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关系
病变 心血不足→脾失所养 → 脾失健运(失 眠、心悸、多梦) 、食少、腹胀、便溏)
脾失健运——心血化源不足
食少、腹胀或慢性出血 面色无华、心悸、失眠、 多梦等 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而 致心血不足
病变每每导致心脾两虚证。
(三)心与肝 血液运行、情志方面 血液运行
心血充盈、心气旺盛、血行正常、肝有血可藏 心主血肝藏血 肝藏血充足,随动静之不同调节,有利心推动血 行
病变
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必累及于肾 水液代谢失常 肾气虚弱、气化失司,水液内停,上泛于肺 尿少、水肿等 咳嗽、气喘
水肿病中、二者的主次之分“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短气、喘逆、气不相续
肾气不足,摄纳无权 出多入少、动则加甚 潮热、盗汗、颧红 肾阴不足 肺阴虚损 肺肾阴虚 肾不纳气
干咳、腰腿酸软等
1、精与血
心主血
精血相互转化“精为化血之源,髓为造血之机”
肾藏精
2、精与神 心藏神 精为神的物质基础 肾藏精
3、水与火
心火下降于肾,温煦肾阳——肾水不致过寒 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肾水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火, 使之不亢
二者上下互济、相互制约、彼此交通。
病变
失眠、健忘
精亏 血耗 多梦 心神不灵 精血亏损 脑髓空虚
精神痿靡
心火不得下降于肾,肾阳不温,水寒 不化 心悸心慌畏寒、气短、水肿
水火不济、心肾不交
肾水不得上济于心,心阴不足,心火 偏亢 心烦失眠,口干舌红
(五)脾与肺 气的生成,水液的输布代谢
气的生成(土生金) 肺主气,为气之主 脾生气,为气之源 肺气的充足,有赖于脾化生之水谷精气的不断 补充。 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相谷又产生宗气。
(八)肝与脾 疏泄与运化;血液生成、贮藏与运行;木与 土。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心肾相交”。心属阳,位居 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生理情况 下,心的阳气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而肾的阴 液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致过抗,以达到相对的平 衡状态。这样就形成了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叫“水 火既济”、“心肾相交”。若这种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 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的症候。
主讲人:岳福昊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血的运行有赖于 气的推动,而气的疏布也需要血来运载。心主血,肺主气, 肺气旺盛,使心气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推动血液的正常 运行。另外,肺气的疏布也需要血作为载体,贯注于心脉 之中而运行全身,固有“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之 说。心肺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反映 在病理方面,肺气不足或者肺失宣肃,均可影响心之行血, 以致血运失常;气血不足,淤阻心脉等引起的血行异常, 也会影响肺气的宣肃,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等症。
此外,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反相成,主要表 现在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在经络上互相联系,既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 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它们之间通过经络构成表 里络属关系。表现在病理上,如果心火旺而下移小肠时, 除了口舌生疮等心经的热像之外,可有小便热赤、疼痛等 小肠实热症候。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腑关系
水液代谢:肺输布水液,肾蒸化水液 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肺
肾
肝与肾
肾藏精 肝藏血 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 精血同源
精血同源、藏泄互用 阴阳互资
肝肾阴阳互资
病理:肝肾精血不足 肝肾阴虚
肝肾精血同源关系示意图
同源
肝
藏
肾
藏
同源
血
互化
精
肝肾藏泄关系示意图
肝气
肾气
闭藏
心肾阴阳相互交济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温煦 推动 兴奋
心阳
凉润 宁静 抑制
心阴
上 济
温煦 推动 兴奋
下 温
肾阳
凉润 宁静 抑制
肾阴 肾水不寒
肺与脾
肺主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
肺主通调水道 脾主运化水液
病理:肺脾气虚 水湿痰饮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 调节
心与脾 心主血
血液生成与运行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行血 脾主统血
协同调节
病理:心脾两虚,气虚血瘀, 出血
心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促进脾的运化功能(火生土) 心
病理:心脾两虚
脾
脾主运化,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有所主
心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心属火居上,肾属水居下,肾水须上济心火, 才能防止心火过亢;心火须下交肾水,才能防 止肾水过寒。只有这样,心肾功能才能彼此协 调。这一关系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饮食物
食 糜
胃
受纳 腐熟
