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

合集下载

浅析农用地流转中的价值评估及农民利益保障

浅析农用地流转中的价值评估及农民利益保障
就严重 阻碍 了我 国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 ( 三) 健全农用地流转相关 法律法规和制度 农 户问 的 自由流转大 多为 口头协议 ,缺少 书面合 同 ,矛盾纠纷难以避免 。私下进行的流转缺乏 申请 、 登 记、 报告等一 系列程序 , 缺乏集体经济组织 的适 当干预 , 处 于无序状态 。 缺乏法律依据也是农用地正常 流转所面 临的重大障碍之一 , 面对不 确定 的法律后 果 , 有关 各方 尤其是金融机构都会对此充满忧虑。 ( 四) 完善农村社会 保障体 系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水平较低 , 有些地方农
使 用权 出让是指 农用地 所有者将 农用 地使 用权在一 定 期限 内有偿 出让给农用地 的使用 者 , 是农用地所有 者与 农用地使用者之间 的流转 , 包括 出让 、 出租 、 发包等 多种 基本形式 。 农用地使用权转让是农用 地使用权 的横 向转 移, 是农用地使用者将农用地使 用权再次转移 给其 他的 农用地使用者所形成 的一种农 用地流转形式 , 是一 种土 地使用者与土地使用者之 间所发生的流转关 系 , 包括转 让、 转包 、 转租 、 股份 合作 制 、 抵押 、 继 承等 多种 基本 形 式。 其 中农用地 流转 以转包 、 转 让为主 , 但是呈现逐年递
被征地农 民养 老生活保 障经 办机构应 为被征地农 民建 立个人账户 , 个人缴纳 的养老生 活保 障费记人该个人账 户 。参加城镇 医疗保 险的被征地农 民 , 每月每人 的补贴
标准为个人缴 费的3 %, 补贴年 限为5 年 。补 贴期 间个人 不必缴费 , 个人应缴纳 的部分从养老保 障资金 中列支 。
有权与使用权 的同时转移 , 并且要 向集体支付一定 的征 地补偿 费用 。买 卖是指 集体组织 在坚持 公有 制 的基 础 上, 将 农用土地所有权转移给 国家或其他集体经济 组织 的行为 , 它是顺应 市场 主体 的平 等要求 , 以土地市场 价 格方式参与交易 , 分为 国家购 买与集体购买两种 。对于

农用地评估方法

农用地评估方法

农用地评估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农用地评估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说农用地,那可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呀!就好像咱家里的宝贝疙瘩一样。

那怎么给它估个价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来说说收益还原法吧。

这就好比你养了一群会下金蛋的鸡,你得算算这些鸡一年能给你下多少金蛋,然后根据这个来估量这块农用地的价值。

你得把未来的收益都考虑进去,不能光看眼前那点小利。

要是你不算清楚,那不就亏大啦?还有市场比较法呢,这就跟咱去逛街买东西差不多。

你得看看周围类似的农用地都卖啥价,然后对比一下,看看自己这块地到底值多少钱。

这可不能马虎,得瞪大了眼睛好好瞧,不然被人坑了都不知道。

成本逼近法也很重要呀!就像你盖房子,得算算砖头、水泥、沙子这些成本加起来是多少。

农用地也一样,你得把土地取得的成本、开发的成本啥的都算进去,这样才能得出个比较靠谱的价格。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呢,就像是有个标准在那摆着,你根据这个标准来调整自己的农用地价格。

就好比你有个榜样,你得朝着榜样的方向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值钱。

那这些方法咋用呢?这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呀!就像医生看病,得对症下药。

如果那块农用地的收益很稳定,那收益还原法可能就比较合适;要是周围有很多类似的交易案例,那市场比较法就派上用场啦;要是那块地还没怎么开发,那成本逼近法可能更靠谱。

咱可不能随便乱用方法,不然得出个不靠谱的价格,那不是闹笑话嘛!这就好比你穿衣服,得根据场合来搭配,不能乱穿一气呀。

而且呀,在评估农用地的时候,还得考虑好多其他因素呢!比如土地的位置,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还是偏远的角落?土地的肥力咋样,能不能长出好庄稼?还有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染啥的。

