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导游词

楚悠声音游记——三坊七巷

0 开篇

福州从汉朝开始就先后六次修筑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山为屏障,形成面向大海的簸箕状。

三坊七巷是唐宋时期“坊巷体制”的活化石,应该说,“巷”早于“坊”。三坊七巷整个街区占地40公顷,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三坊”指的是中轴线以西的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而“七巷”呢则是以东的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这样大型的非字形结构街区在当今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据说,清末民初时候,这里就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十分繁华,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得的各类东西一应俱全,每到元宵节、中秋节这里还有热闹的灯市呢。

在三坊七巷里可以看到唐末分段筑墙传统的痕迹,也可以领略西风东渐后的小洋楼。马鞍墙与罗马柱,雕花窗与发券门并存,构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1 杨桥巷

我们的游览从街区的最北端开始,首先走的就是杨桥巷。据说,杨桥巷因为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一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小巷。民国初期,它被人们从杨桥巷改造成了杨桥路。在繁华与时尚中日益变迁。

杨桥巷东起东街口,西到双抛桥。双抛桥规模不大但是传奇多。一是在古代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可以看到“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结成连理枝的“合抱榕树”,大树的背后还有个青年男女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流传久远。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如今的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了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杨桥巷17号是林觉民故居,现在是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与妻书》现在分别成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中学教材,一代接一代地感动着后来的人们。

故居古朴的朱门灰瓦曲线山墙虽然有些异样,却仍然在诉说着这个老屋曾经见证

过的沧桑往事。老屋据说建于清中叶,最初的主人是谁无从知晓。往上查,只有一个别号叫崧甫的男人,他是林觉民的曾祖父。除了林觉民与陈意映演绎了爱情传奇之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闽籍三大才女,林徽因、谢冰心和庐隐,其中有两位,竟然都与杨桥巷17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林觉民是堂兄弟,因此这里算得上是林徽因的祖居。当年,林觉民慷慨就义之后,林家人为了避祸举家搬迁,而将房屋卖给了冰心的祖父谢銮恩。隔墙外南边儿的“紫藤书屋”花厅,就是当年冰心祖父设立的私塾,这里走出了不少当时社会中坚人物。屋里的柱子上还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父叔父们写下的。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虽然时间不长,却给冰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经对这幢房子有过生动的描写。

2 郎官巷

走过了杨桥路,沿着南后街往南来到了郎官巷。据说,在过去的七巷里,这郎官巷是最长的一条,因为其他六条巷都是笔直的,只有这条巷子略微弯曲,当然就长了一些,不过现在只剩下了可怜的一百多米了。

楚悠瞧见,在郎官巷原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讲的是,宋代在这条巷子里曾经住着一位叫刘涛的人。因为这个刘涛,也因为刘涛的儿子是郎官,孙辈也接连做起郎官,郎官结队成行,满巷生辉,于是巷子改了名,干脆叫郎官巷。

郎官巷里的名人也很多,宋朝著名学者陈烈就住在这里。在这条巷里住过的还有清代爱国诗人张际亮、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

提到严复,我忍不住先往巷子最东边的郎官巷24号严复故居去看看了。从严复故居出来,往西走不远就是有名的二梅书屋,这里曾经是清代的进士林星章的住宅。

二梅书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一屋跨两巷。建筑的前门开在郎官巷,后门开在塔巷。书屋总面积2400平方米,坐南朝北,是一座三进大院的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院落始建于明末,清光绪至民国年间都有修缮。现在人们将整座院落统称为“二梅书屋”,而实际上真正意义的书屋是在二进西墙边儿上,由书屋与藏书室组成。

一进门就是花厅园林。参观书屋的过程中,楚悠发现,这里的建筑不带油漆,保持了木头的原色,看上去古香古色。只有灯杆和插屏门是带有颜色的。而且插屏门的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建筑年代。插屏门上的贴金饰纹,也是有讲究的。根据风水学

上有“金生水、水火相克”的说法,插屏门贴金除了吉祥如意之外,还有防火的寓意。

楚悠还发现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中柱上方的灯杆。据说它的摆放位置也很有讲究。据说以前的主人如果将宅院卖掉,还会将灯杆带走,新的主人会在上面放一根新的灯杠,图个人丁兴旺。

3 塔巷

从二梅书屋的后门出来,我们直接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条巷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

育王塔曾经被当做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门上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为纪念。

返回南后街上,塔巷西口对面是有名的刻书雕塑和同利肉燕。刻书雕塑表现的是南后街上的传统工艺行业——刻印印书。历史上的三坊七巷居民大多是缙绅官眷、巨商富户,因此后街上集中了大量书坊、裱褙店,传统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书坊的出书量很大,刊刻了许多著名的地方文献,其中最出名的是“闽都别记”。当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就刊印在“闽都别记”中。

肉燕是福州的传统小吃,传说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煮好的肉燕看起来就像馄饨。但是这馄饨的皮可不一般,皮子是将猪瘦肉用木棰敲打成茸,加入蕃著粉,做得像纸一样薄,被当地人叫作燕皮。在福州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找到燕皮店。不过,要买正宗上好的燕皮,还得到福州南后街澳门路的同利肉燕老铺。“同利肉燕”始创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在福州的名气不亚于全聚德、东来顺、狗不理等老字号。

