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教学重点:(1)垄断/国家垄断产生的必然性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原因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实质
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特点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含义
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占有雇佣劳动的剩余价值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途径
价值规律作用在创造着这两个条件,资本原始积累(P242)加速了这一过程。
(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雇佣劳动制度
(五)资本原始积累:
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含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作用:一方面促进着资本主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另一方面又是各种矛盾的根源。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双刃剑作用
商品的内在矛盾—货币—资本—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
资本的循环周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的独立化---------------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P244
1. 经济危机含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实质是相对过剩。
2. 经济危机表现:商品大量积压、物价猛跌、企业大批倒闭、生产急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
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3.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商品经济之中
4. 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245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5.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6. 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
7. 经济危机作用:二重作用
第二节、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实质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
二、私人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
三、私人垄断资本的统治及其实质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必然性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
1.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
(1)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与垄断资本主义两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包括:私人垄断与国家垄断两阶段)
(2)自由竞争含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与销售条件而进行的无限制的竞争。
(3)自由竞争特征:
竞争的主体:以众多分散的资本与企业为竞争主体;
竞争的条件: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除土地私有权外);
竞争的手段: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企业的个别成本;
竞争的的目: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
(4)自由竞争表现:
部门内的竞争:同类商品为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竞争一一值形成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不同生产者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竞争一一平均利润率形成的竞争
从16世纪到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由竞争的格局内发展的。
但自由竞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垄断。
2. 自由竞争的发展必然引起垄断
(1)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竞争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集中;
第二阶段,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自由竞争一一生产集中一一垄断
(2 )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中。
了该部门的生产。
或指一个行业之中企业的数量急剧减少,企业的规模迅速增大。
大企业的代名词) 资本集中:若干小资本合并为少数大资本。
.者关系: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
因为如靠资本自身积累须很长的时间才可使企业达到较大的规模。
(3)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垄断的含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与流通所 进行的联合操纵
和控制。
注意点一:此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由垄断主体(大企业),垄断行为、垄 断目的三个要素
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这个“垄断”强调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
,所出现的不同于 自由竞争
阶段的现象•
注意点二:在微观经济学中,往往是只具备垄断主体或垄断行为其中一个要素, 就被称为垄断,
包括结构垄断与行为垄断。
比如,只要一个市场或行业是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大企业构成的, 人们就把称作(市 场)结构垄断,甚至于产品差异性也被称作结构垄断。
如果有操纵,控制行为的就称 作行为垄断。
这个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只要有商品经济就会存在,它欠缺对历史发展的分
析。
但其相同点是,垄断都是对竞争的妨碍与阻隔。
少数大企业控制 (往往是
(4)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的原因:
A. 有垄断的可能性
B. 有垄断的必要性
C. 有垄断的必然性
A: 有垄断的可能性——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在生产和资本集中阶段,
一是企业数目少,企业间容易通过谈判达成妥协或勾结;
二是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已占优势,易于控制与操纵市场。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就是“少数目”原理,数目少的集团谈判成本低,易于达成一
致的意见。
B; 有垄断的必要性——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
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市场需求一定时,大企业之间为避免相互间竞争造成的两败俱
伤,必寻求妥协,只有垄断瓜分市场,才可避免因生产过剩所造成的损失。
C; 有垄断的必然性——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然性
大企业在某个产业中的崛起,客观上给中小企业的进入造成了较高的壁垒(资金规模、
技术、声誉、销售网络等)使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者维持在一个较少数目的水平。
(5)总结:
自由竞争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因为:
1. 有垄断的可能性: 易于操控与妥协
2. 有垄断的必要性:避免竞争中的两败俱伤
3. 有垄断的必然性:大企业的各种壁垒
可见,垄断是市场竞争内生的结果,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
是由市场经济系统内生的,不是在经济系统之外加进去的。
这种垄断可称为经济垄断,或市场垄断。
注意: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垄断称作“ 行政垄断”。
二、私人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
1、卡特尔(cartel)
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控制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在产量、销售市场和价格达成某种协定的组织。
如各种销售协议、各种联盟。
(参与其中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仍独立)
2、辛迪加(syndicate) 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高价出售商品、低价购买原材料而联合起来的垄断组织。
(参与其中的企业在生产上仍独立)
3、托拉斯( business trust ,原意为托管财产所有权) 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垄断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而实现的联合。
(参与其中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均失去独立)
4、康采恩( Concern ,有“相关利益共同体”的意思)
