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矿产资源主要特点_高永璋

合集下载

金属资源量铜 -回复

金属资源量铜 -回复

金属资源量铜-回复金属资源量铜:从开采到应用的全过程引言:金属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其中,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围绕金属资源量铜展开讨论,从开采到应用的全过程,详细阐述铜资源的特点、全球分布、开采技术、应用领域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铜资源的特点铜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29,原子量63.55。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是一种理想的导电材料。

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用于制作耐腐蚀的设备和管道。

此外,铜还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二、全球铜资源的分布全球铜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地区。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其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

其他主要的铜矿产国包括秘鲁、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的铜资源在全球铜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全球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三、铜的开采技术铜的开采主要通过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式进行。

在地下开采中,需要进行地下巷道的开挖、爆破和运输等工作,通过采矿机械、矿井提升设备和矿山通风设备等实现铜矿的开采。

露天开采则是将露天矿山进行爆破、挖掘和运输等工作,通过大型采矿设备和运输车辆来进行。

四、铜的应用领域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铜在电工工业中用于制造电缆、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其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传输电能。

在建筑工业中,铜用于制作屋顶、立面和雕塑等建筑构件,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耐腐蚀性。

此外,铜还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工等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铜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铜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铜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一)斑岩型铜矿这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兴安岭、山西中条山、长江中下游、西南“三江”、北疆和华北克拉通北缘5个地区,它们基本上位于世界3大斑岩型铜矿带(环太平洋带、古亚洲带和古地中海带)的分布区内。

它们的分布与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总的受构造活动带控制,但就单个矿床而言,矿床定位于隆坳交接部位,并靠隆起一侧(芮宗瑶,1998)。

在斑岩体中,并不是整个岩体内都有铜矿,而往往只是在斑岩体外缘的某些部位,该处一般裂隙构造比较发育,蚀变作用比较强烈,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之后,显然成矿是与热液活动有关。

目前,我国已知的5个超大型铜矿床中,斑岩型铜矿就占了4个,即西藏玉龙、江西德兴铜厂与富家坞和黑龙江的多宝山(储量已接近超大型规模)。

另外还有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山西铜厂峪、江西德兴朱砂红、西藏贡觉多霞松多和西藏察雅马拉松多5个大型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床中铜的平均品位,相对比国外要贫一些,矿石含铜量多低于1%。

斑岩型铜矿床的矿石组分较复杂,可综合利用的元素较多,最常见的有钼,常形成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是金、银、铼、硒、碲,它们都可作为副产品进行回收。

有的可能还伴生有铂族元素,但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工作才能确定。

(二)海相砂页岩型铜矿这种铜矿类型主要产于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赋矿围岩为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或碳酸盐岩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并随地层同步褶皱,有的地段还有后期切层的铜矿脉产生。

矿床规模一般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会理—云南东川—易门—元江、山西中条山、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和青海鄂拉山地区,它受陆内裂谷(亦有人称坳拉谷)或隆起区的边缘海槽控制。

海相碎屑岩型铜矿容矿地层的时代主要是元古宙和古生代。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元古宙更重要一些,主要矿床都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碳酸盐建造中,它是我国铜矿重要类型之一。

其中最大的矿床是云南东川汤丹铜矿,据最近的资料,其铜金属储量已接近超大型矿床规模(250万t)。

浅谈云南保山市金厂河铜锌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

浅谈云南保山市金厂河铜锌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

浅谈云南保山市金厂河铜锌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云南保山市金厂河铜锌矿是中国重要的非常规矿产资源之一,其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对于矿产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金厂河铜锌矿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金厂河铜锌矿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地处滇西南造山带南缘,属于滇西北-滇南造山带的一部分。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中生代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造成的多期次构造变形和矿床形成构造控制。

2. 地质岩性金厂河铜锌矿地区的地质岩性主要包括花岗岩、片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等。

矿区附近主要产状花岗岩和变质岩,这些岩石对于矿床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地质构造及成矿作用金厂河铜锌矿地区受构造活动和岩石变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铜锌矿床。

地质构造控制和热液流动是铜锌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构造破碎、构造迭合和多期次热液活动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成因。

二、地球物理特征1. 电阻率特征金厂河铜锌矿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表明,该地区的电阻率异常与铜锌矿床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电阻率异常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北部和东南部,提示了铜锌矿床的可能存在。

金厂河铜锌矿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均表明了该地区存在较为丰富的铜锌矿床资源,为该地区的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矿产勘探和开发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水平。

应加强对金厂河铜锌矿地区的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为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安徽-有色贵重金属矿产

