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典型案例
消费帮扶典型案例材料
消费帮扶典型案例材料标题:消费帮扶: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引言消费帮扶是一种通过消费行为来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的方式。
下面将介绍十个不同的消费帮扶典型案例,展示消费帮扶对贫困家庭的改变。
二、案例一:农产品直播带动销售王明是一个农村贫困户,他种植的水果一直很难销售。
通过参与农产品直播,他将自己的水果展示给更多的人,销售量大幅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案例二:电商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李华是一个农村女性,她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和水果销售给城市居民,不仅提高了销售额,还帮助其他贫困家庭增加就业机会。
四、案例三:农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张强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他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为他的家乡带来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五、案例四:小微企业带动就业刘亮通过创办小微企业,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帮助贫困家庭实现了创业梦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六、案例五:消费扶贫产品王红是一位城市居民,她积极购买来自贫困地区的扶贫产品,不仅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也为自己提供了优质的产品。
七、案例六:金融扶贫解决贫困家庭借款难题李明是一个贫困家庭,由于没有抵押品,他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通过金融扶贫政策,他成功获得了低利贷款,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八、案例七:教育扶贫帮助孩子改变命运刘军是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他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九、案例八:医疗扶贫帮助贫困家庭获得健康保障张丽是一个贫困家庭的成员,她得到了医疗扶贫政策的支持,不仅解决了看病难题,还获得了全面的健康保障。
十、案例九:职业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王强是一个贫困家庭的成员,通过参加职业培训,他获得了一技之长,成功找到了工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十一、案例十:社区合作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自我发展李娜是一个贫困家庭的成员,通过与社区合作,她获得了创业的机会,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在中国,精准扶贫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贫困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但是,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
一、案例一:乡村振兴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全国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过去,该县也曾被列入贫困县名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政府引进了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贫困户的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该县从制定顶层规划,到招商引资,再到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重点打造徽派文化和徽商文化等特色文化,搭建徽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竹编、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该县还开展义务植树、清洁河道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截至2019年末,该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至2000人以下,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同时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和徽派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升级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
二、案例二:并行扶贫与文化教育2013年,为了解决贵州省赫章县的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行了并行扶贫和文化教育的措施。
该县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发展土特产产品,造福了农民群众。
同时,该县在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赫章县政府在每所学校设立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学前教育、乡村图书馆等项目,丰富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开放式平台,依托技术、传媒等渠道,打造信息化服务,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医、就业等问题。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省赫章县已逐步发展成为富裕县,2019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成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案例三:精准扶贫与技能培训湖南省株洲市是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但是在株洲市宁乡县却早年被认定为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一、引言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通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
二、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该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4年,江华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三、识别贫困户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江华县采用了“四个到位”工作法:到户入户、到人到村、到数据到实处、到项目到资金。
通过走访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江华县成功识别出了所有的贫困户。
在识别过程中,江华县注重了两点:一是确保识别结果真实可靠;二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隐私权。
为此,该县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核查和确认,并严格保护贫困户的个人信息。
同时,该县还成立了专门的识别小组,对每一个贫困户进行详细了解和记录。
四、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在识别出所有贫困户后,江华县开始制定精准帮扶计划。
该县根据不同贫困户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包括发放生活补助金、提供技能培训、安排就业岗位等。
为了确保帮扶计划得以落实,江华县还建立了“一户一策”档案管理系统。
该系统记录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和效果等信息,并由专人进行跟踪和管理。
五、实施精准帮扶在制定好精准帮扶计划后,江华县开始实施具体措施。
该县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帮扶工作,包括发放生活补助金、提供技能培训、安排就业岗位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放生活补助金。
由于大部分贫困户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因此生活补助金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江华县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和发放方式。
同时,该县还加强了对补助金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真正落实到贫困户手中。
六、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几年的精准帮扶工作,江华县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底,该县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是贫困户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扶贫典型案例
扶贫典型案例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扶贫政策,积极推动扶贫工作。
