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手指(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说课稿

《手指》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
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描画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
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
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
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学生在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
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第【1】篇〗《手指》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手指》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编排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一个重要的语言要素就是感悟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
这篇课文就是用生动而又风趣的语言,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语言要素,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窈窕、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的意思;2、学会抓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仿写3、通过抓关键词品析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大拇指似的人物的崇敬之情,感悟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
重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点难点根据五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品悟文章语言的风趣幽默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1.品词品读法。
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想象描述法。
借助课文语言文字的创设情境、想象大拇指的形象以及像大拇指似的人物,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写作训练。
(二)说学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体味作品的语言幽默风趣。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五个手指的描绘,展示了每个手指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课文蕴含了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道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的道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4.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精品课堂实录

22 手指课堂实录一、漫画激趣,导入新课师:听说大家都喜欢漫画,今天来欣赏一下。
(欣赏丰子恺人物漫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有趣。
生:幽默。
师:这几幅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这些都是著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手指》,看看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最喜欢的一个手指的主要特点,写在练习纸的表格中。
2.交流反馈:同学们都完成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位同学是怎样填写的。
请你来读一读,认真听,仔细看,评一评他所写的词句有没有概括了这个手指的特点。
(生交流评议,师及时用红笔修正)3.出示部分学生的作业。
请生补充;师引导概括。
4.学生修改自己的表格内容.5.师: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生:总—分—总6.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三、介绍五指,感受语言1.师: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笑。
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2.第一次介绍:屏幕出示要求: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大声读一读相关段落,用笔画一画重点的词语,记一记生动的句子。
生自学,师巡视。
3.第二次介绍: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看看自己填写的表格,用上自己的语言。
4.第三次介绍:请生来介绍,认真听,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精品教案

22 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了人们生活中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以及手指之间的相互配合,揭示了人体生理结构的巧妙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将为学生展示手指的神奇和人类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手指的作用和相互配合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配合、协调”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2.难点:理解手指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手指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教学法:以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3.课前准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们的手指在不同场合下的用途和特点。
课文通过讲述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手指活动,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手指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对手指的功能和特点进行深入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加以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手指的观察兴趣,明白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手指的关爱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大意的把握。
3.对手指功能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和体验手指的用途和特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想想手指有哪些特点和功能?”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动画或课件,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一起朗读,感受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手指功能和特点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案(共计2课时 )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手指》
•第二课时:《手指》
2. 教学目标
•了解《手指》的主题和内容
•了解《手指》的一些常见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教学重点
•识记《手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理解《手指》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进行《手指》相关的游戏和活动
二、第一课时:《手指》
1. 教学过程
1.开场导入:问学生关于手指的常识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学习《手指》的课文内容,分段阅读、理解
3.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问答和讨论
4.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2. 教学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比赛
2.小组合作练习,编写有关手指的小故事
3.课堂展示和分享
三、第二课时:《手指》
1.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学习《手指》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成语、谚语等
3.学生分组进行手指文化展示
4.教师点评、总结
2. 教学活动
1.学生自主制作手指相关的手工作品
2.分角色进行剧情表演
3.分组进行手指文化知识竞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作业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活动内容
•评估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是《手指》教案的教学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备课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通过观察手指的细微之处,引发读者对人类身体的奇妙和手指的灵活性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灵活性和人体奥秘的探究欲望尚未被充分激发。
此外,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尚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身体、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以及对人体奥秘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幽默和生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案(共计2课时 )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案(共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人手的五个手指的特点和性格。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既能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喜爱。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幽默的语言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斗、箕”等10个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句子。
学生会读写“灵巧、协调”等10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手指的特点和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手指有更细致的认识,激发对手指的喜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新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卡片。
4.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和性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手指的特点和性格。
教师可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手指除了具有特点和性格,还有什么作用?学生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分享手指的作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第【1】篇〗22 手指说课稿一、说教材《手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
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重点)2.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课后有默读的要求,因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要让学生多朗读,把课文读流利。
同时继续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学习本课,要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完成本课小练笔。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一课。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的五根手指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用途,同时也寓意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但针对本文所涉及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对手指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幽默风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手指的各具特色,理解手指的象征意义,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理解手指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和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手指都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手指的说话语气。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手指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手指是如何相互合作的。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中手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手指与人的相似之处。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精品教案