这些都能影响农用地的价值呢!咱老百姓种地不容易,这农用地的评估可得认真对待。

不能让咱的辛苦白费,也不能让咱的土地被低估了。

咱得用合适的方法,算出它真正的价值。

总之呢,农用地评估方法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咱得重视起来,好好研究,让咱的农用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农地保护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农地保护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农地保护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地资源的保护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地保护政策的出台,旨在保护农业生产用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地保护政策不仅对农民和农业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农地保护政策的效益进行评价。

一、社会效益1、保护粮食安全农地保护政策能够确保稳定的农业生产用地,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供应。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保障粮食安全越发重要。

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田的连片性和规模效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确保了粮食供给的稳定性,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2、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确保了农业用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农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有助于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保护好农地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限制农地向非农业用途转化,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农地保护政策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稳定的农业生产用地有助于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二、经济效益1、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可以保持农业生产用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地保护政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和销售范围,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空间。

2、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保护农业用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农地保护政策的到位执行,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现代社会中,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是食品生产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如何合理管理和评估这些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1.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居住和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要。

在土地管理上,应当有序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要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计划,加强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保持土地的生态平衡,促进土地的生产和使用。

2.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指可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或可能成为农业生产要素的一切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

如土地、水、气候、土壤、植物、动物以及劳动力、资本等资源。

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要优化耕地整理和改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环境稳定;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效益。

二、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评估1.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是对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以便为农村规划、农业生产及保护、资源整合等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地籍调查法、遥感检测法、实地调查法等。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评估,可以检查资源的分布状况,找到资源上的问题,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2.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是指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土地质量、水利条件、气候等客观条件,对其进行潜力的研究分析,以便评价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的能力。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潜力的评估;二是农业资源利用潜力的评估;三是生态环境潜力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对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及优化结构提供依据。

三、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的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和土地的管理与评估越来越重要。

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

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

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一就是土地资源。

在当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进行探讨,并就评估方法、意义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地资源评估的方法评估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实地调查是最直接、最基础的评估手段,通过对土地的实地观察和采样分析,可以获取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水资源状况等关键信息。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数据,可以快速了解土地资源的整体状况。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建模,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化评估。

二、土地资源评估的意义评估土地资源的意义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土地资源的品质、功能和潜力,可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评估土地资源还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土地资源评估的应用土地资源评估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土地规划中,评估土地资源可以帮助规划者确定土地用途、土地开发强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农业生产中,评估土地资源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施肥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品质。

在环境保护中,评估土地资源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防止土地资源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资源评估工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愿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
农用地估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市场原则:根据农用地市场上的供求情况确定价格,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

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值是农用地估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2. 农场地区原则: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经济和社会背景,农用地的估价应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为主要目标,并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土地适用性、农作物产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3. 土地生产潜力原则:农用地估价应根据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作物产量来确定。

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水资源和农业技术等因素会影响土地的生产力和价值。

4. 土地权益原则:农用地估价应考虑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和期限,比如所有权、承包权或租赁权等。

土地权益的稳定性和保障程度会影响估价结果。

5. 公正与公平原则:农用地估价应公正、公平地进行,确保土地的估值结果符合法律法规,并遵循估价的行业规范和伦理标准。

6. 可比原则:农用地估价应参考类似区域、土地用途和土地条件的农用地价格信息,以确定合理的估值范围。

7. 经济效益原则:农用地估价应考虑土地的未来潜在收益和利
用价值,包括农业生产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和投资回报等因素。

上述原则是农用地估价的基本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地确定农用地的价值,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概述

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概述

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概述发布时间:2021-09-07T01:05:17.29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1期作者:张桂芳[导读]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产物,参与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后成为了人们所必须的社会产物,所以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张桂芳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滨州 251900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产物,参与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后成为了人们所必须的社会产物,所以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利用性问题频繁地出现,对其的伦理性评价应该从社会生产生活、社会形态等多个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本文引入了伦理评价理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问题进行了详细化地探究,利用全新、发展的眼光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探究,要求工作人员要尊重土地,站在伦理道德角度评价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伦理评价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矛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到了城乡的经济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评价也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对于土地资源能否达到合理利用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区域规划以及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从土地伦理行为的角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性使用和开发进行了探析,企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进行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在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内涵土地的伦理评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道德性关系,这提现了人类是自然界中的成员之一,但并不是自然的统治者与领导者,人类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也是一样的。