安徽-有色贵重金属矿产

第二节 有色(贵重)金属矿产 安徽有色(贵重)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金、银、钨、钼、锑、钴、镍、铝、锡、铂等13种。

共有矿床(点)641处,其中矿床122处(产地66处)。

以铜为主,金、银多数为伴生矿,可综合回收利用。

铅、锌、钨、钼、锑、钴有一定储量。

镍、铝、锡、铂极少。

一、铜矿铜矿是安徽的重要矿产资源,截止到1985年底,有铜矿产地36处(含伴生产地6处),其中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9处、小型26处,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以铜陵最为集中,其次见于怀宁、庐江、枞阳、贵池、南陵、宣城、泾县等地,淮河流域和皖南山区也有部分产地。

已探明铜金属储量430万吨,保有储量359万吨。

占全国第五位,华东第二位。

多数不是单一矿种,常为铜铁、铜硫共(伴)生矿,并共(伴)生钼、钴、铅、锌、金、银等。

现在重点开采的矿山有铜陵铜官山、铜山、狮子山、凤凰山、金口岭和贵池铜山、怀宁月山、滁州琅琊山。

正在基建的有安庆铜矿(西马鞍山)。

〔沿江地区的铜矿〕长江两岸铜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占全省的97%,其中铜陵地区就占76%,冬瓜山、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大团山及新桥等大中型铜矿均位于此区。

其次则分布于怀宁、贵池、宣城、庐江等少数地区,有怀宁西马鞍山、月山、铜牛井,贵池铜山、六峰山、宣城麻姑山、庐江铜泉山等中小型铜矿。

铜矿成因类型主要为层控-矽卡岩型和矽卡岩型。

铜陵、贵池、怀宁的绝大多数矿床均属之。

这类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特征。

一般认为成矿母岩是晚侏罗世中酸性小侵入体,如铜官山和金口岭为石英闪长岩、狮子山和月山闪长岩、凤凰山和铜山花岗闪长岩等,均为中浅成岩株,岩体面积一般1~3平方公里,少数为十余平方公里。

岩石化学成分偏酸性(二氧化硅60%~65%)、富碱(氧化钾和氧化钠7%~9%)。

副矿物中的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含量较高。

微量元素铜、锌、锆、银、铌、砷、镱含量较多,铜平均含量63×10-6。

岩体的蚀变作用主要为钾长石化,狮子山、铜山岩体钠钾比小于1,有资料说明。

明朝的铜矿与冶金技术铸钟与造铜的传统

明朝的铜矿与冶金技术铸钟与造铜的传统

明朝的铜矿与冶金技术铸钟与造铜的传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伟大的朝代,其在冶金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铜矿资源的开发与铸钟、造铜传统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首先,明朝时期的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为冶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明代的铜矿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数量众多且品质优良。

这些铜矿经过长期的开采与整理,为后来的冶金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明朝的冶金技术在铸钟与造铜方面具有独特的传统。

铸钟是明朝重要的冶金技术之一,其发展使得当时的钟声成为了具有独特音色的文化符号。

明代的铜钟制作以北京、南京、苏州等地为中心,这些地区集聚了众多的铸钟师傅和工匠。

他们通过对铸钟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改进,掌握了一系列精湛的制钟技艺,使得明代的铜钟在品质和音色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造铜是另一个与铸钟密切相关的冶金技术,也是明朝技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器在明代的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的造铜工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器制作工艺。

明代铜器精美,铜质纯净,金属工艺技法高超,有着独特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铸钟与造铜的传统在明朝达到了巅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铜钟的匠人们通过不懈努力,创造出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这些钟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依旧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明代的铜器制作工艺也为后世的铜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总之,明朝的铜矿与冶金技术在铸钟与造铜传统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铜矿资源的丰富与冶金技术的创新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后世在冶金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的铜钟及铜器制作工艺至今仍被人们称道,成为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瑰宝。

历史上,明朝的铜矿与冶金技术无疑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冶金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矿情》铜铅锌

《中国矿情》铜铅锌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新元古代和新生代。

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的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

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

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

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产于稳定大陆边缘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的早期阶段,属冒地槽环境;镁铁-超镁铁质岩型铜镍矿,产于大陆边缘和增生褶皱带边缘深大断裂环境。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前常镇附近。

该矿床主要产出铁矿石和铜矿石,是该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的形成和储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前常铁铜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前常铁铜矿位于淮北山地区,属于中等厚度的沉积盖层,上部为白垩系泥岩层,下部为三叠系红色泥岩和砾岩层。

