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大纲和计划1.1 实验教学大纲 1 1.2 实验实施计划表 2第二部分实验说明2.1 实验一:了解Oracle中的基本知识 3 2.2 实验二:Oracle中的查询 4 2.3 实验三:Oracle中的表 5 2.4 实验四:PL/SQL编程(一) 6 2.5 实验五:PL/SQL编程(二) 7 2.6 实验六:PL/SQL编程(三) 8 2.7 实验七:PL/SQL编程(四) 9 2.8 实验八:触发器设计 10第三部分实验补充教材3.1 实验一:了解Oracle中的基本知识 11 3.2 实验二:Oracle中的表 12 3.3 实验三:Oracle中的查询 15 3.4 实验四:PL/SQL编程(一) 15 3.5 实验五:PL/SQL编程(二) 18 3.6 实验六:PL/SQL编程(三) 22 3.7 实验七:PL/SQL编程(四) 26 3.8 实验八:触发器设计 31第一部分大纲和计划1.1《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Principle of Database System)二、课程编码:三、课程总学时: 16 学时 [理论: 0 学时;实验: 16 学时]四、课程总学分:学分五、适用专业和开课学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4学期。
六、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ORACLE中用户及表的创建、SQL查询、ORACLE中的表、PL/SQL编程、触发器设计等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大型数据库中的应用。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计算机八、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实用教程刘甫迎、王道学、党晋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九、成绩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教师根据学生通过FTP上交的实验报告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综合学生的上机态度进行评分。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十、实验开出率:100%十一、实验项目与要求:注:1.项目要求:必修、选修、其他;2.项目类型:演示、操作、模拟;3.项目性质:验证、综合、设计、研究。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实验指导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和信息学院2006.9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1)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1)五、课程设计的内容 (2)六、课程设计的报告内容 (2)七、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2)八、课程设计的提交材料 (3)附录一 (3)附录二 (5)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把理论课和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
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 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
集中安排1.5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2人为一组。
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最后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
要求如下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 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 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本科16学时)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建立数据库一、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 2000;2.掌握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建立和删除。
二、实验内容1.查看SQL Server 2000的所有组件2.使用服务管理器3.使用企业管理器4.使用查询分析器5.在企业管理器中建立和删除数据库6.在查询分析器中建立和删除数据库三、实验步骤1.SQL Server 2000的组件(9个)(1)查询分析器:执行输入的SQL语句并显示结果。
(2)导入和导出数据:SQL Server 2000与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相互转换。
(3)服务管理器:管理SQL Server 2000的各种服务。
(4)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管理和配置服务器网络。
(5)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管理和配置客户端网络。
(6)联机丛书:帮助系统。
(7)企业管理器:对本地或远程SQL Server 2000服务器进行管理。
(8)事件探查器:监视SQL Server 2000执行的SQL语句。
(9)在IIS中配置SQL XML支持:配置对IIS对XML的支持。
2.服务管理器启动、暂停和停止指定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 2000的服务。
(1)Server:指定服务器(2)Services:选择管理的4种服务①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
②SQL Server Agent:自动化工作代理服务。
③MS Search:文本查询服务④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分布式事务处理控制器。
(3)Start/Continue:启动选定的服务(4)Pause:暂停选定的服务(5)Stop:停止选定的服务。
(6)“当启动OS时自动启动服务”复选框。
3.企业管理器对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进行管理操作。