农地评估方法

农地评估方法

农地评估方法农地评估是指对农地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农地土地利用、土地质量、生产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地的合理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农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地资源,合理配置农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地评估方法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一、农地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农地评估方法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农地评估应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2.科学性原则:农地评估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可靠。

3.灵活性原则:农地评估方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作物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等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

4.可操作性原则:农地评估方法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评估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并取得合理的评估结果。

二、农地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农地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评估范围:首先需要对农地评估的范围进行调查,包括评估地块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情况的调查。

2.土地质量评估:对农地的土地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土壤肥力、排水情况、土地坡度等因素的评估,确定土地的适宜农作物类型和生产潜力。

3.土地利用评估:评估农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目前的农作物种植情况、种植结构和产量等情况的评估,分析土地的现状和潜力。

4.经济效益评估:综合考虑农地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销售价格等因素,对农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确定农地的市场价值和使用潜力。

5.社会影响评估:评估农地的土地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农民收入、农村生活水平等情况的评估。

6.农地评估报告编制: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编制农地评估报告,明确评估结论和建议,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农地资源提供依据。

三、常用的农地评估方法目前,常用的农地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土地生产力评价方法、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土地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和土地市场价值评价方法等。

农用地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农用地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期
李慧敏 : 农用地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较, 并对照修正系数表选取相应 的修正系数对准 地价进行修正 , 进而求取待估宗地在评估期 日时
点价格 , 最后需要进行农地使用年限修正。
数;
6 ——男性人 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 ;
人 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
现在我国城镇社会保 障体系 已初步建立 , 但
农村的社会保障则 刚刚起步 , 目前还没有一种很
系数 ÷ 人均农用地 3 农用地医疗保障价值 的计算 。依据农 .
好的可以直 接估算农用地 的社会 保障价值 的方 村 中农 民的人均年医疗 费支 出( 分年龄段更好 ) , 法, 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参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的 以此为基数乘 以时间和土地可保障系数除以人均 方法来间接计算农用地 的社会保 障价值 , 从而体 农用地 , 求得每亩地 的医疗保险价值。 现出农用地对农 民的养老、 就业、 医疗三个方面的 保障价值 。
维普资讯
第4 第2 卷 期
2006年 6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d. No 2 4 .
Jn 0 6 ue 2 D
农 用 地 价 值 评 估 方 法 研 究
李慧敏
(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 00 5 3) 0
— —
女性
计算公式 :
P= 。 1 P ×( ±EK × × ) 式中: _ 待估农 用地价格 ; o P P——基准地价 ;
口 年龄农民基本生活费( 月保险费领
取标准) ——月保险费基数。 ;

— —
宗 地地 价影 响 因素修正 系 数 和; 交易期 日 修正系数; ——年期修正

浅析农用地流转中的价值评估及农民利益保障

浅析农用地流转中的价值评估及农民利益保障

浅析农用地流转中的价值评估及农民利益保障作者:陶丽邓桥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5期摘要:农用地流转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农用地流转价值的评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进一步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农民利益保障一、农用地流转概述(一)农用地流转的内涵所有权的流转包括国家征用和买卖两种基本形式。

征用是指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农用土地征用权,对公共事业性用地向集体征收使用实现农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同时转移,并且要向集体支付一定的征地补偿费用。

买卖是指集体组织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将农用土地所有权转移给国家或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它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平等要求,以土地市场价格方式参与交易,分为国家购买与集体购买两种。

对于国家经营性土地,不宜征用,应由国家向集体购买。

使用权的流转有出让和转让两种基本形式。

农用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农用地所有者将农用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有偿出让给农用地的使用者,是农用地所有者与农用地使用者之间的流转,包括出让、出租、发包等多种基本形式。

农用地使用权转让是农用地使用权的横向转移,是农用地使用者将农用地使用权再次转移给其他的农用地使用者所形成的一种农用地流转形式,是一种土地使用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所发生的流转关系,包括转让、转包、转租、股份合作制、抵押、继承等多种基本形式。

其中农用地流转以转包、转让为主,但是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二)农用地流转的必要性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促进农用土地的流转,探索适合的流转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第二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第三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第四是小农经济已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农用土地的价值观与农地转用价格评估_以柳州市郊区农地为例

