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说课课件
初三物理《滑轮》PPT课件
![初三物理《滑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2453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3.png)
F
科学世界
轮轴和斜面 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它们还可以变形为轮轴。
下面是几种轮轴 1. 井上的辘轳 从右边看过去,可画成下图: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 省力杠杆。
F2
l1 = R
l2 = r
O
F1
2. 汽车的方向盘 从上边看下去,也可画成下图: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
20公分
20公分
乙
丙
将玩具车升高 20 公分,甲最费力,丙最省力,由此可知斜面越缓和越省力。
其他斜面
感谢观赏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大小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观察
直接提重物
用动滑轮提重物
结论
测量
直接提重物
用动滑轮提重物
结论
测量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结论
向上
向上
不改变
省力
费距离
动滑轮 (1)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能否省力? 动滑轮能省力。 (3)能否省距离? 动滑轮不能省距离。
F1
F
探究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特点 探究实验
使用定滑轮有何好处?
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大小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观察
直接提重物
用定滑轮提重物
结论
测量
直接提重物
用定滑轮提重物
结论
测量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结论
向上
向下
改变
近似相等
相等
定滑轮 (1)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能否省力? 定滑轮不能省力。 (3)能否省距离? 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
![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5ac1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5.png)
交通工具
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实 现远距离操作等。例如汽车中的启动器就使用了滑轮组 来省力;火车车厢之间的连接处也使用了滑轮组来实现 车厢之间的平稳连接;飞机起落架上的减震装置也使用 了滑轮组来减少着陆时的冲击。
02
滑轮的工作原理
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固定支 点改变力的方向,使得施力方向 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动平衡
当滑轮匀速转动时,其受到的合力矩为零,即各力对滑轮转轴的力矩之和为零。
摩擦力对滑轮的影响
滑动摩擦力
当滑轮与绳子或支撑面之间存在相对 运动时,会产生滑动摩擦力,其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对滑轮效率的影响
摩擦力会使滑轮的效率降低,即输入 功与输出功之比减小。为了减小摩擦 力的影响,可以采取加润滑油、选用 优质材料等措施。
01
02
03
04
减小摩擦
通过润滑滑轮轴承、使用更光 滑的滑轮表面等方式减小摩擦 ,从而提高滑轮效率。
减轻滑轮重量
采用轻质材料制造滑轮,可以 减小无用功的消耗,从而提高 滑轮效率。
优化滑轮设计
改进滑轮的结构设计,使其更 加符合力学原理,可以减小能 量损失,提高滑轮效率。
提高驱动力
增加驱动力可以克服更大的阻 力,使滑轮更容易转动,从而 提高滑轮效率。
05
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升降机中的滑轮应用
升降机中的滑轮
在升降机中,滑轮被用来改变力的方向,使得人们可以通过 拉动绳索或链条来提升或降低重物。
滑轮组
为了提高效率,升降机中经常使用滑轮组,即多个滑轮组合 在一起。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力量的情况下,提升更重的物体 。
初中物理《滑轮》实验教学说课PPT
![初中物理《滑轮》实验教学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cbd43aad51f01dc381f194.png)
探究四
认识滑轮组
四、方法设计
引导发 现观法察法
实验法
小组讨 直观演 论法 •示实验法法 小组讲合解法
作探究 法
五、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播放“利用滑轮骑车上下树屋”的视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 心,引出课题
探究一 探究二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设计意图】 ①通过实验对比:明白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
别不是构造不同,也不是一个不会动、一个会动,而是由 工作过程中轴会不会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来区分的。②随时 总结归纳知识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设计意图】把定滑轮和动滑轮放到一块,更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学生通过探究,采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加深理 解并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过程设计
探究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结构;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和分析,理解滑轮实质是变形的杠 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内容设计
探究一
认识定滑轮和动 滑轮
重点 探究二
定滑轮和动滑轮 的特点
难点 探究三
总结知识点
总结滑轮及滑轮组特点及实质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化繁为整: 教具模块化 B
A 新技术:3D打印
LOGO
§12.2滑轮 实验教学说课
LOGO
§12.2滑轮
教学目标
教材的地 位和作用
说课
内容设 计
教学反思 内容
与自我评
初三物理《滑轮》课件
![初三物理《滑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4b03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0.png)
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 方向。
详细描述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当重物通过滑轮组时,受到的拉力只 有原来的一半,这是因为拉力可以分 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用于转动滑 轮,另一个分力用于拉动重物。同时 ,由于定滑轮的作用,拉力的方向会 随着滑轮组的转动而改变。
滑轮组实验
总结词
综合性强,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详细描述