1)管理服务器:(1)服务器服务:①Database:数据库(master、tempdb、msdb、model)②Data Transformation Services:转移③Management:管理(Agent、Backup、Activity、Plans、logs)④Replication:复制⑤Security:安全(logins、Server Roles、Linked Servers、Remote Servers)⑥Support Services:支持(DTC、Serch、Mail)⑦Meta Data Services:元数据(2)服务器分组:将多服务器分组(top组或sub组),默认组为SQL Server Group(3)服务器注册:①选择服务器:自动检测,手工添加②选择验证方式:Windows验证和SQL Server验证③选择服务器组:Add SQL Server Group或Create New top Group2)管理数据库(1)自动建立的数据库(6个)①master:主数据库,记录登录和用户,系统配置设置,其他数据库包括数据库文件的位置等。
数据库原理指导书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试用版)目录引言 (1)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1)二、主要实验环境 (1)三、实验内容 (1)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2)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二、实验内容 (2)三、实验步骤 (2)四、思考与总结 (3)实验2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内容 (3)三、实验步骤 (3)四、思考与总结 (4)实验3 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和组合统计查询 (4)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4)二、实验内容 (4)三、实验步骤 (4)四、思考与总结 (5)实验4 视图与图表的定义及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5)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5)二、实验内容 (6)三、实验步骤 (6)四、思考与总结 (6)实验5 简单应用系统的实现 (7)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7)二、实验内容 (7)三、实验步骤 (7)四、思考与总结 (7)附录1:数据库实验报告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SQL Server 2000使用指南. (9)1 SQL Server 2000简介 (9)2 SQL Server 2000的版本 (9)3 SQL Server 2000实用工具 (9)4 创建数据库 (12)5 创建和修改数据表 (14)6 创建索引 (19)7 存储过程 (20)8 触发器 (22)9 备份和恢复 (24)10 用户和安全性管理 (25)引言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数据库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
学生应在基本掌握各知识点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与巩固的效果。
数据库课程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通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通⽤)《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学时:⼀周适⽤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的这门课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在学习数据库原理B后,为培养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实际动⼿能⼒⽽设置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拥有能够应⽤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系统进⾏设计的能⼒。
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要求设计⼀个基于数据库的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前台⽤户终端的设计,具体题⽬四年不重复,要求:1.准备⼯作:在课外安装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开发⼯具软件,并根据参考书熟悉DBMS 的功能、结构,为后期综合实验打好基础。
2.概念模型的设计:根据题⽬要求,列出实体集,并应⽤E-R图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3.逻辑模型的设计:根据已建⽴好的E-R图选⽤关系模型设计关系表,包括设计关系表的属性、主码等,要求关系表中的属性名必须使⽤英⽂,呈现给⽤户的视图时显⽰中⽂。
4.完整性设计: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户⾃定义完整性的设计;⽐如年龄的范围、考试成绩的范围、职务的范围等。
并设计多表间的联系,⽐如学⽣表和成绩表,要求根据E-R图的设计设计关系表的外码,并举例说明。
5.规范化设计:使⽤范式理论证明你所设计的关系⾄少属于3NF,写出证明过程;否则进⾏模式分解,直到该关系满⾜三范式,并写出分解过程;6.SQL语⾔的考察:使⽤DBMS所⽀持的SQL语⾔完成关系表的建⽴,数据的插⼊、修改和更新等功能,着种考查关系表的查询(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组合查询等,跟关系代数⼀起考查);7.图形化⽤户界⾯的设计:完成题⽬所要求的各种功能,并⽤菜单或者⼯具栏的形式组织各种功能(如数据的录⼊、查询、更新维护等);8.权限管理的设计:所设计的系统应该有⼀定的权限管理,不同的⽤户登陆完成功能是不⼀样的,对数据表的权限也不同。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及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孙毅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CAD研究所2OO1.7.实验一:(数据结构)Hanoi塔问题求解1.知识辅导:堆栈问题是数据结构中二种主要的线性结构之一。
其基本操作是线性表操作的子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产品中。
栈操作主要发生在线性表的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
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结构可利用数组或链表方式来实现。
压栈及出栈操作可通过栈顶元素的变化来实现。
从空间的合理应用及操作的便利方式上考虑,利用链表结构有利于计算机代码的管理与实现。
2.实验目的通过对Hanoi塔问题的求解,复习并掌握数据结构中线性结构的存储结构实现方式、操作方法的实现,并培养软件编程实现过程中对程序模块的安全检测与控制能力。
3.实验内容:设有A、B、C三根立柱(如图所示)和N个大小不等的中空圆盘从小到大依次编号(1,2,3,……,N)已在A柱上堆成塔形,试将此盘全部移至轴,且按原样迭成塔形。
