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概况
云南少数名族情况概述(精)
![云南少数名族情况概述(精)](https://img.taocdn.com/s3/m/09e6aa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d.png)
春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火把节、重阳节 、元宵节、泼水节 。处此之外 各个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有的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 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 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 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 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 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 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 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 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 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 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等,都 是各具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前四位人数统计的柱 状图表
人口统计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人数(万)
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亲近自然
精美服饰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 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 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 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 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 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 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少数名族情况概述
渊源、主要节日和建筑等
最后一页
云南少数民族渊源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 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 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 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没有的四 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d5c1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c.png)
云南省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 、表演艺术等进行保护和传承。
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中扮演角色与责任担当
文化自信
青少年通过学习、了解和传承少 数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承创新
鼓励青少年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 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 代元素相结合,推动文化发展。
目的
增进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文化 。
云南地理位置及民族分布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势复杂多样,山川壮丽,气候宜人。
民族分布
云南省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瑶族、布朗族、普米族、拉祜族、景颇族、 怒族、纳西族、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畲族、藏族、阿昌族、布依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水族、土家 族、仡佬族等,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为云南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彝族
01
02
03
04
人口与分布
介绍彝族在云南的人口数量及 主要分布地区。
历史与文化
追溯彝族历史,阐述其丰富多 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服饰与歌舞
展示彝族传统服饰,介绍彝族 歌舞表演艺术。
传统节日
列举彝族重要节日,如火把节 、彝族年等。
傣族
人口与分布
介绍傣族在云南的人口 数量及主要分布地区。
历史与文化
追溯傣族历史,阐述其 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跨界合作
鼓励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少 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如与影视、动漫、设计等产业 合作,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班会活动成果回顾
01
02
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有几个
![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有几个](https://img.taocdn.com/s3/m/9b93077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1.png)
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有几个云南有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多达25个,人口超过6000人,居全国之首。
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500万,多民族交织,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风情。
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等15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让我们简单看看这些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一、白族说到白族,一定会想到大理。
云南的白族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也是著名的旅游区,苍山洱海很有名。
白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
雕塑、绘画和其他艺术非常有名。
云南有150多万白族人,有三个支系:贾敏、勒摩、那马。
主要节日有三月街(每年农历十五至二十举行),是一种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去过大理的朋友应该体验一下白族三道茶。
白族人喝茶一般只倒一半,因为白族人认为酒满敬,茶满欺。
二、哈尼族你是否听说过长街宴?是否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网络上火爆的《哈尼宝贝》就是哈尼语演唱的,所以其实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州和普洱市,人口超过160万,哈尼族源于古代的羌族,历史名称很多,建国之后才统一成为哈尼族。
长街宴是哈尼族著名的民俗,每年农历十月份在哈尼新年期间举行,一般为三天,想要体验的朋友记得规划好时间哦。
三、傣族傣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优美的孔雀舞,壮观的泼水节,迷人的热带雨林……傣族的符号都被大家熟知,想要体验傣族风情的网友可以去西双版纳,德宏,普洱等,傣族人口超过110万,每年三月是傣族著名的泼水节欢迎各位网友来云南体验。
傣味酸也是非常著名的,菠萝饭、烤肉、竹筒饭、米酒……主要以酸辣口味为主,以手抓饭为主,来云南的朋友可以去尝试一下哦。
四、傈僳族相信很多人对傈僳族是不太了解的,傈僳这个名称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也有人把傈僳族看做彝族的一个分支,但是傈僳族又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别于彝族,形成了一个单一的集体。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5a5faff09b89680203d825db.png)
可爱的袓国
好大一个家--------中国
作者︰寇圣雪
1.56个民族
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共 有25个,他们是:彝族、 傣族、拉祜族、回族、苗 族、白族、纳西族、藏族、 怒族、独龙族、僳僳族、 景颇族、德昂族、佤族、 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 壮族、瑶族、蒙古族、水 族、满族、阿昌族、布依 族和普米族。
让我们一起更 细致的了解一 下吧.
