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拟题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2016·山东胶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有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持续创新并持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有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

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准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

D.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当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D。第2题,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当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第3题,由题文信息中介机会的定义可知,选A。

答案1.D2.D3.A

(2016·河南开封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准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①c②a③b

B.①a②c③b

C.①a②b③c

D.①b②a③c

5.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了区域工业发展方向。①表示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应a产业和技术扩散;②表示加工型区域向其他区域提供的c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③表示资源型区域向外提供的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选项B准确。第5题,本题考查了区域经济联系。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是在京津冀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经济联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属于京津冀区域与区域外实行的联系。选项C准确。

答案4.B5.C

(2016·福建莆田一模)近年我国提出产业转移的相关据此完成6~7题。

6.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劳动力廉价②资源丰富③技术先进④土地租金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产业集中布局的目的是()

①促动专业化②取得规模效应③实现资源共享

④扩大城市规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解析第6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但具有资源优势;另外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要低于东部地区。第7题,产业集中布局利于增强协作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能够促动专业化,取得规模效应。产业布局方式选择目的在于利于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关系不大。

答案6.D7.A

二、非选择题

8.(2016·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表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动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

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质量;促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动西部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升;西部

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原因:

9.(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

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

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解析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沿线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

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动

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

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接2014·浙江文综卷,1~2)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预计

2018年通水。根据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工程()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2.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解析第1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

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杭

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故A项准确。第2题,依上题分析,千岛湖水直达杭州,则水质有很大改善。注意沿线采用管道输水,不

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答案1.A2.C

[对接2015·广东文综卷,41(4)~(5)]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5题。

3.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4.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7个油库中容量。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5.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3题,由4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相关。第5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3.B4.C5.B

命题角度二产业转移

(对接2016·课标,3~5)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耐克制鞋

B.可口可乐饮料

C.通用汽车

D.波音飞机制造

7.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能够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强设计、研发、提升自主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注意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材料中企业的去向(东南亚、非洲)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最有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备选项中只有耐克制鞋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故选择A项。第7题,该类企业的发展与降低能耗,改善基础设施关系不大。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B项准确。

答案6.A7.B

(对接2014·海南地理卷,1~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说法准确的是()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

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

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

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

明显

解析第8题,阶段Ⅰ甲地处于产品的低端,乙地A准确。第9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的价格、素质及数量,市场、内部

交易成本及政策、税收等;阶段Ⅰ乙地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甲地,乙地区

的高端产业转移到甲地区,主要是劳动力因素,乙的市场更大,A、C 错;阶段Ⅱ甲地产业升级,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B错;阶段Ⅰ后期乙地区因劳动力价格上升,生产成本高,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

区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区位优势明显。D准确。

答案8.A9.D

【二】

一、选择题

(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

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

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

是()

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

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 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方向可能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第1题,由题文可知,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那么就业结构等于产业产值结构比比较劳动生产率,结合两图,能够看出2009年第一产业产值约占2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0.4,就业结构约为50%;第二产业产值占50%,比较劳动生产率为3,就业结构为20%;第三产业产值约占3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1,就业结构约为30%,故选B。第2题,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所以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方向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故选A。

答案1.B2.A

(2016·河北唐山统考)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一()

A.知识型区域

B.加工型区域

C.资源型区域

D.贸易型区域

4.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人才密集

B.交通便利

C.地价便宜

D.市场广大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津市从河北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从北京获得产业与技术支持,实行产品加工,工业最终产品与高端技术产品输往北京,故天津应为加工型区域4题,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土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大,用工、用地的成本低廉,能够吸引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落户。

答案3.B4.C

(2016·宁夏银川一中期末)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

宁县是我国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

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回答5~6题。

5.该地区枸杞()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有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6题,宁夏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

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相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答案5.D6.C

二、非选择题

7.(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

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8

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

雨量大,暴雨多,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图2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2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

影响。

解析第(1)题,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

水文、植被、土壤五方面实行,还要注意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成因。读图,“旱腰带”地区位于渭河北部,黄土高原的边缘,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且蒸发量大,所以春旱很严重。地形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

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第(2)题,秋季,大陆气

团势力增强,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加

上地形(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华西秋雨

不利于玉米3)题,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够从“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三方面

入手。根据图2分析,从经济可持续角度,农业结构调整利于延长产

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从

社会可持续角度,发展经济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生活水平。从生

态可持续角度,提升林果业比重上升,降低种植业比重,有利于水土

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春旱严重;地形破碎,起伏大;植被

(2)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上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