在移动中有如下限制:●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任何时候均不得大盘压在小盘中;●圆盘只允许套在A、B、C三根立柱上。
4.实验思考说明:该问题可归结为三个子任务:(1)将1~N-1号盘移至B轴。
移动时C轴作辅助轴;(2)将N号盘由A轴移至C轴;(3) 再将号盘从B轴移动至C轴,A轴作辅助轴。
其中:(2)只需移动一次完成;(1)和(3)与原问题的提法完全相同,只不过圆盘数量少1个,且A、B、C三个立轴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可设计一个过程:movetow(height,from,to,using);/*height 表示圆盘的高度(号数),from 表示圆盘移动的源轴,to 表示目标轴,using 表示辅助轴*/这样,Hanoi 塔问题的求解就演变为下面三个过程操作:其中send (N,from,to )表示将N 号盘从from 轴移至to 轴。
5.实验安排:此实验安排在线性结构内容结束以后进行,学生在实验前应完成对实验内容内容预习,并掌握求解方法,写出完成Hanoi 塔问题的程序代码。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引言: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引导学生完成数据库原理实验,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库设计和实施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方法;3. 熟练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操作;4. 理解并能运用SQL语句实现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Oracle等;3. 编程语言:SQL、Java等。
三、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a. 步骤一: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b. 步骤二:使用DROP DATABASE语句删除数据库。
2. 数据表的创建与删除a. 步骤一:使用CREATE TABLE语句创建数据表;b. 步骤二:使用DROP TABLE语句删除数据表。
3. 数据的插入与查询a. 步骤一:使用INSERT语句将数据插入数据表;b. 步骤二:使用SELECT语句查询数据。
4. 数据的更新与删除a. 步骤一:使用UPDATE语句更新数据;b. 步骤二:使用DELETE语句删除数据。
5. 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a. 步骤一: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b. 步骤二:进行关系模式的设计与规范化。
6.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a. 步骤一:使用GRANT语句设置用户权限;b. 步骤二:使用约束条件确保数据完整性。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步骤一:根据实验要求,创建数据库,并设计相关数据表;b. 步骤二:插入测试数据,并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操作;c. 步骤三: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d. 步骤四:设置用户权限和约束条件,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实验的地位、作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设计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先导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至少一种,最好已学习了《软件工程》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M1S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它是软件开发方面核心实践课程。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着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开发的MIS系统的用户需求获取与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开发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
四、题目的有关说明M1S系统的开发,最重要的环节是需求分析,即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工程,弄清一个MIS系统要“做什么”绝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也是软件工程理论专门将需求分析阶段上升为需求工程的根本原因。
本实践课考虑到学生通过现场调研、用户走访的方式来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一部分题目不够现实,有些题目的专业知识背景也非短时间能解决,因此在鼓励学生尽量通过实际用户调研获取用户需求的同时,对部分题目给出一个概要的用户需求,特别建议对于没有实际调研的题目,学生要尽量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去设想用户需求,从一个尽可能翔实的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然后再进行系统设计等。
有关用户需求部分,也建议学生进行充分的相互讨论,包括与指导教师的讨论等。
数据库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实验二创建和修改数据表[目的和意义]熟悉有关数据表的创建和修改等工作,并了解主键、外键以及约束的创建和应用,熟练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CREATE TABLE、ALTER TABLE等Transact-SQL语句对数据表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旬按下列要求创建两个数据表: 表B1项目数据表,表B2员工数据表,并按照步骤完成对表的相关修改和约束设置。
项目表(Project)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长度注释项目编号int 主键名称varchar 长度为50负责人int客户int开始日期datetime结束日期datetime员工数据表(Employee)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长度注释编号int 主键姓名varchar 长度为50性别varchar 长度为50所属部门varchar 长度为50工资money 长度为8[实现步骤]方法一: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表并添加约束1.打开企业管理器,在树状目录窗口中找到数据库节点TestDB,并选中下一级节点"表"。
