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02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的
0福利待遇差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 保障制度,如社保、医保 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安全 感。
工作环境恶劣
部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 职业卫生,导致农民工身 体健康受损,影响其工作 积极性和稳定性。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不规范
部分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工资拖欠、加班 无酬等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 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民工荒现象概述 •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 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民工荒现象概述
民工荒现象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 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减 少。
文化素质提升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
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家庭服务业 、物流快递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 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转变用工观念,重视 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
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优 化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增 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的选拔、 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技工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愈来愈多。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目前正是很多大中专学生找工作的时期。

而在求职市场上,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却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众多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就业无门。

有关专家认为,“技工荒”将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存在,目前的技工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导致一些企业濒临于停滞和倒闭状态,这种现象很值得各个行业回味, 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违背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方针政策。

二、原因分析1、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这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高校仍然缺少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形成结构性矛盾。

第二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农民工干不了,大学生不愿意干;第三产业,尤其是法律、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行业需求中高端人才,但新毕业大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技校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待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而发愁,另一方面,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上火,学校因为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而着急。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民工荒”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民工荒”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偏 低 , 工 作 环 境 和 生 活 条 件 差 。 另一 方 面 , 业 愿 意 用重 金 聘 且 企 请 是 高 级 技 术 人 才 , 不愿 对 低 劳 动 成 本 的普 上 进 行 专 业 技 术 培 训 。 样 就 造 成 了劳 动 力 市 场 的 结 构 性 失 调 , 专 家 认 为 这 形 成 这 有 了对 传 统 劳 动 密 集 型 企 业倒 逼 现 象 。 第 三 , 部 地 区 的 优 势 减 弱 。 改革 开放 以 来 , 政 策 的 引 导 东 在 下 东 部 滑 海 城 市 的工 业 化 发 展 迅 猛 ,农 民工 们 不 远 万 里 到 东 部
到足 够 的劳 动 者 。
参考文献 : [ ] 防. 民 工 荒 ” 象 : 因及 政 策 涵 义 分 析 …. 放 导 报 1蔡 “ 现 成 开
2 1 ,) 0 0( . 1

பைடு நூலகம்
12 4 2元 ( 家 统 计 局 { 0 9年 第 季 度农 村 劳 动 力 外 出 务 工 情 国 20 况 》 。很 明显 , 工 资 待 遇 上 东 部 地 区 已 经 丧 失 了 优 势 。加 之 近 ) 在 年来 , 由于 政 府 不 断 推 出 惠农 政 策 。 三、 决“ 解 民工 荒 ” 的对 策 建议
国 内从 2 0 0 4年 开 始 就 出 现 了 比较 全 面性 的 民 工 荒 ,一直 持
续 到 金 融 危 机 以 后 。 家 统计 局 的 分析 报 告 指 出 , 0 9年 在 长 三 国 20 角 地 区 务 工 的农 民 工 为 2 1 8 6万 人 , 上 年 减 少 2 8万 人 , 少 比 3 减
首先 , 现在 的农 民 工 追 求 的 不 仅 仅 只 是 工 资待 遇 的 问题 . 更 加 在 乎 自身 权 益 问题 。 体 来 看 , 先 工 作 时 间 远 高 于 相 关 法律 具 首

民工荒的解决方案(3篇)

民工荒的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渐呈现出供需失衡的现象,尤其是“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工荒”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构建和谐劳动市场。

一、民工荒的成因分析1.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这使得部分农民工不再愿意外出打工,选择在家乡就业。

2. 城市生活成本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房价、物价等方面。

这使得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压力较大,难以承受。

3. 劳动权益保障不足部分企业存在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导致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

这使得农民工对城市就业产生抵触情绪。

4. 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足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企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这使得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

5. 企业用工观念落后部分企业用工观念落后,对农民工存在歧视,导致农民工流失严重。

二、破解民工荒的解决方案1.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工待遇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权益。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投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营造良好用工环境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

同时,引导企业转变用工观念,尊重农民工权益,提高其工作待遇。

4.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竞争力。

5. 优化城乡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工就业政府应优化城乡就业结构,引导农民工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其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民工荒

民工荒

“民工荒”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民工荒”的含义:“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春节过后,各地企业纷纷招工,但却招不到人、招不够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民工荒”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好几年,那么究竟什么因素导致节后的“民工荒”?“民工荒”的成因:首先,说一下“民工”一词的由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引入、私营企业的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那些为谋生从农民中脱离出来到城市中打工的就被称为民工。