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至减产。

(3)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

发展经济,提升人民收入。林果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有利

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8.(2016·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第五次模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流传长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

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

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

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当前已

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

见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地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即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

市周围大量涌现。第(2)题,东侧的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

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

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3)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

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

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主要是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

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经

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升,购买力增强。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

提升,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答案(1)变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区域农业发展

1.(对接2014·新课标,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实行筛选储存。

(1)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的气候优势。

(3)分析水源条件对河西走廊玉米生长的影响。

(4)你认为河西走廊是否能够建成玉米制种基地?请说明理由。

答案(1)河西走廊地处北山与祁连山之间,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向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历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古代丝绸

之路的必经之地;当前是联系我国中东部地区与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重要经贸通道;第一二亚欧大陆桥(兰新铁路)经过此地。

(2)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玉米种子收获时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生产

(3)春季种植时河流流量小,此时玉米需水量小;生长时节正值河流汛期,冰川融水可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收获期需水量较小,水源条件对玉米的影响较小;冰川补给的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4)是。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玉米种子质量优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国家政策扶持,河西走廊的种子可便捷地销往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否。要建成的玉米制种基地需要扩大种植规模,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大

命题角度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对接2015·新课标,1~3)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2~3题。

2.“两栖”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别

C.产业转移的影响

D.交通条件的改善

3.缩小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别的最有效措施是()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解析第2题,“两栖”群体即农民工,其去城市打工的根本原因

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有差异。农民工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离开乡村到城市打工。第3题,由材料可知

答案2.B3.A

(对接2013·江苏地理卷,28)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上述图文材料表明()

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

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D.农

5.下列措施与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

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C.大幅提升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

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解析第4题,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说明有大5题,地铁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没有一定客流量支撑难以

实现赢利,故不适合中小城市发展。

答案4.C5.D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

高二年级联考地理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图1是“沿20°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 地形起伏大,油棕、茶叶均种植广泛 C. 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 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 B. 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 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 D. 水稻种植业、种植园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据图2中甲、乙两区域,完成3~4题。 3.甲、乙两湖所处的气候分别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图2 4.关于甲乙两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使甲湖泊面积减小B.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乙湖泊面积减小C.沙漠侵吞使乙湖泊面积减小D.沿岸用水量大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2018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图3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5~8题。 图3 5.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6.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7.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对外合作 ②西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人才

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A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地理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2.第Ⅰ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2小题,满分56分。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XX年6月13日凌晨2点在下图所示甲国的S市开幕,全部比赛至7月13日在甲国境内12座城市内举行,右图为S市著名的巨手掌雕塑。回答1~3题。 图1 1.开幕时,当地的区时是 A.6月13日15时B.6月13日17时C.6月12日4时D.6月12日15时

2.足球赛开幕时,图中巨手掌雕塑的影子朝向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3.整个比赛期间,S 市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A .始终昼长夜短 B .始终昼夜等长 C .始终昼短夜长 D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 图2是我国部分城市20XX 年11月2日至8日的最高气温曲线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3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沈阳等地 B .沈阳、北京可能有雨雪天气 C .该时段内,南京的天气变化最剧烈 D .该时段内,广州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 5. 8日,沈阳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据图推测主要原因是 A .冷锋过境前,扬起沙尘增多 B .秸秆燃烧时,烟尘浓度增大 C .暖锋过境后,悬浮颗粒物增多 D .供暖燃煤多,烟尘排放增加 右图为加拿大东北部某林场房屋倾斜下沉照片,回答6、8题 6.图中的森林是 A .亚寒带针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7.造成房屋倾斜下沉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 B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繁导致 C .冻土融化造成地基不稳 D .受飓风影响所致 8.该房屋使用人字形屋顶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 .保暖 B .防止大雪积压 C .便于雨水排放 D .防震 20XX 年4月7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38家单位组建成立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联盟”。回答9、10题。 图3 图2

