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零价铁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其中,铬(Cr)是常见的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其以六价态(Cr(Ⅵ))存在时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是针对Cr(Ⅵ)的去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和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在废水处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效果及机制。

二、改性纳米零价铁的制备与性质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纳米零价铁进行表面改性得到的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本研究所用的改性纳米零价铁通过特定的化学方法制备,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活性基团,有利于与Cr(Ⅵ)发生还原反应。

三、奥奈达希瓦氏菌的特性及其在重金属去除中的作用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细菌,能够通过细胞呼吸过程将Cr(Ⅵ)还原为Cr(Ⅲ)。

此外,该菌还能促进电子的传递,增强MNZVI与Cr(Ⅵ)之间的反应。

因此,将奥奈达希瓦氏菌引入到MNZVI去除Cr(Ⅵ)的体系中,有望提高废水中Cr(Ⅵ)的去除效率。

四、协同去除实验及结果分析本实验采用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

首先,将MNZVI与S. oneidensis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含Cr(Ⅵ)的废水中。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废水中Cr(Ⅵ)的浓度,分析MNZVI与S. oneidensis对Cr(Ⅵ)的去除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协同作用下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NZVI或S. oneidensis。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铬(Cr)作为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尤其以其六价形态(Cr(Ⅵ))具有极高的毒性和环境危害性,在废水中普遍存在。

Cr(Ⅵ)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是针对Cr(Ⅵ)的去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和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因其在废水处理中的良好性能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将探讨这两种技术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效果及机制。

二、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的概述1. 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改性纳米零价铁是一种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纳米材料,能够通过还原反应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其改性过程可提高表面活性,增强与污染物的反应能力。

2. 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奥奈达希瓦氏菌是一种具有生物修复能力的细菌,能够通过生物还原作用去除重金属。

此外,该菌种还能促进电子在固相与液相之间的传递,提高电子利用效率。

三、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Cr(Ⅵ)的实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进行协同处理,以模拟废水中的Cr(Ⅵ)为研究对象。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pH 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观察两种材料对Cr(Ⅵ)的去除效果。

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反应过程中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在协同作用下能够显著提高对Cr(Ⅵ)的去除效果。

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两种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高效、快速的Cr(Ⅵ)去除。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铬(Cr)作为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六价态(Cr(Ⅵ))因其高毒性和高迁移性而备受关注。

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r(Ⅵ)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

传统方法如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往往存在处理效率低、成本高或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和微生物协同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的协同作用,探讨其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机理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材料与试剂实验所使用的改性纳米零价铁由特定方法制备,奥奈达希瓦氏菌购自微生物菌种库。

实验所用药品及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将M-nZVI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分别或同时加入反应器中,对含Cr(Ⅵ)废水进行处理。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pH值、反应时间、M-nZVI与奥奈达希瓦氏菌的比例等),观察Cr(Ⅵ)的去除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M-nZVI与奥奈达希瓦氏菌的单独处理效果实验结果显示,M-nZVI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均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r(Ⅵ)。

其中,M-nZVI通过还原作用将Cr(Ⅵ)转化为Cr(Ⅲ),进而形成沉淀去除;而奥奈达希瓦氏菌则通过生物还原作用将Cr(Ⅵ)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态,并进一步转化为细胞成分。

2. M-nZVI与奥奈达希瓦氏菌的协同作用当M-nZVI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同时存在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Cr(Ⅵ)的去除效率。

通过分析发现,M-nZVI提供的电子有助于奥奈达希瓦氏菌的生长和代谢,而奥奈达希瓦氏菌的生物还原作用则能加速M-nZVI表面的电子传递过程,从而促进Cr(Ⅵ)的还原。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重金属Cr在生产铬盐、皮革印染等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其加工过程产生的含铬废气、废水和废渣都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治理Cr对土壤的污染属于典型的环境修复工作范围。

由于形态不同,Cr的毒性差异很大,尤其是Cr(Ⅵ)对人体有致癌致畸作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而低剂量的Cr(Ⅲ)是无毒害的。

如何将Cr(Ⅵ)转化为Cr(Ⅲ)以降低其毒性,以及如何从土壤中去除Cr (Ⅵ)与Cr(Ⅲ),是修复土壤Cr污染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的众多化学手段中,还原法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

鉴于纳米零价铁(nZⅥ)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以及良好的吸附能力,若能将其输送至需修复的目标位置,便可有效还原Cr(Ⅵ)为Cr(Ⅲ),这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土壤修复技术。

然而,影响nZⅥ修复Cr污染土壤的因素较多,传统研究采用的实验室条件与实际现场存在很大差距,且作用形式单一。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解决上述问题,为该技术早日进入工程化阶段提供科学帮助。

本工作在对nZⅥ进行稳定化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土样体系、动态小型土柱体系和模拟现场体系(动态大型土柱)等三种体系,研究了nZⅥ对Cr(Ⅵ)的去除效果,以及相关的转化机理。

实验选用了山地土壤、河滩土壤、农田土壤和煤矿矿区土壤四种现场土壤进行了Cr(Ⅵ)污染的修复研究。

通过系统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结论:(1)采用复合稳定体系增强nZⅥ在反应过程中的分散性及稳定性。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菌群((氧化亚铁硫杆菌(T.f)+氧化硫硫杆菌(T.t))构建复合稳定体系。

CMC与AA共同承担输送与稳定nZⅥ微粒的作用,AA用于延缓CMC水解,菌群在辅助稳定化之外,能够促进Cr(Ⅲ)与Cr(Ⅵ)溶解洗出。

(2)探索得到静态土壤实验中nZⅥ去除Cr(Ⅵ)的最佳运行条件。

投加稳定剂CMC/AA/菌群和nZ Ⅵ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g/L和0.06g/L;适宜的温度为35℃、土壤体系的初始pH为4。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范文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范文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纳米零价铁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了纳米零价铁与Cr(Ⅵ)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土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体系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Cr(Ⅵ),并对其转化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铬(Cr)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Cr (Ⅵ)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较大的危害。

纳米零价铁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及其转化机理。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纳米零价铁与土壤中Cr(Ⅵ)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反应前后土壤中Cr(Ⅵ)的浓度变化,研究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效果。

同时,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观察纳米零价铁的形态变化及与Cr(Ⅵ)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结果与讨论1. 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零价铁体系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Cr (Ⅵ)。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土壤中Cr(Ⅵ)的浓度逐渐降低,去除效率显著提高。

这表明纳米零价铁与Cr(Ⅵ)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将Cr(Ⅵ)还原为较低毒性的Cr(Ⅲ)或以其他形式从土壤中移除。

2. 滤出特性纳米零价铁在反应过程中,能够通过吸附、团聚等方式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滤出。

实验发现,纳米零价铁体系的滤出特性与土壤类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适当的条件下,纳米零价铁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滤出效率。

3. 转化机理纳米零价铁与Cr(Ⅵ)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还原反应和吸附作用。

