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X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科技强县实施方案
![科技强县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7c86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4.png)
科技强县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县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科技强县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制定科技强县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3. 培育科技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4. 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1.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提高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完善科技政策:建立健全科技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4. 拓展科技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科技强县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技强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推动科技强县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科技强县实施方案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科技强县建设。
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科技强县实施方案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五、结语科技强县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县建设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
![2024年县建设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518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c.png)
2024年县建设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____年是我县建设的关键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县域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县域竞争力,我们决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该活动旨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质量推动县域建设和发展,实现创新先进县的目标。
主要目标:1. 培养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2. 打造创新型县,提升县域建设的核心竞争力;3. 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实现全方位评价和激励。
二、活动内容1. 宣传动员(1)组建宣传小组,负责制定活动宣传方案和策略,包括宣传口号、海报、横幅等宣传材料的设计和制作;(2)利用县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3)组织动员大会和培训班,传达活动目标和内容,激发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
2. 制定实施方案(1)成立县建设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活动的实施工作;(2)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和责任人;(3)通过市场调研和问题反馈,确定县域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重点解决和推动。
3. 完善激励机制(1)建立县域建设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评比、表彰等方式,对在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队和单位进行表彰;(2)建立成果考核和使用机制,对通过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推广,鼓励其他单位借鉴;(3)通过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创新、奋发向上的氛围。
4. 开展创新活动(1)组织开展县域发展创新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分享创新经验和案例,促进县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3)推广先进县域建设经验,邀请其他县的代表参观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5. 开展先进人物评选活动(1)组织开展县域先进个人和单位的评选活动,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评选出一批在县域建设和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2)举行表彰大会,对获得先进个人和单位的进行隆重表彰,树立典型。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https://img.taocdn.com/s3/m/0a60c4d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e.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1月13日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科技部关于支持四川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函》(国科函创〔2017〕24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二)总体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着力重点突破。
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领域,找准全面创新改革突破口,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管理办法(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管理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58be26fee45c3b3566ec8b83.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以下简称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根据《科技部关于印发〈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农〔2018〕13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20〕17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型县(市、区)是指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良好、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县(市、区)。
第三条自治区科技厅负责组织开展创新型县(市、区)认定与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主体,各县(市、区)科技局具体负责管理和运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创新型县(市、区),是指经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创新型县(市、区)。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建立“一个设区市副市长联系一个县(市、区)、一个副县(市、区)长联系一个产业”(以下简称“副市长+副县长+一县一业”)的科技工作制度。
第六条建有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并配置10人以上相应专责工作人员。
第七条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每年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5%以上。
第八条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amp;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要高于全区当年平均水平。
第九条现有引进区内外高层次人才2人以上,培养一支20人以上的本土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第十条入驻区内外农(林)业龙头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瞪羚企业”1家,建设广西农业科技园区1个、星创天地1个或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
第三章认定程序第十一条申报创新型县(市、区)的县域填写《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认定申报书》,报设区市科技局审核,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名义报送自治区科技厅。
市创新型试点县市建设方案33页PPT
![市创新型试点县市建设方案3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d39de4312b3169a451a4c4.png)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市创新型试点县市建设方案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6994c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1.png)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6•【字号】琼府〔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2022〕10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2月26日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实施方案》(国科发区〔2019〕94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6〕11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聚焦改革和开放,发挥区位优势,实施科技强省战略,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全面推进“一省两市三高地”建设,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一省两市三高地”区域创新体系,海口市进入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三亚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深海、航天科技创新高地,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省争取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6%,排名争取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家以上,特色优势领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b15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型单位建设就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单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单位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那么如何实施创新型单位建设呢?下面就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基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创新氛围等方面。
在实施创新型单位建设中,要通过不断加强创新文化的建设来推动创新意识的深入人心。
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增加对员工参与创新的机会,例如定期开展创新项目、集思广益等,以此来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把创新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因此,在创新型单位建设中,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快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单位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优化管理模式创新型单位在管理模式上要注重创新,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推行平等开放的工作环境,并驱动创新。
例如采用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强员工的知识增长和技能培训,鼓励员工开放地提出创新点子和建议,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
四、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单位建设的重要环节,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单位提高生产力和类别,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收益。
为此,要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各种创新渠道和形式,尝试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应用于现有工作中,加强技术人员的学习和交流,挖掘潜在技术创新点子,推进科技创新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五、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型单位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从而带动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可以建立创新扶持政策,鼓励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开展各类交流会议,提供交流发表平台;可以组织创新竞赛,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9d12d3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75.png)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0•【字号】萍府字[2014]53号•【施行日期】2014.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萍府字〔2014〕5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4年5月20日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8年)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根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10〕155号),结合萍乡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市情简况萍乡隶属江西,地处湘赣边界,是一座具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的中部城市,现辖芦溪、上栗、莲花3县和安源、湘东2区,1个国家级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8.15万,城区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59.8万,城镇化率63.45%,森林覆盖率63.57%。