一、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 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7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县。人 口为27708人。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人使用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 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 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在汉文史书中,除称其为“阿昌”,还有“峨昌”、“莪昌”、 “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自称,如“勐撒掸”、 “衬撒”、“汉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 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 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 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 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 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 有一定的发展。其时,领主多为傣族土司, 地主多为汉人。
九、仫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 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人杂居,人口为 159328人。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与 毛南语、侗语、水语相当接近。大多数人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来以汉文为交际工具。 仫佬族人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仫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 的民族,魏晋以来史书上称其为“姆佬”、“木佬”,是包括在僚、 伶的泛称之中。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最晚仫佬族人在元代或明初就已 经住在广西罗城一带。其民族自称为“伶”、“谨”,壮族人称他们 为“布谨”,汉族人称他们为“姆佬”。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 的意愿统称为仫佬。仫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属于石山地带,层峦叠嶂、 山峰如林、峡谷洼地密布,土质贫瘠,农田灌溉和交通都极不方便, 难以发展经济。近几十年来,不断兴修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越来越大, 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仫佬族人生活的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煤,素有煤 乡之称,采煤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
《云南少数民族》课件
![《云南少数民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e032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8.png)
这是一份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了解云南省 的少数民族群体以及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背景介绍
云南省地理位置 云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少数民族的现状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 一。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丰富 的民族文化。
尽管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 自己独特的语言、传统和生活方式。
纳西族
纳西族概述
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少数民 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传统。
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
紧箍咒的由来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 遗产,其中包括东巴文和茶马古道。
紧箍咒是纳西族民间故事中的一个 传统神话,讲述了一个关于纳西族 鞍马的传奇故事。
什么?
集中的地区,有25个少数民
讲述了纳西族鞍马的传奇故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族,包括纳西族、傣族、彝
事。它在纳西族文化中有着
庆祝过程中人们为是镇压邪
放烟花和赛龙舟,象征着驱
恶的咒语。
除不祥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彝族的历史和文化
2
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中包
括他们特有的服饰、音乐和舞蹈。
3
彝族的火把节文化
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 方式包括舞火把、放烟花和赛龙舟。
白族
白族概述
白族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
白族的历史和文化
傣族
1 傣族概述
2 傣族的历史和文化
3 傣族的婚姻习俗
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少 数民族,以其丰富的历史和 多元的文化而闻名。
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df94ab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1.png)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彝族、哈尼族、傣族和白族最为知名。
这些民族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为云南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他们的民族饮食以米饭为主,主要以农业为生。
彝族的服饰华丽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裳,而女子则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头上常戴着华丽的发饰。
与彝族相邻的是哈尼族,也是云南省的主要民族之一。
哈尼族是云南的农耕民族,他们擅长水稻种植和制作蜂蜜。
哈尼族的房屋多为土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有着千年的历史。
哈尼族的土楼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傣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
傣族是一个热爱舞蹈和音乐的民族。
每年的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节日里相互泼水,以象征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白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地区。
白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擅长手工艺制作。
他们制作的白族风味小吃非常有特色,如凉粉、糌粑饵、糯米酒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这些少数民族,云南还有藏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等众多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
这些多样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致力于推广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不仅将它们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还通过教育推广、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支,他们保留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为云南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走进这片土地,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必将使你爱上这片美丽而多彩的地方。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5775e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8.png)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云南省境内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云南省增添了多彩的民族风情。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云南省的一些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和布朗族。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云南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彝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高粱和水稻。