他们的出现,是由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从中西部地区涌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从农村涌向城镇。

而他们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工资较低,生活条件差。

一部分从事城市基建工作,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想过拥有房子,医疗、孩子受教育、劳动安全与保障等一系列大大小小问题未能解决。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工厂倒闭,很多工人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生计不保。

这些工人本来就没有较高的劳动技能,为找工作而到处奔波,浪费了不少时间与金钱,于是干脆回老家。

而我国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动荡时期,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型产业转变,这过程中,素质低的劳动力将被时代和社会发展淘汰。

但鉴于我国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但却出现了民工荒。

原因是深层次的,农民工无法在迅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得到应得的利益,在城市中种种的困境使他们对这个留下奋斗的足迹的城市失去了归属感,加之第二代农民工的观念已经大大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了。

第二,民工自身思想观念的改变。

第一代的民工主要出生在80年代之前,他们要么选择在就近城镇打工,要么选择远离故土的城镇打工。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一、“民工荒”现象概述“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民工荒”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主要城市,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季节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生产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却普遍招不到生产工人。

甚至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二、“民工荒”表现(一)知识性民工荒知识性民工荒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民工的短缺。

这类民工荒主要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也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调查现象显示,10年劳动力供给特点: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加工型企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有许多工人是从农村来的,因而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用人方与求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性,因而形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二)性别性民工荒出外打工者大多为男性,他们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大多在家里负责家务。

但事实上很多岗位需要女性劳动者。

比如说服装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旅游服务业。

因此出现了性别性民工荒。

(三)地区性民工荒我国地区发展程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大多数农民喜欢到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很少有农民工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因而在西部地区就会出现职位的空缺,出现了地区性民工荒。

某地区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全文

某地区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全文

某地区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他们对中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出现的“民工荒”打破了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民工荒”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较为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民工荒”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课题探讨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民工荒;企业;政策;社会目录1引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4)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4研究方法 (5)1.4.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5)1.4.2文献法 (5)1.4.3比较研究方法 (5)2相关理论概述 (6)2.1农民工定义 (6)2.2“民工荒”定义 (6)2.3农民工作用 (7)3“民工荒”现象及原因 (8)3.1“民工荒”现象 (8)3.2“民工荒”原因 (9)3.2.1企业责任 (9)3.2.2社会原因 (9)3.2.3民工本身原因 (10)4解决“民工荒”问题对策 (11)4.1政府方面 (11)4.1.1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11)4.1.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11)4.2企业方面 (12)4.2.1提高民工待遇 (12)4.2.2重视和善待民工 (12)4.3民工方面 (13)参考文献 (14)谢词 (15)1引言1.1研究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形成。

在此结构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被严格限制,农村人口众多,耕地相对较少,劳动力资源严重浪费,再加上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影响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导致农业生产率的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线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

民工荒

民工荒

[论文摘要]2004年,中国首次出现“民工荒”,打破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此后,“民工荒”愈演愈烈,迅速波及到全国,尤以“珠三角”地区最为严重。

而东莞作为中国的“世界工厂”,更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民工荒”的出现不仅严重阻碍了相关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且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探寻“民工荒”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在通过对东莞部分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实际部门有所帮助。

一、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主要表现1.企业用工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

自2004年年初东莞市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此波迅速波及整个珠三角。

据东莞市劳动局公布的“2007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企业表示将招用新员工。

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岗位用工需求仍然旺盛,预计今年企业用工需求将增长10%-15%。

据估计,东莞今后5年内企业用工需求每年都要新增10万以上。

据调查显示,在企业新的用工需求中,75%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34%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45%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60%的岗位需求女工。

2.不同类型企业招工难易程度不一,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调研情况显示,2008年劳动力供求的特点是,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3.拖欠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民工流失率不断攀高在走访中,不少民工表示这个月的工资经常会在3个月甚至4个月后才能拿到,甚至会被拖欠,这种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在建筑业尤为严重。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第一篇: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民工荒现象问题分析摘要:民工荒问题,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且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期两次大型民工荒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来阐释中国的民工荒问题。

关键词:民工荒就业问题用工缺口材料一:2004 年7 月15 日, 《南方周末》上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 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 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现象”。

经过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调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9 月7 日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承认“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 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

