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合集下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模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模版

第27卷 第1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7 No.12008年1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2008收稿日期:2007–01–01;修回日期:2007–12–11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35679);2002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资助项目(20020183061)作者简介:张 三(1960–),男,博士,1983年毕业于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试验研究方面的工作。

E-mail :zhangmail@ 。

砂土中单桩静载的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模拟周 健1,郭建军2,张 昭1(1. 后勤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系,重庆 400041;2. 中国科学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摘要:介绍了论文格式和书写,作者可以按此短文的格式排版。

关键词:论文;修改;格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VIEW SUGGESTION TO TECHNICAL PAPERZHANG San 1,LI Si 2,WANG Laowu 1(1.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0041,China ;2.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1,China )Abstract :A form of short paper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review suggestion. The technical papers can be revised by authors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ion ,and it can also be processed in the form of this short paper. Key words :technical paper ;revision ;form1 引 言砂土中桩端荷载-沉降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

2022年12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Dec.2022 第39卷 第4期(总第122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4(Sum.No.122)【理论研究】收稿日期:2022-09-21作者简介:姚 骞(1995-),男,河南济源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姚 骞,刘婉婷,王述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立足未来科技发展趋向,优化育人路径、整合育人资源、解放育人思想,提出研究型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定位,探索出了一套以实践为载体,四措并举、综合改革、优化体系、突出特色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4-0084-0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1],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原创才干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外化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全国教育大会为起点,国家层面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确定了教改的根本遵循和宏伟蓝图[2],其核心在于家国情怀、创造能力和社会意识。

2019年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评选结果公示
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于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召开。

评审委员会由包括九位院士在内的十五位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理事长何满潮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副理事长康红普担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6项,现予公示。

公示时间从2019年9月5日-16日。

评审结果见附件。

附件:
1. 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评
审通过项目目录
2.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评
审通过项目目录
3.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评审通过项目目录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邮编:100029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19年9月5日
附件1
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通过项目目。

201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

201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

201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摘要:1.2018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简介2.奖项设立背景和意义3.评选过程和评审委员会构成4.获奖项目介绍5.公示期和联系方式正文:2018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是授予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奖项。

该奖项设立于1990 年,旨在促进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鼓励和表彰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的杰出人才。

2018 年的评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各省市和行业的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然后由学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终评。

评审委员会由包括8 位院士领衔、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及青年人才专家在内的共29 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任辉启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陈云敏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经过严格的评审过程,最终评选出6 个自然科学特等奖项目。

这6 个获奖项目分别为:1.**项目名称1**,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主要完成人:**姓名1**等。

2.**项目名称2**,主要完成单位:**单位2**,主要完成人:**姓名2**等。

3.**项目名称3**,主要完成单位:**单位3**,主要完成人:**姓名3**等。

4.**项目名称4**,主要完成单位:**单位4**,主要完成人:**姓名4**等。

5.**项目名称5**,主要完成单位:**单位5**,主要完成人:**姓名5**等。

6.**项目名称6**,主要完成单位:**单位6**,主要完成人:**姓名6**等。

公示期为5 个工作日,自公示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标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需加盖本单位公章。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1.罗迎社教授罗迎社,男,1954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二级教授,我校首批“树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人社部、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日本名古屋大学、岐阜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员。

“工程流变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力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湖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国际流变学学会理事(唯一的中国籍理事)。

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流变学科学术带头人。

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3项(10672191,11072270,51178474);教育部重点、省自科重点和教育厅重点各1项;出版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147篇,其中SCI 收录32篇,EI收录49篇,ISTP收录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各5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化学学会联合授予的“第二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E-mail:lys0258@/doc/b25647362.html2.贺国京教授贺国京,男,1964年5月生,湖南岳阳人,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南省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瑞典Lulea大学兼职教授。

IASC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国际科学与计算工程学会)国际会员,IABS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 国际会员,IABMA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Maintenance and Safety, 国际桥梁运营与安全协会),全国结构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湖南分会委员,铁道部铁路特色(铁道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公路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建筑管理协会副主任。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显示性成果认定及加分细则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显示性成果认定及加分细则