在反应过程中,纳米零价铁将Cr(Ⅵ)还原为Cr (Ⅲ),同时自身被氧化为Fe(Ⅱ)或Fe(Ⅲ)。

此外,纳米零价铁还通过吸附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固定在颗粒表面,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第38卷㊀第11期2020年11月环㊀境㊀工㊀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Vol.38㊀No.11Nov.㊀2020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黄开友1㊀申英杰1㊀王晓岩1∗㊀王兴润2㊀苑文仪3㊀张承龙3㊀白建峰3㊀王景伟3(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上海201209;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上海201209)摘要:近年来,纳米零价铁颗粒(nZVI )应用于Cr (Ⅵ)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备受关注㊂生物炭负载型纳米零价铁(nZVI@BC )作为纳米零价铁改性技术之一,具有低成本㊁易制备和修复效果优越等优点,但此技术应用于Cr (Ⅵ)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研究尚不多㊂生物炭(BC )主要通过植物秸秆热解生成,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BC )则通过生物炭与纳米零价铁在热解-液相还原法或一步热解法合成㊂制备的nZVI@BC 能够有效解决纳米零价铁团聚和钝化等缺点,显著提高纳米零价铁(nZVI )利用率㊂综述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BC )应用于修复Cr (Ⅵ)污染土壤反应机理和研究进展,总结出提升该材料性能的途径有:通过调整BC 热解条件和改性BC 以提升BC 性能;适当的质量比(BC /nZVI );使用聚乙二醇(PEG )㊁羧甲基纤维素(CMC )㊁污泥衍生的BC 和茶多酚(TP )提高nZVI 稳定性㊂nZVI@BC 材料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Cr (Ⅵ)修复治理方面极具应用前景㊂关键词:生物炭;纳米零价铁;Cr (Ⅵ);土壤修复DOI:10.13205/j.hjgc.20201103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0-03-05基金项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生项目基金(A10GY19H010-d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876106);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重点学科(XXKZD1602)㊂第一作者:黄开友(199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修复㊂kaiyou@∗通信作者:王晓岩(1982-),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固废资源化及土壤修复㊂wangxy@REVIEW ON PREPARATION OF BIO-CARBON LOADED NANO ZERO-VALENT IRON AND ITSAPPLICATION IN REMEDIATING Cr (Ⅵ)-CONTAMINATED SOILHUANG Kai-you 1,SHEN Ying-jie 1,WANG Xiao-yan 1∗,WANG Xing-run 2,YUAN Wen-yi 3,ZHANG Cheng-long 3,BAI Jian-feng 3,WANG Jing-wei 3(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3.WEEE Research Centre,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nano zero-valent iron (nZVI)on the treatment of Cr (Ⅵ)pollution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iochar-loaded nano zero-valent iron (nZVI@BC),as one of the nano zero-valent iron modificationtechnologies,i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easy preparation and excellent remediation effect.However,the researches onits application on the Cr(Ⅵ)contaminated soil remediation were not sufficient.Plants straw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preparebiochar (BC)by pyrolysis process.Biochar-supported nZVI was synthesized by liquid phase reduction or one-step pyrolysiswith biochar and nano zero-valent iron.The synthesized nZVI@BC could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lative disadvantages of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such as aggregation and passivation,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utilization of nano zero-valent iron(nZVI).In this research,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ZVI @BC for remediation of Cr (Ⅵ)-contaminated soil,and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improved BC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performance by adjusting BC pyrolysis conditions and modifying BC,appropriate mass ratio(BC/nZVI),improved nZVI stability by polyethylene glycol(PEG),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sludge-derived BC and tea polyphenols(TP).In addition,the material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s in the soil,and is with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Cr(Ⅵ) remediation.Keywords:biochar(BC);nano zero-valent iron(nZVI);Cr(Ⅵ);soil remediation0㊀引㊀言铬在环境中最常见的化合物是以+3和+6价[1,2]形态存在,而六价铬离子主要以HCrO-4和H2CrO4形式存在于酸性和极酸性环境中,以CrO2-4形式存在于碱性环境中,一般不易被土壤中的有机物和胶体吸附,其在环境中具有较高活性,相对三价铬更易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健康㊂三价铬主要以Cr(H2O)3+6㊁Cr(H2O)3+㊁CrO-2等形式存在于环境中,相对于六价铬,三价铬较稳定,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小[3-6]㊂因此,近年来环境介质中六价铬污染去除技术一直备受关注[7-14]㊂近些年来,使用纳米零价铁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最有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15,16]㊂纳米零价铁(nZVI)是指粒径在1~100nm的纳米铁颗粒[17],其具有更大比表面积㊁表面能[18]㊁反应活性和还原性能[19]㊂但由于nZVI有易自燃㊁易氧化和易团聚等不足[20],大幅度降低了nZVI还原六价铬修复效果[21]㊂因此,对nZVI进行适当表面稳定化和特性修饰可有效解决nZVI表面易氧化和易团聚等问题[22],对提高nZVI利用率十分有效㊂生物炭(BC)材料具有廉价易得和负载nZVI技术相对简单等优势,并同时也能达到较好的Cr(Ⅵ)修复效果㊂因此,本文对生物炭负载型纳米零价铁(nZVI@BC)制备及其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提高nZVI @BC修复Cr(Ⅵ)污染土壤途径有:1)调整BC热解条件和改性BC以提升BC性能;2)合适的nZVI与BC质量比;3)提高nZVI稳定性㊂并且指出该材料应用于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现存缺陷与日后改进方向:市场上nZVI价格昂贵,而通常实验室合成的nZVI性能较差,影响nZVI@BC合成材料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因此日后需加强对nZVI合成工艺的研究㊂1㊀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BC)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生物炭(BC)是水稻秸秆㊁花生壳和玉米秸秆等植物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高温加热发生热解反应制备生成(表1)㊂根据其反应速率,可以分为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快速热解温度速率可分别达到800~900, 1000ħ/s㊂但是由于许多植被内部结构容易在高温条件下受到破坏,BC产量会大幅度降低㊂反应时间㊁反应温度和反应速率是影响BC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23-26]㊂表1㊀生物炭(BC)的制备研究成果Table1㊀The preparation research of biochars材料制备方法作用对象实验效果来源水稻秸秆热解土壤增肥土壤中TOC增加1.8倍[27]水稻秸秆热解增加土壤中钾的回收率400ħ的CO2载气时制备效果最佳[28]小麦秸秆和赤铁矿热解吸附土壤重金属Pb(Ⅱ)吸附量达196.91mg/L[29] 4-氨基苯磺酸重氮还原法增加BC性能BC性能极大提升[30]壳聚糖㊁纳米银壳聚糖涂覆在纳米银上处理饮用水具有可持续性抗菌活性和饮用水重复引用性[31]镁㊁铁双氢氧化絮凝物热解修复污染水罗丹明B(RhB)降解率达到83%以上[32]芦苇秸秆限氧裂解探索BC吸收Cu2+性能BC对Cu2+吸收性能附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随着温度升高BC吸附量增加[33]玉米秸秆控温裂解探索BC性能400ħ制备BC性能最佳[34]三聚氰胺和纤维素纤维前体共热处理吸附降解气体污染物对甲醛去除率高达84.63%[35]玉米秸秆热解FeCl3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衍生物用于高性能废水处理能够有效制备磁性BC吸附剂[36]蚯蚓粪慢速热解温度对BC吸附甲基橙性能的影响蚯蚓粪对BC性能影响更大[37]㊀㊀热解反应温度对制备生物炭组分具有重要影响㊂Zhai等[38]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BC中无机盐和灰分含量会明显增加㊂李明等[39]以水稻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热解温度300~500ħ内,随着温度升高,BC中C㊁P和K含量会有明显提升㊂在制备BC 时,热解温度对BC生成速率和BC内部组分均具有显著影响㊂众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在孔隙结构和表明性能402第11期黄开友,等: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优越的BC表面定向目标物负载,可显著提高目标物稳定性㊁有效接触活性点以及反应性能[40-44]㊂BC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元素,在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为土壤植被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㊂由于纳米零价铁具有自身高活性且不稳定等特性,其极易快速发生氧化还原,易在土壤㊁水溶液等环境中发生团聚现象,严重影响nZVI的使用率,并降低其反应速率㊂通过制备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可有效提升nZVI性能,制备方法主要有热解-液相还原和一步热解2种[45](表2)㊂热解-液相还原法是先将生物质热解生成BC,然后再以BC作为载体,硼氢化钠等还原剂将铁离子还原为nZVI,即液相还原法㊂该方法相对复杂并且需要还原剂,大幅度增加材料合成成本,但合成nZVI@BC品质较高,因此该方法只被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中[46]㊂一步热解法[46]即一步完成生物炭制备和零价铁还原,具体过程为:将铁盐浸渍在生物质上,后热解生成BC,同时用新生成的生物炭将铁盐还原成nZVI制得nZVI@BC㊂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nZVI@BC品质较低,总体上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㊂表2㊀生物炭(BC)材料选择与nZVI@BC的合成方法Table2㊀Selection of biochar materials and synthesismethod of nZVI@BC原材料制备方法文献H2O2和HNO3改性竹制BC热解-液相还原法[47] HCl㊁KOH和H2O2改性BC热解-液相还原法[48]壳聚糖一步热解法[49]造纸厂污泥一步热解法[50]木质素和赤铁矿一步热解法[51]稻壳一步热解法[52]药草残渣一步热解法[53] BC热解-液相还原法[54]㊀㊀合成后的nZVI@BC具有较大比表面积(13.4 m2/g)㊂林琳等[55]以花生壳㊁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3种植物秸秆为原材料制备出nZVI@BC,其比表面积大小顺序为nZVI>玉米秸秆nZVI@BC>稻草秸秆nZVI@BC>花生壳nZVI@BC㊂因为nZVI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会有部分颗粒镶嵌入BC孔隙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负载材料的比表面积[56]㊂nZVI@BC可大幅度提高nZVI稳定性能,使其可得到充分利用㊂吴鸿伟等[57]在液相环境中使用NaBH4作为还原剂制备nZVI㊁银/铁和钴/铁3种纳米颗粒,并分别对该3种纳米颗粒进行BC改性处理,得到的产物均表现出优越性能,易团聚和易氧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㊂邱月峰[58]通过使用以小麦秸秆作为原材料制备的BC 进行纳米铁镍双金属负载,发现负载纳米铁镍双金属前后BC基本框架没有发生变化,且nZVI自身缺点也得到明显改善㊂nZVI修复Cr(Ⅵ)污染土壤时由于其反应速率快㊁易团聚等缺点,导致nZVI利用率明显降低㊂使用廉价易得BC对nZVI进行负载型改性处理后,能有效包裹nZVI并呈球状结构,大幅度提高其还原稳定性和持久性㊂表3㊀nZVI@BC用途Table3㊀The application fileds of nZVI@BC处理对象结论文献去除水体中头孢噻肟50min内头孢噻肟去除率达92%[57]去除有机污染物对甲基橙去除率最高可达98.51%[59]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绿茶提取物可有效增强材料性能[60]用于活化H2O2,增强芬顿降解三氯乙烯的能力30min内芬顿降解三氯乙烯效率达98.9%[61]活化过硫酸盐,增强对水中三氯乙烯去除能力三氯乙烯降解率高达99.4%[62]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氧化降解壬基酚120min时壬基酚的降解效率达96.2%[52]去除Cr(Ⅵ)吸附动力学附和拟二级[53]去除水中Cr(Ⅵ)比纯纳米零价铁效率高35.9%[54]去除水中Pb(Ⅱ)比纯铁粉更稳定㊁反应速率更快[63] 2㊀生物炭负载型纳米零价铁(nZVI@BC)修复Cr(Ⅵ)污染土壤2.1㊀原㊀理仅使用nZVI对Cr(Ⅵ)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时,在土壤与水混合物中,nZVI容易发生团聚,Fe0在团聚颗粒表层容易被氧化产生Fe3+和Fe2+的氢氧化物沉淀在团聚物表面,阻碍了团聚体内部的Fe0与外部离子进行交换,造成nZVI极大浪费,致使土壤中Cr (Ⅵ)未得到有效还原㊂通过对合成的nZVI@BC观察发现,nZVI能均匀分布在BC网格内的碳质表面[64],实践证明这种复合材料中的BC能够有效降低nZVI团聚[65]和钝化现象[66]㊂BC经过nZVI改性后,致使合成的nZVI@BC对土壤中Cr(Ⅵ)具有磁力吸附作用[64],加快了Cr(Ⅵ)在nZVI@BC表面聚集速率,Fe0和Cr(Ⅵ)在nZVI@ BC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Fe2+㊁Fe3+和Cr(Ⅲ)沉淀(图1)[65-68]㊂目前多数研究[69,70]表明, nZVI@BC中nZVI修复Cr(Ⅵ)污染土壤机理主要为还原固化作用,反应途径主要通过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进行㊂其中,直接还原是指nZVI表面电子转移到Cr(Ⅵ)上[71,72](图2[69]),具体反应过程为:1)土壤中Cr(Ⅵ)扩散至nZVI@BC表面;2)在nZVI强还原502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性作用下Cr(Ⅵ)被还原成氢氧化物沉淀或Fe(Ⅲ)-Cr(Ⅲ)络合物贴附在nZVI@BC 表面上㊂而间接还原即Cr(Ⅵ)被Fe 2+或氢分子所还原(图3[69]),反应过程包括:1)nZVI 被空气氧化生成Fe 2+;2)Fe 2+与土壤中Cr(Ⅵ)接触,Cr(Ⅵ)被还原成氢氧化物沉淀或Fe(Ⅲ)-Cr(Ⅲ)络合物贴附在nZVI@BC 表面上,或是由nZVI 腐蚀所产生的活性氢原子所还原,其反应式见式(1) (3)㊂CrO 2-4+5H ++3/2H 2ңCr 3++4H 2O (1)1/2Fe 0+H +ң1/2Fe 2++H +(2)3H ++Cr(Ⅵ)ңCr 3++3H+(3)图1㊀反应原理示意Figure 1㊀Reaction principlediagram图2㊀nZVI 对Cr(Ⅵ)直接还原机理Figure 2㊀Schematic of Cr(Ⅵ)direct reduction mechanism bynanoscale zero-valentiron图3㊀nZVI 对Cr(Ⅵ)的间接还原机理Figure 3㊀Schematic of Cr(Ⅵ)indirect reducation mechanism bynanosale zero-valent iron㊀㊀有学者研究认为,在nZVI@BC 表面对Cr(Ⅵ)吸附是吸热反应[45],而Fe 2+可能在BC 与Cr(Ⅵ)之间形成电子穿梭[73]㊁共沉淀[68,74]络合和静电作用[68]而促进Cr(Ⅲ)沉淀物的生成㊂更有学者发现,nZVI @BC 对Cr(Ⅵ)的修复作用表现出对pH 的高度依赖性,反应体系中SO 2-4和腐植酸的存在可促进不同浓度Cr(Ⅵ)的去除,而HCO -3则起到抑制作用[74]㊂2.2㊀Cr (Ⅵ)污染土壤修复研究nZVI@BC 对土壤中Cr(Ⅵ)的修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BC 本身性能影响,而不同温度条件下合成的BC 性能也有所不同㊂Liu [75]等使用2mol /LFeCl 3溶液和花生壳生物炭在650~800ħ的交替热解温度下制备磁性Fe @BC,通过扫描电镜发现800ħ时产生的磁性BC 负载量最高且均匀,磁性BC最有效㊂Wang [76]等分别将在300,500,700ħ温度下热解生成的BC 与微米级铁粉混合球磨48h 而制备成3种nZVI@BC 复合材料㊂拉曼光谱和电化学分析表明,较高温度热解获得的BC 具有最好的石墨化程度和电子转移能力㊂Qian 等[77]通过使用不同温度合成nZVI@BC 材料去除水溶液中Cr(Ⅵ),研究结果表明:nZVI /稻草于400ħ热解成生物炭(RS400)在质量比为4ʒ1时得到的nZVI-RS400对Cr(Ⅵ)污染水溶液修复效果最佳㊂nZVI@BC 复合材料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C自身性能,因此有些学者致力于将BC 性能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Cr(Ⅵ)污染土壤修复率㊂Zhu 等[78]在酸性条件下分别用nZVI @HCl-BC㊁HCl-BC @Fe 3+和HCl-BC 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结果表明,3种材料对对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86%㊁99.64%和98.67%㊂薛嵩等[79]研究发现nZVI@BC㊁酸洗BC 和BC 对土壤中残渣态Cr 的去除率分别为11.58%㊁9.53%和1.42%㊂Shahverdi 等[80]使用(C 16H 33)N (CH 3)3Br 表明活性剂对BC 进行改性后吸收水溶液中的Cr(Ⅵ),结果表明,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r(Ⅵ)最大吸附能力可达到52.63mg /g㊂Yang 等[68]发现,氨基改性生物炭(ZVIA-BC)表面对重金属的去除机理主要是还原㊁络合㊁共沉淀和静电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㊂Dong 等[48]分别用HCl㊁KOH 和H 2O 2对BC 进行改性,分别生成HCl-BC㊁KOH-BC 和H 2O 2-BC,进一步合成负载nZVI 的原始BC 和改性BC (nZVI @BC㊁nZVI @HCl-BC㊁nZVI@KOH-BC 和nZVI@H 2O 2-BC)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r(Ⅵ),发现nZVI@HCl-BC 性能最佳,Fe 和Cr(Ⅵ)可转化成Cr(Ⅲ)和Fe(Ⅲ)并均匀地沉淀在HCl-BC 表面,表明HCl-BC 作为nZVI 载体可有效减轻nZVI 钝化㊂当HCl-BC 含量较低时nZVI 出现团聚现象,导致其不能完全覆盖于HCl-BC 表面;而当HCl-BC 含量较高时,BC 开始阻塞nZVI 活性位点,因此质量比对该材料性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㊂Sun 等[81]使用废木BC 粉和FeCl 3溶液混合制备成Fe@BC 复合材料,当Fe 与BC 质量比为1ʒ1时具有最佳还原/电荷转移反应性,当该比例在较低水平时会导致Fe 0迅速消耗殆尽,而当该比例较高时会导致Fe 0严重聚集和氧化㊂这与Dong 等[48]研究nZVI /HCl-BC 中nZVI 与HCl-BC 质量比对新合成复合材料602第11期黄开友,等: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性能的影响结果相似:当HCl-BC含量较低时,HCl-BC表面存在nZVI团聚现象,当HCl-BC过量时又抑制nZVI的活性位点㊂Zhu等[82]制备Fe/BC质量比为2ʒ1的复合材料,实验表明,该材料对水溶液中Cr(Ⅵ)去除量高达58.82mg/g,几乎可以完全还原水溶液中的Cr(Ⅵ)㊂虽然nZVI@BC能有效遏制nZVI团聚和氧化,但nZVI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了nZVI使用率㊂为了更好地提高nZVI在BC表面稳定性,Wu 等[83]制备了以BC为载体的被聚乙二醇(PEG)稳定的nZVI,表征PEG-nZVI@BC复合材料表面形貌时发现,当加入PEG时,引入了大量的 OH官能团,且nZVI能够有效地分布在BC表面㊂其对土壤中Cr(Ⅵ)修复实验结果表明,PEG-nZVI@BC能使土壤中Cr(Ⅵ)的去除率达到97.38%,远高于nZVI@BC (51.73%),且表现出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小的特点㊂Zhang等[84]通过使用合成的被羧甲基纤维素(CMC)稳定的nZVI㊁BC和生物炭负载被羧甲基纤维素(CMC)稳定的nZVI材料对Cr(Ⅵ)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结果表明,CMC-nZVI和CMC-nZVI/BC可显著提高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率,而当CMC-nZVI 与BC比为2.5g/kg时,Cr(Ⅵ)的修复率可达100%㊂Diao等[85]研究了1种污泥衍生的BC固定化纳米零价铁(SSB-nZVI),以淀粉用作添加剂时,在SSB-ZVI 上成功形成了多孔结构,能够大幅度增加材料与作用对象接触面积㊂Zhang等[65]研究发现,生物炭负载被羧甲基纤维素(CMC)稳定的nZVI能有均匀有效地分散在BC表面,BC可有效抑制nZVI团聚现象,并且在CMC-nZVI@BC表面能观察到大量含氧官能团( COOH, OH和 OCO )㊂Lyu等[42]制备了BC负载的羧甲基纤维素(CMC)稳定纳米级硫化铁复合材料(CMC-FeS@BC),并用于固定土壤中的Cr(Ⅵ),紫外-可见光和透视电镜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BC内部骨架抑制了FeS的团聚,导致比裸FeS更小的粒径和更多的吸附点位㊂与普通BC相比,该复合材料对Cr(Ⅵ)固定效率更强㊂顺序萃取程序(SEP)和XPS的分析结果表明,CMC-FeS@BC更易吸附土壤中的Cr(Ⅵ)并加以还原,而且由该材料修复的Cr(Ⅵ)污染土壤还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有助于增强土壤肥力㊂Zhang等[86]制备了由茶多酚为原料的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TP-nZVI-OB)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r(Ⅵ),在pH为2.0时能消除99.9%的Cr(Ⅵ)㊂nZVI@BC内部结构直接决定接触了目标与nZVI@BC的吸附位点和有效接触活性点,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㊂众多学者研究发现:nZVI@BC材料中BC内部骨架结构上均匀地分布着nZVI颗粒,BC骨架可以有效地抑制nZVI团聚和钝化,增加nZVI表面的吸附位点[42]㊂Zhou 等[64]合成纳米时使用壳聚糖作为分散和焊接试剂,发现壳聚糖能够促进nZVI均匀分布于BC内部骨架上,显著提高该材料对水溶液中Pb(Ⅱ)㊁Cr(Ⅵ)和As(Ⅴ)等的去除率,这与Wu等[83]结论相似:当添加载体聚乙二(PEG),可促进nZVI有效分散在BC表面,大幅度提高nZVI@BC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相似㊂Lyu等[42]合成BC负载甲基纤维素(CMC)稳定的纳米级硫化铁(FeS)复合材料(CMC-FeS@BC),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BC内部骨架可有效抑制FeS团聚,该复合材料同FeS相比具有更小粒径和更多吸附位点,同普通BC相比(2.5mg 材料/1g土)具有更高Cr(Ⅵ)固定率㊂nZVI@BC不仅可以有效地修复Cr(Ⅵ)污染土壤,BC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42,87],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土壤肥力[42]㊂Su等[43]使用nZVI@BC和nZVI分别用于修复Cr(Ⅵ)污染土壤,发现nZVI@BC能够更好地降低土壤中铬的毒性并增加其固化效率:当nZVI与BC的质量比为1ʒ1时,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迁移率㊂在使用8g/kg的nZVI@BC处理Cr(Ⅵ)污染土壤15 d后,土壤中Cr(Ⅵ)的固化率可达到100%㊂此外,盆栽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可有效地降低Cr和Fe植物毒性,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㊂这与刘四书等[88]在使用改性BC对水稻中镉和砷修复实验结论相似㊂3㊀结㊀论nZVI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和表面能,以及较强的反应活性和还原性能,但由于nZVI自身易团聚和化学性质不稳定,降低了nZVI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㊂BC是廉价易得和负载nZVI技术相对简单的材料㊂nZVI@BC对Cr(Ⅵ)修复效果主要取决于BC 性能㊁BC与nZVI质量比和nZVI性能㊂其中,BC性能可通过3方面进行改性:1)改变热解温度㊁时间和控制升温速率实现BC性能优化,其中热解温度对BC性能影响最大,对于不同BC原材料所需最佳热702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解条件均有所差异;2)扩大BC内部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以促进nZVI@BC增加有效接触活性点和提高反应性能;3)使用HCl㊁(C16H33)N(CH3)3Br㊁KOH㊁H2O2和氨基酸对BC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nZVI@BC对Cr(Ⅵ)吸附能力㊂当BC含量较低时nZVI出现团聚现象,从而导致其不能完全覆盖于BC表面,而当BC含量较高时,BC开始阻塞nZVI活性位点,因此质量比对该材料性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㊂且可通过在nZVI中添加PEG㊁CMC和淀粉等物质实现对nZVI稳定化处理,提高nZVI@BC稳定性㊂nZVI@ BC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处理,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土壤中Cr(Ⅵ)的浓度和含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总量,有利于土壤植被生长㊂nZVI@BC修复生Cr(Ⅵ)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㊂但市场上nZVI价格昂贵,而通常实验室合成的nZVI一般性能较差,影响nZVI@BC合成材料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因此日后需加强对nZVI合成工艺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BARNHART J.Occurrences,uses,and properties of chromium[J].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1997,26(1Pt2):S3-7.[2]㊀谭西顺.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六价铬[J].劳动保护,2003(1):61.[3]㊀ELENI V,PETROS G J.Effects of chromium on activated sludgeand on the performanc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a review[J].Water Research,2012,46(3):549-570.[4]㊀STERN Z H,HAZEN R E.A study of chromium induced allergiccontact dermatitis with54volunteers:implications for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J].Occupational andEnvironmental Medicine,1994,51(6):549-570.[5]㊀YOSHINAGA M,NINOMIYA H,HOSSAIN M,et al.Acomprehensive study including monitoring,assessment of healtheffects and development of a remediation method for chromiumpollution[J].Chemosphere,2018,201:667-675.[6]㊀ZHU Y F,YAN J W,XIA L,et al.Mechanisms of Cr(Ⅵ)reduction by Bacillus sp.CRB-1,a novel Cr(Ⅵ)-reducing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annery activated sludge[J].Ecotoxicology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19,186:109792.[7]㊀BJØRKLUND G,AASETH J,SKALNY A V,et al.Interactions ofiron with manganese,zinc,chromium,and selenium as related to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J].Journal of Trace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17,41:41-53. [8]㊀CHAE Y,AN Y J J.Current research trends on plastic pollutionand ecological impacts on the soil ecosystem:a review[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8,240:387-395.[9]㊀SAHA B,ORVIG C J.Biosorbents for hexavalent chromiumelimination from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effluents[J].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2010,254(23):2959-2972.[10]㊀徐天生,欧杰,马晨晨.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33(1):32-36.[11]㊀许超,邢轶兰,刘鹏,等.多硫化钙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原理与应用[J].环境工程,2018,36(7):128-132. [12]㊀张晓辉,曹奇光,谢国莉,等.不同还原剂处理实验室Cr(Ⅵ)废水研究[J].环境工程,2014,32(6):61-64. [13]㊀祝方,刘涛,石建惠.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铜淋洗修复Cr(Ⅵ)污染土壤[J].环境工程,2019,37(4):172-176.[14]㊀邹继颖,刘辉.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4,32(2):64-67.[15]㊀JIANG D N,ZENG G M,HUANG D L,et al.Remediation ofcontaminated soils by enhanced 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J].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8,163:217-227.[16]㊀ZHU F,LI L W,REN W J,et al.Effect of pH,temperature,humic acid and coexisting anions on reduction of Cr(Ⅵ)in the soilleachate by nZVI/Ni bimetal material[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17,227:444-450.[17]㊀王侠,王欣,杜艳艳,等.改性纳米零价铁对稻田土壤As污染的修复效能[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9):1406-1414.[18]㊀NURMI J T,TRATNYEK P G,SARATHY V,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etallic iron nanoparticles:spectroscopy,electrochemistry,and kinetics[J].EnvironmentalScience Technology,2005,39(5):1221-1230. [19]㊀梁震,王焰新.纳米级零价铁的制备及其用于污水处理的机理研究[J].环境保护,2002(4):14-16.[20]㊀邱心泓,方战强.修饰型纳米零价铁降解有机卤化物的研究[J].化学进展,2010,22(增刊1):291-297. [21]㊀SUN Y P,LI X Q,ZHANG W X,et al.A method for thepreparation of stable dispersion of zero-valent iron nanoparticles[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Aspects,2007,308(1):60-66.[22]㊀YIN H X,DONG Y Z.Reductive immobilization of chromate inwater and soil using stabilized iron nanoparticles[J].WaterResearch,2007,41(10):2101-2108.[23]㊀范英宏.生物炭原位覆盖对重金属铜的污染控制[J].环境工程,2019,37(6):155-159.[24]㊀王向前,胡学玉,陈窈君,等.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固定作用[J].环境工程,2016,34(12):32-37.[25]㊀许妍哲,方战强.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33(2):156-159.[26]㊀张晗,林宁,黄仁龙,等.不同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2016,34(10):166-171. [27]㊀HU J J,GUO H C,WANG X H,et al.Utilization of thesaccharification residue of rice straw in the preparation of biochar isa novel strategy for reducing CO2emissions[J].Science of TheTotal Environment,2019,650:1141-1148.[28]㊀TAN Z X,LIU L Y,ZHANG L M,et al.Mechanistic study of the802第11期黄开友,等: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influence of pyrolysis conditions on potassium speciation in biocharpreparation-application process[J].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2017,599/600:207-216.[29]㊀ZHAO Y L,ZHANG R Y,LIU H B,et al.Green preparation ofmagnetic biochar for the effective accumulation of Pb(Ⅱ):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9,375:122011.[30]㊀ZHONG Y,DENG Q,ZHANG P X,et al.Sulfonic acidfunctionalized hydrophobic mesoporous biochar:design,preparation and acid-catalytic properties[J].Fuel,2019,240:270-277.[31]㊀HU Z H,ZHANG L,ZHONG L L,et al.Preparation of anantibacterial chitosan-coated biochar-nanosilver composite fordrinking water purific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9,219:290-297.[32]㊀HUANG Z Y,WANG T L,SHEN M X,et al.Coagulationtreatment of swine wastewater by the method of in-situ forming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nd sludge recycling for preparation ofbiochar composite catalyst[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9,369:784-792.[33]㊀孟梁,侯静文,郭琳,等.芦苇生物炭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动力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5-8. [34]㊀许冬倩.玉米秸秆生物炭制备及结构特性分析[J].广西植物,2018,38(9):19-29.[35]㊀LI X,QIAN X R,AN X H,et al.Preparation of a novelcomposite comprising biochar skeleton and chrysanthemum g-C3N4for enhanc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formaldehyde[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9,487:1262-1270.[36]㊀YANG F,ZHANG S S,SUN Y Q,et al.A novel electrochemicalmodification combined with one-step pyrolysis for preparation ofsustainable thorn-like iron-based biochar composite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9,274:379-385.[37]㊀王豆,郭海艳,李阳,等.蚓粪生物炭制备温度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6,10(9):5172-5178.[38]㊀ZHAI L M,CAI J Z M,LIU J,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maizeresidue biochar on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two soils with differentphosphorus sorption capacities[J].Biology&Fertility of Soils,2015,51(1):113-122.[39]㊀李明,李忠佩,刘明,等.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7):1361-1369.[40]㊀FENG Y,LIU P,WANG Y X,et al.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of iron in fe-modified bioch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moval ofAs(Ⅴ),As(Ⅲ),Cr(Ⅵ),and Hg(Ⅱ):an x-ray absorptionstud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0,384:121342.[41]㊀KIM H B,KIM J G,KIM S H,et al.Consecutive reduction ofCr(Ⅵ)by Fe(Ⅱ)formed through photo-reaction of iron-dissolvedorganic matter originated from biochar[J].Environ Pollut,2019,253:231-238.[42]㊀LYU H H,ZHAO H,TANG J C,et al.Immobilization ofhexavalent chromium in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biochar supportednanoscale iron sulfide composite[J].Chemosphere,2018,194:360-369.[43]㊀SU H J,FANG Z Q,TSANG P E,et al.Stabilisation of nanoscalezero-valent iron with biochar for enhanced transport and in-situ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soil[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16,214:94-100.[44]㊀孙靖武,刘宏菊,孙也.甘蔗渣负载纳米零价铁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6,34(1):51-54. [45]㊀FAN Z X,ZHANG Q,GAO B,et al.Removal of hexavalentchromium by biochar supported nzvi composite:batch and fixed-bed column evaluations,mechanisms,and secondary contaminationprevention[J].Chemosphere,2019,217:85-94. [46]㊀魏雪.生物炭包覆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硒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47]㊀WANG S S,ZHOU Y X,GAO B,et al.The sorptive andreductive capacities of biochar supported nanoscaled zero-valentiron(nZVI)in relation to its crystallite size[J].Chemosphere,2017,186:495-500.[48]㊀DONG H R,DENG J M,XIE Y K,et al.Stabilization of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with modified biochar forCr(Ⅵ)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J].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2017,332:79-86.[49]㊀MANDAL S,SARKAR B,BOLAN N,et al.Enhancement ofchromate reduction in soils by surface modified biocha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6,186(Part2):277-284.[50]㊀AROHAAK.Synthesis of them agneticbiochar composites foruseasanadsor bent for there movalofpentachlorophenol from theeffluent[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69:525-531. [51]㊀LAWRINENKO M,WANG Z J,HORTON R,et al.Macroporouscarbon supported zerovalent iron for remedia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J].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2017,5(2):1586-1593. [52]㊀HUSSAIN I,LI M Y,ZHANG Y Q,et al.Insights into themechanism of persulfate activation with nZVI/BC nanocomposite forthe degradation of nonylphenol[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7,311:163-172.[53]㊀SHANG J G,ZONG M Z,YU Y,et al.Removal of Cr(Ⅵ)fromwater using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particles supported on herb-residue biocha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7,197:331-337.[54]㊀薛嵩,钱林波,晏井春,等.生物炭携载纳米零价铁对溶Cr(Ⅵ)的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6,10(6):2895-2901.[55]㊀林琳,万金忠,李群,等.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制备及还原降解性能[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7):660-664.[56]㊀CHOI H,AL-ABED S R,AGARWAL S,et al.Synthesis ofreactive nano-Fe/Pd bimetallic system-impregnated activatedcarbon for the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and dechlorination of PCBs902。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范文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范文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铬(Cr)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工业废水和土壤中广泛存在,其毒性主要表现为Cr(Ⅵ)形态的毒性作用。