报告认为, 工资低和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

材料二:2010年的春节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次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

其中深圳今年缺工80万,普通工人平均月薪将涨至1700元。

不同往年,今年不仅是沿海地区,现在就连中西部很多城市,也开始缺人了。

这已经是近年来第二次发生大规模民工荒,而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根本上退潮的背景下。

它再度提醒中国产业转型的极端必要性。

因为,在当前的外向型、低附加值产业背景下,仅仅靠提高农民工工资以挽留工人仅仅是一时的权益之计,中国的产业转型,必须从根本上向内需型和“高精尖”型转型。

一、农民工群体的概况分析----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我国以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四大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产生了许多边缘性群体, 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农民工是一个具有“城市人”与“农村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他们既是农民和工人的“过渡人”, 也是村民和市民的“中介人”, 在他们身上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民工荒”成因及对策探析

“民工荒”成因及对策探析

“民工荒”成因及对策探析摘要:作为理性经济学人的农民工在企业实际工资不升反降而农村收益上升的情况下做出回流行为,由此使得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多年的“民工潮”逐步被“民工荒”所取代。

而企业工资低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低下。

因此要解决民工荒,关键在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

关键词:民工荒;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8-0144-021 引言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的低成本。

农村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储备库,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支撑了城市出口工业的发展。

从1989年开始,“民工潮”已然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

但从2004年1月开始,在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进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民工荒,并且愈演愈烈。

本文将对我国民工荒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2 “民工荒”形成原因民工作为理性经济人,个人行为函数目标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农地资源少、农业收入低的阶段,外出务工是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

在打工过程遭遇目标实现梗阻,得不偿失,做出回流行为,仍然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因此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现阶段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去留的动机绝不会背离利益最大化这一理性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资待遇和务农收益的差异。

现阶段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10多年来,东南沿海许多城市的农民工工资基本上维持不变,与生活品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相比较,导致了动态过程中农民工的生活边际成本上升,收入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从2004年左右开始,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富农政策,农村收益较快提升。

那么,我国农民工低工资原因究竟在哪呢?农民工工资没有多大增幅的原因一方面确实是农民工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低于其劳动价值,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那就是农民工一般进入的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就是说他们大多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部门就业,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主要是由市场决定,并没有人刻意去压低它。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是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却频频出现“民工荒”现象,虽然很多企业大幅度提高了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但持续不断的“民工荒”并没有得以缓解,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成本——收益视角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此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发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稳定,城市发展迅速,同时,国家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

从1958年到1978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有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

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对企业用工现状以及“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定义《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中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

“民工荒”则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

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

二、浙江省企业“民工荒”现状及特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

作为返乡潮的延续,春节过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等待观望。

到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企业久违的订单重新增加,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可工人找不到了。

据调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点:(一)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业多集中在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9.1%,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排在前三位。

从工资看,农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他们的月均工资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关于民工荒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民工荒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民工荒问题的研究综述吕春梅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高区一号楼514邮政编码:350007联系电话:(吕春梅)(吕春梅)1作者简介:吕春梅(1987),女,福建南安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9级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关于民工荒问题的研究综述【内容提要】自2004年出现“民工荒”问题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深入。

民工荒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也有深层次的体质因素。

综合文献,本文试图对“民工荒”成因做一次研究综述。

【关键词】民工荒;供求矛盾;综述自2004年9月16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开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民工荒”开始收到媒体关注,并进入学术研究视野。

“民工荒”使企业无法按时、按量开工,给遭遇“民工荒”的地区和行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新一轮的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

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一)刘易斯二元模型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文章,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又称现代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或称传统部门。

刘易斯模式假定:农业部门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力趋向于零,人均生产量与该部门的最低生活水平相等。

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劳动力短缺的成因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一直成为我国突出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4年年初, 有着九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遇到民工短缺的现象, 打破了民工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一、农民工出现的历史与现状农民工,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特有词汇,指身为中国大陆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

由于中国大陆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许多民工遇到黑心雇主连基本的工资都拿不到, 甚至还会遇到各种处罚、克扣、歧视甚至体罚和遣返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和尊严的事。

二、六大因素导致劳动力短缺:(一)经济回暖致使部分企业订单集中出现,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

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几乎成了东部企业力挽狂澜最直接的牺牲品。

而今年经济回温,不少外向型企业外来订单逐渐恢复,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许多企业又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二)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

