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 预防性维修是指为了防止设备故障和停机,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性的维修措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性维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二)原则预防为主,维修为辅。

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科学管理,合理维修。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三、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一)设备的分类和编号根据设备的用途、结构、性能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每台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

(二)设备的巡检和保养制定设备的巡检计划,明确巡检的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计划,对设备进行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故障隐患等。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隐患,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1. 2. 3. 4. 1. 2. 3. 4. 1. 2. 1. 2. 3.保养人员按照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

(三)设备的维修和更换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记录维修的内容、时间、费用等。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记录更换的原因、时间、费用等。

维修和更换后的设备,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设备的备件管理根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制定设备的备件需求计划。

建立设备的备件库存,定期对备件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备件的充足和完好。

对于常用的备件,应建立安全库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

(五)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设备的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备件库存等。

定期对设备的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1预防性维护体系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生产部制定的生产作业计划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工作有效的进行。

1. 2设备管理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生产协调一致。

1.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建议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修计划中,同时负责与设备管理部共同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1.4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为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提供时间和便利;并负责对所维护设备的验收签署意见。

2计划制定与实施2.1每年12月31日之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

(年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1)。

2.2机修组长依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于每月25日之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定下一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上报设备管理负责人核定后30日前下发。

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维护频率为周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

2.3机修组长依照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进行设备预防性维护实施情况的检查。

并对其承担责任。

2.4预防性维护工作未得到认可时需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 预防性维护计划的更改与控制3.1预先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更改维护计划可以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使用部门提出。

3.2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各项纪录是设备档案的组成部分。

4.计划实施考核4.1设备管理负责人未按时下达年度维修计划,每次负激励300元。

4.2机修组长未按时上报月度维修计划,每次负激励100元。

设备管理负责人未按时核定维修计划,每次负激励100元4.3根据“附件2月度设备保养计划表”的维修项目以及责任人,维修项目未完成,每项负激励20元,延时每天累加。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1. 简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的管理程序。

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稳定性。

2. 目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3. 要求为了确保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够有效实施,以下是管理制度的要求:3.1 设备分类和维修计划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重要设备和高频使用设备应有更频繁的维修计划。

3.2 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并维护设备维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趋势和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3.3 维修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知识水平。

及时将新的设备维修技术传达给维修人员,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和高效地进行设备维修工作。

3.4 预防性维修工具和备件管理建立预防性维修工具和备件管理制度,确保维修工具和备件的清晰记录、有效管理和及时更新。

维修工具和备件的合理使用和准备,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至关重要。

3.5 维修方案和流程可行性评估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和流程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维修方案和流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及时修订和更新维修方案和流程,以适应实际需求的变化。

4. 实施步骤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4.1 确定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设备进行分类。

重要设备和高频使用设备应优先进行维修计划的制定。

4.2 制定维修计划根据设备分类,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包括维修周期、维修内容和所需工时。

4.3 建立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记录设备的维修信息和运行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趋势和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目的: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规定员工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并承担对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责任,以预防设备的故障、失效和停工,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装、使用的各类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二、制度制定程序:1、召开会议:由企业管理层召开维修工作会议,形成制度制定小组。

2、确定主管部门:由会议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主管部门。

3、调研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已出现的设备管理问题、维修管理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4、确定制度范围:根据调研情况,确定制度涉及的设备、设施种类、维修周期等内容。

5、起草制度:按照制定小组确定的要求,起草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内容。

6、审定制度:由主管部门审定制度。

7、颁布制度:责成主管部门将制度在全企业范围内颁布,并在企业内部的公告栏进行公示。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劳动合同法》2、《劳动法》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行政管理法》5、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四、制定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名称:“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装、使用的各类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3、目的: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规定员工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并承担对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责任,以预防设备的故障、失效和停工,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内容:制定预防性维修的流程、周期,明确设备保养和检修的标准和方法;规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建立维修档案、设备设施清单,完善设备保养和检修的管理。