彝族人民的传统服饰鲜艳多彩,形式各异,色彩非常丰富。
此外,彝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文化习俗,世代相传,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白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
白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擅长种植稻米、谷子和其他农作物。
白族的传统服饰以白色为主,非常雅丽。
白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拍手舞和长袖舞等。
此外,白族人民还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和木雕等。
哈尼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
哈尼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豆类。
哈尼族人民的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如哈尼族的梯田和木楼等。
哈尼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走马灯、刀耕火种等。
此外,哈尼族人民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米月节和剑川红虹月节等。
傣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
傣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稻米、橡胶和咖啡等。
傣族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独特鲜艳,很有特色。
傣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波澜舞和象步等。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泼水节和傣年节等。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和勐腊县一带。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a6221fdfab069dc50220116.png)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景洪市世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壮族、回族、苗族、景颇族、佤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
一、傣族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群。
据傣文书籍记载,公元前8世纪前后,开始迁入景洪地区。
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明确记载。
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茫蛮”、“白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或“夷”;清代以来则多称“摆夷”。
在景洪,因居住地域和文化方面的某些差异又分别称为“水摆夷”,“旱摆夷”和“花摆夷”。
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为“傣”。
但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可分为傣泐(水傣)、傣讷(旱傣)、和傣雅(花腰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在景洪市,傣族主要分布在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勐龙镇、嘎洒镇、勐罕镇、勐养镇、景讷乡、普文镇、勐旺乡。
2011年,傣族人口为139799人。
二、哈尼族哈尼族源于古代西北部羌人。
早在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哈尼先民就以“和夷”、“和蛮”、“和泥”、“哈尼”等名称见于汉文献记载中。
据考察,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沅江、江城等地进入景洪地区。
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
内部分为吉维、吉坐、木达、阿克、补过等支系。
景洪哈尼族自称为“阿卡然”,汉族称哈尼族为“阿卡”,傣族称哈尼族为“卡戈”。
1953年7月15日召开的格朗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经代表们协商,将哈尼族自称“雅尼”译为“僾尼”,统称为爱伲族。
国家正式进行民族识别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景哈乡、勐龙镇。
2011年人口为71495人。
三、拉祜族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
战国时期向南迁徒,分布于今四川大渡河、云南安宁及滇西北地区。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ec938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0.png)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云南少数民族介绍云南少数民族介绍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阴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
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陆迁入云南。
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
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彝族、白族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彝族、白族](https://img.taocdn.com/s3/m/af3afb5ff01dc281e53af0f7.png)
蛇骨塔
禁忌
1、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 2、火把节的晚上,岳父母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3、白族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正月忌头,腊月 忌尾。”
知识巩固
1.彝族的太阳历一年为(10 )月,一个月有( 36 )天。
2.历史上把彝文称为( 爨文 )或( 韪书 )。 3.彝族男子头顶上的蓄发,汉族称为( 天菩萨 )。
相传南诏时,在阳平村附近有一条巨蟒,经常吞食人畜、 糟踏庄稼,害得附近百姓无法生活。段赤诚决心为民除害,他 全身扛满利刃,手持两把利剑,来到蟒蛇洞前,大蟒张开血盆 大口,将他一口吞入腹内,他趁机在蟒腹内滚动挑刺,经过一 番生死搏斗,巨蟒被刺死,段赤诚也死于蟒腹。白族人民为了 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在他牺牲的地方,用蛇骨烧成灰, 修建了这座灵塔,并在旁边修建了一座段赤诚的衣冠墓。墓碑 上刻着“唐义士段赤诚之墓”。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 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 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 第三天为"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 的美誉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十
每年农历六月
宗教信仰
万物有灵 原始宗教 祖先崇拜
巫师:“毕摩” 男性、多父子相传 、也有 自学 ;识彝文和彝文经典;传授文化的知识 分子。
特点: 月日数整齐, 季节准确, 历史久远,至 少在夏朝已使用。
爨文(韪书)
毕摩是彝族的巫师,他们是彝文的掌握着和传 授者,故以其名称彝文为“毕摩文”。
粑 粑
坨 坨 肉
英雄结
天菩萨
擦 尔 瓦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4f22a5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9.png)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多样性。
这里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文化传统,为云南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首先,彝族是云南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彝族人口众多,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的大理、楚雄、昆明等地。
彝族人民以勤劳善良著称,他们通常从事农业和手工艺品制作。
彝族的服饰非常独特,女性喜欢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裙,男性则喜欢穿着黑色的上衣和宽松的裤子。
此外,彝族还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跳花灯”和“打铁花”。
其次,白族是云南的另一个重要民族。
他们主要分布在大理地区,是云南的原住民之一。
白族人民以务农为主,他们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等农作物。
白族的传统服饰非常漂亮,女性通常穿着白色的长裙,男性则穿着黑色的上衣和宽松的裤子。
白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形式,如“三月三”和“泼水节”。
此外,哈尼族也是云南的重要民族之一。
他们主要居住在红河地区,以种植水稻和茶叶闻名。
哈尼族人民善于利用山区的资源,他们修建了许多梯田来种植水稻。