以下是中国的一个典型扶贫案例。
湖南省某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势险峻,交通不便。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当地农民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生产生活困难。
2008年,中央政府启动了一项扶贫工程,目标是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发展农村产业等。
同时,还对当地贫困家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确保帮助到真正的贫困户。
其中一位脱贫的典型案例是李华(化名)。
李华来自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家庭一直以来都只依靠种植一些粮食和蔬菜来维持生计。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产量一直很低,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他们的农产品无法远销,价格也很低。
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华一家接受了农业专家的指导,学习了现代农业技术。
政府还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购买了新的农具和种子。
李华和他的家人通过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种植了一批高产的蔬菜和水果。
他们还加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力度,通过建立合作社和与外地的商家合作,将自己的农产品成功地卖到了各地。
通过这样的努力,李华一家的生活逐渐改善,逐渐脱贫致富。
他们不仅实现了饭吃足,还有了收入。
李华还在当地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帮助其他的贫困家庭也能够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共同致富。
这个案例展示了中国扶贫的成功经验。
一方面,政府通过出台扶贫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贫困家庭改善了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贫困家庭本身也要积极参与,通过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与外界合作,改善自身的生产能力。
这个案例还展示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通过帮助李华一家脱贫致富,他们又能够帮助其他的贫困家庭,实现扶贫工作的连锁反应。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合作,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扶贫工作在中国的重要性和成效。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的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一直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了解一下具体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们来看湖南省的柑橘产业扶贫案例。
湖南省益阳市的某个贫困县,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农民的收入一直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柑橘品种,并组织农民进行种植和管理,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柑橘种植基地。
同时,政府还积极开拓市场,将当地的优质柑橘销售到全国各地。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次,我们来看云南省的咖啡产业扶贫案例。
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适宜咖啡种植。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咖啡种植技术,并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技能。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
随着咖啡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后,我们来看河南省的养殖产业扶贫案例。
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养殖业。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畜种,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养殖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产业扶贫是一种有效的脱贫方式。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支持措施。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近年来,就业帮扶成为了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帮助贫困家庭提高技能、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让他们脱贫致富。
以下是几个就业帮扶典型案例:
1. 村民刘某家庭贫困,无法自给自足。
通过政府的帮助,她参加了一些培训班,学习了一些技能,如缝纫、织布等。
现在,刘某开了一间小店,能够自食其力。
2. 张某是一名失业青年,他参加了政府提供的一些就业培训课程,学习了一些技能,如电脑维修、家政服务等。
最终,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为生计发愁。
3. 小王家庭贫困,无法供其子女上学。
通过政府的帮助,小王的孩子得到了一些资助,终于能够上学了。
现在,小王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典型案例只是众多就业帮扶的成功案例之一。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继续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 1 -。
就业扶贫典型案例交流材料
就业扶贫典型案例交流材料就业扶贫典型案例交流材料尊敬的领导、亲爱的伙伴们: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就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就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就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走上脱贫之路。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就业扶贫案例,以期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贫困村的农民工创业在湖南某贫困山区,有一位名叫张华的农民工。
他在外打工多年,每年回乡也只是寥寥数日。
然而,回乡期间,他却留意到当地的柚子种植业的潜力。
他注意到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柚子的生长,并且柚子的市场需求也很大。
于是,他决定辞去外面的工作,并回到家乡开办柚子种植园。
然而,由于他从未经营过农业,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困难令他无从下手。
幸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获得了一些关于柚子种植的培训,并获得了财政资金的支持。
他还得到了市场的合作伙伴,帮助他销售柚子。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他的柚子种植园逐渐壮大起来,并且市场反应良好。
他雇佣了当地的贫困农民作为工人,并给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
同时,他的成功也激励了其他农民工回到家乡开展创业,逐步改变了整个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
案例二:开展小微企业扶贫在四川某贫困县,当地政府实施了小微企业扶贫计划,帮助一些贫困户开展自己的小微企业。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妇女叫李明,她是当地的一个贫困户,一直以来都只是依靠务农为生。
然而,她对自己手工制作的布艺产品非常有自信,希望能够通过做生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在政府的引导下,李明参加了培训课程,学习了关于如何开展小微企业的知识和技能。
政府还提供了启动资金和市场宣传支持。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李明开设了一个小型布艺制品店,销售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产品。
由于她的产品设计独特,质量优良,很快在当地引起了热销的局面。
李明的小微企业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她雇佣了一些贫困妇女作为助手,在工作的同时也让她们学到了一门手艺。
大干镇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大干镇精准扶贫典型案例顺昌县大干镇连坊村位于顺昌东北,下辖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共175户650人,长期以来交通较为不便,村级经济薄弱,2015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7人。
自2018年5月,南平市总工会选派郑宗同志到连坊村驻村任职后,郑宗同志认真贯彻上级扶贫工作部署安排,真心、真诚、真情引领村民脱贫。
一是以村为家,迅速融入扶贫工作。
