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章重难点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教案
3。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4。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
5.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
6。滚动计划法的特点、优点.
难点:
1。计划工作的原理。
2。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
作业布置:无
教学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理解计划的作用、工作原理及战略计划的重要性。了解计划制定的程序,熟悉计划的方法与技术并能熟练应用这些方法.
第七章 组织
日期: 本章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组织概述
25min
讲授法
第二节 组织设计
25min
讲授法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40min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组织的含义、分类、特征、作用及其目标。
讲授法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
15min
讲授法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40min
讲授法、案例法
第五节 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25min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管理学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亚当 · 斯密的管理思想。
教学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产生、概念、特征等基本内容;掌握管理者的分类、角色和技能;理解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及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日期: 本章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3.1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一)组织的涵义
1、组织的双重涵义。
• 从静态的角度看,“组织”是指有着 共同目标与功能的、由人组成的群体。 “组织”是指一种实体。
• 从动态角度讲,“组织”是指对一个 社会组织的要素与活动进行运作的工 作行为与过程。“组织”是指一种活 动。
定义: 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组 成的有机体,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内 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 的力量协调系统。
第三章
组织与组织的设计
【学习指导】 • 1、学习目标 1、理解组织的概念,了解组织的类型 2、正确理解组织设计的过程 3、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 4、理解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5、明确组织变革的原因和步骤
• 2、学习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组织 2、如何进行组织设计 3、如何理解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4、如何理解组织变革
1、组织设计的目的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合作、 由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从组织的定义可以看出,合理地配置组织的人力 和财力等资源,实行分工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 工作秩序对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是非常 必要的。这正是组织设计的基本目的。
2、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பைடு நூலகம்计清晰的组织机构,规划和设 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 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 务说明书。
• 适用:一般在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品品种比较简单,工艺比较 稳定,市场销售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的情况下采用。
•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 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因而也被称为 “斯隆模型”,它是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 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特点是: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不 同,建立不同的经营事业部,同时,每个 经营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在总公司领 导下,实行统一政策,分散经营,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都是相同的,即协调。
管理的有效性可用效率和效益来衡量。
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而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
有效的管理应该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从本质上而言,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管理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们追求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始。
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领导工作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控制工作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
第二章管理者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而操作者是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
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为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在人际关系方面充当形象代言人、领导者和联络员,在信息传递方面充当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和信息传递者,在决策活动方面充当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和谈判者。
管理者可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也可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为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
在组织中,管理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资源短缺。
好的管理者与差的管理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在恶劣环境下取得组织绩效的能力。
了解环境因素对管理者非常重要,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
任务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管理者的因素之一,包括社会利益代表、政府主管部门、竞争者、服务对象和资源供应者。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0201303二、课程名称管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物流管理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
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4.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2.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界定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管理者的职责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五、管理工作的评判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节管理学的特征和内容一、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第五节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管理学的途径二、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了解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管理学各流派的异同及其主要观点。
第三章 管理环境 管理学
技术政策
产 业 结 构
科研潜力
技术水平
信
息
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技术环境
设
施
劳动力素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方式和方法
组织 业绩
社会环境对一般组织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或制约组织的,涉及到组织所处社会结 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 方式、文化传统等环境因素。
风俗习惯
道德和法律
管理手段的更新:组织规模的扩大以及多种文化的出现,要求管理技术信 息化、多元化。
本章要点及思考题
基本概念:管理环境、组织环境、任务环境、一 般环境、组织文化 。
重点及思考题: 1、管理环境的构成?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各
包括哪些方面? 2、管理环境对管理行为有哪些影响? 3、组织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如何
第三章 管理环境
本章教学思路
教学目的及要求:阐明管理环境对管理行为和管理效率 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管理环境及其构成;掌握管理 环境的主要内容;明确组织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了解 全球环境的变化对管理带来的影响。
教学内容:管理环境及其构成;主要管理环境及其对管 理的影响;组织文化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全球环境变 化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问题思考:管理者为什么密切关注管理环境的变 化?