附件: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显示性成果认定及加分细则(2017年修订版)一、学术论文1、发表已见刊的论文基础计分规则如下:◆1篇SCI一区期刊论文计240分;◆1篇SCI二区期刊论文计120分;◆1篇SCI三区期刊论文计60分;◆1篇SCI四区期刊论文计30分;◆1篇CSCD核心库期刊论文计15分;◆1篇CSCD扩展库期刊论文或SCOPUS收录期刊论文计10分;◆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计6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篇其它期刊论文计1分(含中英文,须含有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或e-ISSN)。

2、下列国家行业权威中文期刊而未被SCI收录的论文计25分:3、1篇SCI论文进入ESI 0.1%(全球TOP 0.1%,工程学或地球科学),追加1000分;1篇SCI论文进入ESI 1%(HCP,工程学或地球科学),追加300分;1篇SCI论文进入ESI 3%(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工程学或地球科学),追加150分。

ESI论文引用情况以当年奖学金评定成果公示之前为截止日期,以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出具的检索证明为依据,一个年度只能提交一份检索证明。

论文加分以参加奖学金评定当年实际计算。

4、被EI收录的期刊论文在原期刊类别基础上再追加5分;5、说明(1)上述所有论文均指期刊正刊论文,不含没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或e-ISSN的其它出版物,也不包含发表在国内非学术期刊上面的论文。

论文内容必须与所就读的学科领域相关。

(2)对于在SCI源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正式刊出或在线发表(online),被检索的论文需出具图书馆检索报告,SCI分区以刊出当年的中科院按期刊大区分区目录为准,刊出当年分区未公布的以上一年公布目录为准。

对于EI源刊上见刊发表的论文,需出具图书馆检索报告方可认定为EI收录,当年无检索报告而在次学年评奖有效区间内收录的,在次年评奖计分时可按EI收录分值扣除上一学年已按其他相应类别记分分值的差值计分(只计分差,凡已使用论文均不能再次使用作为门槛条件)。

我校论文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潘一山

我校论文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潘一山

我校论文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潘一山
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我校唐巨鹏,潘一山,李成全等发表的论文“有效应力对煤层气解吸渗流影响试验研究”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该论文发表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8期上,研究成果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49027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374040),采用自制的三轴瓦斯渗透仪,试验模拟了煤层气在复杂地应力条件下的赋存和运移开采过程,得到了有效应力与煤层气解吸和渗流特性间的关系,从实验角度证明了煤层气开采中三阶段主导作用的存在,研究结果对瓦斯灾害的有效防治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科学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从2007年开始进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的评选,每年评选一次,国际论文源为前一年被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国内论文源为前一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国内论文。

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论文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50多个学科领域。

此次中国科技论文评选出的100篇国内论文分布在88个机构中,其中,工业技术40篇、医学29篇、基础科学20篇、农林牧渔11篇。

科研论文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的反映。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鼓励和政策,不断夯实科研基础和科技平台建设,对科技人才和队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科研论文数量稳步增长,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
Hydraulics of Groundwater
Jacob Bear
2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Elsevier Sci Ltd
3
Groundwater
Ground Water Publishing CO.
4
Water Resource Research
AmericaGeophysicalUnion
publishinguk20riverresearchandapplicationjohnwilleysonsltd21waterairandsoilpollutionkluweracademicpublishing22水利水电技术北京水利部信息研究所23水利学报24水文2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7水科学进展28工程勘察29中国农村水利水电30中国岩溶31人民长江32人民黄河33地球科学34地质科技情报35地学前缘36地理学报37地理科学38地下水39水资源保护40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41中国科学d辑42科学通报43武汉大学学报44四川大学学报45河海大学学报46清华大学学报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上海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中国地理学会等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水利部农水司陕西省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河海大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武汉岩土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本学科一直是“211”建设重点学科群之一。近年来以环境污染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特色,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这一地球科学优先发展领域,保持着自己的学科优势。