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肝
胆 汁
脏腑之间的关系
肾精不足,少
阴阳两虚
肺阴不足,下汲肾阴 肾阴亏虚,肺阴失充
肺肾阴虚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干咳少痰,腰膝酸软
肺肾阳虚,津凝为痰——老年久病痰饮咳喘
8. 肝与脾
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协同作用
生理:
藏血与统血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 脾主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
病理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降——胸满气急喘咳 肺津不降,传导失职——便秘、干结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气虚不固,清浊混杂而下——大便溏泄
脾与胃
胃主受纳——是脾运前提条件 纳运协调 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
生 升降相因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先后天相互资生
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命火温煦 后天补充先天——肾主藏精,须脾精补充
水液代谢
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健运,土能制水 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
病理:
肾阳不足 脾阳亏虚
脾肾阳虚——少腹冷痛、形寒肢冷 下利清谷、五更泻
脾不运水 肾失气化
水液代谢紊乱——水肿 、尿少
10. 肝与肾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精神情志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病理
肝与胆
消化方面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利 肝胆同病 胆道受阻,影响肝之疏泄
精神情志
肝血不足 胆气虚怯
谋虑不决——口苦, 心烦失眠
肾与膀胱
生理
肾为水脏——蒸腾气化,控制膀胱开合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尿液正常贮存排泄
病理
肾气不足
固摄无权 气化失常
朝百脉宣发布散
饮食
脏腑之间的关系
生理:
气与血 的关系
肺主气 心主血
宗
气为血帅,肺气助心行血
气 是
中
血为气母,心血运布肺气
心 环
节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病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肺气虚弱,行血无力 肺失宣肃,肺气壅塞
影响心的行血——心血瘀阻
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
在上——心神恍惚 精神疲惫
在下——梦遗滑精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肺与脾 主要体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生理:
气 的
肺为主气之枢——主呼吸而纳清气
生 成
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而生谷气
相互结合 形成宗气
Heart and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lung
心与肺的关系
心
与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
的
关
系
平面设计
No Imag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一)心与肺
主要体现于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津
肺主通调水道——布散水精
津液输布
液
代
脾主运化水液——转输水精
代谢正常
谢
No Image
No
【优秀文档】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
脏腑之间的关系,是藏象学说中整体性联系的内容之一。
那么脏腑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怎样的重要地位呢?它有哪些功能与作用?那么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理论中关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结构上通过经络而相互沟通,生理功能上既分工又合作,在病理变化上也可互相影响和传变。
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与血之间的相互依存。
在生理方面,肺主气,辅心行血,可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而心主血,营养于肺,可维持肺的呼吸功能。
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温养心肺两脏,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所以能加强心血运行与肺司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在病理方面,如肺气虚弱,宜降失常,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心之阳气不足,血行无力,也会导致肺的呼吸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心悸等症。
2.心与脾
心与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主血而推动血液运行,脾统血而统摄血液循行于脉管,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二是心血充盈,可营养于脾,心主神明,可调节脾的运化功能;脾运化功能正常,吸收的水谷精微能化生心血并营养心神,两者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此,当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时可引起脾失健运,脾运失常或脾不统血时亦可导致心的病变,都导致心脾同病,而出现心悸、失眠、食少、便溏等症。
