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泡剂工作原理及种类详细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泡剂工作原理及种类详细
介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起泡剂作用及性能介绍
一、起泡剂作用
二、作用:降低界面表面张力,促使空气在矿浆中弥散,形成小气泡,并
防止气泡兼并,增加分选界面,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三、浮选对起泡剂的要求及其分类
2.1泡沫浮选
在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存在的纯水,矿浆中充气形成细小和比较坚韧的气泡或泡沫,气泡上浮到水面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细小气泡聚集层,此层为泡沫层。其中两相泡沫是由气、液两相形成的泡沫。三相泡沫是由气、液、固三相形成的泡沫,或称矿化泡沫矿化气泡。
2.2起泡剂简介
能促使在介质中形成大量大小适宜和具有一定稳定性泡沫的物质。主要有醇、酚、酮、醛、醚、酯、酸等有机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
2.3对起泡剂的要求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1)起泡剂一般应是具有适宜结构的有机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由两部分组成: 一端为极性基, 亲水;另一端为非极性基 ,亲气。起泡剂能在气一液界面上定向吸附和排列,起泡性能决定于极性基和非极性烃基的性质。
a 极性基:最好:-OH(羟基)、醚基,两类极性基是理想的极性基团水化作用强,无捕收作用,PH值影响小。其它,-COOH、-NH2(氨基)、-SO3H (磺酸基等)起泡能力强,亲固性强,PH值影响大。
b 非极性基:起泡剂是以整个分子发挥起泡作用的。
理论上非极性基可由任何一种类型的烃基构成,但烃基长度、分子量、结构类型属性对起泡性能均有影响。
c 极性基:非极性基与起泡性能的关系(后一节讲述)。
(2)在矿浆中要有适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大:在气液界面吸附少,甚至不具有起泡性能,起泡速度快,气泡脆,泡沫层结构疏松,用量大,H3COH 、 H3CH2COH。
2)溶解度小:滞留矿浆表面,起泡速度慢,泡沫结构致密,气泡寿命长,浮选过程难以控制。
3)适当溶解度:C4~C10脂肪醇,最理想C5~C8。
4)对矿物无捕收作用。
5)对矿浆PH值的变化及矿浆中其它组分有较强的适应性。
6)用量少,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2.4起泡剂的分类
(1)根据药剂来源分类:
A、天然产物提取:松油,樟脑油;
B、煤焦工业副产品提取:甲醇,吡啶;
C、人式合成,醇,醚,醇醚类。
(2)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类:
A、非离子性(醇、醚醇、醚类、酯类);
B、离子型(酚类、重吡啶、烃基磺酸(硫酸)盐、羧酸及其皂类、胺类)。
三、起泡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常用的起泡剂是异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的一端是非极性的烃基,而另一端则是亲水性强的极性基,如图所示。
起泡剂的稳定作用机理示意图
在矿浆中起泡剂分子以一定的取向吸附于气液界面上,非极性基朝向空气(指向气泡内部)。极性基朝向水,并吸引着水分子(极性端被水化),所以起泡剂分子能够降低泡壁间水层流动速度和蒸发速度,这样就防止了泡壁的破裂。
起泡剂分子在气泡表面定向排列后,当两个气泡接触碰撞时,中间垫着两层气泡剂分子及它们极性基的水化层,因此气泡难兼并,小气泡容易保存下来,而小气泡比大气泡更能经受外力的振动,其稳定性更强。
3.1.降低气液界面的张力,改盖气泡的分散度。
(1)δAW与起泡能力的关系
在外界消耗功相同的情况下,δAW降低,空气流被分割易于形成气泡,生成更多的利于分选的气液界面。
两者的关系如右图:
起泡剂用量不宜过大 , 否则会降低起泡能力。起泡剂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起泡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 4-2-7 所示 , 由图可见 , 当起泡剂浓度开始增大时 , 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比较明显 , 起泡能力显著增大。当起泡剂浓度达到饱和状
态 (B 点 ) 时 , 和纯水 (A 点 ) 一样 , 溶液不能生成稳定的泡沫层因此 , 溶液的起泡能力不完全由表面张力降低的绝对值决定。
(2)改善气泡的分散度
在充气量一定V,气泡直径越小,气液分选界面面积越大,气泡在分选空间内分散度越高,对分选有利。
对气泡尺寸的要求:根据分选对上浮力和升浮速度要求确定气泡尺寸,在清水中无起泡剂,生成气泡直径4~5mm,有起泡剂时气泡直径0.8~1mm。
现代理论研究表明:微泡对浮选过程有强化作用。
3.2.阻碍或减轻气泡的相互兼并。
(1)气泡兼并(灭)的原因:
A、脱水作用:
重力作用:泡沫层中水下泄;
蒸发作用:泡沫层表层水蒸发;
张力作用:△Px= -2δ/R<0
在普兰台界边区:△Py=0
B、毛细压力作用:相邻气泡直径不同毛细压力P不同。气泡向大泡浸透,而被大气泡所兼并。
(2)作用机理
A、表面活性剂在液面界面的定向排列,形成水化膜,阻碍水的流泄和
蒸发,提高气泡寿命。
B、电性作用:同种电性相斥,接近难。
3.3、增大气泡的机械强度,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气泡变形情况示意图
a-变形前 b-变形后
起泡剂可使气泡稳定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气泡剂使气泡表面具有弹性。当气泡受到振动或者外力作用时,气泡突然变形,由于气泡表面起泡剂分子的定向排列降低了表面张力,气泡受外力作用变形时,泡壁界面也增大,就引起气泡表面层起泡剂密度降低,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则显著增大,,一方面有利于约束气泡内气体分子向外冲出,另方面使气泡产生较大的收缩力,克服了使气泡发生破裂的外力。
气泡为了保持最小面积 , 通常呈球形。起泡剂在气一液界面吸附后 , 定向
排列在气泡的周围 , 见图 4-2-6 。气泡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 , 使气泡表面的起泡剂分子吸附密度发生变化。变形地区表面积增加 , 起泡剂密度降低 , 表面张力增大。但降低表面张力, 是体系的自发趋势。因此 , 气一液界面存在有起泡剂 , 增强了抗变形的能力。如果变形力不大时 , 气泡将不致破裂 , 并能恢复原来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