理性和稳定性对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平台架构设计的关键是要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的需求,同时保证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1. 数据采集与存储层数据采集与存储层是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的基础层,包括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平台需要与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并将各种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平台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是平台的核心层,包括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
平台需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平台还需要提供灵活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
3. 服务接口与应用层服务接口与应用层是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层,包括平台的API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
通过这一层,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如PC、手机、平板等)访问平台的气象数据和服务。
平台需要提供丰富的API接口和开发工具,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气象数据和服务。
三、功能模块设计基于平台架构设计,数字化气象服务平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2.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主要负责对已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和可靠性。
该模块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以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
数据服务模块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气象数据和服务,包括查询、检索、分析、预警等功能。
佛山市南海区智慧气象平台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个性 要求 , 提供 丰富类 型 和多 维发 的符 \ 化 ‘ 需求 的跨 行业 气 象 数 据 检索 及 多 种 象精 细 化 产 品的推送 , 挖 掘气 象 数 据 行 、 【 外 的价 , 他
茹
毒 — 嚣蔓 畔; 毫
。 二 l 芝
一 . : 苎 二 兰 鞋
’ ! 寸 = ; : 三 三
==
= £
2
:
图 1 平 台 总体 架 构 图
收绱 I j 期: ! ( ) I 6一 ( } 8—1 0
简介 : 拿 义( 1 9 7 6{ I ; = _
决 策 服务平 台 、 智 慧气 象 社 区服 务 平 台 、 公 共 气
统 一推 送及 发送 监 控 ; 3 ) 应用层 : 主 要 是 将 用 户 的应 用 需求传 递 到相应 的业 务或 服 务 功能模 块 ; 4 ) 支撑 层 : 提 供业 务功 能模块 与数 据 物理层 核 心
区 的连 接 , 最 主要 功能 是连 接业 务功 能 模块 与 数
第 2期
李昱文等 : 佛山市南海 区智慧气象平 台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4 3
1 ) 用户层 : 根 据不 同用户 和 类 型 , 实 现不 同 用 户 的服务 功 能 ; 2 ) 服务 层 : 实 现 对 多 媒 体 终 端
2 . 2 智 慧气 象综 合业 务平 台
智 慧气 象综 合 业 务 平 台是 基 于本 地智 慧 气 象 数据 中心 及统一 推送 服务 平 台 , 实 现对 南 海 区 本 地天 气 的精 细 化监 测 、 预报 、 预 警 及 一 键式 发 布 的综 合气 象业 务 系统 。系统 主要 包括 : 监 测数 据 综合 分析 、 预警 分析 、 台风智 能分 析 、 降雨 统计 分析 、 预报 预测 、 一键 式预报 信 息发布 6个模 块 。 2 . 3 智慧气 象 服务 平 台 智 慧气 象 服 务平 台建 设 内容 包 括 部 门气 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城市气象预报系统设计
附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政府部门会计报表项目 (3)第一节资产负债表项目 (3)第二节收入费用表项目 (7)第三节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项目 (10)第四节净资产差异表项目 (11)第三章政府部门会计报表编制 (11)第一节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编制 (12)第二节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的编制 (22)第三节净资产差异表的编制 (24)第四章会计报表附注编制 (24)第一节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24)第二节遵循相关规定的声明 (25)第三节会计报表包含的主体范围 (25)第四节重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25)第五节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信息及说明 (25)第六节未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大事项 (27)第七节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7)第五章政府部门财务分析 (28)第一节内容构成 (28)第二节分析方法和指标 (29)第六章附则 (30)附1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样式 (31)附2 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对照表 (62)附3 调整工作底表 (135)附4 调整事项清单 (138)附5 抵销工作底表 (140)附6 抵销事项清单 (1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试点期间的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确保政府部门和单位准确、完整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库〔2015〕212号)和相关会计制度,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主要反映政府部门(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
第三条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和净资产差异表。
(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政府部门年末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分项列示。
(二)收入费用表。
反映政府部门年度运行情况。
气象信息平台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括模型库、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层,还有应用层等,而整个平台 的设计理念也兼顾了结构化、 分层化和模块化的原则。所谓用 户层就是基于用户的类型和需求,有选择性地提供服务功能; 服务层为用户提供推送和监控,基于多媒体终端为用户提供更 加便捷的服务;应用层更多的是考虑用户的个人需求,通过信 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完成用户应用需求与服务模块之间来回传 递;支撑层的主要作用是将业务功能模块与数据库核心连接在 一起,围绕数据库开展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模型库就是 构建多种模型,主要涉及台风预测模型、降雨预测模型,还有 雷达外推模型,并在逐步使用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修整优 化模型;大数据中心是气象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 不可缺少的基础,通过与其他平台相互连接的方式转换并传输 数据;在整个气象信息平台中,基础设施层都起着基础性的作 用,是支持系统硬件运行的核心,也是储存管理服务器运行的 关键环节。
