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1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2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
,颔联是
,颈
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
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
写老妇诉说 家中现状 。“室中更无人”,隐去 联 是
,尾联
山情有独钟,这是 诗人的强烈感受 ,是泰山 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
“老翁逾墙” 一事,是不得已而言反映。下句写泰
距 离是 自
而
,时间是
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 残破不堪 , 声。著名的《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 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
其南为鲁,齐、鲁之“青” ,是泰山掩映的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 了
。 答案:高大、神奇秀
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 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 “恨”的 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 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
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 ,意 望、俯视
山的高大,这是 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 下,章法分明。
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
后两
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 是自 孩子而仍留家中。 “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 联着力表现的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必背经典诗词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必背经典诗词
以下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必背经典诗词。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经典诗词,可以提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对语言和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忆江南》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 《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 《登岳阳楼》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 《送元二使安西》 - 王之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旅梦》 -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遍蜀山人未老,飞越青城志已齐。
10.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必背的十首经典诗词。
希望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能够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并提升语言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既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诗的特点- 精炼简洁:古诗一般以四言或者五言为主,每首诗的字数有限,要求语言精炼,表达准确。
- 句式平仄:古诗强调平仄对偶,通过音调的运用来营造出优美的韵律感。
- 感情真挚:古诗常常表达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有时温婉如水,有时慷慨激昂。
3. 五首古诗的内容和特点3.1 《登鹳雀楼》内容:描写作者在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辽阔世界的思考。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广袤河山。
- 结构严密,每个句子都有明确的意境。
- 气势恢宏,豪迈奇绝。
3.2 《望月怀远》内容:描绘了月亮的辽阔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婉约,意境深远。
-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月亮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唤起读者思乡之情,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3.3 《赋得古原草送别》内容: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和告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了草原的壮美。
- 运用对比手法,对比了草原和宫阙之间的差别,突出了离别的伤感。
- 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思念。
3.4 《登高》内容:描绘了山中美丽的景色和登山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点:- 采用五言绝句,简洁明快。
-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山林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
- 展示了登山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3.5 《观书有感》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书籍的推崇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
- 运用夸张手法和对比手法,突显了书籍的重要性。
- 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4. 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的途径。
人教版初中八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八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篇目:1. 《观刈麦》 - 白居易-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2. 《望岳》 - 杜甫- 杜甫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3.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 《赤壁》 - 杜牧- 杜牧的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
5. 《悯农》 - 李绅-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和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6. 《出塞》 - 王昌龄-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7. 《游子吟》 - 孟郊- 这首诗以游子思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8. 《滕王阁序》 - 王勃- 这是一篇著名的骈文,通过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和宴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9.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范仲淹的这篇散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10.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这篇散文以醉翁亭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的游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1.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散文,通过描写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2. 《陋室铭》 - 刘禹锡-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新人教版
必背古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25篇)(原文+译文+注释)
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必背的古诗文言文是我们积累文学素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是古诗部分。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野景色,诗人在傍晚时分远望,看到了树叶枯黄、夕阳余晖映照山峦的景象,还有牧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带着猎物归来的画面。
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无依,身边没有相识之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以长歌抒发内心的惆怅。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上黄鹤楼,凭栏远望,由传说展开遐想,抒发了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眼前是阳光照耀下清晰可见的汉阳树木,鹦鹉洲上繁茂的芳草,可到了傍晚,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涌起思乡的愁绪。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征蓬”“归雁”,诗人以自比,传达出漂泊无定的感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名句,将大漠的浩瀚、孤烟的挺拔、黄河的绵长、落日的浑圆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乘船出蜀,经荆门入楚,描绘了沿途的壮丽景色。
随着山峦逐渐消失,平原一望无际,江水奔腾流入广阔的原野。
晚上,月亮倒映在水中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白天,云彩变幻如同海市蜃楼。
最后,诗人借水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初二上册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
初二上册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1、观沧海出处:这首诗出自曹操之手,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志。
注释:“临”是登上的意思;“碣石”指碣石山;“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是高高耸立的意思。
翻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赏析: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诗人将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入到对大海的描写之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通过想象,把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出来,也表现出曹操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介绍: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左迁”是降职的意思;“龙标”这里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子规”即杜鹃鸟。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赏析:诗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选取了“杨花落尽”和“子规啼”这两种富有暮春特征的事物,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后两句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让明月带着自己的牵挂陪伴友人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3、次北固山下作者介绍:王湾,唐代诗人。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最新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精编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八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gāo):地名,今属山西省万荣,诗人弃官后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2)徙倚: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3)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4)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的鸟兽。
(5)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6)采薇:釆食野菜。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二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望岳》 - 杜甫-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 重要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春望》 - 杜甫- 主题: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重要句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赤壁》 - 苏轼- 主题: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 重要句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主题:以明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重要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静夜思》 - 李白- 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寂静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重要句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 《将进酒》 - 李白- 主题:通过饮酒来抒发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重要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主题: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 重要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主题:通过对登楼远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重要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9. 《赠汪伦》 - 李白-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的深厚情谊。
- 重要句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0. 《江雪》 - 柳宗元- 主题:通过对江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清冷的深刻感受。