积极克服了初来乍到,情况不清,酷暑难耐,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住在村部,自己煮饭,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在工作笔记本上画起了贫困户地图,建立贫困户档案,通过调查摸底、访贫问计,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村民,熟悉了贫困户,清楚掌握了村情社貌。
二是与民结亲,切实帮助解决困难。
经常性的到贫困户家走访,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帮助贫困户朱金海等5位村民协调上级部门申报焊工证;协调市总工会党总支捐款并先后上门5次为困难老党员张誉兰家清除白蚁,帮助张誉兰的妻子向顺昌县医院减免费用向县民政部门争取补助;在节日的时候,购买大米、月饼、药品等送给贫困户。
村民也经常送来青菜、肉类和花生等自家农产品,晚上一同在村部唠家常。
三是明晰思路,带领村民谋划发展。
带领连坊村两委圆满完成换届选举,选举后迅速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工作思路。
目前,3.1公里的进村主干道已分段开工,总投资近400万元;污水改造开工,投资近70万元;村公共厕所开始招标;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第一笔收益即将到账。
美丽乡村,村漫步道,河道挡墙建设,道路护栏建设、老人幸福院等一批工程正在积极谋划中,预计今年年底,连坊村市级贫困村即将摘帽。
2016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平均约8万余元,2017年村集体增收山本费约8万元,2018年村集体新增光伏发电年收入约15万元,2018年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大大缓解村财压力。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是中国近年来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
1.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该县通过开展“三到乡村”活动,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同时,县政府还出台政策,将贫困人口分为“三类”,给予不同的帮扶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平江县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2.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该县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组建了多个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等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
同时,县政府还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扶贫力度,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
3.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该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
同时,县政府还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贫困户从山区迁移到城镇,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些案例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具体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说,精准扶贫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以下是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1. 甘肃定西――天长老区产业扶贫。
定西市依托当地的竹编、柿子、花椒等特色产业,对贫困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扶持,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脱贫,有效推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2. 福建三明――母乳库建设。
针对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母乳的情况,三明市建立起母乳库,其中不少母乳来自西藏自治区。
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地母乳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西藏藏区的母婴保健工作做出了贡献。
3. 山东青岛――马家沟脱贫示范村建设。
青岛市莱西市马家沟村依托本地多年的胶东经验和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打造了立体化的脱贫模式,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典型做法。
4. 贵州凯里――贵州银杉示范区建设。
通过新农村建设、生态涵养等多种方式,凯里市打造出了银杉示范区,提高了产业长效性,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产业扶贫和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
5. 黑龙江宝泉岭――黑龙江省原始林区保护和开发项目。
宝泉岭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原始林区,通过充分利用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引进了中央和地方投资,提高了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有效推进了该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6. 西藏林芝――林芝市退耕还林生态扶贫。
通过退耕还林的方法,林芝市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7. 河南信阳――信阳市民生工程建设。
信阳市通过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了老旧小区、乡村道路建设等各种问题,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权益,打造了一种示范性的模式。
8. 安徽亳州――中央一号文件所述的“麻辣村”。
亳州市通过健全农村组织和引进新型产业进行脱贫攻坚,打造了中央一号文件所述的“麻辣村”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 广东汕头――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
汕头市通过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和建设文化产业,推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为汕头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交流各地精准扶贫经验,小编收集整理的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来自基层,并接受过实践检验,对指导各地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扶贫小额信贷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一款信贷产品。
这种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出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新途径。
到20XX年底,全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2833亿元,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0XX年底的26.7%。
全国共有740万贫困户受益。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20XX年贷款总额5.4 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86%,共支持8181户贫困户发展滩羊养殖、黄花菜种植等扶贫产业,户均增收1.2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瞄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薄弱环节,将金融活水引入贫困地区,调动了贫困户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其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加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也存在着地区间推进不平衡、贫困户获贷率低等问题。
工作推进最快的省放贷4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 61% ;推进较慢的省放贷则不足 8亿元,贫困户获贷率不足6%。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到户的重要抓手,加强指导和监测评估,解决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贫困农户获贷率,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 电商扶贫陇南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转化为群众收入。
2015年初,陇南市经批准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老林家的新居》
嘿,你知道吗?在咱那有个老林家,那可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例子呢!