基础中医学:脏腑之间的关系
病理联系
❖肺气虚弱,或肺气壅滞,行血无力,血行受阻,则胸 闷、心悸、面唇青紫、舌质紫暗
❖心气不足,致肺宣降失调,则咳喘、胸闷、甚则咯泡 沫样血痰
脏与脏的关系
❖ (二)心与脾
脾气虚弱 心血不足
面色无华, 失眠多梦, 食少腹胀, 便溏,体倦
脏与脏的关系
❖ (三)心与肝
生理联系
❖血液运行
心血充盈,肝有所藏 肝有所藏,疏泄适度,调节血量,心有所主
❖神志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藏血舍魂 心神正常,有利于肝主疏泄
脏与脏的关系
❖ (三)心与肝
血液 心—肝
血液
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
小肠——小肠化物——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
脏与脏的关系
❖ (一)心与小肠
病理联系
❖心火亢盛,下移小肠,பைடு நூலகம்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
尿少,尿黄,尿痛
❖小肠有热,循经上扰于心,致心火亢盛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
脏与腑的关系
❖ (一)心与小肠
心与胆
❖生理联系——心理活动密切关系 ❖病理联系
心胆气虚,神失守持 ❖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失眠多梦
脏与脏的关系
❖ (九)肝与肾
水能涵木 肝—属木,为子 肾—属水,为母
母子关系
精血互生 肝藏血—阴(血)赖肾精滋养
肝—肾
肾藏精—肾精赖肝血补充
同具相火—相火寄于肝肾
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开—制约肾之闭藏 肾主闭藏—合—制约肝之疏泄
相互滋生 相互制约
脏与脏的关系
中医学基础,脏腑间的关系
肺司呼吸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化生水谷 之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聚于 胸中
生成 宗气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水液代谢正常 脾运化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6、肺与肝
肺气
主清肃下降
主疏泄升发 一升一降,全 身气机调畅
肝气
7、肺与肾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水液正常 输布排泄
肾主水(为主水之脏)
肺司呼吸(为气之主)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共同完成 呼吸运动
维持精神情志 活动正常 调节情志活动
4、心与肾
心火
下 降 上 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肾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肾水 例:患者,男,45岁。心烦不寐,眩 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舌红少津, 脉细数。其病变所在脏腑是 A.心、脾 B.肺、肾 C.肺、 肝 D.心、肾 E.肝、胃
心肾不交
5、肺与脾
例: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 B.心、肝 C.肺、 脾 D.肝、肺 E.肺、肾
病理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气虚不固,清浊混杂而下——大便溏泄
脾与胃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纳运协调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生 升降相因 理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燥湿相济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脾与胃 胃纳不佳,影响脾的运化与升清——腹胀泄泻 纳运失调 脾失健运,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胃脘胀痛 病 升降反作 理 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湿易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燥湿不济 热易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小便不利
遗尿、尿失禁
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二)1.五臟之间的资生关系:●肝气疏泄利于心血运行,就是肝资生心(木生火)。
●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就是心资生脾(火生土)。
●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就是脾资生肺(土生金)。
●肺清肃下降,利于肾主水纳气,就是肺资生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就是肾资生肝(水生木)。
2.五臟之间的克制关系:●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臟的壅郁,以利于脾主运化功能的发挥(木克土)。
●脾主运化,一方面运化精微,使肾精充足,另一方面又运化水液,以制止肾水泛滥以保证肾主水功能的正常进行(土克水)。
●肾的精液充足,可以使心阴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水克火)。
●心的阳气,可以克制肺气宣降太过,以保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火克金)。
●肺气肃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以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金克木)。
3.在生克方面,都有太过和不及的两面。
(1)比如肝是克土的,但如果克制太过,就象土地上的植被过于茂盛,土就会衰,这也是不好的一面。
如果不及,沃土上干脆没有植被,沃土也就不能保持它的滋润状态,就会风化、沙化,那也是不行的。
《尚书洪范》上说“土爰稼穑”,土喜欢木来克它,也就是说它需要植被来保护它的滋润。
所以说,生克有制,能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好的。