- 重要句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掌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八年级上人教语文必背古诗词
八年级上人教语文必背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必背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1. 《观刈麦》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背诵,更要求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文古诗词和解释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文古诗词和解释八年级上册的必背古文和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八年级上册必背古文和古诗词及其解释:1. 《论语》摘选《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八年级上册可能会摘选其中的几段,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意为学习并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2.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描写岳阳楼风光的散文。
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3. 《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表达忠诚和决心的表文。
其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等句,表达了诸葛亮的谦逊和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4. 《滕王阁序》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赞美滕王阁的骈文。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句,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5. 《醉翁亭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描写醉翁亭风光的散文。
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句,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著名的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7.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8.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描写打猎场景的词,其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等句,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
9. 《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古代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其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等句,表达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巧妙。
八年级上册 语文古代诗词赏析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词赏析总结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词赏析内容。
通过对这些古代诗词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课文一:《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以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象为中心。
通过诗人的想象和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登临高楼的豪情壮志和壮美景色。
课文二:《望月怀远》这首诗是张九龄的作品,以对月亮的远望为主题。
诗人通过对月亮的崇拜和追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三:《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以描绘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
通过简洁而富有表情的文字,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追忆。
课文四:《春晓》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作品,以描绘春天早晨的美景为主题。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读者在享受这首诗的美感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课文五:《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以描绘登山的经历和感受为中心。
诗人通过对登高过程的描写和对山景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读者在品读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山峰的雄伟和壮丽,还能够感悟到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通过研究和赏析这些古代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不仅对我们的语文研究有益,还能够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词赏析的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登上长城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
-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 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句中处处流露出的景色变化,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3. 诗的艺术特点- 借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美感。
- 发挥了自然景色的威严与壮美,形象生动。
二、《江雪》——柳宗元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江雪中的美丽景色。
- 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江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江水的冰冻,展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清寒、肃杀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冰雪与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用意象手法描绘了江边村舍的寂静与孤独感。
三、《静夜思》——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夜晚一个人思念远方的情景。
-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安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月光,给人以沉静、思索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采用了简练明了的句式,使诗句更加凝练。
- 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月光。
四、《将进酒》——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李白反映自己的人生观和饮酒情结的作品。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对豪情壮志、人生短暂的感慨。
- 意境:通过描写饮酒的场景与感受,表现出豪情壮志的写作风格。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诗句与韵律相统一。
- 采用了夸张、诙谐的手法,增强了大气的效果。
五、《边城》——阿尔艾斯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蒙古族民歌的文学改编。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八首)一、王绩《野望》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崔颢《黄鹤楼》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抒发了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必背的文言文古诗词及其注解: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解:这是《诗经》中的名篇,描绘了和鸣的雎鸠和美丽的少女,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王昌龄的这首诗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壮志和对和平的渴望。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开阔的视野。
4.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及时和滋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5.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6.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李清照的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写打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8.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应该理解其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背古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重点赏析:“空”字说明了古人离去后,诗人心中的孤独空荡,借黄鹤楼的空来衬托。
“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寄托了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
“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在、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了乡愁。
本诗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眼前的景物,颈联为登高所见,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我轻车从简,要慰问边关守军,途径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自己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又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黄河岸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的骑兵,打听到前线统帅正在燕然山前线。
作者简介: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一个“大”字,道出沙漠最突出的特征;“孤”“直”两个字状写出一股青烟直上高空的情景,富有神韵;“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写出黄河在苍茫的沙漠之中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准确传神,凸显出大漠给人既苍茫孤寂又亲切温暖的感受。
“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同时也表达出诗人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含诗人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从荆门外渡江,去往古老的楚地漫游。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辽远无际的原野奔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空中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
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情意绵绵送我万里行舟。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赏析:本诗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动为静,使景物富于动态。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出了江水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出了黄昏的风景。
尾联笔锋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在孤山寺北面贾公亭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个地方早出的黄莺,都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
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渐渐使人眼花缭乱,初生的草树刚刚能遮住马蹄。
我最爱湖东那地方,总感到走不完看不够,那笼在绿色杨柳荫里的西湖白堤别有一番景象。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主题思想:这首诗把早春西湖妩媚的春光描写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重点赏析:颔联用“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渐”“才”从程度上修饰“乱花”“浅草”的生长状态,写出了花草欣欣向荣的去世;“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早春的生机盎然。
“最爱”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庭中有奇树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翻译: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品介绍: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主题思想:诗人始终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重点赏析:本诗前四句写叶绿花盛,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情。
于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
“庭中”就暗含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闺怨的诗。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盈”字暗含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的情态。
“馨香”一句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新生动的画面;女主人公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
龟虽寿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主题思想:本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重点赏析:本诗托物起兴。
以“神龟”和“腾蛇”说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老骥”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诗人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
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作者简介:刘桢,字公干,东汉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