手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拇、弦、揿”等1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薄”,会写“搔、痒、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强硬”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明确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简单又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它们。
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书课题,提出疑问。
(板书:手指)思考: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点?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司空见惯的手指?这篇文章蕴含了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丰子恺(1898—1975)我国漫画家、作家、翻译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
浙江桐乡人。
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21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
丰子恺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善于选取熟悉的生活题材,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另外还著有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
2.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分别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叙述者来朗读课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听朗读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同学扮演手指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手指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手指的特点和寓意。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以手指为主题的短文或诗歌。
布置作业:抄写本 课生字、词语,背 诵课文中优美的句 子和段落。
作业要求:认真 完成,家长签字。
作业时间:课后 及时完成。
作业评价:教师 批改,及时反馈。
理解课文内容,了 解手指的特点和作 用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 思想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 词和重点语句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 思考能力
理解课文中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特点的方法和用意 感受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
阅读指导。
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 评价体系,关 注学生的全面
发展。
音乐导入:播放与 课文情感基调相符 的音乐,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状态。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 或小测验的方式,复 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 主题。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特点和功能,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手指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故事导入:讲述与 课文主题相关的小 故事,引起学生的 兴趣。
图片导入:展示与 课文内容相关的图 片,引导学生观察 并思考。
【精品】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5.手指2(有答案)

