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法治的基本原理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当代中国法制的进程及其评价 2、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冲突抑或
融合? 3、什么是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讲: 法治的基本原理(上)
主讲:刘新国
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问题缘起,理念精神,制度形式, 实践模式。
讲义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法治? 二、法治的理念与精神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四、法治的实践模式
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法治?
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法治?
4、法治的含义 对法治的含义有不同理解。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 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二、法治的理念与精神
一、法治是法律之治 法律至上观念的认同,法律应当具 有最高效力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便形同虚 设。”——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政策与道德规范的地位。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4、法律工作的职业性 1612年,英国法官柯克爵士在与詹 姆士一世的著名论辩中说,法律是 一门“人为理性” 是实践技艺,詹 姆士一世虽在“自然理性” 天纵英 才,也无法取代法官进行裁决。
四、法治的实践模式
(一)法治的条件 经济基础:自由经济 社会基础:多元结构及其均衡
四、法治的实践模式
(二)法治的几种模式 早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演进型法 治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主 导型法治发展模式。
四、法治的实践模式
(三)中国的法治模式选择 有没有第三条道路? 普及性与本土性? 《秋菊打官司》的启示? 送法下乡与教鱼游泳?
参考文献
舒国滢:《法理学》,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法治的理念与精神
二、法治是良法之治 恶法非法,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一)法治的实质要件 1、公权制衡与私权神圣
私权是权力的来源和宗旨。 “即使是最穷的人,也可以在他的 陋室门前蔑视国王的权威:风能进, 雨能进,而国王不能进!”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2、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权力的两面性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 地导致腐败”——西方谚语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二)法治的形式要件 1、法制的统一性 避免法律中的矛盾 法律得到普遍遵守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2、法律的一般性与有效性 前者包括调整的一般性,表述内容 的一般性和适用的一般性。 后者是指效力的系统性,可操作性 和实际效力。
三、法治的实质与形式
3、司法中立 波茨坦磨坊故事 司法权的被动性,判断性,程序性 , 中立性和终极性
1、历史的教训 人可非人——诛心之法——文革
2、比较的视野 西方法治的历程与全球化视野
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法治?
3、理性的选择 (1)法治的优越性 理性,效率,文明,民主,秩序 (2)法治与德治,3)法治的局限性 A有限性,法不是唯一调整手段 B人为性,徒法不足以自行 C抽象性,稳定性与社会变动矛盾 D规范与事实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