近年来,纳米零价铁因其高反应活性、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本研究以纳米零价铁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及转化机理。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纳米零价铁作为修复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探究其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滤出特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转化机理。

首先,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纳米零价铁,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

然后,将纳米零价铁与含Cr(Ⅵ)的土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Cr(Ⅵ)的去除效果及滤出特性的变化。

三、结果与讨论1. 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显著。

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纳米零价铁能够有效地将土壤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固定和去除。

这主要归因于纳米零价铁的高反应活性,能够快速与Cr(Ⅵ)发生还原反应。

2. 滤出特性的影响纳米零价铁的加入对土壤的滤出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由于纳米零价铁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它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从而改变土壤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这有助于提高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滤出效率。

3. 转化机理研究转化机理方面,纳米零价铁与Cr(Ⅵ)之间的反应主要涉及电子转移和化学吸附过程。

纳米零价铁通过提供电子将Cr(Ⅵ)还原为Cr(Ⅲ),同时自身被氧化为Fe(Ⅱ)或Fe(Ⅲ)。

此外,纳米零价铁还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实现了对土壤中Cr (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改善。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纳米零价铁(nZVI)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以及其转化机理。

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探讨了nZVI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率、滤出特性的变化以及在反应过程中的转化机制。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利用nZVI体系在环境修复和污染土壤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铬(Cr)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是其六价形态(Cr(Ⅵ)),因其高毒性和高迁移性而备受关注。

土壤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纳米零价铁(nZVI)因其高反应活性、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还原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因此,研究nZVI 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及其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将nZVI体系应用于含Cr(Ⅵ)的土壤中,通过化学分析和表征手段,观察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并对其滤出特性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形态变化和转化机理进行探究。

三、实验结果1. 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ZVI体系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Cr(Ⅵ),去除率随nZVI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2. 滤出特性:nZVI体系处理后的土壤中,Cr(Ⅵ)的滤出浓度明显降低,表明nZVI体系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中的Cr(Ⅵ),减少其向地下水等环境的迁移。

3. 转化机理:XRD、SEM和EDS分析显示,nZVI与Cr(Ⅵ)反应后,生成了Cr(Ⅲ)为主的物质形态,表明nZVI通过还原作用将Cr(Ⅵ)转化为低毒性的Cr(Ⅲ)。

同时,nZVI表面形成的铁氧化物也有助于固定 Cr 离子,进一步减少了其滤出。

《2024年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Cr(Ⅵ)研究》范文

《2024年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Cr(Ⅵ)研究》范文

《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Cr(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铬(Cr)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其中,Cr(Ⅵ)因毒性大、迁移性强等特点,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Cr(Ⅵ)去除技术,对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成为近年来Cr(Ⅵ)去除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去除Cr(Ⅵ)中的应用。