第一节 管理环境的构成
(一)外部环境(组织环境) 根据其对组织影响程度的不同,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一般环境(宏观) 和任务环境(微观)。 1、一般环境(宏观环境) 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 技术环境 、人口因素 。 2、任务环境(微观环境) 供应商:提供组织经营所必须的人力、信息、财务资源和原材料的特定组 织。 顾客:购买组织的产品或使用其服务的特定顾客群体、个人和组织。 竞争者:向相同的顾客或者客户群体提供相同或者类似产品与服务的特定 组织。 分销商:是帮助组织出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组织。
护理管理学重难点
《护理管理学》重点及难点第一章绪论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其中包括执行管理职能,进行管理决策;合理有效的使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功能,又称管理的要素,是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
管理职能的划分有许多学派,国外普遍将管理职能分为五项: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
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最主要的、占主导地位。
其它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人的有效管理来实现的。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在组织中有效指挥共同劳动,组织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属于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所具有的监督劳动、维护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管理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意志,受一定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学的概念: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影响护理管理的因素包括:组织外部因素、组织机构、组织宗旨和目标、组织内部环境、任务和技术因素、人员因素。
护理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效率,必须重视所有影响护理管理的各种因素。
第二章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医院管理工作的特点:医院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医疗为主体。
医院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强;医院工作具有随机性、规范性;医院工作具有时间性和连续性;医院工作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医院工作人员的劳动是脑体结合的复合型劳动。
医院的基本功能:医疗、教学、科学研究、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院护理组织系统:护理行政管理体制、护理管理组织系统;护理部的地位、作用与管理职能;护理部主任的基本要求。
中华护理学会成立时间及主要任务:中华护理学会(原名中国护士会)于1909年8月在江西牯岭成立。
中华护理学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广大护理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项目论证、鉴定;编辑出版专业科技期刊和书籍;普及、推广护理科技知识与先进技术;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发动会员对国家重要的护理政策、法规发挥咨询作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权利,为会员服务。
(完整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教案2019年7月绪论一、教学目的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管理学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等就是其中几例。
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分析管理学的学习意义,阐述了怎样学习管理学。
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基本概念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维。
3.基本理论(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行政管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难点】1.行政学在西方(美国)兴起的历史原因、2.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3.中国行政学发展的特点、原因、发展趋势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的理论依据和原则行政管理学在融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的等政治学说和政治理论,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199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强调和突出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某些范畴。
【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积极干预。
2、文官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3、政治学、经济学、行政法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4、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早期的行政管理研究时期(1887——1930)威尔逊、古德诺威尔逊:1887年《行政学之研究》,行政与政治的两分法,建立一门行政科学来指导政府行为,加强和纯洁政府机构,专心处理公务,提高行政效率。
古德诺:1893年《行政法学》,1900《政治与行政》,论证两分法,使之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
罗纳德怀特:1926年《行政学导论》,魏罗毕:1927年《行政学原理》,标志着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
该时期研究的特点:早期的行政学者研究目标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节省政府开支,研究的重点放在行政部门的功能上,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性的,企图建立适应一切行政工作的普遍原理、原则或定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泰罗等科学管理思想的熏陶。
费富纳《行政学》、怀特《行政学导论》、魏罗比《公共行政原理》——行政学三足鼎立的名著。
(二)传统的行政管理研究时期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两个主要背景:一是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世界事务的干预,使得其机构迅速膨胀。
二是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受到了工商企业管理科学的影响。
它的许多原理都来源于此。
2013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大纲《管理学》
《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基本内容: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二、管理的必要性三、管理的概念四、管理的属性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角色二、管理者的技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本书的特点和结构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角色。
3.教学重点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属性;管理概念的理解;管理者的角色4.教学难点:管理的双重属性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基本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二、“管理科学”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五、新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内容,掌握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理解“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并学会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应用到我国企业管理之中。
3.教学重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内容4.教学难点: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基本内容: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二节系统原理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第三节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四节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五节效益原理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追求第六节伦理原理伦理的重要性伦理的特征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效益的关系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的五大原理3.教学重点: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伦理原理4.教学难点:系统原理的要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1.基本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哲学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经济方法的特点三、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方式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的五种方法3.教学重点: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4.教学难点:管理哲学的概念和构成第五章管理伦理1.基本内容:第一节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权利至上的伦理观公平原则的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第二节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伦理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第三节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四节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符合伦理的管理的特征以及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理解符合伦理的具体企业行为,学会应用如何改善企业的伦理行为3.教学重点:伦理管理的特征,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4.