哈尼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女性通常穿着黑色的上衣和彩色的长裙,男性则穿着黑色的上衣和宽松的裤子。
哈尼族还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踩高跷”和“打花灯”。
傣族是云南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
傣族人民以种植稻米、橡胶和水果为主,同时也以制作手工艺品和经营旅游业为生。
傣族的传统服饰非常漂亮,女性通常穿着彩色的长裙,男性则穿着白色的上衣和宽松的裤子。
傣族还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泼水节”和“傣剧”。
除了以上少数民族外,云南还有藏族、苗族、纳西族、布朗族等等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这些都是云南的宝贵财富。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总之,云南以其丰富的民族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d33dcf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c.png)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 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
秀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
推广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 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
教育公平和普及。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
保护任务艰巨。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打击非法采 矿、砍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民族音乐
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独具特色,既有歌唱也有器乐演奏。例如,纳西族的音乐以古乐为主,乐器有纳西古琴等;彝族的音乐 则以歌舞为主,著名的有“阿细跳月”。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可以深入了解其文 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民族节庆
云南少数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是 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重要仪式,也是各民族展示传统文化和增进团结的舞台。
畜牧业
01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畜 牧业资源,他们饲养牛、羊、猪 等家畜,提供肉、蛋、奶等食品 。
02
畜牧业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补充 ,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过制作羊毛 制品、皮革制品等手工艺品来增 加收入。
林业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他们通过采伐木材、采集林产品等来获取经 济收益。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可以深入探究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 式,进一步认识和欣赏云南少数民族 文化的多样性。
04
CATALOGUE
云南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农业
农业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主要经济来源 ,他们种植各种农作物,如稻米、玉 米、小麦等,以满足生活所需。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还发展了特色农 业,如茶叶、烟草、药材等,这些特 色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 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景颇族简介——精选推荐
![景颇族简介——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9427d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1.png)
景颇族简介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缅甸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颇族。
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简介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119209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
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
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
历史上,多次顽强抵御外敌侵入,为保卫祖国领土立下了功勋。
景颇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
除种植旱谷、玉米、水稻外,盛产名贵的红木、楠木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胶、油桐、咖啡、茶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菠萝、菠萝蜜、芒果、芭蕉等。
深山老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
地下矿藏也很丰富。
景颇族的口头文学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认识,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喜爱,也是祖国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除了长篇叙事诗外,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富。
山歌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
舂米歌即劳动歌,景颇支称为“月鲁”,载瓦支称为“谷阿岗”或“谷统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
风俗歌中以“腊磨罗统”最富特色。
分布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1998年末,云南景颇族人口为12.5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947%。
云南省有几个民族
![云南省有几个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d1505a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4.png)
云南省有几个民族
云南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民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的规定,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
下面是云南省的一些主要民族:
1.汉族: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在云南省也是主要的
民族之一。
2.傣族: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的
西双版纳、德宏和大理等地。
3.白族: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
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
4.彝族:彝族是云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广泛,主
要集中在云南的大理、楚雄、红河和文山等地。
5.哈尼族:哈尼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
南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和玉溪等地。
6.纳西族:纳西族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
并在当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7.布朗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
海县等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此外,云南省还有藏族、苗族、壮族、普米族、景颇族、佤族、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拥有不同的语言、宗教、服饰、习俗和民间艺术等多样的文化特色。
这些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为云南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概况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9f03717cf84b9d529ea7a40.png)
精心整理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概况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居。