以前老林家住在大山深处,那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艰难啊!房子破破烂烂的,下雨天还漏水,出行也不方便,那路坑坑洼洼的,就像麻子的脸一样。
老林整天就愁啊,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哟!
但自从有了易地扶贫搬迁这个政策,老林的生活那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他们一家搬到了新建的小区里,那房子宽敞又明亮,就跟城里的房子没啥两样!小区里还有花园、健身器材,老林的媳妇时常笑着说:“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刚搬进去那会儿,老林还有点不适应呢,总是跟邻居唠嗑说:“我这心里咋就觉得这么不踏实呢。
”邻居打趣道:“老林啊,你这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还不习惯呢!”可不是嘛,从以前的穷山沟沟一下子到了这么好的环境,能不觉得像做梦吗?
有一次我碰到老林,他正乐呵呵地在小区里散步呢。
我就问他:“林叔,现在这日子咋样啊?”老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哎呀,好得很呐!这要是放在以前,我哪敢想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
你说这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不好?这就好比给老林家打开了一扇通往幸
福的大门啊!它让老林这样的贫困家庭走出了困境,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真的希望这样的好事能越来越多,让更多像老林一样的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呀!
我觉得啊,易地扶贫搬迁真的是一项伟大的举措,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贫
困家庭的命运,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未来!。
扶贫车间典型案例
扶贫车间典型案例扶贫车间典型案例:1. 案例一: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帮助当地贫困村民学习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陶艺等,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销售手工艺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2. 案例二:某市政府在城市郊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妇女烹饪技能。
经过培训后,这些妇女可以在饭店、餐馆等就业,提高收入。
同时,车间也提供就餐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美味的低价餐饮。
3. 案例三: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专门饲养畜禽。
车间提供给贫困村民学习养殖技术的机会,并提供养殖场地和兽药等支持。
通过养殖,贫困村民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4. 案例四:某市设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年轻人电子商务技能。
通过学习如何在网上开店、推广产品等技能,这些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销售自己制作的产品或当地特产,提高收入。
5. 案例五: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培训贫困村民种植技术,如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等,帮助他们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收入。
车间还提供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
6. 案例六:某市政府在城市边缘地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家政服务技能。
通过学习如何照顾老人、儿童、清洁卫生等技能,这些家庭可以在社区提供家政服务,增加收入。
7. 案例七: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培训贫困村民制作农副产品加工品,如果酱、蜂蜜等。
通过加工,贫困村民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高价值产品,提高收入。
8. 案例八:某市政府在城市中心地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手工制作技能。
通过学习如何制作工艺品、服装等,这些家庭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自己制作的产品,增加收入。
9. 案例九:某省某县建立了一个农村扶贫车间,通过培训贫困村民农业技术,如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帮助他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车间还提供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将农产品卖出去。
10. 案例十:某市政府在城市郊区建立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培训贫困家庭的家庭制作技能,如制作蛋糕、面包等。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在中国,扶贫帮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
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许多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扶贫帮扶案例,探讨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二、案例一:教育扶贫2.1 立项背景贵州省某山区是一个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教育扶贫的计划。
2.2 实施过程政府投入资金,兴建了新的学校,并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此外,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政府还修建了道路和桥梁。
2.3 成果评估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地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这些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三、案例二:产业扶贫3.1 立项背景湖南省某村庄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区,农民们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发展缓慢。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政府提出了产业扶贫的计划。