2017科技成果奖

2017科技成果奖

1
1
40
多源多尺度监测信息综合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二等奖 采集与协同处理及水利应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用关键技术
4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系会 复杂应急物流网络可靠性 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 诊断与优化研究
42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沙质海岸多尺度地貌形态 二等奖 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与精细 模拟方法
河海大学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 环境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 河海大学 四川大学 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 江苏省水利防汛物资 储备中心 日本名古屋大学 河海大学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 工程科学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
1
1
1
16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
17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
18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
19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
20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1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超大规模省级电网运行控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一等奖 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苏州供电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南京供电公司 河海大学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 水资源取用水多目标智能 水利委员会) 三等奖 化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水利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水文局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 300m级高心墙堆石坝施工 程局有限公司 一等奖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川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支撑大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二等奖 的负荷建模关键技术与应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用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 公司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 二等奖 加快福建省海铁联运发展 河海大学 的战略研究
1
3

采矿系教师简介

采矿系教师简介

采矿系教师简介华心祝个人简介 (2)孟祥瑞个人简介 (2)高明中个人简介 (3)李德忠个人简介 (3)钱彪个人简介 (4)涂敏个人简介 (4)余忠林个人简介 (5)廖学东个人简介 (5)赵光明个人简介 (5)査文华个人简介 (6)杨科个人简介 (6)常聚才老师简介 (7)高召宁个人简介 (7)李迎富个人简介 (8)徐乃忠个人简介 (8)王磊个人简介 (9)成云海个人简介 (9)付志亮个人简介 (9)李英明个人简介 (10)付宝杰个人简介 (10)张向阳个人简历 (10)韩磊个人简介 (11)刘效云个人简介 (11)华心祝个人简介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2005年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7年入选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入选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2007年荣获第八届“安徽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煤矿顶板事故防治专家组成员及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井工开采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库成员。

曾主讲本科生《煤矿开采学》、《非煤矿开采技术》、《采矿新技术》等课程。

主持完成和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校级教研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参编国家“九五”规划教材《采矿学》,第三批国家级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重点攻关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完成和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和承担其它纵横向科研21项,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共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3项,获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1项;获市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14项。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采矿工程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关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和安全方面,因为技术方面关系到采矿工程的生产质量,安全问题则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摘要】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存在课程学习周期长、实习教学环节薄弱和学生专业课学习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将三维立体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指导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维立体技术;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1.引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属于专业教学模块,其目的是在学生已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通过毕业设计的方式,综合应用和深化本专业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达到如下要求:①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研究和实际训练能够将理论认识深化、扩展知识领域、延伸专业技能;②学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数据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图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工程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正确的技术经济观点和工程全局意识;④接受现代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及其它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是对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

下面将为您介绍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名单,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些优秀科技成果以及背后的科研人员。

一、特等奖1.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一等奖1. “某某项目”:通过长期的科研工作,该团队在某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2.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二等奖1.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2. “某某项目”: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该团队在某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的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三等奖1. “某某项目”: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该团队在某领域的应用技术优化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的科研合作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获奖项目和个人都是我国科技事业中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肯定。

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能够不断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很高兴看到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如此广泛的领域,这些项目的获奖不仅是对科学家们辛勤努力和创新精神的肯定,更是对我国科技实力的展现和增强。

2018年《岩石矿物学杂志》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简介王鹏

2018年《岩石矿物学杂志》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简介王鹏

第38卷第1期2019年1月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1NERALOG1CAVol.38,No.1:143Jan.,20192018年《岩石矿物学杂志》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简介——王鹏获奖论文:《河南嵩县松里沟金矿床中硏化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X2016年第35卷第4期)。

王鹏,男,1991年10月出生。

2014年7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2017年7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9月至今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成矿学,合作导师为毛景文院士和叶会寿研究员。