2.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命令"新建表",打开表设计窗口,在窗口中按照"上机任务"中所列的"项目数据表"的字段及要求键入列名、数据类型、长度等属性,并将"项目编号"设置为主键。
如图2-l 所示。
图2-l 创建"项目数据表"3. 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表名称"项目数据表",关闭表设计窗口,完成表"项目数据表"的刨建。
4. 重复1-3步,创建另一个数据表"员工数据表",表设计窗口如图2-2所示。
图2-2创建"员工数据表"5. 添加外键约束:在"项目数据表"的"负责人"字段上添加外键约束,参照字 段为"员工数据表"中的字段"编号",约束名为FK_pm 。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书实验个数:适用对象:《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认识DBMS (1)实验二数据描述、定义实验 (1)实验三数据更新实验 (3)实验四数据查询实验 (6)实验五视图的定义、使用实验 (8)实验六数据控制实验(安全性部分) (9)实验七数据控制实验(完整性部分) (10)实验八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 (10)实验九数据库设计 (11)实验一认识DBMS一、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演示三、实验目的通过对某个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初步了解DBMS的工作环境和系统构架;熟悉对DBMS的安装;搭建今后实验的平台。
四、需用仪器、设备486及以上微机;Windows95/97/98及以上操作系统;DBMS安装盘六、实验内容及要求1.根据安装文件的说明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且对所作的选择进行思考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配置,对今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什么影响;2.学会启动和停止数据库服务;3.初步了解RDBMS的安全性,这里主要是用户的登录和服务器预定义角色。
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新的用户,赋予其数据库管理员的角色,今后的实验可以用该用户来创建数据库应用;4.了解RDBMS的系统构架;5.了解RDBMS的管理和使用。
实验二数据描述、定义实验一、学时4学时二、实验类型演示、设计三、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连接方法;熟悉和掌握数据表的建立、修改和删除;加深对表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理解。
四、需用仪器、设备486及以上微机;Windows95/97/98操作系统;安装了SQL SERVER五、实验准备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2.复习有关表的建立、修改和删除的SQL语言命令;六、实验方法及步骤1.介绍有关SQL SERVER的图形界面工作环境;2.创建数据库或连接已建立的数据库3.在当前数据库上建立新表4.定义表的结构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5.进一步定义表的主码,外码及在表上建立索引。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题目:数据库的定义及建立与维护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定义及建立与维护的方法实验要求:使用Oracle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实验条件:计算机,Oracle实验内容:1、创建书中第2章的数据库。
2、根据书中例3.3---例3.8创建表(注意表的命名)。
3、根据书中例3.9---例3.14查看表结构4、根据书中例3.15---例3.20删除表5、根据书中例3.21---例3.26向表中添加数据6、根据书中例3.7---例3.32查看表中的数据7、根据书中例3.33---例3.38删除表中的数据PL/SQL Developer的用法:1、将ora.rar直接解压到D:\。
2、将PLSQLDevwithBat.rar直接解压到任何位置。
3、找到PLDev.bat,双击即可运行。
4、进入PL/SQL Developer后,点击新建,选择命令窗口,即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实验二实验题目: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的方法实验要求:使用Oracle实现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实验条件:计算机,Oracle实验内容:1、完成第4章、第5章和第6章中的查询操作。
2、创建表结构:创建部门登记表dept和雇员登记表emp的结构SQL> Create table dept( deptno number(2) not null,dname char(14),loc char(13));SQL> Create table emp( empno number(4) not null,ename char(9),job char(10),mgr number(4),Hiredate date,sal number(7,2),comm number(7,2),deptno number(2) not null );向表中插入记录:向部门登记表dept中插入一条记录SQL> insert into dept values (60,‘Computer’,‘Beijing’);SQL> select * from dept;向部门登记表dept中连续插入多条记录SQL> insert into dept (deptno,dname,loc)Values ( &deptno,&dname,&loc);3、子查询命令的使用(1) 单行值子查询:子查询返回一条纪录查询工资高于7698号雇员,并且工种与他相同的雇员情况。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试验一:SQL语言嵌套查询和数据更新操作所属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询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学会灵活熟练的使用SQL 语句的各种形式;2.加深理解关系运算的各种操作(尤其的关系的选择,投影,连接和除运算);3.熟悉和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和命令的使用;4.加深理解表的定义对数据更新的作用二、预习与参考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2.连接到学生-课程数据库3.复习对表中数据查询的SQL语言命令;4.复习对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的SQL语言命令。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针对教材例子,通过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两种模式,熟悉数据嵌套查询、更新操作。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在表S、C、SC上进行简单查询;2.在表S、C、SC上进行连接查询;3.在表S、C、SC上进行嵌套查询;4.使用聚合函数的查询;5.对数据的分组查询;6.对数据的排序查询。
