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地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究 (2)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究《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其中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物,按时上、下课等。
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的部分。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它是一个人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利用班会课,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班级管理没有特别深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小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开展班会课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主题。
如在开学第一周,教师可以召开一次主题为“开学第一课”的班会课。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解怎样开始新学期,新学期有哪些新任务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而对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又实用的规则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巧用儿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年级的教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只有保持一个好的坐姿,才能让学生认真听讲,认真书写。
但是,由于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自控,往往只是说了三分钟,他们就立刻“现了原形”,躺的躺,趴的趴。
这不但会对孩子们的体格生长造成很大的阻碍,也会对孩子们的视觉、书写的整洁与美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编儿歌、唱儿歌等方式,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能使他们意识到正确姿态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编一首童谣,把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写在童谣里,比如“眼睛离开书本一米,胸口离开桌子一拳头,拿笔一厘米,身体挺直,双脚平放。
”接着,让学生学习这首童谣,并邀请学生做“小卫士”,不能按照童谣执行的学生,会被视为“美丽的行动堡垒”的毁灭者。
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了一首童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以自己为“好行为的捍卫者”为荣,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doc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第1条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堂会议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下:(1) 、合理饮食,少吃外国快餐,控制零食,不偏食,吃早餐。
国外快餐主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而小吃和饮料主要是高糖、高盐和多味精。
高热量油炸、焙烤食品含有比成人一天所需多得多的脂肪,这不仅增加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缺水,而且还为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2 、保持卫生并经常洗手,以防止疾病从口中进入并保持清洁。
研究表明,个人卫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养成饭前和排便后洗手的习惯。
一双没洗过的手里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油里有38亿个细菌。
(3) 、晚上睡个好觉,好好休息。
白天花时间小睡10-30分钟。
良好的睡眠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8-12岁,每天需要睡10个小时;12-18岁,每天需要睡9小时;成人每天应该睡7-8小时,不少于6小时。
长时间的睡眠,就像睡眠不足一样,会导致精神疲劳、身体疲劳、的代谢率下降。
例如,长时间睡眠后,心脏跳动缓慢,新陈代谢率下降,肌肉组织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变得懒惰,甚至智力也会下降。
(4) 、享受玩耍的乐趣,学习时,娱乐是必不可少的。
兴趣和爱好美化生活。
培养健康的娱乐爱好有助于放松大脑。
去公园、听音乐、画画等。
都是很好的娱乐形式。
(5) 、充分利用新媒体健康上网,不要成为电视迷。
父母应该适当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每天上网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
每过一个小时,适当休息一下,站起来移动,向远处看,让你的眼睛休息一下。
(6) 、合适的活动:XXXX年每天锻炼,借寺庙学习,并把它们作为私立学校。
1948年,它被接纳为国家小学,并命名为武昌县油坊小学。
解放后,学校的规模继续扩大。
1956年,红山区人民政府拆除了寺庙并修建了校舍。
它隶属于江夏区,是武汉市远城区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学校之一。
在XXXX,继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信托之后,刘放中心小学更名为武汉光谷第三小学。
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方案
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方案引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律能力以及促进社交技巧的发展。
本研究方案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调整校园环境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当提供积极的、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措施:1. 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布置精美的教室和墙壁展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校园中定期进行激励和奖励活动。
2. 制定制度和规则:制订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
3. 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二、家庭合作与共同努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应该依靠学校,家庭的支持和教育同样重要。
以下是几个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方法:1. 家长参与: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议、家长志愿者活动等,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行为养成计划,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 建立家校联系: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表现和进展,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3. 家庭规则的制定: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积极引导与激励积极引导和激励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 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给予小奖励、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行为示范:老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榜样,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守规矩。
结论: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1、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等方面。
2、分析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氛围等。
3、探索有效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1、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际表现。
2、访谈对部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取更详细、真实的信息。
3、观察在学校和家庭中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
4、案例分析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存在以下特点:1、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方法不当,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不做预习和复习等。
2、生活习惯方面一些小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不注重个人卫生,如不勤洗手、不整理书包和书桌等。
3、社交习惯方面部分小学生在与人交往中缺乏礼貌和尊重,如不主动打招呼、不懂得分享等。
五、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识;家庭氛围不和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
2、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水平等都会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果学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或者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都会影响教育效果。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标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实验和调查方法,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方法,旨在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多个小学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和发展。
一、引言小学生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得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
本研究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目标1. 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2. 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研究方案1. 数据采集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
问卷调查将包括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以获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数据及相关背景信息。
实地观察将参与课堂观察及相关活动观察,以了解实际情况。
2.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和质性分析,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对应的教育方案。
四、方案实施1. 研究样本选择选择多所小学作为研究样本。
在确保样本多样性的将考虑样本的地域分布、学校类型以及学生人数等因素。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根据研究目标,将参与实验的小学进行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实施新的教育方案,而对照组将继续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作为对比参照。