二、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选择适当的载体(如活性炭、硅藻土等)和零价铁粉,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

2. 制备过程:采用浸渍法、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等将零价铁负载到载体上,形成复合纳米材料。

其中,浸渍法操作简便,但需要控制浸渍时间和温度;沉淀法可通过调节pH值实现铁离子的沉淀;溶胶-凝胶法则可制备出均匀分散的纳米级复合材料。

3. 后处理:制备完成后,对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进行清洗、干燥和热处理等后处理过程,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三、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去除Cr(Ⅵ)的研究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在去除Cr(Ⅵ)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反应机理主要涉及零价铁与Cr(Ⅵ)之间的还原反应。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实验设计与条件优化:设计不同负载量、不同粒径的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探究其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同时,优化反应条件,如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

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将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与含Cr(Ⅵ)废水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Cr(Ⅵ)浓度的变化,评估材料的去除效果。

同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变化,分析其反应机理。

3. 结果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负载型零价铁复合纳米材料去除Cr(Ⅵ)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强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去除及其机理》范文

《强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去除及其机理》范文

《强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去除及其机理》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环境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价铬(Cr(Ⅵ))是重金属污染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因其高毒性和强迁移性,其治理与去除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纳米零价铁(nZVI)因其良好的还原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中。

然而,nZVI在土壤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对Cr(Ⅵ)的还原去除机理仍需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强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去除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二、方法与材料1. 材料准备实验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还原剂,以土壤中Cr(Ⅵ)为研究对象。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土壤取自某工业区附近受污染的土壤。

2. 实验方法实验设置不同浓度的nZVI处理组,以及不同反应时间的对照组,通过测定Cr(Ⅵ)的浓度变化,分析nZVI对Cr(Ⅵ)的还原去除效果。

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观察nZVI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反应产物的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1. nZVI对Cr(Ⅵ)的还原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nZVI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Cr(Ⅵ)。

随着nZVI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Cr(Ⅵ)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表明nZVI具有良好的还原性能,能够有效地将土壤中的Cr(Ⅵ)还原为较低毒性的Cr(Ⅲ)。

2. nZVI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及形态变化通过SEM和XRD等手段观察发现,nZVI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其还原性能。

同时,nZVI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如团聚、氧化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其还原性能及对Cr(Ⅵ)的去除效果。