3.2 实施过程政府组织了培训班,为农民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此外,政府还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们开展种植和养殖业务。
3.3 成果评估在产业扶贫的帮助下,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通过技术培训,他们学会了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这些改善使得村庄的发展得以加快。
四、案例三:医疗扶贫4.1 立项背景山东省某地区医疗条件落后,贫困患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治疗。
为了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水平,政府提出了医疗扶贫的计划。
4.2 实施过程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改善了医疗设施和设备。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医疗团队,定期前往贫困地区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4.3 成果评估通过医疗扶贫计划,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医疗建议,减少了因病致贫的风险。
医疗扶贫的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五、面临的挑战和建议5.1 挑战•资金不足:扶贫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有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有限,难以承担这样的负担。
脱贫致富典型人物案例
脱贫致富典型人物案例
1.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生,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
路修通后,他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15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
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
曾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2.白晶莹,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63年4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
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等,无偿设计制作出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形成了“企业+协会+
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
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有许多,其中最著名且受到广泛关注的案例之一是中国的扶贫工作。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并实现共同富裕。
下面将对中国的扶贫工作进行详细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泛的贫困问题。
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并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的条件,有效解决了大量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中国西部地区的藏区。
中国的西藏地区是一个偏远、贫困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中国共有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
这一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扶贫工作并不只是应对当下的贫困问题,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中国政府注重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培养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和技能。
例如,在农村地区,中国政府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通过发展当地资源和特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以上是中国扶贫工作的典型案例,展示了中国政府在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一案例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精准脱贫案例
精准脱贫案例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精准脱贫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经验。
第一组案例来自云南省某贫困县,该县采取了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措施。
通过调研分析,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当地适宜发展的产业,如茶叶种植、畜牧业等。
在扶贫过程中,县政府注重培训贫困户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贫困户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二组案例来自贵州省的一个贫困村,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
该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山区,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是贫困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修建了一些特色民宿,开发了一些特色旅游线路。
通过宣传推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也能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三组案例来自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该家庭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实现了脱贫。