农用土地的价值观与农地转用价格评估_以柳州市郊区农地为例

! !" !
! !""#!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用越大 " 人均耕地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均耕地 资源的水平 # 其倒数也代表了单位面积的耕地可为 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作用的数量 " 而耕地的生产力水 平高低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 耕 地的生产力水平越高 # 则农民失去的基本生活保障 代价 高 #即 在 投 保 中#需 要 提 高 到 期 月 领 养 老 金 的 标准 " 为此 # 在柳州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估价更新研 究中 # 课题组首先根据中保人寿保险公司个人养老 金保险费率表 # 确定按下列公式计算每人保险费趸 缴金额 $
表 066 6农 用 土 地 社 会 保 障 价 值 标 准
<0.5 31350 mÁ m mÁ mÁ m mÁ
mÁ m
Á Á Á
!"!"! 男%##! 女%$$%%& %%’
式中 $!" 为平均年龄为 " 时保险费趸缴金额 % ! 男 为 " 年龄男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 % ! 女 为 " 年龄女 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 % # 为 男性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 % $ 为 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 为 月 保险费领取标准 %%’ 为 月保险费基数& 取 ’(() " 其次 # 课题组通过对柳州市郊区目前生活水平 和人口结构状况调查表明 $ 柳州市郊区人均基本生 活费用为 *(( 元 % 月 # 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29.8 27.8 32.4 32.5 25.3 3.7 3.0 2.5
21.9 22.2 20.7 16.4
13.8 13.1 13.6 13.5 9.2

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Abstract: T he social benefit of land utilization is defined a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ocial requir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po licy and society, including the deg ree of contr ibution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eco nomy increment. As to t he special relat ionship between farmland and the problems o f agr 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t he cor e of social benefit of farmland utilization is to constr uct an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inv ol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 riculture, the social har 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untr yside and the development o f peasantry. A general ev aluation method integrated by qualitative ( the Delphi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s put forward on the above basis, and finally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contrast lengthways from 1996 to 2002 in Quzhou County, Hebei Prov ince and reveal the evolvement law of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 farmland utilization;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评估

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评估

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评估一、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农村土地利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农村土地资源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村建设用地过多等。

农村土地长期以来受到随意占用、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三、农村土地利用评估的意义农村土地利用评估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农村土地利用评估的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评估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评估、土地质量评估、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评估等。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评估是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面积进行调查统计,以了解资源利用状况。

土地质量评估是对土地肥力、水土保持能力、土壤退化等进行评价。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评估是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

五、农村土地利用评估的方法农村土地利用评估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的信息,从而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各种指标和模型,对土地利用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具体评估结果。

六、农村土地利用评估的实施过程农村土地利用评估一般包括信息收集、数据处理、评估方法选择、评估指标确定、评估模型建立、评估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七、农村土地利用评估的成果应用农村土地利用评估的成果主要用于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等方面。

通过评估成果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村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八、农村土地利用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土地利用评估存在着数据不完备、评估方法不统一、评估结果的科学性等问题。

农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农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第48卷 第6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 .48 N o .6 2012年12月Jo ur nal o f Guang xi N or mal U niv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December ,2012[收稿日期]2012-08-0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D 790005)[作者简介]杨小雄(1967-),男,湖南武冈人,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评价与规划研究。

农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杨小雄1,2,朱晓刚3,赵慧琴1,2(1.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3.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 要]农地社会价值不同构成部分均有各自特点,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是分别评估其社会保障价值和粮食安全保障价值。

将该方法运用于钦州市市辖区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钦州市市辖区耕地资源社会价值高于农地征收补偿现行标准。

这说明现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难以体现农地资源的客观价值,在农地征收中显化农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对于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地;社会价值;评估;钦州市市辖区[中图分类号]F 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2)06-0072-05 农用地是一个自然、生态和社会的复合体,它固有的自然特性、经济特性和人文特性使其不仅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和能源投入,而且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服务。

[1]农地资源的特性使其具有生产功能、社会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

与功能相对应,农地资源的价值应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又可并称为农地资源的外部性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包括社会保障价值和粮食安全保障价值。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农地保护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保护农地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

本文将就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一、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评估1. 农地保护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保护农地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维护食品安全。