矿区地势较陡峭,地表坡度较大。

矿床赋存于泥岩与砾岩之间的矿化带中,形成了深广的矿化带。

矿区降水丰富,年均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

由于地势较陡,降水较多,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较好。

矿区主要由泥岩和砾岩组成,泥岩具有较强的含水层性质,对地下水的补给起到了良好的贮水作用。

砾岩中的孔隙和裂隙也可以起到储水作用。

前常铁铜矿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表明,前常铁铜矿区的地下水属于孔隙水和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泥岩中,成层性较好;裂隙水则主要分布在砾岩和矿体周围的裂隙中,成层性较差。

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含水量和含盐量较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达到冶炼和生活用水的要求。

研究还发现,前常铁铜矿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一般与地表水的流动方向相一致,受地表地貌和构造因素的影响较大。

矿区南部地势较高,地下水流向北部;矿区东部地势降低,地下水流向西部。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一致,不同矿床之间互相补给的可能性较大,为矿床的挖掘和开发提供了方便条件。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矿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

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与地表水的流动方向一致,补给条件便利。

这些特征为前常铁铜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铜矿产资源主要特点_高永璋

中国铜矿产资源主要特点_高永璋

矿 床 地 质2010年 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 增刊中国铜矿产资源主要特点高永璋,张寿庭(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1 中国铜矿资源特点1.1 分布特点世界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据统计(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9),截至2008年,全世界已探明的铜储量共5.5亿吨,其中智利1.6亿吨;中国0.3亿吨(约占5%),储量基础6300万吨(表1)。

中国铜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西藏、江西、云南、安徽等地。

截止2007年底,铜查明资源储量最多的三个省(区)为:江西1 282万吨、云南1 052万吨、西藏1 148 万吨。

据最新资料:“十五”期间,西藏新增的铜金属资源储量已接近1 000万t ,加之新发现的玉龙、冈底斯东段和班公错-怒江等3个大规模铜成矿带,境内的铜矿资源储量远景有望达到3 000万t 以上金属量,将占全国铜矿资源储量的1/3~1/2,居全国第一位。

中国铜矿类型较多,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矽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等5大类,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44.4%、23.5%、11.9%、11.8%和6.7%。

铜矿品位一般较低,如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一般仅达到0.5%左右,铜矿品位大于1%的储量只占总量的35%左右,平均品位仅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国的铜矿石品位。

中国初步形成了江西、铜陵、大冶、白银、中条山、云南、东北等7大铜业基地,目前正在基建的铜矿山有云南新平大红山、江西城门山和富家坞、青海赛什塘、西藏甲玛及新疆阿舍勒。

尚未开发的大中型铜矿床主要位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黑龙江等地区。

1.2 供需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铜消费、生产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典型的消费驱动生产模式。

消费方面,2000年以后,世界铜消费市场主角从西方国家变成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四国。

浅谈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的8个特点

浅谈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的8个特点

浅谈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的8个特点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通过一定成矿作用形成的,并在当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们开发利用的经济地质体。

该地质体在自然资源分类中属物质资源,是劳动的对象。

通过合理的勘查、开发和加工过程,矿产资源自身被消耗而加入矿产品中的不可再生的耗竭资源。

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具有认识的不确切性矿产资源是地质演化形成的客观地质体,是较难于应用观察到的部分信息准确地给予再造,即使进行大量矿产勘查研究工作,仍然是对其进行的不同程度推断和评价的认识成果。

这一认识成果虽然是解决矿产资源赋存规律的重要依据,但具有很多不确切性。

因此。

必须要通过科学实践深化“认知”,同时结合地质的和经济技术条件研究保证程度的合理性方可满足矿山工业建设的要求。

矿产资源在地质体中具有赋存的隐蔽性作为经济地质体的矿产资源很少100%的出露地表,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出露的盲矿体,更是全隐蔽性的。

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完全不同于土地和森林等其他自然资源。

它是需要投入大量物化劳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劳动才能予以发现,而且能否作为劳动对象参与矿业生产过程,还必须通过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生产勘探。

矿产资源具有产出在矿带、矿田、矿床、矿体及其结构-构造组成的整体性矿产资源的载体是由“景”、“场”、“相”、“床”4个等级体制最佳耦合的整体,不能分割对待。

它们所反映的矿田范围、矿床规模、矿体集散、组份共生、伴生状态、品位贫富等特点都要从其赋存的整体性来评价,矿业开发必须与其整体性相适应,经济技术条件的合理性也应与其整体性相匹配。

