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类必须尊重并适应这些规律。
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根本任务。
科学发展观鼓励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低碳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旨在指导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
因此,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指要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创新。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发展、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建设和谐社会。
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发展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发展特征2007年09月06日08:37:42 来源:学习时报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共同发展及和平发展。
特征之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规律性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走城乡及地区差距趋于缩小、经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互促的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一发展特征可从五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注重客观规律,二是注重人本特性,三是注重全面提升,四是注重协调互动,五是注重持久永续。
特征之二——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阐述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引领我国和谐发展之路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促进和谐发展。
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保持人的发展与自然演进的永久和谐。
特征之三——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就是持续推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科技带动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体制创新是推动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
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使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引擎。
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要继续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技术提升的互促共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全面协调。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避免单一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发展模式。
三、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创新驱动。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注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
五、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注重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富裕。
六、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和谐为目标,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创新思维的成果。
因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和提升。
而创新的理论,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和把握。
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领会它的创新性,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创新观念,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们党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在对时代主题和历史潮流的分析判断上,由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拓展为“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布局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加快发展拓展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由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和谐社会是指在民主、法治、公正、诚信、友爱、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人民自觉地发展自己、尊重他人、保护环境、重视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状态和目标。
科学发展观则是指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地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全面发展的发展思想和战略。
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思想和战略。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而非片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经济增长与环保、公正与效率、自由与平等等诸多复杂的关系中,我们要既要追求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更要尽可能地使它们之间相互协调,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平衡和谐。
其次,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于为人民谋福利,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在推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教育、文化、卫生、居住等多种民生事业,让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有所提升。
第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否则社会成就和文明进程都将是短暂的。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护好地球家园,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现象。
第四,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强调政府作用的转换。
传统的政府职能主要是提供服务和管理,而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中政府更多地被看作是协调者和推进者。
政府要发挥好职能,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市民提供保障和服务。
最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文明的建设。
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注重经济上的成就和技术性的进步,还要注重文化、伦理和道德的提升。
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首要理念和指导思想。
关于科学的励志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科学的励志演讲稿。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传递一个信念: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攀科学高峰,就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一、科学的魅力1. 科学改变世界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
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
科学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科学的力量无处不在。
正是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 科学激发创造力科学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在科学的道路上,无数科学家们勇攀高峰,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伟大的科学成果,都源于科学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正是科学,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3. 科学铸就辉煌科学的发展,铸就了人类的辉煌。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航天、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领域,我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离不开我国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正是科学,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的追求1. 勇攀科学高峰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要勇攀高峰,不断突破。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勇攀科学高峰。
2.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们共同追求的品质。