合作发表学术论文7篇(含第一作者论文1篇)。

其中英文SCI1篇,中文SCI1篇,中文核心5篇。

获2015年和2016年硕士研究生A等学业奖学金,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校优秀毕业生和2017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主持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企业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项。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与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重点是研究该系统中与金共生的碼化物、碼的硫盐矿物和锡的硫盐矿物等的共生组合、交代关系及其对金成矿的指示意义。

与金共生或者有密切关系的特殊矿物记录着金矿形成的重要信息。

松里沟金矿是熊耳山地区最近发现的一个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产于太华群片麻岩NWW向的断裂带中,己探明金资源储量达26to其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阶段,即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硏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

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碳酸盐化。

论文报道了在金-碼化物阶段发现的大量与金共生的硏化物,包括确铅钮矿、碼铅矿、碼钮矿、碼金矿、碼金银矿、硫碼钮铅金矿、辉碼钮矿,此外还有与金共生的磁铁矿、重晶石和与金处于同-阶段的辉钮矿,确认松里沟金矿床为一碼化物型金矿床。

2016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2016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马宏伟
7
李倩倩
钟祥市石城中路地下商业街人防工程设计
解放军理工大学
李薇
8
兰天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坝基及边坡水文地质评价与渗流场分析
武汉大学
陈益峰
9
李大为
煤层注入超临界CO2渗流及增透规律试验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吴迪
10
黎伟佳
东莞地铁一号线汽车总站地铁站主体结构与施工设计
北京科技坏机理研究
同济大学
朱合华
22
汪尧
运营压力及腔体形态对盐穴储气库稳定性的影响
西南石油大学
刘建军
23
汪杨
微生物加固砂土试验研究
重庆大学
刘汉龙
24
谢江岳
富水地层隧道软弱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规律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王迎超
25
闫晓
隧道围岩压力拱特性与承载能力的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宋宏伟
26
杨鹏锦
油页岩相似材料研制及基本力学试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杨圣奇
12
吕伍杨
岩石耐温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
申艳军
13
栾英成
超大断面隧道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力学性能及设计研究
山东大学
王琦
14
罗军
深部磷矿体连续开采采场支护方法与设计
中南大学
赵国彦
15
米姝
巷道围岩保护层开采防冲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王凯兴
16
彭媛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不同粗糙面渗流特性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李长洪
2
方黄城
城市地铁隧道衬砌劣化特性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系简介

中南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系简介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系基本概况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系早在1953年中南土建学院成立时便已建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在路内外享有盛名的已故桂铭敬教授和邝国能教授均曾经担任过该教研室的主任,为教研室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目前隧道教研室共有教师16名,其中院士1人(刘宝琛院士),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2人。

与桥梁教研室共同享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余人,硕士生30余人,博士生10余人。

研究领域本系教师长期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备一流的学术水平,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实际从事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

在城市隧道施工环境影响预测与控制、隧道病害的综合整治技术、隧道工程动力分析理论、隧道极限分析理论、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隧道通风与防灾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007年,依托本学科及土木工程其它学科,成功申报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并正在研建隧道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可进行各种复杂多场耦合地质条件下的隧道静动力试验。

研究成果近几年完成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1)针对我国既有铁路隧道由于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引起的翻浆冒泥等铺底病害,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等手段,揭示了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累积疲劳破损机理,完善了我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首次提出了不同隧道铺底结构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的综合整治措施。

(2)对极限分析理论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岩土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博士论文“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岩土工程极限及其应用”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出的岩土极限分析非线性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工程应用前景。