手指【课外延伸】1、阅读: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写话:五根手指中,你最喜欢哪一根?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课外延伸】1、阅读:(1)①莱特兄弟;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手指》教学实录一、借助图片知作者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手指》,对丰子恺先生熟悉吗?生: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写的《白鹅》。
生:他是一个画家,也是散文家。
师:你见过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吗?生:没有。
师:(大屏幕呈现:丰子恺漫画《脚踏车》、《爸爸回来了》、《铜锣响》、《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等)丰子恺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富有生活的情趣,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的题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手指。
二、提出问题,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课文会读了吗?生:(自由应答)会读了。
师:下面请同位两人合作,轮读一遍课文,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
注意,同位读不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助一下。
生:(两人合作读课文)师:读完了?(面对两人)你们两个人是怎样读的?生:我读一段,吴静云读一段。
她有个地方没读好,我教了她一遍,她就会读了。
师:你们不仅有分工,还有合作。
通过合作,有了进步,真令人高兴。
师:课文读通了,读懂了吗?(学生有三五人举手)不着急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
生:(浏览课文)师: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呢?生:课文写了每根手指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师:是的,课文介绍了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生:课文主要介绍了每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说得简洁全面,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板书:姿态性格)刚才你概括的内容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明确写着?生:第一自然段。
师:这叫会读书,抓住关键句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生:(划句子)师: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自由应答)六个。
师: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了六个自然段呢?生:第一段总写五个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每根手指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师: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表达顺序,这样的结构特点叫——。
生:总——分——总。
师:(板书:总——分——总)总分总的结构让读者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师: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每根手指的特点。
那么每根手指各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短处呢?认真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划出关键词。
师:(大屏幕呈现生:(默读、标划)师:(巡视)我发现很多同学标划了关键的句子,比如,张国然同学划了“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如果从中划出关键词,应该划哪个?生:构造简单。
生:矮而胖、头大而肥。
生:应该划“形状不美”,因为后面的“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都是说他的姿态不算美的。
师:你读懂了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
这个句子主要写了大拇指的形状,“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是具体介绍大拇指的形状的。
师:找到关键句是读懂课文的第一步,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从关键句中提取关键词呢?生:(划关键词)师:划完了同学,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
生:(两人交流)师:我看到同学们都从句子中划出了关键词,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生:大拇指的长处是最肯吃苦,短处是形状不美。
生:食指的长处是工作复杂,短处是不窈窕。
生:中指的长处是相貌堂皇,短处是养尊处优。
师:“相貌堂皇”和“养尊处优”这两个词语理解吗?生:相貌堂皇的意思是指人长得很好看。
师:指男士还是女士?生:男士。
师:读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你脑海中想象的中指的形象是怎样的?生:中指像一个相貌堂皇的男士,非常高大英俊。
师:读着读着,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丰子恺语言的妙处。
但是,这个相貌堂堂的男士,娇生惯养,不太肯出力。
所以,作者说他——生:(自由应答)养尊处优。
生:我觉得中指就像现在的“高富帅”。
师:从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中指的特点。
那么无名指和小指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呢?生:他们的长处是体态秀美,样子可爱,短处是能力薄弱。
师:如果我们把中指想象成一个相貌堂堂的男士,那么,无名指和小指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是一个娇小可爱的小姐。
生:像林黛玉一样。
生:(笑)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头脑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
把五根手指都当成人的话,大拇指是个怎样的人?生:大胖子。
生:(大笑)师:你是从他的样子来说的。
生:一个最肯吃苦的人。
师:你是从他的性格来说的。
在老师的头脑中,大拇指就像是家中吃苦耐劳的大哥一样,勤勤恳恳。
三、揣摩作者写法的巧妙师:作者把每根手指的特点都写得这样准确生动。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他们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屏幕呈现第二自然段。
)师:读一读,看作者是怎样写“大拇指”的特点的?生:(读第二自然段)师:读得字字入耳。
特别是“最肯吃苦”这几个字进行了重读,让我们更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谁还想读一读?生:(读)师:读得趣味横生。
好像丰子恺亲自在向大家介绍。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作者在写大拇指的时候,用的是“他”,可见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你很善于发现。
作者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写,使文章更生动了。
师:还有没有发现?请同学们看一看,“例如”之前的语句与之后的是什么关系?生:我发现了作者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写大拇指的长处。
生:我发现作者先总写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再用例子具体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总——分的结构特点都发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让人非常清楚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
师:一目了然,是吧。
生:我发现作者在写的时候,还用了分号。
师:你的眼睛真会看。
同学们思考没有,为什么用分号?(大屏幕呈现: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生:因为这些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
生:这些句子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后面都用了“叫他”这个词。
师: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排列形式。
这就是说,当句子的形式一样时,我们可以用分号。
你能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吗?师:(大屏幕呈现: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生:(到电子白板上加标点符号)师:标点加得很准确。
看来同学们会用分号了。
再看一段文字。
师:(大屏幕呈现: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师:这里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生:逗号。
师:同样是句式相同的排比句,为什么用的标点不同呢?生:我发现上面一段中,用分号之前先用了逗号;而下面一段中间没有加逗号。
师:原来在一组并列的句子中,中间用了逗号的,才能用分号。
四、方法迁移,构思作文。
师:这篇课文,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找到了吗?生:(读)人的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师:(大屏幕呈现这一段)同学们发现了吗?课文结尾一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一起读一遍,记住这个道理。
生:(齐读)师: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人、物需要合作?生:小组需要合作。
生:跑接力赛的时候,需要合作。
生:走路的时候,人的手臂和双腿需要合作。
师:只用腿走不摆手臂,变成小木偶了。
生:(笑)生:乐队里面的人需要合作。
师:如果各个乐曲不合作,那可乱套了。
生:(笑)生:钟表里的指针需要合作。
生:人笑的时候,嘴巴和眼睛需要合作。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脸(师:挤眉弄眼;生:笑),脸上的五官也需要合作。
师:同学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小事了,生活当中处处需要合作。
师:如果让我们写《五官》,你觉得应该写几段?生:五段。
生:不对,写七段。
还要加上开头和结尾。
师:第一段写什么?生:先总写五个器官有不同的样子和作用。
师:(大屏幕呈现:每一个健全的人,脸上都有五官。
这五官,各有不同的,各有不同的,)师:不要小看了这几个词语,它掌管着整个文章的内容。
如果你填写了“各有不同的样子,各具不同的作用,下面几段都要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写。
师:结尾写什么?生:结尾要告诉人们团结合作的道理。
师:老师期待着阅读同学们带有子恺风格的大作,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