滑轮组实验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的 综合应用,通过滑轮组实验,学生可 以进一步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 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06 总结与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难点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影响 滑轮效率的因素。
物理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滑轮经常 被用来演示力学原理,例 如验证滑轮的省力原理等 。
天平实验
在天平实验中,滑轮被用 来改变力的方向,使得重 物可以被轻松测量和比较 。
摆锤实验
在摆锤实验中,滑轮也被 用来改变力的方向,使得 摆锤可以更加稳定地进行 摆动。
04 滑轮的力学特性
力的传递性
总结词
力的传递性是指使用滑轮时,施加在滑轮上的力能够传递到挂载在滑轮上的物 体上。
对滑轮的进一步思考
滑轮的转动惯量
深入理解滑轮转动时的惯量,以及如 何通过改变滑轮的转动惯量来改变机 械效率。
滑轮的摩擦力
研究滑轮在转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电梯
电梯中的滑轮运用,如何通过滑轮实现升降和平 衡。
起重机
起重机中的滑轮组,如何通过滑轮组快速提升重 物。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2d256919e8b8f67d1cb92b.png)
物理 PHYSICS
1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
图中的装置一 样吗?
3
这些图中的装置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
定滑轮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因为 F1L1=F2L2 所以F1=F2
5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1)实验测量并填写实验数据:注意测量过程中弹簧秤的 调零方法。
G
F=
1 5
(G+G/)
18
(2)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
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
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F=
1 n
f
N
F
.
T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_ f。
G
19
斜面、轮轴
简单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 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是大家经常接触的。
23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 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 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4
THANK YOU
25
F=
1 2
G
,n=2
F=
1 2
G ,n=2
F=
1 3
G ,n=3
16
3.滑轮组的受力情况分析
当滑轮组组成比较特殊时,可采用“等力 法”判断其受力情况。所谓“等力法”有 两方面含义:一是当绳子绕过滑轮后,滑 轮两边的绳子拉力相等, F1=F2;二是一 个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相反两个方向 上的合力相等, F1+F2=F3
初中物理《滑轮》实验说课ppt
![初中物理《滑轮》实验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184a3349649b6649d74784.png)
能力目标
①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 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 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三、内容设计
1、根据ppt出示的图片认识两种滑轮。 2、根据两种滑轮的使用方法,学生猜想要探 究的问题。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自己设计 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4、学生分小组安装滑轮进行实验。学情分析 5、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通过分析两种滑轮的省力情况,引入滑轮 组,学生根据图片组装最简单的滑轮组,并探究 拉力和物重的关系。
点击添加文本
1、点利击用添PP加T文展本示生 2、学生观看利用滑
活中的滑轮图片
轮的视频并做小实验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新知探究
1
学生观看动画 ,然后提出问 题、小组内设 计实验方案、 实验表格。
2
学生分小组进 行实验,收集 实验数据,并 讨论总结实验 结论。
3
小组展示汇报 实验结果,学 生补充,教师 做出总结。
滑轮
一、说教材和学情
二、说实验教学目标 三、说内容设计 四、说方法设计 五、说过程设计 六、 说教学反思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滑轮”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 学生在学习了杠杆后,对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 认识,也是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机械类现象的 进一步观察。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 滑轮组,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见过滑轮,但对于 它们的省力情况不清楚。
五、教学过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三:新知巩固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0ad3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6.png)
设计与改良
通过合理的滑轮设计与改良,可以使滑轮获得 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低噪音的工作方式。
滑轮的应用
物流运输
滑轮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场景中,如吊装重物等。
科学实验
滑轮经常被使用在科学实验中,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建筑施工
在施工场景中,滑轮经常被用于提升建筑材我们可以减小 力的大小,从而减轻工作强度。
力的方向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为我们 提供方便的工作手段。
初中物理《滑轮》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滑轮》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滑轮的基本概念、原理、 应用、优势、缺陷、设计与改良,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滑轮在现实中的应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滑轮的神奇世界吧!