教学难点: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第六章组织文化1.基本内容: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形象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选择价值标准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使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3.教学重点: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组织文化的功能4.教学难点:组织文化的功能第七章管理决策1.基本内容: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依据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第三节决策的理论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第五节决策的方法集体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决策理论的演变过程,掌握决策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决策的方法3.教学重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4.教学难点: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第八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基本内容:第一节计划的概念、性质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与决策三、计划的性质第二节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第三节计划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计划工作的性质和计划编制过程有一个了解,掌握不同类型的计划3.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性质;制定计划的程序;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Ⅰ篇管理导论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1.1知识结构导图1.2考点难点归纳1.3课后习题详解1.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一管理史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决策2.1知识结构导图2.2考点难点归纳2.3课后习题详解2.4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管理实践第Ⅱ篇现代工作场所的管理基础知识第3章管理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3.1知识结构导图3.2考点难点归纳3.3课后习题详解3.4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全球环境下的管理4.1知识结构导图4.2考点难点归纳4.3课后习题详解4.4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管理多样性5.1知识结构导图5.2考点难点归纳5.3课后习题详解5.4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管理社会责任和道德6.1知识结构导图6.2考点难点归纳6.3课后习题详解6.4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管理变革和创新7.1知识结构导图7.2考点难点归纳7.3课后习题详解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Ⅱ篇管理实践第Ⅲ篇计划第8章计划工作活动8.1知识结构导图8.2考点难点归纳8.3课后习题详解8.4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战略管理9.1知识结构导图9.2考点难点归纳9.3课后习题详解9.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二创办和领导创业型企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Ⅲ篇管理实践第Ⅳ篇组织第10章基本的组织结构设计10.1知识结构导图10.2考点难点归纳10.3课后习题详解10.4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11.1知识结构导图11.2考点难点归纳11.3课后习题详解11.4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人力资源管理12.1知识结构导图12.2重点难点归纳12.3课后习题详解12.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三管理你的职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第13章塑造和管理团队13.1知识结构导图13.2考点难点归纳13.3课后习题详解13.4考研真题详解第Ⅳ篇管理实践第Ⅴ篇领导第14章沟通管理14.1知识结构导图14.2考点难点归纳14.3课后习题详解14.4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15.1知识结构导图15.2考点难点归纳15.3课后习题详解15.4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激励员工16.1知识结构导图16.2考点难点归纳16.3课后习题详解16.4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成为有效领导者17.1知识结构导图17.2考点难点归纳17.3课后习题详解1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Ⅴ篇管理实践第Ⅵ篇控制第18章监管和控制18.1知识结构导图18.2考点难点归纳18.3课后习题详解18.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四计划与控制技术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五运营管理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Ⅵ篇管理实践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部分:(1)整理考试重难点,浓缩内容精华。
管理学课程大纲
★★★本(专)科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黑体小四号加粗)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9大核心课程之一,是工商管理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一门课程;是综合社会组织发展实践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系统论述组织管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层次:一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
具体可以表述为:(1)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组织上的领导人、员工素质和员工积极性放在管理学的研究重点。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方法。
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环境研究、决策方法、管理计划、组织结构、人员配备、领导者、激励、沟通、控制等诸多环节相关联的系统管理学知识。
(3)掌握管理过程的基本运行规律。
管理学反映的驾驭资源必须遵守的基本运行规律,在理论上得到了证明,在先进国家的管理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是我们分析现实管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应该掌握。
(4)掌握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不仅要掌握管理知识,还要将管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了解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技能要求及其分类;了解管理职能的内容及管理的意义;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1]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本质认识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有效性的衡量:可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讲求效率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而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只有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工作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管理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本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管理产生的原因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的追丘壑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管理从本质上而言使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3] 管理的职能(1)计划工作。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工作开始的,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3)领导工作.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4)控制工作。
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4]管理学导言的P9管理学以所有的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
即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
第二章管理者[1]管理者的定义,其与操作者的区别—-定义: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区别: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2] 管理者的角色在人际关系方面充当着: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管理学——第3章 管理原理-09F
• 培训:就个人而言,应提高:复原力、灵活性、积极乐观的 培训:就个人而言,应提高:复原力、灵活性、积极乐观的 态度。 • 所谓复原力,就是员工在遇到打击挫折、感到沮丧失败、产 生对抗情绪的时候,仍然能保持对未来的一种热情和憧憬, 从而能够自我恢复。 • 一个人保持灵活善变,意味着他在碰壁的时候知道如何绕道 而行。 • 乐观是所有EQ才能的营养库,一个人但凡保持乐观心态之后, 他的各项EQ才能指标都会随之上升,人也会变得工作积极, 效率提高,业绩上升。(销售员、体育教练等)
第二节
系统原理
• 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起统帅作用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 系统 功能的有机整体。 功能
系统原理要求管理者 组织 要求管理者将组织 要求管理者 组织看成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 系 统,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同时该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 分。 二、系统的特征
管 理 学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
管理的职能
决
计划 组织
策
领导 控制
创
新
