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的恋情词
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中文与传媒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届次: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3)一、姜夔与柳永恋情词的相似之处 (4)二、姜夔与柳永恋情词区别的表现 (4)(一)、恋情词客体描绘的不同 (4)1、外貌特征的描写 (4)2、个性性格的描写 (5)3、情感表达 (6)(二)恋情词主体情感取向的差异 (8)三、姜夔和柳永的区别产生的原因 (10)总结: (12)注释: (12)参考文献: (13)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摘要:姜夔和柳永的恋情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的恋情词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而他们恋情词区别表现在女性外貌描写、女性性格描写、情感表达以及多情与专一四个方面,他们的区别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表现为思想性格和生平经历的不同。
关键词:柳永;姜夔;恋情词;区别;思想性格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u Yong and Jiang Kui’s Love WordsAbstract:Liu Yong and Jiang Kui's love poetry occupies a certain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i, they love the words which have the same place, also hasthe difference, and they lov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in theappearance of female female character description, description,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entimental and only four aspects, the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a certain reason, performance as theideological character and life experience is different.Key words:Liu Yong; Jiang Kui; love words; difference; Thought and character前言“爱情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布衣词人姜夔古今都少有的情痴
布衣词人姜夔古今都少有的情痴布衣词人姜夔古今都少有的情痴文字〖大中小〗)文/陈雄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少年孤贫,屡仕未第,以文章声名远扬江湖,以布衣身份行走天下,被称为布衣词人。
至情入骨看似无情以前,读姜夔的《扬州慢》,眼前总是浮现这样的情景,一个落魄书生,牵一匹瘦马,在冬至的冷风里且行且叹,忧国忧民,像杜甫一样沉郁。
后来,读现代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研究姜夔的文章,才发现姜夔是古今都少有的情痴,不由对他高看三分。
夏先生独具慧眼,考证出姜夔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有二十多首与一个合肥女子有关,并断定他在二十岁之后,遇到了一生最爱的女子,对她痴恋一生。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了不起的发现。
夏承焘先生是姜夔的知音。
这样看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价姜夔的词是“有格无情”,实在是大大冤枉了姜夔。
也难怪,人间有一种至爱,因为有缘无分,所以将它埋得很深很深;人间有一种至情,因为深入骨髓,所以看似“无情”。
对这一点,姜夔自己肯定深有体会,就像他写恋人之间的离别,“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分别的时间太久,好像已不那么悲伤,但那思念其实早已刻骨铭心,如影形随。
遭遇高山流水般爱情和大多的文学天才一样,姜夔少年不幸,几岁时,母亲去世,十多岁时,做过知县的父亲去世,家道很快衰败,他只好寄居在姐姐家。
之后,姜夔不断地参加科考,又不断地落第。
二十岁时,他开始浪迹天涯,离开鄱阳时,他曾对哥哥发下狠话:“不为官,决不回鄱阳!”公元1176年,他路过扬州,感叹家国衰败,并自伤身世,写出了千古吟唱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不知打动过多少飘零江湖的女子。
合肥的那对姐妹花,怕是也唱过这首词吧?姐妹俩都是音乐高手,姐姐爱弹琵琶,妹妹爱弹古筝。
都喜欢姜夔,但姜夔喜欢的是姐姐。
姐姐差不多如仙女一般完美,经常穿红裙子(“香远茜裙归”),长相秀美(“蛾眉正奇绝”),腰肢如柳,发髻如云,声音娇美,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
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之恋
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之恋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之恋陈友冰姜白石,名夔,字尧章,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一一五五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年)。
享年六十七岁。
因他曾居住过弁山(在今浙江吴兴)的白石洞下,所以又称“白石道人”。
他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为人风流自任,布衣终身。
他的词作,格调高妙,清空峭拔,对南宋以后的雅词影响甚着,清初的浙西词派更奉为圭臬。
在姜夔的一生行迹中,与今天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曾结下不解之缘。
姜夔原籍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市),自幼随父亲宦游于湖北汉阳。
父亲死后,他流寓湘、鄂之间。
当时在湖北做官的名诗人萧德藻(千岩)赏识姜夔的才华,就把侄女嫁给他,并且带他到湖州居住(今浙江吴兴);因此他经常往来江淮之间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