(2)金克木,举个自然界的例子就好理解了。
木工用木头做我们所需要的日用品,以前是用斧头砍木头,栋梁之材也是需要斧头来砍斫的,斧头伐木也是金克木。
这是大自然正常的一个平衡状态。
如果不砍伐木头的话,森林就会过于茂盛,土就要衰,也是不行的。
人的肝气郁结容易肝火旺,容易肝阳上亢,也需要肺金的克制,来保持肝木不要太旺。
肺主清肃下降,也能帮助肝臟疏泄以达到平衡的最佳状态。
肝臟除了有克制和被克制的两方,还有生它及它所生的两方。
它能克制脾士,又被肺金所克;它被肾水所生,它又能生心火,向心臟提供血液,使心臟正常工作。
(3)心臟为火,火克金,肺金最怕心火旺,心火一旺肺就受克,肺阴就会不足,而肺阴不足最明显表现就是喉咙会痒会痛,重一点就会咳嗽。
“中医脏腑课件: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与肝相配合
4 与肾气关联
肺与肝的关系密切,肺主气,肝主血。肝血 盛,肺气盛,肝气抑肺气,肺气乱则肝气瘀。
肺与肾气关联密切,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肾水和肺气的平衡,确保人体的正 常代谢。
心脏的功能及与其他脏腑的关联
泵血送氧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通过收缩和 舒张来泵血,将富含氧气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
小肠
• 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 • 是身体最长的器官之一。
总结人体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通过它们 之间的联系,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活动。
受到刺激时,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和内分
泌失调。
3
配合脾胃
肝与脾的关系密切,疏导肝气可以辅助
脾胃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与肺相配合
4
肝与肺同属木脏,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肝和肺的活动,从而维持人体 的健康。
脾脏对人体的贡献以及其在五行中的 地位
提供气血
脾主运输物质,可以分解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气血等生物基本物质,供给全身。
与血管相连
心脏通过血管连接着全身的器官 和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 动。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心脏与神经系统密切关联,可以 通过神经系统不断调节心跳速率 和节律。
肝脏的主要功能,并且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1
疏理气机
肝主疏泄功能,可以调理气机,使气血
调节情志
2
通畅,从而消除或缓解不同的身体症状。
肝藏神,与情志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
肾和肝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肝主 气、肾主水,两者之间的配合可 以协调气血和调节新陈代谢。
与脾相辅助
脏腑之间的关系12
精足则髓满骨充——骨骼发育健全,身体强壮
肾精的充盛呼 吸
(dàixiè) (hūxī)
运 阴动 阳 互 资
第十二页,共39页。
病理 (bìn
水寒gl射ǐ):肺
肾阳虚衰,气化不利(bùlì)——水肿、形寒肢冷 水邪上犯,肺失肃降——咳喘、不得平卧
水肿(shuǐzhǒng)
风水及肾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头面浮肿、咳喘、恶寒发热 水湿风邪,由肺及肾——全身水肿、腰痛、尿少
(二)心与脾
主要(zhǔyào)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生理: 血液生成
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 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运行
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 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
血运正常
第四页,共39页。
病理:
生化无源
脾气虚弱 不足(bùzú)
心血
心脾(xīn
统摄无力pí)两虚
心阳不足(bùzú),脾失温养——脾心气悸虚(弱xīnjì)、
主感觉运动
第三十三页,共39页。
五脏(wǔzàng)与脑
病理: 脑病可以从心论治。 肝气抑郁或亢逆——精神失常、中风昏厥(hūnjué)等。 肝失藏血——运动障碍或梦呓夜游等。 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脑病重要方法。 肺的呼吸失常——肺性脑病。 脾失运化——脑缺血、缺氧甚至脑瘫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影响
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
(yǐngxiǎng)肺的呼吸——胸闷咳喘 心阳不振
影响
第七页,共39页。
(四)心与肝
主要(zhǔyào)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生理:
血液
心主血 肝藏血
血液充足
相互促进 血运通(yùn tōnɡ)利 心有所主——心主血行
中医美容学--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阴阳协调和藏泄互用三方面。 肝藏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转化的关系——精血 同源。 肝阴与肾阴息息相通,相互滋生——水能涵木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 肾气闭藏又可抑制肝之疏泄太过。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脏腑 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阴阳关系