高二文科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华亭一中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 A.遥感( R) B.地理信息系统( I) C.全球定位系统( P) D.北斗导航系统(BD)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1 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以下4-8题。 4.造成用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5.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 A.光化学污染B.酸雨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7.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8.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18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 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C.19世纪30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D.1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9~11题。 9.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10.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11.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B .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 回答下面小题。 1.四幅经纬网图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站在四幅图中的A 、B 两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的是( ) A. ①图中的A 点和B 点 B. ②图中的A 点 C. ③图中的A 点和B 点 D. ④图中的A 点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ABCD 四点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 A. 1个点 B. 2个点 C. 3个点 D. 4个点 4.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图中D 点飞行到B 点,其航向是( ) A. 先向南再向北 B.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读某地区地形图,乙地建有一25米高的楼房,完成下列各题。 5.乙地楼房顶部与山顶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350米 B. 399米 C. 199米 D. 409米 6.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 地为洼地 B. Q 地为山脊 C. M 地为瀑布 D. N 地为峡谷 7.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月6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举行。居住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观看联欢晚会的时间是 ( ) A. 5日12时 B. 6日4时 C. 6日12时 D. 6日20时 下图为七大洲(1~ 7)面积和平均海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关于图示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大洲大陆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 B. 3大洲是纬度位置最高、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 4、5两大洲受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西岸气候呈南北狭长状分布 D. 6大洲地形单一,以平原为主 9.从7大洲最大港口至2 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④③ D. ④③②①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0.由图可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有( ) A.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B. 陆地、海洋面积大致相等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D.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2020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高二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读“地球经纬网略图”(下图,虚线为极圈及回归线),回答下题。 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面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A④. B. ③ C. ② D. ① 读两岛屿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 A.两岛均位于北半球 B.左图比右图比例尺大 C.甲岛实际面积比乙岛大 D.甲岛位于乙岛西北方向 4、甲、乙两岛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①聚落分布②地形特征③水系形态④地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米),等高距为20米。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100m B.80m C.120m D.140m 6、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A.发展特色种植 B.发展滨海旅游 C.开展山坡养殖 D.加大水能开发 读图,完成7-8题。 7、造成甲乙两地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洋流 D、地形 8、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丙地气候特征的是 9、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子有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山地地形④沿岸暖流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土壤 C.降水 D. 地形 读图中①②③④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完成11-12题。 11、若②③洋流流向刚好相反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印度半岛为旱季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高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 地理试题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山南坡山麓地区,断裂下陷而成,为内流湖。1950年以来,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污染不断加重,目前乌伦古湖最大水深为17.4m。图3中人工水渠连通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河。图3为乌伦古湖周边区域简图,图4为乌伦古湖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图3 图4 1.乌伦古湖的面积大约是 A.150平方千米 B.320平方千米 C.780平方千米 D.1500平方千米 2. 湖泊水位若继续下降而导致沙滩出露面积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关于图中人工水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使之成为内流河 B. 调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改善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 C. 调湖水入额尔齐斯河,加快湖水更新速度,减轻污染 D. 湖水通过水渠自流入额尔齐斯河,使乌伦古湖成为外流湖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图1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4~6题。

4.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盆地 5. M地房屋建筑 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6. 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土壤肥沃D.雷雨天多我国和新加坡于2018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新双方宣布启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是城继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下图是马六甲海峡及新加坡位置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薪加坡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北半球国家B.扼守马六甲海峡东端 C.位于亚洲东南部D.属于印度洋沿海国家 8.“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地与前两个项目地相比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通达度好.B.土地价格低C.劳动力素质高D.科技水平高 右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简图。据此完成9~11题。 9. 控制该区域的主要大气环流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季风环流 D.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月考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调查数据显示,右下图(欧洲政区图)中A地墙壁厚度平均为23 cm,B地墙壁厚度平均为50 cm,C地则超过60 cm。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图中三地墙壁厚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地域文化 2.图中B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②一定的形状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模糊的边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与A地所处国家相比 A.B地所处国家降水量更丰富B.C地所处国家气温年较差更小 C.D地所处国家降水更为集中D.其余三个国家降水均集中在冬季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有关四个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A.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Ⅱ时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Ⅲ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D.Ⅳ时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最大 5.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地形 D.气候

6.在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出现的主要问题最不可能包括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河流污染 D.洪涝 2018年7月23日晚,老挝南部的某水电站项目的副坝发生溃坝,造成巨大损失。事件发生后,中国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利用数颗卫星对灾区进行了多次成像,之后将数据发送给老挝相关部门。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在对老挝灾区的数据收集中,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8.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直接 A.调查人口分布B.分析涝灾损失 C.监测滑坡灾害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9.有关水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建设水电站 B.水电站的建设,会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水电站建成后,将改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D.与山区相比,平原建设难度小,更适于建设水电站 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图和水土流失重点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0~13题。 10.下列与①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不相关的是A.多大风的天气B.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C.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11.关于③所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调整农林牧的用地结构②缓坡修筑梯田 ③沟谷打坝建库④退牧还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2.③④地区面临相似的生态破坏问题,该问题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