又经萧德藻的介绍,他结交了当时的名诗人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
三十岁之前,他寓居合肥赤兰桥边西风门巷时,结识了赤兰桥边两位琵琶艺妓,遂结良缘而且一往情深。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写了近二十首怀念这两位情人或咏歌合肥风物的词章,占他的全部词作约四分之一;而他对发妻萧氏,却无一语提及,可见他情有独钟。
合肥,顾名思义就是肥水汇合之地。
肥水,又作“淝水”,所以在欧阳修编的《新五代史》上,合肥又作“合淝”。
合肥在秦汉之际(公元前二〇六年)建县,属九江郡。
合肥地处巢湖、瓦埠湖之间,向南可经巢湖入长江,与长江沿岸各城镇交通;向北与瓦埠湖相隔仅百里,可朝发而夕至。
经瓦埠湖可入淮河,又与沿淮河的城镇相通。
由于合肥处在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衔接处,自然成为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写到:“合肥受南北朝,皮革、鲍、木,输会也。
”正因为它是商货集散中心,所以在西汉初年就以一个县城跃为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由县升为郡治,称合州。
隋代又改合州为庐州。
以后,从唐代直到清代,行政上皆无很大的变化。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合肥又成为安徽省的省会,一直至今。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作者:吴华峰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3期南宋词人姜夔(1155?—1209?)众多的恋情词作中,《踏莎行》(燕燕轻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词,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青年时期曾漫游到合肥,并恋上当地一位歌女,此后迫于生计,数经分别之苦,但始终对其人眷恋不已,合肥遂成为词人终身魂牵梦绕之地。
姜夔现存的八十七首词作中,竟有十九首是为怀念这位女子而作,《踏莎行》即在其列。
据词题可知,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旦,姜夔从汉阳去湖州途经金陵(今南京)时,思恋恋人,感梦做此词。
全词因梦而生,亦梦亦真,不唯清空,且又骚雅。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开篇一句点明题旨,说自己在梦中又和恋人相遇。
作者爱之甚,情之切,思之深,因而感于梦。
在梦中,恋人轻盈的体态又浮现眼前,芬芳婉转的声音又萦绕在耳边,只用一句话就将一位遗世而独立的佳人形象凸现出来,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佳人轻柔的身影萦绕在一场轻盈的梦境中,二者交相辉映,奠定了全词清空的意境,也预示着作者的思念即将像梦一般缓缓流出。
然而人生的梦境必然还将在孤独的现实中醒来,也注定今晚将成为又一个不眠之夜。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笔锋陡转,词人不只写自己如何相思,却代人立言,转而揣摩女子的心理,设想她此刻大概也和自己一样,在乍暖还寒的初春之夜,为相思而失眠苦恼。
其实这幅景象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写照呢?既是表达自己的思念,却参以女方情思,从虚处传神,处处表现出那种不忍割舍的依恋,尽显词人温厚细腻的本色。
姜夔幼年丧父,一生坎坷,二十二岁即开始诗酒飘零的漫游生活,往来于扬州、合肥,旅食于江淮一带。
观其一生,可以说姜夔的人生充满不幸,然而在其不幸的一生当中,也有若干令人留连的温馨片断,在词人最失意的时刻,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其中之一,即为爱情。
论姜夔的爱情词
论姜夔的爱情词颍上县八里河中心学校肖方全邮编:236200姜夔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苟安后的平静,使词坛出现了骚雅的风气。
姜夔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而开辟了清雅词派。
其较有代表的爱情词更体观了他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
下面就其爱情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加以论述。
一、从爱情词的表现内容上看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中国诗词的滥觞。
从《诗经》名篇《关瞧》开始,“关关瞧鸣,在河之洲。
窥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方”。
都是吟唱相思相恋之情的。
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也是男女深切企盼对方,思慕哀怨。
其后,汉乐府缘情而发,南北朝民歌,唐人的浪漫生活都从男欢女爱中获得无穷的灵感,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
至北宋,林逋的“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末成”(《长相守》),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柳永的“无语凝噎”《雨霖铃》“衣带渐宽《风栖梧》”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江城子》,周邦彦的,“人入风后入江云,惰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词至南宋,有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断恨云山干叠(《念奴娇》)”。
以上关于爱情的辞意举不胜举。
诗歌贵于真情,爱情又是有恒久迷人的魅力,所以,爱情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嘱,千万诗人以独有的枝艺倾吐心声,这是真情的呼唤,是心底的呐喊。
其诉诸于文字也风格各异,有的似大河奔涌,汪洋恣肆;有的如花前月下,小桥流水。
不管形式如何,正如王国维所说:“爱情词应占一席之地。
”①白石词似乎从中悟出了抒写爱情的真谛,词作更让人回味无穷。
1、布衣出身而形成的爱情观。
姜夔从青年时期流宦两湖之间,到中老年依附名流宅院,一生末举。
旷达任意,潇洒出尘的生活态度,却偏偏只能寄人篱下,其忧怨之情多有表露,但忧怨改变不了生活,他一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这种潦倒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的爱情观必然是低微的。
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
本课题研究现状(需附适量参考文献)
本课题研究现状:
柳永和姜夔作为词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不乏古今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上可以像考究词人的生平经历、词人的文艺思想传承关系等内容的也都有一些相关论文发表。搜索到很多关于二者的研究.像考究词人的生平经历、词人的文艺思想传承关系等内容的也都有一些相关论文发表。姜夔680条,,其所倡导的“清空”、“骚雅”的词风也对此后的词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姜词的研究无论在题材上还是艺术上都是显得较单一的。某些长篇的重新解读及赏析就有翼谋的《白石(暗香〉、(疏影>新解》(《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主要是从姜夔的代表作上分析它所含有的深意,挖掘出白石写词的主要背景以及在背景下寻找作者更深层次所表达的意蕴等。柳永更是多达1370条,对柳永词的评价,一般多肯定其对民间慢词形式的借鉴,而忽视其在题材内容上的拓展与创新。其实柳词在咏史怀古、议论说理、悼亡咏物、羁旅行役、城市风情、市井妇女等题材领域内均有开拓,柳永词所反映的文化转型期的某些特点,更值得引起今人的关注。《从语用相似性看柳永词》等其中亦有关于恋情词的比较与研究,只是在语用相似性方面分析以证明语用相似性的重要性。《解读柳永词中的_男子作闺音_》也只是从其个人经历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既表现出自由开放的市民阶层之习气,又传达出鲜明的文人情怀和浪漫气质,雅俗兼具,影响了后世的婉约之风方面研究。姜夔恋情词只有24条,柳永恋情词也只有29条.从某些角度上反映了对恋情词的忽视,另一方面,从作品出发,对人们来说恋情词似乎总有一些难以启齿。虽然有些作品很优秀。从已有这些研究来说,大多数从一个角度去切入进行深入的挖掘,或者是将他们二人分别与其它作者比较的,如《论晏几道_吴文英_姜夔的情词三部曲》、《柳永秦观恋情词》等,很少有把姜夔柳永的恋情词进行一番系统比较。但总的说来,尚没有那种有较大影响的新观点产生,这就说明目前关于姜词的研究在深度上还做得不够。
论姜夔合肥情词的新变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白石合肥情词虽只有二十一首,但却占其存词约四分之一的数量。
其词所述事“实”情“真”,内容既感慨时事又抒写身世,且贯穿融汇,意境唯美凄冷朦胧,情感深沉含蓄,鲜明地体现了白石词“清空”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白石合肥情词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论述其词作的突破和创新。
[关 键 词] 姜白石;合肥情词;身世情感论姜夔合肥情词的新变陈 永夏承焘先生在其《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论姜白石的词风》中曾经提到白石存词共有八十多首,其中怀念合肥妓女的却有十八九首;后在其《行实考·合肥词事》中考合肥词为二十二首(实只列二十一首,其中三首存疑),可见合肥情词占姜白石词约四分之一的数量,因此无论是从研究姜夔本身出发,还是结合“词为艳科”以及姜夔的情词对此的突破和创新来说,对这部分情词的研究都是有必要的。
正如夏承焘先生所云:“然情实具在,欲全面了解姜词,何可忽此?况白石诚挚之态度,纯似友情,不类狎妓,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又何必讳耶?”[1]一、事“实”情“真”的体现从花间词开始,词就好像与“艳情”有了不解之缘,“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格,且词多为歌女所唱,起到一种消遣娱乐的作用,因此许多文人填词多为泛化的应制之作。
而姜夔在其二十一首情词中曾4次提及代指合肥的“淮南”“肥水”“溪山”:“淮南皓月冷千山”(《踏莎行》),“淮南好,甚时重到?”(《点绛唇》),“肥水东流无尽期”(《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解连环·玉鞭重倚》)。
此外词小序中也4次提到合肥:《杏花天影》“道金陵,北望淮楚”,《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至此我们得出姜夔情词的一个变化是所怀念的对象具体化即合肥恋人,这与以往情词的恋人地点含混化或不出现是有区别的。
淮南皓月离人多泪:论姜夔的恋情词
4淮南皓月离人多泪:论姜夔的恋情词■金振宇/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姜夔的恋情词主要指其合肥情词,因受南宋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性格因素影响,其恋情词具有深情真挚、含蕴悠长、清空雅致的特点,他的词学创作也在南宋词坛“雅化”道路上占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姜夔 恋情词 尚雅姜夔(1155—1221),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终生布衣江湖,为人耿介清高。
因留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后人惯称其为姜白石。
在他留下来的84首词作中,约有四分之一为恋情词,这是贯穿其一生词作的重大主题。
据夏承先生考证,姜夔在淳熙三年(1176)至十三年(1186)之间曾往来江淮间,在合肥与一位青楼琵琶女有一段缱绻缠绵、刻骨铭心的恋情。
白石曾为她多次往来合肥,后来这位女子远去他乡,两人从此再未谋面,这段未果的恋情成为白石心中一生的隐痛[1]。
笔者所要解析的恋情词,特指姜白石对于这段“合肥恋情”所创作的二十多首词作,内容上多是对相思之苦、光阴易逝、身世漂泊之感的倾诉,风格上拓宽恋情词的时空距离,独具“清空骚雅”气质,开拓出了新的艺术境界,“最易见到他对传统词风的某种‘改造’”[2]。
一、姜夔恋情词的特点恋情词,是指描述男女双方恋爱时的相见、相离相思之感。
夏承焘先生在其《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所列其有本事的合肥恋情词有《一萼红》、《琵琶仙》、《霓裳中序第一》、《小山重令》、《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踏莎行》、《杏花天影》、《浣溪沙》(钗燕龙云晚不忺)、《解连环》、《长亭怨慢》、《醉吟商小品》、《点绛唇》、《暗香》、《疏影》、《水龙吟》、《玲珑四犯》、《江梅引》、《鬲溪梅令》、《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共计二十一首[1]。
二、“人绕湘皋月坠时,一春幽事有谁知”——尚雅在花间词写作过程,恋情词所带掺杂的轻柔软媚色彩,使得词作缺乏气骨,总给人娇软之感。
姜白石以清雅、冷静、淡泊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独有的清雅恋情画卷,一扫前代软媚之风。
最新-姜夔——《庆宫春》 精品
姜夔——《庆宫春》篇一:论姜夔的爱情词论姜夔的爱情词颍上县八里河中心学校肖方全邮编:236200姜夔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苟安后的平静,使词坛出现了骚雅的风气。
