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141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 用公式表示如下:
• 激励水平(M)=期望值(E)×效价(V) • (3) 影响激励的因素除期望值与效价 外,还有关联性(指工作绩效和所得 报酬之间的关系)、报酬、能力和个 人选择的特定行为方式等因素。
38
• ————成就动机理论的优点:
• 这个理论在人际关系上具有较大的应 用价值。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只有自觉 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预测别人的行 为对自己的影响,对需要实现的目标作 出主观估价,才能提高激励水平,主动 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7
• 2、E.R.G.理论(奥德弗 )
• 他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E)、相互关系 的需要(R)、成员发展需要(G)三种。(如图)
28
• 主要观点:
• • (1)如果个体在各个层次中的需要得到 满足越少,期望值越高。 (2)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对 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越渴望满足。因为个体 总是希望自己不断进取、发展自己的。 (3)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少,则对较 低层次的需要满足渴求也越多。
11
四、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 ) 概念: 它来源于经济交易理论和对动物的 心理研究。它把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当 作一种交易:我对你付出什么,是希望 得到你的报答,交换双方要公平。
12
主要观点:
1.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报 酬代价。 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 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 验。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若干理论
第一节 人际交往理论 •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象征性交往理论) • 概念: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 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 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 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 性 。
•
1
•
所谓象征,就是用人们在人际交
往中所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具体人来
9
• 三、自我呈现交往理论(欧文· 戈夫曼)
概念:任何参加人际交往的人,在于借助 自己的言语、行动向对方叙说自己的事,这 就是自我呈现。
•
•
主要观点: 1.向他人表演自己,以求得肯定的评价。 2.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3.认为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动机和目的。
•
• •
•
4.它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谋划的气氛。
13
————社会交换理论优点:
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
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 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 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
14
————社会交换理论缺点:
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 的交换关系,忽视人们间的相互帮 助、支援、无私贡献,献身的行为。 五.T组理论(勒温)
概念:勒温和助手对交往中接
•
29
• ————E.R.G.理论的优点:
•
在人际交往中满足人际关系的多种 需要是很重要的,只有人际关系的低级 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向高层次的人际关 系发展,这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 关系提供了参考价值。
• ———E.R.G.理论的缺点:
•
忽视了人的需要的社会实质,把 人的复杂需要简单化、机械化,忽视 人的主观能动性。
34
•
2.成就动机归因
韦纳等人(F.Weiner)于1971年提出了
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类型。
•
• 这里包括两个步骤:
•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在的还是
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 第二,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必 然发生的,还是偶然发生的,即稳定性。 然后才能进行归因。
35
•
•
三、期望理论(弗罗姆) 概念:
31
• • • •
• ————成就激励理论的优点: • 把人们培养成为具有高成就需要 的人,提高抱负水平,并矢志不渝为 之努力,使群体具有更大的内聚力, 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和谐。
32
二、归因理论(海德) •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 行为因果关系的一组理论。 基本观点: • 第一,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第二,社会推断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 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和素质或个性 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期望与预测。即从过去特定的行为 和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的行为。
44
• ————公平理论的缺点:
•
揭示了个体是在与其他人的比较中 评价自己、发现自己,也就是把他人的 行为及其结果作为自己的参照系。个体 在群体中是以竞争的面目出现,这往往 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45
第四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含义与分类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它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 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是指交往双方在思想、感情、态度、意见等方 面的亲密或疏远,相容或相斥。 1.人际关系注意交往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 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39
– ————成就动机理论的缺点:
•
它把人们的激励行为简单化,过 分夸大了主观因素对人的影响,而忽 视了外界环境、物质奖励对人的作用; 强调了个体,而忽视了群体、社会对 个人的作用。
40
•
•
•
•
四、公平理论(亚当斯 )
概念:
它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 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当个体发现自己付出多获得少,或获得多 付出少时,就会体验到心理的紧张感,并会出 现以下行为:
B.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
• A.交往者怎样认识所面对的交往情境
•
2.场合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行动
8
• ————场合交往理论优点: • 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具 • 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我们有参考价值。
• ————场合交往理论缺点: • 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化、简单 • 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 以 • 点遮面,以偏概全,过分夸大了情境、 场合的作用。
受敏感性训练的T组进行系统实 验,目的使参加实验者理解和培养
群体作用能力。
15
要点:
1.交往中人们是按角色来行事的
2.交往动机和目的埋藏在我们的 无意识中。 3.应努力使交往双方藏于内心的 感情表面化。
16
4.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取样本,观察群体行为过程 与反馈,创造紧张气氛,强调个 人和组织变化的价值。
46
2.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的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
•
