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是按照: 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
2、写景状物类文体:关注写景的顺序 《小石潭记》游览的顺序 :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小潭气氛 ——记录同游者
夏季 《三峡》先写山——再写水 春冬
秋季
3、议论类文体:关注论证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总式
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四、文体写法的辨析与鉴赏
文体写法的辨析与鉴赏
明文体 看结构 赏手法 品语言
(一)明文体
名称
定义
篇目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 《陋室铭》 种文体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说 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爱莲说》
②《富贵不能淫》
层层递进式
(三)赏手法
1、写人记事、寓言类文体 常用手法:表达方式、人物描写方法、正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的运用等等
《曹刿论战》在记叙事件时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材料 剪裁上详略得当,详写战前论战和战后对取胜 原因的分析,略写战争过程,以突出曹刿的人 物形象。描写人物时以对话为主,兼有动作描 写,且对比的手法贯穿全文。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文言词语
命题角度
文言句式
内容主旨
文体写法
知识清单
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文言句式的了解与判断 内容主旨的概括与理解 文体写法的辨析与鉴赏
一、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文言词语
实词 虚词
常用实词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开篇即点出“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 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文中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 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 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 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的表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规劝 后主刘禅,情词恳切。
C、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情感恳切忠贞。 D、本文以抒情为主,以叙事、议论为辅,全文都带
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学习文言文既可以感受我国古代传 统文化的熠熠光辉,从中不断汲取知识 的营养,传承中华文化,又有机会与先 人的智慧交流,从古圣先贤身上汲取精 神的力量,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不断 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天津市民族中学 刘艳秋
解读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 慧。”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诵读古代诗词,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 品位”。
中考回顾
B、第二段两次写“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善于掌握 战机,写“齐师败绩”“遂逐齐师”证明了曹刿决断 的正确。
C、“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 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 利时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 点,充分说明了他是个昏君。
1、常用实词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书下注释、课后
习题中的文言实词,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贤者能勿丧耳
(丧失)
不敢稍逾约
(稍微)
望其旗靡,故逐之 (倒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询)
2、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应用范围
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也不相同。 如:故不为苟得也 既克,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温故而知新
马生序》
和见解。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表 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
(二)看结构
文体不同,决定了结构各有特色,我们应善于归类区分。 1、写人记事、寓言类文体: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
如:《狼》是按照: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来记叙事件。
C、文章第二段文字在论述时,作者先从反面后从正 面来论述观点。
D、本文中运用了对比、排比、反问的修辞方法,赞 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 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 点的作用。
《出师表》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 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 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三、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
概括内容 理解主旨
人、事、景、 情、理
概括内容 理清思路
把握情感 明确主旨
《曹刿论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段主要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 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本文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D、文章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作战时说的话,
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呈现,但却有力地反 映出他的智谋。
《鱼我所欲也》
2、选出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C )
A、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 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侧重 于列举事例。
“之”
学习建议:
1.注重日常积累,尤其是书下注释有的重 点词语一定要掌握。
2.把握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进行仔细揣 摩才能准确地判断文言词语的意思。
3.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随时积累。
实战演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红体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
《陋室铭》《爱莲说》托物言志 用词精当
《出师表》表 语言率直质朴、恳切忠贞
《曹刿论战》
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旨在表现曹刿的“远谋”,紧扣“论战” 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的详细,而对于无助于表 现曹刿形象的材料,写的简略。
B、文章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 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 庄公的“鄙”,同时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2、写景状物类 常用的写景方法有:移步换景、定点特写、远景与近景、 白描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正侧结合、虚实相映、动与静的关系等
《三峡》 写山——正、侧结合,俯视、仰视角度。 写水——不同季节、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听觉
《小石潭记》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正侧结合、远景与近景、
3、议论类文体 常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
3、通假字 通假一般来说分为“通用”和“假借”两种情况。凡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作这 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 意义毫不相干的词,古代有时可以借,叫做假借。
如: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词类或功能的变化,需要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 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基本方法: 1.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结合语境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3.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意义与作用,巧 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
4、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古文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书写
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如: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
今义: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诚宜开张圣听
(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因为特定的语言环境发生了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二、文言句式的了解与判断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判断 句 倒装句
被动句
(一)省略句
(二)判断句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和出于某种习惯,有些句子成份倒
置了,或提前,或置后,我们称之为倒装句。我们常见的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
如:弗之怠
弗怠之
何以战
以何战
躬耕于南阳
于南阳躬耕
(三)倒装句
另外还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的情况
如: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
技巧点拨:依据现代语法句子的基本成分对文言句式 进行梳理。
(四)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来表示,而是借用 其他的介词来表示,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闻之于宋君
《出师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
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
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
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
有朋自远方来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红体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先帝知臣谨慎
D、兴复汉室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未尝稍降辞色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鱼我所欲也》
(四)品语言
修辞
常用(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比喻)
同: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语言形式、句 式、音韵节奏
不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 《鱼我所欲 也》议论文 长于修辞,气势磅礴,常常用大量的排比和对举句式, 形式多样,节奏鲜明,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
实战演练:
1、下面选文中句子是省略句的是( B )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
A、夫战,勇气也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战于长勺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C )
A、夫大国,难测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还有一种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我们可根据上下 文意思补出被动词.