4 衣锦坊

穿过南后街,来到了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衣锦坊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清嘉庆进士郑鹏程私宅里的水榭戏台。郑鹏程的私宅距今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宅子里自西向东分别有三座建筑:主座大院、别院、花厅园林,每座都有三进。其中花厅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在封建社会里,戏台一般是搭建在祠堂、祠庙、或是戏院里,能够把戏台搭建在自己家院子的水池中在全国是非常少见的,在三坊七巷仅此一处,而且这也是福州市

目前唯一现存的水上戏台。

看过几间古民居之后,楚悠发现每座深宅大院呢,都建有高高的波浪形风火墙,很有气势。风火墙的形状因为像马鞍,所以又称“马鞍墙”。为什么会有“马鞍墙”的出现呢,这是因为三坊七巷的房子都是相连的。有了这“马鞍墙”,一家起火灾,也不用担心火势波及到邻居家了。

5 黄巷

走出衣锦坊,我走进了南后街东边儿的黄巷,据说这条巷子是三坊七巷历史最古老的里弄。

黄巷也是古代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聚集地。根据史料的记录,黄巷最老住户要数36号的黄璞了。

黄璞故居以前叫黄楼,现在叫小黄楼。“黄楼月色杨桥水,照遍钟山万点春”说的就是它。清道光年间,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梁章钜住进了黄楼,在道光十二年全面整修了黄楼,筑假山、挖水池、架小桥、建凉亭,终于建成了西花厅,也就是现在的小黄楼。在这里,梁章钜和福州文人吟诗作对,留下过大量的文学作品。

6 安民巷

沿着南后街往南走,我们的眼前很快又出现了一条巷子——安民巷。据说,安民巷最初的名字是“锡类坊”,后来改名“安民巷”,也跟唐朝末年黄巢农民起义有关。

根据《福州地方志》的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那个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当时。这条城乡交接处的无名小巷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元代,安民巷还曾改名“贞节坊”,就因为当时住在这里的福建行省都事贾讷要纪念他母亲的贞节德行。

安民巷53号原本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驻福州的办事处,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土木建筑院落。像这样的院落,安民巷还保存了不少。比如52号的“程家小院”、47号和48号的“鄢家花厅”、34号的“观我颐糕饼商故居”和44号的“谢万丰礼饼商宅院”等。

7 文儒坊

隔着南后街,与安民巷相对的是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文儒坊长460多米,是现在三坊七巷中最长的一条。

其实你单看文儒坊三个字,就可能会猜到,在当年这里住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据说当时住在这里的人,是以鸿儒自居的。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代时候就有了。《榕城考古略》里说,文儒坊最初的名字是儒林。文儒坊里历代武将文人辈出,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都曾经住在这里,更有五代都中进士的清代陈承裘故居。

8 宫巷

走出文儒坊,我又转进了安民巷南边的一条巷子——宫巷。很早以前,宫巷因为巷子内的紫极宫而得名“仙居”。现在,宫巷的东口坊门上还保留着“古仙宫里”的石刻直匾。那么,这座紫极宫在宫巷的哪个位置呢?据考证,今天巷尾靠近南后街的旧宫巷小学就是当年的紫极宫了。

走进巷子不到一百米,我们就看见一幢红漆大门的民居,门口立着一块青石碑,上面写着: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一生有两大功绩,一是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近代海防与海军专业人才做出卓越贡献,后来被誉为“近代海军之父”;二是1874年,日本入侵我国台湾,沈葆桢以钦差大臣前往巡视,作战备部署,挫败了日本野心,并对台湾开发和民心稳定起了很大作用,事后被提拔做了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9 吉庇巷

吉庇巷是三坊七巷中最南边的一条巷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拆建拓宽后,吉庇巷逐渐发展成了一条商业街,成为当时福州市主干道南街通往光禄坊和西南郊的交通要道。

关于吉庇巷的巷名来由有很多的故事。在宋朝以前,巷子叫“魁铺里”。据说,到了宋朝,巷子里曾经出了位郑状元,状元衣锦还乡,巷子里的居民因为都曾经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因此就更名“急避巷”了。明朝时候,“急避巷”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讨的是吉祥如意的好意头。

吉庇巷还曾经有永定会馆、福建政法学堂、国民海军总司令蓝建枢、著名教授董

子良、著名民主人士、农工民主党第一届福州市主委李得光等名人的故居。吉庇巷里

的还有一处谢家祠,是福州近现代学生运动的发源地,具有特别重要的纪念意义。

10 光禄坊

从吉庇巷出来,拐上南后街,继续往南,终于来到了三坊七巷中的最后一坊——

光禄坊。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俗语中“三山藏”之一。

在光禄坊的西侧有一条小巷,叫早题巷。当年,辛亥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殉难

广州之后,他的家从南后街迁出,曾经避难栖身在早题巷里。

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

各位团友: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游览马尾的船政文化主题公园。我姓池,大家可以叫我小池。为我们开车的是孙师傅,今天的旅程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服务。福州市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优秀旅游城市,今天我们游览的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就是福州四大旅游品牌之一的“船政文化”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感受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文化内涵,希望大家能玩的开心。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公园正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游览。穿过红色的仿宋大门,我们将步入船政“时空步道” 。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面前的三个台阶,大家是否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呢?您猜的没错,它们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地板材料做成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第一个台阶,是木制地板,反