认知成分 发展起来的。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 • ▲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由三个相互联系
• B.指出低层次是人共有的,高层次具有 是难能可贵的。 • C.需要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26
• ————需要层次论的缺点:
• A.忽视了个别差异忽视了层次之间的 矛盾和斗争。 • B.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是先天潜能,对 社会生活条件重视不够。 • C.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 的理想、信仰、世界观等需要的重要 调节作用。
衬托交往另一方的形象,使交往双方
的关系明朗起来、清晰起来,并且明
确意识到自己在交往中所担任的角色。
2
• 主要观点:
•
1.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 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 号和语言的作用。
•
2.米德等最感兴趣的是研究个体、 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 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
3
• 3.米德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 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启发, 提出了一个公式: • 即刺激一符号的意义一反应 • 4.米德认为人与人在交往中的 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 (见下图)。
•
33
• 1.海德(F.Heider)的通俗心理学
• (1) 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 • A、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一致性理解的需要;
• B、控制环境的需要。 • (2)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要确定个体与他人稳 定的基本的配置能力。 • (3)海德认为因果归因遵循一条“不变原则”。 • (4)在对因果关系的大部分认识中,核心的问 题在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或事件,是归因于内部 状态还是归因于外在环境 。
41
• (1)改变自己的付出量;
• (2)活动中给他人施加影响,改变他人 的获得与付出; • (3)选择不同的人进行比较;
• (4)歪曲对自己或他人付出和获得的认 识; • (5)离开当前的情景。
42
•
人们通过与周围其他人比较,采 取多种措施减少和消除不公平,以维 持个体的激励状态。这样就可以在人
30
•
•
3、成就激励理论(戴维· 麦克利兰)
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还有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 基本观点: (1)不同的人对这三种基本需要的排列层 次和比重是不同的。 (2)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特点是,事业心 强、注重实际、敢冒一定的风险。 (3)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造就出具有高成 就需要的人才。
基本倾向。
19
• ————修茨理论的优点:
• 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 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
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
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
础。
20
• ————修茨理论的缺点: •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理论 忽视了阶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 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 巨大作用,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 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与人之间,或工作与绩效之间维持一
种平衡关系。 (如下图所示)
43
• ————公平理论的优点:
• 如果个体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觉得 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公平的,他在群 体中就以团结、合作的面目出现。这样, 有利于造成一种激励的心理气氛,个体 对他周围的人际关系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 际关系中应该增加公平性而减少不公平 性。
4Biblioteka Baidu
米德的人际交往相互影响模式图:
他人的反应
A.以个人意愿来 对他人作出反应
D
C
对他人的反应
1.真实存在的 2.想象中的 人 3.潜在的
他
B.以担当的角色来 估计他人的反应
估计· 意义· 反应
E.评价预期反应与实 际反应的一致程度
5
• ———符号相互作用论优点:
• 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 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 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 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认
•
•
期望理论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程 度,及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 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 合适的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 的理论。
36
• 主要观点:
• (1) 当人们内心有某种需要,又有达标 的明确途径和可能性时,往往表现出个 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 • (2)激励水平取决于行为的期望与行为 的效价的乘积。 •
直接原因和动力。
• (2)需要的激励处于动态水平中,它依
次逐渐发展变化。
23
•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
• (4)每个人都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
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
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4
25
• ————需要层次论的优点: • A.高低层次的划分正确、科学。
21
二、霍妮(K.Homey)的观点
•
•
人际关系分成三种类型 逊顺型:从事社会工作,如医学、教育
• 进取型:从事商业、金融、法律方面和 • 科研方面的工作
• 分离型:从事艺术、雕塑美术工作
22
第三节 人际激励理论
• 一、需要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
17
————T组理论优点: 注意到交往中人的动机和目的,强调 对潜意识训练,以便提高其敏感性。 ————T组理论缺点: 忽视对交往行为的考察研究,重意识 而不重行为,失之偏颇。
18
第二节
• 概念: •
人际特质理论
人际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 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 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
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
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6
• ——符号相互作用论缺点:
•
•
它把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 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 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 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社 会中人们复杂的交往关系简单化,有 机械主义的倾向。
7
• 二、场合交往理论(康波和斯尼格) • 1.交往中的个体行为受两个因 素影响:
10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优点: • • 强调交往的动机和目的,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把自己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他人、社会,试图以 真诚来换取别人的信任,符合基本的道德原则。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优点缺点: • • 为了实现交往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臵他人 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于度外,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 表现。