引言 气象信息平台的出现,不仅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
求,也是气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智能观测、精准预报 和服务敏捷性方面,气象信息平台都有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气 象信息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多种新 型的智能化技术建成,有效打破了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 垒,通过整合数据的方式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并在相 互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析技术与储存 技术,并按照用户需求提供了跨行业的气象数据。此种情况下的 气象服务更具人性化,也具备智慧化的能力,真正为公众提供了 更加便捷的气象服务和更加准确的气象数据。
3 结束语 气象信息平台的构建,有效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工作,并在
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由此可见,信息平 台可在海量的大数据当中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遵循标准化和 集约化的原则,加快气象服务的改革力度,真正突破了核心业 务的局限,并在互联网与气象服务融合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智慧气象系统设计方案1.引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气象灾害的频发,智慧气象系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气象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高效、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2.系统架构智慧气象系统的整体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1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各类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站、气候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大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传输层。
2.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来自感知层的气象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应用层。
这一层的核心是气象数据传输网和数据中心。
数据传输网采用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快速、稳定的传输。
数据中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
2.3 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气象系统的最上层,提供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应用层包括气象预测、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应用层能够进行气象模型的训练和预测,并向用户提供准确、实时的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
3.关键技术3.1 大数据处理智慧气象系统涉及大量的气象数据,因此必须具备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中心应当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架构,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求。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3.2 气象模型智慧气象系统的核心是气象模型。
气象模型通过对过去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因此,气象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智慧气象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气象模型应当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气象观测数据、气象相似性等因素,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3 数据可视化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气象信息,智慧气象系统应当提供友好直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
数据可视化界面能够将复杂的气象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给用户,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气象情况和趋势。
4.系统优势4.1 高精度预测智慧气象系统采用先进的气象模型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气象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
大数据技术与气象预测的结合
大数据技术与气象预测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大数据技术与气象预测的结合,为气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提升。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以及这种结合对气象预测的影响和展望。
一、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1.1 数据采集与存储大数据技术为气象预测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数据采集与存储手段。
传统的气象数据采集方式主要依靠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多个数据源的获取,包括卫星数据、雷达数据、气象传感器等,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数据采集。
同时,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能够处理和保存庞大的数据量。
1.2 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另一个关键应用是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在大数据中的关联和规律。
例如,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挖掘出某地区特定季节的气象变化规律,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等手段,对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和优化,提高预测准确率。
1.3 预测模型与算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气象预测模型和算法的发展和升级。
传统的气象预测模型主要基于统计学方法,对特定条件下的气象变化进行建模。
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气象预测模型可以引入更多的变量和因素,提高预测的精度。
同时,大数据技术为气象预测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得以应用,从而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二、大数据技术对气象预测的影响2.1 提升预测准确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气象预测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预测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气象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快速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预测模型可以更快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实现更及时的预测结果。