引言
提升重物
滑轮是一种能够减小力的大小, 增大效率的简单机械。
游乐项目
滑轮可以运用在各种有趣的游乐 项目中,如滑索、飞檐等。
帆船索具
帆船运用滑轮设计的复杂索具, 让帆船更加灵活高效。
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中常用滑轮设计,如滑 轮组、健腹轮等。
滑轮的原理与分类
1
基本原理
滑轮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完成力的传递与变换。
2
固定滑轮
固定滑轮一般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力大小不变。
3
移动滑轮
移动滑轮一般用于减小力的大小,但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
滑轮结构
运用特定的结构,如球轴承、滚珠轴承,为滑轮提 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
案例分析
建筑场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滑轮经常被 用于提升建筑材料、重型机器和 设备。
游乐项目
初中物理《滑轮》说课PPT课件
![初中物理《滑轮》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b5debef12d2af90242e6f9.png)
拉力F 物重G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用
距离h 点)移动距离s
(cm)
(cm)
16
活动探究:定滑轮
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进行探究实验。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 行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 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 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轮 不省功。
3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技能
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 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定滑轮、动滑 轮的作用,推想滑轮组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的 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 性、主动性。
9
三.教学思路
(一)
1、什么叫杠杆?杠杆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2、杠杆可分为几类?杠杆一定是直 得吗?
10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 的小轮叫做滑轮。
11
(二)新课教学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12
动手试试
学生实验:采用一根绳和一 个滑轮将货物提升到高处,你有 什么方法?
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13
2、活动探究
1.swf 27
实践性作业
1、完成课后自我评价部分的练 习 2、观察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 些地方应用了滑轮?说明其作用 3、自己设计几种滑轮组比较其 作用有何不同
5
一.教材分析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支架、滑轮(2个)、细绳 (两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 铁架台。
6
二.教法和学法
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册《滑轮》课件ppt
![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册《滑轮》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19c4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a.png)
F2
F1
1(G 2
物
G动)
(2)动滑轮特点: 省力,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 的方向。
(3)关系表达式:
F拉 = 1/2(G物+G动) S绳 = 2h物 V绳 = 2V物
动滑轮
注意:不计绳重与摩擦
竖 直 模 型
F=
1 2
(G物
G动)
s绳=2s物
v绳=2v物
水平模型
F= f/2
(f为物体所受摩擦力)
滑轮组
滑轮组Βιβλιοθήκη 轮组G物要改变,G动是关键
体重为500滑N的轮工组人利用此装置把自己和重为100N的涂料
箱拉到高处刚好静止。已知动滑轮重力为50N,筐重为 13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人的拉力为_________N
人在货物上算拉力时段数n+1
滑轮组
三口一头猪
第三部分
作图
它,能变方向
它,能省力
定动滑轮数量不一样时:从较少的滑轮开始绕线
题型2:最省力绕绳
定动滑轮数量一样时: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滑轮组 题型3:有人拉 从人手处开始,往回绕
人向下的最大拉力F=G人
第四部分
斜面
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
斜面
假设斜面很光滑,无摩擦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 要使物作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 坡度越小越省力
注:不计绳重与摩擦
竖 直 模 型
F= G
(G为物体所受重力)
s绳=s物 v绳=v物
水平模型
F= f
(f为物体所受摩擦力)
s绳=s物 v绳=v物
定滑轮
定滑轮
+
2.动滑轮 实验器
《滑轮》PPT教学课件
![《滑轮》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7fe47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b.png)
别匀速提升物体甲和乙时,F甲=________N,F乙=________N。若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1 m,则 力F甲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F乙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
9、如图K-20-9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滑轮和物体A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的滑 轮是________(选填“动”或“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 N,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f= ________N。不计滑轮的重力、绳重和机械间的摩擦,拉力F=________N。
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 0.65 0.90 1.15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 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滑轮组练习
1.下列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使用定滑轮一定既不省力也 不费力 (2)使用动滑轮有时可能不省力 (3)使用滑轮组一定比使用动滑轮省力 (4)使用滑 轮组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5)使用滑轮组总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6)组成滑轮组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目一定要相等 (7)使用滑轮组时既能省力,又能省距 离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要费一倍的距离。
归纳总结
定义 特点 拉力大小 性质
定 滑滑
轮
轴的位置 固定不动
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不省力
F=G (不计摩擦力)
变形的 等臂杠杆
L1 = L2
动 轮滑
轮
轴的位置随 被拉物体一
起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优质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6772b7ee06eff9aff80724.png)
拓展知识: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20
课堂总结
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 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4.轮轴和斜面
5
知识点:定滑轮和动滑轮
以下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随被拉物 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6
知识点: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观察滑轮的轴的运动情况。
按照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改变,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 滑轮。
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12
知识点: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实验 钩码所受的 弹簧测力计的 钩码移动 序号 重力(G/N) 示数(F/N) 距离(h/m)
绳自由端移 动距离(s/m)
钩码移动 拉力的 的方向 方向
特点
1
2
3
13
知识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结论: 1.定滑轮: (1)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3
【课堂小结】 (一)定滑轮: 1.特点:可以____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实质:是一个____杠杆 (二)动滑轮: 1.特点:____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2.公式:s=nh;F=G/n
24
17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0745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1.png)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简单机械》第四节《滑轮》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探讨滑轮组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使用滑轮进行力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计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2. 学具:课堂练习册、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a. 展示吊车、窗帘轨道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应用。