矿产资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取决于特定的地质构造控矿条件,不受国界、国家内部的行政区划所限定。

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既具有全球的普遍性也有区域的特殊性。

矿产资源的不均匀性分布为矿业利用“两种矿产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也是在国内、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业开发、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客观必然。

铜矿石的矿物特性及分类

铜矿石的矿物特性及分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铜矿石的矿物特性及分类铜是一种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

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即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

当前,我国选冶铜矿物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

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物原料的特点:1)适合选冶生产的铜矿物原料,赋存于多种矿床类型。

其中,具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床类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和多金属矿床、热液脉型铜矿床、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沉积型层状矿床等等。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刘阳;宋志超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24()5
【摘要】斑岩型铜矿床作为我国矿床种类的一种类型,占据了我国大部分的铜总储量。

我国矿床专家在对矿床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会将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主要的研
究目标。

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等多方面的分析,了解斑岩型铜矿床的实际特点,为我国
找矿勘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由于斑岩型铜矿床的特殊性,很容易受到多
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也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周围不同的赋
存位置,以及斑岩型铜矿产生的不同的蚀变组合,都会为斑岩型铜矿带来变化。

本文
先概述了斑岩型铜矿床,然后从多方面分析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

希望本文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刘阳;宋志超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相关文献】
1.农坪斑岩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内蒙古额济纳旗大狐狸山斑岩型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3.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特
征与成矿-找矿模型4.多宝山矿集区斑岩型铜钼矿床岩(矿)石物性特征及其找矿标志5.藏东玉龙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高桂荣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24
【摘要】红透山铜锌矿床是一座位于辽宁省清原县境内的矿床,它自1957年被发现后一直被开采利用至今,是中国最具有开采深度的矿山之一.虽然红透山铜锌矿床被开采多年,但是它仍然不断有新的矿产资源被发现.通过对红透山铜锌矿床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红透山铜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从矿床的形态构造、矿石的结构等方面对红透山成矿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寻找深部找矿方向,延长红透山铜锌矿床的寿命.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高桂荣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处,辽宁抚顺1133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
【相关文献】
1.辽东六家子地区红透山式铜锌矿床成矿条件浅析 [J], 牟晶;孙久喜
2.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J], 高歌;朱杰勇;白光顺
3.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J], 张森;赵东方;吕广俊;沙德铭;权恒;
田昌烈;杨铁军
4.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J], 陈二虎;张新胜;高卫宏
5.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J], 陈二虎;张新胜;高卫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金川铜镍矿床是中国最大的硫化铜镍矿床之一,其矿床类型为基性-超基性岩型。

在矿床中,59号和58号矿体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矿体。

其中,58号矿体被认为是矿床中含铜量最高的矿体之一。

本文主要围绕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展开,描述其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并分析其地质意义。

一、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1.亲铜元素特征58号矿体中铜的富集是由石英二长花岗岩浆体中的铜矿物向铜的还原迁移过程形成的。

在矿体中,铜的含量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富集。

矿体中铜含量的变化与其所处的成岩热事件和成矿历史有关。

58号矿体富含铜矿物,如黄铜矿、硫化铜矿和赤铜矿等。

同时,除了铜矿物以外,矿体中还富含许多其他的硫化物。

比如,菱锌矿、辉锑矿和碲锑铅钡矿等,这些硫化物的出现对铜的富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亲铁元素特征矿体中的铁主要存在于铁矿物中。

矿体中的铁矿主要有黄铁矿和磁铁矿。

其中,黄铁矿主要分布于矿体中部,而磁铁矿则分布于矿体南部。

矿体中的铁饱和度较高,与矿物和成岩热事件密切相关,提示矿体形成时岩浆镁铁质过饱和度较高。

二、地质意义分析1.对矿床成因的认识58号矿体的亲铜和亲铁特征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铜的富集主要是由石英二长花岗岩浆体中铜矿物向铜的还原迁移过程形成的。

而铁的富集则与成岩热事件和矿体形成时岩浆镁铁质过饱和度较高相关。

这些特征说明58号矿体是一种典型的基性或超基性岩型硫化铜镍矿床。

2.对矿床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开发前景广阔,其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对矿床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58号矿体中的铜矿物含量高,对于开展铜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铁矿物的存在也让矿体中的铁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增加国内矿产资源的供应,支持国家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的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对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准确地掌握这些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矿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铜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铜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铜矿资源概况及分布自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青铜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如中国的稀世之宝--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铜制成的。

所以,铜矿石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这是因为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又叫红铜)。