工资缺乏竞争力、企业订单量大集中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招工难。

(三)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做普工。

当前80后和90后逐渐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都与自己的父辈有很大不同,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父辈大,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重视个人发展前景、自由时间、工作轻松度等,大都不愿意做流水线上的普工。

(四)国家在农村推出的惠农政策增多,返乡农民工多就近择业。

2010年“一号文件”中惠农政策增多,更加完善了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加大了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等源源不断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民在家乡的收入有所增加,另外国家允许大型国有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的改革,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闲散农民,他们单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维持生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工荒的成因及对策文献综述摘要: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近年来这种现象由最早在南方出现和春节期间出现发展到其他省市也出现。

本文针对民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从劳动力市场,政府,企业,农民工个人角度对民工荒问题的文献反映的现象和程度进行综述。

以找到为企业提供充足人力资源及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思考。

关键字:民工荒劳动力市场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1民工荒成因1.1 市场角度1.1.1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许多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农村劳动力从长期的供大于求转向既过剩又不足的现象。

柯龙山(2010)认为,民工荒成因并非农民工绝对数量不足,而是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

劳动力供给将逐步趋于紧张,致使农民工的供给趋于紧张。

(曾贵,钟坚,2010)的新观点是加工贸易的粘性工资低于农民工的预期工资时,农民工“用脚投票”,选择留在农村务农或到非加工贸易部门就业,劳动力供给满足不了加工贸易对农民工的需要是导致加工贸易“民工荒”的根本原因。

1.1.2就业惯性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作用有的学者认为产生民工荒的原因是由于就业惯性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作用,例如(鄢平,贺建风,2009)认为,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劳动力迁移以后原有市场关系改变,内部劳动力市场对留下者有利,劳动者习惯在他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工作,,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劳动力转移,而劳动者由于对环境有依赖性而不愿调整就业,如果第二产业无法改变这种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惯性时,就造成了民工荒的出现。

1.1.3 产业转移有学者研究出,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依靠低成本而非技术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模式也是造成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林涛,2010)的观点是,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加速转移,在转移时,中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增长,是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经济学界在民工荒问题的结构性上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民工短缺的现象方面已有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即不加区分地进行整体性分析,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1.2政府角度1.2.1 保障问题许多学者认为,民工荒的本质是对农民工保障不健全。

(李雄,刘山川,2010)指出,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农民工遭受来自户籍制度、福利制度制度和传统观念的“非平等待遇”和“身份歧视”还有“社会排挤”,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尚未打破的情况下,农民工无法享受平等就业权益。

由于教育和职业培训就业不健全,使农民工无法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这些情况下,农民工就放弃保障低的就业,因此导致了民工荒。

1.2.2生育土地等政策问题我国实施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减少,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简新华,张建伟,2005)分析出,现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

另外(杨兴乾,2009)认为,近几年三农问题的措施实施给农民带来优惠,减轻其负担,同时降低了其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另外有学者认为,我国特殊的土地制度安排增加劳动力迁移成本,从而影响了劳动力的迁移。

随着农业和农村其他收入的增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增加。

笔者认为,农民工保障问题的研究程度细致深入,但对惠农政策增加劳动力转移机会成本的观点还不够成熟。

1.3企业角度1.3.1企业招工规划结构信息不合理在《民工荒、半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模式》(杨永华,2010)中和许多学者一样认为,企业缺少用工规划,企业主受教育水平不高,企业定位低使在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的中年农民工劳动收入少而放弃外出务工;企业认为劳动力供给会长期大于需求,为获取最大剩余价值,给农民工很少的工资。

招工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和劳动技能结构都有问题,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人收入低。

另外,有学者也指出,企业招工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招工难。

1.3.2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徐华,陈兴中,李富忠,2010)提到,企业缺乏对农民工培训,使工人技能提高有问题,企业也喜欢技术熟练工人,技术不熟练的技术求职者被忽略。

另外,(董芳芳,2010)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认为组织行为影响农民工的稳定和忠诚。

企业主管理思想落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氛围缺失使农民工缺乏忠诚,另外组织薪酬培训激励等管理政策有效性不足,也影响农民工稳定和忠诚,这些都造成民工荒出现。

1.3.3 企业诚信和歧视问题(李健,2008) 提出,在企业需要用工时,会招收大量工人,因此会给出农民工不会实现的承诺,或者在企业发展困难时,会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给加班费等不诚信现象。