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民族15个,2007年末少数民族人口达1528.87万人,占全省4514万总人口的3387%。
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
(市),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47%。
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8.08%。
此外,云南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经乡镇调整,至2006年底还有150个民族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玛》”、“插花节”耍海会”等。
”、”卡多”、”昂玛突”、“等。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傣泐语、傣那语两个方言。
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德傣文两种。
傣族文学丰富多彩,作品数量众多。
傣文典籍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地方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等专门着作以及佛教经典。
傣族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最为流行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
傣族群众信奉南传佛教,带有群众性,因此佛寺遍及傣家村寨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苗族人口有104.3525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昭通市。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国家新创制的新苗文。
苗族有着世代相传的丰富的口头文学。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特色的舞蹈。
苗族的宗教信仰因支系差别而有所不同,除信仰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以外,还有部分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传统节日有”花山节”、“吃新节”等。
回族人口有64.32万人,分布在全省各地。
回族通用汉语汉文,对汉文化的建树颇多:另一方面云南回族的伊斯兰传统文化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对中国伊斯兰文化及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回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有显着的特色。
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傈僳族人口有60.98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云南省民族现状分析报告
![云南省民族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cd96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2.png)
云南省民族现状分析报告1. 概述云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其中彝族、汉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藏族、佤族等是人口较多的主要民族。
本报告将对云南省民族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2. 人口分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云南省总人口为48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以上。
云南省各民族的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边境山区和边远地区。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4%。
汉族是云南省的主要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54%,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交通发达地区。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山区和边境地区。
3. 经济发展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利的原因,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另外,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也存在一定困难。
然而,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了一系列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政策。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和技术培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改善。
特色旅游、民族手工艺品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
4. 文化传承云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融合发展。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其中一些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丧失的危机。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逐渐降低,传统习俗的传承受到影响。
因此,云南省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设立了许多文化活动和节庆,鼓励人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
5. 教育状况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云南省多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的问题突出。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e8bf3c1050876323112124e.png)
碧色寨火车站
碧色寨火车站位于蒙自县城北面10公里的草坝镇碧色寨村山 梁上,居犁耙山东麓。宣统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 路铺轨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车站。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 路全线通车,逐渐繁荣起来,原为滇越铁路滇段一大站。民 国10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 中转,使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铁路线上的一 个特等站,迅速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成 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秧箩饭
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 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 石”。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 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 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 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 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城子古村的土掌房被誉为泸西的“布达拉宫”。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 “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 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 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普洱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一带自古盛产茶叶,树龄 在1700余年的野生古茶树,就生长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 海县,经茶学界研究,这里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茶文 化的家乡。茶学界认为,百濮是最早栽培茶树的民族,哈尼族 向百濮学习种茶育茶,并把这一技术发展到很高层次,创造出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哈尼茶文化。西双版纳僾尼人居住的南 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
[论文]云南少数民族
![[论文]云南少数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7d49392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f.png)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