它质软,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

商代铜器--龙虎石尊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还常见一种绿得惹人喜爱的孔雀石。

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

它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

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称为石绿,又叫石艹录。

孔雀石别号叫“铜绿”,它还是找矿的标志。

1957年,地质队员来到湖北省大冶铜绿山普查找矿,通过勘探,发现铜绿山是一个大型铜、铁、金、银、钴综合矿床。

一、资源状况中国铜矿经过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截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储量7300万(铜金属,下同),t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6243.6万t,其中A,B,C级储量2671.2万t。

查明矿产地91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0多处,已开发和近期待开发的矿床有90多个,见表3.7.3、图3.7.1(图中矿产地编号见表3.7.3)。

二、资源特点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成分和地域分布、开采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床的储量,50万t,中型矿床10,50万t,小型矿床,10万t。

超大型矿床,国内一般都按涂光炽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量的矿床称为超大型矿床。

按上述标准划分,铜矿储量大于250万t以上的矿床仅有江西德兴铜矿田(铜厂矿床524万t)、西藏玉龙铜矿床(650万t)、金川铜镍矿田(铜340万t)、东川铜矿田(500万t,包括原有探获储量和近年新增未上表的储量)。

在探明的矿产地中,大型、超大型仅占3,,中型占9,,小型占88,。

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

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

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徐力千;陈晓群【摘要】江西省作为我国矿产储存大省,其铜多金属矿储量丰富,但由于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失误导致矿产利用率不高.为此提出对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的研究.从江西省铜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和矿体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地质特征,探讨铜多金属矿的矿物赋存规律.合理的选用勘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以提高江西省铜多金属矿的利用效率.【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5【总页数】2页(P98,100)【关键词】铝土矿;探采结合;出矿质量;探矿成本【作者】徐力千;陈晓群【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南昌 330002;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南昌 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现阶段,我国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特征的勘查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操作失误现象导致矿产的利用率不高,严重限制了我国地质勘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江西省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大省,对其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及矿物赋存规律的分析是极其必要的。

本文通过两个方面论述了江西省地质勘查的特征,包括矿区特征和矿体特征,都以严格的地质勘查技术为指导进行分析,针对地质特征,分析江西省矿物赋存的规律,合理的选用勘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以提高江西省铜多金属矿的利用效率。

1 地质勘查特征江西省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主要分为两个勘查方向,一个是对矿区特征的勘查,另一个是对矿体特征的勘查。

1.1 矿区特征江西省铜矿区域内露出地层表面的矿体极多,共分为四个铜矿体系[2],分别为:泥盆系、寒武系、白垩系、第四系。

矿区地质如图1所示。

其中,区域1内具有白垩系红砂岩,铜矿主要呈紫红色,位于矿区东北部。

区域2内具有寒武系变质砂矿岩,上统铜矿位于矿区西北部,多呈浅灰绿色;下统铜矿多为浅灰黑色,矿质细腻,为铜矿矿床发育的重要矿层。

铜矿资料整理

铜矿资料整理

铜矿资料整理第一章铜业成长过程-------------------------------------------------------------------------2 1.1铜及铜精矿简介----------------------------------------------------------------------------2 1.2铜业成长过程-------------------------------------------------------------------------------2 第二章铜矿石----------------------------------------------------------------------------------4 2.1铜矿石分类----------------------------------------------------------------------------------4 2.2世界铜成矿类型及分布-------------------------------------------------------------------6 2.3全球性和区域性的一些铜成矿区带----------------------------------------------------7 2.4全球铜资本储藏最丰富的地区有五个-------------------------------------------------7 2.5我国铜资本状况----------------------------------------------------------------------------8 第三章铜矿的选矿、冶炼及成本----------------------------------------------------------9 3.1铜矿的选矿工艺----------------------------------------------------------------------------9 3.2浸染状铜矿石的浮选----------------------------------------------------------------------9 3.3铜矿石的冶炼过程(以黄铜矿为例)-------------------------------------------------9 3.4铜矿的冶炼工艺---------------------------------------------------------------------------10 3.5湿法炼铜给铜工业带来的阻碍---------------------------------------------------------12 3.6铜的临盆成本------------------------------------------------------------------------------13 第四章铜及铜合金---------------------------------------------------------------------------14 4.1铜及铜合金的专门机能------------------------------------------------------------------14 4.2纯铜(紫铜)-------------------------------------------------------------------------------14 4.3黄铜(含锌(ZN))-----------------------------------------------------------------------15 4.4青铜-------------------------------------------------------------------------------------------16 4.5白铜(含镍)--------------------------------------------------------------------------------18 第五章铜及铜合金的应用------------------------------------------------------------------20 5.1铜及铜合金的应用------------------------------------------------------------------------20 5.2铜及铜合金在电子工业的新产品和新应用------------------------------------------24 5.3铜在工业中的应用------------------------------------------------------------------------25 5.4今后瞻望------------------------------------------------------------------------------------27第一章铜业成长过程1.1铜及铜精矿简介铜是人类最早发明和应用的金属之一,紫红色,比重8.89,熔点1083.4℃。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地处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西北部,是一处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