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简报第一期

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简报第一期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简报2008年第1期(总第1期)学会办公室编 二O O八年八月目录—上级文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奖”评选·梁正召博士获得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罗哈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评选结果·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二届“科学进步奖”评选结果·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评审结果·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卡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关于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业内动态—·第二届国际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大会在河海大学胜利召开·第七届钱家欢讲座在河海大学举办·海峡两岸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主席P.S. Pinto教授访问河海大学岩土所·第十届国际滑坡与工程边坡卫星会议——滑坡实时监测研讨会召开·岩土工程抗震设计趋势国际工作站会议在南京召开·第四届国际岩土地震工程及土动力学大会在美国举行·汶川地震紫坪铺大坝地震受损·美国密西西比河爆发特大洪水导致溃堤—学术会议信息—·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SINOROCK 2009, the 2009 ISRM-Sponsore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Characterization, Modelling, and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11th Multidisciplinary Conference on Sinkholes and th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Karst: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Solve Karst Problems—分会信息—·分会文件·学会通知·分会招聘—业内信息—·河海大学多功能CPTU车载测试系统创 刊 词金凤腾飞,览岩土智慧;玉龙吟唱,赏环境通讯。

重磅:2017年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揭晓!

重磅:2017年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揭晓!

重磅:2017年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揭晓!今天(12月1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项目结果,今年全部授奖项目为320项。

各奖项数量如下:作为仅次于国家三大奖的教育部科技奖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期青塔统计了今年各大高校的获奖总数排名情况,全国仅有111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

•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技术发明奖(其中含专利类),授予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的个人和单位;•科技进步奖(其中含推广类和科普类)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或在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单位;•青年科学奖授予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

从今年公布的授奖结果上看,全国共有111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

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今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各获得17项教育部科技奖,总数并列全国第一。

清华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1项特等奖、1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和1项青年科学奖,其中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获得的自然科学特等奖也是今年唯一一个特等奖。

北京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7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和2项青年科学奖。

此外,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6项教育部科技奖,并列第三。

东南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0项,上述五所高校获奖数都超过了10项,大大超过其他高校。

另外,同济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获奖数也较多。

各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统计结果和详细名单如下(统计结果不含高校参与获奖数;技术发明奖含专利奖;科技进步奖含推广类和科普类获奖项目):(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

王成虎赴韩国参加2017国际岩石力学青年论坛

王成虎赴韩国参加2017国际岩石力学青年论坛

王成虎赴韩国参加2017国际岩石力学青年论坛
佚名
【期刊名称】《《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会议背景2017国际岩石力学青年学者论坛于2017年5月11-13日在韩国济州岛召开。

会议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办,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和韩国岩石力学学会承办。

到会人员达150多人,近2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大会。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岩石力学的挑战和机遇,主要议题包括:基础岩石力学、实验室分析、岩石力学和岩石工程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地下开挖、民用和采矿工程地下开挖、边坡稳定性、地表沉降和地下采矿系统、可持续发展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影响、石油地质力学、岩石动力学、岩体的耦合过程、采矿和土地开发的环境问题、安全风险管理、岩石力学的新领域和创新。

【总页数】1页(P38-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2
【相关文献】
1.300名中俄青年齐聚俄罗斯萨马拉重庆代表团赴俄参加第三届中俄青年论坛 [J],
2.谢富仁等赴蒙特利尔参加国际岩石力学大会 [J], ;
3.地壳所6人赴南非参加2017国际岩石力学会议 [J],
4.李宏等赴土耳其参加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会会议和欧洲岩石力学年会 [J],
5.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代表团赴欧参加IFD大会,东方雨虹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青年屋面冠军赛” [J], 本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8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8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8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会颁发的一个科学技术奖项。

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和团体,并推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的发展。

该奖项设立多个类别,包括科学技术成果奖、创新工程设计奖、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

每个类别都评选出一到多个获奖者,获奖者通常是在该领域有重要贡献的研究者、工程师、学者等。

获得该奖项通常需要在相关领域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如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取得重要技术创新、参与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项目等。

获奖者除了荣誉外,通常还会得到一定的奖金和聘书等奖励。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的发展,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解决岩石工程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获奖名单公示
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评选工作于11月5日结束。

共收到全国29所高校13个专业的89份毕业设计(论文),按照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评选办法,经网评、会评,评审专家委员会决定: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获奖人员共39名,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从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0日。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邮编:100029。

联系人:陆文琳 06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17年11月6日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字母排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