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朗读

作者:王小琴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7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个年级都需要加强朗读在阅读教育中的重视。”由此可以看出,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基本功,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朗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能力之一,朗读能够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朗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陶冶情操。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科学朗读。

新课改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教学课堂中师生间的地位平衡,因此,我们常常说现在的课堂主要依赖于学生,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可以预见到肯定不会很好。这话虽然不假,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就无法发挥出重要作用。相反,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偏小、他们很难有足够的自制力,如果对其放任,不仅教学效果不好,甚至会助长其懒惰的情绪。而语文阅读课堂讲究的是对文本正确的理解,如果确少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势必会产生很多错误的思想与看法。由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把握分寸,在必要时对学生们做出正确地引导。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泛读的形式来指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完成朗读训练。在泛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深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对于课文拥有一个较为全面充分的了解。通过观察,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具有丰富感情含义的课文讲解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在《生命.生命》这一课当中,由于文章感情太过炽烈,如果单由学生们自行掌握朗读力度,很难实现对文章那种荡气回肠的气势做出充分地诠释。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贩毒让学生们切实体验到最为恰当的情感投入,从而准确了解文章内涵,并掌握相关技巧与知识。当然,教师在做出引导之时,需要注意不可让泛读而取代了学生朗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朗读兴趣,在朗读中找到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小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引导他们进入角色。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问:你们见过昆虫世界的建筑大师吗?你们想知道这位建筑大师是怎样建筑豪华住宅的吗?学生一听,自然很感兴趣了,就有了读下去的兴趣。

三、加强方法指导,引导多种形式的朗读。

1、加强范读。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惊喜等着我们去揭开,学生都是抱着期待的心情走进每一课的学习。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先范读课文,小学生的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能从教师的示范读中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比如: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语气、表情的变化等,又能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使学生从老师点点滴滴的言传身中教深刻地感受到朗读是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艺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齐读。齐读课文要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都大胆地、洪亮地读出声音来。也可以分男女齐读、小班齐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读,老师要认真倾听,为了是学生读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纠正错字或语气等,使学生能从齐读训练中提升朗读能力,掌握朗读技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还能带动那些后进生的朗读热情,使他们在优生的带动下开口读书,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3、默读。默读的作用不可忽视,默读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新课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通过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深入地精读感悟课文打下基础。默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是阅读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默读后提问质疑,这是一种很有效果也很重要的方式。

4、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内容较多的课文较适合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我班学生也特别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能展现学生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展现学生是否进入课文内容情境,考验学生对人物心理和语气的把控能力。小学生喜欢表现,都想把自己扮演的角色读地最好,那样,学生就会专心去揣摩,认真体会每个角色的表情、语气、心理等。学生在朗读中就更能读出感情来,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4]。这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对于文本阅读的理解角度与理解深度都不一样,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只遵循教材或者工具书中那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更为多样而独特的认知视角。小学时期正属于创新思维较为丰富的阶段,这个时候教师更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思考,并在朗读当中所体现出来。实际上,很多课堂当中一方面朗读形式的单一化程度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紧张而使得学生们没有时间思考如何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转化为朗讀技巧的把控。在诸多限制之下,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根本无法实现。

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朗读中找到自信。

提升学生自信的途径有很多种,我认为在朗读中也可以让学生变得自信、大方,而且简单有实效。因为朗读是我们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觉得比较容易的一件事,这可以从课堂上的举手率看出。学生总是希望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对学生而言,老师的一句表扬会让他们自信满满,充满学习的动力。我在上每一篇课文时,都会抽几个学生读课文,一人读一部分,往往抽四到六个学生上台朗读,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朗读环节,因为这是他们展示自己朗读水平的很好的机会,而且根据读的效果,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评价给予不同的加分,读的流利、通顺、停顿恰当、有感情的加两分,只要参与朗读都至少都能加一分以资鼓励。

变被动读为主动去读,把枯燥的朗读变成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学生爱上朗读是一门艺术,对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位一线语文教师都必须要重视的,并要长期坚持训练下去的,而且方法要不断摸索,形式要不断创新,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找到“自信”,在读中茁壮成长、乐学成才。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常青树,有着永不凋零的魅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随着语文新课标理念的全面实施,“以读为本”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很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加强朗读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读、爱读,在朗读中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