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2章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全套教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为什么要学习该门课?★更新对生活中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如同:哲学--辩证方法看事物,事物两面性•对汽油价格波动的认识汽油是家庭汽车消费支出主要部分;价格变化取决于价格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长期趋势:石油-不可再生资源;不再生资源的特征及其最优开采利用规律等。
•对邻居宿舍噪音影响事件的处理方式认识宿舍A:吹笛、看电影;宿舍B:休息、看书学习如何处理?(宿舍管理人员管制或者协商等)理论依据?实质:外部性问题,即宿舍A的吹笛、看电影活动影响了宿舍B的休息和学习,但又不直接承担这种影响造成的成本。
外部性处理办法:直接管制、庇古税、协商等★增加工作中可运用的理论与知识⏹政府吸引投资项目(开发房地产或者建工厂等)的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环境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建成后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企业投标项目-可行性分析(?)⏹对盐城市饮用水中毒事件处理(工业污染问题、水资源利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与环境是稀缺的⏹能源危机(中国、世界范围内的)美国为争夺能源战争中国大量进口能源⏹耕地资源危机:1997到2003年减少1亿亩耕地(18亿亩)⏹水资源危机………(上百个城市缺水!)★资源与环境利用中出现了分配的问题⏹当代人间分配问题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代际间分配问题当代人与当代人的子孙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费★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低效利用与稀缺并存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国家环保局局长潘岳介绍说:中国的能源消耗问题,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19日A7版)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与环境利用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合理利用资源★人们的理性思考★现实的迫切要求★“增长的极限” (米都斯)★“世界无末日” (西蒙)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经济学研究,如产权研究★社会学研究,如权利结构、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的构建,如税费制度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全面)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了解资源与环境利用中基本的问题★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基本的原理★理解资源与环境利用与管理中的政策手段★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与环境利用的影响达到的效果★掌握基本的原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理解政策工具★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思路章节:★绪论:资源概念、分类、特征等★资源的稀缺原理★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管理★可再生资源利用管理★共享资源利用管理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资源概念✂资源分类✂资源特性✂资源与环境一、资源的概念★资源(resources):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公共产品的分类
表2-2 物品的分类
类型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竞争性
①纯公共产品, 如路灯 ②共有资源,如海洋中的鱼
排他性
③自然垄断(俱乐部产 ④私人产品, 如食物 品),如有线电视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具有局部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部门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价
格
•SS 社会供给
P
•PS 部门供给 •P
•P1
•SD 社会需求
•O
•Q
•Q1
•生产量 Q
•图2-2 外部不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n 外部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l 外部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单个企业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导致该企业产出太 少,资源投入不足。而社会其他企业产出过多, 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出现低效率现象。( 图 2-3)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 二章
2020/12/18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第1节 外部性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外部性的内部化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n 外部性的概念
l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部效应 ,源 于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 提出来的“外部经济” 的概念。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l 产品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n 排他技性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产品的性质。 如: 灯塔是公共产品, 但如果灯塔收到信号后才能发光, 就变成了私人产品。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佳构】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概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度
是政治辩论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70年代人们迎战“增长的极限”论战时 最受欢迎的论点
可持续发展一度成为政治目标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 提高,也指每个人或实际消费水平的增加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包含了经济增长,而且还涉 及到其他社会福利的改善或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意识到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 统一,但却忽视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 的作用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从一般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宣称,环境 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普遍服务的功能比起 过去在发展规划中和经济管理中所假定要重要的 多。
在发展中国家经常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退 化之间的贫困陷阱
发展中国家人们也因此意识到保护环境的 重要性:可以避免贫困陷阱的出现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投资,发展
开放贸易 国内对外国 投资的优惠政策
工作岗位,收入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
思想的传播 互联网,人 技术的快速转让
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与社会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Kula, E., (1994),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and Policies”,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UK.