2.2 改善应急响应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大大提升了气象预测的实时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气象数据的大数据应用浅析
气象数据的“大数据应用”浅析2014-03-24 17:03:19 作者:国家气象总局沈文海来源:CIO时代网摘要:气象数据在“大数据应用”浪潮中亟待解决的信息技术问题,是海量气象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应用。
这是气象数据能否参与“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气象数据大数据1、引言据统计,2011年全球的数据规模为1.8ZB,这些信息将填满575亿个32GB的ipad,以这些ipad做砖石,足可以垒建起两座中国的万里长城。
而到2013 年,仅中国当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就已超过0.8ZB,2倍于2012年,相当于2009年全球的数据总量。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1】而届时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将达到40ZB,如果将这些数据全部刻录成蓝光光盘,则这些光盘的总重量相当于424艘满载荷的尼米兹航空母舰。
数据量暴增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的确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很快地,“地理大数据”、“水利大数据”、“环境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乃至“气象大数据”等名词陆续出现在有关媒体上。
“大数据”逐渐成为近来人们谈论最多、思考最多的技术话题之一。
一些人憧憬于“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十分珍稀的高价值信息和珍贵商机,也有许多人困惑于目前所知“大数据”的应用范式,以此研判着可能给本行业带来的变化和新的业务契机--气象部门也是如此。
做为抛砖引玉,笔者拟就如下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1)气象数据是否具备“大数据”的核心特征?(2)业界公认的“大数据应用”的主要形态是什么?(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气象数据应用中新的价值领域在何处?需要首先具备哪些必要条件?(4)气象信息技术领域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大数据的现实以及气象数据的体量构成2.1 大数据的行业分布就数据量而言,中国的大数据近期具有如下行业分布特征:(1)互联网公司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拥有总计约2EB的数据,而其中的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占有了其中的3/4(约1.5EB)。
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分析
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气象信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防灾减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气象信息系统作为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气象数据的关键平台,其架构与功能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着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
气象信息系统的架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组成。
数据采集层是气象信息系统的基础,负责从各种气象观测设备和传感器中获取原始数据。
这些设备包括气象站、卫星、雷达、探空仪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能够实时监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多种气象要素。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这个过程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具备应对数据丢失和错误的容错机制。
数据处理层承担着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任务。
由于气象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可能存在噪声和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同时,还需要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便后续的存储和分析。
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等手段,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经过处理的气象数据。
考虑到气象数据的海量性和长期性,通常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适合存储结构化的数据,如气象站点的基本信息、观测数据的元数据等;而分布式文件系统则能够高效地存储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卫星图像、雷达回波数据等。
为了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还会采用数据索引和分区等技术。
应用服务层是气象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基于存储的数据提供各种气象服务和应用。
这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灾害预警、专业气象服务(如航空、农业、交通等领域的气象服务)等。
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统计预报方法,结合实时的气象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大数据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气象预测。
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为气象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大数据在气象预测中的优势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等,这些数据可以为气象预测提供丰富的信息。
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挖掘出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和趋势,从而为气象预测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最后,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使气象预测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与传统气象预测方法相比,大数据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大量的实时数据,使得气象预测更加准确和及时。
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分析挖掘出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和趋势,使得气象预测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最后,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数据展示形式,使得气象预测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变化趋势,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大数据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案例以某地区的气象预测为例,该地区采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气象预测。