农业产值的稳定增长和较好的市场效益是农地保护的直接经济效益。

2. 农地保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地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在农地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利用农地资源,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并且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融合发展。

3. 农地保护对社会就业的积极影响农地保护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空置率,促进了农民的就业稳定和增收。

二、农地保护的社会效益评估1. 农地保护对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农地的保护为农民提供了更稳定的土地资源,使他们有更多的信心和动力维护和发展农业生产。

农地保护可以有效降低土地征用纷争,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2. 农地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农地的保护可以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它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增加农田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3. 农地保护对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村地区的保护农地不仅仅是为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更是为了提高整个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护农地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农地保护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社会效益。

农地的保护不仅能保证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促进农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同时,农地保护还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加强农地保护工作,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评估

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评估

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评估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农业生产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无不展现出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在农村发展的背后,社会公平性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估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发展与社会的公平。

首先,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的评估应综合考虑农田资源、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在农田资源方面,评估应关注土地利用率和农田质量,以确保农民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水平不受限制。

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因此评估应关注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并通过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率。

农民收入是评估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指标,应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并减少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评估应关注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完善程度,确保农村与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差距在缩小。

其次,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评估应考虑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

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评估应关注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医疗差距等,通过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居民享有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福利保障。

同时,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评估应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通过政策扶持和投入,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并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此外,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评估应注重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居民的参与。

农村社会治理是农村发展和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支撑,评估应关注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参与的程度,通过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加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事务的参与度,增加社会公平性。

综上所述,农村发展与社会公平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农业规划方案社会效益评估

农业规划方案社会效益评估

农业规划方案社会效益评估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估是为了确定农业规划方案在社会层面上所带来的影响和价值。

通过评估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可以更好地衡量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农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首先,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估应包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评估。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农业规划方案对粮食生产的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如果规划方案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质量,更好地保障粮食供应,就能够提升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估还应考虑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农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规划方案能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减少农村贫困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评估规划方案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农民收入的提升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改善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乡村经济的贡献。

此外,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估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规划方案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的改变、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在农业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协调。

另外,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估还应考虑农民参与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农业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农民的参与和支持,通过评估规划方案对农民参与意愿和能力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农民权益的保障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同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评估规划方案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综上所述,农业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农地利用社会效益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浅析农地利用社会效益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浅析农地利用社会效益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王静;郝晋珉;李涛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包括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程度.鉴于农地与"三农"问题的特殊关系,农地利用社会效益的核心内容就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反映农地利用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影响.社会效益监测以农户监测为基础进行宏观社会经济调查,以监测信息为基本依据,初步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农民发展3个方面.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王静;郝晋珉;李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4
【相关文献】
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浅析 [J], 侯文倩;黄楚兴
2.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地利用的影响浅析——基于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调查 [J],
赵义;杨庆媛;陈展图;石彦
3.浅析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调查河流水质pH超标的经验和对策 [J], 李玉璞
4.浅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行业资料分析与利用 [J], 刘光辉;周人秀;谢宝发;陈玲;刘金伟;何德俊
5.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J], 王静;郝晋珉;段瑞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管理方案的权益保障与公平环境评估

农村管理方案的权益保障与公平环境评估

农村管理方案的权益保障与公平环境评估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日益缩小,农村管理方案的权益保障和公平环境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管理方案的权益保障和公平环境评估的相关问题。

一、农民权益的保障在农村管理中,我们必须始终把农民的权益放在首位。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要从业者和直接受益者,在农村管理方案中,应给予他们公平的待遇。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土地的稳定使用权。

同时,还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获得更好的收益。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推进农村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应注重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建立健全的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权益的明晰和有序转让。

此外,还应探索农村土地集体经营制度的改革,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

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

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

四、农村产权保护农村产权保护是农村管理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的农村产权保护机制。

政府应加强农村产权的登记与保护工作,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土地租赁和转让的监管,防止非法占地和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

五、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平性评估农村管理方案的公平性评估是确保农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平性进行评估。

从宏观层面来看,应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从微观层面来看,应重视个体农户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合理的收益。

六、农村管理的社会参与在农村管理中,应倡导广泛的社会参与。

政府应加强与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管理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1-31作者简介:苑莉,博士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土地持续利用。