该地区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本文将对前常铁铜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背景前常铁铜矿地处皖、豫、鄂三省交界地带,处于华北克拉通与滇黔桂地区之间的转折部位,地处太行山北坡、淮河中下游地区。

该地区主要岩性为太古宙基性火山—沉积岩系,主要包括濉溪群和伊能群地层,地貌呈现出冲积台地、低丘状、深谷河谷和小低山等特征。

地处大别山—太行山成矿带,地处铜铁成矿带,是一处十分有利的地质环境。

二、水文地质条件1. 水系前常铁铜矿地处淮河流域,有濉河和常河两大水系贯穿而过。

濉河是淮河左岸的一个重要支流,常河则是淮河右岸的支流,两者在前常铁铜矿地区交汇。

地处该地区还有一些小的支流和山泉。

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丰富。

2. 地下水前常铁铜矿地处底部向西北倾斜的地层构造带,地下水呈径流型发育,由高地向低地流动。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淮河第四级阶地地下岩溶裂隙中,受濉河和常河冲击,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库。

3. 地势地貌前常铁铜矿地表山地起伏较大,形成了不同的地势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和谷地地貌。

山地交错,地势复杂,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三、水文地质特征分析1. 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前常铁铜矿地处淮河流域,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赋存于深层岩溶裂隙中,并且受濉河和常河冲洗,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库。

地势地貌较为复杂,为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2. 地下水资源潜力巨大前常铁铜矿地处地势地貌较为复杂,地下水资源赋存于深层岩溶裂隙中,由高地向低地流动。

由于地势地貌的特殊性,使得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巨大,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保障。

四、结语前常铁铜矿地处地势地貌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地下水资源潜力巨大。

中国铜矿业资料

中国铜矿业资料

中国古代铜矿业的起源在人类的历史上,铜是首先进入生活的金属矿,最初为人认识的是自然铜,后来才有孔雀石、蓝铜矿、水胆矾、胆矾、黄铜矿、辉铜矿、黑铜矿等。

孔雀石或称「铜绿」、「绿矿」、「石绿」,呈绿色。

蓝铜矿呈现出鲜艳的蓝色,长得有点像葡萄和钟乳。

水胆矾的颜色翠绿,黄铜矿呈金黄,古人叫做「黄金箔」,其实是「黄金宝」的意思。

辉铜矿的颜色灰灰的,有金属光泽,黑铜矿自然是黑色的。

铜矿的利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自然铜的美丽色彩使爱美的人把它做成装饰品,也有制成小斧、小刀、锥子等简单工具。

夏代是铜石工具并用的红铜时代,传说中的夏禹如果没有铜工具的帮助,想要在13年内完成治水的伟大壮举是不可能的。

青铜铸造业从夏代晚期兴起,于西周时期制作水平达到顶峰,春秋时代开始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铜矿开采一度停滞,后来在北宋与清乾隆中期出现过两次发展高峰,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古代的铜矿在完成易采的富矿部分后,就衰竭了。

铜矿的经济用途最早的自然铜被制成各种装饰品,如孔雀石用来做颜料与工艺品,应用最多的是经过冶炼后的铜。

铜被制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斧、锥、刀、锄、铲等无所不备,部分取代了石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铜被铸成各样的饮食具与酒具,如鼎、镬、爵等,还做成戈、矛、戟、锯、刀、剑、箭镞等武器,在战争中尽显风姿;铜被铸成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被铸成钟、鼓、铃等乐器,既用于祭祀和战争,也用于生活享受中。

铜还能铸造成各种佛像,让世人顶礼膜拜。

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因外表呈青灰色而命名为青铜。

传说黄帝蚩尤之战中,蚩尤铸造了铜兵器,曾一度使黄帝处于劣势。

古时的青铜器是礼乐等级制度的符号,被统治阶层用来祀天祭祖、赏赐功臣、歌功颂德,死后用来陪葬。

如鼎本来是用来煮食的,后来成为礼乐等级的象征,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大夫用五鼎,百姓不能用鼎。