姜夔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而开辟了清雅词派。
其较有代表的爱情词更体观了他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
下面就其爱情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加以论述。
一、从爱情词的表现内容上看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中国诗词的滥觞。
从《诗经》名篇《关瞧》开始,“关关瞧鸣,在河之洲。
窥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方”。
都是吟唱相思相恋之情的。
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也是男女深切企盼对方,思慕哀怨。
其后,汉乐府缘情而发,南北朝民歌,唐人的浪漫生活都从男欢女爱中获得无穷的灵感,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
至北宋,林逋的“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末成”(《长相守》),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柳永的“无语凝噎”《雨霖铃》“衣带渐宽《风栖梧》”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江城子》,周邦彦的,“人入风后入江云,惰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词至南宋,有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断恨云山干叠(《念奴娇》)”。
以上关于爱情的辞意举不胜举。
诗歌贵于真情,爱情又是有恒久迷人的魅力,所以,爱情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嘱,千万诗人以独有的枝艺倾吐心声,这是真情的呼唤,是心底的呐喊。
其诉诸于文字也风格各异,有的似大河奔涌,汪洋恣肆;有的如花前月下,小桥流水。
不管形式如何,正如王国维所说:“爱情词应占一席之地。
”①白石词似乎从中悟出了抒写爱情的真谛,词作更让人回味无穷。
1、布衣出身而形成的爱情观。
姜夔从青年时期流宦两湖之间,到中老年依附名流宅院,一生末举。
旷达任意,潇洒出尘的生活态度,却偏偏只能寄人篱下,其忧怨之情多有表露,但忧怨改变不了生活,他一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这种潦倒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的爱情观必然是低微的。
问汝平生相思,空忆赤阑桥西——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姜夔“合肥情词”解读
60 世界文学评论 第3辑问汝平生相思,空忆赤阑桥西——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姜夔“合肥情词”解读王 平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文化基因,特定的地理环境是决定文化基因的关键,自然山水环境与作家的成长及作品的产生存在必然的联系。
大抵之于读书人总有一个地理环境是特别的存在,比如,苏东坡的“黄州惠州儋州”,柳子厚八书以记的“永州”,刘梦得二游的“玄都观”等等。
而对于姜白石来说,这个特别的地理环境就是“合肥”。
30岁之前,白石寓居合肥赤阑边西风门巷时,结识了赤阑桥边两位琵琶艺妓——莺莺、燕燕,一往情深。
在以后的时间里,他写了20多首词来怀念这两位情人或歌咏合肥风物。
白石几次往返合肥,其行藏痕迹与词章的创作关系十分密切。
一、合肥与姜夔词的创作白石一生风流自任,却专情于合肥的红粉知己。
他在合肥的这一段情事,铭心而刻骨,常于其文字中透露出只鳞片爪,却又总是语焉不详。
半个世纪前,经过夏承焘先生仔细地寻绎勾勒,终于使这段情缘为人所知,我们将词人缅怀“合肥情事”的词作称为“合肥情词”。
据夏承焘先生的《合肥情事考》与《姜白石词编年校注》,在白石现存的作品中,与“合肥情事”有关的词作有20多首,约占其全部词作的1/4,而他对发妻萧氏,却无一语提及,足见其对这段恋情的萦心不忘。
(一)合肥渊源姜夔原籍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市),自幼随父亲宦游于湖北汉阳。
自青年时期起,他就与当时宿儒名士广为交游,往返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
后来,萧德藻因赏识姜夔的才华,将侄女嫁与他,姜夔遂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由于他经常往来于江淮之间,而合肥(又作“合淝”,顾名思义就是肥水汇合之地)处在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衔接处,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这就为他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带来了契机。
(二)合肥情结30岁之前,白石寓居合肥赤阑边西风门巷时,结识了赤阑桥边两位琵琶艺妓——莺莺、燕燕,一往情深。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姜白石32岁时,路过合肥,却不能停伫。
姜夔恋情词特点探析
一
姜夔 ( 1 1 5 5—1 2 2 1 ) , 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 字 尧
、
一
米 收稿 日期 : 2 01 3 — 1 O - 3 1
作者简介 : 徐瑛 ( 1 9 7 6 一) , 女, 江西临川人 , 讲师, 硕士 , 研 究方向: 古典文学( 唐 宋方向) 。
第3 0卷
V0 1 . 3 0
第 2期
成都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OUR NAL OF C HENG DU NORMAL UNI VER S I T Y
2 0 1 4年 2月
F e b . 2 0 1 4
姜夔 恋情 词特 点 探 析
徐 瑛
( 福建工程 学院人 文学院, 福州 3 5 0 1 0 8 ) 来
摘 要: 姜夔恋情词专指其舍肥情词 , 约 占其词作 总数的 四分之一。 受到 际遇 、 性 格、 所处 时代 文化环境及 词 学观等 因素的综合 影响 , 姜夔恋情词 呈现 出深 情、 感 伤、 清雅 等鲜 明特 点。姜 夔通过词 的创作 实践 , 推 动 了南宋后
期 词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雅 化进 程 并 奠定 了其 在 词 史上 的大 家地 位 。