跨入新世纪,面临资源枯竭和城市转型挑战,萍乡率先提出“在合作中发展、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崛起”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科技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连续4届8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在科技支撑引领下,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98.33亿元,同比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11亿元,同比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7.49亿元,同比增长9.8%;财政总收入完成109.8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7.72亿元,同比增长13.3%;出口总额完成1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县区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方案策划方案
![县区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方案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41c8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7.png)
县区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策划方案。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这是一个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展望未来的大工程。
让我来一步步梳理思路,打造一份既实用又具有前瞻性的方案。
我们需要明确目标。
县区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试点,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手段,推动县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2.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每个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2.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整合县区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县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设施水平,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条件。
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2.促进产学研合作。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3.培育创新型企业。
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在县区内的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2.加强技术转移服务。
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
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县区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1.加强人才培养。
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对在科技创新中作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发创新活力。
3.引进高层次人才。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县区创新创业。
我们来谈谈实施步骤。
2.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科技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3.落实政策措施。
将实施方案中的政策措施逐一落实,为企业提供支持。
5.推广经验。
县级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县级科技创新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b44f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6.png)
县级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县域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等。
因此,制定一份县级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技术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具体措施。
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活力。
2.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县级科技创新中心,整合科研资源,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3.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留在我县。
4.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支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提高科技创新的政策吸引力和保障力度。
6. 加强科技成果宣传推广。
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展览、科技论坛等活动,宣传推广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县级科技创新管理机构,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2.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
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3. 加强科技创新监督检查。
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五、实施步骤。
1. 制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b352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3.png)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已成为单位发展的关键,为此,制定切实有效的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明确目标:发展创新型单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具体目标是要建立能够持续不断推动创新的机制,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在单位内部建立创新委员会,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各部门成员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应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培训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化、创新性强的团队,为单位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优化研发体系:建立开放共享的研发平台,加强内外部合作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五、推动项目孵化:设立创新基金,通过评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励单位成员提出创新项目,推动项目孵化成长,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六、强化市场运营:建立市场营销团队,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单位发展稳步推进。
七、营造创新文化:通过开展创意比赛、创新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让每个员工都能融入到创新活动中来,全员参与,全员创新。
八、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提升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组织协同、知识共享,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九、加强监督督导:建立创新监督督导机制,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动创新工作有序推进。
十、持续改进优化: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推动单位创新不断发展。
结语:创新是单位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上述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相信单位将迎来更加美好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2afb3f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a.png)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银政发[2010]242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银政发〔2010〕2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银川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银川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科技部《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2010〕81号)文件精神,银川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为扎实有效推动试点城市工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总面积9555.3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5.47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170.1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8.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4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5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0元。
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家创新方针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
银川市具有大中专院校20所、科研机构105家和科技信息机构15家,占自治区总数的75%以上;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1家、工程技术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地区创质量强县计划实施方案
![地区创质量强县计划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ecce2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1.png)
地区创质量强县计划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建设产品质量强区、强业、强企,以县域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农业“两区”、特色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通过提升标准化水平、扶持品牌建设、强化安全监管、创新质量管理、建设技术平台等多种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成一批产品质量强区、强业、强企,以此推动县域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创立质量强县、建设质量强省奠定扎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重点及主体(一)建设目标。
围绕“到20XX年,力争创立20个质量强县示范县”的总目标,自20XX年开头,力争用4年时间,在每个县域范围内着力建设2个以上产品质量水平高、质量安全稳、质量创优强的质量强区;2个以上质量机制全、质量管理强、质量服务优,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的质量强业;30家以上质量基础实、标准创新强、生产经营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的质量强企。
每年从中推举命名一批“省推动质量强省建设示范单位”。
(二)建设重点。
质量强区建设的重点是:县域范围内的各级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包括其分区、片区)产业集群示范区以及各级农业“两区”;质量强业建设的重点是:当地主要特色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转型晋级重点产业;质量强企建设的重点是:全部开展质量强企建设的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
(三)建设主体。
质量强区建设的主体是县域范围内的各级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示范区、农业“两区”的管委会、有关职能部门或当地政府;质量强业建设的主体是重点产业、特色行业的管理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或职责明确的职能部门;质量强企建设的主体是列入建设重点范围的全部企业。
三、建设标准(一)产品质量强区建设标准1、质量水平高。