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而制造,形制雄伟,花纹奇特,是商代青铜工艺的代表作,也是目前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分布富集规律分析

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分布富集规律分析

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分布富集规律分析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精英投身于地质研究。

大红山铜矿作为最重要的地质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之一,距其被发现至今,一直都是地质研究和有色金属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也是各类地质研究学者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宠儿。

因此,本文主要在介绍大红山铜矿,以及1号铁铜矿带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相对详尽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对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的分布富集规律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总结。

标签: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分布富集规律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迅速崛起,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需求,相关的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多,对于有色金属资源的勘测和开采问题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地质资源和有色金属的领域而言,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更是值得大家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人员。

据悉,自从20世纪60年代,大红山铜矿被发现以来,就成了地质学家们和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探索和研究的“香饽饽”,相应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仍然有许多技术难关和未知领域需要突破。

1基本概念1.1大红山铜矿大红山铜矿地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与哀牢山脉东面的戛洒江紧紧相连。

大红山铜矿矿区气候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其气候主要表现为夏秋炎热多雨,冬春暖和干燥。

就其年平均气温和平均年降雨量而言,年平均气温达23.5摄氏度,年降雨量平均为930毫米。

就大红山铜矿矿区的地形地貌也比较有特点,其实际的海拔标高在600到1850米之间,地形属于侵蚀剥蚀山地,网状沟谷发育,整个起伏比较深。

1.21号铁铜矿带就大红山I号铁铜矿带含矿层而言,其层位比较稳定,矿化表现得也相对均匀。

就大红山I号铁铜矿的矿体而言,其呈现出层状,但是矿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主要是断层和沿断层构造带热液活化迁移作用的影响,从而也导致普遍出现了局部加富变厚现象或者变贫分枝现象。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是该地区的一处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矿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本文对该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前常铁铜矿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北纬33°56′。

该矿床属于太行山腹地,地处华北地质构造带,地质背景复杂,主要由太古宙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

二、地质构造前常铁铜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存在多条断裂带和岩性变化带。

据初步观察,该矿床主要受到晚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多个构造段。

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 地下水系统根据实地勘探和钻探结果,前常铁铜矿地下水系统呈现复杂的特征。

下水位较深,水位埋深一般在100米以上,局部达到300米左右。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渗漏。

2. 地下水含量前常铁铜矿地下水含量较丰富,地下水位较深,供水能力较强。

矿体周围存在多个水系,对地下水的补给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地下水质量对前常铁铜矿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地下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

地下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含量较高,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净化地下水。

四、水文地质特征分析1.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前常铁铜矿地处复杂的地质构造带,地下水系统呈现复杂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2. 地下水环境风险前常铁铜矿地下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和溶解性无机盐,可能对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需要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严格控制和处理废水,保护周围的水环境。

3.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尽管前常铁铜矿地下水位较深,但地下水含量较丰富,供水能力较强。

在矿产资源开发的也可考虑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满足当地的水需求。

前常铁铜矿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含量丰富,地下水质量需要净化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 床 地 质
2010年 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 增刊
中国铜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高永璋,张寿庭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1 中国铜矿资源特点
1.1 分布特点
世界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据统计(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9),截至2008年,全世界已探明的铜储量共5.5亿吨,其中智利1.6亿吨;中国0.3亿吨(约占5%),储量基础6300万吨(表1)。

中国铜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西藏、江西、云南、安徽等地。

截止2007年底,铜查明资源储量最多的三个省(区)为:江西1 282万吨、云南1 052万吨、西藏1 148 万吨。

据最新资料:“十五”期间,西藏新增的铜金属资源储量已接近1 000万t ,加之新发现的玉龙、冈底斯东段和班公错-怒江等3个大规模铜成矿带,境内的铜矿资源储量远景有望达到3 000万t 以上金属量,将占全国铜矿资源储量的1/3~1/2,居全国第一位。

中国铜矿类型较多,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矽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等5大类,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44.4%、23.5%、11.9%、11.8%和6.7%。

铜矿品位一般较低,如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一般仅达到0.5%左右,铜矿品位大于1%的储量只占总量的35%左右,平均品位仅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国的铜矿石品位。

中国初步形成了江西、铜陵、大冶、白银、中条山、云南、东北等7大铜业基地,目前正在基建的铜矿山有云南新平大红山、江西城门山和富家坞、青海
赛什塘、西藏甲玛及新疆阿舍勒。

尚未开发的大中型铜矿床主要位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黑龙江等地区。

1.2 供需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铜消费、生产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典型的消费驱动生产模式。