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到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中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
0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
面积1.15万平方千米。
辖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瑞丽市。
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
州人民政府驻芒市。
2008年常住总人口118.5万。
有傣、景颇、汉、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
1953年7月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州人民政府驻芒市芒市镇,陆距省会昆明785千米,空距427千米。
邮编:678400 代码:533100 区号:06920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
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人口52万,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
辖泸水、福贡两个县和兰坪、贡山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州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
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全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56个民族云南占了多少个
![56个民族云南占了多少个](https://img.taocdn.com/s3/m/bc92263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4.png)
56个民族云南占了多少个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国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同时也是国内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而且经过千百年来,各民族也都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不仅如此,他们之间还有着自己本族的风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因此在这片高原上,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来形容,我想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
因为这里生活着52个少数民族,其中还有9个是云南省的“直过民族”!它们分别是:布朗族、独龙族、景颇族、基诺族、僳僳族、德昂族、拉祜族、怒族、佤族。
1、什么是“直过民族”?其实指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经过民主改革,而是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从而过渡到现在社会的一些民族。
而国家对他们也采取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政策,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民族的人员一起,迈向共同进步和实现共同发展的道路。
“直过民族”在生活中的各方面压力都非常的大。
比如:贫困面广、思想落后、教育不足、产业单一,以及边境线长等等。
因此国家只有针对以上这些重大困难,来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措施,并通过“直过民族”自己人员的努力,那么他们才有机会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布朗族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不多的少数民族。
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勐海、保山、红河等地区。
其中,居住在勐海县布朗山上的约有3万人。
对于布朗族来说,他们世代以农业为生,尤其擅长茶叶种植,因此茶叶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除此之外,布朗族的歌舞和服饰也是本民族最具特色的。
而且他们的新年节和山康节是自己最盛大的节日。
目前国内的布朗族人数已经超过100000人了!2、独龙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怒江州!传说在原始社会的时候的,他们族系里面有着本族群婚的现象,但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渐渐消失了。
听说独龙族很团结。
因为如果自己人在外面被欺负了,肯定会团结周围所有的力量去抗争。
还有就是对于独龙族来说,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披着长头发。
除此之外,本族女性至今还有纹面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概况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居。
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民族15个,2007年末少数民族人口达1528 .87万人,占全省4514万总人口的33 87%。
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
(市),占全省129个县(市、区) 的60.47%。
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8.08%。
此外,云南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经乡镇调整,至2006年底还有150个民族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在云南和谐发展,多样性的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建筑、风俗礼仪、节庆、歌舞、体育、服饰和医药……以及一大批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均享誉海内外。
,彝族人口有470 .57万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下同),分布在全省各地。
彝族支系众多有”诺苏”、“撒尼” 、”阿细”等云南是彝族支系分布最多的省份。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本民族文字。
彝文典籍浩繁、内容丰富,叙事长诗《阿诗玛》便是用彝文写的。
彝族曾刨制过10个月为1年的”太阳历”。
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密枝节”、“插花节”、“赛装节”等。
白族人口有150.56万人,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白族在天文、历法、水利、气象、医学、建筑、文艺诸方面,均有辉煌成就。
白族信仰”本主”、佛教和道教。
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 、”耍海会”等。
哈尼族人口有142.5万人,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南。
哈尼族支系有”哈尼”、”雅尼” 、”碧约” 、”卡多”、“豪尼” 等。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无本民族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哈尼文。
哈尼族民间文学和音乐舞蹈丰富多彩,长篇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被誉为迁徙史诗的代表作。
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传统节日有”昂玛突”、“扎勒特”、“苦扎扎”等。
壮族人口有114.4万人,主要聚居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壮族族有”濮依”、”布越(雅衣)”、“土僚” 三大支系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曾仿效汉字创制了一套方块壮字,但不普及。
壮族人民创造了内容丰富的古壮文经书、骨刻历算术和神话故事、山歌、舞蹈等。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传统节日有“陇端节”、”三月三”、“赶花街”、”牛王节” 等。
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顿族自治州及普洱市、临沧市。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傣泐语、傣那语两个方言。
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德傣文两种。
傣族文学丰富多彩,作品数量众多。
傣文典籍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地方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等专门著作以及佛教经典。
傣族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最为流行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
傣族群众信奉南传佛教,带有群众性,因此佛寺遍及傣家村寨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苗族人口有104.3525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昭通市。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国家新创制的新苗文。
苗族有着世代相传的丰富的口头文学。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特色的舞蹈。