3. 教育方案实施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针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
在实验组中实施该方案,其中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推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题目: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一、背景与问题陈述: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整体发展和未来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缺乏自律性、缺乏尊重他人、缺乏协作精神等等。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分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 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方法;3. 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1. 文献综述:调研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包括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了解和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
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以小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为调查对象,了解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教育需求。
3. 实地观察:通过长期观察小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探究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在影响因素。
4. 实验研究:在不同小学中进行实验,设置控制组和实验组,对比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法的效果。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1. 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2. 实地观察数据:通过观察记录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并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3. 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小学生在养成教育实践中的数据,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五、预期研究结果:1. 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2. 揭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和教育方案提供依据;3. 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
六、创新点与发展:1. 结合多个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2. 基于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校园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社会资源的利用等方面;3. 强调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一年级语文教研组一、课题提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
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
”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到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
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大家都觉得,一年级的孩子教育起来很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从认识上说,一个6岁的儿童,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年级,他们一天的生活环境变了,任务变了,他的行为准则也变了。
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从行为上看,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喜欢无拘无束。
他们对上课铃声、眼保健操、课堂坐听写、什么时候上卫生间等习惯基本没有,学习和常规习惯都比较薄弱。
一进入小学,若教师教育、引导得当,势必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发展,如若在这一阶段有多缺失,那些不良的习惯势必抬头,萌芽滋生。
怎样改变孩子们的现状?这是我们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的心声,因此,结合一年级学生实际,特拟订本计划: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揭示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其相关的原因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形成一套培养他们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措施。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有自己的思考,学会分享,开展讨论交流3、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家长配合、榜样作用等多种途径使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积极消除社会、家庭极其学生个体带来的原有的不良习惯,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好习惯,并主动接受它。
三、研究对象一年级一到六班四、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一、问题初步归因分析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代莱分割所提示信息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崭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为课堂教学依据,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建议为教育目标,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积极主动的积极探索小学阶段道德生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
通过实行各种形式的有效率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从培育小学生较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以凸显个性,培育一代新人。
二、解决问题主要措施(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可以、思品、等课程,强化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鼓励学生努力做到“三别”、“四拎”、“五并无”。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
(二)非政府各种班队活动,全面落实“行”的建议。
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完善宽广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抓起,把今天和明天挂上钩去,从我做起,把理论和课堂教学挂上钩去;从小事抓起,把理想和了不起挂上钩去。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
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并使家长充份介绍小孩在读的自学和整体表现,并协调学校展开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项目研究进程、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1、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开题计划、实验成果总结等。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与实践引言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和道德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该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实践经验。
重要性良好的行为惯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行为惯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效方法1. 培养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是行为惯养成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
同时,教师应成为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榜样,通过自身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
2. 设立行为惯培养目标在行为惯养成教育中,制定明确的行为惯培养目标是必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具体明确的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积极参与。
3.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良好的研究环境对行为惯养成至关重要。
教师应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设置适宜的研究任务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规则。
实践经验1. 建立行为惯养成公共计划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制定行为惯养成公共计划,明确学校对学生行为惯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行为惯的氛围。
2. 多种形式的行为惯养成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为惯养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举办行为惯养成主题讲座、班级行为惯评比等活动,促使学生自觉改变和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3. 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行为惯养成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其成功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惯养成,分享经验和建议,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
结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习惯养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习惯养成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年级是学生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本案例以某小学一年级某班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该班级共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各异。
在入学前,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不足。
2. 存在的问题(1)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书写不规范;部分学生缺乏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2)生活习惯:部分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均衡,卫生习惯较差。