小品》 《 点绛唇》 《 暗香》 《 疏影》 《 水龙 吟》 《 玲珑 四 章, 号 白石道人 , 终生布衣 江湖 , 为人耿介清高。因 犯》 《 江梅引》 《 鬲溪梅令》 《 鹧 鸪天 ・ 元夕有所梦》 留有词集《 白石道人歌 曲》 传世 , 后人惯称其为姜 白 《 鹧鸪天 ・ 十六夜 出》 等共 二十一首¨ J 2 趴 皆有本 专指 合肥情 词 ” _ 3 J 2 的词作 , 归为 姜 白石 的恋 石。在他 留下来 的8 4首词作 中, 约有四分之一为恋 事且 “ 情词 ¨ ) 。笔 者认 同此一说 法 。 情词, 这是贯穿其一生词作 的重大主题。据夏承焘 先 生考证 , 姜夔 在淳熙 三 年 ( 1 1 7 6 ) 至十 三年 ( 1 1 8 6 ) ( 一 )“ 相思 血 , 都沁绿 筠枝 ” … —— 深情 之 间 曾往来江 淮 间 , 在 合 肥 与一 位 青 楼 琵 琶女 有 一 般 而言 , 传 统 恋情词 中普遍存 在 泛爱倾 向 , 而 段缱 绻缠 绵 、 刻 骨 铭 心 的恋 情 。 白石 曾为她 多 次 往 姜夔 恋情 词 的独 特之 处首先 鲜 明地 表现 为情 感 的深 来 合肥 , 后来 这 位 女 子 远 去 他 乡 , 两 人 从 此 再 未 谋 挚专 一 。合肥 际遇 与 恋情 , 在 姜 夔 的 生命 中 占有很 面, 这段 未果 的恋情成 为 白石心 中一 生 的 隐痛 。 [ 1 1 2 7 1 重要 的地 位 。他对合 肥情人 的爱情 是 布衣文 人与艺 本 文所 分析 的恋情 词 , 专 指 姜 白石 关 于 这一 段 合 肥 人 之 间的相 互 倾 心 爱 慕 、 平 等 专 一 的情 感 , 是 基 于 情 遇 而写 的词 作 , 内容上 不乏是 对爱情 之思 、 年光 之 “ 同是天涯 沦 落人 ” 的认 同感 而 产 生 的 发 自 内心 的 叹、 身世之感 的倾诉 , 但在风格上显 得特别 深情绵 知 音 、 知心、 知 己之 交 的真情 流露 。细读 白石 恋情 词 邈、 韵致独具 , 在 前 人 基 础 上 开 拓 出恋 情 词 “ 冷 处 作 , 我们 可 以发现 : 与其他词 人恋 情对 象多转 换或 泛 姜 夔 恋情词 专写一 个人 且有本 事 ; 与传统 恋 理” “ 骚雅化” 等新的艺术境界 , “ 最易见到他对传统 写 不 同 , 词风 的某种 ‘ 改造 ” ’ [ 2 ] 5 8 2 。本 文拟 从 对 文本 的具 体 情 词侧 重描写 女性 的服 饰容 貌 不 同 , 姜 夔从 未 在 恋 分析人 手 , 探 析 白石 恋 情 词 的主 要 特 色 、 成 因及 意 情 词作 中直 接把这 位 合 肥女 子 的形 象 、 名字 等细 节 义, 从 而肯定 姜夔 在 中国词史上 , 尤 其是南 宋词史 上 写 出来 , 侧重的是 自我情思的抒发 ; 与传统恋情词偏 的重要 价值 与地位 。 爱 以女 性为抒 情 主体 、 多表 现女 性 对 男 性 的 相思 爱 姜 夔恋情 词 的特点 恋不同, 姜夔恋情词多从 自 我 内心感受出发, 写 自己 至真 、 至深 的情感 体验 ; 与传 统恋情 词 中惯 有 的缠绵 所 谓恋情 词 , 简单地 说 , 就是叙 写男 女双方 恋 爱 时相 见 、 相 爱 以及 离别后 相思 、 相怨 的词 作 。夏承 焘 温馨 等恋爱 场景 的铺成 或聚 合离散 等恋 爱细节 的叙 情节 化表现 不 同 , 姜夔 恋情词 过滤 省略 了上述 先生在《 姜 白石词 编年笺校 ・ 行实考 ・ 合肥词事》 事化 、 文中 , 曾“ 依年月先后 , 列其有本事各词” , 将《 一 表现手法而着重抒写 自己对往昔的追忆及离别后对 均体现了姜夔对这一 萼红》 《 霓裳 中序第一》 《 小重山令》 《 浣溪沙 ・ 山阳 恋人的苦恋相思。这些不 同, 段情 感 的深 挚专 一 、 深情绵邈 。 姊家作 》 《 踏莎行》 《 杏花天影》 《 琵琶仙》 《 淡黄柳》 《 浣溪沙 ・ 发合肥》 《 解连环》 《 长亭怨慢》 《 醉吟商 在词作 中, 姜夔 睹物 即思人 : “ 人 间离别 易多
浅谈姜夔爱情词的特色
浅谈姜夔爱情词的特色作者:郭笑言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2期【摘要】:作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家的姜夔,身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有着南宋偏安江南之后的平静,这在南宋词坛出现了一阵骚雅的风气。
而他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从而自己另辟一路开创了清雅词派,而这之中姜夔最代表性的爱情词,更是极好的体观了他所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和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那么本文笔者就其具体的几首爱情词为例,通过对姜夔爱情词作品的分析和解读,针对词作中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加以论述总结,对于姜夔的爱情词的特色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姜夔爱情词思想特色艺术特色一、姜夔爱情词的思想特色晚唐五代之时,爱情词多是描写文人与歌妓的萍水相逢之恋。
而姜夔的爱情词以自身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
想要了解姜夔爱情词的思想特色,首先要了解他的情感经历。
1175年,姜夔20岁时,客居合肥赤栏桥,与附近擅于操琴弹琵琶的柳氏姐妹不期而遇,与她们建立了真挚的情爱关系。
一个精于吟词作曲,另一方姐妹俩能歌善舞,才艺出众。
他(她)们的爱恋可以说是“高山流水”,一触即碰出火花。
这段与异性的浪漫和情爱,姜夔铭心刻骨,常在他的词中流露出一鳞半爪。
在他现有的诗作中,与此有关的就有22首,占他现存诗词的四分之一,足见他的萦心不忘和对真爱的追求。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鹧鸪天十六夜又出》),在这花灯满市的喜庆之夜,词人为何黯然神伤?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前后的四首《鹧鸪天》词集中表达了词人对合肥女子的思念。
他们最后分别大约是在灯节前后,所以这红莲夜就被烙上了孤独哀伤的印记,我们看《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白石怀念合肥恋人名词,此首最为显露……白石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二十余岁,到宋庆元三年作此词,距合肥初遇已有二十来年。
晏几道_姜夔恋情词比较
以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如《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采桑子》“别
作者简介:李 婧(1981—),女,佳木斯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任对外汉语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在读硕士研究生。
刻意偏向于淡雅素净,追求意境疏朗。晏几道与姜夔在题材相同 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致都进入了白石词作中,打破了古人写相思或
的恋情词中,情感表现、空间场景、语言、词作风格等各方面都有许 离愁大多是写室内或亭台的传统,具有开拓的精神,将恋情词的写
多可比之处,以下做逐一分析。
作空间拓展到整个大自然中,使人读后深觉清晰、明朗,有一种耳