3. Cr(Ⅵ)的还原去除机理根据实验结果及文献报道,我们认为nZVI对Cr(Ⅵ)的还原去除主要涉及两个过程:一是nZVI与Cr(Ⅵ)之间的电子转移,将Cr(Ⅵ)还原为Cr(Ⅲ);二是生成的Cr(Ⅲ)与土壤中的其他组分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的铬化合物,从而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第46卷第6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6 No.62016年11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Nov.2016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郭凯璇1,冀文文1,尚中博1,种瑞峰1,李德亮1*,丁颖2*(1.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河南开封475004)摘 要: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铬盐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工艺中,因此带来了严重的铬污染.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探索能够有效地修复被铬污染的土壤的方法,而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良好的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作者主要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纳米零价金属材料、碳质纳米材料、纳米金属氧(硫)化物、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型粘土矿物、纳米型聚合物等六大类,分别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各种纳米修复剂进行铬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文献调研与分析表明,目前用于修复土壤铬污染的修复剂主要以纳米零价金属材料与纳米金属氧(硫)化物为主,而其他纳米材料使用的相对较少.最后,总结了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关键词:纳米材料;铬(Ⅵ);土壤污染;修复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4978(2016)06-0692-10DOI:10.15991/ki.411100.20160928.005Research Progress on 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Contaminated Soil by Nano-materialsGUO Kaixuan1,JI Wenwen1,SHANG Zhongbo1,CHONG Ruifeng1,LI Deliang1*,DING Ying2*(1.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nd Analytical Sciences,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475004,China;2.Office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475004,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industrialization,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serious,and the situation of soil pollution is not optimistic.A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raw material,chromate hasbeen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products,while it brings serious chromium pollution.Therefore,a lot ofwork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decontamination of chromium contaminated soil.The nanomaterials have becomea hot research topic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good performance.Such nano-materials could be dividedinto six categories,that is,nano-zero-valent metals,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nano-metal oxide(sulfur)compounds,nano-semiconductors,nano-clay minerals,and nano-polymer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achieve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such materials in remediating Cr-contaminated soil at home and abroad.Itshowed that the nano-zero-valent metals and nano-metal oxide(sulfur)compounds are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of hexavalent chromium contaminated soil,while other materials are relatively less.Compared with common ironpowder,the reaction rate and efficiency of nanoscaled zero-valent iron are higher,although it is not stable in air.Theefficiency of nanometer bimetallic is superior to zero-valent iron with high reactivity and little secondary pollution,but the cost is relatively high.The supported nanoscaled ir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aforementioned materials,such as high efficiency,low cost,high stability,and easy reusability,except the complicated synthesis procedure.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 possess high adsorption capacities,while they easily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highcost.Though nano-metal oxide(sulfur)compounds,with stable chemical properties,have certain adsorption 收稿日期:2016-05-16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610008);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5IRTSTHN005);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42300410367) 作者简介:郭凯璇(1992-),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通信作者,E-mail:lideliang@henu.edu.cn;dingying@henu.edu.cn郭凯璇,等: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693 capacities towards Cr(Ⅵ),the types of them are still few.Moreover,the fields of their application are yet narrow.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nano-semiconductors are high,however,the photocatalysts are always high cost anddifficult recycle.The earth abundant and easily available nanoscaled clay minerals have high adsorption capacities andion exchange capacities,while they are tend to agglomerate with poor dispersibility.Nano-polymers with goodswelling have relatively high solubility,reactivity and efficiency for the adsorption of chromium,but their synthesesare generally very complicated.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non-toxic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nano-materials,the mechanisms of their remediation,and the assessments of their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ecological health risk will be the major problems on the studies of the remediation of chromium contaminated solidwith nanoscaled repair agents.Finally,the characteristic,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of the nano-materials for thetreatment of hexavalent chromium soil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 also proposed,whichw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nano-materials;Cr(Ⅵ);contaminated soil;remediation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其中现有耕地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0%.但是,近年来土壤受污染形势非常严峻[1-2].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铬点位超标率达1.1%.就世界各国情况而言,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以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同时,世界各国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3-6],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就已投资15亿美元进行土壤污染的修复;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对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投资达近1 000亿美元;而德国仅在1995年一年之内就投资60亿美元用于净化污染的土壤[7].此外,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种立法的模式又主要分为独立的立法模式和附属于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模式.采取独立的立法模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有荷兰、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如德国的《联邦土壤保护法》和《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地条例》,韩国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和《土壤环境保护法实施细则》等;而采取附属性立法模式的国家有俄罗斯、英国、美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如俄罗斯的《俄罗斯土地法典》,马来西亚的《环境质量法》,新加坡的《环境保护法》等[8].梳理世界各国的立法情况,日本走在了多数立法国家的前列,最具代表性的是1975年,东京地区频繁爆发大量六价铬污染土壤事件,引起全社会对“城市型”土壤污染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日本于2002年公布了《土壤污染对策法》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9].铬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1%左右,居第17位,分布较为广泛.人体的健康与动植物的生长都与铬有关,铬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三价铬可以协助胰岛素发挥其生物作用[10];但是Cr(Ⅵ)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八种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金属物之一,它会通过食物链数十倍的富集,再经由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1].因此对Cr(Ⅵ)污染的治理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土壤中的铬起初来源于岩石风化,然后逐步被转移到成土母质与土壤中.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十年铬工业的高速发展,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镀、冶金、制药、纺织、颜料、印染、制革、油漆、照相制版等行业,城市污水、垃圾、污泥、铬渣等成为土壤铬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据估计,我国受Cr(Ⅵ)严重污染的土壤达1 250~1 500万吨,给社会遗留下巨大的环境“毒瘤”[12].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形式存在,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例如当土壤中存在MnO2时,Cr(Ⅲ)很快会转化为Cr(Ⅵ),而通常Cr(Ⅵ)的毒性是Cr(Ⅲ)的100倍[13].Cr(Ⅵ)吸入后具有致癌性,而Cr(Ⅲ)在体外一般不具有毒性,并且在动物或人体试验中均未显示致癌性.土壤中Cr(Ⅵ)通常以CrO2-4、Cr2O2-7和HCrO-4形式存在,不易被修复,仅有8.5%~36.2%可被吸附固定,容易被洗脱而进入地下水或被植物吸收.而Cr(Ⅲ)主要以Cr(H2O)3+6、Cr(H2O)3+和CrO+形式存在,90%以上可被吸附固定,极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形成沉淀,相当稳定[1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大家逐渐认识到铬及其化合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各国政府加强了相应的管理,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迅速开展了深入研究和相关土壤修复的工作.关于土壤铬污染及其修694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6卷第6期复状况,已有学者[15-16]对其研究状况按照修复方法:固化/稳定化法、化学还原法、土壤淋洗法、电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进行了一些阐述,为科学合理地处理土壤修复问题提供了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纳米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相比,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具有特殊的性能,如巨大的比表面积、超强的吸附、催化和螯合能力等,故纳米材料不仅能够克服部分传统修复技术的缺点,而且还表现出了超高的修复效率.因此,利用纳米材料对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行修复已成为当今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17].而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铬污染技术已有不少探讨,其应用前景受到青睐.鉴于此,作者对近期报道的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状况进行了总结,以期与有关研究工作者进行交流和探讨.1 纳米材料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纳米材料是指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颗粒所组成的新一代固体材料[18],在市场应用上迅速崛起,相继取代了一部分传统材料.截至2014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规模已经接近680亿美元.纳米颗粒因其大量的微界面及微孔性,可以强化各种界面反应.如对重金属的表面吸附、专性吸附反应和增强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在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方面将发挥显著作用[19].目前用于治理土壤污染的纳米修复剂材料主要有零价金属材料、碳质纳米修复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型矿物、纳米型聚合物[20]等.1.1 纳米零价金属材料纳米零价金属材料是指粒径在1~100nm范围内的零价金属颗粒,如纳米零价铁、银、金等.用于修复铬污染土壤所用的零价金属材料主要为纳米零价铁、改性纳米零价铁以及纳米双金属等[21-23].1.1.1 纳米零价铁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原理是将Cr(Ⅵ)还原为Cr(Ⅲ)以降低其毒性.对Cr(Ⅵ)的修复过程一般发生在铁的表面,以还原固定为主,Fe0与Cr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Cr(Ⅵ)还原为Cr(Ⅲ)[24].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应用研究出现较早,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探讨.例如,Palma等[25]通过实验,将硫酸亚铁与纳米零价铁颗粒对土壤中六价铬的还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颗粒能够更快以及更有效地还原Cr(Ⅵ).陈兆鑫[26]利用两种不同来源的纳米零价铁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常见的三氯乙烯、六价铬和砷这三种污染物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纳米n-ZVI均能完全去除体系内单一的Cr(Ⅵ),且反应在数分钟内完成.Shariatmadari等[27]将纳米零价铁作为渗透反应墙进行电感耦合修复粘土中的Cr(Ⅵ),使得Cr(Ⅵ)的减少和总铬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88%和19%.杜晶晶[28]对多种可能影响还原效率的条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纳米零价铁对铬渣的还原解毒,通过Ganc萃取实验发现,当pH值由11.7降至7.0,Cr(Ⅵ)浓度(由铬渣中渗出)从358mg/L增加至445mg/L,占90%以上;碱消化实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Cr(Ⅵ)与纳米零价铁之间实现有效电子转移发生在反应体系含水量高于30%时,且在此条件下投入6%的纳米零价铁即可使铬渣TCLP萃取液中Cr(Ⅵ)浓度降低至小于0.1mg/L.O Carroll等[29]通过短期实验研究提出被氧化的纳米零价铁表面层形成的混合Cr3+-Fe3+的氢氧化物,在后面的反应时间中可以进一步抑制电子从Fe0核转移至Cr6+,从而有利于纳米零价铁表面对Cr6+的吸附,且这种现象在高浓度铬环境下效果尤为明显.Carlsson等[30]提出使用纳米零价铁进行土壤中砷和铬的修复,并针对其修复土壤之后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目前纳米零价铁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且技术较为成熟,在市面上已有成品销售.其他一些学者关于纳米零价铁的研究工作,苏慧杰等[23]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在此不再赘述.1.1.2 改性纳米零价铁尽管纳米零价铁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还原活性,对修复被铬污染的土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修复剂自身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易团聚、易钝化、不易回收等.为了提高纳米零价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战强等[31]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修饰纳米零价铁来修复含Cr(Ⅵ)污染土壤,72h内去除率达到了80%.Wang[32]制备出以钢铁酸洗废液为铁源、羧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的修饰型纳米零价铁悬浮液(简称CMC-nZVI)用于修复Cr(Ⅵ),当污染土壤采用0.3g/L的CMC-nZVI修复72h后,土壤中80%的Cr(Ⅵ)被还原为Cr(Ⅲ).何陈[33]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羧甲基纤维素(CMC)郭凯璇,等: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695作为稳定剂,探讨了纳米零价铁的制备、表征及对土壤中六价铬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土壤Cr(Ⅵ)初始浓度为138.93mg/kg、初始pH值为5时,以PVP作为纳米铁的稳定剂,投加0.30g/L的纳米铁,除Cr(Ⅵ)效果最好;而以CMC作为纳米铁的稳定剂,投加0.5g/L纳米铁,除Cr(Ⅵ)效果最佳.将纳米铁负载到某些材料上,是解决其易团聚、不易回收等缺点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还可增加纳米铁与污染物质接触的面积,减小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有时还可增强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递.Hoch等[34]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出碳载纳米零价铁材料用于修复Cr(Ⅵ),当Fe/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3时,经3d的修复,Cr(Ⅵ)的浓度从10ppm降低至1ppm.Li等[35]研究了羟基铝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对Cr(Ⅵ)的修复作用,在120min修复时间后,其去除率接近100%,远高于相同铁含量的n-ZVI对Cr(Ⅵ)的去除率,且优于相同铁含量的n-ZVI与相同含土量的羟基铝柱撑膨润土对Cr(Ⅵ)去除率的加和.Peng等[36]提出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制备的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可以使Cr(Ⅵ)的脱除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另外,还有部分研究采用零价纳米铁同时修复铬与其他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的土壤.由于纳米材料修复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反应位点,有时对多种重金属都有修复作用.如刘阳生[37]提出将其研制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药剂(以5~25∶40~50∶1~10∶15~50的重量比例将亚微米或纳米铁、粉煤灰、含镁制剂和膨润土均匀混合)与受污染土壤混合均匀,经3~6个月修复时间,受污染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如铬、汞、铜、锌、镍等还原成低价固定化的重金属,从而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张伟贤等[38]提出根据污染土壤或污泥所含重金属种类及含量的不同,调整作为修复剂的纳米零价铁的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液固比等参数,可对土壤或污泥中存在的铬、铜、镍、锌、钴、镉和铅等一次性去除,且此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不会产生二次污染.Mallampati等[39]研究了纳米Fe/CaO、纳米Fe/Ca/CaO及纳米Fe/Ca/CaO/PO4这三种体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As、Cd、Pb、Cr的修复,结果表明,Fe/Ca/CaO体系可修复土壤中95%~99%的重金属,且使修复后各种离子含量均低于日本土壤洗脱标准规范.另外,夏雨[40]创新性提出采用土著微生物与纳米零价铁进行联合绿色还原修复Cr(Ⅵ)污染土壤,且找到土著微生物与纳米零价铁联合修复法的最优配比为投加5%的3-Y土著还原菌培养液和0.5%的纳米零价铁粉,经过60d作用,土壤浸出液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7.7%.1.1.3 纳米双金属纳米双金属材料是为了降低纳米零价单金属材料的还原性而设计的,由于两种金属的电位差不同形成的原电池和量子尺寸效应使得其在土壤修复和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Kadu等[41]研究的铁-镍双金属纳米颗粒体系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75%.商执峰[42]通过设计一系列参数条件,对比研究了纳米Fe-Ni和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固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向Cr(Ⅵ)污染土壤中加入0.3g纳米Fe-Ni时,Cr(Ⅵ)的还原率可达99.91%;而当加入0.6g纳米Fe-Cu于Cr(Ⅵ)污染土壤中时,Cr(Ⅵ)的还原率达到94.97%.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条件下Cr(Ⅵ)的最大还原率:(1)当土壤溶液pH为3时,纳米Fe-Cu对Cr(Ⅵ)的还原率为97.66%;而当土壤溶液pH为4时,纳米Fe-Ni对Cr(Ⅵ)的还原率为98.93%.(2)纳米Fe-Ni和纳米Fe-Cu的最佳修复时间均为12h,此时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分别达到99.69%和91.58%.王毅[43]发现当纳米Fe/Cu颗粒的投加量为污染土壤的质量的5%时,修复180min后,污染土壤中水溶态Cr(Ⅵ)的去除率达到93.35%,效果较佳;若分别采用膨润土负载和羧甲基淀粉钠包裹对纳米Fe/Cu颗粒进行改性,当投加质量百分比为2%的两种改性纳米Fe/Cu颗粒时,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8.58%和97.77%.1.2 碳质纳米材料碳质纳米材料因其存在大量多孔,高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结构,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44].成杰民[45]提出通过氧化改性纳米黑碳,调节其表面的酸性基团的含量,可以明显增强其对一些极性较强的物质的吸附,如Cr3+、Pb2+等离子.贺璐[46]进一步设计采用各种不同试剂对纳米碳进行改性,用以研究其对堆肥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KMnO4改性的纳米碳对于Cr、Pb效果较好,它的加入使得残渣态重金属的含量增加,促进了重金属从植物易吸收态向不易吸收态的转化.目前对于纳米碳质材料的超强吸附能力仅限于基础研究,而利用它的这一特性来修复土壤铬污染尚处在探索阶段.696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6卷第6期1.3 纳米金属氧(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有许多重要的理化性质,在催化、磁学、光学和电池等领域被广泛应用[47].随着其粒径的减小,纳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在性能方面得到了更大的优化,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喻德忠等[48-49]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并观察其对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其平均吸附率达95.98%.继而合成并探讨了纳米级ZrO2对Cr(Ⅵ)的吸附效率,当pH为4.0,吸附比为1∶2 900时,平均吸附率为85.48%;通过回收纳米ZrO2并再次对Cr(Ⅵ)的吸附效率进行测定,发现纳米级ZrO2可循环使用.关晓辉等[50-51]以生物聚合铁为原料,通过自制半透膜水解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并将其与浮游球衣菌复合,用以联合吸附Pb2+、Cu2+和Cr(Ⅵ),实验发现,使用经浮游球衣菌包裹的纳米Fe3O4对Pb2+、Cu2+和Cr(Ⅵ)的吸附效果远远优于在相应条件下仅使用浮游球衣菌的吸附效果.改变条件因素,经吸附机理研究发现影响该复合生物吸附剂对Cr(Ⅵ)吸附的主要因素为pH值,且吸附的最佳pH值为2~3[52].王兴琪[53]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纳米结构的BiOBr微球,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如Cr(Ⅵ)、Cd(II)、Pb(II)等)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且合成时若采用较大的Br/Bi比例,则形成的纳米片尺寸较大,组成的微球比表面积大,吸附速率更快、吸附更彻底.涂明[54]提出通过浸没的方式,纳米FeS能修复以锌和铬为主污染物的土壤(要求Zn污染严重,而Cr污染相对较轻),使得Zn和Cr在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降低,且此修复效果要好于粉末FeS.1.4 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它包括纳米晶粒材料、量子点等.其晶粒的尺寸小于100nm,且大部分原子处于晶界环境,这一特点是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性质的根本原因[55].TiO2光催化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较广,而纳米材料的出现使其性能得到优化,并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得到发展.Rajeshwar等[56]提出Cu包裹的纳米TiO2可加速受污染土壤中Cr(Ⅵ)的转化,从而对修复治理Cr(Ⅵ)污染土壤产生显著效果.张文通等[57]综述了近几年纳米TiO光催化材料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学2者们猜想光催化反应可能通过直接还原、间接还原和氧化三种途径去除Cu(Ⅰ)、Pb(Ⅱ)、Cu(Ⅱ)、Cr(Ⅵ)等金属离子.由于目前纳米半导体材料应用于修复土壤中铬的报道鲜少,而这一猜想的提出,为其在修复铬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思路.1.5 纳米型(粘土)矿物纳米型(粘土)矿物是指以纳米级水平将层状粘土矿分散于聚合物中,构成聚合物粘土的混杂体系,使其具有一些全新的性能,如巨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吸附容量和离子交换能力等[58].邬玉琼等[59]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土壤氧化矿物,并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如Cu2+、Zn2+、Cr3+等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将多种氧化矿物混合所合成的纳米级土壤氧化矿物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氧化矿物.刘俊渤等[60]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黑土无机纳米微粒对Cr(Ⅵ)的还原作用,当50mL反应液在光照时间为7h左右时,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可达到90%以上.He等[61]研究了通过高能电子束照射制备的纳米级凹凸棒石粘土负载硫代硫酸钠能使污染土壤中Cr(Ⅵ)还原为Cr(Ⅲ).然而纳米型(粘土)矿物目前仍较多应用于空气污染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土壤净化等方面,对于治理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还较少.1.6 纳米型聚合物纳米型聚合物具有非常稳定的形态结构,可以通过选择聚合物方式和聚合单体来制备,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其尺寸和粒子的均一性,使其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量子遂道效应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特定功能[62],研究者对其研究日益重视和加深,应用前景广阔.Okello等[63]研究了以纳米聚酰胺酸为基础的材料(nPPA)的应用,第一个就是以nPPA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在土壤中进行原位化学还原Cr(Ⅵ).结果表明,40℃条件下,其修复效率达到90%.纳米型聚合物的性能及去除效率均明显优于普通螯合剂,可以有效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然而目前将其应用于铬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2 总结与展望随着纳米材料的崛起,人类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得到拓展.由文献调研可知,目前修复铬污染土壤研究较多的纳米材料为纳米零价铁、改性纳米零价铁材料和纳米金属氧(硫)化物.较之于普通铁粉,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反应速率与效率相对较高,但其在空气中易氧化.纳米双金属的效率优于纳米零价铁,且反应性高,通常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但是价格相对昂贵,使用成本较高.负载型纳米铁具有前述两种材料的优势,郭凯璇,等: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697效率高且经济、稳定、可重复利用,但是合成步骤复杂,不易掌控.另外,对于其他几种材料而言,碳质纳米材料具有相对较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铬,但是其易污染,成本高.纳米金属氧(硫)化物化学性质稳定,对Cr(Ⅵ)有一定吸附力,但目前作为修复剂的种类相对较少,且应用领域较窄.纳米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活性高,可通过光催化还原Cr(Ⅵ),以达到修复目的,且反应彻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分散性差、再回收利用难.纳米型(粘土)矿物资源丰富、价廉易得,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离子交换能力,可对土壤中的铬吸附固定,但是其微粒易团聚,分散性差,且结构复杂,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纳米型聚合物的修复机理在于其外支链基团对重金属的螯合性及吸附性,因而可用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它还具有相对较高的溶解性、反应性和吸附效率以及良好的膨胀性,但是合成方法普遍较为复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1)深入研究纳米材料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机理和其在实际环境中的行为,探讨修复过程中所起关键作用的相关基团或材料性能,降低其制备成本,设计更为高效经济的修复剂将是继续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2)Cr(Ⅵ)的水体污染也比较严重,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r(Ⅵ)的修复剂相对较多,若将其施用于铬污染土壤中,能否继续发挥其作用值得研究.3)由于铬和砷在土壤中主要以阴离子状态存在,如何将修复土壤中砷的材料借鉴过来,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如纳米级MnO2[64]、纳米级FeS和Fe3O4[65]、纳米级CaO2[66]、含钛纳米材料[67]等.4)纳米碳及改性纳米碳都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电学性能,可以作为铬的修复剂,但如果把它作为纳米零价金属、纳米金属氧(硫)化物的载体,或者和纳米型(粘土)矿物、纳米型聚合物复合使用,也许具有协同修复作用.总之,如何开发经济、无毒及环境友好型纳米材料,探讨其修复机理、评估其环境安全性和生态健康风险将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参考文献:[1]董彬.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展望[J].生态科学,2012,31(6):683-687.DONG B.Research advance of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China[J].Ecological Science,2012,31(6):683-687.[2]BRIKI M,JI H B,LI C,et al.Characterization,distribution,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 andproducts around miningand smelting areas of Hezhang,China[J].Environ Monit Assess,2015,187(12):1-21.[3]ANU RADHA B,SRINIVASA RAO P L,RASHEED M A,et al.Application of trace metal anomalies for recognition ofpetroleum prospect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Kutch and Saurashtra Basins,India[J].Journal Geological Society of India,2012,80:802-812.[4]WAHSHA M,BINI C,ARGESE E,et al.Heavy metals accumulation in willows growing on Spolic Technosols from theabandoned Imperina Valley mine in Italy[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12:19-24.[5]SAKIZADEH M,MIRZAEI R,GHORBANI H.The extent and predic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 of Shahroodand Damghan,Iran[J].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2015,95:770-776.[6]WISEMAN CLS,ZEREINI F,P TTMANN W.Metal and metalloid accumulation in cultivated urban soils:Amedium-term study of trends in Toronto,Canad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5:564-572.[7]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5-7.ZHANG S T,LIN Y S,HUA X M.The fac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ntaminated cite manage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7,32(6):5-7.[8]罗丽.外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之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8(04):134-140.LUO L.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egislations relating to soil protec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J].contemporary law re-view,2008(04):134-140.[9]孙华伟.土地污染治理,境外带来的启示[J].西部大开发,2015(5):38-48.SUN H W.Land pollution control,the inspiration from foreign countries[J].West Development,2015(5):38-48.[10]陈伟,王兵,吴兆清,等.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来源、危害及修复措施[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2751-2755.CHEN W,WANG B,WU Z Q,et al.The source,harm and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hromium in soil[C].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2:2751-2755.[11]张金萍,张保华,秦耀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613-615.ZHANG J P,ZHANG B H,QIN Y C.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pollution of soil heavy metal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以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进展