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木船时期”这个时期所造的船都是木壳船,“万年清”号是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第二个台阶反映的是钢木合构时期,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登上第三个台阶,意味着我们进入“钢船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是“龙威”号,标志着近代中国造船的最高水平。这艘船后来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号,成为北洋八大远之一。

大家一定也注意到“磨心”二字了吧,其实,这里的磨读成(mó),因为过去整座罗星山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像石磨的心,所以取名“磨心” 。而这二字可谓一语双关:磨有磨练意志之意,也侧面反映了当时船政学子也是经过了勤学苦练才写出了辉煌的一页。而依福州方言,“磨心”又有无心,没心之意,为了避不吉利之说,取其谐音“罗星” ,而山遂得名罗星山,在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船政创办情况。

走上阶梯,现在我们在这个小坪上休息一下,也请看看我们左边的这组雕塑,这就是“左沈共襄” 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办人——左宗棠,他是湖南人,晚清的军事重臣, 1866 年他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决定在马尾择地办船厂。船政初始,左宗棠却被调到其他地方,于是他推荐右边这个人接任他的工作,这个人就是沈葆桢,林则徐的外甥及女婿。他克服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 。而左边这个外国人是当时船政监督——日意格,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当时创办所需的全套机器设备及材料均来自外国,而且还聘用了一大批洋员、洋匠来传授造船工艺和科学技术。

大家看到前面的这片榕树了吧,其实它只有一株,因为在台风中被吹倒,树枝上的气根垂到地面,深植入土并不断成长,于是就有了“独木成林”的景观。左边这一株原来生长在广场旁,也在台风中被吹倒,根须沿着石墙石缝生长,形成了类似浮雕的奇特景观,大家可以看到,它们的主干虽然折断,但根须还在,正向人们展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而这两株百年古榕其实是同根的,又称为姐妹树。大家可以看看榕树下的这一组塑像,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有兴趣的不妨和他合影沾沾他的才气。大家请看我们前方的那组雕像,叫“摄政王巡视” ,而右边的那组雕像叫“同舟共济”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可以拍照留念。请不要走远,注意安全,我们30 分钟后在这里聚合。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和支持,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大家再来福州游玩。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厦门鼓浪屿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海上花园城市”厦门,今天我要带大家浏览的,就是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鼓浪屿。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

现在我们的旅游车所走的这条路,就是厦门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它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看看窗外,街道两旁是被我们称为“骑楼”的建筑,他把楼的下层部分做成了柱廊式的人行道,使上层的建筑跨建在人行道上,人们在柱廊里悠闲的逛街,不受日晒雨淋的影响。

好啦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轮渡码头,我们将乘坐渡轮前往鼓浪屿。渡轮时间约为六分钟,那么趁着这段时间,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鼓浪屿。大家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对面的小岛就是鼓浪屿,渡轮行驶的这条江叫鹭江,宽约600米。鼓浪屿面积约1.9平方公里,岛上人口约有2万人。在岛的西南面有一块大岩石,因为长年

累月被海浪冲击形成一个大洞,每当涨潮的时候,海浪扑打岩洞,便发出像打鼓一样的声音,所以人们就交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交鼓浪屿了。

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一起。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码头,是1976年建造的“钢琴码头”,从远处看,它就想一台架开的三脚架钢琴。那么在这里,小徐就有一个小问题要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鼓浪屿除了被称为“钢琴之岛”“海上花园”之外,还有什么别称吗?这位团员观察的很仔细呀!大家看,在岛上除了消防车是机动车以外,就只剩下带旅客们环岛游览的电瓶车,别的再没其他车辆,所有的人都是靠步行的,因此别称“平等岛”试想一下,伴着朝阳或晚霞在这美丽岛上漫步,是不是很惬意呢?那还等什么,现在就随我一起去领略鼓浪屿“万国建筑博览”的风采吧。

这里原来是英国领事馆,有两栋洋楼,分别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他们的远征军与我们厦门的守军发生了激战,结果英军败退。1841年英军次进犯,厦门、鼓浪屿陷落,厦门被占领了10天,而鼓浪屿被英军强行占据了长达5年之久。1843年,英国率先在这里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就是当时攻打厦门的海军舰长。1844年,第二任领事建造了领事楼。1870年建造了办公楼,内部装饰相当奢华,有6间囚室,楼前原有一座狮子狗墓,是领事为他死去的爱犬特意建的,但在1957年时被砸毁。现在,原来的英领事馆已经拆除,兴建了新的楼宇,成为了青年旅社,据说在拆楼的时候还发现了许多刑讯工具。

大家来看,看这边的建筑,这里就是原来的日本领事馆,建于1897年,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有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特征。这里原是日本警察署,建于1928年,属于东洋式建筑,主要用于办公和审讯,还有地下室,竟是监狱,用来关押拷打我们的抗日战士。左边的这栋是警察署的宿舍,与警察署的建造时间和风格完全相同。如今,这三栋建筑均为厦门大学教工宿舍。