b.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滑轮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a. 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b.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c.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a. 讲解例题1:计算给定滑轮组的高度。
b. 讲解例题2: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吊车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a. 练习1:计算滑轮组的高度。
b. 练习2:分析实际场景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搭建和力的计算。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a. 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b.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c.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滑轮组的高度。
b. 分析实际场景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课堂实践操作是否顺利,学生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2节滑轮》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2节滑轮》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bd8d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3.png)
一、定滑轮
次数
钩码重力 G/N
测力计的 示数F/N
钩码移动 距离h/cm
测力计移 动距离 S/cm
钩码移动 方向
拉力移动 方向
1 1、组装定滑轮。
测力计移动距离S/cm
2 使用动滑轮________省力,_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2、测力计移动距离S和钩码移动距离h的关系 。 (1)图中测力器示数F1、F2、F3之间的关系是F1_______F2______F3。
o
三、动滑轮的实质
F
l1 l2
G
F F
FF
G G G
1、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 D )
2、如下图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
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1_00_N。
(不计摩擦) 3、绳移动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6、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使用动滑轮________省力,_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并记录。 4、拉动弹簧测力计先使钩码的底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处相平,观察弹簧测力计挂钩底端在刻度尺的位置,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移动 一定的距离,记录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1)图中测力器示数F1、F2、F3之间的关系是F1_______F2______F3。 (均填 “>”“<”或“=”) (2)探究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_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3)使用_________滑轮费距离。 2、测力计移动距离S和钩码移动距离h的关系 。 5、记录钩码移动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 3、绳移动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滑轮
次数
钩码重力 G/N
测力计的 示数F/N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ppt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38a9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d.png)
something
复习提问
• 什么叫杠杆? • 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
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是什么?
F2
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 A.Fl = F2 = F3
• B.Fl < F2 < F3
• C.Fl > F2 > F3
• D.Fl > F2 = F3
•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 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 力F的可能值是 (D)
• A.20N
B.25N
• C.30N
D.32N
3、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
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nh
注(n: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h:物体上升的距离)
2、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 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 物重的几分之几。
滑轮组 F拉=(1/n)G物 = G物/n 注(n: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h:物体上升的距离)
• 1、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 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 的大小关系是( A )
分类
特 点 实例
不 省力杠杆
等 臂
(F1<F2)
杠 费力杠杆
杆 (F1>F2 )
( L1>L2 )
省力费距离
( L1<L2 )
费力省距离
羊角锤 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
初中物理:《滑轮》说课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滑轮》说课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d79a63227916888486d78c.png)
(3)滑轮组
1、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
2、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 3、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 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 4、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 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 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 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 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技能
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 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定滑轮、动滑 轮的作用,推想滑轮组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的 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 性、主动性。
活动探究:定滑轮
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进行探究实验。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 行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 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 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轮 不省功。
活动探究:定滑轮
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谈 谈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最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定 滑轮的本质: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 等臂杠杆。
1 2
(G物
G滑轮)
F 12(G物 G滑轮)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有
F
1 2
G物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_力_,但可以改 变施力的_方_向_,是等臂杠杆,不费距离。 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_省_力 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方_向,是动力 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要 费物体升高高度一倍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b1cd6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f.png)
2、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1=5kg, 那么M2应等于____1_0___ kg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3、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
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
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 )
A.F1>F2>F3
B.F1<F2<F3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课前导入
想想议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中道理吗?