5、责任主体:制定小组、主管部门、维修人员、设备使用部门的责任主体。

6、执行程序:设备保养和检修的流程、周期、标准、方法等。

物业资料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物业资料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物业资料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为了保障物业设施的正常运转,有效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物业服务质量的问题,制定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物业工作效率。

二、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故障发生,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维修费用。

2、科学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3、安全第一:设备维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三、管理内容1、设备维护定期维护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洗、检查、保养、调整等,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设备维修及时排除故障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排除故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要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对类似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故障重复出现。

3、设备保养维护性保养利用设备保养维护性保养手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

保养内容包括更换易耗品、润滑油、清洗、检查等。

四、实施方法1、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要以文件形式正式制定,并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宣传,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制度。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影响运行。

3、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4、在执行过程中,对设备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及时汇总分析,做出相应调整,确保设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五、总结通过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使物业设施的正常运行得到有效保障,避免由于设备故障等问题引起的不必要麻烦和损失。

同时,也为提高物业工作效率、保证物业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工厂预防性维护制度范本

工厂预防性维护制度范本

工厂预防性维护制度范本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工厂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预防性维护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生产线上各类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等。

1.3 预防性维护工作应按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进行,实行计划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维护管理。

二、组织与管理2.1 成立预防性维护领导小组,由厂长担任组长,设备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预防性维护工作计划、政策和措施,并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2 设备部门负责预防性维护的日常工作,包括编制维护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估等。

2.3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预防性维护内容与要求3.1 日常维护3.1.1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等。

3.1.2 日常维护应记录在设备维护日志中,内容包括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

3.2 定期检查3.2.1 设备部门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任务,制定定期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周期、内容和责任人。

3.2.2 定期检查应包括设备性能、安全防护、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

3.2.3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上报设备部门。

3.3 预防性维修3.3.1 设备部门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任务,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明确维修周期、内容和责任人。

3.3.2 预防性维修应包括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参数、检修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

3.3.3 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3.4 状态监测3.4.1 设备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包括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的检测。

3.4.2 监测数据应记录在设备维护日志中,用于分析设备运行状况和预测故障。

四、培训与考核4.1 设备部门应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知识的培训,提高维护技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预防性维修是指在设备使用正常期通过定期检查、保养、调整、更换设备易损件等方法,以防止故障产生或降低设备故障频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防性维修旨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有效实施预防性维修,本公司制定了以下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与权限1. 设备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明确预防性维修的周期和内容。

(2)统筹协调设备管理各部门,协助制定设备修理与保养方案。

(3)负责设备维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负责制定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5)组织开展设备维修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6)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和运行状况。

2. 设备维护人员(1)依据预防性维修计划进行设备保养和修理。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保养记录管理,如润滑、紧固、清洁等。

(4)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设备易损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5)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参加设备维修培训,提高维修技能水平。

三、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1. 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1)根据设备的使用特点和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

(2)依据设备制造商的要求,结合设备的技术标准,制定维修周期。

(3)考虑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制定相应的设备保养方案。

(4)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更换周期。

2. 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执行(1)设备管理部门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下发设备保养和维修的任务。

(2)设备维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

(3)设备维护人员在保养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设备管理部门。

(4)设备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摘要: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一种为了减少设备故障频率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的管理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步骤,以帮助各个企业建立高效的设备维护体系。

1. 前言随着现代企业对设备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故障发生后维修的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引入,能够提前预知设备潜在故障,并通过计划性维护,有效降低设备突发故障风险。

2.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通过定期检修和保养,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减少设备异常停机时间,确保生产持续进行。

(2)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经常性的预防性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频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优化维修方案:通过对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维修策略,减少维修频率和维修费用。

(4)提高员工安全:定期维修设备有助于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性。

3.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设备的分类与评估:根据企业设备的特点和重要性,将设备进行分类,重点关注对生产流程影响较大的设备。