如:帝感其诚
学法指导:
文言句式的考查从某种程度上,考查了学生 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只有掌握句子的基 本成分,依据句子的基本成分对文言句式进行梳 理,就可以准确判断出特殊文言句式的类型了。
Fra Baidu bibliotek
发作者的感想。
《马说》
记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 《岳阳楼记》
阐述某些观点。
《醉翁亭记》
书 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 《诫子书》 性文体, 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赠序
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等同于临别赠言,这一文体在 《送东阳
惜别伤感、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
2、写景状物类文体:关注写景的顺序 《小石潭记》游览的顺序 :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小潭气氛 ——记录同游者
夏季 《三峡》先写山——再写水 春冬
秋季
3、议论类文体:关注论证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总式
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四、文体写法的辨析与鉴赏
文体写法的辨析与鉴赏
明文体 看结构 赏手法 品语言
(一)明文体
名称
定义
篇目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 《陋室铭》 种文体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说 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爱莲说》
②《富贵不能淫》
层层递进式
(三)赏手法
1、写人记事、寓言类文体 常用手法:表达方式、人物描写方法、正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的运用等等
《曹刿论战》在记叙事件时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材料 剪裁上详略得当,详写战前论战和战后对取胜 原因的分析,略写战争过程,以突出曹刿的人 物形象。描写人物时以对话为主,兼有动作描 写,且对比的手法贯穿全文。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中考回顾
文言词语
命题角度
文言句式
内容主旨
文体写法
知识清单
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文言句式的了解与判断 内容主旨的概括与理解 文体写法的辨析与鉴赏
一、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文言词语
实词 虚词
常用实词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开篇即点出“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 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文中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 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 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 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的表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规劝 后主刘禅,情词恳切。
C、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情感恳切忠贞。 D、本文以抒情为主,以叙事、议论为辅,全文都带
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学习文言文既可以感受我国古代传 统文化的熠熠光辉,从中不断汲取知识 的营养,传承中华文化,又有机会与先 人的智慧交流,从古圣先贤身上汲取精 神的力量,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不断 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天津市民族中学 刘艳秋
解读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 慧。”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诵读古代诗词,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 品位”。
中考回顾
B、第二段两次写“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善于掌握 战机,写“齐师败绩”“遂逐齐师”证明了曹刿决断 的正确。
C、“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 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 利时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 点,充分说明了他是个昏君。
1、常用实词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书下注释、课后
习题中的文言实词,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贤者能勿丧耳
(丧失)
不敢稍逾约
(稍微)
望其旗靡,故逐之 (倒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询)
2、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应用范围
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也不相同。 如:故不为苟得也 既克,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温故而知新
马生序》
和见解。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表 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
(二)看结构
文体不同,决定了结构各有特色,我们应善于归类区分。 1、写人记事、寓言类文体: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
如:《狼》是按照: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来记叙事件。
C、文章第二段文字在论述时,作者先从反面后从正 面来论述观点。
D、本文中运用了对比、排比、反问的修辞方法,赞 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 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 点的作用。
《出师表》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 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 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三、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
概括内容 理解主旨
人、事、景、 情、理
概括内容 理清思路
把握情感 明确主旨
《曹刿论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段主要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 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本文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D、文章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作战时说的话,
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呈现,但却有力地反 映出他的智谋。
《鱼我所欲也》
2、选出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C )
A、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 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侧重 于列举事例。
“之”
学习建议:
1.注重日常积累,尤其是书下注释有的重 点词语一定要掌握。
2.把握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进行仔细揣 摩才能准确地判断文言词语的意思。
3.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随时积累。
实战演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红体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
《陋室铭》《爱莲说》托物言志 用词精当
《出师表》表 语言率直质朴、恳切忠贞
《曹刿论战》
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旨在表现曹刿的“远谋”,紧扣“论战” 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的详细,而对于无助于表 现曹刿形象的材料,写的简略。
B、文章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 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 庄公的“鄙”,同时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2、写景状物类 常用的写景方法有:移步换景、定点特写、远景与近景、 白描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正侧结合、虚实相映、动与静的关系等
《三峡》 写山——正、侧结合,俯视、仰视角度。 写水——不同季节、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听觉
《小石潭记》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正侧结合、远景与近景、
3、议论类文体 常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
3、通假字 通假一般来说分为“通用”和“假借”两种情况。凡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作这 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 意义毫不相干的词,古代有时可以借,叫做假借。
如: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词类或功能的变化,需要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 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基本方法: 1.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结合语境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3.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意义与作用,巧 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
4、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古文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书写
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如: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
今义: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诚宜开张圣听
(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因为特定的语言环境发生了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
二、文言句式的了解与判断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判断 句 倒装句
被动句
(一)省略句
(二)判断句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和出于某种习惯,有些句子成份倒
置了,或提前,或置后,我们称之为倒装句。我们常见的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
如:弗之怠
弗怠之
何以战
以何战
躬耕于南阳
于南阳躬耕
(三)倒装句
另外还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的情况
如: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
技巧点拨:依据现代语法句子的基本成分对文言句式 进行梳理。
(四)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来表示,而是借用 其他的介词来表示,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闻之于宋君
《出师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
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
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
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
有朋自远方来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红体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先帝知臣谨慎
D、兴复汉室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未尝稍降辞色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鱼我所欲也》
(四)品语言
修辞
常用(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比喻)
同: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语言形式、句 式、音韵节奏
不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 《鱼我所欲 也》议论文 长于修辞,气势磅礴,常常用大量的排比和对举句式, 形式多样,节奏鲜明,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
实战演练:
1、下面选文中句子是省略句的是( B )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
A、夫战,勇气也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战于长勺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C )
A、夫大国,难测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还有一种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我们可根据上下 文意思补出被动词.
如:帝感其诚
学法指导:
文言句式的考查从某种程度上,考查了学生 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只有掌握句子的基 本成分,依据句子的基本成分对文言句式进行梳 理,就可以准确判断出特殊文言句式的类型了。
Fra Baidu bibliotek
发作者的感想。
《马说》
记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 《岳阳楼记》
阐述某些观点。
《醉翁亭记》
书 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 《诫子书》 性文体, 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赠序
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等同于临别赠言,这一文体在 《送东阳
惜别伤感、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