图1-6 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图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材:第五章) 教材:第五章)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掌握管理原理的内涵 原理的内涵及其管理原则 原理的内涵 • (2)了解管理原理的特征 • (3)理解五大管理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重点:五大管理原理的内涵与原则 重点: 3 难点:五大管理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难点:
1 整合性:它是指一个系统是由若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子系统构成 整合性: 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子系统构成 系统的整体功能 整体功能不但取决于单个子系统的功能,更取决于子系统功能的有机 整体功能 子系统功能的有机 结合。 结合。 2 层次性 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层次之间必须有畅通的信息通道与反馈机 制; 3 相关性 指系统内各要素间相互依存、制约、联系。 表现在:系统和子系统间 子系统间
《现代管理学00107》重难点
现代管理学00107》重难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难点笔记资料课程代码:00107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二、填空1.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现代管理的划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4.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5.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三、简答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3.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4.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5.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是:(1)管理宗旨不同(2)管理主体不同(3)管理依据不同(4)管理对象不同(5)管理过程不同6.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8.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计划
3. 促使人们改善组织运行的 效率。
计划工作 的意义
4. 为组织各层管理人员的日 常考核和控制工作提供最基 本的依据。
三、关于计划的典型误解
几种 典型 误解
第1种 第2种 第3种 第4种
计划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大计,和中、基层 管理者无关
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和其他管理人员无 关
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整, 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制定计划的常用方法包括如下: 1. 环境扫描
4. 作业计划方法
常用的制定 计划的方法
2. 预测技术
3. 排队论方法
作业:
• 思考: 《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不算胜”。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 应包括哪些内容?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可以考虑针对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分别拟定不同 的计划方案作为备用。
3. 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组织目标的分解可以沿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进行。 按空间方向可将决策确定的组织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 部门、各个活动环节乃至各个人。 按时间方向可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4. 综合平衡 首先,任务之间的平衡。 其次,任务与资源之间的平衡:要保证组织能在适当的时 间筹集到适当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资源。
计划是一种约束,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第2节 计划工作的类型
管理学 第3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各种道德观理解道德的概念、社会责任的含义掌握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难点:对四种道德观的理解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引例登山队的故事有一个登山队在登中国的喜玛拉雅山,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登山队遗留下的一名奄奄一息的队员,这时这个登山队长要做一个决策:我们这十几人走到半山腰了,是把这个人抬下去,破坏我们登山队的计划,还是把这个人放在这儿?因为这个人又不是我们队的。
你如何决策?这个故事非常形象,一个企业往前冲的时候,必然要遇到一些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你作为一个经理,你该做什么决策?你完全可以说我牺牲这个团队的目标来拯救这个队员,把他抬到山下,咱们从头再来。
这个故事在哈佛商学院是个经典故事,每一届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要听这个故事,每个新生第一个星期要谈的也是这个故事。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含义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决策人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组织,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否则这个组织很难为社会所容纳。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论理学》中对德性的认识过度不及(不足)中道易怒无怒温和鲁莽怯懦勇敢无耻羞怯谦谨放荡冷漠节制忌妒(无名称)义愤牟利吃亏公平挥霍吝啬慷慨虚夸谦卑实在谄媚傲慢友爱卑屈顽固高尚娇柔病态坚韧自夸自卑大度放纵小气大方二、四种道德观(简答)1.道德的功利观:是指完全按照后果或结果制定道德决策。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
◎功利主义鼓励效率和生产率,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管理学》教学重点与难点
《管理学》各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管理系统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管理的性质、管理者及管理机制;教学难点是管理机制与管理创新。
建议在教学中除了采用讲授法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说明外,还应辅助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教学难点是各种管理理论的应用。
建议在教学中除了采用讲授法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说明外,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企业调研法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第三章组织工作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组织工作的原理,难点是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和组织设计的程序。
建议在课堂讲授时结合企业实际,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方法组织教学。
第四章组织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部门、层次、职权、人员、制度设计的内容,难点部门设计的原则、各类职权之间的关系、组织制度的设计。
建议在课堂讲授时选择典型的组织类型,有针对性地就不同的组织讲授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互动的教学方式。
第五章组织运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授权的艺术、团队建设、非正式组织的管理,难点是组织变革的管理。
建议在课堂讲授时以学校管理为对象讲授授权的艺术并结合教学班级现状讲授班级的建设及班级内部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更多地采用课堂讨论式的互动方式。
第六章计划工作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计划工作的特征和目标的作用,难点是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目标管理的步骤。
建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国家发展规划或某企业发展规划或学校发展规划为对象,讲授计划的编制方法、目标的作用及目标管理的过程。
由学生搜集有关发展规划并以发展规划为主线,讲授计划工作。
第七章战略管理与决策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战略环境分析和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教学难点是战略的设计与决策的方法。
建议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结合某大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讲授所面临的不同环境并根据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企业战略;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讲授定性决策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定量决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第三章重难点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全球化内涵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二、全球化与管理者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1)全球化的一般环境①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a.国家政治体制。
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b.政治的稳定性。
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c.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这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d.法律环境。
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
②经济和技术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
除了理解经济体制之外,全球化管理者还必须了解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它们相联系的各种机会与威胁。
a.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产品的生产和劳务的提供主要由私人从事;在命令经济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提供的劳务的价格和数量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在混合型经济中,某些部门由私营企业根据市场机制运行,有些部门则由政府支配与干预。