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苑 莉(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 现行农用地价值评估中社会价值偏低,只考虑当代人的价值,对农地资源的代际补偿不足,未全面估算农民失去土地的损失。

本文对农用地社会价值的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代际公平原则的具体内涵及其相应的实现途径,即通过主动的代际补偿方式对农用地社会价值进行充分、全面地体现,并提出了在实践上可具操作性的基于代际公平原则的农用地社会价值的核算方法。

根据上述提出的核算方法,本文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具体核算出基于代际公平原则下的乐至县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代际公平原则下的乐至县农用地社会价值与不通过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相比较,前者为后者的8.352倍。

因此,通过代际公平核算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农用地的社会价值,从而达到农地资源代际共享与均衡发展。

笔者认为在农地评估工作中可尝试运用代际补偿原则,这有利于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农用地社会价值的正确认识,并最终全面实现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代际公平;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 F301.2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1-0135-06do:i 10.3969/j .is sn .1002-2104.2011.01.02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用地则以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形式赋予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大量的农用地被征用征收。

据统计,1987-2004年,全国约有153万公顷土地被征用征收,有3000-5000万农民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

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目前这种事态还在持续。

因此,研究切实可行的农用地征收补偿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传统的农用地的征收补偿测算方法是以被征地的年产值为补偿标准,进而测算出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此方法测算的农用地社会价值偏低,且只考虑了当代人的价值,对农用地资源利用代际补偿不足,未全面估算农民失去土地所带来的损失。

而代际公平原则强调了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配置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分配的问题,因此,从代际公平的原则出发研究农用地的社会价值,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测算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充分体现了当代人的代际伦理道德水平。

当今的文献中,研究者多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研究代际公平理论[1-3],分析了代际公平原则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4],或针对代际公平分析中的代际模型[5-6]和折现率[7]进行研究,少有研究土地代际补偿的具体核算办法。

而本文在综合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部 农用地估价规程 中有关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方法为依据,结合代际公平原则,对农用地社会价值进行了核算,并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计算出代际公平原则下乐至县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旨在探索出一种较为全面反映农用地社会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对农用地价格评估改革有所裨益。

1 农用地社会价值与代际公平原则1.1 农用地社会价值作为城市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高度稀缺资源,农用土地具有多重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因此,要客观准确地评估农用地的价值,不仅要考虑农用地的直接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农地的间接价值。

而农用地的社会价值是其间接价值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土地权益所具有的生活保障功能,因此,农用土地的价值内涵应该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性,农地价值评估中也应对社会价值进行充分核算。

农用地的社会价值是指农用地直接的物质价值转化为社会功能的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提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价值[8]。

1.2 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农用地社会价值体现社会保障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

因此,其价格的衡量应该维护社会稳定,其补偿应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保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1卷 第1期 C H I NA POPUL ATI O N ,RES O URCES A ND ENVI R ON ME NT Vo.l 21 N o .1 2011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可以量化,则可以认为,农民因失去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可以通过我国较完善的社会生活保障加以补偿[9]。

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的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T1006-2003)中,对社会保障价格的定义为:农民失去土地后,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再就业培训等应得到的补偿价值量的核算。

在本文中,将按照规程的规定,对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再就业培训这三项社会保障项目进行核算,以此计算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价值补偿量。

1.3 代际公平原则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1.3.1 农地资源代际公平的内涵代际公平的概念最早由塔尔博特.R佩奇(T.R. Page)在社会选择和分配公平两个基础上提出,它主要涉及当代人和后代之间的福利和资源分配问题。

佩奇提出这样的代际观点:上代人给下代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财富遗产,下代人所获得的财富遗产至少应等于上一代人所继承的。

农地资源的代际公平强调,必须考虑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农地资源公平分配问题,当代人不仅要留下满足他们需要的农地资源,还要保证下代人获得足够其生存与发展的农地数量和质量。

农地资源的分配的代际公平应该包括以下几级内涵:第一级内涵是指农地资源在各代人之间的分配是否公正,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现代人对农地资源的利用是否破坏了后代人发展的基础。

二是现代人对农地资源的投资是否与他们所消耗的农地资源量相匹配,对农地资源的投资包括中低产田的改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整理等。