7.将数据插入当前数据库的表S、C、SC中;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8.将以上插入的数据分别以.SQL文件和.txt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9.修改表S、C、SC中的数据;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10.删除表S、C、SC中的数据。
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五、实验内容在表S,C,SC上完成以下操作:1.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2.查询“CS”系学生的基本信息;3.查询“CS”系学生年龄不在19到21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4.找出最大年龄;5.找出“CS”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6.找出各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7.统计“CS”系学生的人数;8.统计各系学生的人数,结果按升序排列;9.按系统计各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按降序排列;10.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11.查询无先修课的课程的课程名和学时数;12.统计无先修课的课程的学时总数;13.统计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及其平均成绩;14.统计选修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及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15.找出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结果按系分组,并按平均成绩的升序排列;16.查询选修了“1”或“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7.查询选修了“1”和“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8.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库系统”且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9.查询每位学生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显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20.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基本信息;21.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22.查询选修课程成绩至少有一门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3.查询选修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4.查询选修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5.选做:针对SPJ数据库中的四个表S,P,J,SPJ,完成教材P74-75--习题5中的查询及教材P127--习题5中的查询。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实验环境熟悉与数据库(表)的建立实验目的熟悉实验的环境,掌握数据库、数据表的建立方法。
实验内容1、熟悉SQL的使用环境进入SQL环境(企业管理管理器、查询分析器)。
2、建立学生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数据表一个数据库,三张数据表。
实验环境1、硬件PC机,具有网络功能。
2、软件OS:windows xp professional;DBMS: SQL Server 2005.实验过程一、SQL server 2005环境1、系统的安装系统的安装过程比较简单,给学生演示一下。
2、进入查询分析器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如下图所示:图1-1查询分析器的界面如图1-2所示:图1-2在文本框输入命令即可。
举例:计算圆面积的SQL程序的输入与运行结果界面(图1-3)。
图1-33、企业管理器的进入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如下图所示:图1-4企业管理器的界面如图1-5:图1-5二、建立数据库与数据表1、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用SQL语句(生成的主文件名为: XSGL.MDF)语句为:CREATE DATABASE XSGL2、建立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表(共3个)使用SQL语句建立如下三个数据表(表结构见课本P92):学生表: Student.DBF(选本班10个同学作为10条记录)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 Sname CHAR(20)UNIQUE, 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INSERT INTO Student ( Sno, Sname, Ssex, Sdept, Sage) V ALUES ('200215128','陈东','男','IS',18);建立表结构的语句见课本p85(P88—P89),记录的输入用插入命令INSERT, 详见课本P115。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熟练掌握SQL语言一、熟悉上机环境:客户/服务器结构,数据库服务器在一台NT服务器上,同学们通过客户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98)上安装的Sybase客户端程序, 使用Sybase数据库服务器。
具体包括:1.查看(不许修改)客户机的配置文件,理解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如何通信的鼠标点击开始,进入sybase,进入Dsedit, 点OK后, 可以看到sybase服务器名字和所在主机名字2.启动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实现SQL语句的录入、执行和结果显示。