• 用公式表示如下:
• 激励水平(M)=期望值(E)×效价(V) • (3) 影响激励的因素除期望值与效价 外,还有关联性(指工作绩效和所得 报酬之间的关系)、报酬、能力和个 人选择的特定行为方式等因素。
38
• ————成就动机理论的优点:
• 这个理论在人际关系上具有较大的应 用价值。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只有自觉 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预测别人的行 为对自己的影响,对需要实现的目标作 出主观估价,才能提高激励水平,主动 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7
• 2、E.R.G.理论(奥德弗 )
• 他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E)、相互关系 的需要(R)、成员发展需要(G)三种。(如图)
28
• 主要观点:
• • (1)如果个体在各个层次中的需要得到 满足越少,期望值越高。 (2)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对 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越渴望满足。因为个体 总是希望自己不断进取、发展自己的。 (3)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少,则对较 低层次的需要满足渴求也越多。
11
四、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 ) 概念: 它来源于经济交易理论和对动物的 心理研究。它把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当 作一种交易:我对你付出什么,是希望 得到你的报答,交换双方要公平。
12
主要观点:
1.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报 酬代价。 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 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 验。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若干理论
第一节 人际交往理论 •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象征性交往理论) • 概念: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 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 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 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 性 。
•
1
•
所谓象征,就是用人们在人际交
往中所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具体人来
9
• 三、自我呈现交往理论(欧文· 戈夫曼)
概念:任何参加人际交往的人,在于借助 自己的言语、行动向对方叙说自己的事,这 就是自我呈现。
•
•
主要观点: 1.向他人表演自己,以求得肯定的评价。 2.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3.认为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动机和目的。
•
• •
•
4.它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谋划的气氛。
13
————社会交换理论优点:
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
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 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 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
14
————社会交换理论缺点:
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 的交换关系,忽视人们间的相互帮 助、支援、无私贡献,献身的行为。 五.T组理论(勒温)
概念:勒温和助手对交往中接
•
29
• ————E.R.G.理论的优点:
•
在人际交往中满足人际关系的多种 需要是很重要的,只有人际关系的低级 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向高层次的人际关 系发展,这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 关系提供了参考价值。
• ———E.R.G.理论的缺点:
•
忽视了人的需要的社会实质,把 人的复杂需要简单化、机械化,忽视 人的主观能动性。
34
•
2.成就动机归因
韦纳等人(F.Weiner)于1971年提出了
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类型。
•
• 这里包括两个步骤:
•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在的还是
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 第二,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必 然发生的,还是偶然发生的,即稳定性。 然后才能进行归因。
35
•
•
三、期望理论(弗罗姆) 概念:
31
• • • •
• ————成就激励理论的优点: • 把人们培养成为具有高成就需要 的人,提高抱负水平,并矢志不渝为 之努力,使群体具有更大的内聚力, 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和谐。
32
二、归因理论(海德) •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 行为因果关系的一组理论。 基本观点: • 第一,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第二,社会推断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 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和素质或个性 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期望与预测。即从过去特定的行为 和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的行为。
44
• ————公平理论的缺点:
•
揭示了个体是在与其他人的比较中 评价自己、发现自己,也就是把他人的 行为及其结果作为自己的参照系。个体 在群体中是以竞争的面目出现,这往往 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45
第四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含义与分类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它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 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是指交往双方在思想、感情、态度、意见等方 面的亲密或疏远,相容或相斥。 1.人际关系注意交往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 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39
– ————成就动机理论的缺点:
•
它把人们的激励行为简单化,过 分夸大了主观因素对人的影响,而忽 视了外界环境、物质奖励对人的作用; 强调了个体,而忽视了群体、社会对 个人的作用。
40
•
•
•
•
四、公平理论(亚当斯 )
概念:
它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 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当个体发现自己付出多获得少,或获得多 付出少时,就会体验到心理的紧张感,并会出 现以下行为:
B.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
• A.交往者怎样认识所面对的交往情境
•
2.场合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行动
8
• ————场合交往理论优点: • 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具 • 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我们有参考价值。
• ————场合交往理论缺点: • 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化、简单 • 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 以 • 点遮面,以偏概全,过分夸大了情境、 场合的作用。
受敏感性训练的T组进行系统实 验,目的使参加实验者理解和培养
群体作用能力。
15
要点:
1.交往中人们是按角色来行事的
2.交往动机和目的埋藏在我们的 无意识中。 3.应努力使交往双方藏于内心的 感情表面化。
16
4.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取样本,观察群体行为过程 与反馈,创造紧张气氛,强调个 人和组织变化的价值。
46
2.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的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
•