首先,该地区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收集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其次,该地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出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和趋势。
最后,该地区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使气象预测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变化趋势。
通过这些努力,该地区的气象预测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大数据在气象预测中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预测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大数据技术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庞大,这对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1.3 预期效果 (4)二、总体设计 (5)2.1 设计目标 (6)2.2 总体架构 (7)2.3 功能模块划分 (9)三、数据采集与整合 (10)3.1 数据来源 (11)3.2 数据采集方式 (12)3.3 数据清洗与整合 (14)四、数据处理与存储 (15)4.1 数据处理流程 (16)4.2 数据存储方案 (18)4.3 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 (19)五、数据分析与服务 (20)5.1 分析工具与技术 (22)5.2 数据可视化展示 (23)5.3 数据服务接口 (24)六、平台功能与性能 (26)6.1 平台功能概述 (27)6.2 性能优化策略 (28)七、运维管理与支持 (30)7.1 运维管理体系 (31)7.2 技术支持与服务 (33)7.3 培训与推广计划 (34)八、预算与投资估算 (35)8.1 项目预算 (36)8.2 投资估算 (37)九、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8)9.1 风险识别与评估 (39)9.2 应对措施 (40)十、总结与展望 (41)10.1 项目成果总结 (42)10.2 发展前景展望 (44)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气象数据在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应急响应等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气象大数据资源,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满足社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我们提出了“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集气象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高效共享和便捷服务。
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气象数据的弹性扩展和快速响应,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气象信息服务。
本方案将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气象服务的科学性、精确性和时效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福祉。
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该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以支持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
该文介绍了农业气象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详述了平台的设计思路、架构及功能模块,并使用实际案例对平台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和用户反馈,总结了平台的优势和改进空间,并展望了未来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1 农业气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及其价值农业气象是指将气象科学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研究和监测气候变化和天气状况对农作物生长、灾害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农业气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确、全面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首先,农业经营者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和分析气象数据,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期,优化种植方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其次,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气象参数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帮助农民做好防御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霜冻等)的准备工作。
通过及时调整农事活动安排,减少损失和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农业气象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病虫害预测与防控。
通过分析气象要素、作物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病虫害流行规律的关联性,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最后,在精确农业管理方面,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有助于实现农田环境监测、土壤肥力评估、灌溉调度等个性化农业决策。
结合传感器技术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块特定的农业气象信息,为农民提供个体化农事指导,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民收益[1]。
2 平台设计思路和架构概述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思路是建立一个集成化的平台,以实现各类农业气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其整体架构分为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在数据层,平台通过多种手段收集农业气象数据,包括传感器网络、气象观测站、遥感技术等,以获取多维度、全量化的数据。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物理部署位置选择:最
的城市云中心(无锡、南
近
京等),或者上海超算中心
云化资源池。
气象公有云部署和设想
19 1 9
CIMISS平台与云平台的关系分析
1、应用拆分
CTS
2、应用/WEB上云
国家气象云参考部署架构
天气预报
气象公有云
应用1 应用2 应用3
减灾服务
气象观测
卫星遥感
科研计算
数值预报
国家气象云主中心
同城双活中心 应用2 省级分中心 异地灾备中心 应用1 应用3 省级分中心 省级分中心
国家气象云建设
1个主中心(含北京局) +1个同城灾备中心 +1个异地灾备中心 +30个省级分中心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CONTENTS
1
需求梳理及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行业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2