表里关系 ● 体会以下词汇描述的状态: • 肝胆相照 • 撕心裂肺-断肠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血之间相互依存方面。一方面,心主血而 推动血行,心血运载宗气以养肺,使肺的呼吸通畅,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 换。另一方面,肺主气而司呼吸,在胸中生成的宗气,可贯注心脉,促进心 脏推动血行的作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 肺肾阴液互相滋生,谓之“金水相生”。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脾
肝与脾机和分泌排泄胆汁,协助脾的 运化功能;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血化生充足,又能濡养于 肝,有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 肝藏血,脾统血,两者协同配合,保证了血液有所贮 藏和按脉道运行,并随着人体动静的需求量而进行调节。
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津液的代谢两 个方面。宗气的生成,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以吸入自然之清气, 脾的运化功能以吸收水谷之精气。清气和精气两者结合于胸中 生成宗气。
在水液代谢方面,肺主宣降,可通调水道,使水液正 常的输布与排泄;脾主运化,可吸收与转输水液,使水液正常 的生成与输布。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 肾与膀胱 肾主水,膀胱者州都之官。人体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由膀 胱贮存和排泄。膀胱的贮尿和排泄功能,有赖于肾的固摄和气化作用,二者 配合,维持水液代谢正常。
脏腑之间的关系(1)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1.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与血的关系。
2.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3.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心主脉),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有赖于心主血脉。
4.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联系心搏动和肺呼吸的中心环节。
5.另外,心与肺的病变也相互影响,常表现为气血失和。
如心气不足,行血无力,心脉於阻,从而导致肺气壅滞,气血宣降。
(二)心与脾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方面的相互关系、相互协同。
1.血液生成,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经脾转输至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
心主血脉,心生血养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
2.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导致血虚而心失所养。
劳神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又可损伤脾气,形成心脾两虚证。
3.血液运行,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又依靠脾气的统摄,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相反相成、协调正常,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三)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运行心主血脉,推动血行,则肝有所藏。
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使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两者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临床常见的血虚或血於病机,主要表现在心肝血虚及心肝血於方面。
心血不足与肝血亏虚相互影响,导致心肝血虚,可见头晕目眩,心季失眠等。
2.精神情志心藏神,主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两者协调,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血充足,心神清明,有助于肝主疏泄;肝气畅达,肝血充盈,有助于心神内守。
两者相互为用,则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临床常见心肝火旺病机,心火与肝火母子相及,相互影响,可见心烦易怒,或狂躁妄动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五脏为 中心的整 体联系
1
主要内容 1、脏与脏之间的联系 2、腑与腑之间的联系 3、脏与腑之间的联系
2
一、脏与脏的关系
3
(一)心与肺
——气和血的关系。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肺主气 心行血
血液运行靠气的推动 气要靠血的运载
肺气不足 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 肺气不宣
心悸 舌紫 脉涩 胸闷 咳嗽 气促
调畅气机,分泌胆汁,协助脾运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肝失疏泄
影响脾运化
肝脾不和
易怒 胁胀 纳差 腹胀 便溏
15
(八)肝与脾
血液控制
肝血
赖脾的滋生
肝藏血 脾统血
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
维持血液的 正常运行
脾气虚弱 脾不统血
肝藏血不足
肝脾两虚
16
(九)肝与肾
精血同源
滋肾化精
肝藏血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肾藏精
——六腑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 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
22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消化
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
小肠:
泌别清浊——吸收精微