对设备进行评估,确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

(2)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时间表,以及维修所需的人员和物料准备。

(3)设备维修执行:根据设备维修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

确保维修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做好记录。

(4)维修报告和数据分析:维修完成后,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并进行维修数据的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5)优化维修计划:针对维修数据分析的结果,不断优化设备维修计划和维护策略,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4. 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挑战与对策(1)资金和人力投入: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维修团队。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PMMS)是一种有效的维护管理方案,旨在预防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

本文将探讨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步骤以及优点和挑战。

一、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设备故障对生产线和业务运营造成重大影响,不仅导致停工时间和损失产能,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停工时间,保障生产线的连续运行。

2. 延长设备寿命:合理的维修和保养措施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频繁更换设备的成本。

3.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减少维修成本: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紧急维修和更换部件的成本,降低维修队伍和库存的需求。

5. 保障安全和环境:维修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二、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步骤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需要一系列步骤和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清单和分类:建立一份详尽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和维护周期等信息。

根据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以确定不同设备的维护频率。

2. 维护计划制定:根据设备清单,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确定每个设备的具体的检查和维护项目,并规定维护周期和频率。

3. 维护人员培训:对维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维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和维护方法等。

4. 维护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系统,及时记录每次维护的细节和结果。

通过对维护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5. 过程改进和优化:定期评估维护计划的效果和维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优化维护管理制度。

07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07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预防性检修维护管理程序,确保设备设施得到适宜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相关设备。

3 定义
预防性维护:为了降低设备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进行的维护。

4 相关职责
4.1.生技部负责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

4.2.生产车间负责按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实施预防性维护,车间主任与操作工配合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4.3.生产负责人负责“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

5 程序
5.1.一般要求
5.1.1 维修人员负责按照“设备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实施预防性维护,车间主任与操作工配合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5.1.2 维护保养的频率可根据风险分析的原则确定。

5.1.3 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设备运行检查(包括设备运行参数、转动、杂音、振动)、泄漏渗漏检查与保养、易损件更换、设备润滑(包括减速机换油及清洁)、紧固件检查与紧固、设备防腐保温检查与保养、电气部件检查与清洁等。

5.1.5 维护保养后,机电仪人员应当做好“设备检修维护保养记录”。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故障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第三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预防性维护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确保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设备预防性维护内容第五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保持设备清洁,防止因灰尘、污垢等引起的设备故障。

2. 润滑:定期给设备润滑点加油,保证设备运行顺畅。

3. 紧固: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紧固情况,防止因松动引起的设备故障。

4. 调整: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保证设备在最佳工作状态。

5. 防腐:对设备进行防腐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方法等。

三、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第七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设备保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3. 设备维修:对设备进行维修,修复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改造: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四、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包括:1.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程:明确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工作内容、方法、周期等。

2.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记录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3. 设备故障分析处理制度: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4. 设备维修人员培训制度: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质量。

五、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实施与监督第九条企业应加强对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实施与监督,确保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步伐,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这个快节奏、高竞争的时代,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因其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等优势,成为各企业广泛推行的管理工具。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防患于未然。

传统的维修管理方式常常是“事后修补”,即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修,这种方式不仅时间拖延、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断。

而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则不同,它通过规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时间节点,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管理,以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该制度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磨损、老化、松动等原因产生一些隐患,如果不及时修复,这些隐患会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设备故障。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排除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次,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设备故障不仅会造成生产延误,还会增加维修成本。

而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能够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提前进行修复,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再次,该制度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事后修补的维修方式,由于需要紧急修复设备故障,往往需要更加频繁和昂贵的维修措施。

而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在设备故障发生前进行维护和保养,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最后,通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旦设备故障,就会导致生产线中断,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问题。

而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提高产品的质量。

为了推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团队和制度。

企业应该明确维护管理部门的责任和职责,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标准。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防备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保障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订立本《防备性维护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维护的防备性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设备的防备性维护管理,包含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仓储设备等。

三、责任与义务1.管理层负责订立设备的防备性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维护人员负责依照防备性维护计划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并做好相关记录。