认知成分 发展起来的。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 • ▲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由三个相互联系
• B.指出低层次是人共有的,高层次具有 是难能可贵的。 • C.需要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26
• ————需要层次论的缺点:
• A.忽视了个别差异忽视了层次之间的 矛盾和斗争。 • B.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是先天潜能,对 社会生活条件重视不够。 • C.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 的理想、信仰、世界观等需要的重要 调节作用。
衬托交往另一方的形象,使交往双方
的关系明朗起来、清晰起来,并且明
确意识到自己在交往中所担任的角色。
2
• 主要观点:
•
1.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 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 号和语言的作用。
•
2.米德等最感兴趣的是研究个体、 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 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
3
• 3.米德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 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启发, 提出了一个公式: • 即刺激一符号的意义一反应 • 4.米德认为人与人在交往中的 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 (见下图)。
•
33
• 1.海德(F.Heider)的通俗心理学
• (1) 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 • A、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一致性理解的需要;
• B、控制环境的需要。 • (2)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要确定个体与他人稳 定的基本的配置能力。 • (3)海德认为因果归因遵循一条“不变原则”。 • (4)在对因果关系的大部分认识中,核心的问 题在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或事件,是归因于内部 状态还是归因于外在环境 。
41
• (1)改变自己的付出量;
• (2)活动中给他人施加影响,改变他人 的获得与付出; • (3)选择不同的人进行比较;
• (4)歪曲对自己或他人付出和获得的认 识; • (5)离开当前的情景。
42
•
人们通过与周围其他人比较,采 取多种措施减少和消除不公平,以维 持个体的激励状态。这样就可以在人
30
•
•
3、成就激励理论(戴维· 麦克利兰)
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还有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 基本观点: (1)不同的人对这三种基本需要的排列层 次和比重是不同的。 (2)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特点是,事业心 强、注重实际、敢冒一定的风险。 (3)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造就出具有高成 就需要的人才。
基本倾向。
19
• ————修茨理论的优点:
• 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 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
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
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
础。
20
• ————修茨理论的缺点: •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理论 忽视了阶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 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 巨大作用,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 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与人之间,或工作与绩效之间维持一
种平衡关系。 (如下图所示)
43
• ————公平理论的优点:
• 如果个体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觉得 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公平的,他在群 体中就以团结、合作的面目出现。这样, 有利于造成一种激励的心理气氛,个体 对他周围的人际关系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 际关系中应该增加公平性而减少不公平 性。
4Biblioteka Baidu
米德的人际交往相互影响模式图:
他人的反应
A.以个人意愿来 对他人作出反应
D
C
对他人的反应
1.真实存在的 2.想象中的 人 3.潜在的
他
B.以担当的角色来 估计他人的反应
估计· 意义· 反应
E.评价预期反应与实 际反应的一致程度
5
• ———符号相互作用论优点:
• 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 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 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 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认
•
•
期望理论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程 度,及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 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 合适的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 的理论。
36
• 主要观点:
• (1) 当人们内心有某种需要,又有达标 的明确途径和可能性时,往往表现出个 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 • (2)激励水平取决于行为的期望与行为 的效价的乘积。 •
直接原因和动力。
• (2)需要的激励处于动态水平中,它依
次逐渐发展变化。
23
•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
• (4)每个人都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
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
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4
25
• ————需要层次论的优点: • A.高低层次的划分正确、科学。
21
二、霍妮(K.Homey)的观点
•
•
人际关系分成三种类型 逊顺型:从事社会工作,如医学、教育
• 进取型:从事商业、金融、法律方面和 • 科研方面的工作
• 分离型:从事艺术、雕塑美术工作
22
第三节 人际激励理论
• 一、需要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
17
————T组理论优点: 注意到交往中人的动机和目的,强调 对潜意识训练,以便提高其敏感性。 ————T组理论缺点: 忽视对交往行为的考察研究,重意识 而不重行为,失之偏颇。
18
第二节
• 概念: •
人际特质理论
人际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 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 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
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
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6
• ——符号相互作用论缺点:
•
•
它把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 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 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 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社 会中人们复杂的交往关系简单化,有 机械主义的倾向。
7
• 二、场合交往理论(康波和斯尼格) • 1.交往中的个体行为受两个因 素影响:
10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优点: • • 强调交往的动机和目的,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把自己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他人、社会,试图以 真诚来换取别人的信任,符合基本的道德原则。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优点缺点: • • 为了实现交往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臵他人 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于度外,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