以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进展

以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进展
纳米零价铁材料是一种新兴的环境污染修复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修复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自2000年以来,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以2010年以后增长最为迅速。

这表明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研究人员对其应用前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分析发现,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修复领域。

土壤污染修复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主要涉及到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地下水污染修复也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主要关注地下水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

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研究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国纳米零价铁材料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

未来,研究人员应重点关注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优化,提高其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还应继续加强与其它材料的组合应用研究,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Cr(Ⅵ)污染物实验研究》范文

《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Cr(Ⅵ)污染物实验研究》范文

《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Cr(Ⅵ)污染物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废水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六价铬(Cr(Ⅵ))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零价铁纳米颗粒(Fe0 nanoparticles)因其良好的还原性、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

本文旨在研究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对废水中Cr(Ⅵ)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二、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一)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铁盐、还原剂、表面活性剂等,设备包括磁力搅拌器、恒温加热器、离心机等。

(二)制备方法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参数,实现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

具体步骤包括配制反应溶液、加入还原剂、调节pH值、进行磁力搅拌等。

(三)表征与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制备的零价铁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分析其形貌、粒径、晶体结构等性质。

三、去除废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一)实验方法将制备的零价铁纳米颗粒与含Cr(Ⅵ)的废水混合,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下进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前后废水中Cr(Ⅵ)的浓度变化,评估零价铁纳米颗粒对Cr(Ⅵ)的去除效果。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零价铁纳米颗粒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显著。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零价铁纳米颗粒用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同时,pH值对去除效果也有影响,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去除效果较好。

通过TEM和XRD等手段对反应后的零价铁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发现其形貌和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零价铁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r(Ⅵ)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通过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形貌规整、粒径均匀的零价铁纳米颗粒。

纳米零价铁对重金属Cr(Ⅵ)去除作用的研究进展

纳米零价铁对重金属Cr(Ⅵ)去除作用的研究进展

纳米零价铁对重金属Cr(Ⅵ)去除作用的研究进展刘彦彦; 薛含含; 陈峻峰; 李静; 胡丽君; 公衍丽; 宋志斌【期刊名称】《《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年(卷),期】2019(048)005【总页数】4页(P154-156,160)【关键词】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Cr(Ⅵ); ;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者】刘彦彦; 薛含含; 陈峻峰; 李静; 胡丽君; 公衍丽; 宋志斌【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2一直以来,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汞、铬、铅、砷、锌、铜、镍、铀等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重金属。

重金属含量丰富,难以降解且分布广泛。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以及生物蓄积进入人体体内不易排出,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引发多种疾病,情形严重者,则会导致癌症、畸形的发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

在工业生产发展中,铬(Cr)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印染业、制药业、冶金、电镀等行业,金属铬是其发展的重要原材料。

在追求工业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含铬废料也大量的进入环境,给水环境、土壤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有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铬通常以Cr(Ⅲ)和Cr(Ⅵ)的形式存在,其中,Cr(Ⅲ)不溶于水,相对稳定,而Cr(Ⅵ)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重金属之一[1],毒性强烈,且易在生物体内蓄积,会造成皮肤、鼻腔、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机体损伤。

纳米材料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它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为纳米尺寸(1nm~100nm)或由它们为基本单元组成的材料[2]。

因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会随其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使得纳米材料表面具有很多的活性位点,较一般吸附剂而言吸附能力强,又因比表面积大、溶解速率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纳米零价铁为零价,易被氧化,是良好的还原剂,纳米级别,比表面积大,又因有磁性,容易分离,因此被广泛关注。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其中,铬(Cr)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的重金属元素,其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六价铬(Cr(Ⅵ))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近年来,纳米零价铁因其高效的还原能力和大的比表面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及其转化机理。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实验所用的纳米零价铁、土壤样本、六价铬标准溶液等。

2.2 方法(1)制备纳米零价铁体系;(2)将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加入到纳米零价铁体系中;(3)进行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Cr(Ⅵ)的去除率和滤出特性;(4)利用各种分析手段,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5)结合实验数据和表征结果,探讨Cr(Ⅵ)在纳米零价铁体系中的转化机理。

三、结果与讨论3.1 Cr(Ⅵ)的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显著。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纳米零价铁用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此外,p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等因素也会影响Cr(Ⅵ)的去除效果。

3.2 滤出特性纳米零价铁体系在去除Cr(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滤出物。

这些滤出物的性质和数量会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

通过分析滤出物的性质,可以进一步了解Cr(Ⅵ)在纳米零价铁体系中的转化过程。

3.3 转化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发现Cr(Ⅵ)在纳米零价铁体系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Cr(Ⅲ)或更低价的铬形态。

这些形态的铬可能会与纳米零价铁或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或沉积在土壤中。

此外,反应过程中还可能伴随着一些其他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等。

这些反应共同影响了Cr(Ⅵ)在纳米零价铁体系中的转化过程。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改性纳米零价铁和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六价铬(Cr(Ⅵ))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六价铬具有高度的毒性和致癌性,因此,开发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去除Cr(Ⅵ)至关重要。

改性纳米零价铁作为一种新兴的还原剂在废水处理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而奥奈达希瓦氏菌作为一种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同样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将探索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废水中的Cr(Ⅵ),为实际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改性纳米零价铁: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并经过表面改性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奥奈达希瓦氏菌:从环境中分离并培养,具有良好的Cr(Ⅵ)降解能力。

实验废水:含有一定浓度的Cr(Ⅵ)的模拟废水。

2. 方法(1)改性纳米零价铁的制备与表征(2)奥奈达希瓦氏菌的培养与活性测定(3)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去除Cr(Ⅵ)的实验设计(4)实验条件的优化,包括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5)分析方法的建立,包括Cr(Ⅵ)浓度的测定、改性纳米零价铁的表征等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改性纳米零价铁的表征结果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改性纳米零价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零价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分散性。

2. 奥奈达希瓦氏菌的活性测定结果通过测定奥奈达希瓦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和Cr(Ⅵ)降解速率,发现该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Cr(Ⅵ)降解能力。

3. 协同去除Cr(Ⅵ)的实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将改性纳米零价铁与奥奈达希瓦氏菌共同加入到含有Cr(Ⅵ)的废水中,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能够显著提高Cr(Ⅵ)的去除效率。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协同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改性纳米零价铁能够快速还原Cr(Ⅵ),而奥奈达希瓦氏菌则能够利用还原后的Cr(Ⅲ)作为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进一步促进了Cr(Ⅵ)的去除。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及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生物炭是一种富含碳素的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制备的固态物质。