生产环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3.5%以上;种养、加工、流通、餐饮食品抽查合格率分别到达96%、94%、91%、91%以上,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到达96%以上;触及健康安全的生产答应、强制认证产品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分别到达95%和94%以上。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复核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复核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ee517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f.png)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复核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复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科技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县、区)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2〕17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科技强市和科技强县活动的通知》(浙委办发〔2004〕29号)有关要求,现将今年我省开展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复核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关于创新型城市(县、区)创建工作(一)2012年5月~9月,调研培训阶段。
围绕《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县、区)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创新型城市(县、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等,依托《浙江日报》、《今日科技》、科技厅门户网站等,举办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训班,做好创新型城市创建的调查研究、宣传培训、政策解读等工作,营造全省创建创新型城市(市、区)的工作氛围。
(二)2012年9月~11月,申报创建阶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开展创新型城市(县、区)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
要求在科技强县(市、区)的基础上,采用自愿申报、统一评价方式,启动创建的申报工作。
(三)2012年12月,评审确定阶段。
组织开展第三方机构创建测评工作;根据有关程序,由我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审核确定首批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县、区)。
二、关于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复核工作今年启动第六批科技强县(市、区)创建工作,对我省第二批、第四批科技强县(市、区)开展复核工作。
推动县城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推动县城发展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cea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2.png)
推动县城发展建设实施方案县城发展建设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为了推动县城发展建设,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实施方案,以实现县城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
本文将就推动县城发展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县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供电供水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县城的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高县城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县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实现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县城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再次,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生态环境是县城的宝贵资源,也是县城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推动县城发展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可以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县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最后,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城市规划是县城发展的蓝图,是保障县城建设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推动县城发展建设,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确保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推动县城发展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实施方案。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实施方案,才能够推动县城发展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县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为推动县城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f9b2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3.png)
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强对乡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乡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乡镇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乡镇产业结构升级是乡镇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引进新型产业、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措施,实现乡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乡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镇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品质,为农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乡镇文化建设是乡镇建设的内在需求,需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等方式,弘扬乡村文化,传承乡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推动乡镇治理体系现代化。
乡镇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乡镇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通过建设乡镇社会治理新机制、完善乡镇基层治理体系、提高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推动乡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六、加强乡镇规划和建设管理。
乡镇规划和建设管理是乡镇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对乡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对乡镇建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乡镇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七、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需要得到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需要加强对乡镇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为乡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确保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总之,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实现乡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创新型乡镇建设实施方案,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乡镇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怀宁县创新型县实施方案
![怀宁县创新型县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d5a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3.png)
怀宁县创新型县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怀宁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优美的县域。
然而,长期以来,怀宁县在经济发展和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推动怀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全县创新能力,特制定了怀宁县创新型县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怀宁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型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成为全省创新型县域典范。
三、重点任务1. 加强科技创新怀宁县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2. 建设创新人才队伍通过设立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怀宁创业创新,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全方位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
4. 推动产业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大资金支持增加创新创业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
3.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实施方案落地。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预计到2025年,怀宁县创新创业活动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创新型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六、实施进度本实施方案将分阶段实施,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结语怀宁县创新型县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怀宁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希望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共同努力,为实现怀宁县创新型县目标不懈奋斗!。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d2f1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e.png)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是指在组织、管理、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推动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个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确定:
1.明确建设创新型单位的目标和使命,以推动单位的持续创新发展为核心,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领导支持:
1.顶层设计,由单位领导层明确支持创新型单位建设,并确立创新发展的优先战略。
2.设立创新委员会,由高层领导担任,负责制定创新政策和指导单位创新活动。
三、制定创新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和成果。
2.建立创新项目管理制度,强调项目的可行性评估与风险控制。
四、优化人才队伍:
1.建立选拔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打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团队。
2.依托内外部资源,吸引和引进高级人才,提升单位的创新能力。
五、建设创新文化:
1.培育创新氛围,倡导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2.加强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鼓励员工之间的创新交流和合作。
六、加强科技创新:
1.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开发体系。
2.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七、建立创新合作网络:
1.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共同开展创新项目。
2.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创新平台,扩大外部创新资源和合作机会。
以上是一个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X县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X县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f08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5.png)
X县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X县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X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瓶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X县决定在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本方案旨在明确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措施等方面的要点,为创建工作提供指导,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建目标1.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生态完整、绿色发展的样板县。