3
章节 PART
Hale Waihona Puke 01需求梳理及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局新一代信息工程总体技术架构理解
重点解析:总体架构和云架构是衔接-演进的关系
资源整合共享是国家新一代信息工程建设的重点
实施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夯实气象云建设基础
标准体系建设
技术架构 安全标准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数据标准 服务标准
国家级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气象云计算平台网络拓扑架构
气象有私有云资源池
气象有公共服务资源池
气象云内外网数据安全传输
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引言 (1)2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3)2.1概述 (3)2.2数据基础决定平台框架 (4)2.2.1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4)2.2.2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7)2.2.3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9)2.3数据分类决定应用方案 (12)2.4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层次 (13)2.4.1大数据集成层 (14)2.4.2大数据存储层 (15)2.4.3大数据分析层 (15)2.4.4大数据应用层 (16)3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架构 (16)3.1组件构成 (16)3.1.1横向层 (16)3.1.1.1大数据集成层 (16)3.1.1.2大数据存储层 (19)3.1.1.3分析层 (20)3.1.1.4使用层 (21)3.1.2垂直层 (23)3.1.2.1信息集成 (24)3.1.2.2大数据治理 (24)3.1.2.3服务质量层 (25)3.1.2.4系统管理 (27)3.3原子模式 (28)3.3.1数据使用组件 (29)3.3.1.1可视化组件 (29)3.3.1.2即席发现组件 (30)3.3.1.3数据转储组件 (31)3.3.1.4信息推送/通知组件 (31)3.3.1.5自动响应组件 (32)3.3.2数据处理组件 (32)3.3.2.1历史数据分析组件 (32)3.3.2.2高级分析组件 (33)3.3.2.3预处理原始数据组件 (34)3.3.2.4即席分析组件 (35)3.3.3数据访问组件 (36)3.3.3.1web和社交媒体访问组件 (36)3.3.3.2物联网设备数据的访问组件 (39)3.3.3.3基础数据(观测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访问模式 (40)3.3.4数据存储组件 (41)3.3.4.1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1)3.3.4.2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2)3.3.4.3传统数据存储组件 (42)3.3.4.4云存储组件 (42)3.4复合模式 (43)3.4.1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43)3.4.2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44)3.4.3OLAP在线分析 (45)3.4.4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46)3.4.4.1.1图 10. 将原子模式映射到架构层 (48)3.5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48)4.1概述 (49)4.2技术架构的关键问题 (49)4.2.1hadoop (49)4.2.2数据库 (49)4.2.3流计算 (50)4.3数据库功能支持 (50)4.3.1开发及应用接口 (50)4.3.2SQL语法兼容性 (52)4.3.3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55)4.3.4热数据 (56)4.3.5冷数据 (56)4.3.6表分区功能 (57)4.3.7表压缩功能 (58)4.3.8大表索引管理 (58)4.3.9数据导入与导出 (59)4.3.10多级数据存储 (60)4.3.11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支持 (61)4.3.12全文数据处理 (61)4.3.12.1安全可靠与运维能力 (62)4.3.12.2资源管理 (62)4.3.12.3系统容错性 (65)4.3.13单点故障消除 (66)4.3.14容灾与备份 (68)4.3.15在线扩容 (69)5大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1)5.1质控治理服务(云平台) (1)5.1.1质量规则 (3)5.1.3数据比对 (4)5.1.4数据检测 (5)5.1.5数据质量评分 (5)5.2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城市) (6)5.2.1架构设计 (6)5.2.2服务总线 (7)5.2.2.1服务总线架构 (7)5.2.2.2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8)5.2.2.3服务目录 (9)5.2.2.4服务授权 (10)5.2.2.5服务网关 (10)5.2.2.6服务监控 (11)5.2.2.7服务SDK (11)5.2.3数据超市 (12)5.2.3.1数据多维展示 (12)5.2.3.2数据检索 (13)5.2.3.3数据订阅 (13)5.2.3.4数据评分、评论 (13)5.2.3.5数据可视化 (14)5.2.3.6数据气象局 (14)5.2.3.7数据反馈 (15)5.3数据资源服务 (15)5.3.1数据目录创建 (15)5.3.1.1数据目录申请 (15)5.3.1.2数据集目录完善 (16)5.3.1.3数据目录初始化 (17)5.3.2标签生成 (17)5.3.3目录审批管理 (17)5.4.1数据挖掘 (18)5.4.2数据可视化 (22)5.4.2.1地图 (23)5.4.2.2图表 (24)5.5数据开放服务 (34)5.5.1数据开放目录管理 (34)5.5.1.1目录设计 (34)5.5.1.2数据开放目录的梳理 (35)5.5.2数据开放加工机制 (35)5.5.2.1数据再整理 (35)5.5.2.2数据失真 (36)5.5.3数据开放方式管理 (38)5.5.4数据开放生命周期管理 (38)5.5.4.1数据规划设计 (38)5.5.4.2数据运行维护 (39)5.5.4.2.1待发布数据集 (39)5.5.4.2.2数据集目录查询 (39)5.5.4.2.3数据集更新 (39)5.5.4.2.4数据集目录修改 (40)5.5.4.2.5数据集目录下线 (41)5.5.4.2.6数据集目录删除 (41)5.5.4.2.7数据绩效评价 (41)5.5.5数据开放授权管理 (41)5.5.6开放服务管理机制 (42)5.5.6.1数据目录申请流程 (42)5.5.6.2数据集目录完善 (43)1引言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
气象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气象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随着气候环境不断变化,气象预测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天气,需要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气象数据,这就需要利用气象大数据技术进行实现。
一、气象数据的采集气象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和模式模拟。
气象观测站对地面气象数据的观测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各种气象要素,例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数据。
而卫星遥感则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气象数据,例如风、温、湿度等。
模式模拟则会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气象数据,例如气候模式、污染扩散模式等。
二、气象数据的处理气象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分类三个步骤。
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目的是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