另外由于企业寻求有利发展,会歧视女性农民工和中年老年农民工以及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导致部分农民工就业困难。

笔者认为,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对民工荒问题的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突出的成就。

1.4农民工角度1.4.1诉求变化导致自愿性失业许多学者认为,农民工就业倾向发生转变,例如(李玲,2010)中提到,现在农民工更多是为出来见世面,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享受要求高、心理承受力低是他们的突出特点,不愿意从事重复枯燥、劳累危险的工作。

(李林,2010)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有新定位,文化素质提高,吃苦等心理素质减弱,造成了部分农民工不充分就业和流动性加强。

1.4.2 教育缺失错位造成技工短缺正如许多学者认为民工荒是“技工荒”,例如(刘威,2010)指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趋高,而在普通工人多而技术工人熟练工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就难招工,农民工的结构会影响到其就业。

(王东署,刘晓兰,2010)的观点指出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的缺失。

许多学者深入分析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3 农民工就业权利收益不平等一些学者从非结构性角度深入研究民工荒的内生原因。

(李浩,2010)中提出,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中,农民工群体中存在同工不同酬和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想象,工作现实与自身的预期不符,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使农民工放弃现有工作,成为内生性的隐性失业群体。

笔者认为,农民工的自愿性及非自愿性失业分别的研究都很深入,但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方面对民工荒的研究较浅,另外农民工就业自愿非自愿性的联系研究可以加强。

2.解决民工荒对策2.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在《产业转移与“民工荒”》(叶迎,2010)中提出建议,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徐涛,毕佳萍,2008)也认为应降低劳动力转移资本,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吸引农民工。

2.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许多学者认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是解决民工荒的对策之一,例如(胡金,2010)认为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加快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改革。

消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阻碍。

(蒋万庚,2010)也认为应加强农民工权利保护,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消除身份歧视,加大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力度。

2.3 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梁达在(2010)《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形式》中提出,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保证劳动者应有的收入,提高农民工等劳动者的报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还要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

另外(边保全,2010)提出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保障制度。

2.4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覃志刚,黄君洁,2010)指出,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解决技工荒的问题,还能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发展企业文化。

(焦娇,2010)认为企业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激励措施,提高工资福利,放宽招聘限制,加强技能培训。

总结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从政府,劳动力市场,企业和农民工个人的角度来看有很多原因,从这些造成民工荒的成因来看,这一现象的不断出现标志着经济发展出现新的重要转折。

从加强产业优化,调整劳动供求关系合制度改革,增强农民工权益,及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可以找到解决这种现象的对策。

从法学,人口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荒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都比较深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农民工就业做出了贡献。

但是对民工荒的解决对策分析还不深入,许多问题丞待解决。

参考文献[1]柯龙山,经济权利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民工荒”的一个解释。

金融与经济2010第6期[2]鄢平,贺建风.。

内部劳动力市场、就业惯性与农业贡献弱化。

2009第7期[3]李雄,刘山川。

民工荒:深化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契机。

现代经济探讨2010第6期[4] 卓光英,从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透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第2期[5]简新华,张建伟。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度分析。

人口研究2005第2期[6] 杨永华,民工荒、半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模式。

经济学家2010第9期[7]徐华,陈兴中,李富忠。

基于教育发展和缺位视角下的“民工荒”成因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第3期[8]李玲,浅析我国“民工荒”现象。

经济管理者2010第17期[9]刘威,民工荒成因研究。

消费导刊2010第6期[10]李浩,内生性----“民工荒”成因的非结构性特点。

经济问题探索2010第4期[11]叶迎,产业转移与“民工荒”。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6期[12]边保全,我国民工荒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第3期[13]梁达,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形式。

金融与经济2010第7期[14] 林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现象研究。

人力资源2010第5期[15] 焦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民工荒”。

经营管理 2010第8期文献摘要[1]柯龙山:经济权利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民工荒”的一个解释摘要: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2]鄢平,贺建风.:内部劳动力市场、就业惯性与农业贡献弱化摘要: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要素变化和劳动者就业惯性着手,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一是中部地区的重新崛起使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跨行业转移,从而减少就业惯性阻力;二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强了就业惯性力量。

[3]李雄,刘山川:民工荒:深化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契机摘要:“民工荒”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的现象。

“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应,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