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的人性化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城市的人性化管理

摘要: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现代城市管理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系统性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注重人性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突显城市魅力,才能更好地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现代城市;人性化;城市建设

现代城市是有价值的客观载体,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通常由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文化、教育等多种体系构成,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场所和流通场所,是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舞台。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阶段,需要城市管理者尽快转变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的传统习惯与理念,创新工作思路,突出人性化管理,并以人性化管理思想做为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出发点。

一、城市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人性化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权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积极作用,在城市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并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现代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这也是城市人性化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城市人性化管理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传统城市管理重视物而忽视人,把城市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市政、公用、园林、环卫、绿化等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抽掉了“人”这个动态管理的中心,留下“物”这一静态成分,这就很不利于城市管理的上下联动和齐抓共管。现代城市管理涵盖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内容,突出以人为本,从单一管理主题转变到综合主体,由单一的政府职能转变到全社会广泛参与,由单一的孤立管理转变到部门联合执法。这种动力型、人文型、发展型的城市管理观念,符合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二)城市人性化管理是城市化发展及城市功能完善的反映

衡量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及城市魅力,最重要的是看人与其生活之中的环境的关系处于什么状态。两者最理想的关系是“天人合一”。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享就提出,好的建筑环境能让人进入“三忘”境界,即“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这三种境界,可以说是达到了主客体之间及人与物之间的高度和谐。

突出以人为本,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又要体现生态意识。人文关怀要求管理者

将人当人看,有宽容、有教育、有促进。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降低外来人口的进入成本,使其能进入城市并享有国民待遇(即同一城市的市民待遇);外来企业有利可图,把自身发展与地方发展联为一体才能聚人气、聚市气。生态意识要求保护城市的自然风貌,不能人为地破坏,即要有利于城市人居还要有一个城市的特色。

(三)城市人性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城市是人民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人性化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所在,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中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根本要求。

(四)城市人性化管理是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特定内涵

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城市特色,有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的大系统”。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潘升梅尔说:“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综上可见,城市是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中心,所以,管理城市与建设城市就应当以人为中心来展开,突出为广大市民服务这一宗旨,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广阔、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缺乏人性化的表现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理者面对的不仅仅是体制转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缩小地区差别、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发展的问题。特别是陕西这些地处内陆的城市,如何探寻一条速度快、效益高,不同于其他地区城市的发展道路,就显得异常迫切。因而,在城市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城市管理职能转换滞后与缺位

现阶段的城市管理仍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较浓厚的管理色彩,即城市管理仍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单一性和行政性的特点。管理主题单一,市民、企业参与度不够,政府代替或包揽一切,使多元化主题单一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仍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不懂得有效运用综合管理方法去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甚至在一些领域以单位的行政处罚代替管理,不懂得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管理。管理城市的这种单纯性行政手段带来了许多弊端,背离了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长效性。

(二)城市建设中的商业行为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基本权利

许多地方在城市建设中缺乏长远战略规划,过于看重眼前的商业利益。如表面的“以地生财”,土地贱卖,结果剥夺了农民的生计以致下届政府无地可卖。或者是将整个城市新区开发交由某家企业开发,企业只考虑其经济效益,片面压低经营成本,提高容积率,减少绿地面积,甚至将人们的休闲地改成营业场所、豪华酒店。有的居民小区高层住宅间距不够,前楼遮挡了后楼的采光,直接侵犯了居民住宅的采光权。有的在学校附近或校内建饭店、游戏厅,扰乱了昔日宁静的校园,喧嚣之声不绝于耳。

(三)城市发展存在着伤害和牺牲农业的现象

“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有的地方,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农业发展与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农业发展而产生过剩劳动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农业致使农村经济破产农民处于贫困状态而被迫流亡出来的,或者是由于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被迫流入城市。农业不发达也会影响工业缓慢发展,影响城市建设水平低、质量差、环境恶劣,反过来城市又将大量农民拒之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门之外,使农民失业,并会引发贫困、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因此,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城市化是一种低质量的城市化,而且也背离了城市发展的目的。

(四)城市更新中的古城保护不力

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与管理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用大量新式建筑群替代原有的古城风貌,使城市之间的建筑风格一步步接近,在雷同中复制。在城市的拆迁改造中,损害和破坏了不少历史文物遗产,代之而起的是仿制的人造景观,这实际上是在抹杀一个城市的个性。多年以来,欧洲国家不计大的花费,用高科技的手段去保护传统物质,如保护一堵旧时的城墙,一座破败的教堂、一条古朴的老街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人回归自然,回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回到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泥土气息之中。他们实际上是在城市改造中,突出人本的思想。

(五)缺乏可秩序发展的生存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保持永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1992年巴西召开的世界环保大会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强调:“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协调。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应该顾全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人性化管理的对策

美国学者约翰认为,理想城市治理的结果应为“一个丰饶的城市;一个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一个适于居住的城市;一个安全的城市;一个主动包容差别的城市;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