对于气象数据而言,无效数据通常是指观测点上的数据传输中断,或者是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异常数据则通常是由于观测点设备出现损坏或者干扰而导致的数据失真。
对于这些数据,需要通过数据清洗算法进行处理,包括滤波、插值、修补等操作。
2.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数据归一化、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转换等。
其目的是将气象数据转换为可被机器理解和处理的格式,使得数据量更加合理,更容易进行后续分析。
3.数据分类数据分类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分门别类。
在气象数据领域,可以根据观测站地点、观测时间、观测要素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
分类后的数据可以更加精细地展现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程度。
三、气象数据的分析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分为两类:基本气象要素分析和气象灾害预测分析。
1.基本气象要素分析基本气象要素是气象数据中最基本的数据,例如气温、湿度、降雨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和发生概率,帮助人们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措施。
这种分析往往需要应用到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中。
2.气象灾害预测分析气象灾害预测分析主要指非常规天气事件的预测和预警。
例如台风、暴雨、大雪等,这些天气事件通常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气象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气象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气象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气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度、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高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能力:气象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大量的气象数据,然后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到气象预报中心和用户端。
2.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气象数据量庞大,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
3. 开发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数字化转型应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包括天气预报、环境气象、水文气象、农业气象等服务。
4. 加强气象信息安全保护: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气象数据的安全性愈来愈重要。
需要加强气象信息的安全保护,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措施。
5.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推动气象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需要多方合作,包括与电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的合作,推动气象数字化转型。
总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分析和预测、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信息安全保护以及多方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推进气象数字化转型,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收集和处理天气数据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气象数据是从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减少对自然灾害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需求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需要能够处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气象数据,包括实时观测数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
同时,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可扩展性:随着气象数据的增加,系统需要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同时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数据源和新的处理模块。
2. 实时性: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处理实时的气象数据,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3. 可靠性:系统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够在故障恢复后自动恢复数据。
4. 安全性:系统需要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同时确保系统不受到恶意攻击。
二、系统架构大规模气象数据平台的架构应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组件:1. 数据采集和存储模块:该模块负责收集各种类型的气象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该模块可以部署在多个位置,以便数据可以定期备份到另一个地方。
2. 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处理和分析气象数据,并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信息。
处理模块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来预测天气和预测天气事件。
3. 用户界面模块:该模块负责向用户展示气象数据和与用户交互。
用户可以使用此模块进行查询、可视化和交互。
4. 安全和身份验证模块:该模块为用户提供安全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功能,同时保护气象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5. 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管理系统的配置、部署和监控。
它也可以跟踪系统中的问题,并提供故障恢复机制。