不同经济部门的企业联合而成的庞大的垄断组织。
如财团三菱、花旗、摩根
5、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 ( Multinational Firms ),又称多国公司 (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国际公司( International Firm )、超国家公司( 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 和宇宙公司 ( Cosmo-corporation )等。
三、私人垄断资本的统治及其实质
垄断的通知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垄断的利润与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统治的特征
(一)垄断的统治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1)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的概念:
金融资本:工业垄断与银行垄断资本相互溶合混合生长而成的新型的垄断资本。
(P251)
金融寡头:掌握巨额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资本集团。
金融寡头就是金融资本的人格化。
(2)金融资本的形成:
通过业务联系、资本渗透、人事交流三渠道而形成:
1.业务联系——大工业垄断向大银行垄断资本借钱;大银行向大工业相垄断贷款。
2.资本渗透——为保证能顺利地获取贷款,或为监督保证所贷款项的安全性与赢利性,工业垄断与银行垄断之间相互参股。
3. 人事交流——互派董事。
金融资本出现后,银行就从原来借贷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出现后,银行就从原来借贷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3)金融资本的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
金融资本的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参与制:金融资本通过它直接控制的大公司或大银行,作为“母公司”,然后用“母公
司”的资本去收买其它公司的股票,并掌握其控股权,使其变为“子公司”;再用子公司的
部分资本,以同样的办法进一步控制台更多的“孙公司“,如此层层控制形成个金字塔似的控制体系。
达到以少量的资本控制、支配数倍资本的目的。
控股权:投票控制权,理论上为51%,实际上可能只需百分之几。
金融资本统治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竞争资
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垄断资本的统治就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的控制权后,就要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国家上层建筑。
(二)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含义:
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排他性的独占权和市场势力)所获得的高额利润。
(注意:与平均利润、超额利润的区别?)
来源:本企业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2)垄断价格
含义: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
类型:垄断价格由商品成本加垄断利润而成,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3)垄断高价:
含义:一般指销售价。
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定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
特殊的场合也可能是购价:在为了掠夺、控制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如某些战略物资和关键技术)时,也可以在购买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垄断高价,以达到购买者垄断的目的。
(4)垄断低价
种类:又包括购价与倾销价
购价: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生产价格和价
值的低价。
倾销价: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垄断企业为了排挤对手、占有市场,也可以在销售过程中
实行一定时期的垄断低价。
(5)
垄断价格的出现后,市场价格就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实际上就是垄断组织借以对商品价值进行再分配的工具。
垄断价格形成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价格竞争,并使垄断价格在原定水平上保持了
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垄断资本能够在比较长的时期内经常性地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的形成进一步地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使市场价格较长期地和相对稳定
地背离商品价格。
尽管如此,垄断价格并非是某一部门的大垄断企业可以任意规定的,垄断价格的出现,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因为:
一是整个社会的垄断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的总额是一致的,
二是通过垄断价格所得的垄断利润作为利益再分配,是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地位对非垄断
组织的一种剥夺。
只是改变了收益分配的份额或格局;
三是垄断企业在制订垄断价格时仍然要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从需求看:价格过高一一消费者寻找替代品一一需求下降一一价格下降
从供给看:价格过高一一利润增一一容易吸引生产者进入一一导致供大于求一一价格下降
从成本看:价格过高一一需求下降一一销量下降一一产量下降一一设备利用率下降——成本上升
所以,垄断价格的制定,还是要寻求一个均衡点。
以高于生产价格,但又不能过高。
(三)私人垄断资本统治的特征
1.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 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 (图)。
Q :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物出现,垄断有没有消除竞争。
原因??
A: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物出现,但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255
因为: 1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垄断只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对其的取代 2•垄断组织不可能绝对地垄断一切 3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原因之一: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只要有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只要有市场分工与交换,市场逐利的竞争就会存在! 原因之二、三:
垄断组织不可能绝对地垄断一切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只是竞争的形式改变了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必然性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历程
1. 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 产生的历程:看书看 PPT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 必然结果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第一,垄断竞争的目的 第
二,垄断竞争的手段 第
三,垄断竞争的主体 第
四,垄断竞争的后果
追逐垄断利润 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 少数大垄断组织 更加激烈
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基本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质
表现为:生产资料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社会化,产品为社会所消费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一、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社会生产的比例性与私人资本逐利性的矛盾。
二、科技革命诱发生产的迅速扩大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对投资规模的巨大需求与私人资本有限性的矛盾。
总之,对那些,私人垄断资本(市场)不愿干,不能干,干不好的,就需国家出面,代表总资本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3. 上面那点的具体解释(看看就好)
一、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社会生产的比例性与私人资本逐利性的矛盾。
战后,随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一方面,新的生产部门的专业化日益发展,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企业间的协作、依赖程度大大加深;另一方面,各私人垄断资本是根据垄断利润最大化来确定其投资方向的,其中有些部门的生产是无利或微
利,而又是社会再生产的比例需要的。
——这是私人垄断不愿干的。
二、科技革命诱发生产的迅速扩大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全新的内容、更高的水平改变了传统工艺流程、开辟了新能源、新
材料和新的产业群,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经历了20多年的黄金时代,生产扩大的趋