第二级内涵是现代人对后代人的补偿行为能否实现。

由于理想的状态并不存在,如果耕地资源在当代和后代人之间出现不公平现象,出现耕地资源的数量失衡和功能存量失衡现象,此时当代人应该对后代人进行补偿。

出现数量失衡可以提高科技水平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达到代际公平,而出现绝对失衡就必须通过代际主动的财富来转移或者对后代人进行补偿[1]。

1.3.2 代际公平的实施途径代际财富和福利公平是代际公平的实物表现和水平标准,因此,代际财富和福利的公平能确保代际公平的实现。

为了实现代际财富的均衡,必须要当代人采取主动的财富转移政策,并建立代际财富转移的专项基金制度[5]。

大量的事实证明,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经济社会问题的背后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警告 补偿不足。

实现农地资源的代际财富均衡,建立农地代际补偿机制,可通过农地资源的代际转移和代际之间的动态传递,对后代进行合理补偿,以达到自然资源代际共享与均衡发展。

实际应用时,可通过相邻两代人之间土地资源的动态传递来处理代际公平问题,具体为:通过代际转移保持土地资源的价值量不减少,即前代人不仅将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而且通过科学技术等方式对后代进行合理补偿,以达到自然资源代际共享与均衡发展。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经济学家罗伯特 佩雷拖(Robert B leit)指出,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特别对于那些不可更新资源,使用一点便少一点,应该视其为生产性资产使用,进行折旧和补偿。

针对实践中的农地资源利用的价值代际补偿不足,实现代际补偿的常用方法有:一是建立耕地资源的代际补偿基金;设某项经济活动涉及到农地资源的利用,并且可以估计出对未来造成的损失为Y,而且该损失将在t年后发生,则现代人必须储蓄X补偿基金以补偿后代人的损失,X在数额上应该等于Y/(1+I)t,其中I为贴现率。

二是保持农用地的资本存量。

对于耕地资源而言,就是要保持农用地的总量(包括质量和数量)的不减少[4]。

现实情况下第二种方法并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对农地资源利用的价值补偿采用第一种方法。

因此,本文主要从土地可持续理论中的代际公平原则入手,针对农用地社会价值核算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代际公平原则运用不足的现状,计算农用地的社会代际补偿价值。

计算方法采用上述代际补偿方式中的第一种方式,以此建立在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地社会价值的计算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种具体量化代际公平因素的方法。

1.4 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根据上述代际补偿的计算公式Y=X(1+i)t,需要我们求出当代人的农地社会补偿价格X,贴现率i,以便测算出t个代际年限后的代际补偿价格Y。

农用地社会价值、基于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地社会价值,代际补偿基金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2 农用地社会保障价格的测算笔者采用国土资源部颁发的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图1 农地社会价值、代际公平原则、代际补偿基金关系图F i g.1 T he relati on of soc i a l v al ue o f ag ricu ltura l l and,pr i nciple of i ntergene rationa l equity andi ntergenerationa l compensati on fund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1期T1006-2003)中农用地社会保障价值的核算方法,利用四川省乐至县历年土地征收工作中收集的相关数据,结合该县社会保障价格的实际情况,对农用地社会保障价值进行了评估。

2.1 研究区概况四川省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腹心。

东与遂宁、蓬溪接壤,南与安岳、资阳为邻,西靠简阳,北毗金堂、中江。

全县辖17个建制镇,8个乡,606个村,6466个村民小组,32个城镇街道居委会,全县人口共864272人,其中,农业人口764902人,占总人口数的88.50%,非农业人口99370人,占总人口数的11.50%。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9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值10.56亿元,占总产值的44.02%,第二产业值6.85亿元,占28.55%,第三产业值6.59亿元,占27.47%;粮食总产量28.22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26.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5元。

农作物中以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辣椒为主,园艺作物有果树、桑树等。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生猪出栏数81.16万头,山羊出栏数30.08万头,林业生产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2.2 乐至县农用地社会价值测算根据国土资源部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T1006-2003),采用征地片区区片价格计算方法,根据其区位条件,考虑被征收或征用土地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保障功能,结合农地利用实际,把乐至县由北向南划分为三个区片,北部选取童家镇,中部选取天池镇,南部选取龙溪镇作为区片地价的测算单位。

以这三个征地片区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先以各年龄组为单元测算各年龄组人均社会保障价格,最后得出人均社会保障价格和单位面积社会保障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