包括程序启动后,窗口中各个按钮的含义。
鼠标点击开始,进入sybase,进入SQL Advantage,便可以进入sybase SQL 交互式应用程序。
选server按钮连服务器, 输入用户名和口令3.数据库服务器上建有许多的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些合法的用户。
如果你登录的客户机为27号,那么请以用户名user27,口令为user27登录,登录后缺省连到数据库user27上,user27/user27是数据库user27的创建者,因此用户user27/ user27具有在数据库user27上创建表等一切权力。
4.如果你想查看你建立的表等信息,可以进入另一个客户端程序鼠标点击开始,进入sybase,进入sybase central二、在数据库useri上创建学生选课有关关系模式,并插入相应的数据,实现有关查询1.描述学生、课程情况的E-R图如下,请将其转化为用关系数据Array模型描述的关系模式2.在数据库中定义这些关系模式3.插入相应的数据,试着插入重复的元组,结果如何?4.在已建立的关系模式之上(已插入一些数据)建立主键约束,参照约束和用户定义的约束(要求学生年龄不小于14岁,不大于35岁),如果约束不能建立,请分析原因,修改后建立上述约束。
5.如果约束建立后,请试着插入重复元组,结果如何?实验(二): 熟练掌握SQL语言一、用SQL完成下列查询1.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学号,要求:[1]不用distinct消除重复元组,写出其SQL语句[2]用distinct消除重复元组,写出其SQL语句[3]如果该查询写成:select Students.Sno from Students, SC where Students.Sno=SC.Sno 请问该查询结果和上面哪个结果是相同的?2.求开设的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和学分,要求对查询结果的列重新命名3.求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的学生学号、姓名和年龄4.求不是数学系、计算机系的学生的情况,要求select后写*代替列出所有的列名5.求全体学生的信息,要求按年龄升序排列6.求计算机系年龄在18~20岁之间的学生姓名和年龄7.求姓名时以D开头的数学系学生8.求选修了C2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成绩9.求学号为95开头的学生的学号和所选修的课程的学分10.求选修C1课程且成绩为8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1.求计算机系每个学生的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和成绩12.求每个学生的学号及平均成绩13.求男学生每一年龄组中超过50人的年龄组及人数14.求每一门课程的间接先行课号15.求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实验(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一熟练掌握SQL(续)1.修改表Students,在其中加入一个字段性别sex char(1)2.创建索引:在Students表的Sno上创建唯一聚簇索引, 在SC表的(Sno, Cno)上创建唯一索引. 查询Students表的内容, 记录的顺序有变化吗? 查询SC 表的内容, 记录的顺序有变化吗?3.创建视图▪创建计算机系学生视图CS_Students,其中包括学号、年龄和性别。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上机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一、上机性质、目的及任务:通过上机实践,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并对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较深入的了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二、面向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三、实验指导书:见下页四、实验内容: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及SQL定义语言的使用实验二SQL语言(二)SQL语言进行简单查询实验三SQL语言(三)SQL进行复杂查询实验四SQL语言(四)SQL的常用数据更新操作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及SQL定义语言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认识几种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熟悉它们的使用界面;(2)熟练掌握建立数据库和表,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3)熟悉SQL数据定义语言(DDL)二、实验内容(1)分别在Access 和SQL SERVER2005 中建立数据库并设计各表,输入多条实际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2)用SQL语言进行基本表结构的定义、修改、删除,索引的建立和删除三、实验步骤:分别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和SQL SERVR 2005环境下利用图形操作界面(非SQL语句)实现以下操作:1、创建用于学生管理的数据库,数据库名为XSGL,包含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选课信息。
数据库XSGL包含下列3 个表:(l)student:学生基本信息。
(2)course:课程信息表。
(3)sc:学生选课表。
各表的结构分别如表1、表2和表3 所示。
提示:在不使用SQL语句创建表的情况下,可通过ACCESS中的关系(菜单—工具—关系)和SQL SERVER 2005中的数据库关系图(数据库节点展开—数据库关系图)实现外键的创建。
外键字段和参照字段之间的数据类型以及长度要保持一致。
2、输入表中的记录楚先输入那些表中记录,为什么?3、对表中的记录进行浏览、修改、删除操作。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课程类别: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性质:必修适⽤专业、年级:08计算机⼯程1-2班开课院、系:计算机⼯程教研室学时:12编写依据:《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教学⼤纲修订时间:2011年2⽉⼀、实验内容安排⼆、实验说明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表实验⽬的:1.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2.学会使⽤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3.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对数据库表进⾏插⼊、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