这个家庭以前靠打工为生,收入很低。
后来,他们通过政府的帮扶,学习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始种植水果和蔬菜,养殖家禽。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上案例表明,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
只有找准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发挥其优势,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同时,政府的帮扶政策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政府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贫困户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村施策,找准扶贫的突破口,切实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村级扶贫项目典型案例
村级扶贫项目典型案例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小山村,名叫石头村。
这里以前那可真是穷得叮当响,村里到处是破破烂烂的石头房子,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一、特色产业扶贫:从“石头缝里抠出宝”这几年村里搞了个超级棒的扶贫项目,让石头村彻底变了样。
这个项目就是发展特色山货种植。
为啥选这个呢?因为石头村虽然土地不肥沃,但山上的野果子却长得特别好。
于是,村里请来了农业专家考察,专家一看,这地方适合种核桃、板栗还有野生猕猴桃呢。
说干就干,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们都发动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可犹豫了,这能行吗?以前可没种过啊。
村主任就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还带头把自家的地都种上了这些山货。
慢慢地,村民们也跟着种起来了。
为了种好这些山货,合作社请专家来给村民们培训。
从怎么选苗,到怎么施肥、浇水,再到防治病虫害,村民们学得可认真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核桃树、板栗树都挂满了果实,野生猕猴桃更是漫山遍野都是。
这些山货可都是宝贝啊,市场上很受欢迎。
二、电商助力:山货飞出大山。
山货种出来了,怎么卖出去呢?这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就发挥大作用了。
几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搞起了电商。
他们在网上开了店铺,把村里的核桃、板栗、野生猕猴桃都拍成了美美的照片,还写了很诱人的介绍。
没想到,这山货一上网,就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以前,村民们要挑着山货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卖,还卖不上好价钱。
现在可好,坐在家里,通过电商平台,就能把山货卖个好价钱。
而且,订单越来越多,山货都供不应求了。
这电商啊,就像给石头村装上了翅膀,让山货飞出了大山。
三、旅游扶贫: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随着山货出了名,石头村的绿水青山也被外面的人发现了。
村里的自然风光那可是美得不像话,山上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清澈的小溪。
于是,村里又搞起了旅游扶贫项目。
村民们把那些石头房子重新修缮,打造成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
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住在干净舒适的民宿里,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还可以去山上采摘山货,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扶贫的典型成功案例
扶贫的典型成功案例
2020年6月15日上午,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不少村民前来用道德积分兑换奖品。
张丽春用28分兑换了4把挂面,刘本江用30分兑换到两把挂面、一提卫生纸。
“下个季度我再努把力一定要超过刘本江”张丽春笑着说,我们现在比的就是谁家的道德积分高。
他们说的道德积分,是参照银行积分兑换物品模式,创新开展的乡村文明治理新模式。
娄可伟在一次参加脱贫攻坚群众宣讲活动时突然有一个想法,可以学习借鉴银行积分兑换物品的模式激励引导老乡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
这一想法与巴中市委宣传部的思路不谋而合。
2017年7月,在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乡村道德银行机制”启动试点,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方式,按照“议评、晒、奖”四步,每月将各户道德积分存入“道德银行”,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德”者有得,激励向上向善。
其后,在娄可伟被委派主持县委宣传部工作后,迅速组织在全县全面推广。
村民汪从良说,有了道德银行,我们村更漂亮了,每个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家庭邻里也更和睦了。
巴中市也在全市推广这一机制,目前巴中全市已有1300多个村实施这一机制,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
该模式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1个部门采纳并向全国推广,同时被列入《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一书。
“努力用群众的内生动力来支撑脱贫攻坚,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娄可伟说,将继续通过“道德银行”和“联动扶贫”等新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引导大家不等不靠,自强自立,持续创造美好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工作典型案例扶贫助学·筑就她成长“天梯”——记在扶贫资助求学路上的贫困学生董美连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陈小武xx年5月的一天下午,董美连给扶贫培训基地(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送来喜报:“老师,我被提升为技术主管了,从6月起加薪600元!感谢老师的栽培!”董美连,女,成长在钟山县钟山镇护平村委龙潭田屯一贫困家庭, 于xx年3月就读于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艺专业,现为广东万泰(潮州)农牧有限公司生产部兽医技术主管。