高二地理试卷带答案

丰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1分,31-50每题2分,共7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 的()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高原 D. 准噶尔盆地 2.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 响形成的()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 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该河位于我国( )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东北地区 4.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 小麦 B. 甜菜 C. 棉花 D. 小米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 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 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并读图, 完成下面三题。 鄱阳湖水系图鄱阳湖水位与面积变化的关系 5.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A.5月B.6月C.7月D.8月

6.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围() A.3—8米B.8—12米C.12—20米D.20米及以上 7.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①中部低、四周高②湖盆浅且坡度小③湖岸陡峭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8. 关于a、b两地说确的是() A. a、b两地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 a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C. a、b两地降水多,热量不足 D. b地主要经济作物为黄麻 9. 关于甲国,说确的是() A. 茶叶需要大量进口 B. 高科技工业中心位于该国东北地区 C. 耕地面积亚洲最大 D. 北部陆疆与我国省相邻 10. 关于b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源于我国境 B. 河口有三角洲,土壤肥沃 C. 每年1-2月份径流量较小 D. 航运价值非常高 “茶之初,姓本蜀”,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 11. 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A. 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 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 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 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12. 与、等地相比,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 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 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 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D. 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我国某旅行者在其旅行日记中写道:“凌晨,寒风刺骨,等了两天,夜空中美丽的景色还是被我等到了,漫长无尽的黑夜里,看到你是我最大的欣慰……而此时我的家乡应该是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日记中记述的地区,可能有() A. 驯鹿迁徙 B. 遍地牦牛 C. 成群企鹅 D. 白熊出没 14.此时该旅行者家乡()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试题带答案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70分)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 ①跨南北半球 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没有热带 ④南北跨纬度 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 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 下列各组国家中,不是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俄罗斯、蒙古B ?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 C.韩国、日本 D.印度、尼泊尔 3. 我国回归线穿过的省区(简称)由东向西依次是是 () A 台粤桂云 B 云桂粤台 C 粤桂台云 D 桂粤台云 4. 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族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 B.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北和东北 C.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北和西南 D.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5.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6. 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7. 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8.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0. 造成我国东部旱灾和洪涝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强弱 B 冬季风的强弱 C 山脉的阻隔 D 海陆位置的影响 11.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是 _______ A 曾母暗沙、哈尔滨 B 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 C 西双版纳、黑河 D 武汉、漠河 12. 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以南年降水量大于 800毫米 C.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 0C D ?以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13. 关于界线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③为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14. 下列解决我国水资源空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①兴建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雨④节约用水 9. 下述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C 夏季风使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D B 季风交替季节是我国主要降水季节 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 C.③为南方与北方界线 D.③为农牧业界线

最新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附答案) (3)

2018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文科)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①④B.②⑥C.③⑦D.④⑤ 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完成3~4题。 3.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4.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正值夏季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D.d地出现极昼现 象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5~6题。 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水圈D.生物圈 6.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B.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右图可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读图回答7~8题。 7.如果MN为软流层,①为岩浆活动,③为变质作用,则() A.甲为岩浆岩B.丙为沉积岩C.乙为变质岩D.④为岩浆 8.如果丙处是石灰岩,则可能形成花岗岩的是() A.①作用B.②作用C.③作用D.④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矛盾尖锐,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据此回答9~10题。