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就是天主堂,1917年由助教马守仁所建,属于歌德式建筑,它的特点是尖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的拱、门、窗、塔还有女儿墙镂空是尖形的,室内的吊顶采用的是彩蓝色的珠网天花,显得十分华丽。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五栋别墅,统称为“海天堂构”,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晋江旅菲华侨黄秀娘、黄念忆所建。这五栋建筑以中间这栋楼为核心严格的中轴对称。中间的这栋楼采用了中西合并的建筑风格,在它的两侧的建筑则是欧式风格的,而钟楼是这五栋别墅里装饰得罪奢华的。现在每天在这里都会定时上演极具地方特色

的木偶戏剧表演和南音表演,稍后小徐会给大家留出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到时候大家可以到这里来好好的观赏一下这令人惊叹的表演,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吧。

这里就是黄荣远堂别墅,建于1920年,越南华侨黄文华、黄仲训父子便是这座别墅的主人。这座别墅的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期中也融合了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思维。大圆柱和小圆柱对比强烈,一派古罗马的风韵;各式各样的窗棂,有种别致的流动感和韵律感,它可是鼓浪屿建筑中的精品哦!

好的,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30分钟后,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下个美丽的景点——“菽庄花园”。

福建土楼导游词

a线(田螺坑土楼景区):田螺坑群——裕昌楼——塔下村

一、田螺坑土楼群——

(车上)如今福建土楼荣获世界遗产以后,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成了标识,名扬天下。很具有观赏价值,是土楼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南靖境内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有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以及最高的方楼“和贵楼”和最精美的圆楼“怀远楼”。“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田螺坑土楼,早就有诗赞美: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作者是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除了诗写得好,把田螺坑时间和空间的美丽都容纳进来了——不信大家到达后再评议。

(田螺坑来历)关于“田螺坑”地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地形地貌说。我们现在驱车的公路,向上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不像走在田螺壳上呢?

另一种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故事:

(田螺姑娘故事)据说600年前,有一个叫黄百三郎的青年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见此地依山傍水,景色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放养鸭子。母鸭吃了小田坑里的田螺,每天都会生下双黄蛋。由此,他慢慢地积蓄了一点家业。有一天,黄百三郎正在田间放养母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黄百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这时,从一块山石旁传来阵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叫声。黄百三郎循声而云,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正向一位农家姑娘逼去。黄百三郎三步并两步,用赶鸭的竹竿,奋不顾身地与蟒蛇展开搏斗。蟒蛇最后被勇敢的三郎赶跑了,姑娘得救了!姑娘激动又含羞说:“我家住东面的船场镇石门岩螺丝洞,探亲途径路过此地,今日遇险,幸得大哥相救;承蒙不弃,小妹愿意做你的干妹子,帮你操持家务一段时间,算作报答救命之恩吧!”,后来。村里的老人看他们两个情投意合,于是撮合他们结为百年好合!小两口从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家业越来越兴旺,并为后代建造土楼打下了基础。子孙们为纪念先祖,就把这里称为田螺坑。

(上观景台)俯视“四菜一汤”。大家看,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拨787米的湖岽(dōng,削平的小山顶)山半坡上。据说玉皇大帝曾经到此考察民间疾苦——土地公呈现午餐——临走时忘了撤席——留下了诺大的“四菜一汤!”

中间这座方形楼叫做步云楼,建于1796年,取平步青云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右边是振昌楼,建于1930年,它与众不同之处是内堂坐正西南,与门在同一直线上,反映“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最外面那栋——椭圆形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文运昌隆之意。它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椭圆形的土楼;靠我们最近这栋是和昌楼,

建于1796年。和昌楼被毁后于1953年重建;靠它前面这栋是瑞云楼(瑞云——指牡丹,吉祥富贵之意,喜欢阳光充足,土地富饶的地方)座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

“四菜一汤”五幢楼依山而建,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奇异秀美。大家说像不像一朵花呢?有人还说“四菜一汤”边上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搁在那里?像不像呢?它在邀请大家入席就餐。《红楼梦》中说过一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今天见到田螺坑“四菜一汤”加上一双筷子,在天地之间一摆就那么天长地久,永不散席,太厉害了!据专家、学者考证,“四菜一汤”五幢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幢土楼反映了《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天方地圆,方形的步云楼为天,紧挨四周的圆土楼为地。这五幢土楼又附会于易经八卦的阴阳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神秘文化。

世界遗产标志——就是一个方圆图案的浓缩,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人为?

现在留15分钟时间,给大家照像。如果在观景亭长石登上往下照,第二根栏柱事最佳摄影位置和角度——请注意安全和谦让,谢谢!!十分钟后我们亭外集合!

