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状元笔记-元诗鉴赏30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诗鉴赏30例
目录
1.曹伯启《子规》
2.刘因《秋莲》
3.王冕《白梅》
4.杨维桢《题春江渔父图》
5.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6.张养浩《晨起》
7.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8.【元】虞集《听雨》【明】叶小鸾《雨夜闻箫》
9.白珽(tǐng)《余杭四月》
10.倪瓒《题王叔明<</SPAN>岩居高士图>》
11.萨都剌《过李陵台》
12.张养浩《黄州道中》
13.真山民《泊舟严滩》
14.耶律楚材《早行》
15.王冕《墨萱图》
16.许有壬《荻港早行》
17.萨都剌《越台怀古》
18.陶安《泊江州》
19.刘因《山中月夕》
20.周权《溪村即事》
21.【元】刘因《观梅有感》【唐】朱庆馀《早梅》
22.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3.杨载《到京师》
24.揭傒斯《寒夜作》
25.刘基《古戍》
26.范梈(pēng)《京下思归》
28.陈孚《江天暮雪》
29.徐元杰《湖上》
30.陈允平《登西楼怀汤损之》
正文
1.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子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3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

[3分。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三点3分。

意思对即可。

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

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4分。

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

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5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题春江渔父图
杨维桢①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②泛住家船。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③。

【注】①杨维桢:元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考中进士后历任台县尹、建得路总管推官等职。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招不赴,后隐居江湖。

此诗作于任上。

②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开之时,川谷冰融,河流涨满。

③槎头缩项鯿:此处借指上等鲜美之鱼。

(1)首两句写景角度有何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4分)
(2)三四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写远景,(1分)青天一片,白鹭徐来,色彩淡雅,为全诗染上一层明快的底色;(1分)第二句写近景,(1分)桃花绽开,江波浩渺,渔船在岸边拍打着浪花。

(1分)(也可答仰视、俯视。

描绘时大致意思相当即可)2.内容:渔父唤儿进城打酒,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鳊鱼。

(2分)情感:通过描写渔父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歆羡,(1分)对那种宁静安详、无拘无束的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分)
5.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①
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

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面上是教育子侄们不要忘记祖宗故土,表现了殷切的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又处处婉曲地流露出兴亡之感。

(2分)“江山信美非吾土”,面对大好河山,作者突然意识到这已不再是宋朝的天下,亡国之隐痛顿时涌上心头。

首句直扣诗歌的主旨,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

(3分)
2.啼鹃,相传为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

(2分)这首诗末句语意双关,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

语意含蓄,隐晦曲折而又感情深沉。

(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晨起
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

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

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

(4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1.(1)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2分。

意思对即可)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诤隋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2分。

意思对即可)
2.(2)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树吞烟”静中有动。

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4分。

从“炼字”等手法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手法1分,分析1分,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
7.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

②龙庭:指匈奴集合祭天的地方。

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

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参考答案
1.衬托。

(1分)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

(两点每点占1分)
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

(1分)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

这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和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听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雨夜闻箫
【明】叶小鸾
纱窗徒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诗人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

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

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

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

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
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诗人简介
叶小鸾(1616~1632)明末才女。

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

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注】①毵毵(sān):形容毛发细长。

②绛蜡:红烛。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雨”这一意象,其含义却又显得不同。

请结合其具体内涵进行说明。

(3分)
2.两诗都突出了“闻”和“听”,并且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境都颇为相似。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1)虞集诗中“春雨”勾起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思,烘托了他的思乡之深;(1分)叶小鸾在闻听箫声时突然被绵绵“微雨”声打断了,(1分)把思念亲人之苦表述得极为细腻。

(1分)
2.两首诗作都用听觉表现情怀,倍添忧伤色彩。

(2分)前者描写主人公身处寂静深夜时,因听到雨声而想念家乡;(1分)后者写主人公听到不知何处飘来的箫声时,却被扰人的雨声冲淡。

以动衬静,更显其忧伤情绪。

(1分)
9.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10.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

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

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

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

(4分)参考答案
1.提出两位古人,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着王蒙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比美,同时也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分不开。

2.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无此君”)。

倪瓒作为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我们欣赏的趣味所在。

11.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过李陵台
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诗人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字天锡,号直斋。

回族(一说蒙古族)。

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

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

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

【注】李陵台、望乡台,即李陵墓。

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

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

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空”字,徒劳地、白白地。

(1分)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

(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

(2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2.①对比手法。

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
②借景抒情(以哀情写哀情)。

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2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黄州道中①
张养浩②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③话旧游。

【注】①黄州,地名,元朝为黄州路,今属湖北省。

②张养浩: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

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先后担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风波。