Hartwick, M., J., and Olewiler, N., (1997 ),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 Use”,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U.S.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两个方面介绍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关键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分配的学科。
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所需的具有一定稀缺性的物质和能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源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资源替代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稀缺性是指资源的供给有限而需求无限,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资源替代性是指某种资源可以替代另一种资源来满足相同的需求,因此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需要考虑其替代性。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在资源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效用变化,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成本变化。
机会成本是指利用某种资源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资源。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它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密切相关。
二、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防治,旨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环境成本。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对所有人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如清洁空气和水资源。
环境成本是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如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费用。
在环境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工具,如排污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
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配额限制,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污染减排的经济效益。
环境税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征收的税费,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经济学第二讲: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2.1 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
然而,某种资源的稀缺也会带动其他替代资源行业
的发展
口红效应:1930年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人们发现口红的
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为什么呢?
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 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 带来心理慰藉。
3、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范围、方向和 程度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 从长远看,人们总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发现 新资源和实行资源替代)和发展战略的选择 来克服资源的稀缺,从而推动着经济不断向 前发展。
• 思考题:
•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为各类资源在世界范 围内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更多便利,如何认识这 种背景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束?
• 贸易缓解资源稀缺的瓶颈效益,完善产业结构(产品 贸易、生产要素贸易)
• 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地区间不均衡分布,加剧不公平现 象(低技术、高能源消耗、高污染产业分布在欠发达 地区)
储量(亿t) 94.78 118.10 259.69 407.88 476.87 854.42 913.76
使用年数(储量用量比) 22 22 33 37 30 34 35
物理度量指标:耗竭年限指标(储量用量比)
• 储量用量比:指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
• (1)静态: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1、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 通过储量分析来进行 • 先估计某种资源的现存储量,然后根据现在和未
来的用量水平来推算这种资源可供使用的年限, 借此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 • 物理储量从地质学知识的确定程度、开发的经济 可行性及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考察稀缺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资源经济学 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
麻省理工学院杰·福斯特(Jay Forrester)教 麻省理工学院杰 福斯特(Jay Forrester)教 福斯特 授的发展下, 授的发展下,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 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状况。 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状况。系统动 力学的最显著特点是利用反馈循环来解释 行为。 行为。
+ 模型基本假设: 模型基本假设:
表 2-3 部分资源的耗竭年限 资源 年用量 增长率 6.4 铝 2.6 铬 4.1 煤 1.5 钴 4.6 铜 4.1 金 1.8 铁
储量/用量比(年) 最少 最多 33 49 115 137 118 132 90 132 27 46 6 17 154 -
二、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一)资源产品价格 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有两种, 一种是资源产品价格或实际价格,另一 种是原位资源价格,也叫租金或矿区使 用费。 (二)资源开发费用(开发成本) (三) 租金
2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异同
区别: 区别:资源稀缺由于资源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 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 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源价值存 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 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 而言。 而言。资源短缺则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 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 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 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是一种个别性状。 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是一种个别性状。 联系:一般而言, 联系:一般而言,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之间存 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3 资源稀缺有时间属性(动态性)
地质确定性 已确定的 已显示的
已计量的 已指明的
未发现的 推断的 假设的 推测的
经 济 可 行 性
环境经济学概论
生产与交换
LOGO
1.参加生产的社会成员之间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劳动者的分工协作);生产 前还要有生产资料的交换(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交换)
2. 产品在最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各个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在产品生产 、运输、包 装、保管等过程中的交换;
3.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 随之发展
物质交换) 任务: ① 如何正确地控制和调节环境经济系统 ②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相对平衡 ③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对提升环境质量、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工作指导
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LOGO
微观领域
研究对象:企业,单位及局部区域的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这些微观对象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破坏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
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 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污发达后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
LOGO
代表性的 环境问题 的经济学
研究
里昂 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世界经济结构,把清除 惕夫 污染工业单独列为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托宾与 诺德
豪斯
主张把污染等经济行为从所产生的的社会成本从 GDP扣除