(上车,继续前行)各位团友,田螺坑土楼群在建造时并没有刻意的规划。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成为后人玩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浓厚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森·安德烈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下车,走石径)现在我们走的这条石径,建于清代,和步云楼是同一时间兴建的,也是当时土楼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道。在石径左侧梯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整片土楼群起了变化。刚才我们在上面景观台上,向下看,是俯视,5幢土楼呈平面排列。而从这里看过去,5幢土楼呈一条斜线排列,构成了另一景象。这在中国园林审美原则中,叫步换景移,是一种流动美。

沿石径而下,两侧都是层层梯田。秋天,稻谷成熟,背景一片金黄。春夏,禾苗茁壮,梯田一片葱翠。如此美丽的景色映衬土楼,多么淳朴、和谐。难怪美国盖蒂保护所副所长内维尔·阿格纽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组成的考察组考察时评价:“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田螺坑土楼群,去领略一下它的奇特外形和构造、精巧的组合,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感受它的传统精神和神秘色彩。

(步云楼)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393平方米。高3层,11.93米,面宽29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对开4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15米。进入楼内,我们发现此楼前低后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命名“步云”的意义。这幢楼内无水井,因为地势太高,水井设在楼外,并且在井周围砌条水沟,供排水用。底层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比较特殊。

(和昌楼)“和昌”为吉祥语,为“和气昌盛”的简约。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东侧。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内通廊式,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

口,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与步云楼不同底层不开窗的,是通例。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我们今天参观找不到当时方楼的任何痕迹。如果不是那把大火烧掉重建,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四菜一汤”,成为“三菜二汤”,也感受不了“花一朵”了。

(振昌楼)“振”,作为动词,含“奋发”、“奋起”意。“昌”为“昌盛”。“振昌”意为“奋发昌盛”。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西侧。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976平方米。高3层,11.53米,直径3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我们在上观景台上说了,振昌楼“富不露白”风水观念。大

家看,中厅与大门并不对称,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吧。这是一。第二,同步云楼一样

的原因,在院内找不到水井。水井放在楼外。

(瑞云楼)“云”为天象。“瑞”为“吉祥”意。“瑞雪兆丰年。”“瑞云”即“祥云”环绕的人

居环境。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

1063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两部楼梯,1

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文昌楼)除了上面所说“文运昌盛”意思外,“文昌”还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叫“文昌帝君”,

是主持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西南侧。建于1966年。坐东北朝西南,

占地1288平方米。楼长径45.7米,短径34.5。高3层,11.8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

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外墙顶层有4个瞭望台,4个射击口,底层楼厚1.2米。内院用乱

毛石铺地,有1口水井。首先,让我们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不像北方四合院

有边门、侧门和后门。土墙通常有1米多厚,能挡住枪弹;门框、门槛用大石砌成,两片大门厚

10厘米,还加上根门闩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闩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除非撞

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锯子锯断门闩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门。

土楼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因为圆形,都朝天井开。土楼外墙内墙是同心圆砌成的

一段段圆弧,外长内短。房间的隔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像柑桔那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

地人称“斧头间”。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这楼内的水井偏于左侧。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设施,与大厅相对的一间敞厅,是操办土楼人家红白喜事

之处。土楼的底层,除了厅堂、梯间之外,一般是厨房和餐厅。顶屋一般不装天花板。这样何处

出现漏雨、裂缝、断裂,都看得清楚,以便即时维修。土楼屋顶平缓,用的青瓦,中脊和出水口

都用青砖压牢,既防风又点缀屋面。站在文昌楼第三层,朝上往上看,上面的土楼层次排列,与

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性。

说到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26代传人了。就以此居住和活动,繁衍世世代代,香

火不绝。现仍有300人居住。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过节,返乡认祖归宗,

远源流长,热闹非凡。

好的,现在留15分钟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然后在村口集中回车上,还要到下观景台参观!

(乘车,到下观景台)大家以上看了,听了。现在到了坡底山路上,再来从下往上看。田螺

坑土楼窗户不被屋檐遮住了,一个个特别明显;有些特意用白色石灰镶边,那些依地形高低错落

建立土楼,一层托着一层、一幢挨着一幢,十分壮观,给人以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感觉。从上观

景台俯视,看不出五幢土楼不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甚至那椭圆形的楼与其他三幢圆形的楼的区

别也看不出来。下观景台仰视,终于看到五幢建在高低不同的台地上,错落有致,层叠相间,宛

自天成。苏东坡说庐山“远近高低都不同”;田螺坑土楼群不是“远近高低”,而是“远近俯仰都

不同!”。

随着天气的的变化,田螺坑的景观有很多变化,但也不能在这儿等上十天、半月吧!但是,

田螺坑土楼群成为世遗后,政府已完成了夜景工程。如果团友中有想寻找田螺姑娘做朋友的帅哥,

或者想找三郎大哥的靓妹,可以小住几天,说不定,还真让你们偶遇了呢!

一、裕昌楼

从田螺坑驱车五分种车程,山谷里除了山林小溪——看不到现代建筑;这要归功于南

靖的领到动员工作做得好——保护世界遗产,人人有责!附近的居民拆除了——现代派房屋、

以及农村的猪圈牛棚鸭舍!农民的保护意思和觉悟也逐步提高了, 大家可以看到——“东歪西斜”700年的指示牌;裕昌楼快到了!!而右边映入视野的土楼—

—就像我们看到的城里的“情侣”一样!在路边就“打kiss了!”,边上还有一个观众喔!——我

们都把她们叫——“情侣楼”——将来可以开发成一个新节目!!哈哈!