吸收
吸收水份
大肠: 传导变化
排泄大便
排泄
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
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
11
(六)肺与肝
肺气
主清肃下降
肝气
主疏泄升发
一升一降 气机调畅
肺主气,朝百脉
肝藏血
肝主疏泄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气血 运行
12
(七)肺与肾
——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及阴液互资方面。 水液代谢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宣发肃降
蒸腾气化
肾主水(为主水之脏)
水液正常 输布排泄
肺的宣降 通调水道
肺失宣降 气化失职
维持精神情志 活动正常
7
(四)心与肾
——阳与阴、火与水的关系
心火
温煦肾阴 (肾水不寒)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心火不亢) 滋养心阳
肾水
“水气凌心”
“心肾不交”
心悸 水肿
心悸健忘 心烦失眠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8
(四)心与肾
心火 下上 降济 肾水
心肾不交
心肾水火相济Βιβλιοθήκη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 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 交等。
病理 相互影响
脾气不升 胃气不降
胃失和降 脾失健运
纳呆呕恶 腹胀 腹胀 泄泻
28
同司疏泄 共主勇怯
生理: 肝与胆相表里
肝的疏泄
胆汁生成、贮存、排泄。
病理:相互影响
怒伤肝
胆汁分泌异常
口苦 黄疸
胆汁分泌受阻 肝疏泄失职 食欲不振 腹胀
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
29
共主小便
生理: 肾与膀胱相表里;二者相互协调。
4
(一)心与肺
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
(主血)心
(宗气)
肺(主气)
肺气助心行血
5
(二)心与脾
血液生成
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主血)心
脾(主运化)
血液运行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心主血 脾统血
推动血行 血行脉道
血液运行 正常
6
(三)心与肝
心主血
推动血行
肝藏血
贮藏调节血量
血液运行正常
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
主管精神活动 调节情志活动
肾气化 累及肾 累及肺
肾主水
水肿 尿少 咳逆 喘促
13
(七)肺与肾
呼吸方面 肺司呼吸(为气之主)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肾气不足,摄纳无权 肺气久虚,久病伤肾
共同完成呼吸 运动
肾不纳气
气短喘促 动则喘甚
阴液互资
肺阴
肾阴
金能生水,水能润金 ——金水相生
14
(八)肝与脾
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和血液控制两方面
肾精亏虚
养肝化血 肝血不足 (肝肾两亏)
17
(九)肝与肾
“疏泄”与“闭藏”方面
肝主疏泄 肾主藏精
使肾气开合有度 制肝气疏泄太过
肝失疏泄 肾失封藏
相互制约 相反相成
调节月经来潮 及精液排泄
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闭经;
男子遗精滑泄、精少。
18
(九)肝与肾
阴液互养
滋肾化精
肝属木
肾属水
水能涵木 肝阴不足,累及肾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19
(九)肝与肾
相火论
肝肾之火——相火 心 之 火——君火
少火
人身 阳气
生命 动力
肝肾精血充盈,阴液充盛,则相火得制, 静而守位
20
十、脾与肾
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
脾(运化)
肾(肾精、肾阳)
肾阳温煦以助脾运
脾 后天之本 生 命
肾
先天之本
之 本
脾 运化水液 肾 气化水液
水液 代谢 正常
21
功能特点:化水谷、行津液 六腑之间的关系:
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朦 胧欲睡;或小便不利,肢面浮 肿,下肢为甚等。
9
(五)肺与脾
肺司呼吸 脾主运化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吸收水谷之 精气
聚 于 生成 胸 宗气 中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水液代谢正常
10
(五)肺与脾
水液代谢
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26
肺气肃降 促进 利于
大肠传导
肺失肃降
肺气肃降 大肠传导
相互 影响 大肠传导不利
病理
大肠实热 腑气不通
肺失肃降 津液不下 肺气虚弱
肺失肃降 肠燥便秘 传化无力
胸满 咳喘 便难、便秘 27
水谷纳运 气机升降 性喜燥湿
脾与胃
纳运协调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 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
肾主气化 司开合
膀胱对尿液的贮藏 和排泄有度。
病理: 二者相互影响
肾气不足 气化失职 固摄无权
膀胱开 合失约
尿频 遗尿 小便不利 或尿失禁
30
复习内容
1、何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何谓“心 肾不交、水火失济”?
2、何谓“水不涵木”? 3、何谓“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4、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功能有关? 5、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与哪些脏腑功能有关?
31
23
六腑运行示图
饮食物
胃 (腐熟、消化)
三焦
胆汁
小肠 (泌别清浊) 整个过程
供养全身
清
浊
(多余水分) (残渣)
膀胱 大肠
又赖于三焦 气化、疏通 水道的作用
尿液排出
粪便排出
24
三、脏与腑的关系
25
心属火、主血
心火亢
温煦 滋养 小肠分别清浊
下移
上炎
小肠热
心有实火 移热小肠 小肠实热 上炎于心
尿少 尿热 尿痛 心烦 舌赤 口舌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