保罗·萨 把福利经济改为经济净福利,结果表明经济福利 缪尔森 的增长慢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峰值及达到峰值的GDP是不一样的 环保与治理的平衡,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一、引言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并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教案旨在为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3. 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资源经济学导论1.1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 资源的分类与特征1.3 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分析1.4 资源配置与效率2. 第二单元:环境经济学导论2.1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2.3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2.4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单元:资源环境价值评估3.1 资源环境价值的概念与分类3.2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工具3.3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案例分析4. 第四单元:资源与环境的市场失灵4.1 外部性与环境损害4.2 公共物品与资源的非竞争性4.3 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5.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5.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5.2 资源环境政策的设计与实施5.3 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论文:学生独立撰写一篇关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问题的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课堂演示:学生小组展示一篇论文或案例分析,以便增加实际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导论》(第三版),作者:XX2. 课件:教师将准备针对每个单元的课件,供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进展100连年以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可是直到环境问题开始要挟人类自身的生存以后,经济学家才真正全面、认真、深切地试探这一问题。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只是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
可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以后的一面镜子。
在1722年的复活节,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温(Roggeveen)乘阿雷纳号船到了一个无名岛屿,成为访问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
复活节岛也因此而得名。
使欧洲人感到震惊的是岛上600余尊高大的石雕像和一个极为掉队野蛮的原始社会,二者形成鲜明对照。
那时岛上大约有3000人,都生活在破烂的芦苇棚或山洞中。
为了生存,岛民之间整日械斗不断,因为食物极度匮乏,人们乃至同类相食。
后来不断有来自欧洲的探险者登上复活节岛,包括闻名的库克船长(1774年)。
1770年,西班牙人占据了复活节岛,可是由于距离遥远,人口稀少,资源匮乏,西班牙对那个地址从未实行真正的殖民统治。
所有的来访者无不为岛上存在的文明遗迹与掉队野蛮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庞大反差而感到困惑。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并以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抵达复活节岛,那时已是全世界大迁移的晚期。
最先的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南亚,公元前1000年抵达汤加岛和萨摩亚岛,公元后约300年东迁到马克萨斯岛,然后分两路进一步迁移。
东南路迁到复活节岛,北路迁到夏威夷。
专栏1-1 得活节岛之谜关于复活节岛600多尊高度超过6m的神秘雕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20世纪初,当考古学家开始研究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历史时,他们一致认为,这些雕像不可能是18世纪贫穷落后的复活节岛显然有过一个文明和发达的历史。
但是谁是这个文明的创造者,却成了一个谜。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着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第二章1.说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答: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应导去实现公众的最后福利;结论: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而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2.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怎样理解P26答: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是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由此可以得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3.说明需求与供给曲线的意义和画法;P26答:左图表达的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数量Q;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P0和Q0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在价格P0和数量Q0处没有存货;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其趋势是市场出清;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会上扬;4.何为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P27答: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5.举例说明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P30答: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供给的普遍性、消费非排他性;6.何为外部性影响分为几种试举例说明;P32答: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时,就表明存在外部性;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事例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这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事例例如上游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农业、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1. 举例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P37答: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321n i m i i i i i X X X X X f F , ,i ≠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 能增加nj X ;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 能减少n j X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2.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41答:不管外部性是货币的还是技术的,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的价格和价值的变化;但是,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技术外部性介入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故比较一个投入向量在有技术外部性和没有技术外部性两种状况下的分配,所有经济成员都会产生差异;相反,货币外部性介入以后,如果所有资源投入像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作为外部性调节手段的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所有经济成员将保持他们原来的效用水平;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化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技术外部性是不会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P43答:图为某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对其燃煤发电量的影响;当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时,n X j 的价格为零,电价为e P ,发电量为e Q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例如要求发电厂支付大气污染物排放费,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e S 左移,到达'e S 的位置,形成'e P 和'e Q ;从国民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因为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e P 和'e Q 都是高效率的;4.什么是产权它与外部性有何联系P46答: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由于物的存在及其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的本质是规定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准则;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哪一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5..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P47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如图所示;在图中,横轴是A 的活动水平,曲线CD 是A 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 是由于A 的活动对B 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 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 的边际效益为零;在CD 与JK 相交的F 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 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 的边际损害所抵消;因此当A 的活动保持在OE 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 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由于任何位于OE 右边的活动,对B 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 的边际效益,因此,B 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科斯均衡是OE, F 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 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 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 表示A 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 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 转为OG,A 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6.假设:某炼油厂是某地区水的主要污染者;汽油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汽油的供给需求函数分别是:供给函数 P=10+需求函数 P=Q 的单位是千桶/天,P 表示每桶油的价格边际外部成本 MEC=,不存在消费的正外部性;求:1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这时的效率均衡度; 2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效率均衡点;答:1⎩⎨⎧-=+=QP Q P 125.042075.010 联立解得,P=12,Q=160 则,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的效率均衡度为P=12,Q=160;2MSC=MPC+MECMPB=MSB所以,MSC=10+ 即,10++= 解得,P=26,Q=128则,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效率均衡度为P=26,Q=128----------第四章1.