(3)人际交往:部分学生不会主动与同学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3. 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心健康。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育措施1. 开展主题班会,强化习惯养成意识(1)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习惯养成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2.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1)制定班级纪律,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教室卫生等。
(2)设立班委,分工负责班级纪律的监督和执行。
3. 课堂教学与习惯养成相结合(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
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习惯养成(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建立家校联系册,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时沟通。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如绘画、音乐、体育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首先,我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我将教室布置得整洁、干净有序,桌椅摆放整齐。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每天早晨来到教室后先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桌子,确保学习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问问题,申请主持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过程是有趣和有价值的。
第三,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给学生制定了每日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例如,每天放学后我会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每天复习一小时。
我还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如记笔记、创造性思维、提问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我经常与他们讨论并制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每天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我还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教他们如何区分紧急和重要的任务,合理安排时间。
最后,我注重与家长的合作。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我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家长详细介绍他们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还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以上的实践研究,我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规划
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规划一、问题的提出我已经有十多年没上一年级了,今年安排我上一年级,在开学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我发现孩子们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如:有些学生不会收拾文具,上课铃响了还在外面玩耍;迟到不喊报告;课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位,做小动作,玩自己喜欢的物品;课间随意追逐打闹,捉弄同学;乱扔垃圾,不会扫地;有的孩子中午吃饭时还要人喂等,这些习惯要是不及时纠正,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一年级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我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外,还得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为了把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好。
由此,我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福泉市桂花小学一年级学生三、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本课题实施,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四、研究的内容1、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指导和养成方法、策略、途径。
(从他律到自觉)2、生活习惯(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3、学习习惯(学习卫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五、研究思路与方法⑴创设情境,家校、家长、社会三方面配合。
召开家长会,老师与家长一起讨论行为习惯对孩子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并告诉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还经常打电话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我们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做得还可以。
校园的花园里,草坪内都放有写着温馨标语的标志牌,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教学楼楼梯上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等显示出校文化环境。
再加上学校持之以恒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在这里学习生活是那么美好,这些将会让学生朝着好方面去努力,同时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教育作用。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惯。
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
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
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
2.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实施,探究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
四、研究的内容(一)现状分析1. 描述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
有些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课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位,做小动作;课间随意追逐打闹,捉弄同学;乱扔垃圾,不会扫地;有的孩子甚至吃饭时还吵着要爸爸妈妈喂……家长往往在学科学习上急于求成,生活上却完全包办,造成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但他们却浑然不觉。
2. 分析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形成原因①个人因素学生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
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和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形成习惯。
②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民主型”等。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
这就使有些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我校有较多外学区的学生,父母是生意人或农民,他们忙于做生意,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就更疏忽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摘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研究方案,以实验和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方案、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观点和方法一、引言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行为不规范、注意力难以集中、自主学习能力差等。
开展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寻找解决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新观点和方法。
三、研究方案1. 研究设计采用实验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评估不同方法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效果。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数据。
2. 研究对象选取某市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在选取时,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3. 方案实施(1) 实验组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实验组中,采用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奖励机制等。
鼓励学生形成规范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2) 对照组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对照组中,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进行特殊干预。
4. 数据采集(1) 学生数据采集:使用观察记录法、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行为数据、自我评价数据等。
(2) 教师数据采集:通过教师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和看法。
(3) 家长数据采集:通过家长反馈问卷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和参与。
5. 数据分析(1) 学生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学生行为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行为习惯上的差异。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研究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研究研究背景在教育领域,一年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成长。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指导。
研究目的1. 分析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行为特点。
2. 探讨影响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 总结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4. 提出针对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一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行为习惯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实证研究法: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实证研究,了解他们的行为特点和需求。