③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

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

后世称之为“黄粱梦”或“邯郸梦”。

1.颈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蕴涵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意象叠加、寓情于景、烘托、视听结合(2分,任答两种),通过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高楼六种景物的组合,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迷惘悲凉的感情(2分)。

2.通过濯足、断鸿等处,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出对乡土的怀念之情(2分);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矛盾痛苦的心情(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
真山民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 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此诗即作于归隐时。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5分)
参考答案:
1.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1分)
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

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

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

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
涵即可。

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

整体表述恰当1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早行
耶律楚材
马驼残梦过寒塘,低转银河夜已央。

雁迹印开沙岸月,马蹄踏破板桥霜。

汤寒卯酒①两三盏,引睡新诗四五章。

古道迟迟四十里,千山清晓日苍凉。

【注】①汤寒卯酒:早晨喝酒抵挡寒冷。

1.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题目中的“早”?请简要分析。

(6分)
2.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早行心情?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
1.残梦未断,就踏上征程;池塘犹寒;银河低垂;夜已到尽头;月下沙岸惟有雁迹,板桥上犹覆着霜,行人早行,踏破桥霜。

(共6点,每点1分)2.寓情于景(1分)作者借古道漫漫,行走迟迟,千山静默,日色苍凉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的心情。

(4分,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各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注】①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②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1.简要分析诗中萱草花这一意象的特征。

(5分)
2.结合全诗赏析“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6分)
参考答案
萱草花,光彩耀眼,在南风的吹拂下默默的吐露着芳华,有忘忧之意。

(2分)(2)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

(3分)
2.(1)手法:细节描写,“仰望云林”;心理描写或直接抒情,“愧听鸟语”(2)情感: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情感、手法各2分,分析2分)
参考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
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1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荻港早行
许有壬
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

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

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2.这首诗颔联的“醉”字有何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描写了一幅枫红芦白,路远川平,山凹处炊烟缭绕的清冷的早晨秋景。

抒发了羁旅在外的感伤之情。

(画面、情感各2分)
2.“醉”字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枫叶人格化,枫叶由于秋来经霜变成红色,好像喝醉酒一样,形象传神地写出清秋之景物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

17.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越台怀古①
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

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

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

2.这首诗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自己的情感。

如颔联和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来抒写自己内心的哀伤,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补充注释
1.越王故国
即《史记》中立传的闽越古国,福建历史上时间最早也最为强盛地方割据政权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传至勾践七世孙无诸立国称王,都冶(今福州)传国92年(前202——前110年)。

闽越古国的历史,详见拙
作《越王故国今何在》。

越王山即现在福州三山中的屏山,其旁边的小山坡治山,古称泉山,是福州最早的城池冶城所在,闽越国的发祥地。

2.云气犹屯虎豹关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虎豹关,即虎豹九关。

九关,九重天门。

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

虎豹九关指宫门,如辛弃疾《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九关虎豹后比喻凶暴残虐的弄权之臣,出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兮;虎豹九关,啄害天下人兮。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兮。

”,虎豹关此处指越王故国的宫门。

3.铜兽暗随秋露泣
铜兽指铜制的兽头形铺首。

铺首旧式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

其形制,有冶蠡状者,有冶兽吻者,有冶蟾状者,盖取其善守济。

又有冶龟蛇状及虎形者,以用其镇凶辟邪。

而兽首衔环之冶,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

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作虎、螭、龟、蛇等形。

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

汉代宫殿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

《汉书·哀帝纪》:“孝王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

”又名“金铺”、“铜蠡”、“兽环”、“铜铺”。

元代王逢《塞上曲》之一:“月黑辉铜兽,风高啸紫驼。

4.海鸦多背夕阳还
海鸦,即乌鸦。

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有感觉。

阴云密布,寒风瑟瑟,乌鸦便终日在故宫各个高大的老树林里,飞着又叫着。

断魂天气,哀鸦乱飞,颇有些古今治乱盛衰之感。

闻一多的诗句: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口供》)用的就是“海鸦多背夕阳还”的典故。

5.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风尘:比喻纷乱的社会,也特指战乱,如风尘之警。

草莽:原意指丛生的杂草,常代指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

此处用的是草莽的原意,指丛生的杂草。

千古英雄,指闽越国的建国者无诸,他建冶城,开辟闽疆,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人尊奉为“开闽始祖”。

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恭《冶城歌》道“无诸建国何英雄,赤土分茅在此中”。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此联是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即“诗眼”。

用的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叫作互文,即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真的说是秦朝时的明月,汉朝的的关塞,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此联的意思是,秦未汉初,战乱纷起,涌现出了多少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而如今,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都埋在杂乱的野草之间了,古今对比,盛衰反差。

6.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

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18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