3.操作人员负责依照维护人员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并及时报告设备异常情况。

4.各部门负责搭配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供应必需的支持和帮助。

四、防备性维护计划1.管理层应依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订立合理的防备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周期和内容。

2.防备性维护计划应包含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内容、维护周期、维护责任人等要素,并定期更新和调整。

3.管理层应下发防备性维护计划,并确保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收到并理解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五、维护人员的职责1.维护人员应依据防备性维护计划,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2.维护人员应做好设备维护记录,包含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结果等,并及时上报给管理层。

3.维护人员应及时反馈设备的故障情况和维护和修理需求,帮助管理层解决设备问题。

六、操作人员的职责1.操作人员应依照防备性维护计划要求正确操作设备,注意设备运行的规范和安全。

2.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设备的异常情况,如噪音、震动、异味等,以便维护人员及时处理。

3.操作人员应参加维护人员的培训,并做好设备的日常保护工作。

七、设备维护记录1.维护人员应做好设备维护记录,记录维护的日期、维护的内容、维护的结果等认真信息。

2.维护记录应真实、准确地反映设备的维护情况,不得随便窜改或删除。

3.维护记录应保管在指定的位置,并确保可供查阅和审查。

八、设备故障处理1.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并由管理层决议是否进行紧急维护和修理。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一种旨在提前识别和解决设备故障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系统化地维修和保养设备,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停滞和损失。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被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目标和实施步骤,以及其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顾名思义,是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执行维修和保养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与传统的事后维修和保养方式相比,更加主动和预见性。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关键部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减少设备故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通过建立维护计划和制定维护标准,企业能够在设备故障之前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及时修复或更换。

这样可以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停滞,减少生产成本和损失。

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设备的当前状态和故障历史,以确定维护和保养的重点。

其次,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维护标准,明确维修和保养的周期和内容。

然后,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故障统计系统,及时记录设备维修情况和故障发生频率。

最后,根据维护和保养记录,进行维护计划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在企业生产中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可以降低企业生产风险。

通过及时维修和保养设备,可以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过程的干扰和损失。

其次,它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

同时,通过制定科学的维修计划,可以合理安排维修时间,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停滞。

此外,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和投资的频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然而,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它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和保养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维护周期、具体维护项目和维护人员等,确保设备按时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

2. 设备检查和测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和运营造成影响。

3. 设备保养和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和润滑部件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4. 设备故障分析和改进: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记录,找出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对设备进行改进,减少故障的发生。

5. 设备备件管理:建立设备备件库,及时采购和储备设备备件,确保设备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修复。

6. 培训和技能提升: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设备维护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2024年)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2024年)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2024年)1目的为确保工艺装置的安全运行,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带来不可控的安全风险,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厂区范围的设备预防性维护。

3职责3.1各部门、车间必须加强对设备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

3.2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所辖范围的的设备预防性维护负领导责任。

4内容和要求4.1预防性维护是对关键设备进行有计划的检查、测试,以提早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显性故障和已经出现的隐性故障,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恢复其预期功能。

4.2预防性维护的管理程序是指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关键设备(静设备、动设备、安全仪表、泄压设备等)需要定期执行的检查和测试活动,所制定的管理要求或程序。

4.3预防性维护主要内容:4.3.1对于静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通常会包括:4.3.1.1压力容器的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定期检验;4.3.1.2压力管道易冲刷腐蚀点(如助剂注入点)的定点定时测厚;4.3.1.3动静密封点的定期泄漏检测;4.3.1.4常压储罐的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定期检验;4.3.1.5危险介质软管的定期检查和测试等。

4.3.2对于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通常会包括:4.3.2.1动设备运行状态(振动、位移、轴温等)的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4.3.2.2易损部件的定期修复/更换;4.3.2.3润滑油品的定期分析化验等。

4.3.3对于安全仪表的预防性维护通常包括:4.3.3.1联锁回路定期的功能测试;4.3.3.2易损部件的定期修复/更换:4.3.3.3UPS电源的定期测试等。

14.3.4对于泄压类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通常包括4.3.4.1定期的校验;4.3.4.2定期开展功能测试等。