研究内容1.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行为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 影响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因素探讨: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对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找出关键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3.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总结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4.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一年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水平。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查阅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准备调查工具。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收集数据。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一、从家庭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建议:1.培养规律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制定一份日常生活的计划表,让孩子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如起床、吃饭、做作业、睡觉等。
激励孩子坚持执行计划,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睡前刷牙、保持环境整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可以给予正面激励和表扬,同时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3.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小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阶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与感受。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日常任务和学习。
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份时间表,让他们自主管理时间,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二、学校教育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作用学校是小学生第二个重要的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几点学校教育的策略:1.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班级会议等形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守纪律等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乐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建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表扬信、奖状等,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奖励应该及时、具体,体现出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开展品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品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道德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教育者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角色与责任教育者包括家长和学校教师,他们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实践与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正好验证了那些科学家的说法,也从而更加说明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不仅是关键期,还是最佳期。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累,要改也难。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2. 我校地处边远地区,现有学生1300多名,80%的学生都是打工子女及移民的学生,由于家长工作的时间没有保障,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时间也没有保障。
还有部分外出务工或父母离异的,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这部分学生的爷爷奶奶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写作业,对孩子又比较溺爱,所以学生的行为习惯非常差。
基于家庭教育不足这种情况,重视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我校的主要任务。
而德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课堂,所以,我校坚持将“立足课堂,进行良好习惯培养”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来更好地落实学校“德育为首,教案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案质量”这一工作思路,促使学生达到“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的育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但他们却浑然不觉。
2.分析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形成原因
1个人因素
学生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
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本质则是在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政治 思想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养成和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的思想品德
和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
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
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和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形成习惯。
2家庭因素
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
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 “民主型”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 多种层次的。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
占
八、、‘
利用他们“犹如一张白纸”的优势,严加要求,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小、抓细、抓实、
抓紧、抓好。由此,我们提出了本课
题。
、课题研究对象与依据
研究对象:从小学新生的特点来看,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
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很乐意和同学进
业;
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
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
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
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
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这就使有些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与学习习
三、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
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
2.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实施,探究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为“在家做
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
薄,再加上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使得这些
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不会尊重人,自律性差,随意性强,自立能力差等, 这些
习惯一旦固定形成,那么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要想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他们良好
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迫切。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能促使学生个体更好地发 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展,
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也会起很大的推动作
度,用。一年级是习惯形成的最
佳时期。作为一年级班主任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至关重
外,要。
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
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半功倍,难以奏效。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行为规范示范激励养成
、问题的提出
每年九月,都有一批7岁的儿童背上新书包走进小学的校门。从此,他们告别了无忧无
虑的幼儿园生活,开始紧张充实有压力的小学生活。他们对小学的生活充满好 奇、喜欢、焦
虑、愉悦、害怕、逃避等种种感பைடு நூலகம்。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大新起点,他们刚 刚踏 入正规学校的大门,入学前他们的思想意识很淡
让其受益终身。
四、研究的内容
(一)现状分析
1.描述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习惯现状
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有些
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
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课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
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
点。
研究依据:叶圣陶先生说:“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
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国 外,许多教育专家对良好行为习惯作了精辟的论述。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 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行 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 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是关键
期的基础。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关键期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 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本 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多种渠道,采 用多种形式,向一年级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惯。目前学校在实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 基本的要求。
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在以
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