北宋的恋情词,善于把波澜起伏的内容融汇在小令的形式中, 来长记西楼事”,《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鹧鸪天》“谁堪共展
篇幅虽短,却动人心魄,虽为恋情词,却常有世情的辛酸,情调软媚 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等等都是在“西楼”中抒发词人的情感。
甚或失于轻浮。晏几道的恋情词源于他的恋情生活和伤痕心理,
小重山赋潭州红梅人绕湘皋月坠时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致都进入了白石词作中打破了古人写相思或离愁大多是写室内或亭台的传统具有开拓的精神将恋情词的写作空间拓展到整个大自然中使人读后深觉清晰明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57
晏几道、姜夔恋情词比较
李婧
(佳木斯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语表深情,正是符合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切归于“温柔敦
【注 释】
厚”的诗教传统。这与晏几道浓烈的情感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2、空间场景 小晏和白石词在空间场景的选择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国 古人写相恋、相思、离愁之词多停留在亭台楼阁等场景上,如晏殊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原文地址: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原文作者:嗟余听鼓无语肥河水数行相思泪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1176年(宋淳熙三年),也就是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16年,21岁的姜夔在大雪初晴,荠麦青青的一天,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感慨万千,于是写了一首传唱千古的《扬州慢》,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X据他自己的小序介绍:“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从小序中,我们知道,《扬州慢》是姜夔自己创造的词牌名。
也正是这首词,为姜夔赢得了声誉。
故清代朱彝尊在《词宗》称:“词到了南宋才开始雕琢,以姜夔最为突出。
”姜夔与周邦彦齐名,世称“周姜”。
姜夔官不仅运不济,个人情感生活也幽美凄艳,哀婉动人。
姜夔(kuí)(约1155年-1221年),南宋著名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开始学习黄庭坚作诗的风格,但自成一家,所著的《诗说》,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以词著称于世,自己能填词作曲,所写的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很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早年随父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
以后浪迹湖州、杭州、合肥、金陵等地。
他在南宋时,名气特别大,在湖州结识老诗人,也是他未来的岳叔大人萧德藻,后来接识了大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很欣赏姜的诗词,并寄以希望,后经杨万里举荐,认识了范成大,辛弃疾也很敬佩他的词。
姜夔官运多舛,从未做过官,终其一生只是江湖游士和幕府“清客”,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
南宋-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久别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
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
据现代词学家夏承焘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曾经两次到过合肥。
“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
”而作此词时,姜夔已是四十二岁,与旧恋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原文: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南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翻译:肥水东流无尽期。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当初不合种相思。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未绿,鬓先丝。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人间别久不成悲。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释:①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③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④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⑤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姜夔恋情词的意象特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 o.4,2018G ener a.N o.1632018年第4期(总第163期)J our nal of Q i qi har J uni or T eacher s ’C ol l ege南宋词人姜夔以其狷介清高的人格、清空雅韵的词风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而他恋情词中所使用了众多独特而雅致、浅显而古奥的意象,从而营造出的清冷幽怨的独特词境,与柳永、周邦彦等人为他们邂逅的风尘女子所创作的、缠绵绮丽的诗词不同,姜夔的恋情词更加深情、专一、清雅,值得我们予以深入研究。
一、独特的动物意象选取———飞鸟姜夔恋情词中提及的最多的动物意象是鸟类,“鸥”、“鹘”、“莺”、“燕”、“雁”、“鸦”、“鸳鸯”、“鹊”、“鹧鸪”等甚至“鸟”多达二十六次左右,其中“燕”提及六次左右。
他擅长以清寂空灵的听觉意象来渲染幽冷哀怨的意绪。
一方面借飞鸟传情。
同众多带有“燕”意向的诗词一样,燕多做为词人伤春的媒介,暗示季节的变迁、时光的流转,苏轼的蝶恋花就曾写下“燕子双飞来又去”借成双的飞燕表达伤春的无奈与自身的孤寂。