这种精神包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我们要树立科学精神,将科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 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激发创新意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探索未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科学的未来1. 科学将引领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快捷,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推动科学的进步。
因此,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之举。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基本理念,以加强科学教育和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为根本任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实现个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因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有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能做到有长远眼光地看待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要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
2023年,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竞争会更加激烈,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科学领域发展中来,推动科学的进步。
同时,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关注科学的发展,了解科技的前沿动态,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等方式来宣传科学发展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学领域中来。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不仅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同时呼吁大家注重科技创新,从而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但是也避免出现盲目追求科技进步,忽视科技创新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关于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事情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才能使科技领域面貌焕然一新,突破科技的瓶颈,推动文明的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统一。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也就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政治不民主,文化领域落后,社会矛盾尖锐,环境恶化的社会,无法称之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强调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多个方面的协调推进。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只有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权益保障充分的社会体系,消除贫困、贫困落后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公平。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仅有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立足于人民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与信仰对话-科学发展新成就,促进人文新和谐
与信仰对话科学发展新成就,促进人文新和谐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树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我们知道党的纲领就是党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就是党的信仰;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纲建设的历程,就是对信仰的不断充实;党的未来就是党建的美好蓝图,就是对信仰的忠贞不懈。
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建信仰,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这既鉴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审时度势,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指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而我们这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信仰最迷茫的一代人。
我们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所经历过的生长条件比我们以前的任何时期的先辈所经历的都优越,于是,生活安乐的我们丧失了信仰,最终迷茫在人生的道路上。
解放前,我们的先人把新中国的诞生做为人生的不懈信仰,所以他们可以在血泊中微笑和歌唱;解放后,文革中虚假的提早进入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度统治了人民的信仰空间,使中国人可以一边饿肚子一边等待和遥想共产主义的美好。
而现在,随着国家建设的主题和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上,政治和思想学习被冷落在一边的角落,我们这代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日趋弱化,丧失了应有的精神支柱,最后导致了人生的理想的丧失。
因此,大学生信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时,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激发大学生信仰的需要,提高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要注意信仰教育的层次性、顺序性,把思想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到信仰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注重信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信仰教育合力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信仰教育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的尊严、权利和利益的平衡。
2.科学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应该以科学为指导,不断创新、改革。
3.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坚持整体观念,避免片面性、单一性。
4.保持稳定:追求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思路,保持经济发展的平稳和社会稳定的有序。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争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6.公开透明:发展应当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进行,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7.民主参与:要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决策科学、公正、民主。
8.发展有限:发展必须有限度,不能无止境地追求发展,忽略人民的福祉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科学引领 和谐发展 -讲稿
心存感恩方能生活快乐
☆教育思想是校长管理学校的灵魂
☆将学校的教育思想转化成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条,成 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动的理论依据 ☆许市中学办学主张:
办学思想: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服务 办学宗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和谐发展 课改理念: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①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五)开放式课堂解决了七大难点
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冲突 解决了学生个别发展与全体发展的冲突 解决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 解决了师资不足等阻碍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局 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解决了知识和能力结合的难点
(一)开放课堂的前提是更新观念
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的变
(四)培训学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标准、方法、爱心、恒心、信心 新生培训和长期培训
(五)课堂评价标准的落实是有效保障 (六)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拐杖
导学案设计要求:学情调查、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预测重难点、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导学案设计标准: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目标 可操作化 导学案使用建议:前置预习、落实抽查、脱稿展示、整理成册
教师工作态度与责任