4.学会使⽤T-SQL语句对数据库表进⾏插⼊、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
5.理解数据更新操作时应注意数据完整性约束。
6.了解数据库备份、恢复及导⼊、导出的概念及⽅法。
实验要求:1.独⽴完成实验2.提交⽐较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内容:1.使⽤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
2.使⽤查询分析器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
包含下列3个表:(1)STUDENT :学⽣信息表。
(2)COURSE:课程信息表。
(3)SC:选课情况表。
各表的结构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
表3 SC表结构实验步骤:1.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库JXGL要求:数据库JXGL初始⼤⼩为10MB,最⼤⼤⼩为50MB,数据库⾃动增长,增长⽅式是按5%⽐例增长;⽇志⽂件初始为2MB,最⼤可增长到5MB(默认为不限制),按1MB 曾长(默认是按5%⽐例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件名和物理⽂件名均采⽤默认值,分别为JXGL_data(物理名称是包括⽬录路径的物理⽂件名。
它必须符合操作系统⽂件的命名规则。
默认路径⼀般为:c:\program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本机房c:\program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2\mssql\data,物理⽂件名的后缀为.mdf)事务⽇志的逻辑⽂件名和物理⽂件名也均采⽤默认值,分别为JXGL_LOG(物理⽂件jxgl_log.ldf,默认路径同上)注意:数据库中默认路径是可以更改的。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徐明、黄辉、徐丹编写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0年7 月前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是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
近二十年来,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同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领域不断扩展。
目前可见的绝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撑。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模型、结构、优化方法、事务管理及完整性约束方法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从事复杂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能力,设置以下实验项目:1.数据定义,综合型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SQL Plus的使用以及SQL模式定义语句,定义相关的表、索引与完整性约束。
2.数据操纵,综合型实验,使学生掌握SQL查询、插入、修改、删除语句以及SQL聚集函数的使用。
3.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型实验,通过此实验掌握数据库开发的基本步骤,通过完成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书中所讲解的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给出一个实践操作的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实验步骤学生可自己拟定,不必拘泥于指导书中的方案。
实验一:数据定义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熟悉Oracle的客户端配置;2、掌握SQL Plus的使用;3、掌握SQL模式定义语句,定义相关的表、索引与完整性约束。
二、实验内容1 Oracle的使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客户端上需要配置数据库网络服务命名。
在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的“Oracle”程序组中,找到并运行“Net8”。
查看其中的服务命名配置是否与服务器的数据库监听服务一致。
例如:服务命名为“Oracle”,参数主机名“Db_server”(也可以输入主机的IP地址),监听端口“1521”,数据库名“Orcl”。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习指导书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第一部分实验须知第1页第一部分实验须知一、准备工作1.《数据库原理》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课程实验指导,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对未认真准备的学生,一经发现立即停止其上机实验。
待其按要求作好准备工作后,再补做实验。
2.《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每人一台计算机,凭学生证到计算中心上机。
3.每次上机实验时,学生应服从实验指导教师和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安排,按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得随意变更所安排的位置。
二、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计算机中心上机操作的规程,如有违反上机操作规程,要给与口头警告,若造成实验设备的损坏,除按有关规定赔偿外,还要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不得损坏计算中心的计算机、桌子、椅子等物品,否则,将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3.上机时不得做与该课程无关的工作,如:上网、打游戏、做其它课程的作业等,否则,将取消上机资格;4.在做实验期间,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否则,将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5.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要求提交的实验报告或成果,否则,一经查出将按实验成绩不及格论处。