三、技术实现在实现上述架构时,需要考虑使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各种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的讨论:1. 大数据技术:由于气象数据的规模非常大,系统需要使用分布式和容错的大数据技术来处理和存储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大数据应用技术架构设计思路二〇一五年五月文档信息客户单位: 内部技术机密心项目:文档:.docx版本:0.9(150521) 发布日期: 未发布修订历史目录文档信息 (ii)修订历史 (ii)1 引言 (1)2 气象行业大数据分类 (2)2.1 概述 (2)2.2 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3)2.3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5)2.4 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6)2.5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气象信息进行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大数据平台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逻辑构成 (9)3.1.1 大数据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数据改动和存储层 (10)3.1.3 大数据分析层 (10)3.1.4 大数据应用层 (10)3.2 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组件构成 (11)3.2.1 横向层 (11)3.2.2 垂直层 (16)4 大数据平台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概述 (19)4.2 原子模式 (19)4.2.1 数据使用组件 (20)4.2.2 数据处理组件 (22)4.2.3 数据访问组件 (24)4.2.4 数据存储组件 (28)4.3 复合模式 (29)4.3.1 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30)4.3.2 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30)4.3.3 OLAP在线分析 (31)4.3.4 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32)4.4 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35)5 技术架构实现选择产品 (35)5.1 概述 (35)5.2 技术架构的关键问题 (35)5.3 分布式存储与分布式应用 (35)5.4 服务平台的硬件架构与调整 (37)5.5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37)5.6 NOSQL数据库 (37)5.7 数据集成工具 (37)5.8 数据分析软件 (37)5.9 Web应用以及Web开发的关键问题 (37)6 我们的研发策略 (37)6.1 效益 (37)6.2 目前的形势 (37)6.3 针对目前直接的应用需求 (37)6.4 技术储备与项目应用 (37)6.5 如何保证将来的扩展 (37)1引言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
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
“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
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
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
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2.1概述“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
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
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
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
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
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 。
这些信息长期存储于气象各部门的平台上未能加以合理利用。
另一方面,这些数据本身就是分散存储于多个服务器平台上,急需应用分布式平台统一管理。
因此,我们亟需一种结构化和基于模式的方法来简化定义完整的大数据架构的任务。
因为评估一个业务场景是否存在大数据问题很重要,所以我们包含了一些线索来帮助确定哪些业务问题适合采用大数据解决方案。
2.2数据基础决定平台框架2.2.1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RDBMS:关系型数据库;ETL:数据清晰、转换、装载的过程;ELT:数据清晰、装载、转换的过程;CDC:增量数据复制。
有同步和异步两种模式。
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2.2.2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根据气象服务需要,业务问题可分类为不同的大数据问题类型。
以后,我们将使用此类型确定合适的分类模式(原子或复合)和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但第一步是将业务问题映射到它的大数据类型。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业务问题并为每个问题分配了一种大数据类型。
2.2.3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按特定方向分析大数据的特征会有所帮助,例如以下特征:数据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
对数据进行分类后,就可以将它与合适的大数据模式匹配:●分析类型—对数据执行实时分析还是批量分析。
请仔细考虑分析类型的选择,因为这会影响一些有关产品、工具、硬件、数据源和预期的数据频率的其他决策。
一些用例可能需要混合使用两种类型:⏹临近分析;分析必须实时或近实时地完成。
⏹历史分析针对战略性业务决策的趋势分析;分析可采用批量模式。
●处理方法—要应用来处理数据的技术类型(比如预测、分析、临时查询和报告)。
业务需求确定了合适的处理方法。
可结合使用各种技术。
处理方法的选择,有助于识别要在您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中使用的合适的工具和技术。
●数据频率和大小—预计有多少数据和数据到达的频率多高。
知道频率和大小,有助于确定存储机制、存储格式和所需的预处理工具。
数据频率和大小依赖于数据源:⏹按需分析,与社交媒体数据一样⏹实时、持续提供(天气数据、交易数据)⏹时序(基于时间的数据)●数据类型—要处理数据类型—交易、历史、主数据等。
知道数据类型,有助于将数据隔离在存储中。
●内容格式(传入数据的格式)结构化(例如RDMBS)、非结构化(例如音频、视频和图像)或半结构化。
格式确定了需要如何处理传入的数据,这是选择工具、技术以及从业务角度定义解决方案的关键。
●数据源—数据的来源(生成数据的地方),比如Web 和社交媒体、机器生成、人类生成等。
识别所有数据源有助于从业务角度识别数据范围。
该图显示了使用最广泛的数据源。
●数据使用者—处理的数据的所有可能使用者的列表:⏹业务流程⏹业务用户⏹企业应用程序⏹各种业务角色中的各个人员⏹部分处理流程⏹其他数据存储库或企业应用程序●硬件—将在其上实现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硬件类型,包括商用硬件或最先进的硬件。
理解硬件的限制,有助于指导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选择。
2.3数据分类决定应用方案将不同的数据类型集成后,统一按照大数据进行处理,如下图:2.4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层次逻辑构成从框架上展示了各个组件的组织方式。
这些层提供了一种方法来组织执行特定功能的组件。
这些层只是逻辑结构;这并不意味着支持每层的功能在独立的机器或独立的进程上运行。
大数据平台通常由以下逻辑层组成:1.数据集成层2.数据存储层3.数据分析层4.数据使用层2.4.1大数据集成层要全面考虑来自所有渠道的,所有可用于分析的数据。
要求团队中的数据专家阐明执行需求所需的数据。
这些信息包括:●格式—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
●速度和数据量—数据到达的速度和传送它的速率因数据源不同而不同。
●收集点—收集数据的位置,直接或通过数据提供程序,实时或以批量模式收集数据。
数据可能来自某个主要来源,比如天气条件,也有可能来自一个辅助来源,比如媒体赞助的天气频道。
●数据源的位置—数据源可能位于企业内或外部。
识别您具有有限访问权的数据,因为对数据的访问会影响可用于分析的数据范围。
2.4.2大数据存储层此层负责从数据源获取数据,并在必要时,将它转换为适合符合分析方式的格式。
例如,可能需要转换一幅图,才能将它存储在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 存储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仓库中,以供进一步处理。
规范1和治理策略要求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合适的存储。
2.4.3大数据分析层分析层读取数据改动和存储层整理(digest) 的数据。
在某些情况下,分析层直接从数据源访问数据。
设计分析层需要认真地进行事先筹划和规划。
必须制定如何管理以下任务的决策:●生成想要的分析●从数据中获取洞察●找到所需的实体●定位可提供这些实体的数据的数据源●理解执行分析需要哪些算法和工具。
2.4.4大数据应用层此层使用了分析层所提供的输出。
使用者可以是可视化应用程序、人类、业务流程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