四、学会感恩 感恩亲情 血浓于水骨肉情深 付出真爱才会收获幸福 感恩友情 好汉全靠朋友帮扶 师恩难忘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爱情永驻 最暧人心的是爱情 感恩学校 是你给我就业机会 感恩同事 同舟共济共度风雨 感恩贫穷 贫穷磨砺个人意志 感恩对手 对手让自已更强大 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一颗感恩的心 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个人,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坎坷和挫折,就一定会收获 快乐、幸福的人生。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综 合素养和环境意识等。 更新观念:人才培养观、教师观、教学观 转变方式:学校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重建制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评价制度 转变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实践,可以提高产业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创新可以引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使社会经济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科学进步。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不断挑战现有知识的边界,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的进步可以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社会的智慧和智力水平。
再次,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
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思维和观念,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意的丰富性。
通过艺术、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创新,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素养。
最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创新可以改变社会现象和结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提高社会的公平公正性。
通过创新实践,可以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共赢。
总之,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
和谐等多个维度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提供不竭的能量和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它要求我们从经济增长和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实现科学发展。
推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使社会变得更加科学,提高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在科技方面进行深刻反思,时刻保持警惕,积极开拓新领域,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科学发展。
二、实施科学发展需要加强社会科学的指导。
科学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指导,要加强社会科学的指导,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和引导to社会各领域在开展活动时,特别是在进行规划决策时,都要有科学的原则,有科学的方法,有科学的结果。
加强社会科学的指导,也要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承和科技文化的传承,加强科学素养教育,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科学发展观,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实施科学发展应该把保护资源放在重要位置。
实现科学发展,要把保护资源放在重要位置,既要从现有的资源中发掘最大效益,又要强调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保护资源,首先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完善和落实资源保护制度;其次要加强能源开发与消耗之间的衡量;再次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资源枯竭和污染的措施;最后要推进节约资源文化的弘扬。
四、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加强法治建设。
科学发展需要法治的支撑,要加强国家法治建设,完善政府职能,以便为实现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加强司法监督,有效遏制和打击剥夺公民合法权利行为,有效规范政府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上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通过加强创新,强化社会科学指导,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加强法治建设,充分发挥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加和谐、科学、充满活力。
这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福祉,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早日实现科学发展。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随着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方面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而科学技术发展对和谐社会
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社会的改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
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例如,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它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民的
综合素质,对社会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其次,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
善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掌握更完整
的客观知识,促进社会的解放思想和精神文明,从而使社会的文化水平得
到更大提高。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
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社会的安全能力,例如,科学技术可
以提高社会的监督能力,增强社会治理的能力,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实现
社会的安全保障。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核心理念。
这些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创新指的是在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造知识,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创新,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协调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另一个核心。
协调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色发展指的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开放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开放发展指的是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开放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开放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
共享发展指的是通过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共享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共享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内涵和要求,都与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相吻合。
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和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开创供水事业新局面一、概况阳江市自来水公司创建于1969年6月,经过42年的积淀和发展,在上级领导的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自来水前题后继的不懈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了一家集自来水生产、销售、服务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国有中型供水企业,现有自来水厂一认,加压站三座的供水能力为26万立方米,供水区域达50平方公里,主供水管网总长>10公里,供水善及率达100%,供水服务人口达50万,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修漏及时率达%,企业在生产经营,供水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得“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阳江市“文明单位”,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阳江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企业生产经营近几年,公司紧紧围绕供水现代化建设这一主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供水发展全局、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发展。