具有良好的多孔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

BNZVI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活性和还原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六价铬的浓度。

将BNZVI负载到生物炭上,可以提高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从而更有效地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

影响BNZVI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生物炭的种类、含量、预处理方式以及Cr(VI)的浓度和毒性等。

生物炭的种类和含量对BNZVI的还原能力有显著影响;预处理方式可改变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提高其吸附和还原性能;Cr(VI)的浓度和毒性会影响BNZVI的还原效率,高浓度和毒性的Cr(VI)会降低BNZVI的还原能力。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些具有Cr(VI)还原能力的微生物,如Stenotrophomonas、Dechloromonas等,在BNZVI的诱导下可以降低土壤中Cr(VI)的浓度。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含有BNZVI的生物炭,释放出具有还原能力的纳米零价铁,从而提高修复效果。

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进一步提高BNZVI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效果。

通过实验室搭建的小型模型和实际场地试验,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效果。

修复后的土壤中六价铬浓度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多样性。

目前关于BNZVI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技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BNZVI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深入挖掘其修复机理,以及开展实际场地应用研究等。

1. 重金属六价铬污染土壤的问题背景和严重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范文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范文

《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铬(Cr)因其具有多种氧化态(如Cr(III)和Cr(VI))以及环境稳定性和迁移性强的特点,已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

在土壤中,Cr(VI)的毒性和环境危害远高于Cr(III),因此研究有效的去除土壤中Cr(VI)的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纳米零价铁因其良好的化学还原性和高的反应活性,已被广泛研究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和土壤修复中。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VI)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以及转化机理,旨在为解决铬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VI)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VI)的去除和滤出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Cr(VI)。

当纳米零价铁与Cr(VI)混合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土壤中Cr(VI)的浓度逐渐降低,而纳米零价铁则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铁。

在滤出特性方面,研究发现纳米零价铁处理后的土壤,其滤出液中的Cr(VI)浓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土壤。

这表明纳米零价铁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Cr(VI)的迁移性和环境风险。

此外,实验还发现土壤类型、p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纳米零价铁去除Cr(VI)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三、转化机理研究对于纳米零价铁与Cr(VI)之间的转化机理,本研究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纳米零价铁通过还原作用将Cr(VI)还原为毒性较低的Cr(III)。

其次,还原后的Cr(III)可能以铁的氢氧化物或铁-氧化物共沉淀的形式在纳米零价铁表面吸附并形成稳定的新相。

最后,一部分Fe与含氧官能团形成共轭复合物并转化为其它形态的Fe(如磁性颗粒物等)。

这些共轭复合物也可能有助于增强土颗粒的凝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铜淋洗修复Cr(VⅥ)污染土壤

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铜淋洗修复Cr(VⅥ)污染土壤
@?F$’&C’!%&B GH6IH4J6%&’(&$&!!
#,!/U&"5 *,(,0&!-&’" ’./9" %# /’"-!(&"!-,0 %’&#2%&"5 5*,," %$"-U,%&X,0 "!"’%/!#,X,*’[+!#,"-&*’"a/’)),* %2%),"%&’"%
]<E‘2*4" MFEK2." f<FQ,2*PIO, ! >.33040.W)*+,-.*/0*123fJ,0*J02*T )*4,*00-,*4" K2,UO2* E*,+0-X,1U.WK0JI*.3.4U"K2,UO2* &!&&%$">I,*2#
原始土壤 取 自 某 铬 渣 污 染 场 地 土 壤" 刮 除 表 面 ’ J/厚的土壤进行 采 样"采 样 深 度 为 ’ ;%& J/"自 然
风干"去除异物 进 行 研 磨" 过 % // 筛 备 用" 土 壤 9< 为 "C!$"有机质含量为 (C&&" 4G^4& DEG C 实 验 设 计 DEGED#绿色 *]5FG>O 悬浮液的制备
仪器$‘8%&&$ 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上海舜宇 恒 平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 # %雷 磁 a<fP!>9< 酸 度 计 ! 上 海仪电科学仪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雷 磁 @@fP!&"8型 电导率 仪 ! 上 海 仪 电 科 学 仪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 faP "B%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 司# %K8fP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 用仪器 有限责 任公司# %QfAP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日 本电子株 式会社#& DEF C 供 试 土 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12月·第32卷·第6期:525-529December2015·Vol.32·No.6:525-529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随着铬盐生产、电镀、皮革等工业活动以及污水灌溉和施用污泥等农业活动的进行,六价铬(Cr(Ⅵ))不断进入土壤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了污染。

根据国家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17日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重金属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铬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1%。

土壤受Cr(Ⅵ)污染后,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并且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如何有效修复Cr(Ⅵ)污染土壤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近年来纳米零价铁已日渐成为Cr(Ⅵ)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iron,nZVI)是指粒径在1~100nm范围内的零价铁颗粒[1],由于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及还原能力强等优点[2],已日渐用于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研究表明,nZVI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途径是与Cr(Ⅵ)发生反应,将高毒性、高活性的Cr(Ⅵ)还原为低毒性、低流动性的Cr(Ⅲ),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及生物可利用性。

本文概述了nZVI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最新纳米零价铁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苏慧杰1,2,3,方战强1,2,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省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3.广东高校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随着铬盐生产、金属加工、电镀、皮革等工业活动以及污水灌溉和施用污泥等农业活动的进行,六价铬(Cr(Ⅵ))不断进入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环境。

纳米零价铁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及还原能力强等优点,已日渐用于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本文概述了纳米零价铁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主要修复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纳米零价铁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发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Cr(Ⅵ)污染土壤;修复;还原;固定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819(2015)06-0525-05doi:10.13254/j.jare.2015.0141Research Progresses on 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contaminated Soil by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SU Hui-jie1,2,3,FANG Zhan-qiang1,2,3*(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2.Guangdo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of Water System,Guangzhou510006,China;3.Guangdo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of Urban Water System,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hexavalent chromium(Cr(Ⅵ))has been widely detected in soil,espe-cially in sites associated with chromate production,metal processing,electroplating,leather tanning,sewage irrigation and sludge fertilization.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remediation of Cr(Ⅵ)-contaminated soil due to it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high reactivity and reducing capability.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nZVI technology in the remediation of Cr(Ⅵ)-contam-inated soil,and summarized the main mechanisms and its associated influencing factors.In addition,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is tech-nology was pointed out.Keywords: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Cr(Ⅵ)-contaminated soil;remediation;reduction;immobilization收稿日期:2015-06-02基金项目:广东高校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012gczxA005);广东省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14B090904077)作者简介:苏慧杰(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E-mail:1061840096@*通信作者:方战强E-mail:zhqfang@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第32卷·第6期表1nZVI 改性前后修复Cr (Ⅵ)污染土壤的效果对比Table 1Comparison of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soil between modified nano iron and nano iron修复材料nZVI 用量Cr (Ⅵ)含量修复效率参考文献nZVI0.15g ·L -110mg ·L -1修复1h 时,nZVI 对Cr (Ⅵ)的去除率为52%,而CMC-nZVI 对Cr (Ⅵ)的去除率达到100%[13]CMC-nZVI 0.15g ·L -110mg ·L -1nZVI 1.5%W ·W -1100mg ·kg -13h 时nZVI 对Cr (Ⅵ)的去除率为67.3%,而淀粉修饰nZVI 对Cr (Ⅵ)的去除率达到100%[18]淀粉修饰nZVI 1.5%W ·W -1100mg ·kg -1nZVI 0.27g ·L -1100mg ·kg -1nZVI 完全去除Cr (Ⅵ)修复时间为3h ,而CMC-nZVI 完全去除Cr (Ⅵ)仅需1h [19]CMC-nZVI 0.09g ·L -1100mg ·kg -1nZVI 0.4g ·L -140mg ·L -1修复3h 时,nZVI 对Cr (Ⅵ)的去除率为65.45%,而硅砂负载nZVI 对Cr (Ⅵ)的去除率达到88%[20]硅砂负载nZVI0.4g ·L -140mg ·L -1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nZVI 处理Cr (Ⅵ)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nZVI 修复Cr (Ⅵ)污染土壤的发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1nZVI 修复Cr (Ⅵ)污染土壤的研究1.1研究进展nZVI 因其优越的吸附性能、较强的还原活性,已日渐用于Cr (Ⅵ)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如Cao 等[3]用nZVI 修复铬矿渣,研究结果表明,1g nZVI 能还原69.3~72.7mg Cr (Ⅵ);Singh 等[4]用nZVI 修复铬污染土壤,结果表明,5g ·L -1的nZVI 经50d 修复后,Cr (Ⅵ)去除率达到99%。

虽然nZVI 在修复Cr (Ⅵ)污染土壤的应用日益增多,但由于nZVI 自身存在着不足[2],导致实际修复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nZVI 具有磁性,易团聚成较大颗粒,会降低反应的比表面积,导致修复效果的降低;(2)nZVI 在与Cr (Ⅵ)反应过程中,易与周围环境介质(H 2O ,O 2)反应生成钝化层,导致其活性降低;(3)nZVI 团聚后,其粒径较大,不易穿过土壤孔隙进行修复,进而流动性较差;(4)nZVI 具有生物毒性,进入土壤介质后,不易回收再利用,具有引起二次污染的风险;(5)nZVI 修复Cr (Ⅵ)污染的土壤,会造成土壤板结且释放过量铁离子引起二次污染等,不利于土壤的再利用及植物的再生长。

为提高nZVI 的稳定性及反应活性,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nZVI 进行改性,以使nZVI 修复Cr (Ⅵ)污染土壤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nZVI 的改性技术以表面修饰法和载体法为主。

表面修饰法是指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表面活性剂等高分子物质(如淀粉[5]、壳聚糖[6]、羧甲基纤维素(CMC )[7]、聚乙烯吡络烷酮(PVP )[8]及聚丙烯酸(PAA )[9]等)对nZVI 的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提高颗粒之间的位阻或者增加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而使nZVI 颗粒保持在较小的粒径范围内,进而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及稳定性[10-11],达到对土壤中Cr (Ⅵ)的有效去除。

例如Xu 等[12]用CMC 对nZVI 进行修饰,可以显著提高nZVI 的稳定性、反应活性及其在土壤中的流动性,从而对Cr (Ⅵ)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

Wang 等[13]利用CMC 对nZVI 进行修饰,得到悬浮力高、活性稳定的纳米颗粒,通过沉降实验,发现纳米颗粒在15d 后仍然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载体法是指将nZVI 负载于功能性材料上,利用载体表面的基团或者孔道来防止纳米零价铁的团聚。

目前常用的功能性材料主要有硅藻土、蒙脱土、炭基材料、二氧化硅等[14-15]。

Li 等[16]用硅砂负载nZVI ,并用于修复Cr (Ⅵ)污染土壤,结果表明,硅砂能提高nZVI 在土壤中的流动性,达到对Cr (Ⅵ)有效的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