小孩儿的体重比物体的轻。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3)了解滑轮组的结构; (4)知道滑轮组中拉力与被提物体重力间的关系。
新知探究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新知探究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 力(或更费力)?
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 了距离(或更费距离)?
3.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 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新知探究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如图进行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进行实验 数据获得与整理
提起钩码的方式 拉力的大小 拉力通过的距离 直接提起
想想议议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 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为了结合两者的优点 ,我该怎么做呢?有 没有这种可能呢?
二、滑轮组
新知探究
滑轮组既可 以省力,又 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二、滑轮组 实验
新知探究
滑轮组的安装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2.2《滑轮》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2.2《滑轮》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6954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4.png)
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练一练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
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
(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
则 ( )D。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F1
F2 F3
练一练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讨论:若每个滑轮重30 N,结果如何?
练一练
F
汽车重2×104 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为 3×103 N。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至少要用多 大的力才能将汽车拉出?
练一练
F=10 N
G动=5 N G=50 N
• 物体能被提起吗? • 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 •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一、定滑轮
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拉力 拉力移动 G/N 动方向 距离h/m F/N 方向 距离S/m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拉力 拉力移动 G/N 动方向 距离h/m F/N 方向 距离S/m
三、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结论: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议一议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 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滑轮完整版PPT课件
![滑轮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c950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e.png)
滑轮定义及作用滑轮定义滑轮作用定滑轮动滑轮复合滑轮030201滑轮分类与特点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升降机等,利用滑轮组实现重物的升降。
如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的链条、皮带轮等,通过滑轮的旋转传递动力。
如划船机、动感单车等健身设备中,利用滑轮的旋转来实现锻炼效果。
在建筑、桥梁等工程中,利用滑轮组来实现吊装、牵引等作业。
升降设备传动装置健身器材工程应用滑轮工作原理滑轮定义滑轮分类工作原理受力分析方法受力分析要点受力分析步骤注意区分内力和外力,正确画出受力图,合理选取坐标系。
典型受力分析例题一例题二例题三解析方法典型例题解析优点改变力的方向:通过调整动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工作更加增加摩擦:动滑轮的移动会增加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导致机械效率降低。
缺点010405 0206 03动定滑轮组合使用效率计算公式推导定义机械效率推导滑轮组效率公式影响效率因素探讨01020304滑轮组自身重力提起物体的重力绳子段数摩擦和空气阻力通过采用轻质材料或优化结构设计来减轻滑轮组自身重力,从而提高机械效率。
减轻滑轮组自身重力增加提起物体的重力减少绳子段数减少摩擦和空气阻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提起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从而提高机械效率。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绳子段数可以降低额外阻力,提高机械效率。
通过改进润滑方式、选用优质轴承、优化滑轮形状等措施来减少摩擦和空气阻力,从而提高机械效率。
提高效率方法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能够将竖直向上的拉力转变为水平方向的牵引力,方便操作。
省力作用起重机通过滑轮组实现重物的省力提升,减小了所需的操作力。
提高工作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能够减小能量损失,提高起重机的整体工作效率。
起重机中滑轮组应用电梯中滑轮组应用平衡作用电梯中的滑轮组起到平衡轿厢和对重的作用,保证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导向作用滑轮组能够引导钢丝绳在正确的路径上运动,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缓冲作用在电梯启动和停止时,滑轮组能够减小钢丝绳的张力波动,起到缓冲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2滑轮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2滑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2ab98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f.png)
中 甲 滑轮是定滑轮, 滑轮 乙 是动滑轮。已知 小车的重量G=5N,拉力大小F=3N,则物体与
地面之间摩擦力f= 9 N。若小车在拉力作用下 前进了5m,则绳子被拉力F拉过 15 m。
甲
F乙
2、如图12所示,物体A 的重力10N , 滑轮重力为2N,弹簧测力计示数20N, 求:
(1)物体B的重力。
采用绳和一个滑轮,将货物提 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一 、 滑 轮
它的轴固定不动— —定滑轮
随物体运动的滑 轮——动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
两种装置提起重 物时,有什么 不同?
轴固定不动 轴与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 动滑轮
探 究
⑴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
力也不费力,但可
结 以改变力的方向.
论
F=G
(2)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3、如图13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 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lm/s的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读数为5N,若不计动滑轮、绳子、 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动滑轮与绳间摩 擦,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 为多大?拉力F在2s内移动的距离是多 少?