2.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跨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提升转型能力,成为山地可持续发展的代表县。
3. 全面推动网络化智慧管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4. 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良性互动和统筹协调。
5. 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全县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生态文明氛围。
三、实施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全面排查生态环境隐患,对污染企业进行整改或关停,加强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环境监管,全面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2. 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加快产业链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列出优势产业和招商引资清单,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高效节水、盐碱地治理等技术和模式推出,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和高端品牌效益。
3. 网络化智慧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5G网络覆盖,推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紧密结合,发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作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行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公共安全和智慧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XX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宝鸡市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宝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XX的重要意义XX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重点区域。
增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X,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引领和支撑我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全县各级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主题,以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XX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存量资源为增长优势,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有效融合,推动科技与产业密切结合、创新水平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以创新的领先推动经济率先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把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企业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夯实创新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扶持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市场占有率较大的新产品,建成在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县区。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把创新型XX建设作为县域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统筹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工程,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成创新动力强大、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效益明显的创新型县区,走在省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列,奋力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崛起。
(二)基本原则1、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
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三、主要目标创新型XX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共享服务机制,使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和民众的水平明显提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支柱产业集群,努力把XX科技工业园建成全省一流的创新型园区,把我县建成全国新型砖瓦机械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宝鸡新型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全面创新,基本建成创新型县区。
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到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每10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量达到25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达到500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达到10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0%以上;研发国家级新产品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100项;工业“三废”治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6%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主要工作内容(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工业领域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经济活力凸显、骨干企业支撑有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强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突破。
1、以科技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壮大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我县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持之以恒地推动装备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每年推出30-50件专利产品,3-5项引领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省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始终使我县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和行业领先水平。
依托陕西省新型砖瓦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新型砖瓦机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联盟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县新型砖瓦机械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与省市科技资源中心合作,建立连接国际、国内的新型砖瓦机械数据库,为企业研发和发展提供服务。
扶持宝深、皇城、皇城玉全、关压、平阳、沃升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同行业、全省的领军企业,带动我县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石油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形成科技领先、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集群。
以太白酒业、恒兴果汁、老牛面粉、陕丰淀粉、秦宝牧业、福罗瑞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以粮、果、畜、菜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产业,在产业发展、技术改进、设备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和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精细纺纱,引导向家纺方向发展,努力形成纺、织、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纺织产业。
以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方向,鼓励支持社会水泥、霸王河化工厂、星王公司等建材化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等次,发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以及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地带,毗邻宝鸡、杨凌两个次级核心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和宝鸡、杨凌、蔡家坡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技术起点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
2、以科技支撑工业园区发展,形成科技创新的聚集区和优势区。
我县科技工业园是陕西省首批重点支持的44个县域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各级科技部门重点支持的科技园区。
积极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园区活动,开展县科技工业园创新创业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实力。
同时,严格入园企业和项目准入标准,优先引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优先引进大型骨干项目、主导产业带动项目、与产业配套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
加速园区支柱产业快速裂变扩张,促进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培育一批科技竞争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把科技工业园区打造成吸引、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
到2015年,在园区新培育10户省、市级创新型企业,3户高新技术企业, 30户科技型企业,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建成全省一流的科技型园区,争创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产学研基地为抓手,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以技术入股、资本投入、项目战略合作、共建创新平台为内容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撑。
围绕我县主导产业,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政府产业发展科技咨询班子,定期开展专家、教授、博士、院士“企业行”活动,为我县主导产业发展、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引进提供咨询和帮助。
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走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和省市创新型企业。
实施优势产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育林工程”和“小巨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科技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加快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
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前提。
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有关方面的技术合作,以县园艺站、陕西省猕猴桃试验站、宝鸡市猕猴桃专家大院、XX粮果研究所、宝鸡迪兴农业科技公司、中宝、秦宝牧业等企业机构为依托,加强农业新品种的选育,提高我县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适时引进推广适种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粮、果、畜、禽品种,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示范引导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放到突出位臵来抓。
果业要突出猕猴桃发展,把发展重点逐步从扩大规模向提升科技含量、提升果品质量方面转变,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作务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明显的科技示范园,示范引导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
县政府集中力量抓建2-3个1000-3000亩科技示范园、2-3个猕猴桃科技示范村,全面推广标准化建园、规范树形、配方施肥、果实套袋、人工授粉、果园生草等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形成示范效益,树立对外形象。
渭河以南每个乡镇集中抓点1-2个猕猴桃科技示范园,1-2个猕猴桃科技示范村。
鼓励福罗瑞斯公司、太白山美源果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猕猴桃专家大院以及齐峰、金桥等示范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家大院+基地”、“专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突出侧重点,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园;支持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开展农村科技创业,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
同时,立足实际,建立一批草莓、大樱桃、干杂果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