完成供水26773万吨,年均增长%;实现售水20340万吨,年均增长%;上缴税收2848万元,年均增长%;年均减亏396万元,减亏%;企业负债总额22782万元,增加9842万元。
五年新增固定资产14546万元,企业累计固定资产原值达到41120万元,固定资产继续保值增值。
五年来投入供水设施建设、管网改造、更新改造以及信息化建设资金21012万元,分别如下:1、投资7600万元,建设漠江水厂三期工程,市区供水能力由16万吨提升到26万元,提升%,保障了我市“十一五”时期城市用水安全。
2、投资9945万元,建设主供水管道70公里,主要有:海陵大堤供水工程、银岭工业园供水工程、福冈工业园供水工程、创业路供水工程、市第一职业中学供水工程、高新区临港工业园供水工程、广青项目供水工程、城南新区供水工程、核电供水工程等,基本保障了区域供水服务全履盖。
3、投入850万元,改造旧城区、低压区管网约16公里,市区供水服务水压明显改善。
4、投入1177万元,更新改造水厂配电设施、机械设备,完成供电双回路建设、中心化验改造及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安全供水能力。
5、投入1440万元,收购白沙镇水厂,逐步推进城镇供水一体化。
6、累计完成修漏26000次处,修漏及时率达到98%,以实际行动实践了服务承诺。
三、加快改革进程,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1、精简机构和人员。
严格根据供水生产经营及服务工程实际需要,设置职能部门,由原来11个部门5个子分公司精简为7个部门4个子分公司,设置部门正职11个、副职20个,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竞争上岗。
建立以债效管理为核心的人事薪酬制度,严格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岗位、以岗定人、以岗定酬,下岗培训和裁减富余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2、全面实际制度化管理。
以目标管理为中心,重新制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制度管理,提高执行力度。
3、开源节流,提高经营效益。
以做强企业、做活做大经济为目标,利用企业给排水资质及人才优势,拓展增值业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开拓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加强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根据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加强对员工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6、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制、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强化事故应急抢险培训及演练,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确保安全供水。
四、以廉治企,塑造新形象1、以党风廉政建设切入,根据不同时期党建工作要求,扎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业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民主制度建设,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企业科学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不断推进领导班子建设。
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决策的领导机制,党委成员班子成员讲团结、顾大局、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干事创业的领导集体。
3、扎实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转变机关作风,提搞机关效能”、“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创先争优”、“深入开展整顿机关作风”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事业感、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为供水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五、开源节流、增收节支1、增收方面:一是抓好主业,确保安全优质供水,着力改善潜在用水区域的供水能力(高新区、海陵岛),保证供水平稳增长;二是抓好副业(第三产业),规范工程管理,减少工程流失。
重点抓好新报装表前工程、管网改造和维护工程,积极参与工程招投标,积极承接小区表后工程、二次供水及水池维护项目等,努力增加三产收入。
2、节支方面:一是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严禁铺张浪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杜绝各种漏洞;三是加强成本核算,推行预算管理,控制经营成本,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管理费用。
3、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抛弃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向管理要效益。
重点抓好两个环节的管理:一是抓好节能降耗,将产销差率降至合理水平。
包括加在管网改造力度,加强水表和计量管理、测漏及维护、稽查、监抄大口径水表、排查大用水户暗管偷水、消防环节绿化用水管理等。
二是抓好物资集中采购,大宗物资公开招标,加强库存管理。
六、全方位提升供水服务水平自来水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全方位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水质监控。
通过全市将个人工水质监测点,30个在线水质监测点全面监控全市供水水质状况,在15个重点地段设置水质情况在线实时显示屏,二是加强水压监控。
在全市水厂、供水管网上设置得测压点共20处,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通过及时分析各监测点的数据,合理控制和调度水厂供水,使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更加均衡。
三是加大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的评估与改造力度。
对全市供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分类分级改造计划,重点对影响水质、水压的风险管段加快更新改造,逐步降低供水管网安全运行风险。
四是实施供水服务精细化管理。
对供水服务区域实行“分区、分片、分单元”的管理模式,广泛开展供水服务进社区活动,与街道、社区共同召开用水服务沟通会,面对面地向居民业主宣传供水法律法规、用水常识和节水知识等,现场指导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依法规地解决共用用水设施问题。
秉承“优质供水、至诚服务”的企业宗旨,以市民满意为工作目标,以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努力把公司建成文明之窗。
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潜在和深远的推动作用,能够逐步更新职工的观念,规范职工的行为,有效地改变和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
开展深化五种“水精神”活动,即“水滴石穿的敬业精神,水流不息的进取精神、水乳交融的团队精神、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水清如镜的诚信精神”。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只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更好地凝聚、激励、引导职工,用强势的企业文化来进一步树立品牌、赢得市场,企业才能立足市场而不败。
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企业宗旨:发展供水事业,增强企业实力,满足社会需求。
2、企业精神:优质供水,至诚服务。
3、企业精神核心内容:发扬水滴石穿的敬业精神;发扬水流不息的进取精神;发扬水乳交融的团队精神;发扬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发扬水清如镜的诚信精神。
4、企业价值观:水质——我的生命;服务——我的承诺;效益——我的追求;创新——八、企业目标根据《阳江市总体战略规划》的内容,阳江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未来5年,阳江市自来水公司的企业目标将围绕“改革为动力,建设为基本,发展为要务”这一主线,使企业从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服务管理为中心,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满足供水服务压力;提高供水的覆盖范围;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质量;优化成本。
提高水质:提高水质检测水平、改善水源状况、强化水厂管理、研究与应用深度处理工艺、改善管网水质等手段,达到国家二类水司水质标准水平。
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高于%;出厂水浊度≤,水源水质较好的水厂≤。
保证供水:结合《阳江市城市规划》的内容,新敷设管网等措施,解决目前缺水地区的用水,将3—5年难于实现供水的区域列为创造条件发展区,努力提高供水的覆盖范围;合理安排管网改造,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满足供水服务压力。
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网格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用5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期工程,在整个生产管理流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成各业务应用系统集成的、统一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质量。
优化成本目标:在保证供水水质及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水厂工艺及生产运行,优化调配管网运行及调度,使供水生产成本最经济合理。
今后五年,是我市供水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高峰期,也是我公司二次艰难创业期和加快供水发展的机遇期。
发展目标是:日供水能力达到36万吨,供水能力提升38%;供水管网建设基本配套完善;固定资产翻一番;城镇供水基本达到一体化;区域供水服务全履盖;经营基本盈亏持平;负债率开始下降;企业管理能力、供水服务水平显着提升;企业建设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用三年时间建设成为与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现代化供水企业。
“上善若水”。
阳江市供水事业起源于水,阳江市自来水公司的发展得道于水,相信阳江市自来水公司的未来必须将如江河奔流,汇纳百川,生生不息。
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