两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接触过董美连的人都体会得到,一个家里不富裕的农村小女孩的个性,节俭、勤劳在她身上完全汇集着!双胞胎的她自出生20天就离开了原本很幸福的家,被送去了另一个本不相识的家庭收养,上学的学费及全家人的开销的担子全压在养父母身上。
对于亲生父母亲的记忆是模糊的,这样养父母的担子越来越大,还要照顾家里唯一的老人——姥姥。
所以,她随时都有辍学的危险。
在当今国家如此重视教育的年代,养父母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她辍学的。
因为她养父当年读书时,成绩优异,后来因为家穷,不得不辍学回家种田养家,照顾自己重病缠身的双亲和年纪尚幼的三个妹妹。
xx年10月,董美连养父由于常年的过度操劳,在县人民医院诊断出患严重的肺疾病,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然而在父亲最艰难的时刻,xx年5月,她收到了一份永生难忘的关爱——国家扶贫培训职业学历班资助政策。
于是她开始申请办理扶贫助学金,并获得审批通过了,这才让这个家有了喘气的机1会。
记得当年老师在班上宣布她有幸成为扶贫助学金的一份子的那一刻,她激动得从座位跳了起来,感动得满面泪流。
她迫不及待的跑到学校公用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养爸妈。
后来知道,当时电话那头她的养父母也都激动的双双留下了热泪!养父母永远是她坚强的后盾,但对于国家给的这一份关爱,她也第一时间真诚的感谢给予她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让她有继续读书的机会。
人人都说中职怎样怎样的好,怎样怎样的有趣,她不想失去这个去体验的机会,当一个人的愿望被得以满足时,她会是多么的感动,对这份“爱”,她无法用言语表达,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学业,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学校、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有了国家给的扶贫助学金的资助,董美连如虎添翼。
不仅在生活中帮她解除了后顾担忧,而且在精神上更激励了她的勇气和信心,让她更有动力去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正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的行船,让她找到了方向,让她懂得回报,更让她学会感恩。
中职三年,在国家扶贫资助政策的帮助下,董美连可以安心的只顾知识技能的专注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异,这就是她感恩的方式,让她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连续获得xx、xx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
课余时间,董美连还积极参加各种专业以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升专业科技能力。
中职三年来,她参加过各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得自治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全国三等奖一个。
在人生路上抉择就业xx年春,中职学习进入了第三年,这对于中职生来说即将面临人生的选择。
可是由于参加高考升学,学费越来越昂贵,助学金也不能全部解决全家的问题,于是董美连毅然选择了就业,为了此2事她养父母深深感到些许愧疚。
面对升学、就业的抉择,董美连选择了去广东万泰(潮州)农牧有限公司就业。
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超强的动手能力,在公司仅半年时间就提升为小组长,工作能力深受同事、领导的称赞。
今年初,企业给培训基地(钟山职业技术学校)发贺电,董美连被评为“优秀新员工”,并加薪350元。
几个月后,就晋升为技术主管,这是一个人能力的充分体现!面对这一成绩,董美连心中万般感谢祖国、社会、学校,没有国家的资助就没有今天的她。
多年后的她,不管成功与否,一定不会忘记中职的艰辛岁月,不会忘记读书期间大公无私的默默资助自己的祖国、社会、学校,一生无法忘记的亲人。
薪火相传播撒温暖饮其流者思其源,学有成时念党恩。
完成中职学习后,董美连在新工作工作岗位上,从扶贫资助政策的受益者成长为宣传员和实践者。
自毕业以来,董美连从自己的工资中每月抽出500元资助母校的困难学生生活费,现已捐出了10000元。
她这样看待自己,“我希望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困难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资助,让同学们多感受一份别人的关爱。
”在资助育人的实践中,董美连时刻加强学习与思考,注重将“经济资助”与“精神扶助”同步进行,将单纯的经济资助升华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上来,引导受助学生自强感恩,爱国诚信。
xx年5月3日,她应母校团委的邀请,回到母校——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参加“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
在报告会上,她把自己三年的中职学习生活用PPT形式生动的展示给学弟学妹们,并从思想意识、人生价值观入手,解读了这三年如此努力学习的缘由所在, 3现场师生们自发的响起13次热烈的掌声??“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培养资助我与千千万万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是 * 。
我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充满感情,干好工作,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感受教育公平的关怀,让党的阳光雨露滋润大地,温暖人间??”报告会的最后,董美连向母校发出了庄严的承诺。
董美连的助学助人工作,展示钟山青年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乐观自强的精神风貌。
从董美连自身的成长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进沧海”,明白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道理,走好未来的路是她勇气和自信的见证,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创造更加绚丽灿烂的明天。
不管她以后会成为多么成功、多么有用的人,但只因国家、社会、学校的这份关爱,她一定不会辜负这份期望。
这份拯救一批又一批渴望读书交友、渴望成为有用之才的农村孩子的国家扶贫助学金,让人间充满了爱,让人间充满了感恩。
4扶贫教育树丰碑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属国家贫困县。
辖11镇3社区, 187个行政村,2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5万,是农业大县、山区大县和国家级 * 重点县。
截止xx年底,全县还有低收入人口6.1万、占总人口的24%。
旬邑县有中小学校153所,学生41000余人,教职工3300多人。
其中,普通高中学校1所,在校生5668人。