9.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差异,下列地区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三北”地区→荒漠化B.京津唐工业区→重酸雨区 C.河流下游与近海→水污染D.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 10.要对“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D.人工科考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 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 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12.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地表缺水B.土地次生盐碱化 C.咸潮危害D.洪涝灾害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B.垂直分异C.干湿度地带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14.资料体现的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土壤不同B.地理位置不同C.植被不同D.气压不同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16.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B.夏季、秋季C.冬季、春季D.冬季、夏季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 条线路规划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18.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地理专题2009年4月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海拔B .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0° 40° ° 110° 乙 甲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 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 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二地理期末测试题(选修3)[1] 2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 班级:姓名: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2004年9月1日,由60位中国游客组成的第一支旅行团抵达欧洲,开始他们的欧洲之旅。这是自《中欧旅游目的地协定》签署以来的首批至欧洲旅游观光的国内旅行团。据此回答1~3题: 1.这支旅行团的旅行说明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有() ①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②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③旅游目的的交流性④旅游方式内容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这支旅行团在欧洲可能观赏到的景观属于物质文化景观的是() ①巴黎的艾菲尔铁塔②地中海沿岸迷人的阳光沙滩③荷兰的拦海大堤和大风车④巴黎的凯旋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3.就连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足迹,形成这种旅游现象的特点是()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歌曲《我想去桂林》中唱到:“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据此回答5~7题: 5.一般来说,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旅游动机②旅游伙伴③闲暇时间④经济条件⑤娱乐消遣 A.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8.“假日经济”是基于对旅游业何种认识()A.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介B.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C.旅游业是“无烟工厂”D.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 周庄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30多公里,地处江南水乡,虽经历了900多年沧桑,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周庄仍完整地保留了原来水乡集镇的建筑格局。周庄也因此成为江南水乡名镇的最典型代表。周庄1984年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从1995年开始,旅游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平均每年旅游收入递增35%以上。1999年客流量达到120万,门票售出80万张,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4 000万。2000年,门票价格由35元提升至60元,但游客数量反而有所上升。然而,当地政府却准备修造一条公路,将周庄一分为二,希望利用周庄的品牌来带动周围两个镇的发展。据此回答9~10题: 9.旅游业的作用有() ①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收入②促进和繁荣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③发展旅游业只会造成破坏④发展旅游业无法带动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此材料说明()A.旅游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旅游业 B.要合理规划,以保护为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C.可以再建几个周庄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旅游业既然会带来保护问题,就应禁止发展旅游业 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13~16题: 13.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 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 14.图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题

2017--2018学年度“十校联盟”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II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时,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的含义及其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 区域具有层次性 C. 区域的边界都是十分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对一致的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耕作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 D.发展条件 读下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降水不同 C.热量不同D.地形不同 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A.亚热带湿润地区 B.一年一熟 C.综合性工业基地D.肥沃的水稻土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回答5~6题。 5.蔬菜速递是指客户通过网络订购蔬菜,企业根据客户所在城市,安排所在城市的连锁店直接把蔬菜送到客户家里,是蔬菜销售的新形式。为提高配送效率,连锁店计划将订单分区

范文高二中国地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综合检测试题(三)中国地理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 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牡丹江模拟)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数据。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西北季风的影响B.植被的疏密程度 C.地表的物质组成D.东南季风的影响 2.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2012·济南模拟)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3~5题。 3. A.30°N,105°E B.°N,105°E C.40°N,120°E D.45°N,125°E 4.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5.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D.光照不足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6~7题。 A.黑龙江B.内蒙古 C.新疆D.西藏 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C.建成商品棉基地 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八大行星中,金星距离太阳最近B.土星是最大的行星 C.天王星距离太阳最远D.地球在金星和火星之间 2.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 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B.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3.2005年8月12日9时(西五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枚阿特拉斯运载火箭携带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飞向太空。火箭起飞时,北京时间是A.11日12时 B.12日20时 C.12日22时 D.11日9时 读图1“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5题 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 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甲表示西欧,乙表示非洲 B.甲表示拉美,乙表示北美 C.甲表示西亚,乙表示南亚 D.甲表示非洲,乙表示亚洲 5.若此图乙地为攀枝花,其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首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经济迅速发展 C.矿产资源开发 D.西部大开发6.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半球的信风为东北信风 B.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C.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7.造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低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8.对地表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9.下列地区气候的形成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是 A.东亚季风气候B.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D.秘鲁太平洋沿岸沙漠气候 10.下列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属于“三低”模式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型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基本转变为“三低”型D.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同步性 11.读图2回答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图2 图1

吉林省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高三文科综合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联合国卫生组织通过对世界各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然、人文条件及可预测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出2020~2040年世界各国人均寿命的增长变化。根据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人均寿命将继续提高,到2040年中国人均寿命将进入世界人均高寿的第二梯队。日本保持多年的人均寿命首位将被西班牙取代。下图示意莱索托(非洲南部国家)、日本、中国、西班牙人均寿命(含预测)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西班牙、日本、莱索托人均寿命的曲线分别是 A.b、a、c、d B.c、a、b、d C.a、d、c、b D.c、b、a、d 2.推测中国2020年以后人均寿命继续提高的依据是 ①饮食、营养条件的改善②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③气候变暖使人均寿命大幅度延长④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已于2014年9月1开工建设,2015年6月29日中国境内段正式开工。中国境内段管道自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上海市,途经9个省(区、市)拟新建管道3371km,并配套建设地下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