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从而对全球化经营和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
b.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市场需求能力、消费偏好和产业特征各不相同,对国际经营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程度也互有差别。
c.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一个国家的市场大小、有无市场潜力、市场对外来产品的准入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全球化经营机会的大小。
d.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通常反映在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结构,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现有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技术装备等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等多方面。
e.社会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信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等。
③文化环境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文化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a.权力距离。
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权力等级。
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称之为高权力距离差距社会;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接受程度较低,称之为低权力距离社会。
b.不确定性的避免。
一个强烈追求防止不确定性的社会,一般说来会产生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会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
c.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集体主义是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如小集团内、组织内以及亲戚朋友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
d.男性化或女性化。
这个指标表示的是“男子气概”价值观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程度。
“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
一般地说,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愈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e.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型价值观崇尚节俭和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而短期导向型价值观比较注重个人的稳定和幸福,只为眼前的生活着想。
(2)全球化的任务环境①供应商。
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globaloutsourcing)得以进行。
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也带来一些挑战,如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
②销售商。
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
企业既可以利用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又可以利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③顾客。
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各地区的顾客的消费趋同化。
④竞争对手。
不论是跨国经营还是当地经营,全球化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
企业既需要面对当地的竞争者,也需要面对其他国际竞争对手。
⑤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而且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
对于全球化管理者来说,应该关注东道国的工会、雇员协会和其他层次上的雇员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具体作用。
2.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1)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知识至少包含三层含义:①对管理者所负责的所有国家或地区的一般环境因素的深入了解,如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历史等;②对管理者所负责的业务的任务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如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销售商等;③深入理解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对市场和商业活动的影响,并能够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文化适应能力管理者要利用当地的文化知识并学会如何恰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文化适应能力也是管理者处理压力能力的一种。
不同文化会产生管理上的各种压力,这要求管理者能够学习和理解不同或陌生文化的特点和性质,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文化的要求。
(3)视角转换能力转换视角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它包括:①有良好的倾听能力;②有了解不同看法的意愿;③认识到其他人对事物是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与己不同;④愿意征求其他人的意见;⑤承认自己的视野是有限的。
(4)创新能力创新者的技能是一步一步地积累信息、学习倾听和注意观察、引导正确的需求,以及寻找有用的行为组合等这一长期过程的积累结果。
一位管理者可以通过从经历中学习、从工作任务中学习和从关系中学习来培养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
三、全球化与管理职能1.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企业可以根据所进入国或地区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进入方式。
(1)出口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
根据该企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两种类型:①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为松散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最初阶段。
在间接出口方式下,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服务,以达到市场进入与扩张的经营目的。
这种进入方式比较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刚刚介入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
②直接出口在直接出口方式下,企业绕开国内中间商直接与海外需求者联系,以实现对海外目标市场的进入与扩张。
其贸易对象可以是海外中间商、分销商,也可以是最终消费者。
③出口方式的优缺点作为国际经营的初级方式,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出口方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对较小。
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出口进入方式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
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
在出口进入方式下,本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企业对营销渠道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削弱,于是国际经营计划的实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非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
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①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②合同制造,是介于许可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一种市场进入方式。
它是指企业利用目标市场国厂商现有的设备和条件生产规定产品的经营方式。
③管理合同,是通过向目标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方式。
(3)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①合资进入合资进入方式是指企业通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实体的经营方式。
特点:a.共同投资,合资企业的股权是由投资各方共同拥有的,股权拥有的比例可以不同;b.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参与投资的各方均拥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并依据各自的出资比例获得利益。
优势:a.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b.借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局限性:a.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等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b.在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c.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
②独资进入独资进入方式是指企业依据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全部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优势:a.不存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b.有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置、利益实现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c.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使母子公司之间协调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d.可以保证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局限性:a.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采取区别待遇,给予的优惠措施也少于合资企业;b.投资者在投资所在地独立经营,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经营活动的开展有较大难度;c.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投入大,风险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