苗族的宗教信仰因支系差别而有所不同,除信仰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以外,还有部分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传统节日有”花山节”、“吃新节”等。
回族人口有64.32万人,分布在全省各地。
回族通用汉语汉文,对汉文化的建树颇多:另一方面云南回族的伊斯兰传统文化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对中国伊斯兰文化及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回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有显著的特色。
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傈僳族人口有60.98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使用国家刨制的拼音文字。
曾刨立“自然历法”,音乐舞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名扬海内外。
傈傈族信仰原始宗教,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传统节日有“阔时节”、”新米节” 、”刀杆节”等。
拉祜族人口有44.76万人,主要分布于普洱市、临沧市。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使用国家刨制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最为传统的乐器是葫芦笙,传统的舞蹈是芦笙舞,流传有讲述天神故事的长篇史诗《牡帕密帕》。
拉祜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部分群众信仰佛教、基督教。
传统节目有”葫芦节”、”新米节”、”火把节”等。
佤族人口有38.3万人,主要分布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主要聚居区。
佤族支系有”布饶”、“阿佤”、”佤”等。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使用国家创制的拼音文字。
佤族能歌善舞,木鼓舞、甩发舞最为有名,民间口头文学比较丰富,流传有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普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信仰南传佛教、基督教。
传统节日有“木鼓节”、”新米节”、“取新火节”、“撒种节”等。
纳西族人口有29.55万人,主要聚居于丽江市。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方言区,文字有多种表现形式: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共有1300个字形:还有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莎文,但使用范围很小。
以东巴教徒传承下来的、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经》为载体的东巴文化,包含了纳西族对天文、地理、人文、风俗、宗教等的认知,集纳西族传统文化之大成。
历史上,纳西族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多种宗教相容共存。
传统节日有“三朵节”、“浴佛会”、“中秋节”、“火把节”等。
瑶族人口有19.06 万人,主要聚居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瑶族语言比较复杂,包括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苗语支及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瑶语布怒语拉珈语曾借用汉文创制”方块瑶文”并留下大量的家谱碑文等瑶族成人礼“度戒”仪式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瑶族大部分信仰瑶族道教,是一种由瑶族原始宗教与道教、佛教、儒教相结合的宗教传统节日有”盘王节”、“达努节”、“新谷节”等。
景颇族景颇族人口有13.02万人,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景颇族有”景颇”“载瓦” “浪峨” “喇期”四个支系。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19世纪末用拉丁字母创制了景颇文,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载瓦文,现均使用。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以优美的诗句叙述了万物的起源和源远流长的景颇族社会历史。
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反映了景颇族的社会生活与风情风貌。
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
传统节日有”目瑙纵歌”。
藏族人口有12.84万人,主要聚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云南省藏语属康巴方言。
藏文创于公元7世纪,是一种拼音文字。
藏族文化传统悠久有着丰宦的文学遗产,诗歌《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藏族舞蹈热情奔放,歌曲词句精练。
弦子舞和锅庄舞最具特色。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传统节日有”藏历年” 、”祈愿大法会”等。
布朗族人口有9.04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种方言。
布朗族通用汉文和傣文。
布朗族口头文学十分丰富,蜂桶鼓舞也独具特色。
布朗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少数群众信仰基督教、道教。
传统节日有”尝新节” “泼水节” “开门节” “关门节”等。
布依族人口有5.47万人,主要聚居在曲靖市。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国家创制的拼音文字。
布依族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有口头文学、舞蹈、音乐、刺绣、蜡染和雕刻等。
崇尚和珍爱铜鼓和皮鼓等传统乐器。
布依族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及祖先崇拜,少数布依族群众信仰天主教。
传统节日有”二月二” 、”三月三” 、”四月八”等。
阿昌族人口有3 35万人,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市。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使用汉文和傣文。
阿昌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阿昌族部分信仰原始宗教,部分信仰南传佛教。
传统节日有”窝罗节”、”会街节”和”泼水节”。
普米族人口有3.29万人,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和丽江市。
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区,曾使用过图画文字”韩规文”,但民间不流行。
普米族有许多民间歌手。
民间口头文学中,诗歌和民间故事占重要地位。
普米族信仰藏传佛教、道教等,同时还存在着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传统节日有”吾昔节” “转山节” “尝新节”等。
蒙古族人口有2.81万人,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云南蒙古族使用的语言为”卡卓语”(彝语支),基本保持了北方蒙古族语言的特点,同时与附近彝语支民族的语言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云南蒙古族信奉万物有灵,传统节日有”那达慕”大会,期间举行赛马、射箭、摔跤,还有棋艺比赛和歌舞表演。
怒族人口有2.77万人,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怒苏语(彝语支)、阿龙语(习惯上归为独龙语)、阿依语(景顿语支)、柔若语(彝语支)四种方言,分别以支系名称为名。
怒族无本民族文字,口头文学富于想象。
怒族人民能歌善舞,口弦、达比亚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伴奏乐器。
怒族信奉万物有灵,部分群众信仰藏传佛教、天主教或基督教。
传统节日有”仙女节” “夸白节” “新米节”等。
基诺族人口有2.07万人,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
歌舞是基诺族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箫、竹响篾等,打击乐器有竹筒和太阳鼓。
基诺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祖先崇拜。
传统节日有”特懋克”、”火把节” 和“新米节” 等。
德昂族人口有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顿族自治州。
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雷、若进、汝买三种方言。
德昂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德昂族信仰南传佛教。
主要节日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 “开门节”等。
水族人口有1.25万人,主要聚居在曲靖市和昭通市。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曾创制有象形表意文字,水语称为”泐虽”,汉语称为“水书”,文字结构有象形、会意、谐意和假借汉字四类。
水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民间舞蹈铜鼓舞别具特色。
水族信奉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悬挂吞口的习俗。
传统节日有”二月二” “月三” “六月六” “牛王节”等。
满族人口有1.22万人,主要居住于昆明市、曲靖市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