4.4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即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工艺流程,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4.5预防性维护标准4.5.1定时定点检查、测试,主动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2023版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2023版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1. 维护计划制定: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周期性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等内容。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确定不同设备的不同维护频率和方法。

2. 设备保养:按照维护计划进行设备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3. 检查和测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

检查和测试的方式可以是定期巡检或使用设备自带的检测功能。

4. 预见性维护:通过分析设备的历史数据和运行情况,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避免设备损坏和生产停滞。

5. 设备更新和升级:定期评估设备的情况和性能,根据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考虑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6. 培训和技术支持: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具备维护设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及时解答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建立和执行这样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引言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石,而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维护管理。

预防性维护是一种主动的保养手段,可以大大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设备的顺利运行,我公司制定了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旨在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目的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 减少设备故障率,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2.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3.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障产品质量;4. 合理利用维护资源,提高维护效率。

三、责任分工1.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和记录;2. 生产部门负责设备的操作和设备故障的即时反馈;3. 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设备维护计划和培训维护人员;4. 质量部门负责设备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四、维护计划1. 设备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历史,制定维护计划,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定期检修。

2. 维护计划要具体明确,包括维护的内容、频率、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

3. 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关键设备得到及时维护。

五、设备日常巡检1.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日常巡检,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

2. 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运行状态、润滑、冷却、电气连接等方面。

3. 巡检结果应详细记录,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设备部门进行处理。

六、定期保养1. 设备部门按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油脂更换、零部件更换和设备清洁等项目。

2. 保养工作应由熟悉设备的专业人员进行,保证保养质量。

3. 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保养内容、时间和责任人等信息。

七、定期检修1. 设备部门按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检修,主要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

2. 检修工作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3. 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1预防性维护体系
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生产部制定的生产作业计划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工作有效的进行。

1. 2设备管理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生产协调一致。

1.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建议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修计划中,同时负责与设备管理部共同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1.4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为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提供时间和便利;并负责对所维护设备的验收签署意见。

2计划制定与实施
2.1每年12月31日之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

(年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1)。

2.2机修组长依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于每月25日之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定下一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上报设备管理负责人核定后30日前下发。

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维护频率为周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

2.3机修组长依照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进行设备预防性维护实施情况的检查。

并对其承担责任。

2.4预防性维护工作未得到认可时需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 预防性维护计划的更改与控制
3.1预先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更改维护计划可以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使用部门提出。

3.2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各项纪录是设备档案的组成部分。

4.计划实施考核
4.1设备管理负责人未按时下达年度维修计划,每次负激励300元。

4.2机修组长未按时上报月度维修计划,每次负激励100元。

设备管理负责人未按时核定维修计划,每次负激励100元
4.3根据“附件2月度设备保养计划表”的维修项目以及责任人,维修项目未完成,每项负激励20元,延时每天累加。

(比如要求2号完成的项目,3号未完成20元,4号为完成40元,5号未完成60元,依次类推)
4.4车间巡检纳入预防性维修考核,每项设备异常未处理(不能处理记录并反馈)负激励20元,第二次检查相同位置翻倍。

由负责该区域的机修人员承担。

设备巡检到位,每次抽查设备正常(异常情况有记录并有解决方案)。

每月奖励负责该区域的机修人员100元/人。

4.5设备点检考核:根据设备点检表检查设备的点检情况,发现一项未按要求进行,对责任人负激励20元。

机修人员检查,考核设备操作人员;机修班组长、车间班组长检查,考核机修人员、设备操作人员;主管设备人员检查,考核机修班组长、车间班组长;经理及以上人员检查,考核主管设备人员。

4.6准时化达成考核。

每月因设备影响准时化为0次,区域负责人奖励400元/人;影响1-3次,区域负责人奖励200元/人;影响3-5次,区域负责人奖励100元/人;影响5次以上,区域负责人付激励200元/人。

华西生产部
2015年3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