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项目编号:1-1-1(5,4)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金融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最早建立于1959年,是安徽财经大学所有学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也是我校目前仅有的几个教改示范专业之一。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的源头专业,先后从中分离出了保险、金融工程两个专业。建校至今,本专业已经累计招生四十多届,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的、高素质的金融学专业人才。

一、基本情况

(一)在校生及毕业学生情况

1、在校生情况

本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近千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广泛,素质高。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全面。经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已系统地掌握了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管理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银行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信贷、国际投资、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等。

金融学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普遍较高。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率在80%以上,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平均超过97%。

除此之外,本专业学生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中要求入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积极争取参加党校学习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2、毕业生情况

长期以来,本专业一直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金融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高级金融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会外语、善交

往、能合作、守信用,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受到各个用人单位尤其是金融机构的欢迎。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在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教学科研等不同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1

(二)师资队伍情况

师资队伍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主力军,是学科的主要建设者,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和稳定政策的作用,本专业师资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师资梯队。截至目前,本学科点共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6名、助教5名。省级骨干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在学历结构上,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其它中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了在职研究生学习。

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教授偏少,缺乏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二是学历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且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提升难度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成为本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科研情况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科研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一个办学单位的整体水平和学科优势,科研实力和水平已成为高校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本专业科研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近五年,本专业科研成果是:发表学术论文97篇,人均约6篇;完成和承担各类课题共计40余项,科研经费三年内累计13万元;出版各类教材、学术专著10余部。

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科研缺项多,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尚无国家级科研奖项,无省级以上的学术带头人,尚未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国家权威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相对较少。二是科研成果档次仍需提高,研究方向特色不够鲜明,

多年来主要把科研放在数量上,而对科研质量重视不够,科研与学科建设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重论文成果,轻其他研究成果。

(四)教学情况

教学环节是学科建设的又一基础环节。本专业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有一整套系统的教学计划、教材体系、教师梯队、教学管理制度和与之对应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念,并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实践教学基地。

(五)实践教学情况

本专业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设立了银行实验室,注重培

2

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本专业与省内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多家金融机构内均设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二、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着眼于国内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重视知识传授和社会调研相结合,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业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从事实际金融工作,也能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从事相关工作的金融专门人才。

三、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金融学专业是具有近五十年历史的老专业,设有银行与信用管理、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三个研究方向。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夯实基础,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及时跟踪学科理论发展趋势和专业教育改革动态,加强与社会、金融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师资建设方面

本专业的目标是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大引才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选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通过在职定向攻读硕士以上学位、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形式提高现有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到“十一五”末,本专业计划将拥有博士6人,教授6人,届时,本专业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将超过30%,高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60%,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其次,切实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定期选派教师外出研修,以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

3

提高业务素质。

(二)在课程建设方面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改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金融学专业是2005年

批准的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即《货币银行学》;校级精品课程1门,即《国际金融学》。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良好的本科专业改革和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经验。我们将在“十一五”期间不断总结教改示范专业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争取在2009年之前将《货币银行学》建成国

家级精品课程,将《国际金融学》等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新增2门校级精品课程。

(三)在教学与科研方面

首先,要加强科研梯队建设。配合课程建设改革,组建“金融学”学术团队,要努力打造一支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集中、研究特色鲜明、“传、帮、带”相结合的稳定学术团队。

其次,要加强科研成果建设。在课题研究方面,要精心组织,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横向与纵向课题,把课题申报作为科研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要瞄准国家课题,紧抓省级课题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省级课题达到10项,国家课题达到1项;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把科研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横向合作形成较为稳定科研基地;“十一五”期间力争使本专业年均科研经费达到5万元。

在论文发表方面,我们要围绕学术团队的研究方向,以学术团队的名义、按完成论文的贡献排序发表论文;要积极搭建论文发表的平台,推出一批学术质量高、学术影响大的论文;要瞄准国家级刊物,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国家重点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国家一般级刊物30篇,并使发表的论文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在专著出版方面,我们要围绕学科建设编制专著出版计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出版学术专著5部。

在学术奖项方面,我们要积极组织各类奖项的申报;要瞄准国家级奖项,争取突破,抓住省级各类奖项,“十一五”期间力争在省级、国家级奖项上均实现的质的突破。

4

(四)实训和实习方面

实习、实训是未来金融学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将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顺利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专业拥有全省最先进的综合金融实验室,未来几年,我们将充分利用学院的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帮助使学生提前适应就业岗位,掌握工作技能。

四、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的教学科研需要,本专业将重点做好抓师资队伍的后备军建设。首先,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特别注重专业课程的梯队教师配置或替补教师的建设,力争每一门专业方向必修课应有两名教师分别担当第一角色和第二角色。这两个教师又分别是自己主讲课程的第一角色。其次,我们还重视对即将走上讲台的研究生、助教的培养工作,已为每位主讲教师配备研究生作为助手,让他们试讲若干章节,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年轻教师从事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力。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一是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专业课程建设要求,狠抓专业和课程建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二是新开设的课程将逐步使用21世纪教材和多媒体授课。三是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的主干课程,适合于双语教学的,将逐步转向英语授课。为进一步提高金融科学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将以“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顺利实施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市场对高素质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学院的相

关规定,我们定期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修改的主要依据是适应当今社会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变化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并根据这些新的要求来调整相应的

5

课程结构。

2、制定(或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也是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南。教学大纲应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实践环节要求、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学时分配等,规定习题和参考书目,并要反映本学科新成果、新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并制定教学日历。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系统化和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方面,选用教材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依据教材使用原则,有限选用教育部推荐、全国统编的教材;另一方面,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本系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同时,加强对教学辅助资料的建设,有实践性环节的课程要编写系统完整、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指导手册。

4、制定科学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办法

课程的考核应按教学计划进行。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实行统一试卷、统一评分的办法。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覆盖面要恰当、合理,评分标准要科学、严格,评分后要填写考试成绩分析表。

(三)加强科研工作

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特别是高层次的纵向科研课题,鼓励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我院与各大金融机构联系紧密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的金融研究所,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与金融机构合作对热点经济问题展开研究,定期举行科研成果评比等活动,并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产学研结合,主动参与地方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对科研成果卓著的教师予以重奖,鼓励教师全院教师参与科研,不断增加科研课题立项的数量和提高课题的层次。

(四)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经济与金融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我们要继续总结

6

金融专业通过到商业银行实习和勤工助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训、实践机会的经验等,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本专业将通过加大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扩大实验项目;通过开放实验室课程辅导提高课程实验教学效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辨、动手、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早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学习观察、分析、创新等多能力的培养。

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