在姜夔这里,“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1](《淡黄柳》)将燕子拟人化发问,抒发着自己这万般的飘零愁绪到此怅然若失、满腹的心酸无奈却越发的隽永绵长,可谓文晓而喻博。
另一方面,借飞鸟自由的翱翔与歌唱,暗喻自己与情人的分别并寄托相思,柔婉隐晦。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1](《小重山令》)已经离开情人很久,过去的种种“幽事”已经渐行渐远,只能借着睹物思人抒发无限的怀恋。
同时“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1](《点绛唇》)追忆了恋人的柔情似水、聚首时的无忧与欢愉,此刻靠数声鸟啼只能传达着自己早已漫无边际了的相思。
“言以散郁陶,托风采。
”[2]将万千思绪与郁结得以疏散。
二、独特的植物意象选取———柳、梅植物意象包括梅、竹、柳、杨、桃、莲等花草植物,其中“梅”提及九次左右,“杨”、“柳”也分别达到三次和七次左右。
姜夔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94文 孙聚成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借咏梅之语,来表达自己的怀人之意,不过怀人的伤感中包含着自我零落的悲哀,其中还寄托着对国事的感愤,对世道艰辛的吟叹。
姜夔是淡泊名利的文人,他以自己的才情行走人间,他的真情实意让人信服。
南宋艰难苟且,朝廷偏安一方,姜夔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灰心失望的时代。
作为江湖游士,他的前途命运更是渺茫黯淡。
加上他一生贫困交加,对冷暖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总是以一种忧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如他《卜算子》所说的“举目悲风景”。
一个寂寞的时代,也成就了姜夔的文采。
姜夔也常用晦涩的词语,表现词人浪迹江湖时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
姜夔的词在题材上多为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姜夔的恋情词,往往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情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赋予相思姜夔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宋词名家系列之二十二:当时光悄悄溜走,当人间星转斗移,一切虚幻的事物都将静静沉寂消散,但一切珍贵的价值都会千古流传。
当姜夔放下书写宋词的毛笔,一首《声声慢》便酣畅淋漓地汇入中华文脉,成为南宋留给历史的又一抹记忆。
白衣文人,终老布衣,功名利禄,终身无依,姜夔以自己的才华成就了另类的传奇。
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他淡泊名利,情随天边云卷云舒,给世间留下的是一幅渐行渐远的清峻身影。
姜夔是落寞飘零的才子,他以自己的才华行走江湖,他的超凡脱俗让人尊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他出身贫寒,但极其好学。
23岁那年,姜夔开始东下漫游,行走江湖的生活让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他的才能也逐渐让人赏识,上至当朝天子,下至当代才俊,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姜夔合肥情词的特质与“风月词人”批判
恋是 一 场 既 不 能相 濡 以 沫 又 不能 相 忘 江 湖 的 知 音 之 恋 。
关键词 : 姜 夔; 情词 ; “ 风 月词 人 ”
性、 自传性 的特 质 。“ 白石 诚挚 之 态度 , 纯似 友 情 , 不 类 狎妓 , 在唐 宋情 词 中最为 突 出。 ' , 1 1 1 2 8 2
二、 姜夔 情 感 “ 围城” 的 多 维 归 因
姜 夔对合 肥 女魂牵 梦 萦 , 世 间所 罕 。当姜 夔他 的
人、 他 的 马走 进 合 肥 , 他的情 、 他 的 心再 也 没 能 走 出
据 可 考资 料 小计 , 在 姜 夔 的生 命 中 , 共 有 五 个 女
人, 即 萧 德 藻 的侄 女 萧 氏 、 合肥的二位恋人 、 范 成 大 赠 的歌女 小 红 、与萧 氏共 同生 活并 守 到姜 夔 亡 故 的
“ 妾” 。最 令 姜夔 念 念不 忘 的 , 既 不是 小 红 , 也 不 是 萧
姜夔台肥精词的特质与“ 风 月词人’ ’ 批判
侯 海荣 , 向欣
摘要 : 合 肥 是 姜 夔 重要 的 爱情 领 地 、 精神 疆域 、 情 殇 寓 所 。 姜 夔 的合 肥 情 词 用情 最 真 、 最专、 最深, 其 词 遂 被视 作 “ 风 月情
词” , 其人 亦被 日 以“ 风 月 词人 ” 。 既然“ 风 月” , 则与“ 艳” 相关, 与“ 雅” 绝缘。 事 实上 , 白 石词 健 笔 柔情 , 语 不流亵, 后人铭刻 于怀的是淮南皓月, 而 非 淮 南 风 月 。从 姜 夔与 歌 女 之 间的 两 情相 悦 , 可 以抽 象 剥 离 出“ 青衫” 与“ 红袖” 这一情爱类型 , 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姜夔的恋情词
摘要:姜夔的恋情词以自己的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着重表现离别后的相思苦恋。
本文主要从“元宵节的集中表现”、“醉与梦中的苦苦追寻”、“梅柳之间的殷切思念”三个方面来剖析其情殇之苦。
姜夔写恋情一反传统恋情词软媚纤丽的特点,以健笔抒之,蕴藉深挚。
关键词:合肥情遇;元宵节;醉与梦;梅柳;幽韵冷香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09-01
姜夔一生怀才不遇,四处漂泊,他的词作成就颇高,格调清空骚雅。
纵观姜词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多首有关恋情的怀人之作,“白石自定歌曲六卷,共六十六首,而有本事之情词乃得十七八首,若兼其托兴梅柳之作计之,则几占全部歌曲三分之一。
此两宋词家所罕见。
”姜夔的恋情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质量也属其词中之上品。
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一书,姜夔青年游历江淮合肥时有过一段情遇,所恋对象大约是妙擅音乐的歌女,姜夔精通音律,遇此知音自是爱恋异常,他们的恋情持续了十余年,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二人最终分别,姜夔的恋情词即是对这段刻骨铭心情感的追忆。
姜夔的恋情词以自己的爱情亲历为内容,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他着重表现了离别后的苦恋相思、痴情厚意,其用情之深、相思之
苦、相忆之久通过他的文笔溢流千古。