5、如下图,放在水平 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 为G,系着它的一根竖 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 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 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 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 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 是( )
F=—1n 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1n (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G物
G物
G物
G物
n=1 n= 2 n=3 n=2 n=5
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的自重时
n=4
F= G物 F=G物 /2 F=G物 /3 F=G物 /2 F=G物 /5 F=G物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h 点)移动距离s
(cm)
(cm)
组内合作
活动探究:定滑轮
❖ 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探究实验。
❖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 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滑轮 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 物体上升的2、学法指导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讨
论法、分析归纳法寻求知识,从而 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应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知识链接 ;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思考分析 ; 进行假设、小组展示 ; 实验探究、班级展示; 得出结论 达标测评、加以应用。
知识链接
1、什么叫杠杆?杠杆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动滑轮
组内合作
探究1:定滑轮的特点与性质
提出猜想:①定滑 轮有什么作用?这 有什么好处? ② 使用定滑轮提起其 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组内合作
设计实验:
实验要求:探究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探究拉力自由 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重G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用
(3)滑轮组
1、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
2、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 3、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 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 4、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 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 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 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 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
敬请指导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1.swf
实践性作业
1、完成课后自我评价部分的练 习
2、观察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 些地方应用了滑轮?说明其作用
3、自己设计几种滑轮组比较其 作用有何不同
四、评价与反思
❖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教师决不能仅 仅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学会” 套 用公式解题这个层面上,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 “学”。让学生在体验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 学探究活动,既能动地认识和生成了科学知识,赋 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又学到了科学方法,发展 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进而真切地体验到科学 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的去感悟科学,这不 正是我们在物理新课堂中所追求的目标吗?
组内合作
活动探究:定滑轮
❖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谈谈 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最后教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定滑 轮的本质: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 臂杠杆。
班级展示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F=G
G
F
G
F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班级展示
L1=L2
L1 L2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O
F F=G
教材 分析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时有什么特点,滑 轮组有什么好处,在具体应用时应如何组装 滑轮组?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如何让学生通 过实验探究得到正确的规律,则是难点。另 外,通过学生活动,归纳使用定滑轮、动滑 轮、滑轮组不省功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所 以,做好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是解决问题 的关键。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
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组内合作
探究2:动滑轮的特点与性质
提出猜想:①动滑轮的作用
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如 果不同,会有什么不同?②只 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 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 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动滑轮 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③动 滑轮省不省力呢?为什么会这 样?
教材 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技能
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 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定滑轮、动滑 轮的作用,推想滑轮组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的 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 性、主动性。
1 2
(G物
G滑轮 )
班级展示
F
1 2
(G物
G滑轮
)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有
F
1 2
G物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达标测评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_力_,但可以改 变施力的_方_向_,是等臂杠杆,不费距离。 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_省_力 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方_向,是动力 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要 费物体升高高度一倍的距离。
F
F
L1 = 2R F
A O
L2 = R
O
G
G
G
杠杆的支点在O上
班级展示
L1 = 2R
F
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力 臂二倍O 于阻力臂L2的=省R 力杠杆。因此拉 力与物重的关系是:
F=1/2(G物+G滑轮)
G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 F×2R=(G物+G滑轮)R
F (G物 G滑轮 )R 2R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
第三节 滑轮
田湖一中 潘万杰
滑轮
教材分析
说 教法 课 学法 内 教学思路 容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材 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探究了杠杆知识之后,
对简单机械的引申扩展。本节课既是对杠杆原理 的延伸,又是对后面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 作准备,所以,本节课是简单机械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的学生探究 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本节课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班级展示
请在实验过程中填表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重
G物 G 滑轮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用
距离h
点)移动距离s
(cm)
(cm)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班级展示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请认定一下,杠杆的支点是A还是O点?并指出拉力F与 物重G的关系。
教材 分析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支架、滑轮(2个)、细绳(两 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铁架台。
教法
1、教法分析:
从整体上,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认识 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再探知认识 滑轮的作用。依据六环节教学法, 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时,根据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先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的作用,然后再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2、杠杆可分为几类?杠杆一定是直 得吗?
新课引入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 动的小轮叫做滑轮。
组内合作
探究新知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组内合作
动手试试
学生实验:采用一根绳和一 个滑轮将货物提升到高处,你有 什么方法?
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组内合作
滑轮的分类
2、活动探究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
定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 物一起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