(停车场到了,请下车)

大家现在看到的“裕昌楼”了——外墙斑驳陆离,像个饱经风雨的老者!这边是南靖县书洋

镇下版村,在依山傍水处屹立着。

这幢土楼建于1308年,是土楼王国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了!圆形,五层,每层54开间,共270间。这幢土楼有三大特点:

1、不是一姓一宗所建,而是五个姓氏,相当于我们现在“集资房”;你出多少钱,建多大的房,也就住多大的房。据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38岁迁于下版刘氏五世刘永禄召集罗、张、唐、范四姓族人,商议共建一座大土楼。每个姓氏按所需房间,划分为五片区,大片区13个开间,小片区9个开间,每片区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体现了土楼设计理念上五行居住哲学,企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2、不是一姓一宗所建,五姓族人共同生活在一栋土楼里,这可能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缘故吧;大家进了大门看到——中庭还有一座圆楼,是全楼的中心,

也是社会活动的场所,上堂即祖堂!祖堂大门朝东,有“紫气东来”的含义。门内地板上,用鹅卵石镶嵌成五行图案——金(△)、木(+)、水(≈)、火(m)、土(∧),这些象形文字是中国建筑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它们若隐若现,神秘莫测;既是避邪符号,又可能代表五个姓氏的业主。祖堂有三个门,正门是喜门、左边是生门,右边是丧门。从这三门出入有严格楼规民约:凡办喜事或求神拜佛从喜门进出;凡祈求小孩平安长大,有所作为,从生门进出;凡办丧事从死门进出。我们今天来考察、参观,是好日子,当然要从喜门入,喜门出,图个吉利!好不好呀?

1、大家看——楼的第三层倾斜的离谱——最大角度有15度!!是地震缘故造成的?还是人为故意而为之?还是其他原因呢?

据说,建造土楼邀请的大师傅,在裕昌楼建造到第二层时,远方有消息通报又有

大的建楼工程急着需要请他;他想这边剩下的包工交给大徒儿就绰绰有余了(有点像现在的包工头喔?);另外也想考验一下大徒儿是否可“出师”了!师傅走以后——大徒弟突发奇想,将第三层立柱倾斜设计——第四、第五层有直行往上!增强视觉上的美感和创意!楼建成后——楼主们纷纷抗议!大徒儿大声说——这是我的主意!如果楼会倒塌或者其他危险;可以先押我一半的工钱!结果几百年下来安然无恙!!这不得不佩服这位——神奇小子——犹如鲁班再世!

有建筑专家认为是——运用力学原理,不太承重的柱樑,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增加美学视觉效果!木结构建筑——早有“勾心斗角”等营造法式;但没有“歪柱斜梁”一说,不知是否是创新喔?

这里的农民有种说法叫:“七竹八木”。什么是“七竹八木”呢?那就是农历七月份砍竹子、八月份伐木,是最好的季节,既风干,又没有虫蛀。俗话说——水浸千年松,风吹万年杉!土楼一般选用上好的杉木做梁柱大料!“他们有时还会用不太风干的杉木做门窗,刚开始关不密,几年以后就关密了。当时建造第三层所用的柱子——有可能是在其他月份砍伐的木材——为了赶工,没有等风干就用上了,建成时发现不了——过了一段年限后,就有可能向一边斜了!!

到底是何道理——各位贵宾请细细思量和推敲!

不管咋说,我们本地人——一般都叫此楼“东歪西斜楼”,不叫“东倒西歪楼”,图个吉利!!

4、好的——我们现在去看一看此楼的另一奇特之处——“水井”在厨房!这不要说在土楼,就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水井咋会挖在自己房子里呢?原来啊——这一排的厨房下面刚好是地下山泉所流过的地方,呈扇形状;泉水离地面不深——水井也无需挖太深,才一米左右;但每天上午,积累一晚的山泉会溢到井栏!真是免费的——矿泉水啊!!自来水公司、矿泉水厂在此地投资怕找不到市场!

清源山风景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XXX,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游玩清源山,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等称著。

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三世佛佛阁、清源洞、南台岩、清源天湖、虎乳岩、弘一法师木塔、伊斯兰圣墓、白丈坪,风动石和龟岩。在这里大家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一颗开心!

现在我们参观第一个景点——老君岩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石像高5.63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老子和蔼可亲。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

从千手岩往上攀缓十多分钟,即到弥陀岩。弥陀岩可以说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庙宇石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我们来看这一处“泉窟观瀑”。瞧,清澈的泉水从五十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

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贻尽,历代文人骚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满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许”、“流膏”等题刻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增加了观赏雅兴,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这一株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

惊叹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因此,这里常有年轻的恋人,如意的夫妇相偎于此,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念照。而仅隔几步之遥的这棵浓荫如盖的大树,相传?00多年前施琅将军的的部将从台湾带回故乡栽种的“洋蒲桃“,俗称“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树上绿里透红,果实累累,

形若斗笠,顶部尖、底部宽,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风味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在母亲山--清源山体现得更为突出。前面我