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都包含哪些方面P54答: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2.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认识方面的代表学说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P51 答:1绝对稀缺论语相对稀缺论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强调,甚至忽视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人口实施控制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2约翰·穆德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想穆德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不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穆德还提出了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这是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3.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P52答:1资源绝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2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性稀缺,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4.历次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了解----------第五章1.作图说明高效率的生产过程过程;答:在矩形内有无数条代表W和C的等产量线,向右上角移动时,C的产量增加而W的产量减少,向左下角移动时,W的产量增加而C得产量减少;矩形内任意一点P可表示为资源的一种配置状况和产出情况;但是P点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有当P点恰好是W等产量线和C等产量线的切点时,才能得到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最高的产出量,也就是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由于矩形内有无数条W和C的等产量线,这些等产量线总是两两相切,因而必然产生无数个切点,连接位于矩形之内的所有切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从O W至O C的曲线,此即生产契约曲线或称高效率生产线;2.效用边界线是如何得到的P63答:高效率生产可能性在线有无穷多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而都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消费契约曲线,在效用空间把它表示出来,又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效用可能性线;故对应于生产可能性线可以得到无数多条效用可能性线,如图,将这些效用可能性线位于最外侧的部分连接起来,就得到效用边界线;即图中加粗的部分;3.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是什么P64答:设有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 n;式中U1,U2,…,U n表示个人1,2,3的效用水平;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点;因为效用边界在线只有该店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以其在全部帕累托最优点中是最理想的;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1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充分条件是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4.比较说明效率与最优的区别;P69答:一效率与最优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效率评价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而最优标准却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二站在社会的角度,效率与最优也是有区别的;效率是指由效用边界线所确定的效用最大化的区间,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资源配置组合都是有效率的;而最优则是既满足效率又满足公平的效用边界在线的一个点;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5.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P70答:最优与可持续发展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还包括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第六章1.科斯关于外部性的问题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74答:其一,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要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其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产值最大化;但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即如果不存在这种界定,就不会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2.作图说明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P76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在左图中,MPC和MSC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MPR和MSR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按照MPC=MP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为Q2;当该厂商的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时,如果污染所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MXC不需要他本人承担,则厂商仍会把产量确定为Q2,但由于厂商的污染行为导致了边际外部成本MXC,从而使边际社会成本由MPC移至MSC;此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应按照MSC=MS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应为Q1;可见,由于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2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1严重偏离,从而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因此,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生态林的建设则是环境问题中正外部性的典型;在右图中,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MPR低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此时,投资者按照MPR=MP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Q1,而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的产量MSR=MSC决定的Q2,很明显生态林建设等保护环境的投资行为,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供给严重不足;3.关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和科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P73答:庇古认为,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消除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然后讨论什么样的产权才最有效率;4.产权交易是否能实现环境资源合理定价P85答:刚刚进入市场的稀缺资源的初始产权结构往往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其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但由于产权的可交易性,则可实现博弈均衡;资源合理定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权交易,通过产权合约的自由选择;只有通过产权交易,在重复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才能获取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才能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对产权合约进行纠正,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产权主体对不同产权合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不断选择中被不断纠正,在重复多次的产权交易中逐渐向其相对价格靠近;因此,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第七章1.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什么答:2.什么是最优环境管理政策答:3.什么是循环经济答:4.循环经济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为各类资源在 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臵提供了更多便利, 如何认识这种背景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和约束?(加剧还是减缓?)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3. 环境恶化及其原因
环境恶化的表现
无处不在:温光水热气;山水田林路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
跨国界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垃圾、有毒废弃物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问题与思考3-1
如何理解贫困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 如何解除其中的不良因果关系? 资源利用中的代际公平 如何判断,如何实现?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代际公平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代内公平
在发展中国家经常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退 化之间的贫困陷阱 发展中国家人们也因此意识到保护环境的 重要性:可以避免贫困陷阱的出现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投资,发展 开放贸易 国内对外国 投资的优惠政策
问题:贫富不均严重等社会矛盾加剧 经济发展: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 经济发展包括: 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 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的改善 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各种功能之间存在存在一定的协调与冲 突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环境服务的替代
资源基础的替代 废物沉淀—循环替代 舒适性基地—人造景观、虚拟景观 生命支撑功能—有限替代,太空站?