势更加明显。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容量虽也有增长,
但远赶不上生产这是私人垄断不能干的。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对投资规模的巨大需求与私人资本有限性的矛盾。
由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一批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形成和发展。
如航空航天、生物工
程、新材料等,此外,一批经过改造的传统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如冶金、汽车、化工等,与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是需要一大批科研究技术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因此,企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大,是当今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个特点。
――这是私人垄断干不好的。
4. 概括起来,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为了克服或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保持资本主义性质的条件下,其生产关系必须适时地进行有限的局部调整;
(2)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事业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现代化,必须由国家投资并承担风险;
(3)战后由于生产和资本日趋国际化,必须由国家出面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关系。
战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推行奖出限入政策,但各国垄断资本又离不开国际分工、世界商品和资
本市场,因此,国际协调成为必要。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国有制企业
国私合股、合营企业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
国家的政策干预
1. 资本主义国有制——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内容:指由国家通过“国有化”的政策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类型:直接为国家机构与军队服务的;提供社会公共品;高科技、高风险的部门。
(如51 号区、阿波罗登月计划)
产生途径:一是通过国家运用财政收入,采取“国有化”政策实现。
二是通过财政拨款直接投资新建的形式实现。
作用:
为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力度,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外部条件;对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对外经济扩张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 国私合股、合营——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内容: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营是国家垄断资本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经营管理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形式:国家与私人垄断联合的股份或有限责任公司,也称“国私合营企业”。
主要在竞争性强但又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如银行、钢铁、造船等。
(新通用成国企?)
产生:
一是由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通过“参与制”的形式,互相购买对方的股票,或通过企业兼并形成合股的垄断企业。
二是由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创办国私合营企业。
作用:
为推行国家经济政策推行创造条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上的经济调节和部门结构调
整;
私人垄断资本也可以得到国家的贷款、税收、价格等方面的优惠,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3.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这类企业中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均属私人垄断资本,但其经营管理受国家的制约和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受国家和市场两方面的调节。
内容:国家主要在流通领域的两头干预经济。
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进行订货和采购;通过国家控制的金融机构向私人垄断企业贷
款和调节利率;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补贴;国家提供科研经费,科研
成果供私人垄断企业享用;国家通过实行“经济计划化”和“福利国家制度”等政策来干预和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等等。
作用: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的生产和流通进行间接调节, 的密切联
从而形成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
系。
4. 以多种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形式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宏观政策一一
指政府为保持经济总量(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
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
(财政政策,货币信用政策,收入政策)
微观政策一一
指政府针对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的局部领域,主要是公共品领域、垄断行业制定的旨在
促进供给、防止垄断的政策。
(反托拉斯政策,公共事业政策,社会经济管制政策)
【Ps:宏观一定是设计总量的!微观是局部的】
宏观政策一一财政政策(比较重要)
是国家凭借政权把部分国民收入集中到国家手中,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内容,直接调节和干预社会收入分配的格局,影响社会资源的投向,从而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
观调节(P194)。
其主要手段包括调整税率,税种,政府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方法。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一方面通过减税、免税增加企业收入,刺激企业生产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增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对公共事业的拨款,刺激个人消费,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当社会总需求过剩时,一方面取增加税收政策,减少社会成员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限制
消费,限制投资;另一方面,削减政府财政支出,压缩公共事业的拨款,减少国家订货,以降低社会需求。
通过财政支出的调整来实现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缓解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失衡。
宏观政策一一货币(信用)政策(比较重要)
是指由国家银行以扩大或缩小货币供应量或信贷为手段,影响利息率,从而影响投资、就业等来调节社会经济。
利息率也称利率,是同期利息与资本金的比率。
作用的条件有二:一是名义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二是微观主体对利率能作出灵活反映。
其主要手段(称三大政策工具)有:
1.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P195);
2. 调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P195)
3. 公开市场业务(P195)等三大方面。
通过这些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而实现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关系,促使社会经济有序运行。
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控工资和物价来调整分配格局其主要手段有:
1. 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性管制物价和工资;
2. 运用规定工资增长幅度等非强制性的办法引导;
3. 实行收入指数与物价指数挂钩,以避免物价上涨,
产业政策
是指国家通过确定支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
组织上合理化。
观上有重点地推动与协调国民经济发展。
对这一政策,先行国与后起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
a)有利于改善部门、地区结构;
b)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减缓再生产周期的波动;
c)促进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
d)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e)一定会程度上缓和劳资矛盾。
但成效是有限的:
只能缓解基本矛盾,却不能消灭基本矛盾。
导致实际工资降低,保证社会的稳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与
它通过规划经济目标政策,完善要素流动市场政策, 产业标准与技术进步政策等,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