们参观了老君岩(道教),千手岩、弥陀岩(佛教),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碧霄岩(喇嘛教),去领略碧霄岩三世佛的风采吧!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

相辉映。

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

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

为再现“泉山”的历史风韵,增添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水景资源景观,1993年市政府决定在主景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清源山上第一名泉---“虎乳泉”下方的

“紫泽洞天”谷地建设清源山蓄水工程----清源天湖。

“清源天湖”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10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虎乳岩”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虎乳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

"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贴岩石,可闻其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相传曾有乳水不足之母老虎,每天带小虎到泉边啜饮,以水代乳,小虎竟壮健长大。虽是传说,但"虎乳泉"甘甜似乳,澄澈清冽,以其泉泡茶,香气独特,沁人心脾。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放有一天然巨石,风吹欲动,手推能晃,故称“风动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毬”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

弘一法师(1880-1942),姓李,字叔同,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

百丈坪坦平宽广,临风远眺,进山远水,无垠宽阔,晋水、洛江汇注东海,气势非凡,每当红日东升,霞光万丈,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国家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最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湄洲岛妈祖庙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我是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导游员,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小x。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也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湄洲岛观光旅游。今天的行程将由我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够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湄洲岛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大家也都说,湄洲岛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被大海的碧波濯洗得清净晶莹,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被亚热带多情的海风滋润得妩媚动人。如此妖媚的极品,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里有扣人心弦的潮音洞、有能够于夏威夷媲美

的黄金沙滩、也有充满传奇故事的鹅尾山石景,但是最闻名还要数令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绕的妈祖祖庙啦!这也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重点参观的景点了。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这里也被誉为“东方麦加”。

好的,现在大家就随着我脚步,踏上今天的朝圣之旅吧。

在还没有到达祖庙之前呢,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妈祖的生平。马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因从出生到满月都不曾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字。相传她八岁就能诵经,16岁就能下海,还精通天文地理,经常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难的渔船。而且,她立志不嫁,一生要以行善救人为事。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为抢救落海的乡亲不幸遇难,年仅28岁。民间传说她是“白日飞升”,在湄屿峰羽化升天。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就是妈祖庙宇的建筑群了。妈祖庙最早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即林默逝世的同年,但随对妈祖的封号加爵,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妈祖宫庙也不断的重修、扩大,由原来民间奉祀的小庙到后来的大规模重修、扩建,日益雄伟。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群就是上世纪 70至80年代重建的,它东向大海,依山而建,由二十多个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完全是中国古典庙宇式建筑结构,雕梁画栋,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龙盘石柱,气势非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掩映在绿荫中的妈祖庙建筑群吧!

好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祖庙的大牌坊,在这里可以仰望整个祖庙建筑群的全貌,非常的雄伟。这是寺庙的第一道门,叫山门。由于马祖被封为至高无上的“天上圣母”缘故,所以山门也被制作成皇家城阙的形制。大家看,山门内供奉的就是耳熟能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了。

让我们沿着山门上走,好的,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仪门,大家看顶上的竖匾上的“圣旨”二字,它喻示妈祖娘娘曾受到历代帝王的褒封。仪门内的这个大广场,是祭奠时大型乐舞表演的地方。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殿是“太子殿”。这是当年的福建总督姚启圣所建的,他原本想用此殿作为正殿,使正殿按一般寺庙建筑风格位于中轴线,但民间习惯上仍愿意遵循古制,只认定旁边这座才是最原始的正殿。

好的,现在大家就随我进去参观。这里就是妈祖亿万信徒心中的圣地了。大家看这满屋的烟雾和信徒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虔诚。这座殿堂分为上下殿,中间用天井相连。正梁悬挂的是清雍正皇帝御赐的:“神昭海表”的匾额。大家看眼前的这尊端座的妈祖神像,它神态安详,雍容华贵,我们称它“出巡妈祖”,她是四肢是可以活动的木雕软身。97年赴台巡游的妈祖就是这尊神像。在她的身后还有一尊妈祖像,是木雕硬身的镇殿妈祖。当软身妈祖出巡时,镇殿妈祖就留在寺庙中接受信徒的朝拜。大家再留意益下两边的神龛,里面全是妈祖的陪神,称为十八水阙仙班。这里有各地的海神,和被妈祖收伏的海妖水怪。

好的,下面我们将要去参观的是传说中妈祖升天的地方—升天古迹,这里也是最早立庙奉祀妈祖的地方。大家在这里可以烧烧香、拜拜妈祖,10分钟后我们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擦天阁。这里是中轴线的最高点,大家仔细观察,里面供奉的妈祖与其他殿里的有什么不同。

对了,细心的有特会发现这里的妈祖面像是黑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台湾信徒把妈祖分灵回去的途中,在海上航行了数月,日夜焚香膜拜,签呈的烟火熏黑了妈祖的脸,于是台湾妈祖宫庙里供奉的妈祖全是“黑面妈祖”,因为这

座朝天阁是台湾鹿港朝天宫捐建的,所以里面妈祖也只能是黑面妈祖了。

好的,我们继续向上走,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妈祖公园”了。沿途上大家可以随处找到栩栩如生的石雕群,它们生动的述说着妈祖的故事。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妈祖的石雕像的脚下。它是厦门大学艺术系李维杞教授于1990年设计的,像高14.35米,是用365块花岗岩雕砌而成的,象征妈祖一年365天,天天保佑着14.35平方公里湄洲大地上的居民平安幸福。我们可以看到,妈祖面部慈祥,遥望着大海。