替代的有限性、替代影响的不可 预见性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2. 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于20世纪70年 代,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强调经济与环 境必须协调发展,但仅局限于科学家范围内。 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CUN) 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发表的《世界自 然资源保护大纲》,最早在国际文件中提出可持 续发展
资源稀缺的概念பைடு நூலகம்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的在经济上 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
源的一种状态。
标志:
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价格又受到人为的干预,价格信号失真.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个别资源稀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 颈‛——木桶效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从自然属性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 和更新能力‛。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从社会属性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 承载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强 调社会公平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从经济属性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 所提供的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 加到最大限度‛ 鼓励经济增长,而非制约经济增 长。 从科技属性定义:‚建立减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 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 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密闭式’ 工艺方法,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再利用,循环,再 思考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主要内容介绍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传统)
要素市场 货币 生产要素
家庭 产 品 货币
厂商
产品市场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对于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产 生影响。
由于各种资源的程度不一或在结构的特 点或不平衡性形成资源约束。
污水效应污水效应、口红效应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新的综合发展框架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代内公平intra-generational equity 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代内公平
保持不变的自然资本存量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一 代人的公平 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特别的重要 (因为这些国家的居民依赖于从自然资源开发中获 取能源、原材料、出口等收入;越是强调保护环境 就意味着会使穷人的开支增加,如穷人通过砍柴获 取能源取暖、煮饭,捕杀野生动物以获取蛋白质)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本之间替代 程度的强弱分:
强可持续性:很弱的替代性 弱可持续性:有很强的替代性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强调提升资源环境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基于两点理由: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于20世纪70年 代,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的发表。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国家首脑会议
1.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新)
经济系统
产出 投入 厂 商
家 庭
资源、环境大系统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环境所提供的服务
资源基础--提供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废物沉淀—化石燃烧后的废弃物 舒适性基地—休闲娱乐资源 生命支撑功能—提供温光水热气等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主要参考书目
Kula, E., (1994),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and Policies‖,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UK. Hartwick, M., J., and Olewiler, N., (1997 ),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 Use‖,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U.S.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从一般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宣称,环境 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普遍服务的功能比起 过去在发展规划中和经济管理中所假定要重要的 多。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 对生活质量的直接/间接的贡献 作为投入提供的直接贡献 通过环境部门对实际收入的直接贡献 对维持生命系统的整体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 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2002年8月南非约翰斯尔伯格环境与发展峰会— —第2次国家首脑会议。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
《我们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联合国环境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满 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 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括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涉及国内和国际合作和均等。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代内公平
发达国家保护环境在实现公平方面表现的并不明 显.
富人对优美的环境有更高的需求收入弹性. 富人能够强迫穷人为高于穷人所希望得到的更多的环境 政策而化钱 (因为富人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概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 度是政治辩论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70年代人们迎战‚增长的极限‛论战 时最受欢迎的论点 可持续发展一度成为政治目标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 的提高,也指每个人或实际消费水平的增加
环境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