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856人。
绝大部分学生均为农业户口,家庭经济困难,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旬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文件精神,为解决广大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及进一步把资助政策落实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给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得到资助,引导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读好书,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最大效益。
旬邑县秉持服务学校,服务贫困学生的理念,全面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严格标准,规范管理,扎实工作。
对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高中贫困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涉及党的惠民政策体现上,旬邑县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示”的要求,始终“坚持不贫不贷、无信不贷、应贷尽贷”的原则,严把资助申请、资格认定、审核、公示、资金发放、档案管理等环节,确保“助真贫,扶真困”。
近年来资助工作成绩连年攀升,不断提高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水平,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工作中,旬邑县的具体做法是:一、建立完善资助机构,加强资助工作管理。
旬邑县成立了旬邑县学生资助中心组织机构,统筹管理学生资助工作。
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带复印)、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并配有专车,各种硬件建设达均到省颁标准,为资助工作全面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要求,县教育局、旬邑中学、县职教中心也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开展资助工作。
二、重视资助工作宣传,扩大资助影响。
为了扩大资助工作影响,提高政策知晓率,旬邑县充分利用电台、网络、展板、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将 * 重心下移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做到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
同时,把每年五月份作为“资助政策宣传月”,定期、深入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帮助每位家庭贫困学生和家长了解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特别加强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办理的条件、办法”的政策宣传,使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了每位贫困学生能够享受受助政策顺利入学。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规范运作。
旬邑县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资助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发展,保证资助工作健康运行。
一是制定贫困学生资助办法。
结合国家、省、市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县情出发制定出台了《旬邑县贫困学生资助办法》,明确了资助的对象、范围和资助方式,量化资助标准,细化资助工作程序及受助学生后期跟踪管理等,全面指导开展资助工作。
二是建立反馈督办制度。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向公众公示投诉电话,公开意见箱,建立了来访和投诉举报的接待、登记、反馈和处理工作制度,促使资助工作规范、健康操作运行。
三是按照《中学生资助发放档案有关规定》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档案登记、交接、保管制度,进一步规范资助档案资料管理。
四是旬邑县教育局、旬邑中学、旬邑职教中心根据出台的实施办法,对原来制定的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相关资助政策进行了统筹安排,重新制定了管理实施办法和细则。
受助学生比例和资助额度均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四、严格资助过程,提高资助效益。
一是严格资助认定。
贫困家庭学生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保证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
在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上,旬邑县始终坚持“应补尽补”和“不贫不贷、无信不贷、应贷尽贷”的原则,认真审核资助的相关证件或证明,严把学生资助申请、资格认定、审核、公示等环节,真正做到“助真贫,扶真困”,严格控制不应资助者受助。
二是细化资助步骤。
按照“三公开”的原则,即资助政策公开、金额公开、资助对象公开,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存在问题及时纠改,达到零投诉举报后按有关规定,严格时限足额资助,资助过程客观、公正、高效、透明。
三是加强资助后管理。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健康顺利实施。
特别针对助学贷款“信用贷款”的特点,建立贷款学生档案及诚信档案,定期通报提示、督促毕业学生家庭及时还款,切实提高还款率。
xx年毕业学生127人,旬邑县印发《助学贷款还本付息办法》宣传资料500份,更新学生信息246条,方便群众了解还款办法,应收利息2.35489万元,已全部回收到位;xx年元月至四月份回收提前还本、利息16.033万元,保证了贫困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平稳运行。
近年来,旬邑县在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方面,坚持“应贷尽贷”的原则,至今累计贷款学生3167名,累计贷款金额1658万元,贷款学生占在校生比例约90%;普高资助3307名贫困高中生,资助金额330.7万元;中央福利彩票资助1404 贫困高中生,资助资金127.16万元;中职助学金资助8683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276.225万元;免学费资助学生1016名,资助金额162.5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