实验一SQL Server管理数据库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1)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T-SQL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3)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库。
4)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表。
2.要求每位学生要熟悉和理解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的流程,熟悉和理解SQL Server创建表流程,了解6种常用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总结,独立撰写完成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作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库概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与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开发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时设计数据库结构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员工薪资管理系统、工厂管理数据库系统当中任选一个系统开发。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
用自己熟悉的一种数据库开发工具,如VFP,PowerBuilder,VC++等开发上述任意一个系统。
四、课程设计的示范
如用VisualFoxPro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借还书信息管理模块、借阅者信息管理模块、出版社信息管理模块等。
五、课程设计的课题表
课题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⒈问题描述
(1)能录入、修改、查询、输出学生的档案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简历情况、获得奖励情况、受到处分情况、学生的家庭信息、学生的体检情况等。
(2)能录入、修改、查询、输出学生的入校成绩、各学期各门课的成绩信息,并支持按年级、班级等条件的统计、查询、报表输出。
⒉设计要求
(1)进行需求分析,编写数据字典。
(2)设计E-R图。
(3)学生数据输入:输入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等学生基本信息。
(4)成绩输入:输入各学期学生考试成绩。
(5)学生信息查询:查询学生基本信息。
(6)学生成绩查询:查询学生考试成绩。
(7)按年级输出报表:输出全年级学生各科目考试成绩。
(8)按班级输出报表:输出全班学生各科目考试成绩。
课题二:员工薪资管理
⒈问题描述
1)某单位现有1000名员工,其中有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
2)该单位下设4个科室,即经理室、财务科、技术科和销售科。
3)工资由基本工资、福利补贴和奖励工资构成,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工资中扣除。
4)每个员工的基本资料有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和职业(如经理、工程师、销售员等)。
5)每月个人的最高工资不超过3000元。
工资按月发放,实际发放的工资金额为工资减去扣除。
需求分析说明
本系统定位于中小型单位,暂时考虑单机环境下的实现;
本系统采用会员式管理,每个属于该单位的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陆系统执行基于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操作,系统功能应包括员
工基本信息的输入输出与修改、各部门的基本信息输入修改、员工工资的基本情况、总工资的计算、统计分析。
员工可以通过此系统查询自己本月的基本工资,福利,奖金以及出去失业保险可住房公积金后的工资。
系统界面尽量做到简洁友好易用,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使其新颖美观。
该工资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基本资料、工资登记、工资查询、系统管理几个部分组成的,主要用于单位工资发放管理。
(1)基本资料包括员工基本资料和部门的基本资料:
员工基本资料:可以输入该员工的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位于哪个部门、所处的职业。
部门基本资料:可以输入部门的编号、名称和员工人数。
(2)工资登记包括工资登记和清数据:可以录入员工本月的基本工资、奖金、福
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可以清除以前的数据。
(3)工资查询包括员工工资汇总查询。
(4)分类查询包括按部门查询和按日期查询。
(5)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登录、数据备份、数据初始化。
⒉设计要求
①进行需求分析,编写数据字典。
②设计E-R图。
③实现按照科室管理个人的基本资料、工资和扣除金额的数据。
④计算个人的实际发放工资。
⑤按科室、职业分类统计人数和工资金额。
⑥实现分类查询。
课题三:工厂管理数据库
⒈问题描述
工厂需建立一个管理数据库存储以下信息:
*工厂信息包括工厂代号,工厂名,厂长名及工厂运营开销。
*一个厂内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姓名、地址,电话及每个月的车间运
营开销。
*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工种及月工资。
*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有产品号、产品名、规格,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
*一个车间生产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能由多个车间制造。
零件有零件号、零件名,制造
成本和销售价格。
*一个产品由多个零件组成,一个零件也可装配出多种产品。
*产品与零件均存入仓库中。
*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主任姓名、电话及仓库的运营成本。
⒉设计要求
(1)各种各样的管理功能,如工厂信息的管理功能,包括录入、修改、查询、输出工厂的信息;车间信息的管理功能,包括录入、修改、查询、输出车间的信息;还有工人,零件,产品,仓库等的信息管理功能。
(2) 工厂的利润统计,包括月利润和年利润统计。
(3) 能输出各种各样的报表,如工人工资月报表,年报表;每个车间生产的产品和零件
数量的月报表;仓库存储产品和零件数量的月报表;工厂运营开销和车间运营开销的月报表等。
(4)文档中至少要包括:ER模型图、系统功能图、数据字典、表关系的详细说明。
(5)用户界面设计:采用窗口式,色彩要柔和,界面要友好,操作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