大家知道吗?妈祖娘娘眼望的地方是台湾,而且在台湾鹿港朝天宫也有一尊一模一样的妈祖石像与之隔海相望,共同维护着两岸的和平安宁。在台湾,妈祖的信徒不计其数,每年也有许多台湾同胞来到湄洲岛朝圣。

的确,妈祖的民间信仰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一千多年,随着华人脚步走向世界,妈祖信仰也在海外广泛传播开来。妈祖成了海峡两岸同胞和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心灵圣殿,这对于凝聚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力量,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好的,亲爱的朋友们,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愉快的游览了妈祖庙的主要景点。相信大家对妈祖生平、妈祖庙的建筑和妈祖信仰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今天的妈祖庙之旅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能够再来湄洲岛妈祖庙体会深深的朝圣气氛,再次谢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一如顺风!谢谢。

泰宁大金湖(上清溪)导游词

各位团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丹霞天踪,碧水灵趣”的大金湖旅游观光!我是来自大金湖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的行程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风景区构成的两大要素:山的雄奇,水的清幽;阳刚与阴柔相济,豪放与婉约互补;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独具特色和魅力,是国内外少有的风景名胜区。

今天呢,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的是位于金湖上游的上清溪景区。上清溪藏于深山峡谷之中,穿梭于荒无人烟的赤石翠峰之间,溪边森林茂密,原始古朴。溪水或激流成滩,水不没膝;或凝滞成潭,深不可测,宽处开阔平坦,窄处宛若小巷。峰回路转,扑朔迷离,故有:“九十九曲,

八十八滩,七十七弯,六十六潭”之说。

好,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一段奇幻的漂流之旅了,现在请大家穿好救生衣,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在竹筏行进过程中,请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不要随意从座椅上起来照相整个行程大约需要2个小时。

现在我们开始漂游。

大家请看前面这块岩石,犹如一条鲤鱼,正要跃过龙门鲤鱼跃过龙门,便有锦绣前程之意。在此,我预祝各位游客在工作、事业上一定会称心如意,前程似锦。过了这道景,我们已进入上清仙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无限灵趣吧!

大家看这块丹崖,这是一幅极其雄伟壮观的丹青壁画画中黑红相间,好像高山流水,不禁使人产生一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绝妙境界。

现在请家留意看正前方中间那块丹崖,它像一艘扬帆远航逆水而上的大帆船正朝我们驶来我们称之为仙帆迎客,形成这种景观是由丹霞地貌特有的地质形态而形成的。丹霞地貌最大的特点是:垂直节理,非常发育,所有的崩塌和风化基本上都是纵向进行的,所以山峰在侵蚀风化的作用下越变越瘦,而不容易变矮。而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堵像一艘帆船的石墙,就是因为山体的两边同时进行纵向崩塌风化的结果。

好,我们继续前行。大家看看前方的这块巨大的岩石。它像条大鲨鱼,龇牙咧嘴,好不吓人,仔细一看,它的下巴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这条鲨鱼已修炼成精,当它从东海尾随八仙来到此地,想搭乘这艘帆船早日成仙没想到上清仙境,风光如画,稍一走神,撞上仙帆八仙一怒之下,敲掉它的下巴,同时把仙帆点化成石,在此镇守鲨鱼精正

应验了那句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都应顺其自然,脚踏实地,切莫急功近利,弄巧成拙。

从鲨鱼的嘴里逃脱后,大家一起向后看个回景,刚才大家看到的上清壁画仙帆迎客鲨鱼咧嘴这三座丹崖,层层相叠,错落有致,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仿佛徜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之中,我们称此景为阳光三叠这虽是个古词牌名,但运用在此恰到好处。

现在我们马上要通过的这个小峡谷,左右两壁波浪起伏,曲折分明在不同的季节,岩壁上点缀着不同的花色,很像现代女性穿着的百褶裙故称百褶谷现在就请大家放纵心情,静静地体会一下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感觉。

穿越了峡谷迎面而来的这两座高大挺拔的的山峰极像一对丰满匀称的双乳这是上天赐予上清溪的生命之源可以说是女性的骄傲,男性的渴望,生命的源泉。

现在我们来到落霞壁,这里是上清溪漂游的中心点大家请抬头看,左边这块红艳如火的赤壁丹崖多像一幅由飞禽走兽组成的巨型壁画,那漂亮的大红底色,就像是满天晚霞,不禁让我们想起: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据说,在这幅巨型壁画中,还能找到十二生肖图案,假如谁慧眼识画,找出自己的生肖,默默地许个愿,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在落霞壁上面还有个灵气穴,据说有缘之人在灵气穴前许个愿,然后随便捡起河滩上的幸运石往里投,只要投三个中两个,即可心想事成大家不妨前去投石问路,预测一下自己的前程命运。

竹筏行到这里,漂流已接近尾声稍后,各位游客将从静谧的上清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