一、元宵节的集中描写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鹧鸪天·十六夜又出》),在这花灯满市的喜庆之夜,词人为何黯然神伤?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前后的四首《鹧鸪天》词集中表达了词人对合肥女子的思念。
他们最后分别大约是在灯节前后,所以这红莲夜就被烙上了孤独哀伤的印记,我们且看《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白石怀念合肥恋人名词,此首最为显露……白石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二十余岁,到宋庆元三年作此词,距合肥初遇已有二十来年。
”自离别后,相思与悲伤始终与词人相伴,岁月无情地流逝,他的思念没有消解,反而愈加浓厚,于是因思成梦,这首词着重表现了他梦醒后的深沉感慨。
上片开端以肥水起兴,词人的思念犹如那东流的肥水,绵绵无绝,他的相思如此之苦,于是发出了“当初不合种相思”的感慨,看似悔恨,实则是悲思至极的至情之语。
无奈相思已种,唯一可弥补的似乎只有梦中相见,只可惜梦境恍惚,一阵山鸟的啼叫就惊破
了这场难得的相会,佳人倩影顷刻间散去,只留下无尽的怅恨,这还不及画中的影像真切分明,图画挂在那里,尚可长久得见,而梦呢?下片“人间别久不成悲”语出新奇,是全词情感的凝聚点,不是不悲,只是这悲伤已沉淀在词人的心灵深处。
整首词情调幽暗迷惘,低徊流连,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年词人正在都城临安,临安元宵节有预赏灯景的传统,正月十一日晚词人就曾携小女出游,街市已装点一新,月光温和可爱,词人触景生情,“少年情事”触发了“老来悲”慨。
到了十五日正式赏灯时词人却不出去了,借口道“却怕春寒自掩扉”,只独自在“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鹧鸪天·元夕不出》),“为什么元夕不出游?这在‘旧情惟有绛都词’一句中透露出来。
所谓‘春寒’也者乃是托词。
”就在这晚他做了一个梦,乃有感梦词。
或许是不甘心,还想寻见伊人倩影,十六日晚他又出去了,“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苦苦追寻却又失望了,“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鹧鸪天·十六夜又出》)。
这四首元夕词集中表现了词人对旧恋人的怀念,感情基调基本一致,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词人微妙的心理变化,出或不出,念与不念,词人在自己意念的矛盾中纠结、挣扎、痛苦着。
二、醉与梦中的苦苦追寻
词人大半生都咀嚼着少年情遇的情殇之苦而无法解脱,他的词作也盈满了情殇的无尽泪水。
相思无用,词人便向酒中、梦中寻求
安慰。
“强携酒,小桥宅”(《淡黄柳》),“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踏莎行》)。
可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暂时的解脱并不能给词人带来些许安慰,“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霓裳中序第一》),梦断后词人怅然若失,“梦中无觅处,漫徘徊”(《江梅引》),更大的悲哀,更痛的思念又袭上心头。
试看《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构思精巧,感情真挚,这是词人在去往金陵的江上感梦而作的。
上片开头以“燕燕”、“莺莺”代指意中人,其体态“轻盈”,声音“娇软”,嫣然可爱,让人有如见其人之感。
“分明又向华胥见”,点出乃是写梦中人,虽是梦境,却如此分明,给人一种亲切感,又包含了梦醒后词人怅惘失落的心情。
词人因思念对方而形于梦寐,娇嗔与真情交织展现,两人互诉相思情怀,一问一答中直抒胸臆。
下片转换角度,借用富有浪漫气息的倩女离魂故事,设想恋人在得知了“我”的行踪后,不远千里“暗逐郎行远”。
最后两句甚为奇绝,王国维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清冷的月光洒向淮南千山,她无人照料,独自飘然而去。
这该是多么凄凉、孤苦啊,词人自责又怜惜,
此句以冷语表现炽烈的爱情,使恋情词具有了高雅脱俗的韵味,不同凡响。
三、梅、柳之间的殷切思念
姜夔词中凡写梅、柳一般都与他的少年情遇有关,叶嘉莹认为“他跟那个女子离别的时候是正月的季节,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凡是他写梅花的词,像《江梅引》《鬲溪梅令》,都是怀念那个女子的”。
词人时刻思念着恋人,正是“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互相思”(《江梅引》)。
柳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与离愁别绪有着不解之缘,姜夔在合肥的住处也是“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淡黄柳》),有着云柳一样韵致的女子经常与词人携手梅边赏花吹曲。
纵然相恋时光美好而温馨,可离别总会到来,又惹来一场哀愁。
试看《浣溪沙》: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索牵。
这首词作于宋绍熙二年姜夔离开合肥时,描写了词人与情人惜别时的场景。
合肥女为送别情人,傍晚时分仍精心打扮了一番,可心中实在“不忺”,纵然盛装也难遮愁容,她幻想着用裙带系住恋人的行船,虽天真却饱含真情,这是从女子角度写。
下片转而从词人角度写,他劝慰恋人,杨柳在这寒夜为风所动,不停飞舞;鸳鸯由于风急浪起亦不能成对安眠,天下不如意事处处都有,何止“你我”的分别呢?请勿伤心。
“‘杨柳夜寒犹自舞’从反面烘托离情,
‘鸳鸯风急不成眠’从正面烘托离情”,可是此次分别终不同杨柳飞舞,恐怕词人自己也做不到“莫索牵”,“末句强作宽慰语,对恋人也对自己”。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姜夔词“幽韵冷香”,这用来概括其恋情词的特色,实在恰当不过,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充满矛盾与悲凄的身世遭遇密切相关。
他将其一腔悲抑尽诉笔端,落寞的心境和孤高的人格完全融化在幽深清远的词境中,尤其是他的恋情词。
他偏爱阴冷、萧瑟的意象,也喜欢用清雅高洁的梅、柳,他借事物的神韵真质表现自己高雅的情趣和寂寞的情怀。
姜夔就是这样来慰藉他孤独、忧伤的灵魂,他一生执着于合肥情遇,其真情挚爱通过这些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岁月无情地流逝,他的情感借助文字永久地留传了下来,向人们诉说着情之要义。
参考文献:
[1]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48页.
[2]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5、134页、第62页.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页.
[4]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