消费方面,2000年以后,世界铜消费市场主角从西方国家变成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四国。

2000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193万吨, 2002年270万吨, 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0%;2003年303万吨,占全球精铜消费的21%;2005年消费铜367万吨,2007年为486.7万吨,年均递增14.0%。

2008年虽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精铜消费量任高达513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8.2%,比上年增长5.8%,连续7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

中国铜消费是建立在大规模利用国外资源的基础上,综合折算,到2008年中国铜冶炼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达到75.4%,形势不容乐观。

生产方面,2000年中国生产精炼铜约137.1万吨,2007年349.9万吨,2008年达到378万吨,年均生产增长率在35%~68%之间,平均增长率48.38%;另外,在铜矿产品生产中,来自矿山铜和废铜的产量所占的份额偏低,矿山铜的产量虽逐年增加,但速度较慢,2000年为59万吨,2007年增加到80万吨(表2),远低于中国铜精矿需求增长速度,其余不足部分大多依靠进口满足。

在铜生产国家中,中国的铜精矿自给率比较低,仅高于日本和德国,对外依存度高,以至于中国近年已沦为世界
表 1 世界铜储量分布
国家名称 铜储量/万吨
占世界储量/%
智利 16000 29.09 秘鲁 6000 10.91 墨西哥 3800 6.91 印度尼西亚 3600 6.55 美国 3500 6.36 中国 3000 5.45 波兰 3000 5.45 澳大利亚 2400 4.36 俄罗斯 2000 3.64 赞比亚 1900 3.45 哈萨克斯坦 1800 3.27 加拿大 1000 1.82 其他 7000 12.73 总计
55000 100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9,世界总计取整数。

774 矿床地质 2010年
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国。

表2 2000~2007年中国矿山铜,废铜产量统计
矿山铜59 59 57 60 74 76 78 80 废铜34.8 30.8 38.0 42.6 62.0 74.4 99.91 缺数据
研究表明,铜的需求量通常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增加的,与GDP的增长呈很高的正相关性,这是造成中国近年来铜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保障程度
据吴荣庆等(2006年),中国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当时开采水平,世界铜矿储量可供开采70年,而中国仅
可供开采35年。

中国铜矿产品进口量巨大(表3)。

表3中国铜矿产品进口量及进口来源
矿产品进口量(万吨)进口来源及比例
铜矿砂及精矿520 49个国家(地区),其中智利29.3%,秘鲁18.1%,澳大利亚10.6%,蒙古10.3%,美国5.0%
数据来源: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
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研究,到2020年中国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可以保证的24种,基本保证的两种,短缺的10种,严重短缺的9种,分别是:铬、铜,锌,钴、铂族元素、锶、钾、硼、金刚石。

若按照6%左右的年均金属产量增长率,以2003年消耗的铜资源储量为基础,中国铜矿产基础储量可保证10年,资源储量可保证20年,形势不容乐观。

1.4铜尾矿量
铜尾矿排放量增长迅速。

1995-1996年,“全国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及重建调查”调查1173家大中型以上国有矿山企业,历年固体废物累计产生量达133.87亿吨。

其中废石产生量铜矿居第三位;尾矿以铁矿产生量最大,其次为铜矿。

中国冶金矿山年排放废石3.2亿吨,尾矿5000多万吨,累计堆存废石90多亿吨,尾矿21亿吨;有色矿山累计堆存废石约21.5亿吨,尾矿15.3亿吨;中国具一定规模的尾矿库约有1500座,相应的废石场亦在1500处以上。

而大量乡镇矿山排放的废石、尾矿还未统计在内,可见中国矿山尾矿和废石排放量之巨大。

据余良晖等测算:1949年-2007年,全国铜尾矿的排放量大致为24亿吨,2007年已高达1. 8亿吨。

江西的铜尾矿4.96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0%;云南3.92亿吨,占16%;湖北3.09亿吨,约占12%;甘肃2. 59亿吨,约占10%;安徽2.51亿吨,约占10%。

以德兴铜为例,自1958年开采以来,已造成5.76km2 的裸地和207km2尾矿堆积区。

同时每年排放大量的含铜、铁等多种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严重污染及生态破坏,使千亩良田变荒地及沿河群众健康。

2建议
矿产资源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矿产资源的基础地位并不会因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改变,变化的只是资源利用方式;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对铜矿资源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综合考虑中国未来发展对矿产品累计需求之巨大、周边国家矿产品出口能力之微小, 寻求、开发新的铜矿资源极有必要。

铜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原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中国铜原料的可持续供应。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